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险公司由哪个部门监管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 怎么理解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梳理征求意见稿,不难发现其构建了定量监管和定性监管相结合的机制、保险监管与市场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主体管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旨在充分发挥银保监会、保险公司、市场相关方等各方的作用,全面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效率和效果。
从偿一代到偿二代,我国不断完善监管制度设计;从1号令到征求意见稿,我国不断针对行业存在的偿付能力风险、偿付能力数据不实、保险公司主体责任不强等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期待随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的正式修订,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能够得到更强监管,保险市场风险被更有效防控,保单持有人利益也得以更好维护。
3.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什么
偿付能力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是否具备偿还债务能力的动态指标,它会随着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而波动。
一般在保险公司官网的公开信息披露中可以查询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我们买的每一份保险,都是保险公司允诺应该承担的债务。一家保险公司在可预见的情况下能履行所有保险合同的义务,就是具备偿付能力的。这个衡量标准是偿付能力充足率。
当核心偿付率>50%,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就算是偿付能力达标的公司。众所周知,保险是监管最为严格的行业之一。学霸里:如何开一家保险公司,就分析过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和严苛监管。
当偿付能力不足时,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那偿付充足率越高越好吗?
不是的,高偿付充足率并不代表着这家公司就实力强劲,因为很多保险公司新成立,业务量比较小,要承担的偿付责任也少,所以偿付充足率会显得很高,比如三峡人寿、国富人寿。短期上千的偿付率,并不能代表长期的偿付水平,当业务量提高,偿付充足率会慢慢回归正常范围。
那偿付充足率低就一定是差公司吗?
也不是,只要处在监管要求的红线之上,保险公司的偿付就不成问题。有些公司为了抢占市场,获取更多用户,产品的性价比会有一定优势,高性价比背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偿付率。综合来看,保险公司的偿付充足率过高或过低都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保持在一个范围会好一些。
偿付充足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学霸君建议大家买保险还是以需求为重,不要太过在意保险公司大小。
4. 哪家保险公司信誉最好
现在市面上的保险公司信誉都是不错的,所以消费者要选择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在选择险种的时候,要看看哪一家的产品更适合自己。目前我们国家市场上销售的各类险种,条款基本上大同小异。因此如果您选择了某一类保险,比如医疗,您可以把不同公司的医疗险种做一比较,虽然都是医疗险,但可能各家公司的侧重点不同,您可以选择一款更符合您需求的产品。
投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转移风险获得保障。因此要看一下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而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资本金、保费收入以及经营状况上。因此只有一家经营状况良好、保费收入稳定的公司才是一家值得依赖的公司。正好这里有一份最新的各大保险公司排名的名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哦→《2020保险公司全国排名新鲜出炉!》
最后要看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好的保险公司,能够为投保人着想,从客户一开始投保,就能够从各个角度体现服务的理念。一旦发生保险责任,客户能够及时的得到
理赔。
用户想要想要了解自己的保险产品可以选择奶爸保咨询,奶爸保已经打造出多个成熟IP,形成了完整的自媒体矩阵。“奶爸保”、“奶爸保险测评”、“奶爸说保”、“奶爸财”等IP在各大互联网
平台活跃,让用户更加了解保险知识,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

5. 评级为C类D类这3家险企风险有多高
偿二代体系下的风险综合评级(IRR)制度首次运行。结果显示,风险低的A类公司和B类公司分别为54家和103家;风险较高的C类公司和D类公司分别为1家和2家,其中,C类公司为国泰产险,D类公司为新光海航人寿和中融人寿。
国泰产险得C
新光海航、中融人寿得D
今年二季度,保监会内10个业务监管部门以及36个保监局,对160家保险公司进行了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显示,风险低的A类公司和B类公司分别为54家和103家;风险较高的C类公司和D类公司分别为1家和2家,其中,C类公司为国泰产险,D类公司为新光海航人寿和中融人寿。
10月份,各家保险公司收到了各自风险综合评级的结果,不少中小型公司如信泰保险、紫金财险、吉祥人寿等因业务发展稳健、偿付能力高而获得A类评级。
在风险综合评级的结果中,国泰产险、新光海航和中融人寿因为被评级为C类和D类,成了焦点。
D类公司新光海航人寿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负数,为-31.7%。
2014年3月,保监会曾下发监管函,要求新光海航人寿暂停增设分支机构;2015年11月,保监会再次下发监管函,要求其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
但是,随着新光海航人寿大股东——海航集团另起炉灶成立渤海人寿后,对于新光海航人寿增资迟迟无法落地。
同为D类的中融人寿,二季度偿付能力为-18.2%。保监会也已经全部停止中融人寿开展新业务、增设分支机构和增加股票投资。中融人寿表示,正在加强与股东沟通增资工作,根据经营需要增资扩股,以提升资本实力和偿付能力。
C类公司国泰产险,最新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38.89 %,低于50%的监管要求。
不过,经历10多个月的谈判后,蚂蚁金服与今年7月份入股国泰产险,目前,蚂蚁金服成为持有国泰产险51%股份的控股股东。
10月18日,国泰产险在杭州召开了合资后的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会上对2016年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和非车险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表示未来蚂蚁金服将与国泰金控发挥协同作用,助力公司发展。就在10月10日国泰产险和阿里签订了最新的关联交易,国泰产险与“蚂蚁金服”及其关联方签约,透过支付宝平台及淘宝平台销售保险。
业内认为,成为阿里系成员后,国泰产险的增资问题和业务问题有望顺利化解。
保监会将根据风险评级差别监管
保监会最早于2009年开始建立以季度为基础的风类监管评级制度,尝试对保险公司的综合风险和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将保险公司从好到坏分为ABCD四个等级。
A为风险最低,D为风险最高。根据评级结果,保监会将在市场准入、产品管理、资金运用、现场检查等方面对四类公司进行差别监管。
根据偿二代实施总体安排,保监会自2016年第2季度起对保险公司开展偿二代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今年8月份,各家公司开始报送资料。
据了解,此次报送的数据范围为第2季度保险公司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 流动性风险等。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6. 保险公司机构运营评级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太平”,是管理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管金融保险集团。
中国太平是当今中国保险业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品牌,1929年创立于上海。1956年太平保险与其他民族保险企业一起成为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员公司,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专营境外业务。1999年受命全面控股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有境外经营性机构,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保险业唯一的跨境综合经营的保险集团。2001年重新进军国内市场。2009年,完成下属各公司品牌整合。2013年,中国太平同步完成集团改制和整体上市。
历经86载的风雨洗礼,中国太平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7万名员工、24家子公司、1400余家各级营业机构、3500亿总资产的大型跨国金融保险集团,经营区域涉及中国大陆、港澳、北美、欧洲、大洋洲、东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涵盖寿险、产险、养老保险、再保险、再保险经纪及保险代理、资产管理、证券经纪、金融租赁、不动产投资、养老产业投资及电子商务等领域,业务种类齐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保险服务。
2012年以来,中国太平抓住列入中管所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在全面、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综合金融保险集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战略目标,整个集团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集团专业化运作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持续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中国太平于2013年同步完成集团改制和整体上市。2013年6月27日,重组改制获得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复,标志着中国太平在加快建设一流金融保险集团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14年是中国太平“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收官之年,全体太平人攻坚克难、跑赢大市,圆满完成“三年再造”战略目标。截至2014年底,集团总保费收入8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总资产35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不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总保费、总资产、净利润三项主要指标较2011年翻一番,更实现了管理、创新、服务、协同、市场驾驭、行业影响力等无形能力的提升,发展品质显著增强,品牌价值大幅提升。继圆满完成“三年再造”后,中国太平着力实施“精品战略”,掀开了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新篇章。
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HK00966)于200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中国保险业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资保险企业,已连续六年入选财富中国500强,为中国太平集团化运作和战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运作平台。
寿险业务是中国太平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力量,是集团业务和盈利的主要贡献者。旗下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坚持专业化、体系化运作,业务发展稳健,业务结构良好,具备较好的商誉、管理水平、经营环境和发展前景,获得惠誉国际"A-"评级。
财产险业务遍及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在欧洲、大洋洲、东亚和东南亚等地设有子公司。其中,境内产险是集团产险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和保费增长的重要来源,境外产险以国际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为集团价值增长提供稳定的利润来源。再保险业务是中国太平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稳定的利润来源。集团旗下的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已有30余年的经营历史,是亚洲最佳再保险公司之一。
作为中国太平盈利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资产管理业务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综合经营、价值持续成长和可持续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柱。由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太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的统一资产管理平台,为保险资金运用、金融资产运作和第三方资产管理提供专业化管理和可靠保障。
中国太平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框架已初步形成。集团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整合起集团内出单、两核作业、IT、客户数据管理和服务、呼叫中心、财务作业等各类资源,实现了客户数据集中管理、保险运营服务集中和金融信息数据处理集中,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和保险产品综合服务。
质量效益优先,风险管理先行。中国太平实行全集团统一垂直的稽核和全面风险管理,内控管理和全面风险管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凭借专业化的经营与稳健的财务管理,目前集团旗下有9家机构连续获得国际评级机构授予的"A"级评级,是中国保险业获得国际A级评级最多的保险集团。集团整体信用评级以及太平香港、太平再、太平澳门的国际评级均提升至A,惠誉连续五年对太平人寿做出“A-”评级。
"资源集团共享、人才跨境流动、客户统一开拓、服务全球通达",是集团跨境综合经营的鲜明特色,"一个客户,一个太平",是集团综合服务的目标。中国太平将以"创造富裕的安宁生活"为使命,秉持"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理念,致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综合金融保险集团。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四大保险公司排名是哪几家
首先咱们先来看看我们常说的四大保险公司是哪四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应的简称为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信保。想了解更多保险公司排名的可以看这里:《中国保险公司排名前十,都有哪几家?》
1.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是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于1949年10月经中央政府批准组建,总部位于北京, 注册资本282.65亿,是国内最早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之一,被誉为中国保险业的“中流砥柱”。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根据最新的公开信息披露,中国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5.4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64.51%,2020年第2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A类。

可以看出,太平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3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6 %,远高于银保监会所要求的偿付能力。
另外,中国太平实行全集团统一垂直的稽核和全面风险管理,内控管理和全面风险管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4.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1年12月18日由国家出资设立,公司资本金约300亿,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中国信保同时全面加强了风险管理。建立了承保人制度,落实了内部控制指引,构建了法律合规体系,完善了信用保险精算体系,健全了财务风险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