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险公司只针对被保险人 即肇事方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把钱给受害方的
2、协商 是个人行为 与保险公司无关 就是说协商赔你100W都与保险无关 保险只会按核定的损失赔给被保险人 不会根据你们协商金额赔付 或是你们私了·保险不赔钱
3、如通过法院起诉 起诉时可以列表申请保险公司将款项赔至受害人一方的账户上 但是前提是保险公司有需要向被保险人赔这个金额的钱
❷ 保险理赔款会计分录
收到保险公司保险赔款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公司赔款
管理费用(超出保险公司赔款的部分)
贷:银行存款(现金)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公司赔款
(2)保险理赔款的款项性质扩展阅读:
为了反映和监督其他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其他应收科目进行核算。“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增加,贷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收回,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
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回或转销各种款项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赔付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其他应收款进行检查,预计其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按照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经批准作为坏账的其他应收款,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金额。
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其他应收款科目应按其他应收款的项目分类,并按不同的债务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其他应收款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❸ 保险理赔款怎么记账
可以这样做。
❹ 收到保险理赔款怎么入账
正常的车险及理赔情况是这样的
车辆出险后,去保险公司指定的修理厂维修,需要企业先行垫付资金的,可以垫支给修理厂,修理厂修车完毕后,应该对保险公司开具发票,保险公司将修车理赔款汇入公司账户。
修车时
1、借:其他应收款-车险理赔垫支
贷:银行存款
收到保险公司理赔时
2、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车险理赔垫支
会计核算全程不应该计入本公司成本费用,因为保险公司理赔,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了,公司入账修理费不合规。
修理厂的发票应该退回,保险公司会找他要发票的,或者转给保险公司即可。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❺ 保险理赔款 征税范围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1号)《印花税税目税率表》规定,财产保险合同印花税征税范围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立合同人按投保金额万分之零点三贴花。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二、印花税,是税的一种,是对合同、凭证、书据、账簿及权利许可证等文件征收的税种。纳税人通过在文件上加贴印花税票,或者盖章来履行纳税义务。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具体有五类: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三、印花税征税对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具体有:
1、立合同人,
2、立据人,
3、立账簿人,
4、领受人,
5使用人。
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具体有五类: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勘查设计、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账簿;
4、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它凭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❻ 保险赔款的账务处理
一、因财产损失而收到保险公司赔款时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
二、说明
1、当发生财产损失时,应按损失清单调整有关财产账户记录,使账实相符,并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审批。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有关财产物资账户(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备注:如果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要转出)
2、按有关部门批复意见进行处理时
借:原材料或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残料入库或变现价值)
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
——某责任人
管理费用(一般经营损失部分)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收到保险公司赔款时分录如上所述。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