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保险公司误工费赔偿
保险公司对误工费的赔偿范围:
我国《保险法》第五十条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也就是说,只要在第三者责任保险限额内,属于肇事机动车一方应该承担的赔偿义务,无论多少,保险公司都必须要承担保险赔偿责任。如果保险公司基于风险控制的原因,不愿意承担这么多的责任,可以通过保险合同条款加以限制或者规定。如果没有这样的限制或者规定,那么保险公司不能随意地推卸、减少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如果肇事机动车造成了受害人人身伤害,那么要对受害人承担多方面的赔偿责任,这其中就包括受害人的误工费损失。
该司法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也就是说,如果受害人自己拿出收入的证明,那么误工费实际上是没有上限的,实际是多少就应该定多少。如果受害人不能拿出证明,实际上也是要依法确定其误工损失,而不能由哪一方拍脑门确定之。
B. 如何向保险公司理赔误工费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
工伤保险是不赔偿误工费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C. 找保险公司索赔误工费需要什么手续
首先要你的保单,身份证,还有你的工资单,才能办理理赔。
D. 保险公司索赔误工费准备什么手续全额赔偿
基于保险的补偿性特点,保险公司对误工费赔偿是赔偿你由于保险事故导致未上班而被所在单位扣发的那部分,所以,你的误工证明应该是你所在单位出具的扣发工资证明和你前三个月的工资证明(工资表或是银行代发工资对账单),工资超过2000的,还要出具完税证明。如果以上证明你不能完全提供,可以和保险公司协商处理。
E. 保险公司误工费理赔问题
派出所结案的时候警官说误公费是71元/天,,,为什么到保险公司只能赔给我40元/天,,,
派出所要快速结案,但是,还要对方和你协商,经由你同意,派出所结案误公费是71元/天;保险公司只能赔给我40元/天,,,;保险公司对误公费赔偿是要对方收入证明.如果对方不给你提供收入证明,那么派出所结案时只好看出险地平均工资赔偿结案. 所以,保险公司只能按最低水平赔给你40元/天.
F. 如何理赔误工费
这是你当地的那个最低工资标准赔,一般来说。
保险理赔诟病最多,很多被保人遇到理赔都显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出了茬子,理赔款拿不到。
万事都有技巧两字,当然保险理赔也不例外。下面就以重疾险理赔为例,三木觉得一定要做好如下几点:
1、报案
报案是理赔的开始,报案除了如实称述事故经过之外,也好咨询理赔好整个理赔流程。报案应该言简意赅,客观称述,属于主观猜测的内容少讲,对理赔不利的话不说。
2、配合案件调查
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通常会把案件调度给理赔员,因此,每个赔案都会有理赔经办人,理赔经办人接到案件之后,最先做的就是了解报案信息、保单信息,制定初步的查勘调查方案。
有经验的理赔员结合保单和报案信息很快就会知道调查的具体方向,比如,刚过完等待期不就就重疾的被保人,重点调查方向就是带病投保。
这个阶段对于保险公司和被保人都是重点阶段。
对于保险公司:要先对案件定性,勘查案件是否属实,如果案件有疑问还要展开调查,去医院查被保人的就诊或检查记录,有必要还会对被保人做笔录。这些工作都是再收集有利的证据。
说做笔录,是个有意思的事,美其名曰是在了解事故情况,其实就是在给被保人挖坑的过程,不是疑问案件,谁用空做笔录,多麻烦。
对于被保人:除了合理配合保险公司调查之外(这里说的合理,并不是无条件配合),也是理赔材料和证据的收集过程。
当然,需要哪些理赔材料,理赔流程是怎样的,理赔时效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问理赔经办人或客户,他们有义务告知。其他的理赔技巧可不会告诉你,你得自己去找专业的助手帮忙。
3、提交申请资料
材料收集完之后就是向保险公司递交的过程了,切记一点:保险公司有一次机会让被保人补充材料(仅一次)。他们一次收说完全,否则可以不配合。
4、跟踪案件进度
资料交期后,就是跟踪进度的时候了,保险公司最长有一个月的时间来作出理赔结论,当然,如果是正常简单案件很快赔款就到账了,如果是复杂案件一个月内也要给出理赔结论了。
5、理赔案件争议处理
理赔案件争议处理有3种方式:
投诉保险总部:针对服务态度和理赔时效比较有效果,关于赔不赔的争议作用有限。
投保保监会:同样的,针对服务态度和理赔时效比较有效果,关于赔不赔的争议作用有限。只是对保险公司压力更大些而已。
法院起诉:三木多次说过,保险公司在法院面前向来很怂,输多胜少,不愧为一个好的方式,但,要记住的就是,打官司,打的就是证据。
最后
保险理赔也并不是那么难,就怕你不懂。
G. 误工费可以找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吗申请方式是什么
误工费是可以找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的,基于你说的原因,是你已经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车祸,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就会因此而造成财产损失,那么这些财产损失是可以由保险公司来买单的,前提是你是受害者的情况下。申请理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强调一点,以下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如有阐述不当的地方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那么在开收入证明的同时,也必须要有医院所开具的住院证明,以及医疗费用的清单,因为你是伤者,无法正常工作的,那么就需要有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来养伤,来治疗,所以,医院所开的证明是必须要有的。另外一点,受伤的严重情况也是一个必须要提供的,就是伤情证明或者是伤残证明,需要司法机关及相对应的机构部门做出伤残评定,这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有了这些材料证明,我相信在你向保险公司提出误工费的理赔的时候,应该问题不大,因为已经给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料证明。
H. 保险公司交通事故的理赔流程是什么
第一步:报警
报案时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保险单、行驶证和驾驶证。
2、开车到保险公司。
3、在保险公司理赔部填写《车辆出险登记表》。
做完这三件事,您将得到二联《车辆出险登记表》和一张《出险通知书》。《车辆出险登记表》一联交给保险公司定损人员,另一联供填写《出险通知书》和领赔款时使用;《出险通知书》填好后,连同其他索赔单证一起交回保险公司。 第二步:交警部门结案并开具事故证明
在受伤者痊愈后,双方可以一起去交警队结案了。 结案时有三件事要做:
1、分清双方的责任。 小的交通事故可以不过细计较责任,反正损失由保险公司来赔偿。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则一定要据理力争,因为这关系到交警队对您的罚款多少、是否吊扣驾驶证,有时还会涉及到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在交通事故中,只要撞了人,驾车一方一般都有一定责任,所要争的是责任的大小。
2、审查对方要求赔偿的项目。 当今社会人心难测,很多受伤者都会借机提出讹人。您一定要审查对方的赔偿要求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您不应该赔,保险公司不会赔,交警队也不会要求您赔。审查的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它是交警队处理事故的依据,也是保险公司进行赔偿的依据。关于赔偿项目,您可以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或问保险公司您向对方支付的赔款能否得到保险公司的全部赔偿,主要看您在交警队结案时能否把住赔偿项目的关了。
3、赔偿对方损失同时索要有关单证。在肇事双方各自应付的责任和应予赔偿的项目确定以后,就需要向受伤者支付赔款。注意:在向对方支付赔款的同时一定要拿回相关的单证,否则就不要付钱,因为没有这些单证保险公司是不予赔付的。不同的赔偿项目所需要的单证如下:医疗费:需要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药费收据。误工费:要有医院出具的需要休息养病的证明(可在诊断证明上写清)、对方工作单位出具的误工证明。交通费:需要提供车票。残疾补助费:需要提供残疾证明。死亡补偿费:需要提供死亡证明。 4、向交通队索要《事故证明》和《经济赔偿执行凭证》。《事故证明》要求写清双方所负责任和赔偿方式。《经济赔偿执行凭证》要求写清具体赔偿项目和赔偿金额。这两个单证有保险索赔时缺一不可。
第三步:递交索赔单证
由于赔偿项目不同索赔所需要的单证也不相同。一般伤人事故索赔时需要办齐的单证包括: 1、《出险通知书》 2、《诊断证明》3、《医药费发票》 4、《误工证明》 5、《事故证明》 6、《赔偿执行凭证》 7、《赔款通知书》
第四步:领赔偿款
递交完索赔单证后,大约在一星期之后(一般不超过10天)您会接到保险公司的领赔款通知,届时就可以带上身份证明和《车辆出险登记表》领回赔偿款了。这样,能很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