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资管新规来了,对你的理财产品有什么影响
短期看,大家将不能再按手买入能获得确定性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而且在购买其他资管产品时也被加上了诸多的束缚,但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史来看,这也将大大减轻系统性风险发生时,对普通人辛苦积攒的财富的影响。
与此同时,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将因此走向成熟。长期投资、分散投资、价值投资以及资产配置等优秀的理念将真正深入人心,从而引领过去这些年“劣币驱逐良币”的中国金融市场走向正轨。
⑵ 资管新规发布以后理财产品市场还会好吗
资管新规发布后,理财产品市场依旧会好,这是我的见解,理财产品不再是保本状态,而是可以微盈利,在这个物价上涨的时代保本就已经很占优势了
⑶ 资管新规下,还可以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了吗
所在城市若有招商银行,可以了解下招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您可以进入招行主页,点击 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 页面查看,也可通过 搜索 分类您需要的理财产品。
温馨提示:购买之前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⑷ 资管新规后用来反应理财产品收益的指标是什么
资格新规发布以后许多理财产品都改变了收益结算方式,过去多以预期收益率显示和结算,而资格新规发布就是要打破理财产品的刚兑,所以现在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的已净值型理财产品推出,而净值型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而观察净值型理财产品好坏的指标就是每天净值的变化,而七日年化收益率也可以参考,所以不可以一种指标下定论,综合考虑,以上只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需谨慎,祝你投资顺利天天开心
⑸ 资管新规来了 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
经济学上讲成本与收益,要想赚钱,收益就要大于成本。也讲风险与收益,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
我们首先分析你的理财产品是什么,目前市面上的理财项目太多,银行的、基金的、P2P等等琳琅满目,买理财看到承诺收益外,您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问题,通常来讲,国有资产发布的理财产品安全性相对较高,这样说来,安全性最高的就是银行类理财,那么问题来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定不会大于它的贷款利率的,赔钱买卖没人会做。
下面就是基金类、P2P类,通常情况这些产品的收益都会大于银行类理财产品,但是此类产品的风险也较大,您可以看一下P2P跑路案件的数量。
简单来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赚钱从没有那么容易,在您参与任何一项理财产品的购买时首先要考虑风险在哪,其次才是收益。
⑹ 资管新规来了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
日前,央行等五部委针对资管业务出台统一的指导意见,其中打破刚性兑付等相关内容引发社会关注。“新规实施后,我的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收益会下降吗?”多年来一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北京白领潘女士的疑问,代表了不少投资者的担忧。资管新规,对你我的“钱袋子”影响有多大?
投资者门槛明确,三五万元还能不能买理财?
此次资管新规对投资者适当性进行了规定,个人合格投资者的准入门槛设定为: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对此,普通投资者心存疑虑:这意味着投资门槛要提高么?以后还能花三五万元买理财产品吗?
“指导意见只是规定了私募投资者的门槛,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门槛并未提高。”潘东说,我国资管产品投资者将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分别对应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此次只是明确了个人合格投资者的准入门槛,对普通投资者的门槛并没有硬性规定。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针对私募产品的投资人,各家机构早已有各自的门槛,只不过现在由监管统一了标准。
“以前买银行理财觉得‘稳赚不赔’,但听说以后要‘盈亏自负’,得自己掌握投资项目、衡量投资风险,真有点不适应。”上海市民吴先生的担忧代表了很多普通投资者的想法。
对此,监管部门特别强调穿透式信息披露,不仅要穿透识别合格投资者,还要求金融机构对募集信息、资金投向、杠杆水平、投资风险等,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披露。
“对理财产品穿透式的信息披露,可以让投资者更全面掌握产品风险、收益等状况,有助于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德龙说。
⑺ 资管新规下,理财产品为什么都要改为净值型
作出这一规定的原因在于,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需要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而明晰风险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只有净值化管理才能最及时的反映资产收益以及风险。而且,理财产品本身就是具有风险性的,其本质是银行作为管理人收取相应管理费、客户作为委托人自担风险以及收益,而刚兑完全打破了这种本质,所以遭到淘汰也是必然现象。
⑻ 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达标了吗
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或将逐渐退出市场
春节已近在眼前,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希望找到合适的投资理财渠道,而最新出炉的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数据,或可以为投资者理财提供参考。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持续走高。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4441款,较上个月增加了561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6%,较上个月上升了0.02个百分点,创2015年8月份以来的30个月新高,不过,涨幅较之前收窄。其中,保证收益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5%,环比上升0.07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3%,环比上升0.03个百分点;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5%,环比上升0.07个百分点。
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33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9%,高于城商行的4.95%、股份制银行的4.93%、国有银行的4.86%、农商行的4.71%,但是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和中高风险理财产品占比较大,这两类产品的收益率是浮动的,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偏大,不适合谨慎类及稳健类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披露了实际到期收益率的6444款产品中,共321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187款,非结构性理财产品134款,结构性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为50%,非结构性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为2.31%。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动辄就能达到6%以上,甚至10%以上,但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只有一半,而且结构性理财的平均到期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因此,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理财的时候要谨慎,如果对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不了解,对市场趋势没有一定的判断力,建议还是不要触碰。
对于有意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除了需要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外,更要留意募集期的长短,较长时间的募集期会导致资金站岗时间较长拉低产品的整体收益,并且一定要注意观察购买的产品是否节前就开始计息。
融360分析师认为,2月中旬将迎来春节长假,所以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必将大幅下降,市场资金面将会保持稳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上涨或下跌都有可能,但是涨跌幅都不会太大,从长期来看,今年利率走高的概率较大,所以银行理财收益率可能会延续去年的上涨趋势。但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或将逐渐退出市场,转型为银行结构化存款产品。
理财产品也要好好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