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第三方理财产品是不是违法
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第三方理财,这肯定是经过他们公司的经理允许的,并不属于违反行为,因为人家也没有让你强买强卖
2. 第三方理财公司涉嫌销售虚假理财产品将会怎样审判
你们公司老板这么黑心?让你销售假项目!
所有涉及该项目的客户、公司、理财经理都会被法院传讯,你首先要知道你是否违了哪些法
1、销售人员有无从业资格证
2、销售公司有无销售牌照
3、虚假宣传看程度是否构成诈骗
4、涉案金额的大小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每条只要依法判决,那都是大案,另外,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3. 第三方存管业务有什么危害
第三方存管业务没有危害。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是指证券公司将投资者的交易结算资金独立于自有资金,交由商业银行以每个客户名义单独立户进行管理。
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第三方,为证券公司客户建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明细账,通过银证转账实现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定向划转,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进行监督,并对总额与明细账进行账户核对,以监控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安全。
(3)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的危害扩展阅读:
第三方存管业务益处
1、资金更放心:过去,客户的保证金交由证券公司一家存管,被挪用的情况屡屡发生。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交由第三方存管银行统一存管,客户的保证金由商业银行和券商的双重信用作为保障,确保客户资金的兑付,客户的资金安全可以得到保障,更加放心;
2、存取更省心:客户不仅可以通过券商原有的方式完成转账,还可以通过银行柜台、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方式完成资金的存取、银行账户和保证金账户之间的划转;
3、服务更贴心:客户成为券商和银行的共同客户,不仅可继续享受原来券商提供的投资理财服务,而且还可以享受银行各种综合理财服务。
4、由于保证金交由商业银行统一存管,这样便于国家对违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监管。
4. 第三方销售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有没有法律责任
不一定,最主要看三点:
1、所签理财产品协议内是否有对无法兑付的补偿条款和责任条款,如果协议内规定不保证盈利或者亏损了销售机构无责,那么原则上就不用付法律责任;
2、所签合同是否正规有效。应当是正规的理财协议,在权利义务上没有明显的不对等,没有明显的合法性瑕疵。如果协议无效或的话,销售机构和投资机构仍有可能需要负责;
3、销售时有无欺诈宣传。如果有的话,销售机构必须负责(前提是你保留了相关证据)
另外,一般来说监管机构都倾向于保护投资者,所以就算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仍有一定希望维权。
5. 理财产品在第三方购买安全嘛
相对于理财产品发行方和银行,很多人会认为理财产品在第三方购买不安全。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恰恰相反,投360理财告诉您,理财产品在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有很多优势:1、很多高端的理财产品,发行方是不直接对接个人投资者的,所以直接在发行公司购买比较困难;2、单个发行理财产品的公司相对来说产品没有第三方的齐全;3、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低,而第三方的理财产品收益肯定比银行高;4、对于产品,第三方会再进行筛选,对风险多了一层过滤。很多理财产品都是不是和理财机构签订合同,打款也不是打到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账户里,所以这个资金安全不必担心。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安全的,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也要综合很多因素衡量判断。
6. 第三方销售的理财产品和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有什么区别
银行往深了说也不算是自产自销他要是拿着客户的资金去投向什么什么项目什么什么股票什么什么基金外汇期货在我个人眼里银行和三方没什么区别,都不属于发行方。所谓的资产分析,哪个有实力的公司不能给你分析?只有三方可以|?
7. 最近几年出现了好多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但是做第三方理财可靠吗会不会有很大的风险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额。。。说几句,供楼主参考:
其实第三方理财是否有风险,跟这个理财形式没有啥关系的,关键就是看协议本身是如何签订的。
比如某个第三方协议显示,楼主作为个人投资者,将资金通过银行这个平台,委托给证券投资机构进行理财,受托方,就是证投,表示该理财主要集中于股票等领域,不承诺保本——那么风险就是有滴。
现在楼主明白了吧?主要看协议条款的内容来决定是否有风险的呵呵。
求推荐吧。
8. 第三方理财的风险扩大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透露,不满足仅做下游代销而努力往上游寻找融资项目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越来越多。
费率的差异以及在信贷紧缩背景下,企业融资尤其是地产项目融资无比艰难,这两重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此项业务出现。
成都某家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透露,单纯做信托产品的销售代理,销售能力并不是很突出者,佣金率一般是1%,实力孱弱者甚至只分得0.5%-0.8%,稍强势一些的机构在信托产品的佣金也只有1.5%。
然而,如果第三方在“融资需求方——信托——第三方理财”这一链条中,直接涉及上游的融资项目,然后再找信托公司合作,地位待遇天差地别。
如此一来,第三方在链条中的话语权骤然提升,分配的天平也要向他们倾斜,收益可以达到3%-5%在有些商业地产项目中,不少都是办完手续后,因银行信贷紧张,无法进行后续融资。此时,一些地产项目主动上门,希望能给他们融资,并且第三方和多家信托公司都有合作,融资方案操作起来也很方便。“现在是做这项业务的最佳时间点,因为信贷资金紧张,需要融资的企业很多。
”李强说。但是他也很担心,一旦这类产品过多发行,必然会出现很多粗制滥造的产品,其中所隐含的风险就非常大。上海另一家第三方理财高管却是极力反对这种涉足上游项目做法。他认为,上游项目确实赚钱多,但是风险也很大,要涉及内容和专业性大多,还是应该交给专业金融机构去做,第三方只要做好选择就行了。该人士表示,即使某家第三方机构的客户多,管理资产量大,有时候一些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要,需要寻找适合的产品,但是依然应该选择和有实力金融机构的联合。
例如,最初级联合就是第三方参与项目定价;再深入联合就是共同参与对项目的甄别,但项目的来源应是金融机构或PE机构。
9. 从事第三方理财的风险是哪些
法律风险
首先,第三方理财在界定和规范上属于法律真空。据记者了解,如今市场上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多以“理财顾问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抑或“财富管理中心”的名义运作,具体又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只提供理财咨询,其二是既可提供咨询也可代客理财。由于我国没有对应的法律部门或者法规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监管,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霍文文教授就认为,很多没有合法法律地位的私募基金就会打着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名义进行代客理财。由于金融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蓬勃,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有将私募纳入到《证券投资基金法》调控范畴之内的需求,但由于配套的监管手段、对策和风险控制机制尚不完备,法律规范之路还比较漫长。这也是第三方理财机构与银行、信托和券商等推出的理财产品的主要区别。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在经济哲学上的定义是:基于双方信息不对称,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上海财经大学教师何韧说:“正因为欠缺法律约束,受托方也就是第三方理财机构很有可能利用专业技术和信息的优势侵害投资者的利益。”如果是只提供理财规划建议的机构,很有可能因为利益上的牵连而跨越其所宣扬的“中立”。而对于帮助客户进行资产管理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就更有可能行因信用或投资能力不佳而让投资者受到损失。更应注意的是,很多理财机构其实就是地下私募,门槛一般还都不低于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由于不像公募基金存在定期信息披露机制,投资人的利益也难以获得稳妥的保障。
投资能力风险
由于现存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其中的服务人员都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转入,但是要真正给客户提供全球着眼、长期规划、细枝末节并且专业精准的投资理财服务还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一个团队集体智慧的体现,投资能力的高低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是要追求实际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