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险投资 > 2万亿社保基金面临高负利率风险

2万亿社保基金面临高负利率风险

发布时间:2021-08-03 08:45:31

Ⅰ 负利率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负利率?准确的讲是银行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意思是如果你把钱存在银行,不但不升值,反而贬值了。当存在负利率的这种情况,叫利率倒挂。负利率酝酿泡沫经济,负利率正在酝酿一场金融危机,它远比通货膨胀可怕,它就像兴奋剂,给消费者带来一时的资产增值快感,但以将来长久的痛苦为代价。 说来说去,就是要你消费,不消费就给你的存款负利率,鼓励你加杠杆;再不行,就政府替你投资、替你消费,以低利息向你借钱(国债收益率越来越低),帮你投资和消费,至于以后怎么还钱,加税是一个方面,但大家意见大,只能靠低利率和货币贬值了。大家的钱就这么缩水了。全球大同小异。

Ⅱ 负利率到底有什么缺点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原因是什么

以下内容回复楼主提问中的1.2.4。仅供参考。

实际利率是贷方的收益,借方的成本。负利率表明实际利率为负。如果借贷双方能预知实际利率为负,那显然借方与贷方是不会成交的。不过现实情况因为通胀的不可预知性,所以负利率也会发生,当发生时,对于已经成交的借贷,会造成贷方补贴借方,造成社会财富再分配(4)。同时,新借方和新贷方的成交借贷将会明显下降(借方不愿意干赔本的事),此时贷方将会增加当期消费,减少贷款(增加当期消费就是你讲的囤货,减少贷款其实就是减少储蓄)(3);可能有人会觉得贷款(储蓄)转消费后经济总需求不会变,所以对经济总量层面没影响,但是不是这样,因为信贷会创造更多的信贷,进而创造更多的总需求(乘数效应),所以信贷收缩作用大于信贷转消费的作用,造成经济总需求的下降(1)。这和书上第一点内容不同。负利率的确会增加借方的借钱需求,但是信贷成交额事实上是萎缩的,何来总需求膨胀的说法呢?

Ⅲ 国债利率是负的意味着什么

负利率往往意味着极高的通货膨胀率,导致投资者即使利率为负也继续投资国债。

所谓的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

在负利率的条件下,相对于储蓄,居民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存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就成了负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就是经常听到的CPI指数)。


(3)2万亿社保基金面临高负利率风险扩展阅读

负利率的消极影响:

1、存贷利率倒挂会打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有人会从银行借款再存入银行。以坐收利率倒挂的差额;

2、不利于借款企业节约使用资金。当存贷利率倒挂时,企业的资金使用会浪费,甚至有货币资金闲置时也不归还银行贷款,引起信贷资金周转不灵;

3、不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济核算。利率倒挂的情况下,银行吸收存款越多,发放贷款规模越大,则亏损越大,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


Ⅳ 负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负利率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永沃财富 提醒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负利率”对我们有哪些影响?1、物价不断上涨,市民购买力下降“负利率”意味着通货膨胀率高,对市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物价的不断上涨,包括食品类价格、水电油气价格、甚至房价等。嘉丰瑞德瑞德理财师,食品类价格上涨就会直接使得市民在饮食上的开支会增加,在从负利率时期,市民需花比之前的钱购买同样的商品,也使得市民对食品类产品购买力以及购买欲下降,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2、银行或提高存款利率,补贴市民损失“负利率”情况如果一直持续,可能会导致大量存款流出银行,因为市民为了避免资金贬值,寻找投资渠道来钱生钱。此时银行或采取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等方式来防止过多的资金损失,这样市民存入银行的钱的利息也会适当增多,但贷款利率可能会维持不变。

Ⅳ 关于千亿养老金入市的问题

这个问题详细说起来很复杂。但简单说一下与你我有关的部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他盈利或亏损与你我一点关系没有!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现在许多地方养老金亏损得一塌糊涂。这亏损全部有国家买单。我们的养老金一分不会少。如果他入市赚了,当然也不会分给我们。养老金有固定算法的。这算法公式只与缴付金额和年限及工龄相关,没有养老金盈亏一项。所以你完全不必为此操心。

Ⅵ 理财投资 高风险实际存在的是什么风险啊

高风险是在缺乏判断和不理智操作的情况下所做的交易,这个交易的亏损概率远远大于盈利的概率,即高风险。
巴菲特说,投资的第一要素是什么?保住本金!
所有的风险都是可以控制在最低的,把这件事放在第一位。那么高风险意味着高利润。
对于产品的疑问可以追问或关注我。

Ⅶ 两万亿养命钱面临贬值风险 我们靠什么养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五个险种社保基金规模发展惊人。2001年累计结余为1639亿元,但到2009年底就近2万亿元(1.96万亿元),9年间增加了12倍,2002-2009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1%(养老保险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含企业年金基金;城镇职工养老和职工医疗制度中含统筹和个人账户部分)。
社保基金规模快速扩大,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社保基金实力极大增强,彻底改变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忧的是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没有跑赢2.2%的CPI(2000-2008年),处于贬值状态,且规模越大,贬值风险越大。目前社保五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只有存银行和买国债,不到2%的名义收益率既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国债投资的收益率,也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市场化的投资收益率,几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之前公布的10年平均收益率为9.8%,企业年金2006-2009年平均收益率为10.5%。如果取上述二者中位数10%为基准收益率,剔除基本社保五险基金2%的名义收益率之后,1997年以来五险基金的利息损失高达6000亿元以上,相当于抵消了同期财政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所有补贴!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历史,但如果社保五险基金投资体制依然如故,在其他参数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到2020年仅养老保险滚存余额就超过10万亿,届时收益率损失将达几万亿。
制度因素导致收益率低
如此低的投资收益率显然非制度设计者的初衷,而是社保制度缺陷约束下的被动结果。
目前五险基金投资管理层次绝大部分以县市级为主,真正实现大收大支的省级统筹的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四、五个省份,2万亿社保五险基金分布在2000多个县市级统筹单位,且不同险种基金的管理核算是独立的,每个统筹单位有3-5个基金行政管理机构(包括新农保基金)。这样,社保基金在全国事实上就被分割成上万个独立管理的基本单位,一片散沙,呈现出严重“碎片化”状态,只能通过财政专户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方式将其死死管住;在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专业人士的情况下,如此“碎片化”的属地化社保基金管理体制,不可能具备实行市场化投资的基本条件。否则,一旦盲目放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十几年来存银行和买国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即使收益率如此低下,这也是基层各级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因为这个投资体制缺乏完整的配套设计和细节规定,在决策层面长期放任,在基层操作层面处于各显其能的“放羊”状态,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基层政府为尽量获取较高收益率,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不得不为银行协议存款而到处奔走,在国债难求的背景下四处拜佛,甚至公事私办。
三步走启动投资体制改革
考虑到基金贬值的紧迫性,笔者建议,先易后难,分三步走,迅速启动社保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程序。
第一步为临时阶段。建议在1-2年内为满足社保基金保值的需要,对2万亿基金全额发行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彻底解决地方社保基金购买渠道问题,赢得时间,将社保基金的利息损失降到最小。鉴于通胀预期大约为4%,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利率可暂定为4%-5%左右。在临时阶段,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既可提高社保基金收益率,免除负利率之害,还可为中央政府实行经济刺激计划进行融资。中央财政支出的利息成本相当于目前每年对基本养老制度一千多亿的转移支付的置换或抵消(2009年转移支付1600亿元),此举并没有为中央财政带来额外成本,也不会影响中央对西部地区当期收不抵支缺口的转移支付,反而还起到了为其融资的效果,更不会影响地方政府对社保基金流动性的要求,因为在临时阶段可发行短期国债,且社保基金主要集中沉淀在沿海一带发达省份。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紧急措施,作为国家应对老龄化战略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每年的增量部分应通过财政专户照单全收,除预留相当于几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取消银行商业存款,以保证较高利息收入和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
第二步为过渡阶段。我们应抓紧利用这1-2年的临时阶段,彻底梳理社保基金的管理体制,对五险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分门别类予以改革,实现社保基金投资体制的市场化与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提高整体收益率。
设立过渡期的目的是在社保制度深化改革之前,先采取一个变通办法,先把多元化投资做起来。具体思路是:组建一个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通过该机构对地方统筹单位公开承诺支付高于上述临时阶段国债利率的更高利率,“吸纳”各地社会基金对其实行一揽子投资。这样一个带有储蓄性质的投资体制,虽然没有改变制度核算的统筹层次,但由于通过精算中性的方式将各地碎片化资金集中起来,2000多个统筹单位和上万只基金单位便可跨越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障碍,不仅可克服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而且较高的利率还对地方政府起到了激励作用,避免保险制度的逆向选择,进而整合成一个资产池,为实行中央政府统一投资体制创造条件。
在过渡期内,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作为一个投资管理单位,负责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组合,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资产配置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根据各地实际需要统一“购买”由财政部发行的特种定向社保债券;二是权益类产品投资可采取竞标方式实施外包;三是与中央政府协商,对相关垄断性、资源性、基础性产业或失业划出一些“社保投资特区”,社保基金享有优先投资权。过渡阶段中实施多元化的统一投资体制对社保基金而言不分险种,不分层次,其特点是使社保五险基金在整体上提高了利率水平,使之更加接近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在过渡阶段,对账户基金(试点省份已经做实的1500多亿)投资体制的改革有两个思路:一是暂时不要分离出来,与统筹基金混起来统一上解给中央政府实行一揽子投资;一是将之独立出来,专门为其建立一个投资机构,甚至走向海外,实行比统筹基金投资策略更为灵活的投资,扩大权益类资产持有比重,将之塑造成一个主权养老基金。但后者在短期内需要解决一些制度障碍。其中,最为迫切的是要尽快在各省自行建立投资体系与中央建立统一投资体制之间进行抉择。
第三步为深化改革阶段。例如从2013年开始,将社保制度深化改革的任务提到案头。笔者之所以重提深化改革,是因为在账户基金投资体制改革中遇到两个困境。
第一个困境是天量“空账”与巨量资产并存的悖论,且二者平行增长,与日俱增。众所周知,统账结合的制度设计属于部分积累制,个人账户应该做实。但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已到1.25万亿,另一方面空账已超过1.3万亿,相同规模的养老资产沉淀却不能用来做实大致相同规模的空账:万亿资产在贬值,万亿空账却无钱去做实。如果制度不改革,即使再过10年,这个令人尴尬的窘境将依然存在:一方面空账已扩大到几万亿而无法做实,另一方面资产积累将超过10万亿正在贬值。人们不禁要问,资产在倍增却不能保值;而空账是空账,他们也在翻番,他们仅在咫尺,却不能用左手的资产去做实右手的空账,这个制度怎么了?
第二个困境是做实账户与统筹缺口之间的悖论。统账结合走到了头,存在着设计不科学与不合理的许多制度隐患。既然这个养老制度在实质上正在改弦更张,那么在表面上就没有必要“硬撑”下去,而应对这个制度进行全面反省。否则,制度结构没理顺,社保基金将难以建立起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而只能长期处于临时或过渡阶段,不利于增值保值,不利于国民福祉。
两个制度困境非常典型地说明,中国的社保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予以彻底解决。否则,投资问题是不可能从根本解决的。

Ⅷ 国内第3家保险公司破产,规模高达2万亿,客户买的保单该咋办

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2020年末,我国保险业机构总资产达到了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保险行业已经发展了多年,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正规保险公司有上百家,保险产品也超过上万款。可以说,保险已经慢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购买保险的人群也是越来越多。购买保险可以有效保障我们的生活、家庭和财产,毕竟我们不知道风险和危机什么时候到来,提前做好规避风险的准备总是对的。所以,出于“防患于未然”的态度,现在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购买一到两种保险。

另外,保险公司也有保证金、责任准备金和保险保障基金,来保证保单所有人的权益得到兑付的权益。同时,《保险法》、《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也会保证保单所有人的权益,不会让大家受到太多损失。

总而言之,要是你购买的保险公司破产了,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会有其他保险公司接纳你的保单,然后继续为你服务。不过,我们在选择保险公司的产品时还是应该慎重一些,利用好保险规避风险。你怎么看?看好大家保险集团吗?

Ⅸ 全国社保基金属于风险投资吗

针对养老金入市是否存在风险,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表示,理事会受托投资运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将坚持更为审慎的方针,新增资金将更多配置到固定收益类产品中,确保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指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基金,具有收益稳定、风险基本可控的特点。
不仅如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戴相龙近期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建议对社保养老基金要投入运营,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戴相龙也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养老金投资运营。
社保基金素以精准抄底和逃顶而著称,戴相龙曾表示,实际上养老金入市的真正意义在于“投资”和“运营”,而不仅仅是进入股市进行短期套现,这也是国际惯例。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中国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正式跨越了 “争议阶段”,并已付诸实际行动。广东作为第一个合作案例,具有重要示范效应。在CPI居高不下、存款负利率情况下,地方社保基金入市且重点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这不失为一个有益尝试。相信随着广东养老金入市的有利尝试之后,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也会随之启动养老金入市的进程。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由各地方管理的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万亿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董登新强调,养老金入市是一个中长期的示范效应,对于市场来说也是重大利好,增量资金的注入无疑为市场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董登新表示,养老金入市是一个趋势和导向,养老金入市的意义在于可以在很大层面上体现出养老金的规模,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储备非常小,缺口也相对较大。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昨天表示,地方养老金通过委托社保基金入市,打通了养老金投资股市的渠道,增加了买方力量,对市场是重大利好。

Ⅹ 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经突破2万亿了吗

根据报道,社保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产总额为20427.55亿元,过去3年,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达到4033.1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9.37%。

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缺口,国务院于2000年8月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从最初财政拨款的200亿元起步,社保基金在16年的时间里规模扩大了约100倍。社保基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产总额20427.55亿元,比2014年初增加8011.58亿元,增长64.53%。

阅读全文

与2万亿社保基金面临高负利率风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