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金经理那么牛 为什么还要靠佣金赚钱
大家在买基金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基金经理那么牛,为什么还要靠佣金赚钱?
对于这个问题,三思君觉得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
1.基金经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投资者会问,不是说投资主动型基金的核心就是看基金经理吗?基金经理的能力强,那么这只基金未来表现好的概率,也就高很多。
为什么现在又要强调团队了呢?
其实基金管理人在做投资时,都是高度分工的。一只基金从成立、交易、投资、研究、信息披露等环节都是由不同的团队分工合作的。所以一个人,是很难同时完成上述环节的。
就说投资标的的选择吧。
作为一只基金,你不可能只买3—5只股票吧,最少也要20多只,甚至多的时候有几百只。
这几十只股票的实地调研、与公司管理的接触、公司的定期报告等,都要了解一下吧,而且由于国家宏观面或公司基本面的变化,你也要跟踪吧,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些的。
2.离开团队,意味着失去了平台的“资源”
当基金经理离开团队选择单干时,也就失去了平台的很多“资源”。比如券商提供的服务,行业专家提供的意见等。同时也意味着,一个人要做的事情比以前有团队时,多了很多。
所以有些选择单干的基金经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其业绩并不如人意。
比如像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在管理华夏大盘精选基金(000011)的6年126天的时间内,这只基金的净值上涨了11.95倍。最后让这只基金成为了国内首只累计净值破10元的基金。
说实话,业绩无可挑剔。
然而这位昔日“公募一哥”,转战私募以后,其管理的私募基金竟然出现了清盘的事件。
虽然三思君不敢说这完全就是失去了平台的“资源”所导致的,但也不能说,一点影响都没有吧。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很多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END -
2. 哪里能经常和基金经理沟通有没有基金经理qq群
你的意思是你要做老鼠仓吗?
不大实际吧。
3. 基金经理是做什么的
公募基金经理和私募基金经理不同
私募基金是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具体的投资决策主要由私募基金经理完成,我们在投资私募基金的时候将关注点放在基金的收益和风险之上,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到私募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基金的业绩,也就是说,你能不能赚钱,就看他了。那么,扮演的如此重要觉得的基金经理,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事情?私募基金经理有哪些投资派别?投资者如何筛选私募基金经理呢?今天,排排网无认购费给大家介绍私募基金经理那些事。
私募基金经理主要都做些什么事情?
在别人眼里,基金经理是帮别人炒股的人,但实际上,基金经理是一个时刻都要做重大决策的职业。基金经理的每一次决策,都关乎大量客户资金收益,虽然不保本,允许亏损,但却决定着自己声誉和职业前途。
以私募机构为例,基金经理在一家私募机构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大型私募中,基金经理承担着稳定产品业绩的重任;而在小私募中,由于人手不够,基金经理往往要身兼数职,又做投研,又做交易,有的甚至老板亲自操盘。
私募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决定投资风格
衡量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除了定量分析外,定性也很重要,什么背景出身?从业多少年?等等。而其中背景出身尤为重要,我们可将基金经理分成不同的派别,来衡量他们的投资风格。
4. 如何关注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手握投资大权,决定买卖的品种和时间,对业绩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向投资人展示了组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在认购热情高涨的背后,投资者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理性关注基金经理。
关注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
机构投资者以及各种投资咨询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比如调查基金经理与研究员的背景,深入了解投研团队的决策模式等。但是,普通投资者在时间、精力和手段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获取详实的资料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不能靠简单的历史业绩数据来评价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但可以通过关键的线索挑选坚持自身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
第一,关注基金经理投资管理的年限与经验。投资者可以从晨星网站或基金公司网站上获取相关信息,如基金经理何时何地开始从事投资,以及从事资产管理的经验。如果基金经理以前还担任其他基金的管理人,投资者需仔细查阅相关基金的历史业绩数据和在同类基金中的比较。
第二,定期关注基金报告。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的定期报告如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等,跟踪基金经理的操作策略。一份好的基金报告着眼于投资者的长远利益、摒弃急功近利的短线行为,是对投资者尊重的象征,投资人也能充分利用它了解基金,获得平实易懂的操作理念。好的基金经理愿意与投资者一起分享投资中的成功与失败。面对投资报告中陈述的内容,我们应审查基金经理是专注于市场研究还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重复自己的投资策略。所以,当仔细阅读一份基金报告时,你也许发现基金经理的操作策略不符合自己的投资目标,然后将其从组合中剔除。反之,你会成为基金的忠实伙伴,即使在其业绩出现困境的时候也会对他不离不弃。
关注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
基金经理不可能孤军奋战,基金业绩优劣的背后都需要研究员、交易员和基金经理的通力合作。任何基金的运作管理都离不开团队力量。例如,美国颇负盛名的基金家族Fidelity和Putnam雇佣上百名研究员和大量的基金经理,而有些公司研究力量偏弱、基金经理也过多依赖单一券商的研究报告。在国内,很多基金公司的网站提供了研究员数量及工作经历。尽管投研团队人数不能代表研究能力,但我们至少了解基金经理背后完整的团队组织。
基金相关的业绩数据可以展现基金经理智囊团的研究成果。如果你考虑购买一只成长型基金,需查询旗下同类型基金的历史业绩以确保基金公司是否有这方面的投资专长。也许你发现基金背后的研究力量乏善可陈,取得较好的业绩或许是幸运,或许是基金经理个人能力使然。一旦领袖基金经理离任,公司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局面。
关注基金公司的管理理念
基金公司的管理理念会渗透到投资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并最终影响投资成果。某些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限制较严,而有些公司则给与基金经理较大的投资权限。一些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之间资产运作独立,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而一些基金公司的研究员评论供所有基金经理构建组合中使用。
5. 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有机会一起交流吗
经常有机构开报告会之类的,但是基金经理们准确的投资动向是不可能告诉别人的
6. 如何成为基金经理
一般企业对于基金经理岗位要求都比较高。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求和市场条件,制定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并购基金等各类VC、PE基金的发起立规划。
2.负责基金产品、基金管理公司等相关设立方案、法律文件的起草、修订工作。
3.开拓并建立各种募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各级政府、产业开发区、各商业银行、券商、信托、协会、知名企业、民间资本等募资渠道的合作关系。
4.具备独立完成基金募资的前期接洽和邀约谈判的能力。
5.具备独立与意向出资人沟通、谈判、落实资金的到位。
成为基金经理需要先熟悉好业务要求,然后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总结,提升个人能力,踏实走好每一步。
7. 基金经理那么牛,为什么还要靠佣金赚钱
大家在买基金的时候,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基金经理那么牛,为什么还要靠佣金赚钱?
对于这个问题,三思君觉得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
1.基金经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投资者会问,不是说投资主动型基金的核心就是看基金经理吗?基金经理的能力强,那么这只基金未来表现好的概率,也就高很多。
为什么现在又要强调团队了呢?
其实基金管理人在做投资时,都是高度分工的。一只基金从成立、交易、投资、研究、信息披露等环节都是由不同的团队分工合作的。所以一个人,是很难同时完成上述环节的。
就说投资标的的选择吧。
作为一只基金,你不可能只买3—5只股票吧,最少也要20多只,甚至多的时候有几百只。
这几十只股票的实地调研、与公司管理的接触、公司的定期报告等,都要了解一下吧,而且由于国家宏观面或公司基本面的变化,你也要跟踪吧,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些的。
2.离开团队,意味着失去了平台的“资源”
当基金经理离开团队选择单干时,也就失去了平台的很多“资源”。比如券商提供的服务,行业专家提供的意见等。同时也意味着,一个人要做的事情比以前有团队时,多了很多。
所以有些选择单干的基金经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其业绩并不如人意。
比如像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在管理华夏大盘精选基金(000011)的6年126天的时间内,这只基金的净值上涨了11.95倍。最后让这只基金成为了国内首只累计净值破10元的基金。
说实话,业绩无可挑剔。
然而这位昔日“公募一哥”,转战私募以后,其管理的私募基金竟然出现了清盘的事件。
虽然三思君不敢说这完全就是失去了平台的“资源”所导致的,但也不能说,一点影响都没有吧。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很多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END -
8. 买基金除了看平台体验还要关注哪些
作为一个老基民,平台的体验不是关注的重点,买基金根本不要频繁操作,几年操作一两次,再好的体验也就那几秒钟的时间,最要关注的是后续对客户的服务。比如有没有线下客户活动啊。这样可以近距离跟基金经理交流沟通,最起码知道你的钱谁在管理,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你想要的投资风格等。买基金我只在鼎信汇金APP买,当然也是他们的高净值客户,经常参加他们组织的线下高端活动,比如去年的走进国泰基金,今年走进诺德等。跟基金经理面对面沟通真的比在线上听他们说的感受差好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