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银行存定期存款有什么风险的人,其实有两个误区。
第一,对定期存款种类的认识误区。一说到去银行存款,很多人就认为存的就是“存款”,至于是哪种类型?哪款产品?没有认真研究,也没有引起重视。很多时候,会闹出此存款非彼存款的笑话。简单来说,目前与定期存款类似的银行产品很多,如果不认真区分,还真搞不清。
品种不一样,利率也不同。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最低,大额存单略高,智能存款定期最高,结构性存款只是保本,但利率是浮动的。农商行1年期普通定期存款利率1.95%,大额存单利率2.325%,而振兴银行的一年期智能存款利率可以高达5.1%。不同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差异也很大。
以3年期存款为例,四大国有银行一般为2.75%,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较高为3.1%,而城市商业银行中晋城银行利率3.75%。总结规律就是,国有银行最低,股份制银行较高,民营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利率最高。
② 存款去银行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存款去银行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
1.通货膨胀的风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多数时期都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通货膨胀是经济体在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一个特征。一般而言,银行的利息率都会低于通货膨胀率,因而人们的存款实际上是处于负利率的状态。
2.相对难积累。除非特别喜爱储蓄并且抄很有定力,否则一般人很难有较多的积累。很多人把钱存在银行,一方面觉得方便,另一方面又比较难以做到自律和不随便取用。通常人们会一边积累一边花钱,结果,许多年过去了,所积累的资金量并不是很多。尤其加上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物价上涨,更可能觉得手头积累的钱不够多。再者,银行的利息回报率通常也是较低的。
3.银行也会倒闭。百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会怀疑银行也会倒闭。确实,银行比其他一般企业或公司较少出现问题,且通常由于银行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和民生,因此,国家也会对重要的银行给予某种程度的支度持。不过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银行都不会出问题和倒闭。尤其在国际化、市场化的银行业竞争中,银行经营有风险,存款也会有风险,优胜劣汰是正常的。在国外,有较多存款的人都非常重视和关注银行的财力和管理水平,以及一系列评估形成的银行等级信誉。
③ 存款具有哪些风险
1.通货膨胀的风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多数时期都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通货膨胀是经济体在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一个特征。一般而言,银行的利息率都会低于通货膨胀率,因而人们的存款实际上是处于负利率的状态。
2.相对难积累。除非特别喜爱储蓄并且很有定力,否则一般人很难有较多的积累。很多人把钱存在银行,一方面觉得方便,另一方面又比较难以做到自律和不随便取用。通常人们会一边积累一边花钱,结果,许多年过去了,所积累的资金量并不是很多。尤其加上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物价上涨,更可能觉得手头积累的钱不够多。再者,银行的利息回报率通常也是较低的。
3.银行也会倒闭。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会怀疑银行也会倒闭。确实,银行比其他一般企业或公司较少出现问题,且通常由于银行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和民生,因此,国家也会对重要的银行给予某种程度的支持。不过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银行都不会出问题和倒闭。尤其在国际化、市场化的银行业竞争中,银行经营有风险,存款也会有风险,优胜劣汰是正常的。在国外,有较多存款的人都非常重视和关注银行的财力和管理水平,以及一系列评估形成的银行等级信誉。
④ 银行卡储蓄存在什么风险
储蓄风险,是指不能获得预期的储蓄利息收入,或由于通货膨胀而引起的储蓄本金的贬值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发生的损失分为利息损失和本金损失两类。预期的利息收益发生损失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种原因所引起;
一、存款提前支取。根据目前的储蓄条例规定,存款若提前支取,利息只能按支取日挂牌的活期存款利率支付。这样,存款人若提前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就会损失一笔利息收入。存款额愈大,离到期日近,提前支取存款所导致的利息损失亦愈大。
二、存款种类选错导致存款利息减少。储户在选择存款种类时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抉择。如选择不当,也会引起不必要的损失。例如有许多储户为图方便,将大量资金存入活期存款账户或信用卡账户,尤其是目前许多企业都委托银行代发工资,银行接受委托后会定期将工资从委托企业的存款账户转入该企业员工的信用卡账户,持卡人随用随取,既可以提现金,又可以持卡购物,非常方便。但活期存款和信用卡账户的存款都是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利率很低。而很多储户把钱存在活期存折或信用卡里,一存就是几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个中利息损失,可见一斑。过去有许多储户喜欢存定活两便储蓄,认为其既有活期储蓄随时可取的便利,又可享受定期储蓄的较高利息。但根据现行规定,定活两便储蓄利率按同档次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打六折,所以从多获利息角度考虑,宜尽量选整存整取定期储蓄。
一般说来,如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储蓄存款的本金是不会发生损失的。即使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只要国家实行保值补贴,存保值储蓄(三年以上),存款本金贬值损失就能得到补偿。但是,因通胀而发生本金损失的风险仍然存在。
⑤ 储蓄存款风险如何防范
储户在选择银行存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利息收益,也要注意风险,应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运用一些策略对之进行防范。
1.违约风险的防范
通常,国有商业银行,或者规模和效益都相当好的区域性(全国性)银行,违约的可能性比较小。
如果你选择的是一家新兴的银行,或是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则需要详细地了解该银行的经营状况。有些银行可以看其财务报表,则应认真地分析其财务状况,看是否有不良信号,不过一般个人存款很难获得这方面的服务。
储户在存款的时候还应注意,如果你所选择的银行在提取现金的时候有国家规定之外的条件,那么就应小心了,这种情况一般是银行流动资金有问题。
一旦银行信用出现动摇,发生储户挤提现金的情况,你就不能再犹豫了,应及早把钱取出,因为信用危机波及开来,银行可能因挤提导致破产。
2.利率风险的防范
要防范因为利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储户应密切关注利率的变化和走势。
如果预计利率有下调趋势,则应该在利率调整之前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如果你根据经验预计利率调整的时间会很长,也就是说利率在短期内没有调高的趋势,那么就应选择存较长时期的定期存款。
直接判断利率的变化有些困难,但并不是没有办法。一般利率的变化在其他经济现象上也能表现出来,我国的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即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国家调整利率的依据是:当通货膨胀率升高时,相应地提高利率;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也随之降低。中央银行什么时候调整利率我们不能确定,但是物价的涨幅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可以感知的。通过对物价涨幅的关注,就能对利率水平作出判断,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范利率对存款造成的风险。
3.购买力风险的防范
通货膨胀使货币购买力降低的风险,一般是很难防范的。许多人认为,实物是不会贬值的,既然物价上涨,那么可以用购买实物的方式实现保值。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首先,实物资产的保值指的并非是日常生活用品及家用电器。只有房地产及那些不动产,因其可买卖,能够在买入的一段时间之后再卖出,从而获得保值、增值的功能。一般的家用商品购入之后无法再变卖,不能起到保值的作用。
其次,无论怎么说,购物是一种消费行为,如果你买了一些自己现在不需要的东西,即便真的便宜,那也是一种浪费,还不如将钱存在银行里。这样,即使货币再贬值,但利息收入还是可以弥补一些通货膨胀的损失。
4.变现风险的防范
为了某事而急需钱,把存了很久但还未到期的一笔定期存款取出,这样你就丧失了部分利息。那么对于这种风险应该如何防范呢?
存款利率的高低与存款金额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只与存期的长短有关。存款期限越长,其利率就越高,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也就越多;相反,期限越短利息也就越少。所以如果有几张定期的存单,应付临时的急需时应该把最近刚存入的那张提前兑取,这样可以使存了较长时间、快到期的存款能在到期之后再提取,损失的利息也就相对少一些。
⑥ 银行储蓄的风险是什么
说实话,储蓄能赚钱,但一般生不了大钱。利息高的时候,也只是相对多一些而已。然而从普通市民的小钱着眼,不能不列入赚钱之道。
存钱到银行,银行就得支付给你利息。好比说你这小钱本来只是一般的小鸡,一到银行就变成母鸡了,没日没夜地给你下蛋。当然,银行不是白给你钱。它把你的钱和别人的钱积成一大笔,转借给他人,向他人收取更高的利息。这样,对你、银行和他人三者来说,都有利了。
利息如何支付,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各家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不得随意调高或者调低利率。一般来说,定期存款比活期存款利率高,存款期限长比存款期限短的利率高。
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各种储蓄存款是以元为单位,元以下的角、分不计利息。
储蓄存款的存期是从存入之日算起至取款前一天止,存入的当天计息,取出的当天不计息,习惯上称为"算头不算尾"。
储蓄存款的天数,一个月按30天、一年按360天计算。30日到期于31日来支取,不算过一天。31日到期,30日来支取,也不算提前一天,但应凭证件取款。30日存入当月31日支取,给1天的利息。
逢法定节假日到期造成储户不能按期取款,储户可在节假日前一天办理支取。对此,手续上视同提前支取,但利息按到期计算。
按对年、对月、对日法则计算储蓄存期,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月。如存入日期为到期或支取月份所没有的,则以到期或支取月份最大的一天作为对月计算。
各种储蓄存款,在原定存款遇利率调整,不论调高或调低,均按存单开户日所定利率计付利息,不分段计息。活期以结息日或销户日利率计付。
各种定期储蓄存款,如提前或逾期支取部分,均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息计付利息(通知储蓄除外)。
按现行利率计算,假设你存入1万元,定期存1年,一年净得225元的利息。即使只存半年或3个月,或者只存活期,也都会生出些钱来,总比你闲藏在家里有意义得多。
所以,中国人特别爱储蓄,个人金融资产总额堪与国有资产相媲美。中国的储蓄水平之高,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令西方人匪夷所思。
所以,尽管一再降息,城乡居民的储蓄总额还是不降。居民储蓄的"增值"功能已近消失,但居民储蓄还是一高再高。然而,储蓄高并不等于中国居民普遍生活富裕。
曾有调查显示,在参加调查的425人中,有201人认为储蓄回报稳定、安全,是最佳投资方式。存款尚属一种原始的资金积累。虽然现在存钱是微利时代,但存钱毕竟还是有一些利息回报的,而且将钱存入银行具有安全可靠、存取方便、回报稳定、不需技巧等优点,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储蓄仍会是我国大多数普通百姓的首选。有关专家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的储蓄倾向高且占储蓄总额的大部分,下调利率、刺激消费的手段对于他们显得无力。
第二,不可预知的生活"风险"增加。我国处于改革阶段,各项福利制度改革使人们需要在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各方面提高支出。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及企业重组、下岗人数的增加,在改革风险和巨大心理压力下,人们在储蓄和消费之间更多地选择储蓄。
第三,对于众多的工薪阶层和农村老百姓来说,黄金、外汇、证券市场太冒险,倒是"存取自由"的储蓄更迎合大众"稳扎稳打"的赚钱心态。
不过,储蓄也有风险。金融是风险行业,银行也不例外。在金融危机形势下,2008年美国有25家银行倒闭,2009年1-4月倒闭银行增至29家,超越上年总数。这样,我国有些储户也产生某种疑虑。为此,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说,为让中国银行业给广大存款人交出一本放心账,他和同事现在带着"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他说,"望远镜"意味着要往前看,提振大家的信心;"显微镜"意味着要仔细监管,防止坏账发生,让中国老百姓存在中国各家银行里的钱安全。我想,这话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然而,还有一种"无形"风险,是谁都难以抵御的,那就是通货膨胀。通胀一来,原来一斤蔬菜一元钱涨到两元,你储蓄的钱实际上也就变少,那点利息微不足道。于是,人们不再相信"现金为王",转而寻求其他保值增值的渠道,黄金和房地产又开始升温了。
我们真又得面临通胀危机吗?专家学者们看法不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认为,通胀压力不容忽视,因为通货膨胀的3个因素是货币、原材料和经济增长。首先,目前我国的货币增速快于实体经济增速,M2增速比名义GDP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这是过去没有的。其次,国际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油价已经从30美元涨到60美元,2010年原材料价格比今年还会大幅上扬,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政府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中已经看到通胀的迹象,中国2010年很有可能发生通胀。但日信证券分析师徐海洋则认为,通胀似乎还很遥远。
不管怎么说,储蓄也是有风险的,只不过相对最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