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银行代理理财产品销售基本原则有哪些
银行代理理财产品销售基本原则是提醒客户:理财非存款,投资有风险,理财须谨慎。并再次充分揭露理财产品的风险性。
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贰』 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其他机构产品,在以下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银行自营产品应该是最好理解的,也就是银行自己发售的理财产品。一般来说有银行自身信用作保障,所以银行自营理财产品安全性相对较高。
银行代销产品并不是银行自主品牌的投资理财产品,所以银行不负责代销产品的管理,需要发行机构自身信用作保障。也就是说如果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那么责任由发行机构或者投资者承担。
『叁』 请问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是什么工作
其实就是产品推销员啦,一般是卖基金、保险、证券开户、银行理财产品等,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推销都可以,一般卖出产品越多,奖金越高。
『肆』 哪里可以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状况
销售数据这个查不到的,只能查产品说明书之类的!因为银行不会公布其销售情况,这是属于内部资料!很多银行连实际募集规模都不公布!
『伍』 银行使用额度有限,欲购从速用语是否违规
应该属于“煽动性用语”。
-------------------
银保合作不规范 风险提示不到位 银监分局对违规银行“亮红灯”
2月初,家住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爱国村的市民钱女士到某国有商业银行存钱,由于受驻点保险推销员的误导,稀里糊涂地购买了一份保险。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月25日,南通银监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对此类违规行为“零容忍”。目前,针对部分商业银行在代理业务领域存在的问题,银监部门已出台具体监管细则。
按照银监会有关政策,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代理保险业务,但应向客户充分揭示保险产品特点、属性和风险,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产品、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混淆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收益与这些产品简单类比,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在售前应如实向客户告知保险产品的犹豫期、保险责任、电话回访、费用扣除、退保费用等关键信息;不得以中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等方式进行误导销售等。
事实上,一些所谓的银保专员往往无视规定,片面夸大甚至混淆保险产品和银行存款的区别。如“零风险、高收益”的分红型储蓄实际上就是保险;“高收益演示表”只是宣传材料,合同里却写着“不作为保证的收益”;签了合同后,犹豫期内钱已被扣,想要退保则损失惨重;保险公司要求客户手抄风险提示语,银行员工却私自代抄……
从我市金融消费者投诉反映的情况看,当前银保业务主要存在银保合作不规范、风险提示不到位、对客户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了解不充分、客户投诉处理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南通银监分局局长周洪生告诉记者,银监会明确禁止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在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然而,个别银行私下仍然允许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在宣传推荐保险产品时,片面强调产品的收益,回避保险产品与储蓄产品的区别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还有的银行,存在着将期限长、复杂度高的保险产品销售给不合适客户的问题,如将10年甚至15年期的保险产品销售给老年人。更难以容忍的是,一些银行既没有在营销保险产品时告知客户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出现问题时应当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也没有在客户向银行投诉代理保险业务时主动帮助客户与保险公司协商解决问题。
周洪生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广告宣传也存在类似问题,如风险提示不够醒目或者使用“投资产品有风险”等比较笼统的表达方式,个别广告甚至没有进行风险提示。有的违规使用“预期收益率”,有的使用“额度有限,欲购从速”等煽动性用语。
针对近期保险、理财产品营销中的问题,南通银监分局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线索,组织力量对银行代理保险产品营销和理财产品广告宣传中的存在问题进行专项核查,并要求各商业银行进行自查。近期,还将根据自查、整改的情况,对问题相对集中的机构和领域,开展现场检查。
春节后,南通银监分局针对部分银行向不合适客户营销不合适产品的行为,果断予以叫停,并积极帮助受片面宣传、错误营销金融消费者进行维权。
南通银监分局指出,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投诉处理程序,在保险产品销售时明确告知客户保险业务出现问题时应当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并明示投诉电话。凡因银行工作人员风险提示、信息披露不到位,销售行为不合规、不审慎引发客户投诉的,要积极协调退保。
记者 管颢生
『陆』 如何规范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行为
这个国家有相关规定啊,不用我们考虑吧。
我认为主要是不许搞资金池,禁止虚假宣传,加强投资者教育这几方面。
『柒』 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方案该怎么写
是金融的吧!同病相连啊!!!!!
『捌』 如何识破银行理财产品的那些坑
银行是一个“金融超市”。现在的银行除了销售自己发行的产品外,也会利用本行渠道、人员销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银行代销产品。目前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如果你选择的是银行代销产品,那必须对该产品的发行公司进行查询和了解。
2.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贪婪
通常,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相对安全,收益较稳定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句话永远不过时,安全对应的是低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常规收益在3.4%~4.5%之间,那些动不动就8%、10%收益保证的理财产品,难道您在购买前就没怀疑过?
3.新技能get!识别“真理财”,告别“假理财”
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编码”,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赋予银行理财产品的标识码,就像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可以通过登录:中国理财网,进行查询。
4.防止“飞单”,银行“双录”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利用银行的营业场所,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双录”指“录音、录像”。银监会要求开展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均应实现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在购买银行直销或代销的理财产品时,注意是否有“双录”,销售人员是否按程序、按规定介绍理财产品,你的权利、风险和纠纷处理方式,录音录像为证。
总之,找正规的渠道,买正规的产品,不贪高收益,这样就能尽量避免遭遇“假理财”了。
——投资有问题,就要上“约基”
『玖』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虽然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柜台就设在银行营业厅内,但是它跟普通储蓄业务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理财产品跟储蓄业务分属银行的不同体系。所以理财产品不像银行储蓄,是可能会产生亏损的。
而很多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为了个人私利,经常向咱们无知的普通投资人推销高风险的投资产品,这产品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悲剧了。
那么银行理财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以外,有时候还会代销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有很多小伙伴就上了套,本着赚取收益的目的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却被销售人员混淆了概念,买成了保险。
保险没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获取保险金是不确定的。而且银行卖的保险,基本上都是理财型的保险,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买份保险,最好也别选择银行。
套路二
有些时候银行会把代收产品当成自发的产品卖,可能还会向客户隐瞒风险。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买的其实不是银行的产品。而风险也不是银行承担的。
套路三
销售人员介绍的预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并不是到期后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计算陷阱都没有那么简单。收益套路是无穷尽,只能自己注意一点,以免踩进了陷阱。
凡是口头承诺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数都是套路,最好能让销售人员把所有的承诺都写合同,这样如果有纠纷,也能算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