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到近日农业部和中国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的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座谈会,农业保险正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农业保险已不仅仅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是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成为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坚持农险产品创新
目前,我国虽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但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我国农业保险深度仅0.56%,低于全球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7%的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据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透露,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将逐步从供给推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农业保险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我国农业保险已经不仅仅是防范自然风险的管理手段,而且更多地融入到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各个环节,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多作用。”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石健表示。
因此,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就显得更为迫切。根据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农险产品的创新要做到超越传统产品“低保费、低保额”的局限,中央财政的补贴也应该作出相应调整,从补贴传统农业保险,转而补贴面向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创新产品。
“近年来,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我国农业产品价格竞争压力加大,目标价格指数保险的探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路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标价格指数保险作为农险产品创新的标杆,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虽然目标价格指数保险的探索目前主要集中在蔬菜、生猪等,但未来随着逐步向更多大宗商品的扩展,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对农产品价格改革将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庹国柱认为保险公司还应积极研究开发各种新型农业保险产品,如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新型产品并积极试点,以探索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风险保障需求。
加快农险模式转变
记者注意到,相较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农业保险的表述今年在延续此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首次提及的内容。其中,关于继续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备受关注。
事实上,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就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鼓励“探索开展产值保险、目标价格保险等试点”,从政策层面对“保险+期货”这一金融创新进行支持。
随着文件的下发与政策的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去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单期货机构参与农产品价格保险的签约,标志着“保险+期货”的金融新模式正式起航。
据悉,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在去年8月推出国内首个玉米、鸡蛋期货价格保险,为锦州义县51家农户1000吨玉米提供了216万元风险保障,为大连普兰店、黄冈浠水4家农户的300吨鸡蛋提供了320万元风险保障,并与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利用期货市场转移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
截至2015年底,玉米期货价格保险试点已结束,合计赔款24.11万元、赔付率达208.2%;鸡蛋期货价格保险首期赔款6.53万元、赔付率51.04%,有效提高了农户抗价格下跌风险能力;尽管玉米期货价格保险赔付率高达2倍,但上海新湖从期货市场上又挽回了损失,与保险公司合作态度更加积极主动。
对此,方正中期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王骏王骏认为:“农产品价格保险在我国如果能推广开来,将为广大农民、合作社和相关农业企业打造一个崭新的融资方式。农产品价格保险保障了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稳定收入,其可以将价格保险保单在银行进行质押贷款,此前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贷款难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
但他提出,在农产品价格保险的试点和推广过程中需要各地政府部门能参与进来,拨付一定费用以保险费补贴的形式补贴给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民,支持期货交易所、农业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三方共同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和金融创新的政策试点做下去。
新型经营主体受关注
项俊波认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涌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天然对金融保险有迫切需求。然而,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农业保险不能满足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增长的风险需求。
据统计,我国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超过250万家,是农业规模经营的主力军。相比一般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已经不再是生计型或兼业型农户的简单再生产,而是走商品化经营、追求规模效益的扩大再生产,经营规模大、承担风险高、现代要素多。韩长赋认为,“他们更需要金融,更需要保险。”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生臣透露,去年该公司在河北、吉林、广东等15个省份开展了共计52个涉农“政银保”项目,并设立了50亿元额度的资管产品和投资基金,为参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资金。
庹国柱坦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呈现出了新特点、新风险和新需求。“通过农业保险产品创新,超越传统产品"低保费、低保额"的局限,适应新型经营主体对风险分散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满足其规避大规模和高投入生产方式下面临较高风险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庹国柱认为,应当将面向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创新产品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畴。目前中央财政主要对大宗作物保成本的传统“低保费、低保额”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这样,对于面向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创新产品,其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超过现有传统产品部分的保费将得不到中央财政的补贴。
目前,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实行统一补贴政策,补贴比例与投保人的种植规模以及保险产品的保障水平都没有关系。“这种补贴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与国家对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发展政策导向是不配套的。”庹国柱认为,目前的保费补贴政策并没有体现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政策导向。规模化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商品化率高,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大,国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理应向其倾斜。中央财政有必要适时将面向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高保障创新产品,比如收入保险产品或者覆盖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完全成本保险产品等纳入补贴范畴。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② 河北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河北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5年河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占全国比重6.6%,仅次于河南9.0%,山东6.9%,江苏6.7%,居全国第四位。2005年,河北省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业用地面积构成与全国构成比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河北省的耕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林地面积次之,二者合计占农业用地的91.48%。牧草地与渔业养殖面积相对较少,与全国用地情况对比看,耕地和园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在河北省农业用地中占主要地位。
一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
1.1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优质化专用化优势
2004
年,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2161.5千公顷,仅次于山东、河南,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050万亩,总产约360万吨,建成了华龙集团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京山沿线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优质小麦集中种植区。玉米播种面积2630.6千公顷,仅次于吉林的2901.5千公顷,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全省优质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生产集中于京山、京广沿线。大豆播种面积247.3千公顷,全省优质大豆种植面积635万亩,总产64万吨,蛋白质平均含量为全国最高。2004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669.1千公顷,少于新疆1136.9
千公顷、山东1059.2千公顷、河南951.8千公顷,位居全国第四位。全省优质棉花种植面积611万亩,形成了一大批棉油、棉纺加工龙头企业,生产逐步向东南部低平原地区集中。小麦是夏收作物的主导产品,在秋收作物中,畜牧业的大发展使玉米的播种面积逐年增加,大都主要用途是制作饲料,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从上表可以看出,河北省的玉米、大豆出口比重较大,为河北省主要创汇农产品,其平均每公顷产量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是河北省大多数耕地属于山区,地块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管理困难。但由于河北省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比较适宜大豆、玉米的生长,当地农村有种玉米、大豆的习惯,所以种植面积一直很大,其规模优势明显,并相继带来科研、生产、购销体制的变化,使之越来越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2畜牧养殖业具有竞争优势和地理优势
河北省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畜牧养殖业以成为河北农业的重要产业,主要禽畜品种有猪、牛、羊、鸡、鸭等,近几年,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4年河北省畜牧生产发展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头、万只)表-4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肉牛存栏近800万头,出栏500多万头,年产牛肉80多万吨,年出口活牛3万多头,居全国第一。建成了三河福成,大厂华安等一批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北繁南育,西繁东育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全省肉羊存栏2361.7万只,出栏
2346.4万只,分别居全国第五和第四位,良种覆盖率达73%,建成唐县肉联、孟村津南等9家龙头企业,创立了“唐饶”等名牌产品。全省奶牛存栏
75.7万头,牛奶产量13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鲜奶加工量37.7万吨,奶牛专业户2.07万户,奶牛生产小区146个,奶牛饲养业由家庭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过渡,建成了石家庄三鹿等31家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鹿、天香、妙士、乡谣等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形成了环京津环省会的优势产区。
1.3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河北省自然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公害蔬菜、数类优质饲草和仁用杏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态势良好。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49.4万亩,总产达到5495.5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七位和第二位,出口额
2.2亿美元,居全国第八位,建成永年、乐亭、定州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样化,河北省的蔬菜生产进行了规模的调整,压缩品质差、污染严重的蔬菜生产,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以无公害蔬菜及高科技园区为龙头的经济作物快速发展,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温室塑料大棚面积迅速扩大。河北省的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生产集中于张承地区
,该区种植面积占全省的90%左右,产量150万吨以上,外销量135万吨左右,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和销售集散地。马铃薯因产量高、用途广、病虫害少、栽培管理简单而深受农民喜爱,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的淀粉、粉条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全省仁用杏产量1万吨左右,生产集中于冀西北和北部山区。全省京东板栗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年出口量3万吨左右,创汇5000-6000万美元,形成了燕山中部浅山丘陵区集中种植带。
二优势分析
从以上现状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农产品具有很多先天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气候多样、地形地貌多样、土地肥沃使得河北省的农产品品种丰富多样,环京津塘经济带使得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一些高品质、新品种农产品可以直接在超市销售。同时,这些地区的科学技术也比较容易为河北省的农民吸收,使之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技术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使河北的农业收入稳步提高。肉牛、板栗、仁用杏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价格竞争优势,出口潜力比较大。马铃薯生产规模大,具有传统竞争优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市场,并具有发展成为名牌的潜质。
三问题及对策
3.1问题
河北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品牌优势不明显,缺少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龙头企业的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供应力。二是产品布局仍比较分散,区域规模优势不突出,重点区域优势农产品集中度不够,专业化生产水平较低。三是农产品质量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入世后很多产品不能达到国际标准,从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3.2对策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2、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保优节本栽培技术,提高商品质量和专用性能,实施订单生产,加大主产区粮食转化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占领国内市场,积极争取出口。优化棉花品质结构,提高棉花质量,实现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提高棉田效益。
3、强化蔬菜、水果的标准化生产,加快优良品种引、育、繁和推广,不断扩大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力培养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出口量和商品率,推进蔬菜、水果的产业化经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达到国际卫生标准,提高经济效益。
4、加大优良新品种推广力度,增加科技含量,改善立地条件,加快农业利用外资步伐。
5、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6、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
更多专业资料可以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③ 农产品价格保险 保费
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2015年开始,将对小麦、玉米和棉花保险费率进行调整,小麦保费由每亩10元提高到15元,保险金额由每亩320元提高到375元;玉米保费由每亩10元提高到15元,保险金额由每亩300元提高到350元;棉花保费由每亩18元提高到30元,保险金额由每亩450元提高到500元。为规范作物签约期,避免承保公司补贴资金跨年度挂账问题,小麦签约期调整为每年的1月20日前,玉米为7月15日前,棉花为5月31日前。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④ 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
农业部2015-2016年补贴政策一览表1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3良种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6新增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补贴234亿元,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7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补贴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11农业防灾减灾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12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补贴20亿元,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13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标准化示范区。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补助农民因采用低毒生物农药而增加的用药支出,鼓励和带动低毒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国家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19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20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并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22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10亿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继续安排7.8亿元补助经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补奖资金达到了190亿元。2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26农业保险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27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⑤ 农产品价格制度目标保险
国家对于生猪养殖都有哪些补贴?我给大家汇总了一下。
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性,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2014年,国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近年来,农业部在种植、畜牧、水产和农垦等行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部分省、市也围绕地方追溯平台建设积极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投资4985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实现全国范围“三品一标”的蔬菜、水果、大米、猪肉、牛肉、鸡肉和淡水鱼等7类产品“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过程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监管信息可共享”。
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3年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4年国家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
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2009年开始中央资金增加到5亿元,2013年中央资金增至10.06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新增1亿元支持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扩建。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4年国家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我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限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政府组织招标采购,兽医部门逐级免费发放给养殖场(户);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二是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三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劳务补助,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7.8亿元补助经费。四是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目前,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有能繁母猪、育肥猪、玉米、水稻等,共计15个。对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对东部地区补贴40%,对中央单位补贴8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覆盖全国,地方可自主开展相关险种。2014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参考资料:
农视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⑥ 可以给农作物购买保险么
可以。
农作物保险是以人工种植的各种农作物为标的的保险。包括粮食作物保险 (主要承保谷类、麦类、薯类和豆类作物),经济作物保险(主要承保棉花、麻类、油类、甘蔗等糖类、烟和药用类作物),园艺作物保险 (主要承保瓜果、蔬菜和花卉等作物)。
承保责任:
农作物的风险损失可分为农作物数量减少,农作物质量下降,农作物价格下跌。一般而言,农作物保险只承担农作物数量和质量的损失,不承担价格风险。
(6)农产品价格保险公司扩展阅读:
农业保险制度最初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即“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此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业务发展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业保险一直徘徊不前,农民不愿花钱购买保险,投保积极性不高;保险机构担心亏损,积极性也不高。2006年,农业保险年保费收入仅为8.57亿元,直到2007年中央财政实行保费补贴试点,农业保险工作才得以快速全面推开。
截至2012年底,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9.7亿亩,占我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保费收入为240亿元。今年11月底,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达10.7亿亩,保险金额达1.24万亿元,参保农户数达到2亿户次,保费收入达292亿元,预计2013年保费收入将突破300亿元。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业保险市场之一。与此同时,农业保险赔款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今年1—11月,农业保险为3107万户次的受灾农户支付赔款198.6亿元,还有部分灾害赔付将陆续到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农作物保险
人民网-人民日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