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首先,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产品的设计者和提供者,通过官方网站可以和客户进行直接的沟通。目前,搭建成熟的保险公司官方网络平台都设有留言区,可以及时收集客户的需求信息,了解客户进而服务于客户,有利于增强客户对企业的认同感,能够在客户心中塑造较强的品牌意识。其次,和第三方渠道相比,官方网站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战略自由度大,能够按照产品形态设计承保流程,在续期交费和后续服务上具有天然优势。最后,性能齐全的官方网站对于保险公司内部的员工培训及信息发布可以起到非常便利的作用。
劣势:首先,保险企业推出自己的网站将面临较高的成本,除了前期的搭建,还需要专门的团队维护和宣传,所以在官方网站建立的前期,往往表现为负盈利。其次,从客户流量上来看,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是无法与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比较的,因而仅凭借平台自身的力量来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业务量是十分有限的。
② 有没有比较专业而且靠谱的互联网保险平台
现在有一些保险app,比如小雨伞、大象保险,所销售的保险产品相对多一些,如果说专业的话那就要看平台的内容了,以大象保险举个例子,这个app从如何投保、产品分析到如何理赔等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以阅读,也许你会用得着。
③ 互联网保险哪个最好靠谱么
互联网保险靠谱的有安心保险、众安保险、意时网、慧择网、大特保。
1、安心保险
“安享一生”为持牌互联网保险公司安心保险旗下的一爆款级癌症医疗险,保障责任主要是癌症确诊费用保险金和癌症治疗费用保险金。直白地说,就是投保人一旦不幸罹患癌症,安享一生将对扣除社保、公费医疗或其他途径获得的费用补偿之后进行报销,且全额报销剩余费用。
注意事项
保险有多种分类,要在同类产品中进行对比,不同类的产品没有可比性。比如,用意外伤害保险去和重大疾病保险相比较,那是没有意义的。而同类产品中还有细分,比如重大疾病保险,还可以分为一年期消费型,长期消费型和返还型。保险的条款非常的复杂,不过建议大家都仔细阅读几遍。
④ 互联网保险的崛起对传统保险公司有哪些影响
作为一位从事多年的保险人员,我见证了保险的兴衰和崛起!
第一,互联网保险的崛起,在价格上比线下保险有很大的优势,从而对传统保险造成巨大的冲击,影响到传统保险行业从新调整发展的策略,很多保险公司都线上线下一起卖,比如平安、泰康等大公司。
我觉得很多故步自封的保险公司如果不跟上互联网的节奏和步伐,可能会走向衰竭,传统的销售套路已经不怎么适用于今天。
现在大家看的是专业,而不是看关系,人情。而且传统保险公司之前的自杀和杀熟现象,大家已经很熟悉,还靠这条路的话,可能会走向绝路!
第二、互联网保险会带动传统保险公司提高对保险代理人的素质要求。因为互联网保险对传统的业务员专业性要求会更高,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推荐不同的保险,保险条款等各种专业知识是必备的,这是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共识,专业才是王道!
多保鱼和九尾等就是靠互联网保险发家的,九尾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多保鱼是真的强靠专业,靠服务,卖的比线下还好!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羡慕!
⑤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互联网保险模式包括哪些
国内主要的独立第三方保险网站,中民保险网、网易保险、保网、优保网、E家保险网等。
中民保险网总部在深圳,国内领先的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是包含意外险、旅游险、健康险等多种保险产品在线销售的综合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
新一站总部设在南京,注册资金10000万,具备保监会批准的网络保险销售资格。
网易保险于2011年12月6日正式上线,由网易与知名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第三方保险直销平台,用户可以在线进行投保,涵盖车险、意外险、健康险、家财险等险种,实现一站式保险自助购买体验。
保网总部在深圳,国内较早、较有影响力的保险门户网站,网站大但比较杂。2010年7月29日,保网与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签约成立一家新的“泛华保网电子商务公司”。
优保总部在厦门,其母公司ehealth是 美国最大的健康险在线投保平台。中国地区技术支持为翼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e家保险网2006年1月推出,主要险种为旅游交通保险:国内旅行保险、境外旅行保险、航空意外保险、交通意外保险、出国签证保险等。
(5)保险比价互联网平台一夜崛起扩展阅读
移动互联网趋势下,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越来越多,由此可以衍生出更多针对移动终端的创新产品,同时用户将在移动端创造更多内容;保险行业正是借助这一点,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秉承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的潮流趋势,在展业、管理、售后各方面利用移动互联网不断进行创新的应用。
保险网络产业其实并非新兴事物,沃保网专注保险网络展业十年,在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入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一种新的保险营销模式,沃保网络展业模式已经冉冉升起,据了解,沃保网推出了移动展业。
借助移动终端,消费者可随时随地访问沃保网发布保险需求信息,咨询保险,进驻沃保网的保险营销员也可通过手机媒体随时随地分享沃保网上的保险资讯等,打破保险公司的固有运营模式,也将打破消费者对于保险的理解,还有选择保险的习惯性思维。
⑥ 保险互联网平台优势
梧桐树保险网帮您解答疑惑~
互联网保险的优势
1、互联网是完全自主消费在互联网保险兴起之前,往往都是业务员主动推销产品,业务员推销的产品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业务员往往只服务于一家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现在保险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消费者能够查询不同保险公司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产品的比较,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消费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了,也不用担心销售误导等行为。
2、加速了保险产品的更新换代互联网保险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和模式,现有的保险产品、服务及运营方式都需要完全改变。
3、保险产品更加透明化保险的全部信息比如保障范围、类型、保费如何计算等等都可以查询的到,而不需要依赖于保险公司或者是业务员进行讲解。
虽然互联网保险更加便捷,有利于人们了解和购买保险,但是互联网保险同样存在着风险,需要大家去规避。
1、信息的披露互联网保险种类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意外险、健康险、寿险、车险等等,还有一些创新型保险,比如说(如航班延误险、退货运费险、外卖延误险等)。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追求业绩以及增加产品的吸引力,许多保险产品出现了内容不规范、网页所载格式条款的内容不一致或显示不全、未对免责条款进行说明、保险责任模糊等问题,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2、不具有合法性还有一些第三方保险平台根本不具有经营的资质,更是利用平台虚构保险产品或者保险项目,这类行为是违法的。消费者在购买线上保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甄别。
3、第三方支付需谨慎在购买保险时如果选择的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一定要按合同的规定确定缴费方和付款方式、交费账户,以免发生经济纠纷。
另外互联网保险也可通过多种方式购买,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官网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购买,不论通过哪种方式购买,一定要确保购买渠道的正规以及保险产品的正规性。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⑦ 互联网保险强监管时代 第三方网络平台哪些业务不能碰
非持牌机构不得违规从事互联网保险中介业务,除了“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销售活动”外,还有哪些业务属于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第三方网络平台发布保险产品广告,提供保险产品排名服务、以网络问卷调查或大数据分析的形式给予投保建议或者观点,免费赠送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是否合规?
近期保监会下发《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对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车险业务的合规性管控。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委托第三方网络平台提供网页链接服务,但不得委托或允许不具备保险中介合法资格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在其网页上开展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销售活动。”
因为《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早已对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了明确的角色分工:(1)保险机构管理和负责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2)第三方网络平台只能为保险机构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辅助服务。若要开展保险业务,应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而在实践中,第三方网络平台容易僭越“网络技术服务”的角色,充当互联网保险中介的角色,此次明确禁止的几类保险销售行为就是大部分第三方网络平台从事互联网中介业务常采用的模式。
这一通知的下发释放的不仅仅是对车险的整治信号,也对第三方网络平台非法经营保险中介业务发出了警告。
一
监管收紧,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在哪?
此次《通知》还禁止了“保险机构委托第三方开展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销售活动”,意味着以往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在网页上注明“XX服务由XX保险机构提供”的方式也行不通了,也表明了互联网保险的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
然而在《通知》下发前,我国《保险法》《办法》等相关法律对互联网保险销售等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的认定标准和表现形式并没有明确,而且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相比传统保险中介服务呈现出了跨地域经营、程序化运行、线上交流等新特征,对于本身就融合了技术服务与信息中介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第三方网络平台来说,合法与非法界限模糊。
但通过近一年对非持牌机构违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排查,此次保监会在《通知》中已经明确认定第三方网络平台在其网页上开展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活动为保险销售活动。
该通知下发后,有很多第三方网络平台负责人咨询我们,除了“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销售活动”,还有哪些业务属于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第三方网络平台还能发布保险产品广告吗?提供保险产品排名服务、以网络问卷调查或大数据分析的形式给予投保建议或者观点,免费赠送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是否属于互联网保险中介活动?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主要从保险中介业务内涵来分析第三方网络平台哪些行为属于违规从事互联网保险中介业务。
二
保险中介业务内涵
根据我国《保险法》,保险中介机构包括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虽然三者立场不同,但共同特征在于介于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在保险合同订立前、中、后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咨询与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机构。而根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Supervisors,简称IAIS)的定义,保险中介指通过任何媒介招揽、协商、销售保险合同的行为。
因此保险中介业务内涵很广泛,围绕保险合同订立产生一系列中介服务基本都可以被纳入保险中介范畴。
三
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认定
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本质仍然是保险中介服务,并非网络技术服务。根据最新监管趋势及《保险法》《办法》《通知》的基本精神,笔者认为若第三方网络平台以介于保险机构和投保人之间的第三方的身份,负责在保险合同订立前、中、后提供包括咨询与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活动就是从事保险中介服务,应取得保险中介经营资格。通过上述分析,针对第三方网络平台的疑问,笔者观点如下:
1
第三方网络平台若只是接受保险机构委托发布广告、为消费者提供信息,保险机构对广告的合规性、真实性负责,则不属于保险中介行为。
2
第三方网络平台对保险产品进行排序、评价、比较的行为或以网络问卷调查或大数据分析的形式给予投保建议或者观点,往往有向用户推介保险产品的主观意图,应属于保险中介服务中的保险销售行为。
3
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赠送保险有关行为的通知》相关规定,只有人身保险公司可以按照规定赠送人身保险,赠送保险的行为视为保险销售行为。因此若第三方网络平台向用户赠送保险产品或者保险服务等,应视为保险中介服务中的保险销售行为。
四
第三方网络平台合规与创新
互联网保险业务兴起于2011年,2012年-2015年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互联网+保险”开启了保险销售与产品的创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到保险行业的盛宴中,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互联网保险规模爆发、业务不断扩张也带来了种种风险。事实上,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对保险业务和经营规则并不熟悉,合规风控意识淡薄,很多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名实质违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不断触及监管边界。2016年10月保监会联合14个部门发布了《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强调加强风险排查,对借创新之名实行违法违规活动的机构予以查处。其中无牌机构非法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整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鉴于互联网保险中介行为内涵广泛,并且监管呈现不断从严趋势,若不具备保险中介合法资质,第三方网络平台只能为保险机构提供网络链接、界面搭建等网络技术辅助服务和非推介性质的广告服务,不能进行保费试算、咨询、报价比价、投保方案建议与制定、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中介业务,不能对保险信息做任何主观分析、加工、处理。
因此第三方网络平台若想继续在互联网保险业务中分一杯羹,要么争取通过申请或收购方式成为持牌机构,要么只能转型为专业技术公司,用核心技术降低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运营风险,提升业务转化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保险强监管时代,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探索、创新与发展已成为互联网企业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