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光大银行基金业务中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的匹配原则是什么
光大银行基金业务中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的匹配原则如下:
激进型客户:匹配所有等级基金产品;
进取型客户:匹配中高风险及以下级别的基金产品;
平衡型客户:匹配中风险等级及以下基金产品;
稳健型客户:匹配中低风险等级及以下基金产品;
谨慎型客户:匹配低风险等级产品。
如果客户投资的基金产品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在提交购买(认购、申购)、定投(开通)、转换交易申请时,系统将自动作出提示。 客户可选择继续交易或终止交易,若客户选择继续交易,则光大银行系统在客户交易完成后将在基金业务表单中打印相应提升“您的风险等级与基金风险等级不匹配,自愿承担风险”,并交由客户确认,表单光大银行与客户各留存一份。
Ⅱ 如何在国泰君安证券进行客户风险评估
手机软件或者网上的营业厅都是可以的,登录后有风险测试题,然后再选择下就可以了。
Ⅲ 私募基金风险承受能力调查问卷机构版必须也要用五个评级吗
鉴于中国证监会及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要求,募集机构应当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对象调查程序,以保护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的募集市场。
Ⅳ 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了,这样有没有什么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要看您做什么了,正规备案发实际产品没有什么风险
Ⅳ 想问一下,公司要向中国基金业协会进行人员信息报备,会查学历吗会不会背景调查,还是说只是做个记录
公司要向整个基金会协会进行真因信息宝贝要查学历还要备案这个人是公司的一个正常的业务需要可以配合一下
Ⅵ 对私募基金怎样进行合规风控审查
私募监管新规持续发酵。
《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在2月初发布后,“合规”风暴在私募行业中掀起。围绕“合规”,基金业协会从取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信息披露、从业资格、法律意见书等方面为私募戴上“紧箍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新规不仅要求高管有基金从业资格,另外还强调“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规\风控负责人不得从事投资业务”。
然而,由于合规人才稀缺、风控体系建设成本增加、律师出具法律意见时不够专业等原因,私募合规之路仍面临挑战。
高管兼任风控与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基金协会已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录中发现,不少私募存在一人兼任“投资与风控”两个角色。
例如宁波一家2011年成立的私募公司,曾发行31只产品,其总经理兼任风控负责人;上海一家在2013年成立的私募,颇具规模,累计发行40只产品,公司CEO也同时是合规负责人。
深圳茶马古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朱思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在私募备案和引入法律意见书之前,成立一家私募并通过备案发行阳光化私募产品是相对容易的,一些公司实际上的运营、融资、投资、风控人员配备不足,甚至只有1到2人在做。在业绩出众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也不会过多关注风控问题。”
如今,如何解决兼任情况,正是这类私募头疼的问题。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负责PB业务的人士透露,公司有私募客户存在“高管风控与投资”兼任的情况,“他们现在正在整改,我们会帮忙查看整改情况。”
他表示,事实上这个要求并不是新要求,只是在过去并没明确。“要看哪些岗位可跟风控重合,譬如可兼任法务、人事,但不能兼任市场、投资、交易业务。”
上海一家营业部总经理则表示,对于准备申请备案的私募,在申请阳光私募登记证明的时候,必须有个高管作为合规风控负责人,且该高管不能同时从事公司投资类相关的业务。
合规人才缺失
上海一家小微私募,其合伙人是公司三款产品的投资经理,他同时是合规负责人。由于出身法律专业,该合伙人在治理公司、搭建风控体系、及时止损上均做到有条不紊。
对于私募监管,他认为应进行分层管理。“国外经验对于不同管理规模的私募,监管程度也不一样。我觉得未来私募行业监管应会出现分层,对于规模小的私募,他们应达到最低监管要求;对于影响力较大的私募,监管对其人员、风控体系应相应加强,形成立体的监管体系。”
对于单独设立合规岗位的问题,他表示,“目前只有大型的私募基金公司有完善的合规体系和架构。风险主要分为公司层面、产品层面和操作层面风险,把这些具体的风险交给一个人或一个部门都是难以完成的,除非这个人既懂法律,又懂基金,还懂运营。这类人才是比较少的。”
朱思铭也表示这类合规人才较为稀缺。“新形势下的合规人才要具备一定的金融、法律的知识和经验,从事过基金内控工作,具备风控体系设计及实施经历,但目前这类人才在私募行业还较为缺乏。”
同时他也指出,成本增加也是个问题。“私募公司中与营收息息相关的部门是投资部门与业务部门,一般来说内控属于私募公司后台范畴,一些私募觉得并没有对风控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没有把风控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一旦私募的运营成本增加,再遇上目前不乐观的市场环境,会出现不少私募退出行业的情况,但长远来看,准入门槛的提高,私募的洗牌有助于市场规范。”
私募与律师的磨合期
此次私募行业的规范化,还引进了法律意见书。
对于引进法律意见书的原因,朱思铭表示,“私募要进行风控制度的的设立,包括部门架构的搭建,如何做好投资决策。”
他谈道,“在跟律师协商中我发现,很多律师因为不是私募基金行业出身,对股票投资并不是很了解。短时间内让他们给私募基金搭建完善的内控制度,也存在一定难度。一些律师在制度建立上反而要找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咨询。”
他希望法律界与金融界有好的沟通机制,促进各项制度范例的建立。双方的专家出来一起讨论如何为私募基金建立合理的各项制度和律所收费标准,给出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指引大家。
上述上海小微私募合伙人表示,目前证券业律师居多,基金律师较少。“有基金律师只懂国外经验,或者只懂如何设立私募基金,但不懂基金运营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律师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律师行业会考虑机会和成本,供需两方会有一个培养过程。”
Ⅶ 有谁抓取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
1、在2015年未调整之前基金隶属于中国证券业协会
2、调整之后,将基金划分出来了,现在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