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克丽缇娜的创始人
白手起家氨基酸护肤第一人
陈武刚博士于1989年建立CHLITINA克丽缇娜品牌,现事业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加盟网点超过3000家,为无数中国女性传递美丽的资讯,打造其美丽容颜。陈武刚博士热衷于研发与创造,他将植物氨基酸植入到克丽缇娜系列产品,成为开创氨基酸护肤第一人。他于创业之初即设立颇具规模的产品研发中心,配备先进的科技设备,延聘各类专家及学者参与研究,使克丽缇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从最初的E.P.O.系列、护理品蛋白霜、护理品多维养肤乳液、护理品胚芽伊油、E.P.O.洁容霜系列,到当下的宝石护肤系列,每一款都成为护肤潮流的领导者,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自身的天赋及对美容事业的热忱与努力,成就了这样一位意志坚定、知性儒雅、懂得欣赏美丽、创造美丽神话的克丽缇娜集团创始人——陈武刚博士。在他的带领下,克丽缇娜人通过努力,铸造起克丽缇娜事业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热心公益散播希望
陈武刚博士在专注经营企业的同时,亦奉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企业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遗余力地为弱势群体、环保团体、医疗、学术机构、急难救助及体育、文艺活动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乐善好施的义行,也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许。
2002年11月,克丽缇娜全程赞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国内首次私营企业品牌冠名国家级艺术节。此后,克丽缇娜连续多年赞助此项艺术节。2004年11月,克丽缇娜独家赞助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得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名誉会长王光英先生颁发的纪念奖牌。2007年5月,克丽缇娜秉持知识创造美丽的理念,赞助同济大学百年校庆,表达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教育事业的长期支持。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克丽缇娜第一时间捐款300万元人民币,并发起黄丝带、烛光祈福活动,号召全中国克丽缇娜人捐资救灾,总计捐款364万元人民币,帮助灾区重建倒塌校舍,扶助灾区受到重创的教育事业。2009年,克丽缇娜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实施的希望工程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燃灯计划”,是一项旨在改善中国农村教育状况的伟大事业,克丽缇娜每年捐助希望小学师资培训,从而每年使逾2万的孩子最终受益。冀望通过“燃灯计划”的实施,针对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乡村小学的校长和骨干教师,可以为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点燃更多的明灯,照亮更多的乡村学校,温暖更多的乡村教师和孩子。
奉行“奉献爱心,不求回馈”的信条,秉持“爱与分享”的理念,持续引导着每一个克丽缇娜人为社会做出贡献,陈武刚博士是克丽缇娜集团的精神领袖,是每一个克丽缇娜家人的精神领袖,毋庸置疑,在陈总裁的带领下,克丽缇娜将会登上一个又一个巅峰。
B. 第一届中国京剧节是哪几个单位举办的
时间:1995年11月17日——24日
地点:中国·天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天津市人民政府
承办: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
中国文化报社、中央电视台、天津市文化局
协办:天津市文联等
相关资料
这届京剧艺术节共有17台节目参加演出。其中有10台参评新戏,两台港、台、新加坡名票演出剧目,三台祝贺演出剧目。
评奖结果:
程长庚金奖:《曹操与杨修》(上海京剧院)获奖金20万元;
程长庚银奖:《徐九经升官记》(湖北省京剧团)获奖金15万元;
程长庚铜奖:《石龙湾》(山东省京剧院)
《岳云》(天津青年京剧团)
《西施归越》(江苏省京剧院)各获奖金10万元;
程长庚演出奖:《狸猫换太子》(上海京剧院)
《高高的炼塔》(吉林省京剧团)
《水西遗恨》(贵州省京剧团)
《金谷园》(山西省京剧院)
《长剑魂》(江西省京剧团)各获奖金1万元;
示范演出奖: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赵氏孤儿》
天津青年京剧团《秦香莲》;
组织奖:组委会天津工作委员会。
祝贺演出剧目(不评奖):
《穆桂英挂帅》(李尤婉云主演、李和声操琴、谭元寿、
王树芳、刘长瑜等助演)
折子戏专场:《辕门射戟》、《玉堂春》和《望江亭》
(港、台、新加坡名票钱江、程梅华、章宝明等)
《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
《圣洁的心灵》(北京京剧院)
《铁笼山》、《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天津京剧
C. 张火丁为何会有“梨园第一人”之称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对于一些戏曲方面的关注度确实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我的小时候还是很不喜欢看的,但是到了大了之后,其实感觉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而今天我们讲述的一个人就是张火丁,为啥她会被称之为是“梨园第一人”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她是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开演唱会的演员,并且十分的成功!
对于张火丁老师的贡献,其实完全都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她真的是带领着一代人走向了一个对于京剧的一个了解与深入,对于张老师来说却是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正是这样的一个老艺术家,足以撑得起“梨园第一人”的称号!
D. 五小程旦的李海燕
李海燕,女,河北秦皇岛人,1964年生于山海关,著名京剧演员,程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现为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文化部青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
1977年考入河北省唐山地区戏曲学校,开始从事京剧艺术。1980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从师于李文敏、李喜鸿、周金莲、刘秀华、佟熙英、张玉英等。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她演出了一大批京剧传统剧目《贺后骂殿》、《红鬃烈马》、《朱痕记》、《窦娥冤》、《荒山泪》、《锁麟囊》、《三击掌》、《孔雀东南飞》、《拾玉镯》、《铁弓缘》、《盗仙草》、《十三妹》、《战金山》等。高挑颀长的身材,舒朗清秀的容貌,恬静内敛的气质,是李海燕舞台韵致的夺人优长, 1987年参加全国首届青年电视大赛荣获“最佳表演奖”。
1991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为师,系统的学习了程派艺术,学习并演出了《六月雪》、《英台抗婚》、《玉堂春》《陈三两爬堂》等一批优秀剧目。
李海燕嗓音宽亮悦耳、唱腔韵味纯正、演技细腻生动、身段优雅流畅、扮像清丽娇柔,为程派艺术传人中的佼佼者。1999年在《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举办的全国「评说五小程旦」的活动中,荣登「五小程旦」榜首。2001年,李海燕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毕业,创作演出的《杜十娘》参加第三届「京剧节」,荣获「优秀表演奖」。2005年被上海东方电视台授予「东方戏剧之星」称号。
2010年,被任命为中国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 1991年被文化部评定为一级演员。
1994年从唐山市京剧团奉命调入中国京剧院。
1997年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主角演员奖。
1998年荣获中国戏剧大奖“梅花奖”。并同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1998年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光荣称号。
1999年在《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全国“评说五小程旦”活动中荣获“五小程旦”之首。
2001年获第三届「京剧节」荣获优秀表演奖。
2005年获得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戏剧之星”称号。 程派青衣张火丁,1971年生于吉林白城,自幼酷爱京剧。15岁时弃评改京,独闯京城求艺,启蒙老师王兰香。1986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京剧科,工青衣。1989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师李文敏学习程派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年,张火丁正式拜师程派传人赵荣琛,成为关门弟子;得其真传,她先后向赵荣琛学习了程派名剧《荒山泪》、《锁麟囊》、《文姬归汉》、《红鬃烈马》和《春闺梦》等戏,又系统学习了程腔的咬字、发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领,受益匪浅。
张火丁天赋极佳,学戏扎实,悟性好,深得程派艺术的精髓,艺术功力大长,台上颇有光彩,她主演的《锁麟囊》,行腔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鲜明,独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丰富多彩,处处传神。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赏。
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青联委员,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理事。 1995年,张火丁调人中国京剧院,先后塑造了《北国红菇娘》之杨贵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绝路问苍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评。1996年被中国京剧基金会评为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
1999年底,她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全面展现其艺术才能,获得成功。年轻的张火丁唱、念、做、舞颇具大家凤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张火丁是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 1991年获得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荧屏奖
1992年获全国青年京剧团、新剧目汇演表演奖
1996年获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表演奖和“五个一”工程表演奖
1996年被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推荐为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
1999年荣获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9年,《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主办“评说五小程旦”活动。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刘桂娟荣获“五小程旦”称号
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优秀青年专家、杰出青年、高级专家称号
2001年获文化部青年京剧展演荣誉奖
E. 第一位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中国运动员是 A. 荣高棠 B. 霍英东 C. 邓亚萍 D. 许海峰
第一位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中国运动员是荣高棠。荣高棠(1912年-2006年11月15日),河北霸县人,体育界领导人,奥林匹克勋章获得者。1949年10月,成立后,荣被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负责中共对体育界的领导。
1952年率团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年担任国家体委秘书长,1954年任副主任,实际负责国家体委工作。1979年复职。1981年离休,任中顾委秘书长、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1983年,为表彰其对体育发展的贡献,国际奥委会向其颁发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电话扩展阅读:
在中国体育事业的创业年代,荣高棠同志以开拓者的胸怀和胆识,与体育战线的同志们一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运动竞赛、群众体育、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以及队伍建设、场馆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荣高棠同志具有多方面的工作才干,曾担任第一任人民体育出版社社长,中国桥牌协会主席,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主席、顾问,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主席等重要社会职务。也曾担任中国电影基金会总顾问,并在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和残疾人基金会中担任职务。
F. 戏曲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戏曲面临着危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有研究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曲面临的危机可谓是内忧外患,已被认为是“全面的、深层次的、整体的行业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办戏曲剧团数量的锐减;二是戏曲演出场次快速下降,观众人次锐减;三是剧目生产能力急遽下降;四是人才断层严重,戏曲剧种消失。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尚有367个戏曲剧种,其中包括50多个新产生的剧种,而目前,全国尚在演出的剧种仅存二百多个,有的上演率还极低。
造成戏曲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原因有三个。
1、戏曲的表演形式与观众的审美习惯改变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在农耕时代,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就是看戏。那时候生活节奏慢,人们有时间在剧院静下心来欣赏戏剧表演。在乡村,逢年过节或者农闲的时候,稍微富裕一点的地方,就搭戏台,请戏班子来唱戏。因为经常看戏听戏,很多文盲都会哼一些戏曲唱段。到了工业经济时代,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加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习惯于看节奏快的电影或电视剧,包括相声、小品等,对戏剧的兴趣逐渐减弱,以致完全消失。因为戏剧的节奏太慢,人物的语言表达、心理活动很多都是通过唱来实现的,一段唱词唱完需要好长时间,观众很不习惯,难以接受。还有,剧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有讲究,很多是程式化的,也花时间,观众也没有耐心。久而久之,相当一部分观众与戏剧渐行渐远。唱戏是给人看的,没有观众了,或者说观众少了,戏曲的危机就出现了。剧作家魏明伦认为:“世界戏剧时代已经不是莎士比亚的辉煌时代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成了以斗室文娱和居室文娱为主,以广场文娱为辅的时代。”所以,“‘台上振兴,台下冷清’是普遍的现象。”
2、戏曲创作不能与时俱进,观众认可度低
很多剧种都有自己的保留剧目,不管到哪里都是那几出戏,戏的内容非常陈旧,观众不喜欢看。有的剧团也搞创作,创作的题材要么古代要么现代。因为古代离当下比较遥远,很多人对历史题材的戏剧不感兴趣。如果写当代题材,那些搞创作的又不愿意深入生活,闭门造车,创作出来的作品缺乏生活,不接地气,丧失了对百姓的亲和力,愈来愈不亲民,观众不认同,当然就不喜欢看了。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创作出的戏剧人物高大上,人物被符号化、概念化了,与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有很大距离。有人认为,现在的戏曲创作和表演,基本以文人戏剧的架构操纵民间戏曲的形式,不伦不类,民间智慧、民间情趣消亡了,民间庸俗倒还存在,谁看了都不舒服。
3、戏曲人才越来越少,各种类型的戏曲剧团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
戏曲人才匮乏在所有的剧团都存在。主要原因还是戏曲观众少,剧团经济效益差,招不到优秀人才,也留不住优秀人才。有些本来是剧团的名角、顶梁柱的,因经济等其他原因跨界去当主持人,当歌手,当影视演员。人才流失严重,剧团的生存与发展就更加艰难。有记者2014年对河北省戏曲人才状况进行过调查。调查表明,2014年,河北省市县两级院团在岗人数3881人,其中,50周岁以上726人,35-49周岁1501人,20周岁以下仅141人。记者发现,很多院团正在成为“夕阳红”团,像廊坊市评剧团,演职员平均年龄55岁;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在岗在编演职员中50岁以上占比近60%;唐山市演艺集团所辖5个团,在岗在编人员仅剩180余人且年龄老化。
培养戏曲人才的学校也同样存在人才匮乏问题。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曾组织有关京剧艺术家、教育家赴京津沪冀鲁等地,对京剧中专及戏曲专业教育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发现,目前戏曲教育有“三缺”的现象,即缺少技艺顶尖全面的艺术人才,缺少大师级的老师,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即便学校培养了戏曲人才,学生毕业后到剧团工作的很少,很多都改行做其他工作去了。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是导致戏曲危机的重要因素。关于戏曲怎样走出危机,不少有识之士进行过探讨,他们呼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这些见解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戏曲要走出困境,摆脱危机,关键是要自身改革,特别是表演形式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革,不要担心改了之后不伦不类,把传统丢了。必须明白,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今天所有的剧种同样是发展变化而来的。比如黄梅戏、评剧等,都来自穷人乞讨时的歌唱。在进行戏曲改革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培养观众,让观众适应并喜欢改革后的戏曲,有了观众,戏曲的振兴就有希望。
戏曲危机不等于戏曲走入了绝路,只要创新思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戏曲就能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G. 中国京剧艺术节的来源
京剧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一枝娇妍的花朵,她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戏曲中保留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致、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成普遍、影响最深远的剧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堪称“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而作出的卓越贡献。
1994年,在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的座谈会上指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在江总书记的号召鼓舞下,广大京剧艺术家和民族艺术工作者以昂扬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探索京剧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全面检阅近年来京剧创作、演出和人才培养的成绩,展示京剧工作者在弘扬民族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为了更广泛地普及京剧艺术,真正推动这门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创办了中国京剧艺术节。作为国家级重要艺术节,京剧节每三年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
H.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影响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成立,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已有不少社会贤达慷慨捐赠。从1994年起,根据捐赠者的意愿,该会增设了“少儿京剧发展专项基金”和“梅兰芳博士艺术发展专项基金”。
该会成立以来,主办过两届“中国京剧之星推荐演出”,组织“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多次赴澳门、香港、台湾及内地巡回演出,多次参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主办的中国京剧艺术节,主办“艺术院校京剧表演专业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向戏曲院校的优秀学员颁发“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奖学金”等活动。在联络海内外、境内外人士关注与支持京剧国粹的继承与发展,让京剧艺术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多年来为振兴京剧、繁荣京剧、培养京剧后继人才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绩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基金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与朋友继续给予基金会大力支持,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繁荣京剧做出贡献。
I.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理事成员
现任理事长是第11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
J.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业务范围
接收赞同该会宗旨的企事业单位、社团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的资金和实物;负责管理好和使用好各项捐赠的资金和实物;提供有利于振兴京剧的资助;主办或参与举办符合该会宗旨的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