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债券应计利息如何计算
应计利息额:指“起息日”至“成交日”所含利息金额;从“起息日”当天开始计算利息。应计利息额=票面利率÷365(天)×已计息天数。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365天×计息天数。注:1、年度天数:1年按365天计算,闰年2月29日不计算利息。2、计息原则:“算头不算尾”,即“起息日”当天计算利息,“到期日”当天不计算利息;交易日挂牌显示的“每百元应计利息额”是包括“交易日”当日在内的应计利息额;
『贰』 国债中派息日期与兑付日期 应计利息与派息利率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购买国债是否要在发行终止日期之前购买啊
派息日期指发放利息的时间。
兑付日期指将本金与利息发放的时间。
应计利息指应该得到的利息金额。
派息利率指所得到的利息与投入本金的比率。
购买国债是否要在发行终止日期之前购买,这个问题很复杂。首先你说的不明确,是银行的国债,还是证券市场的国债。不过至少在国债终止日一年前购买,不排除一些特殊的套利情况
『叁』 关于债券的利息问题,请按题顺序回答!谢谢
1.你买入时除了要交卖方价格100元外,还要支付该债券上次支付完利息后(即当期利息起息日)开始到买入时当天为止的应计利息。原因是现在的债券交易是实行净价交易,全价结算。所谓的净价交易是指在债券交易时是不计算该债券从起息日起到交易当天为止的应计利息,全价结算是指交易清算时是按净价加上应计利息进行交割结算。
2.能拿到的是一年利息,原因主要是债券交易规则所造成的,与第一点所说的情况而延续下来的,由于交易时你已经代为垫付该债券未到付息前的应计利息,故此到付息时你是拿到一年的利息。
3.利息税你要付的是100*10%*20%=2元,由于利息税的征收时点是在付息时才征收的,而征收的对象则是此时持有该债券的持有人,故此债券交易在付息前很多时候会看到会有债券价格下跌的避税现象行情发生,或者会有除息后会有避税过后债券价格上升的行情。
4.除息日在哪一天并不是全国统一,也并不是企业自己说那一天就那一天,只是遵循交易惯例而已,一般债券每年的除息日就是该债券发行日所对应的日期(这是按每年付一次息来说的,一般债券是每年支付一次利息,有些国债是每半年付一次利息),若遇到节假日非交易日会被顺延的。
『肆』 小白菜鸟问几个债券利息计算的问题
债券发行完毕,债券的买入卖出在持有人之间交易。
利息只有除息日才给,有发行人支付。
长期债券在两个除息日之间是不会 计付利息的。
如果只持有1个星期,只能是赚取卖出价-买进价的价格差异(还要扣除手续费用)。
『伍』 大家好 请教关于债券应计利息的问题
区别的:
1.科目级别不同。
应收利息是一级科目 1132 应收利息;
而应计利息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下的一个子科目,是二级科目 1503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
2.反映的内容不同(债券投资的利息,股票投资的计入到应收股利)。
简单一点说吧,
应收利息是购买债券前应收未收的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计利息是购买债券后应收的利息。
没有找到合适的例子,抱歉了。
至于相同点,它们就都是利息罗。
『陆』 应计天数和应计利息如何计算
应计天数:起息日或上一理论付息日至结算日的实际天数。应计利息:自上一利息支付日至买卖结算日产生的利息收入,具体而言,零息债券是指发行起息日至交割日所含利息金额;附息债券是指本付息期起息日至交割日所含利息金额;贴现债券没有票面利率,其应计利息额设为零。应计利息的计算公式如下(以每百元债券所含利息额列示):应计利息额=票面利率÷365×已计息天数×100
『柒』 如何计算债券的应计利息额
应计利息额=票面利率÷365(天)×已计息天数。其中,国债和企业债券的计息天数为付息起息日至交易日止期间的实际日历天数;公司债券的计息天数为付息起息日至交收日的前一自然日止期间的实际日历天数。当票面利率不能被365天整除时,电脑系统按默认位数全额计算。交割单应计利息总额按四舍五入原则,以元为单位保留2位小数列示。
『捌』 请问那购买债券的利息收入会计分录怎么记啊,应收利息又是怎么回事
1、购买债券的利息收入会计分录记录方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2、应付利息是什么:
应付利息(Interest payable;Accrued Interest Payable)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本科目可按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应付利息与应计利息的区别:应付利息属于借款,应计利息属于企业存款。
3、如果支付的买价中包含了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则应当借记“应收利息”科目,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4、存款所得利息在会计分录中一定要记入并冲抵财务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为了保证帐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清晰、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分录必须严格掌握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多借多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