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险投资 > 保险的风险对策

保险的风险对策

发布时间:2021-03-17 03:29:38

风险管理的八大对策论述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所说的这个风险管理的发达对策论述这个应该是管理里面的一个大题你可以看一的书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❷ 风险应对策略一般有几种基本类型

风险应对策略一般有几种基本类型:
1 风险规避。2、风险转移3、风险减轻 4、风险接受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改变项目计划来消除特定风险事件的威胁。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规避风险。例如,对于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成熟的技术,团队成员熟悉的技术或迭代式的开发过程等方法来规避风险;对于项目管理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策略来规避不成熟的项目管理带来的风险;对于进度风险我们可以采用增量式的开发来规避项目或产品延迟上市的风险。对于软件项目需求不确定的风险我们可以采用的原型法来规避风险。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转移风险的后果给第三方,通过合同的约定,由保证策略或者供应商担保。软件项目通常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来转移软件开发的风险,例如发包方面对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项目可以采用外包来完成,发包方必须有明确的合同约定来保证承包方对软件的质量,进度以及维护的保证。否则风险转移很难取得成功。
3、风险减轻
风险减轻是减少不利的风险事件的后果和可能性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通常在项目的早期采取风险减轻策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流失对于软件项目的影响非常严重,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工件,配备后备人员等方法来减轻人员流失带来的影响。
4、风险接受
准备应对风险事件,包括积极的开发应急计划,或者消极的接受风险的后果。对于不可预见的风险,例如不可抗力;或者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或者风险减轻不可行,或者上述活动执行成本超过接受风险的情况下采用。

❸ 风险管理的对策选择主要包括哪4个

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
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会计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
风险管理内容参考下:http://www.dongao.com/zckjs/gsz/201405/161227.shtml

❹ 风险应对措施的种类有哪些

【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改变项目计划来消除特定风险事件的威胁。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规避风险。例如,对于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成熟的技术,团队成员熟悉的技术或迭代式的开发过程等方法来规避风险;对于项目管理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策略来规避不成熟的项目管理带来的风险;对于进度风险我们可以采用增量式的开发来规避项目或产品延迟上市的风险。对于软件项目需求不确定的风险我们可以采用的原型法来规避风险。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转移风险的后果给第三方,通过合同的约定,由保证策略或者供应商担保。
软件项目通常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来转移软件开发的风险,例如发包方面对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项目可以采用外包来完成,发包方必须有明确的合同约定来保证承包方对软件的质量,进度以及维护的保证。否则风险转移很难取得成功。
【风险减轻】
风险减轻是减少不利的风险事件的后果和可能性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通常在项目的早期采取风险减轻策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流失对于软件项目的影响非常严重,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工件,配备后备人员等方法来减轻人员流失带来的影响。
【风险接受】
准备应对风险事件,包括积极的开发应急计划,或者消极的接受风险的后果。对于不可预见的风险,例如不可抗力;或者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或者风险减轻不可行,或者上述活动执行成本超过接受风险的情况下采用。

❺ 风险应对的风险应对的措施

在评估了相关的风险之后,管理当局就要确定如何应对。应对包括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

管理当局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机会,从主体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认识风险,以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

应对风险的措施有四种—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和分担风险,下面将结合例子进行详细分析。

1、规避风险。通过避免受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影响而消除风险。规避风险的办法有:

通过公司政策、限制性制度和标准,阻止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交易行为、财务损失和资产风险的发生。通过重新定义目标,调整战略及政策,或重新分配资源,停止某些特殊的经营活动。在确定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张目标时,避免追逐“偏离战略”的机会。

审查投资方案,避免采取导致低回报、偏离战略,以及承担不可接受的高风险的行动。通过撤出现有市场或区域,或者通过出售、清算、剥离某个产品组合或业务,规避风险。

2、接受风险。维持现有的风险水平。做法是:

不采取任何行动,将风险保持在现有水平。根据市场情况许可等因素,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重新定价,从而补偿风险成本。通过合理设计的组合工具,抵消风险。

3、降低风险。利用政策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方法有:

金融资产、实物资产或信息资产分散放置在不同地方,以降低遭受灾难性损失的风险。借助内部流程或行动,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以控制风险。

通过给计划提供支持性的证明文件并授权合适的人做决策,应对偶发事件。必要时,可定期对计划进行检查,边检查边执行。

4、分担风险。将风险转移给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例如:

保险。在明确的风险战略的指导下,与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签订保险合同。再保险。如有必要,可与其他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以减少投资风险。转移风险。通过结盟或合资,投资于新市场或新产品,获取回报。补偿风险。通过与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签订风险分担合同,补偿风险。

(5)保险的风险对策扩展阅读

方法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改变项目计划来消除特定风险事件的威胁。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规避风险。例如,对于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成熟的技术,团队成员熟悉的技术或迭代式的开发过程等方法来规避风险。

对于项目管理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策略来规避不成熟的项目管理带来的风险;对于进度风险我们可以采用增量式的开发来规避项目或产品延迟上市的风险。对于软件项目需求不确定的风险我们可以采用的原型法来规避风险。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转移风险的后果给第三方,通过合同的约定,由保证策略或者供应商担保。

软件项目通常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来转移软件开发的风险,例如发包方面对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项目可以采用外包来完成,发包方必须有明确的合同约定来保证承包方对软件的质量,进度以及维护的保证。否则风险转移很难取得成功。

3、风险减轻

风险减轻是减少不利的风险事件的后果和可能性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通常在项目的早期采取风险减轻策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流失对于软件项目的影响非常严重,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工件,配备后备人员等方法来减轻人员流失带来的影响。

4、风险接受

准备应对风险事件,包括积极的开发应急计划,或者消极的接受风险的后果。对于不可预见的风险,例如不可抗力;或者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或者风险减轻不可行,或者上述活动执行成本超过接受风险的情况下采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风险应对策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风险应对

❻ 如何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一)基本原则
(1)对超出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风险,应当实施风险回避策略。
(2)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无意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的,可以实施风险承受策略。
(3)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愿意单独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或者减轻损失的,可以实施风险降低策略。
(4)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愿意接受他人力量,采取包括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进一步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或者减轻损失的,可以实施风险分担策略。
(二)结合不同业务选择风险应对方案
风险应对策略与企业的具体业务或者事项相联系,不同的业务或事项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不同的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同一时期也可以综合运用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应对策略。
(1)一般情况下,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可采取风险承受、风险回避、风险分担等方法。
(2)通常情况下,对能够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金融手段进行理财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分担、风险降低等方法。
(3)风险应对的选择还应从企业范围内组合的角度去考虑。一些情况是一个部门内的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但是从整个企业来讲却超过了风险承受度。还有一些情况是,企业内很多部门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不需要采取过多的风险应对措施。
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风险评估后,可以结合业务流程、风险因素、重要性水平和风险应对策略,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立风险清单,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为持续开展和不断发展和不断改进风险评估提供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持。
企业应当重视风险评估的持续性,及时收集风险及与风险变化相关的各种信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风险评估,适时更新、维护风险数据库。

❼ 风险管控的对策

按国际一流银行要求全面构建银行的各项制度,银行综合改革的内容很多,概括而言,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二是组织管理方面,三是业务经营方面。 努力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目标是要明确出资人与经营管理者的关系,设计一套对管理者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从制度上保证彻底打破管理者“官本位”的观点。目前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可在考虑中国目前国情的基础上,除对四大银行的一把手或若干副职仍保持行政级别外,对其余的人,政府应发文明确取消各级银行分支机构管理者的行政级别,一律改为聘用制。要让分级管理者明确,其是企业家、银行家,而不是官,明确其第一目标是为出资人赚钱、赚钱、再赚钱。而且,一定要形成这样的机制,管理者失职出现巨大资金损失,要追究管理者责任,银行赚不了钱,管理者同样也要下台。 努力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
(1)按照市场与效率原则,在原已精简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精简内部机构。
(2)以“买断”的办法解决存量冗员的退出。
(3)全面建立对各层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4)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培训机制。 近年来,银行业在防范风险上,突出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对风险的控制,银行可以运用独立的控制方式,如在各业务部门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防范信用风险、价格风险;银行也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各种风险加以控制。其中主要有监督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处罚机制。
现代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是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审机构、纪检机构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将更为有效地达到监督的目的,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在监督机制中,授权授信管理为何有权人对下级的权限范围、业务品种等监督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举报制度是监督机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举报制度对银行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领导的日常行为构成监督。
约束机制是指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工作中,通过设置机构和岗位、明确各机构和岗位的职责、科学地制定业务操作程序、合理地进行工作分工,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在银行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相互制约,防止个别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给银行带来风险。建立严格、科学的业务操作规程,行为规范是建立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设置必要的职责分离可以形成有效的制约。
激励机制是银行为了更好地防范内部人员带来的风险,通过对员工工资、福利、安全保障、晋升提级等制定科学的方案,给员工公正、合理的待遇,促使他们积极工作,维护银行利益的机制。
决策机制是通过授予决策人决策的权限、采用一定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式、利用一定的决策方法制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决策。决策的权限是决策机制构成的重要因素,必须保证权限与决策人的能力相适应。
处罚机制是在风险控制工作中,通过设置专门负责对错误、过失行为进行处罚的机构和岗位,颁布各种处罚的制度依据,制定处罚标准,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银行规章制度的行为和个人,给予恰当的处罚的机制。 风险控制机制在风险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信贷风险的控制上。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内部控制在银行风险控制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银行可以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机制,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几项机制的综合作用,实现了对“人”的控制,从而对银行资金的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控制了资金风险。
(1)在信贷风险的控制上。在信贷业务中,银行通过设置不同的部门或岗位,分离贷款的审查和发放的职责,在这两个环节上形成相互制约。同时由于每笔贷款均涉及信贷部门、资金部门、财会部门和营业机构,因此,在这些单位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监督和制约。
(2)在决策方面,一笔贷款必须经过信贷调查人员、信贷审查人员、信贷检查人员,还要按照授权授信管理的要求,依据权限范围经过各级领导的审批,而当贷款额比较大时,还要经过专门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在大额财务支出的决策中,银行一般设置财务管理委员会)的审批。
(3)另外,在信贷风险控制上,银行还会设置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和资产保全部门。为了使累积的风险不致危及银行的生存,银行还通过提取呆帐准备金和坏帐准备金的方式来缓冲风险,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以上的审查、决策过程中,体现了监督、约束和决策机制的运行作用;而激励机制通过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认定、评价以及奖励,保证了各环节经办、审批人员能够坚持原则、充分发表意见;处罚机制则通过内部审计及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在各环节经办、审批人员出现错误和失误时给予纠正和惩戒,从而起到对他人的警示作用。

❽ 互联网保险包括哪些风险防范措施

一、互联网保险创新的现状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2015年年初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针对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分类,人身险公司有44家,财产险公司有16家,总体占全行业133家产寿险公司的45%。包括中国人保财险、泰康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保险、天安财险等在内的多家险企已率先在线上跑马圈地,中国保险公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已全面到来。
首先在监管层面,上个月,酝酿已久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终于由中国保监会发布,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保险业务基础监管规范的形成。《办法》以鼓励创新、防范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基本思路,从经营条件、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的基本规则;规定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负责;强化了经营主体履行信息披露和告知义务的内容和方式,着力解决互联网自主交易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其次在保险主体方面,早在2013年,中国人保就推出“掌上人保”,并号称是指尖上的保险;去年,以“理赔简单,就在天安”为口号的天安财险“车易赔”APP在全国上线;随后,“中国太保”“大地通保”、“泰康在线”等保险在线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见,拼服务、拼体验已经成为各家保险主体竞争的主要方向。同时,各家保险公司在立足保险本身的同时,从渠道上也不断向外围延伸,分别与P2P平台、信用保证机构等开展不同程度的合作。以下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从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渠道创新等三个方面对2014年60家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产、寿险公司进行评价后的前15名榜单:
二、互联网保险创新背后的风险
应该说基于提升客户体验的互联网保险创新,方向是对的。互联网保险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互联网保险创新也带来一系列风险和问题。从目前已经暴露的风险来看,主要包括保险产品创新异位、消费者投诉急剧增加、消费者道德风险敞口扩大、风险评估和控制不到位等。
(一)保险产品创新异位
自2013年底由“三马”投资的众安在线成立以来,带动了中国各大保险主体在保险产品上的创新热潮。盗刷险、高温险、退货险、喝麻险、世界杯足球流氓险等创新险种不断涌现,寿险公司也相继推出求关爱、爱升级、救生圈等所谓的基于微信平台的“扔捞”产品,名字一个比一个花哨,其中,不乏一些险种初具规模,但更多的是为创新而创新。如世界杯足球流氓险从头到尾就没卖出几份,导致本来就比较便宜的3元/份,到后期直接降价到1分钱/份,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噱头。更有甚者,开发出雾霾险、赏月险、摇号险等,严重脱离保险的本质。
(二)消费者投诉急剧增加
据保监会近日公布的《关于2015年上半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保监会12378投诉维权热线全国转人工呼入总量157544件,同比上升40.24%。而其中,捆绑销售互联网产品的投诉占据一定比例,究其原因,很多保险主体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迅速,但管理和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片面注重销售前端网络化,后台运营管理却仍是传统思维,前端和后台不配套,买时容易退时难,从而导致消费者投诉。
(三)消费者道德风险敞口扩大
目前,各家保险主体在理赔服务上基本上都推出了简易赔付,即保险公司对于一定金额以下(2000-10000元不等)的保险事故实行简易赔付,消费者通过保险公司自己推出的APP平台,或拍照、或视频,将事故现场信息传输到保险公司后台,保险公司审核确认后立刻赔付,全程一般在5分钟左右时间完成。应该说这种做法极大地简化了理赔程序,缩短了理赔时间,方便了消费者。但是,客观地讲,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当下国内的基本现状,国民的平均道德水准有待提高,修理厂、4S店有组织地批量造假,保险欺诈层出不穷,这些无疑都将保险公司的风险敞口无限扩大。
(四)风险评估和管理不到位
保险从本质上是风险转移的安排,应该有可量化的数据支撑,目前,很多产品的创新,缺少基本的费率厘定、成本测算等程序。同时,保险讲究的是大数法则,如果一款产品不能具备一定规模,赔付水平就会极不稳定,风险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三、互联网保险创新的风险管理
(一)保险产品创新:回归本质
保险,在法律和经济学意义上,是一种风险管理方式。因此,保险产品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是创新的产品具有风险管理的可能性,即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降低保险标的风险。这也就是一般情况下地震、飓风等不可抗力不列入保险范围的根本原因,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上述事件的发生。反观现在的保险产品创新,雾霾险也好,赏月险也罢,甚至是高温险,基本上都突破了上述这一基本原则。
之所以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保险本身,在目前的保险市场上,规模产品的同质性非常严重,基本相同的条款,基本相同的费率,基本相同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创新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客户的“需求”,而是客户的“眼球”。记得若干年前,有一个保险公司开发了一个险种叫“酒驾险”,从始至终没卖出一份保单,但公司从上到下都非常开心,因为这个产品在当时引起了包括新闻媒体、监管部门、同业公司以及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很好地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二是与目前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当下,从集体到个体,在物质和经济的指挥下,每一个社会组织和细胞都在极力获取尽量多的资源,而忽视了资源本身的效用和价值。正像有一句话所说,走着,走着,忘记了出发的目的。
(二)保险风险管理:大数据为器
1.大数据在费率厘定中的应用。保单的费率设定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源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目的是使设定的费率对应于投保人的风险等级,风险越小,费率越低,尽量做到公平。确定费率较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影响赔付支出的风险因素或变量”,其实生命表就是“影响赔付支出的风险因素或变量”之一年龄的一个分类。再如,在车险定价中城市交通的拥挤程度、驾驶员的年龄、驾龄、性别、汽车的新旧程度等都可能是“影响赔付支出的风险因素或变量”,而这些因素或变量就是可以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处理来确定。
2.大数据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在大数据时代,风险评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公司的历史数据、行业的历史数据,无论是风险特征的描述还是数据资源的获取都更加便利。首先在占据财产险市场70%以上份额的车险领域,保险公司可以获取三个层级数据来支撑风险评估,第一层级是核心层,包括公司和行业数据,第二层级是紧密层,包括车型、汽车零整比、二手车等数据;第三层级是外围移动层,包括利用车载传感设备收集驾驶员行为数据等。同时,对于保险公司的精算师来讲,更多、更广的数据获取,可以更精确地识别个体对象的潜在风险,建立更加有效的数据模型,不断改善和提高精算的精准程度,以帮助判断和评估风险以及风险准备金。
3.大数据在反理赔欺诈中的应用。在确保数据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完整的、多样化的数据(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内部保单及理赔历史记录、行业数据、征信记录、公共社交网络数据、犯罪记录等),辅之以有效的算法和模型,来识别理赔中可能的欺诈模式、理赔人潜在的欺诈行为以及可能存在的欺诈链条,应该是未来反理赔欺诈的主要方向。而对于整个中国保险行业来讲,尽快建立起一套行业级的保险数据信息平台,是反理赔欺诈的关键。目前,上海、江苏等省市已经实现理赔信息数据共享,在这些地区反理赔欺诈行为的成效明显提高。
4.大数据在保险行业风险管理中应用之核心—数据整合。目前保险公司的数据有行业平台的同业数据、前端客户APP导入(或现场出单)数据,中端中介、渠道、理赔、呼叫数据,后端财务收付数据,另外,还有定价系统的汽车零配件数据、人事系统的人员数据、稽核审计风控系统的风控数据等,种类繁多和庞杂,因此,急需建立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整合,统一数据存储和传递标准,并将不同系统进行数据打通,再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数据挖掘。
(三)保险风险控制:新技术应用
未来,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将成为保险行业风险控制的主要途径。在承保环节,基于大数据基础的数据分析技术将在第一时间立体呈现保险标的各项数据和特征,为承保决策和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从源头控制风险。在理赔环节,新技术、新设备同样将被广泛应用。在车辆保险领域,通过装载在车上的无线电子设备,运用通讯网络,实现对车辆、道路以及行车驾驶员进行静、动态信息提取和行为记录,从而监督行车驾驶员人的行为风险和道德风险,并进行出险前预防、出险中响应和出险后处理,从而使保险事故管理变被动为主动,降低理赔成本。在人寿保险领域,利用能够实时监控人体健康情况的可穿戴设备,来获取和细分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人体健康和生死概率,并适时向客户提供饮食、健身等方面的建议,从而降低投保人的医疗费用。在家庭财产险领域,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对住宅进行远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和缓解风险,当家中发生煤气泄漏或水管爆裂,可自动关掉阀门,从而减轻损失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与之相对应的配套管理措施,互联网保险创新也不例外。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互联网保险创新都将在路上,基于互联网保险创新的风险管理也必将亦步亦趋,紧紧跟随。

❾ 风险应对的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对还是错

对的。

风险应对的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

1、规避风险。

通过避免受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影响而消除风险。比如:通过公司的政策和标准,阻止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交易行为、财务损失和资产风险的发生。

通过撤出现有市场或区域,或者通过出售、清算、剥离某个产品组合或业务,规避风险。

2、降低风险。利用政策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比如:将金融资产、实物资产或信息资产分散放置在不同地方,以降低遭受灾难性损失的风险。借助内部流程或行动,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以控制风险。

3、分担风险。将风险转移给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例如:保险。在明确的风险战略的指导下,与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签订保险合同。

(9)保险的风险对策扩展阅读:

风险控制

1、国际经营的多样化;

2、分散筹资;

3、本币计价;

4、平衡抵销法;

5、组合配对法。

风险转嫁

1、出口、借贷资本输出争取用硬通货;进口、借贷资本输入争取用软通货;

2、远期外汇买卖;

3、外汇期权交易;

4、采用提前或延期结汇;

5、利用“福费廷”交易;

6、风险的保险。

回避方法

1、谈判中货币的选择;

2、货币保值。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可以包括为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五种策略。

风险规避是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属于比较消极的策略;风险补偿是商业银行在从事的业务活动产生实质损失之前,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价格补偿的策略。

阅读全文

与保险的风险对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