是的
1.国债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调节效应
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状态时,发行国债可以动员社会闲置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过热”状态时,发行国债又可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资金,起到收缩社会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债对社会总需求的双向调节效应,是税收等其他手段所难以替代的。
2.国债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效应
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发行国债是非政府财力向政府财力转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资能力的同时,会减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资能力。这种投资主体的转化,意味着投资结构的转变,即由政府负责的社会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及重点建设设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业及个人的一般性产业投资比重则相对降低,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会引起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产业、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等的比例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效应
一般认为,政府发行国债只是货币购买力从认购者向政府转移,对流通中的货币量没有影响。实际上,国债对货币流通量是否产生影响,还要取决于它的认购者、认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及其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关系。这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居民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居民购买国债的资金主要是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从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居民购买国债表现为居民手持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减少,财政财力增加,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将财政性存款安排了商业银行贷款,则可能引起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将其专供财政使用,则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甚至会因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减少,相应的派生存款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也相对减少:如果国家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将国债扣留国库不用,则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绝对减少。
(2)企业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企业购买国债是企业资金向财政资金的转化。如果企业用闲置不用的资金购买国债,这种转化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企业用生产或消费的资金购买国债,则可能增加其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如果没有引起央行的货币发行,则对流通中的货币量影响也不大,如果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满足企业贷款需求,并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对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货币发行来扩大资金来源,满足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时,则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3)商业银行认购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在国债由商业银行认购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正常的资金来源充裕,或能以压缩其他贷款需求来满足政府财政的需求,都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商业银行原来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缺乏调节余地,则只能通过向央行申请贷款来满足购买国债所扩大的资金运用,这可能成为央行增加货币发行的诱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如果央行并未因此而发行货币,则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贰』 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是怎么导致准备金增加的
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都是商业银行存在央行账户上的)
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叫做库存现金(在美国,美联储认为库存现金也是准备金)先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在来理解就很容易了。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这些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资产,需要用货币去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减少了,但是在央行不会把钱直接给商业银行,而是存入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所以准备金增加。
如果从资产负载表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资产中的债券减少,准备金增加;央行资产中的债券增加,负债中的储备货币增加。(一般来说是这个过程)
这里的商业银行在现实世界中只要央行批准的金融机构、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当然以金融机构为主。
有疑问区看货币当局的资产负载表,地址已经给出
『叁』 中央银行购买国债为何会导致准备金的扩大
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一项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以防止货币和信贷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进一步突出,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没有减弱。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货币和信贷的快速增长。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再贴现起初不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它最初用于帮助商业银行围绕其资本运作。虽然商业银行是为钱而经营的,但当他们缺钱的时候,他们也有时间。为了帮助现金短缺的银行渡过难关,央行为它们打开了一个再贴现窗口,以提供财政援助。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发现从中央银行借款更具成本效益,并将申请更多的再贴现。因此,央行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自然会增加。此外,再贴现利率的降低最终将导致其他利率的下降,刺激投资和增长。
『肆』 国债市场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国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它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者公众对政府的债权。〔1〕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等筹集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国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着重要作用。国债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社会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有不同的经济主体,有不同的经济内容,有不同的经济现象。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一、国债对经济影响
(一)国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政府行使其职能,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支出。一般来说,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税收,当政府税收刚好等于或者大于其财政支出时,政府无赤字或有盈余;当税收小于支出时,政府赤字就产生。因此,为了追加收入,弥补财政缺口,政府便发行国债。筹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将其使用权转移到国家手中。根据乘数效应,在今后年度,必将引至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二)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政府发行国债,当中央银行承购国债,会直接地增加政府的存款。这部分存款用于政府各项支出,拨给社会上的部门企业和个人时,其账户所在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相应增加,其结果就是货币供给量大大地增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扩张社会货币供给量。如果社会正好处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状况,那么很容易造成很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承购政府债券。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这是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而商业银行又具备扩张信用和创造派生存款的机制,它表明商业银行虽然不能创造货币,却能够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信用规模。于是中央银行在承购国债时,扩大的货币供给不仅仅是国债本身,而可能是扩大的许多倍。按照存款准备金制度,当财政向社会有关方面进行拨款后,商业银行的社会存款将会增加。于是,其中一部分作为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另一部分可用来发放存款。存款的结果又使得社会存款增加,此乃派生存款。如此循环进行,使得信用扩张。当商业银行动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债券,没有减少社会存款,货币供给没有减少,而银行购买债券,政府运用资金,会扩张货币供给。国债的流通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企业或者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把国债转让给商业银行,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就会增加,即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投放出来,货币供给量增加。当商业银行将手中的国债转让给中央银行时,商业银行在中央的超额准备金将增加,这笔资金随时可以投放出去,扩大货币攻击量。因此,中央银行买卖债券可以控制货币供给。
『伍』 购买国债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吗
国债的购买方式现在只有一种:在国债发行时去银行购买。现在购买国债越来越困难。很多投资者因为消息不灵通,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购买国债,就算知道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行。大多数都是在别人买了过后才知道有国债发行的。为什么?主要是现在国家发行的国债数量有限, 而很多缺乏投资渠道的人们只相信国债,造成了目前国债购买困难的局面。
基金购买方式主要是两种:1在基金托管行购买。每个基金都有一个托管行,如果你缺乏消息渠道,可以直接跑道一个银行柜台前面问柜员,最近是否有基金在发售。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去基金公司的直销点,这个需要去你所要购买的基金公司的网站上查询直销点的地址。不过直销点通常是针对机构客户开设的,一般客户直销点由于成本太高,一般不予受理。
『陆』 请问如何理解“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债券来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
楼上的解释太模糊。债券的买卖有两个市场:一级市场又称发行市场,顾名而思义不需要再进一步解释了;二级市场成为流通市场,债券的持有人在一级市场上买到了债券后并不一定持有至到期领回本金利息,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优质的债券是一种良好的投资工具,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会持有很多优质债券以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债券来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学名叫“公开市场操作”,是在二级市场上发生的。
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发生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当央行认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数量过多时,就会在二级市场上卖出自己持有的债券,商业银行在买进这部分债券时,有一部分资金就流入了央行,并且由于货币创造乘数的存在,流通中的货币会成倍数的减少,这样就起到了减少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如果央行认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数量就会反其道而行之,买进债券,这样货币就流回商业银行,并成倍增加。
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债券理论上可以使任何经济主体发行的债券,但实践中常常是以国债为操作对象。这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1)国债规模比普通企业债券大很多,能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足够的空间;(2)国债的安全性;(3)国债的流通性好与企业债券,能被广泛接受;(4)国债不直接与某一微观经济主体发生联系。
国债由财政部发行,各商业银行代售。
『柒』 为什么买进国债,是把资金放入市场,是增加货币供应量。我花钱买国债不应该是我的钱减少了么
你买进国债实际上就是得到了一个再见,你花的钱就进入了市场所以说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
『捌』 央行购买国债为什么说会增加流动资金
因为央行在市场中买入国债,自然来源是商业银行,这时商业银行手里的钱就多了,相应的,市场中的货币量就多了。
『玖』 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市场上买进国债,则导致的结果 为什么是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
起初,是国债在发行的时候,商业银行由于资金闲置,就买进国债了,目的是持有获利。
然后,但出于货币政策的目的,中央银行要通过市场来买进国债,这时候商业银行由于资金短缺,就会将手里的国债卖给央行,使得自己的准备金增加,从而可以放更多的贷款!
『拾』 购买国债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1.国债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调节效应
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状态时,发行国债可以动员社会闲置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过热”状态时,发行国债又可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资金,起到收缩社会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债对社会总需求的双向调节效应,是税收等其他手段所难以替代的。
2.国债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效应
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发行国债是非政府财力向政府财力转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资能力的同时,会减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资能力。这种投资主体的转化,意味着投资结构的转变,即由政府负责的社会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及重点建设设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业及个人的一般性产业投资比重则相对降低,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会引起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产业、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等的比例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效应
一般认为,政府发行国债只是货币购买力从认购者向政府转移,对流通中的货币量没有影响。实际上,国债对货币流通量是否产生影响,还要取决于它的认购者、认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及其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关系。这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居民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居民购买国债的资金主要是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从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居民购买国债表现为居民手持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减少,财政财力增加,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将财政性存款安排了商业银行贷款,则可能引起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将其专供财政使用,则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甚至会因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减少,相应的派生存款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也相对减少:如果国家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将国债扣留国库不用,则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绝对减少。
(2)企业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企业购买国债是企业资金向财政资金的转化。如果企业用闲置不用的资金购买国债,这种转化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企业用生产或消费的资金购买国债,则可能增加其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如果没有引起央行的货币发行,则对流通中的货币量影响也不大,如果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满足企业贷款需求,并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对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货币发行来扩大资金来源,满足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时,则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3)商业银行认购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在国债由商业银行认购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正常的资金来源充裕,或能以压缩其他贷款需求来满足政府财政的需求,都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商业银行原来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缺乏调节余地,则只能通过向央行申请贷款来满足购买国债所扩大的资金运用,这可能成为央行增加货币发行的诱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如果央行并未因此而发行货币,则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