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何说德国莱比锡是图书之城
莱比锡的各大展览中,除了工业展,图书博览会也尤其著名。将书展放在莱比锡,当然不光是因为她的展览会传统,更是因为这里是印刷业的先驱!莱比锡著名的图书业传统由来已久,也坐拥无数第一,这里座落着一些历史悠久的出版社、印刷厂。
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创造出字母活字印刷,印出了被后人称为《古登堡圣经》的典籍,大大的促进了德国印刷业及出版业的萌芽及发展。1650年,出版商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新到新闻》,这是德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这里,也是歌德的爱与罚之城,让他萌生了写他伟大的著作《浮士德》的想法。他的雕像,如今,经年累月的矗立在了老交易楼的前面。老交易所修建于17世纪,是莱比锡最古老的巴洛克建筑,商业蓬勃的莱比锡,商人们主动提出要求,博览会期间,在这个交易大楼中签订合同。在二战中,交易大楼内部被破坏,立面却保持完整。
不用说,这个地下餐厅,成为了歌德、浮士德爱好者必定要去打卡的餐厅,坐在这个让文豪文思如泉涌的地方喝个小酒,或许真的可以让你对人生也有新观感和方向呢!
Ⅱ 伊索克拉底的"论摊桌兑换商"一文,急求!
从摊桌兑换商走出来的商业银行,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它办理存放汇兑,把社会储蓄转化成资本,并配置社会资源;它办理转帐结算,创造存款货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提供多种多样的代理、委托、保管、服务业务,满足人们生活中理财需要,已经成为最受个人、企业欢迎的“管家婆”。十年前,有人说“商业银行快进博物馆了”,的确,当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对企业融资减少。但是,商业银行与时俱进,绝处逢生,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之外,大量发展中间业务,使得现代商业银行不仅没有进博物馆,反而站在了资本市场的潮头,成为对多个盈利点进行风险管理的全能机构。
从第一张股票交易到现代资本市场
威尼斯很早就有公债券交易,1328年,佛罗伦萨也出现了这种交易,热那亚还存在抛售和收购圣乔治银行有价证券的活跃市场,到了15世纪,莱比锡出现了矿业股票的买卖。
股票的发行与交易,是股份公司的产生带来的。但是,当它以白纸黑字的书面形式出现时,想转让并不容易,“股东”一词也迟迟不被接纳。尽管股票有很多优点,股份公司的推广却极其缓慢,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一种股票买卖的公共服务组织的出现。
1613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首创了这种交易市场。它不同于原来的证券买卖市场,不但交易数额大,而且具有流动性、公开性和投机性。交易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买卖股票,赌涨赌跌,甚至可在没有本钱也没有股票的情况下进行投机活动。投机者空手卖出或空手买进,收盘时结算盈亏,交割差额。最初的股票是记名的,买主把自己的名字登上专门的账本以后,就算拥有了股票。但是这种措施也无法杜绝投机,后来才使用不记名的股票。
当时参与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场的不仅有大资本家,也有普通的老百姓,他们聚集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馆里。经纪人混迹于其中,努力使人们相信股价会如何如何,从而引诱投资者通过他来进行交易。一般人的交易必须通过经纪人,因为自己无权进入交易所。同时小投资者要了解股价的高低也只能通过经纪人,因为当时没有真正的行市。阿姆斯特丹也因之成为当时欧洲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再加上荷兰安全的公共债券,全欧洲的大部分资金都流往这个城市。
荷兰证券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伦敦。1695年,英国的皇家交易所也开始买卖公债以及东印度公司和英格兰银行的股票。英国的交易情况和荷兰一样,投资者和经纪人都挤在交易所街的咖啡馆里,著名的乔纳森咖啡馆成了最主要的证券交易场所。现代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的著作中,惟妙惟肖地记载了交易所中交易者的“切口”,甚至记下了街上小商贩的叫卖声。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手段,期货交易、边际购买(使用一小部分资金购入股票,以新购入的股票作为抵押介入其余的股票), 以及“抛”、“收”、“多头”、“空头”等,在伦敦也统统出现了。然而1748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伦敦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馆,经纪人的活动区域更加有限。经过多次筹划,1773年,一幢新的建筑在皇家交易所的背后修建起来,这个新落成的证券交易所,环境大为改观,交易形式也更加正式。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也出现了证券交易所,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形成了。欧洲很快形成了一个集中、统一的交易市场,这就是社会化的、价格收益可以预期的证券交易场所。但是资本的趋利性使得当时的证券交易市场充满了泡沫,南海泡沫就是一场带有几分滑稽的典型投机活动。
英国南海公司拥有英国在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公司为了圈钱还债,操纵者分几次出售南海股票,并且一次比一次价格高。股民们蜂拥而上,股市空前活跃。投机活动使得南海公司股价直冲950英镑,人们狂热地参与其中,有的妇女卖掉自己的首饰来购买股票。就连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也屈服了,他开始时买了价值七千英镑的股票,之后在两倍的购入价格上卖掉了,后来被群众的狂热卷挟着,他又以更高的价格买回来,结果亏损了两万英镑。他哀叹自己可以计算天体的运行,却不能计算人群的狂热。为了改善当时糟糕的局面,国王乔治一世提前从休假地赶回来,召开国会,提出必须有人承担责任、受到惩罚,上议院摩尔斯•沃西大力主张把罪犯捆进麻袋投下泰晤士河。但没有人指出这是因为投机者自己贪图暴利和违背常识的必然结果。跟着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查出为了推动成立南海公司的立法,有权势的人被赠予了免费的股票,包括国库专员查理斯•斯坦霍普、桑德兰伯爵和分别担任邮政大臣与国务大臣的詹姆斯•克雷格父子,还查出财政大臣约翰•艾斯莱比也接受了八十万英镑的贿赂。在接下来的审理中,财政大臣艾斯莱比以“恶名昭著的、危险的和罪恶的”腐败获罪,并被投进监狱,二百多万英镑从南海公司的董事中追回,这些董事的土地、财产被充公。后来人们反思,如果政府能够对金融市场保持一定的监督和管理的话,南海泡沫就不至于闹到
Ⅲ 德国有几个证券交易市场
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德语:Frankfurter Wertpapierbörse,缩写:FWB;英语:Frankfurt Stock Exchange)是世界四大证券交易所之一。也是德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除了法兰克福,德国还有以下几个证券交易市场
Börse Berlin 柏林
Börse Düsseldorf 杜塞尔多夫
Hamburger Börse (u. a. Hanseatische Wertpapierbörse im Rahmen der BÖAG Börsen AG) 汉堡
Börse Hannover (Gemeinsame Börsen AG Hamburg-Hannover) 汉诺威
Börse München 慕尼黑
Börse Stuttgart 斯图加特
Tradegate Exchange, Berlin 柏林
European Energy Exchange, Leipzig 莱比锡
Ⅳ 法国中央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的成功实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各自区域货币安排的参照。殊不知欧洲金融体系的发展曾经历了多少曲折与坎坷,才成为今天全球公认的金融范式。
独立的私人银行当首推1171年在商业中心、海上强国威尼斯所成立的威尼斯银行和1407年在具有着同样发达的手工业和海上贸易的热那亚所成立的热那亚银行。它们经营保管、贷放、汇票等业务,为流通的顺畅而提供符合客商所要求币别的足值通货。威尼斯银行接受存款,以钱币的重量记账,并保有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备。佛罗伦萨商人一边和热那亚、比萨、威尼斯维持交易联系,一边也与罗马教庭保持接触。教庭为了得到回报,便向商人们提供某些保护,金融交易通过商人的手得到了发展。银行不仅操纵金银货币,而且使用汇票办理信贷业务,以汇票形式在某日为某贷户向某人付款。两地银行间的现金转移为互相轧差,余额转到下期。意大利的这些“银行”被称为“兑换商的桌子”,生意砸了,就是桌子破了,破产了。
商人求助于名气大的银行家,银行家收取代理费,意大利商人银行家被称为伦巴第人,商业银行被称为伦巴第银行,商业银行业务被称为伦巴第业务。至今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还有伦巴第街。伦巴第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同享有特权的骑士团所经营的寺院银行进行了斗争,并取得了胜利。伦巴第人纷纷从伦敦和巴黎赶赴香槟市场,与来自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的商人谈生意。因此欧洲商业发展了,银行技术也在地中海、北海、大西洋范围内得到普及。虽然14世纪后期欧洲发生了可怕的黑死病,欧洲人口减少了1/3,欧洲人还是挺过来了。
从摊桌兑换商走出来的商业银行,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它办理存放汇兑,把社会储蓄转化成资本,并配置社会资源;它办理转帐结算,创造存款货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提供多种多样的代理、委托、保管、服务业务,满足人们生活中理财需要,已经成为最受个人、企业欢迎的“管家婆”。十年前,有人说“商业银行快进博物馆了”,的确,当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对企业融资减少。但是,商业银行与时俱进,绝处逢生,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之外,大量发展中间业务,使得现代商业银行不仅没有进博物馆,反而站在了资本市场的潮头,成为对多个盈利点进行风险管理的全能机构。
从第一张股票交易到现代资本市场
威尼斯很早就有公债券交易,1328年,佛罗伦萨也出现了这种交易,热那亚还存在抛售和收购圣乔治银行有价证券的活跃市场,到了15世纪,莱比锡出现了矿业股票的买卖。
股票的发行与交易,是股份公司的产生带来的。但是,当它以白纸黑字的书面形式出现时,想转让并不容易,“股东”一词也迟迟不被接纳。尽管股票有很多优点,股份公司的推广却极其缓慢,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一种股票买卖的公共服务组织的出现。
1613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首创了这种交易市场。它不同于原来的证券买卖市场,不但交易数额大,而且具有流动性、公开性和投机性。交易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买卖股票,赌涨赌跌,甚至可在没有本钱也没有股票的情况下进行投机活动。投机者空手卖出或空手买进,收盘时结算盈亏,交割差额。最初的股票是记名的,买主把自己的名字登上专门的账本以后,就算拥有了股票。但是这种措施也无法杜绝投机,后来才使用不记名的股票。
当时参与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场的不仅有大资本家,也有普通的老百姓,他们聚集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馆里。经纪人混迹于其中,努力使人们相信股价会如何如何,从而引诱投资者通过他来进行交易。一般人的交易必须通过经纪人,因为自己无权进入交易所。同时小投资者要了解股价的高低也只能通过经纪人,因为当时没有真正的行市。阿姆斯特丹也因之成为当时欧洲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再加上荷兰安全的公共债券,全欧洲的大部分资金都流往这个城市。
荷兰证券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伦敦。1695年,英国的皇家交易所也开始买卖公债以及东印度公司和英格兰银行的股票。英国的交易情况和荷兰一样,投资者和经纪人都挤在交易所街的咖啡馆里,著名的乔纳森咖啡馆成了最主要的证券交易场所。现代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的著作中,惟妙惟肖地记载了交易所中交易者的“切口”,甚至记下了街上小商贩的叫卖声。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手段,期货交易、边际购买(使用一小部分资金购入股票,以新购入的股票作为抵押介入其余的股票), 以及“抛”、“收”、“多头”、“空头”等,在伦敦也统统出现了。然而1748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伦敦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馆,经纪人的活动区域更加有限。经过多次筹划,1773年,一幢新的建筑在皇家交易所的背后修建起来,这个新落成的证券交易所,环境大为改观,交易形式也更加正式。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也出现了证券交易所,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形成了。欧洲很快形成了一个集中、统一的交易市场,这就是社会化的、价格收益可以预期的证券交易场所。但是资本的趋利性使得当时的证券交易市场充满了泡沫,南海泡沫就是一场带有几分滑稽的典型投机活动。
英国南海公司拥有英国在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公司为了圈钱还债,操纵者分几次出售南海股票,并且一次比一次价格高。股民们蜂拥而上,股市空前活跃。投机活动使得南海公司股价直冲950英镑,人们狂热地参与其中,有的妇女卖掉自己的首饰来购买股票。就连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也屈服了,他开始时买了价值七千英镑的股票,之后在两倍的购入价格上卖掉了,后来被群众的狂热卷挟着,他又以更高的价格买回来,结果亏损了两万英镑。他哀叹自己可以计算天体的运行,却不能计算人群的狂热。为了改善当时糟糕的局面,国王乔治一世提前从休假地赶回来,召开国会,提出必须有人承担责任、受到惩罚,上议院摩尔斯•沃西大力主张把罪犯捆进麻袋投下泰晤士河。但没有人指出这是因为投机者自己贪图暴利和违背常识的必然结果。跟着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查出为了推动成立南海公司的立法,有权势的人被赠予了免费的股票,包括国库专员查理斯•斯坦霍普、桑德兰伯爵和分别担任邮政大臣与国务大臣的詹姆斯•克雷格父子,还查出财政大臣约翰•艾斯莱比也接受了八十万英镑的贿赂。在接下来的审理中,财政大臣艾斯莱比以“恶名昭著的、危险的和罪恶的”腐败获罪,并被投进监狱,二百多万英镑从南海公司的董事中追回,这些董事的土地、财产被充公。后来人们反思,如果政府能够对金融市场保持一定的监督和管理的话,南海泡沫就不至于闹到这个程度,由此萌发了证券市场的现代监管体系。
现在,股票债券发行与交易已经在比较成熟的监管体系下,运行在世界的所有城市,不同层次的交易中心涌现出来。当前,伦敦证券市场一天24小时运营,在其中交易的公司股票达2272家,股票市值3万亿美元左右,债券市场市值近2万亿。除伦敦证券市场外,欧洲的法兰克福、苏黎世、巴黎、布鲁塞尔、卢森堡都是重要的交易市场。近几年人们发现,股权融资比银行信贷融资成本低、收益高,因而资本市场正在成为当今金融领域的焦点。
从冒险商海上保险到现代保险体系
很早以前,地中海上的商船在遭遇风浪袭击时,往往被迫抛弃一部分货物,减轻船重。为补偿货主的利益,地中海航海商人之间遵循一个“共同海损原则”,此原则在公元前916年被罗德岛制定的《罗地安海商法》采用,并正式规定为“凡因减轻船只载重,抛弃入海的货物,如为全体利益而损失的,须由全体分摊归还。”海上保险由此萌芽。
到了中世纪,商人行会实行一种互助,有人身灾害补助,也有火灾补助。后来发展到船舶抵押借款和货物抵押借款制度,船主或者货主出海前向货币商人借款,如航行中遇到灾难,可以按照灾难的程度减免债务,安全到达则全部偿还本金和利息。后来,特别是新大陆发现以后,意大利的海上保险的办法开始在欧洲通行。1601年,英国公布了第一部海上保险的法律,海上保险公司也出现了。1666年9月2日,伦敦一次大火延续五十天之久,13200多户住宅化为灰烬,居民无家可归。第二年,牙科医生巴蓬个人办理保险业务,并于1670年邀集3人设立火灾保险公司。1693年,英国人哈莱制成第一张死亡表后,科学计算人身保险费的现代人寿保险开始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道德危险的频繁出现,保险合同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由保险人作为保证方,为权益人承保由于被保证人的不诚实或不守约而受到的损失,并负赔偿责任的保证保险也发展起来。
现在,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拥有保险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航空保险和海上保险占全世界的23%。保险的种类、标的和花色品种不断发展,比如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社会保险;保险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发展,如自愿保险、强制保险、再保险等等。
从公共银行、英格兰银行到现代中央银行
众所周知,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早在古希腊、古罗马就已经出现了中央银行的早期形式:公共银行。寺院借贷者和摊桌兑换商出现后,政府为了反对高利贷,古希腊的许多城市从公元前4世纪就决定成立公共银行,由政府官员掌管和监控。公共银行除充当银行本身的职能以外,还负责征收赋税和铸造货币。后来古希腊和古埃及融入了古罗马。由于各公共银行或摊桌兑换商都分散在外省,于是在古罗马城设立一个中央银行。后来,由于战争、瘟疫等原因,公共银行遭受波折,陷入停滞。
在文艺复兴时期,公共银行再度兴起。1401年,巴塞罗那市政府创立“交换所”;1407年法国瓦朗斯成立第二家公共银行;1408年,“圣乔治银行”在热那亚成立,直接接受市政存款,并吸收公众存款,为政府融通资金,一直延续了4个世纪。1619年,威尼斯共和国成立了一家转帐银行——吉罗银行,促使国家的供应商接受延期付款,银行以流通票据购回供应商的票据。1637年,吉罗银行兼并了另一家公共银行——理亚多银行(16世纪成立),改称威尼斯国家银行,这个新成立的银行印制流通票据,承兑国家债权和商业债权,并吸收现金存款。
这种时隐时现存在了3000多年的公共银行告诉人们:中央银行是货币信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客观需要的公共机构;商品化、货币化、信用化和国际化程度愈高,就愈需要它,在漫长的前工业化社会中,它只能缓慢地前进。这就是现代中央银行的前身。
欧洲各国政府的资金来源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税收,另一种是政府的融资。年金是政府借贷的主要形式,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纷纷依靠年金来筹措款项。年金其实就是政府的长期借贷行为,但是让当时欧洲政府不堪重负的是一些短期借贷。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欧洲各国负债额剧增,各国财政金融家们都在努力将短期债务重新安排为长期债务。1656年,瑞典成立了一家私人银行――里克斯银行,并且发行钞票,到1668年,瑞典政府出面将其改组为瑞典国家银行,归国会所有,并对国会负责,享有发行货币的特权,由国家经营。不过它早期的业务大部分属于商业银行业务的性质。
这个时期的英国政府,主要财源是税收,但是入不敷出,经常向“金匠”借款,利率高达20-30%。为了开辟廉价的资金来源,英国议会经过激烈的辩论,授权成立了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开始运行,其目的只是向政府贷款与发行银行券,但不久它便承担了其他多项业务:接受公众存款;进行金银贸易为政府转移海外财富;接受政府债券或者为政府债券兑现;为政府处理税收;接受客户的应付汇票并将其记入客户的贷方等等。1717年,在英格兰银行的主持下,英国政府将短期债务转换成长期债务,将战前债务每年支付的高额利息转化成新的股金,年息为5%。也就是说,在债券到期之前,把本金和利息转化成低利息票。这样有利于降低财政部门的负担,但是投资者的收入却大为减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允许投资者持债券来购买南海公司的股票,当时的投机热潮使投资者可能在股票市场上获得巨额利润,因此这次的债务转换进行得比较顺利。此次的债务转换体现了英国公共金融体制的成熟。国债交易市场的形成,也使英国财政体系走在了欧洲的前列,这是英国金融革命的重要标志。从18世纪开始,短期债务和后来固定的国债为工商业和殖民地开发筹集资金,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先决条件。
1833年,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成为法定货币,即由国家信用担保的、通过法律强制流通的纸币。在取得国家纸币发行特权后,英格兰银行作为国家银行和私人银行的混合物,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扩大股本,一步步垄断货币发行,逐渐成为全国银行的中心。1844年的《皮尔条例》,正式承认英格兰银行作为国家机关,赋予它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利,并规定新设的银行、改组的银行及合并的银行不得发行银行券,公众手里的银行券可随时到发行部兑换成黄金,发行部也以银行券交换公众手中的黄金。从银行金库中流出多少黄金,就有多少银行券流回发行部并被销毁;反之,有多少黄金流入金库,就有多少银行券进入流通。英格兰银行真正成为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和票据交换中心。之后,英国几次爆发经济危机,公众开始大量提款,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屡次大幅下降。几次危机中,英格兰银行通过贷放,救助了大批商业银行,使它们渡过流动性危机,而英格兰银行岿然不动,执行“最后贷款者”的职能,从而确立了它作为银行界领导的特殊地位,又成为“银行的银行”。由此英格兰银行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
英格兰银行的成功做法,为欧洲国家树立了榜样,各国纷纷效仿,其他美洲、亚洲国家开始意识到中央银行的必要性。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年)把中央银行的职能推到极致。一战结束后,他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期间,他担任了英国内阁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4年,他率领英国代表团参加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接着又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他一生著述颇丰,贡献最大的是主张政府实行货币政策管理通货,调节货币数量以稳定物价。他的《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等著作都反映了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主张。凯恩斯的理论,受到了经历过大萧条煎熬的各国政府的欢迎。
二战以后,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使宏观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体系。实现这一目标体系的手段是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初期,各国政府倾向于实行更具直接效果的财政政策,如减税与扩大政府采购,而货币政策尚“妾身未分明”。但1970年代以后,为达到上述政策目标体系,克服“滞胀”,财政政策显得独木难支,捉襟见肘,货币政策才被“扶正”,两策平起平坐,搭配运用,由政府相机抉择。由此,中央银行的地位也普遍得到了加强。
金融中心从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到伦敦、纽约的转移
如果说12-14世纪欧洲的金融中心在佛罗伦萨,那么15世纪中期,布鲁日就成了重要的商业金融中心,德意志的汉撒同盟也达到了全盛。从16世纪开始,地理大发现的成果为欧洲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新的航线,各大洲之间仿佛织成了一张蜘蛛网,在网间流动的,是东方的丝绸、香料,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是非洲的黑奴、象牙,是世界各地的技术、文化。但是,在这张网上最活跃的组织者不是丝绸的生产国中国、印度,不是黄金白银的产地国,也不是传统的阿拉伯商人,而是刚刚完成宗教改革的欧洲殖民者。1500-1750年,世界被卷入了商业革命大潮。新航线的出现必然造成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地中海中心移向了大西洋沿岸城市,安特卫普不仅是欧洲经济贸易中心,也是欧洲的金融中心。17世纪以后,随着荷兰共和国的兴起,阿姆斯特丹又力压安特卫普,成为欧洲最大的商港,其转口贸易与航运盛居欧洲之冠。靠着两大商业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荷兰进行着规模巨大的殖民地贸易。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东方的香料,并且在东南亚拥有规模巨大的种植园。西印度公司则垄断了非洲西海岸、美洲东海岸以及太平洋各岛屿的贸易特权。此时的荷兰在海外疯狂殖民,靠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荷兰在整个欧洲贸易中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成为欧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
到了18世纪,商业的重心相应转移到了英吉利海峡的对岸。英国凭借其工业实力,迅速取代了荷兰,成为西方世界的霸主,伦敦进而成为欧洲的经济中心。其间,英国经过了与葡萄牙、西班牙及荷兰连续不断的战争,到18世纪成为世界上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控制了大部分的殖民地贸易和东西方贸易。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对外贸易迅速扩张,殖民地遍布全球。一战前英国海外投资高达40亿英镑,世界贸易的40%使用英镑结算,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但是,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受到了严重挫伤。美国两次参与世界大战,都不在自己本土打仗,而凭出售军火发了财。二战后,美国拥有全世界黄金储备的五分之四,美元地位超过英镑,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纽约转而成为世界经济金融中心。伦敦的金融地位虽然屈居世界第二,但仍然是重要的世界金融中心。
从货币战到货币联盟
在1930年代那场灾难性的大萧条中,大批银行纷纷倒闭,整个信用体系濒临崩溃。各国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主要发达国家又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国家及其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建立内部依附性的汇率制度。
首先建立的是英镑集团。1931年9月18日,英国放弃金本位,汇价下跌,英国以自己为核心,联合包括英联邦成员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英镑集团内部均用英镑当基准货币,各国货币的汇率以英镑为准,可以自由兑换,贸易、信贷和投资使用英镑。成员国货币对英镑保持固定比价,汇率随英镑的变动而变动。英镑区内资金移动不受限制,对区外国家则须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区内各国收入的黄金和美元须按一定的比例售给英国财政部,作为英镑区的共同储备。然而英镑集团具有很强的排它性。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引发世界货币危机; 1972年6月,英国政府宣布英镑对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对区内资金移动加以管制,导致不少成员国的货币与英镑脱离联系。英镑区的范围缩小到了只包括英国本土和爱尔兰,英镑区基本上瓦解了。
美元集团则是美国控制下的国际货币集团,于1934年美国废除金本位制、在实行美元贬值以后所建立。美元区内各国货币对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对外贸易不实行外汇管制,并把大部分黄金和外汇储备存于美国,贸易结算通过美元进行,同时美国承诺其他国家可以随时用美元从美国购买黄金。这样,美国通过以美元为主的区内附属性汇率制度,增强了其对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控制。
法郎集团是法国控制下的排他性国际货币集团。法郎区的成员主要是法国和当时的法国殖民地、托管地,包括法国、塞内加尔、马里、象牙海岸、上沃尔特、贝宁、尼日尔、多哥、喀麦隆、乍得、中非、加蓬和刚果等。区内各成员国货币都与法郎保持固定比价,区内贸易用法郎结算,资金流动不受限制,黄金外汇储备集中在法国保管。法国殖民地和托管地纷纷独立后,有些国家退出了法郎区。
由于英镑区、法郎区和美元区的存在,世界上出现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三个依附性汇率体系。这样,世界外汇活动就主要集中在英镑、法郎和美元之间,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外汇交易就简化为以几个大国货币为主的体系,而这些大国则利用各自的货币集团控制成员国,对抗其他货币集团,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
同期,德、日法西斯也组成了以自身为核心的货币集团。法西斯德国建立了马克集团即双边清算集团,参加的成员国是被德、日占领或控制的国家,是武力威胁下强制形成的封闭性货币集团,完全由德、日法西斯操纵为其侵略战争需要而服务,包括在划拨清算制度下通过清算帐户强迫掠夺占领地区。
1930年代货币集团的林立与相互对抗,使国际贸易与金融受到了更多的阻碍与干扰。为此,1933年6月,国际联盟在伦敦召开“世界通货经济会议”,有66国参加。由于矛盾重重,会议没有达成最终结果。1936年 9月,美、英、法三国从本身利益出发,达成“三国货币协定”。二次大战全面爆发后,英镑集团和美元集团分别改成英镑区和美元区,比货币集团时期的约束力大大加强了。随着德、日法西斯的战败,马克集团与日元集团烟消云散。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结束了二次大战前货币集团林立的局面。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提出要在欧洲废除金本位,建立“新秩序”。为了回应德国提出的新问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为盟国起草了“清算同盟”草案;美国凭着其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为了使美元成为世界权威性货币,起草了国际货币关系的计划。1942年,英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发表了它们的计划。1944年,英美两国共同出面组织有关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开会,会议提出,不要机械主义,不要无政府主义,要求各国对汇兑市场上的本国货币负责,为此要有一种协调机构,于是产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成员国,要根据其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交纳一定份额,宣布货币对黄金的平价。尽管名义上,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但由于美国拥有世界绝大多数的黄金,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事实上形成了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由此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950年代,就在美国得意于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时候,令霸主不防的事情悄悄地发生了。二战结束后,为分派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援助和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1948年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并于1952年拟定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方案。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后,欧洲共同体由此诞生,并确定12年后建立一个完全的经济联盟。1960年代末期,欧洲经济联盟取得了关税同盟和统一农业政策的成果。此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持遇到了困难,国际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成了共同体利益的外部威胁,欧共体开始关心货币领域里的问题。1968年12月,欧共体产生了一个“巴尔计划”,核心是各国经济政策的趋同和货币政策的协调。1971年3月,关于“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获得通过,之后又产生了“经济与货币联盟思考小组”的建议:以建立长期稳定汇率为目标,设立一个汇率稳定基金以便扩大成员国之间短期支持的可能性,引入一个新的欧洲记账单位以利于稳定基金会的运作。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正式生效。1992年2月,欧洲各成员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了向欧元过渡的严格经济条件,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和时间表。1999年1月,11个符合条件的国家――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成为欧元区的首批成员,参加国的货币之间及与欧元的汇率最终被不可更改地确定,欧洲央行成立,欧元可以在账面使用。2001年1月1日,希腊正式加入欧元区,同一天,欧元纸币和硬币与各成员国货币一起,在欧元区内流通,两个月后,各国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让位于欧元。
欧洲金融体系:世界金融体系的范式
三千年来,特别是近千年来,世界金融的发展,已经从地中海沿岸城市的摊桌兑换,成长为摩天大楼中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从拥挤的咖啡馆里的争吵,成长为特大型证券交易所电子自动配对交易;从海滩上共同海损分摊的协商,成长为保单交易式的现代保险体系;从各种货币金属的鉴定与称量,成长为国际区域货币的电子汇划;从公共银行并经英格兰银行的实践改进,成长为能够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中央银行系统和金融监管体系。千年来这种金融体系的进化过程,欧洲基本上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引领着其他国家的金融走向,直至今日,欧洲金融体系仍然是世界金融体系的范式。
尽管世界各地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基本的发展轨迹是一致的,只是推进时间的先后、表现出的具体形式不同而已。冷静地思考他山之石,客观地分析金融体系变迁的条件与路径,对于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金融改革,相信会有一定的补益。
Ⅳ 会展行业的联系交易功能
会展行业联系和交易功能会展孕育巨大商机,具有联系和交易功能。联系沟通作用非常明显:联系量大、联系面广、联系效果好,因此会展可以向会展组织者、参展商、观众提供彼此联系和交流的机会。通常在短短几天有限的会展期间,参展商往往可以接触整个行业或市场的大部分客户,可能比登门拜访等其他常规方式一年甚至几年所接触的客户还多。展会参加者在专业展会上可以接触到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本领域专家、现有客户、潜在客户、供应者、代理商、用户等与己相关的各种角色的人,其中不乏决策人物、关键人物,形成的人际联系质量高。会展的环境氛围典雅,有利于进行高质量的交流。
贸易成交一般有若干环节:生产厂家向客户宣传产品,客户产生兴趣并进行询问了解,客户产生购买意向,厂家与客户洽谈,讨价还价成交。通常这个过程有时可能比较长,但在展览会上,这一过程可以比较迅速完成。在会展中,丰富的信息、知识交流传播使得生产、贸易、生活趋于更轻松、直接、快捷、准确,消除了供求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产生高效低耗的经济功能,创造了经济均衡的巨大可能性。在展销会上,参展商为卖而参展,参观者为买而参观,均有备而来。参展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广泛地接触买主,观众购买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广泛地了解产品,参展商可以于潜在客户表示出兴趣时就抓住机会开展推销、洽谈工作,直至成交甚至当场回款,买卖双方可以完成介绍产品、了解产品、交流信息、建立联系、签约成交等买卖流通过程,展会起到沟通和交易作用。
国际展览会与博览会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大大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交易。在中世纪时代,作为展览会前身的贸易集市就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人口集中、商业较为发达的欧洲城市举行。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世界各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起来,形成连接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市场,国际展览业形成萌芽。
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和后来的比利时、德国、法国、美国的产业革命,推动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特别是通讯和运输工具的使用,在伦敦、法兰克福、巴黎等城市,贸易集市发展成为较大规模的国际展览会或博览会。1851年在伦敦首次举行了世界博览会,标志着旧贸易集市向标准的国际展览会与博览会过渡。1895年莱比锡第一届国际样品博览会,满足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交易的需要。
国际展览业形成对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展览会与博览会成为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场所,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勃勃生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一批因战争停办的展览会和博览会重焕生机,例如世界著名的“米兰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巴黎博览会”,后被誉为连接各国贸易的三大桥梁,值得一提的是“莱比锡博览会”在冷战期间为沟通东西方贸易联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前民主德国每年与西方国家达成的贸易额中,有三分之一是在莱比锡博览会上达成的。此外,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特邀西方国家商人到“莱比锡博览会”洽谈业务,签定合同,因此“莱比锡博览会”被誉为“通往东欧国际贸易市场的门槛”。
通过商品或科技成果的会展,使供需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信息和需求,再加上可以通过实物观看,迅速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商务合同,因此会展市场孕育了无限的商机。在新加坡举行的“2004年亚洲航空展”,单是公布的部分交易额就达到了35.2亿美元。
Ⅵ 为什么德国莱比锡被称为是博览会之城
12世纪两条著名横贯欧洲的大商道在莱比锡交汇,无数商贾名流聚集于此,催生了蓬勃的商业。
从1165年起,这里就开始举办商业集会,商人们背着货品,纷至沓来,参加一年三次,每次维持十天的集市,租赁附近仓库存放货物,足见800年前就已经颇具规模!积极的商业氛围也拉动了其他产业,比如酒店业,莱比锡古老的好酒店可不少哦!
近年来新建成的莱比锡新博览会区是当前世界最现代化的博览会区。除了众多的工业博览会外,莱比锡图书博览会尤其著名。
Ⅶ 官宣当日罗马股票就上涨,穆帅的影响力有多大
不久前,意甲罗马俱乐部正式宣布,穆里尼奥将成为下赛季球队的新任主教练。穆里尼奥还没有上任,当地罗马人已经开始了各种战役。罗马著名街头艺术家哈里·格雷布在罗马的泰斯塔西奥街区中心为穆里尼奥制作了一幅壁画。在壁画中,穆里尼奥戴着一条罗马色的围巾,骑着一辆带有维斯帕特殊标志的电动车,向1953年的经典电影《罗马假日》致敬。也意味着下赛季穆里尼奥将带领罗马队大踏步前进!
意甲目前的情况有些复杂。国际米兰虽然提前夺冠,但是经历了一场降薪风暴,今年夏天还会出现一些人事风波。尤文图斯在皮尔洛的带领下实力严重下滑,估计下赛季尤文图斯将没有资格参加欧冠。罗马签下了穆里尼奥,经过一系列的签约,也许真的能有所作为,值得期待!祝穆里尼奥好运!再次证明你的实力!
Ⅷ 莱比锡应用技术大学的学校名人
阿尔伯特Geutebrueck (1801~1868)
HTWK的荣誉建筑师和建筑商。HTWK主楼在卡尔 - 李卜克内西,大街132。他任教于莱比锡绘画建筑Mahlerey建筑学院,自1823便和建筑部门在一起。1838年7月建立的莱比锡皇家撒克逊Baugewerkenschule,他被任命了第一位主任。他担任这个职位一直到1863年。
阿尔伯特Geutebrueck认识到脱离给予科学为导向的培训和对产业化建筑施工的必要性。他能把建筑科学学科延伸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他承担的一系列主题和对系统的整体培训,其效果对后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他在莱比锡城市建设中的古典风格影响了几乎40年。
阿尔伯特Geutebrueck留下了他的许多设计和建设:
在理查德 - 瓦格纳 - 广场大山花(1826年至1832年),
德国书商交易所在骑士街(1834年至1836年),
莱比锡大学(1831年至1836年及以下)和皇宫骑士街(1858年至1861年)。
康斯坦丁Lipsius (1832~1894)
HTWK荣誉建筑师,建筑商,主任,教授。
毕业于莱比锡皇家撒克逊Baugewerkenschule,并继续在德累斯顿艺术学院进行建筑的研究。在1877年,他在莱比锡详细设计比赛中获胜,被任命作为圣彼得教堂的建设者。圣彼得教堂始建于年1882年至1885年,在19世纪的德国是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在1877年至1889年,Lipsius专门从事于圣托马斯教堂的历史保护恢复,并重新设计了在哥特式复兴风格的西立面。
Foppl(1854~1924)
HTWK荣誉机械师,工程师和大学教授。工作专注于桁架和拱理论“,并于1892年接到任命研究”农业机械设计和工程文化。成就:基本六册课本上的工程力学(1898 FF)对为莱比锡市场大厅屋顶的铸铁桁架结构和计算在数学上解决了所谓的涡轮轴Lavalschen临界转速问题。
诺伯特维纳 (1884~1964)
HTWK荣誉数学家和控制论创始人。他处理了概率论,潜在理论,功能分析和数学物理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对弹道计算电子设备进行开发。1948年他出版了他的名著“控制论,控制在动物和机器沟通”,成立了新的科学学科。对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原则理由是他最重要的科学贡献。
康拉德楚泽(1910~1995)
HTWK荣誉教授,开创者,第一个程控和自由编程使用二进制十进制浮点计算机的发明者,第一高级语言开发者。1938年他建造了机械计算机足色1和2足色,其原理已经由美国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在随后的40年里发展。康拉德楚泽研制的“微积分计划”的第一次高级别在世界上成为的高级语言之一。他的工作是世界公认的,其研究是发展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先决条件。
Ⅸ 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
1900年
2月16日海牙国际法庭成立。
2月13日英、法、美、德四国达成分割波利尼西亚的协议。
6月10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6月12日德国通过第二次扩建海军方案。
7月22日德皇威廉二世发表《匈奴演说》。
9月23~27日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12 月4日意大利与法国缔约,互不干涉对方在非洲的行动自由。
12月24日列宁在莱比锡创办《火星报》。
12月24日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发表量子论。
1901年
1月1日澳大利亚共和国正式成立。
1月22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维多利亚时代结束。
3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普拉特修正案》,强迫古巴将其列入宪法。
5月1日俄国爆发“五一节”示威活动。
6月24日巴黎举行首次毕加索画展。
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月22日第二届泛美会议在墨西哥召开。
12月10日诺贝尔奖金开始颁发。
12月12日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首次完成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
1902年
1月30日 英日同盟同盟条约签订。
4月8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
5月31 日 英、布战争结束。
6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斯普纳提出的巴拿马运河议案。
8月16日美、英、日、德4国在伦敦签署中国关税条约。
9月20日美国完成最大的铁路合并计划。
11月5日日本拒绝俄国提出的日俄美三国共同保护朝鲜中立案。
12月10日位于尼罗河上游的阿斯旺水坝竣工。
1903年
1月1日旧金山至夏威夷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成。
1月22日美国同哥伦比亚签定《海约翰-艾兰条约》。
5月22日《美国古巴条约》签字。
7月16日国际货币会议在柏林召开,会议订立金本位与银本位货币的兑换率。
7月 30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9月20日奥匈帝国与俄国缔约,对马其顿采取共同行动。
11月18日美国获得修建与经营巴拿马运河的特权。
12月17日美国赖特兄弟发明飞机。
1904年
1月4日乌拉圭爆发革命。
2月10日俄正式宣战,日、俄战争爆发。
4月8日英法签订协约,结成同盟。
5月4日巴拿马运河正式开工。
6月29日德国完成胶济铁路的建设。
7月3日西伯利亚铁路竣工。
7月10日巴拿马政府将运河区划给美国。
8月14日第二国际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
12月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参议院发表演说,提出“新门罗主义”。
1905年
1月22日~12月31日俄国1905年革命。
3 月31日法德两国关系骤然紧张,出现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6月27日俄国黑海舰队中的铁甲舰“波将金号”起义。
7月29日美日缔结《塔夫托-桂太郎协定》。
8 月7 日~1908年7月 29日 印度反英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8月23日俄日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日俄战争结束。
9 月 5 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
10月16日英国总督批准《孟加拉分治方案》。
11月17日朝鲜被迫签订《日韩保护协定》,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1906年
2月15日英国第一艘巨大新型 装甲舰“无畏号”下水。
5月10日俄国召开第一届杜马。
7月4日英国与法、意签定瓜分埃塞俄比亚势力范围的协定。
7月21日第三届泛美会议在巴西首府里约热内卢召开。
9月29日美国武装干涉古巴。
11月9 日俄国斯托平改革开始。
12月30日伊朗国王批准伊朗宪法。
1907年
2 月2日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逝世。
6月10法国化学家卢米尔兄弟发明最新彩色摄影术。
6月26日俄国发生六•三政变。
6月28日英国钢铁企业大联合,建立垄断组织。
8 月 18 日~24日 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会议。
8月 31 日英、俄签订协议,英、法、俄三国协议最后形成。
9月10日英国殖民地新西兰成为自治领。
11月2日英、法、德、俄签订保证挪威中立的条约。
1908年
1月12日巴黎艾菲尔铁塔首次发出长距离无线电讯。
3月2日国际裁减军备会议在伦敦召开。
4月23日俄国与德国、丹麦、瑞典等国签定关于维持波罗的海地区现状的《彼得堡宣言》。
5月7日澳大利亚成立以安德鲁?费希尔为首的工党政府。
7月23日土耳其素丹宣布恢复1876年宪法。
9月1日~1909年2月9日法、德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8月14日美国伊利诺斯州春田市发生迫害黑人的暴行。
10月5日保加利亚宣布脱离土耳其独立。
10月 7 日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酿成波斯尼亚危机。
11月7日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宣布成功的分裂物质中的单一原子。
1909年
1月28日美国从古巴撤军。
2 月24 日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在英国公映。
3月 8日 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自由平等举行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
3月23日英国人夏克兰顿发现南磁极。
4月6日美国探险家彼得经多次探险,终于到达南磁极。
7月 16日 伊朗革命军占领德黑兰,废除国王,恢复宪法。
7月 26日 西班牙巴塞罗那工人爆发街垒战,被镇压,史称“流血的一周”。
8月5日美国总统塔夫脱签署《潘恩-阿德里智关税法案》。
9月20日英国国会通过《关于建立自治领南非联邦法》
10月24日俄国与意大利缔结《拉康尼兹协定》,双方表示维持巴尔干现状。
11月14日美国决定在夏威夷珍珠港建立海军基地。
1910年
2月20日埃及总理布特罗斯?加利被暗杀。
4月1日卡尔 •哈里斯教授在柏林成功合成人工橡胶。
5月11日哈雷慧星引起欧洲恐慌。
5月31日南非联邦正式宣告成立。
7月12日第四届泛美会议在阿根廷召开。
8月24 日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代表大会。
8 月22 日《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日本完全吞并朝鲜。
8月13日 “伤兵的天使”,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逝世。
10月18日 ~1917年2月5日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1月20 日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逝世。
1911年
2月 24日 美国与日本签订贸易条约。
4月26日法国出兵占领摩洛哥首都非斯。
7月1日~11月4日法、德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7月13日英国与日本延长同盟条约10年
8月19日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任务完成。
8月20日葡萄牙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9月29日意大利向土耳其宣战,意土战争爆发。
10月5 日意大利在北非登陆,并占领沿海地区。
10月10日中国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
1 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3月30日摩洛哥沦为法国保护国。
4月14 日泰坦尼克号在北太平洋沉没,1500人丧生。
4月17日俄国发生西伯利亚连那金矿惨案。
4月18日土耳其封锁达达尼尔海峡。
5 月 5日 俄国布尔什维克合法报纸《真理报》创刊并出版。
7月8日俄日缔结密约,共同瓜分中国内蒙古势力范围。
10月8日门的内哥罗对土耳其宣战。
11月24日第二国际在巴塞尔召开非常代表大会,通过《反战宣言》。
1913年
1月30 日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2月 18日 墨西哥发生反革命政变。
5月30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
7月 10 日 俄国向保加利亚宣战。
8月7日法国议会通过《三年兵役法》。
8月10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
9月6日日本细菌学家野口英世分离出狂犬病病毒。
9月18日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缔约,划定他们在色雷斯的边界。
12月10日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在法国卢浮宫被盗,两年后又被找回。
1914年
4月21日美军占领墨西哥维纳库卢斯港。
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1 ~6日德国对俄、法宣战,英国对德宣战,奥匈对俄宣战。
8月12日~13日英、法分别对奥匈宣战。
8月23 日日本对德国宣战,侵入中国山东。
9月1日俄国把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
9 月5日~10日马恩河会战,德军退却。
10 月 29 日土耳其加入同盟国方面对俄宣战。
11月1日~5日俄、英、法相继对土耳其宣战。
12月18日埃及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915年
1月13日意大利中部发生地震,死亡3万人。
1月 18 日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月1日协约国封锁德国。
4月26日英、法、俄与意大利签订密约,为使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允诺给意领土补偿。
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
7月9日英国占领德属西南非。
8月20日德军占领波兰。
8月21日意大利对土耳其宣战。
9月6日保加利亚与德、意缔结同盟。
10月15日~19日英、法、塞、意相继对保加利亚宣战。
12月7日库特英军被土军包围。
1916年
2月21日凡尔登大战开始。
4月20日爱尔兰起义被英军镇压。
4月29日被困在库特-伊马拉的英军向土耳其投降。
5月9日英法签订《萨克斯-皮柯协定》,划分两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
5 月31 日德兰海战开始。
6月3日美国通过国防法,增加常备军。
6月24日~11月13日 索姆河战役。
8月27日罗马尼亚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28日、30日德国、土耳其分别对罗马尼亚宣战。
9月1日保加利亚对罗马尼亚宣战。
11月12日德奥集团向协约国提出和平建议。
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结束,双方伤亡惨重。
12月30日协约国拒绝德国和平建议。
1917年
1月31日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宣布墨西哥为联邦共和国。
2月1日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
12月3日美国同德国断交。
3 月12日俄国二月革命爆发。
3月15日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
4月6 日美国对德宣战。
4 月17日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6月16日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布尔什维克占少数。
8月 14 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对德、奥宣战。
9月9日俄国科尔尼洛夫叛乱被粉碎。
10 月26日 巴西对德国宣战。
11 月7 日~8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12月7日美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1918年
1 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和平纲领十四条”。
3 月 3 日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3月 21 日 德军在西线发动攻势。
4 月 22 日 苏俄颁布对外贸易国有化法令。
8月9日日本“米骚动“。
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
10月 30 日 奥地利维亚那举行总罢工。
11 月 3 日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1 月 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11 月9 日~10日柏林起义 ,霍亨索伦王朝被推翻,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府成立。
12月20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罗文尼亚王国政府组成。
12月30日德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柏林召开。
1919年
1月18日~6月28日巴黎和会召开,签订凡尔赛和约。
2月13日德国制定魏玛宪法,成立魏玛共和国。
3 月1日朝鲜爆发“三•一”反日大起义。
3月2日~6日共产国际成立。
3 月21日~8月1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4月 13 日~5月1日德国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5 月4 日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8月1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失败。
9月10日奥地利签署《圣日耳曼条约》。
9月13日土耳其制定《国民公约》。
10月10日协约国开始对苏俄政权武装干涉。
12月26日苏俄颁布在成年居民中扫除文盲的法令。
1920年
1月 1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3 月 2日 罗马尼亚同苏俄停战。
3月 15 日 德国全国1200万工人总罢工。
4月1日希特勒把”德国工人党”改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
5 月 3日 土耳其国民会议政府成立。
6月4日匈牙利同协约国签署《特里亚农条约》。
6月14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思•韦伯逝世。
7月19日~8月7日共产国际“二大”召开。
8月10日土耳其苏丹政府同协约国签署《色佛尔条约》。
8月11 日 苏俄同拉脱维亚签订《里加和约》。
9月4日印度国大党通过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11 月 2日世界上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在美国开始播音。
1921年
1月16日法国白里安组阁.
3月 17日 波兰通过宪法
4月27日赔款委员会宣布德国应支付的赔款总数为1320亿金马克。
6月22 日~7月12日共产国际“三大”召开。
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9月19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建成通车。
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召开。
12月埃及十二月起义。
1922年
1月19日中美洲联邦宣告解散。
2月4日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束。
2 月28 日埃及独立。
4月10日热那亚会议开幕。
4月16日苏俄和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
5月31日协约国赔款委员会允许德国延期付款。
6月 28日 爱尔兰内战爆发。
7月 15 日 日本共产党成立。
10月29 日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1月5日~12月5日共产国际“四大”召开。
12月31 日苏联成立。
1923年
1月11日法、比军队占领德国鲁尔区,制造“鲁尔危机”。
2月10日德国X射线发现者伦琴逝世。
4月7日 美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合并。
6月 8日 保加利亚发生政变。
7月24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
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大地震,死亡达10万人。
10月1日~11月8日英国承认各自治领有权和外国签订条约。
10 月29 日土耳其宣布成立共和国。
11 月 4日意大利颁布新选举法。
11月8日希特勒组织发动“啤酒店暴动”。
1924年
1月21日列宁逝世。
2月1日 英国同苏联建交。
4月9日道威斯计划发表
5月10日日本举行大选,护宪三派获胜。
5月 11 日 法国举行大选,左翼联盟获胜。
5月31日苏联同中国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同中国建交。
6月17日-7月8日共产国际五大召开。
7月16-8月16日协约国伦敦会议通过《道威斯计划》。
10月28日苏联同法国建交。
1925年
1月20日 日本同苏联建交。
2月9日 德国建议订立《莱茵互保条约》。
3月4日美国柯立芝总统就职,美国进入“柯立芝繁荣”时期。
3月 12日 埃及华夫脱党在选举中获胜。
5月 19日 意大利制定《法西斯主义法》。
7月 26日 法国与西班牙达成《马德里协定》共同镇压里夫共和国。
10 月5 日 协约国与德国在瑞士洛迦诺举行国际会议。
11月27日 法国左翼共和党白里安组阁。
12月1日 《洛迦诺条约》在伦敦签订。
12 月28日 ~31日 俄共(布)14大上改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
1926年
1 月27日电视机问世。
4月24 日 德国和苏联签订友好中立条约。
5月 7日 法国、西班牙军队对里夫共和国发动新攻势。
5 月18 日~26 日国际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
7月 28 日 法国普恩加莱组成“国民统一”内阁。
9 月 8 日 德国加入国联,并获行政院常任理事国席位。
10月 26 日~11月 3日 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召开。
11月 27 日 阿尔巴尼亚沦为意大利保护国。
12月 25 日 日本大正天皇去世,摄政王裕仁亲王继位,改年号为昭和。
12 月 29 日 意大利同德国签订友好条约。
1927年
1月 31 日协约国结束对德国的军事管制。
3月 11日 土耳其同苏联签订贸易航海协定。
5月 27 日 英国同苏联断绝外交和贸易关系。
6月 20 日 ~ 8月4日 美、英、日在日内瓦召开海军会议。
6 月27 日~7月7日日本召开“东方会议”,“田中奏折”出笼。
7月 18日 埃及同英国签订新草约,规定英国对埃及军事占领10年。
9月 2 日 土耳其举行选举,人民共和党获得胜利。
10月 21日 苏联同伊朗签订保证和中立条约及贸易协定。
11月 30 日~12月 3日 国际裁军会议筹委会开会。
1928年
1月16日 ~2月20日 第六次泛美会议在哈瓦那召开。
2月 20日 日本举行第一次大选。
5月 25 日阿富汗同土耳其签订友好合作条约。
6月 4日 日军在中国制造“皇姑屯事件”。
7月 17日 ~9月 2日 共产国际6大召开。
8 月27日《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签订。
11月27日 意大利同中国签订友好通商条约。
12月20日 、22日 英国、法国分别同中国签订关税条约。
1929年
1月15日美国批准《巴黎非战公约》。
2月 6日德国加入《巴黎非战公约》。
4月 23日~29日 联共(布)16大召开,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5月16日美国电影界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6月 5日 英国麦克唐纳组织第二届工党内阁。
8月 6日~31 日 海牙国际会议召开,通过《扬格计划》。
8月 16日 苏联同中国断交。
10月 1日 英国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
19月 24 日 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行情暴跌,世界经济危机开始爆发。
11月7日 苏联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
12 月 22日 德国举行公民投票接受《杨格计划》。
Ⅹ 莱比锡的城市历史
在1015年的一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到“莱比锡城堡”的名字。1165年这里建立了一个市场。这个日期被认为城市的建城日,以后每年都要举行两次大的商业性集会;1268颁发的特许状,使莱比锡集市更加规范化,成为博览会的雏形。
1409年,莱比锡大学成立,莱比锡开始了成为出版业中心的的发展历程,此后又成为1912年建立的德国国家图书馆的所在地。从1497年起莱比锡被允许开展博览会。 150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下诏,规定莱比锡周围15德里的范围内享有集市优先权。从此莱比锡的贸易集市地位日益突出,最终发展成今日世界闻名的博览会之城。莱比锡图书博览会是世界最大的图书交易及博览会之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723年至1750年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工作。
1813年,莱比锡成为拿破仑战争中著名的莱比锡战役(又称“民族战役”)的主战场,拿破仑的军队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联军击败。为纪念这次战役100周年,德国于1913年建立了“民族之战纪念碑”(Völkerschlachtdenkmal)。
莱比锡曾经是德国第一条长途铁路的终点站,该铁路建于1838年,从莱比锡到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莱比锡后来成为中欧铁路运中的重要枢纽。莱比锡车站的建筑也享有声誉,现在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客运车站。
1863年,斐迪南·拉萨尔在莱比锡成立了德国的第一个工人政党——全德工人联合会(Allgemeiner Deutscher Arbeiterverein)。1920年代,法国化学家康采恩在莱比锡附近的洛伊纳(de:Leuna)建立了庞大的化学及石油工业综合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莱比锡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1945年4月20日被美军第60步兵师占领。
从1952年到1990年,莱比锡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专区的首府。1989年爆发了针对昂纳克政权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德国统一后,莱比锡发展十分迅速,居民已超过五十万。
莱比锡是申请主办2012年奥运会的城市之一。 季米特洛夫博物馆
季米特洛夫博物馆原为1933年德国法西斯审讯季米特洛夫的莱比锡法庭。这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建于19世纪末,在1945年以前一直是德意志帝国最高法院所在地。博物馆的大厅里设有一座高大的季米特洛夫雕像,馆内阵列了大量有关季米特洛夫的照片和珍贵实物。 最初被Hyronimus Lotter建于1556年,是德国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它仅仅用了9个月的就建造完成。1774年对教会塔作了整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袭中,建筑全部遭毁坏,现存者为战后重建。内部为莱比锡市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内除陈列着被战火烧坏的教会圣像、1823年的城市模型等资料及遗迹外,楼上还有特别展室。入口在二楼,在这里能发现一些关于莱比锡历史的有趣信息。最下面的棕红色石材砌筑的拱廊有一些商店,出售纪念品和香烟。旧市政厅后面是集市广场,广场上有年轻时代的歌德塑像。 在老城广场的中心是旧市政厅大楼(Altes Rathaus),它建于1557年,是德国最漂亮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现为市历史博物馆。它共分三层,最下面是棕红色石材砌筑的拱廊,中间为简洁的黄色墙身,最上面是红瓦斜坡屋顶。屋顶上还建有六座造型优美的高阁楼,阁楼中间高耸的钟塔是广场的中心标志。这栋大楼以其优美的外观而成为德国最漂亮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
莱比锡老市政厅后有一小吃广场,摊贩云集,市民们在此休闲购物,市场里的花市更是生机盎然。市场北面有一座精致的白色建筑,两层楼高,初看并不起眼,但却是堪称最有“价值”的建筑。原来它曾是谈判贸易楼,以前参加博览会的商人们就在这里签定合同。
从广场向东望去,一栋高大的塔楼便是莱比锡大学。在学校的名册上记录着莱辛、瓦格纳、歌德的名字。大学楼前的莱布尼茨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这位曾在这里学习过的著名学者。
南方天际线上高耸着俄罗斯记忆教堂和莱比锡大会战纪念碑,时刻提醒着人们纪念在1913年10月18日莱比锡民族大会战中为打败拿破仑而牺牲的军人。
同德累斯顿一样,莱比锡也以它的音乐而闻名。莱比锡音乐和戏剧的发展是那些曾经生长于斯的伟大音乐,如瓦格纳、门德尔松和舒曼等分不开的。享誉世界的布商大厦乐团和巴赫曾担任乐长的托马纳乐合唱团以及门德尔松在莱比锡创办的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都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尼古拉大教堂(St.Nidolai Church)
圣尼古拉城市和教区教堂建于大约1165年. 这个教堂位于东西和南北两个重要贸易路线的交汇处, 它是为了纪念中世纪批发商和贸易商的保护神Nicholas而建。今天,它仍然位于市中心的办公建筑之中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游人。
从西面看,这个教堂最初是被建造为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在16世纪初,它又陆续扩展和增建了一个哥特式教堂大厅,一直保留。在1932年建成的三个尖塔,一直是被认为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1902年又使用砂岩对教堂的外表重新进行了翻修。教堂的内部更加令人迷醉,它被建筑师J. C.F. Dauthe在1784年和1797年仿照法国风格重新改造为古典式。这项翻修证明了莱比锡市民高文化标准和他们的自信心。
教堂内椰树状巨柱的设计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天花板上华丽的装饰,图案,以及教堂长排的座位也是非常显著的。艺术家A. F. Oeser为教堂创作了3幅绘画,它们被展出在门廊和圣殿。祭坛上的和平天使图案是非常稀有的。有新约圣经的情景被展示在圣殿内,耶稣被描述为人类的老师(南边)和上帝不可思议的儿子(北边),这两个耶稣基本的图片在那个时代和今天有所不同。
讲道坛,洗礼盘和祭坛是非常华贵的:整个内部是德国杰出艺术和技术最好例证。教堂内4个F. Pfeiffer制作的雪花石膏制浮雕也是非常特别的艺术品,并且它所展示的耶稣赴难路场景也是奇特的。
在圣殿里,那个晚期罗马式木质十字架也是莱比锡最古老的艺术品。这个教堂在教会变革到莱比锡的时候变成了新教徒的礼拜堂,巴赫在1723年到1750年作为唱诗班的风琴弹奏者和指挥活跃在这里成为这个教堂历史上一个闪亮点,它的著名作品在第一世间在这里演奏。
这个德国最重要建筑纪念碑的内部和外部已经在1968年被翻修一新。教堂内每星期一举行的祈祷会后来发展成民主运动,这是为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迈出的第一大步。 莱比锡市政厅广场后面一个静静的街角上,耸立着巴赫曾经主持了27年之久的托马斯教堂合唱团(Thomanerchor)教堂,教堂创建于13世纪,1702年演变成今天的样子。托马斯教堂也是战后重建的,音乐大师巴赫的遗骸就被安放在这里。1723~1750年巴赫担任了这里的管风琴师兼合唱团指挥。并且在这时诞生了《马太受难曲》等许多名曲。巴赫的墓地在教堂内主祭坛前面(入口向右的尽头)。大师一生奉献给了音乐,死后也沉浸在永恒的创作中——教堂内部用当年托马斯合唱团的古乐器作装饰。哥特式窗户的彩色玻璃上描绘的是马丁·路德、巴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死难者。当一束阳光透过逼仄的彩窗,照射到镌刻着Johann Sebastian Bach名字的青铜棺盖上面的时候,那些暗红色的大提琴或者是残破的皮鼓突然像是有了生命一般,莹莹地闪着光芒。 教堂庭院的巴赫雕像旁的商店里可以找到有关巴赫和托马斯教堂的资料。周末如果幸运的话可以旁听他们的练习。巴赫博物馆(Johann-Sebastian-Bach-Museum)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博物馆位于原先圣托马斯学校旧址附近,巴赫从1723年到去世都一直在莱比锡圣托马斯学校合唱班工作和生活。16世纪,它是处于一家老商店背后一层。虽然在18世纪它被商人Georg Heinrich完全重新塑造和扩展,这座房子依然保留着1586年以来显著的门廊和强大的圆顶的原始结构。馆内有很多巴赫时期的文献,音乐乐器和家具。展馆主要分4个主题:
房间1、Johann Sebastian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圣托马斯学校合唱班
房间2、Johann Sebastian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音乐的指导
房间3、巴赫的家庭
房间4、巴赫和他的影响力
博物馆已经在2000年巴赫年的时候完全改造和扩展。在每个房间都根据不同主体而安排有辅助收听的机器和耳机供给参观者使用。在博物馆最后的大厅是一个电视录像室,在那里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观看关于巴赫生活和工作的电影。一些关于巴赫音乐和文艺事件也可以在预约情况下使用幻灯片讲解。 莱比锡中央球场于2003年12月份完工,这座拥有45,000个坐席的球场是专门为2006世界杯所修建。2006世界杯中有4场小组赛以及一场十六强赛事在莱比锡上演。莱比锡中央球场完全符合了国际足联所制定的细节规则,包括满足了全座椅球场要求。先进的紧急疏散系统能够更好地保证观众的安全。 当地特产Zeiss望远镜、Rolleiflex和Leica相机、Zwilling刀具、锡蜡制品、Meissen瓷器、羊毛制品、Aigner等品牌皮具、音乐盒、木刻、Pelikan及MontBlanc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