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银行理财产品年底会有增长吗
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近两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平均每个月10428款,自2016年12月开始产品发行数量上升趋势越发明显,在今年6月份达到最高值,7月至9月有所回落。依照往年的情况,四季度末受流动性收紧影响,发行量或将恢复增长。
总体上看,理财产品利率短期不具备持续上行的可能。“考虑到去杠杆仍在进行中,央行还是会把流动性维持在‘紧平衡’状态,资金利率也没有太多下行的空间。预计10月至11月的市场利率仍会保持相对平稳,银行理财产品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但12月流动性收紧是大概率事件,届时银行理财收益率很有可能会再现‘收益翘尾’现象。”上述分析师说道。
⑵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2008 年以来,我国尽管面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境内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不安的局面,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仍然创下历史新高。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在急剧膨胀。2008 年各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 期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为23055 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 亿元、5637 亿元、1827 亿元和226 亿元。无疑,银行理财产品已稳居理财市场的第一位,规模超过其他类别理财产品的总和,成为推动国内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2009 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行数量累计为7850 款。进入2010 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快速增长的步伐未有减慢迹象,截至9 月29 日,共有102 家商业银行发行了8051 款银行理财产品,超越2009 年的全年发行数量。中国理财市场目前还是个新兴市场,以前都是照搬别人的模式,国内银行只获取微薄的代销费用,真正管理产品的是研发该产品的国外银行,巨额利润也被他们获取。然而,金融危机使国外银行产品的设计和运作能力受到质疑。因此金融危机之后,国内银行逐渐开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对产品进行自主研发、自主投资和自主管理,自主研发产品将成为今后理财市场的主流。面对来自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在理财产品业务创新方面将不得不越来越谨慎。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财的需求已经被释放出来。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未来十年间,将会以超过中国GDP 的增长速度而高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金融领域理财业务发展迅速,理财机构类型多样,产品种类繁多,投资渠道逐步扩大,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机构合作日趋紧密。综合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如下特点:
1. 理财机构类型多样。我国开展理财业务的既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有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具体包括: 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此外,还有部分带有投资咨询、投资顾问、财务管理性质的企业、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和个人也涉足理财业务,我国理财机构类型多种多样。
2. 理财产品种类繁多。2004 年开始,我国各家金融机构陆续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信托公司作为专业化的信托业务经营机构,开展面向特定客户的单一资金信托计划和面向非特定投资者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从1995 年开始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包括面向特定客户的定向资产管理、面向非特定投资者的集合资产管理和针对特定资产的专项资产管理三类。2005 年年初我国出现了首个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2005 年年底,银监会允许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银行发行股票类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产品,为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大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银行理财产品从此得到较快发展,权益挂钩、项目融资、新股申购、QDII 等类别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我国理财产品种类繁多。
3. 监管制度,内控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在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也已形成了票据、债券、股票、基金、期货、黄金等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同时还出现了债券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交易、利率互换、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掉期交易、权证等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理财产品收益明显下降,风险程度上升。理财产品售后纠纷一再发生。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监管制度和内控制度还有待完善。
4. 缺乏高素质理财业务人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涉及股票、基金、保险、国债、信托、外汇等多个领域,因此,对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资格一般都有具体要求,已明确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职业操守、相关限制及违法责任。保证相关理财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所从事业务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理解所推介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遵守职业道德。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缺少这样的理财业务人才。
5. 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低。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例外。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愿意承受的风险越大,那么投资的潜在收益率也就高。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是成正比例的。而很多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没有风险的,或者认为风险是很低的,只看到理财产品的收益,而往往忽视风险的存在,风险意识较低。由于每一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一般都要通过风险测试以及根据客户的年龄与资产状况进行判断。
⑶ 理财产品的发行期是什么意思
就是公开购买时间和投资时间,例如有的三月,有的一年。一般都是提前一周发售。
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⑷ 哪位高手有各年度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发行规模、收益率的数据,或者知道从哪里可以查到这些数据
ai
⑸ 某理财产品申购规模5亿是什么意思
理财产品申购规模5亿:以基金为例,比如说现在有个新农村建设基金,申购规模5亿,就是预计发售基金额5个亿,发完为止。如果你买的时候5个亿已经售完,那么你就购买不了这个基金了。如果你买的时候已经发售额度没有达到5亿,就是你还可以购买!一般这种理财产品收益都不会特别高。关键是稳定,危险度低!当然现在的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太厉害,现这种银行存款,理财产品,虽然都会有收益,但是收益难以抵消通货膨胀的贬值。所以钱最好还是搞投资。钱生钱,才能不赔。希望能帮到你
⑹ 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肯定是大的好,这样安全系数高
⑺ 基金:理财产品的兴起会带来什么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并非新鲜事物,但其膨胀速度之快、扩张规模之大,今年上半年都是史无前例的。根据有关媒体的统计,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规模。理财产品的兴起对经济的影响是重大的,在今年上半年银行信贷闸门明显收紧、对部分行业几乎停贷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成为了一些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比去年减少了4497亿元,但社会总量融资仅减少3847亿元,可见,理财产品所提供的其他融资渠道,对抵御紧缩政策对经济的冲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对经济的影响之外,笔者更加关注的是理财产品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我认为理财产品的兴起对整个投资行业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 理财产品所带来的最重大的影响,是会加快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投资理念的发展和成熟。追求稳定的收益增长是投资的终极目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投资目标都经历了从追求相对收益到追求绝对收益的变换,从而涌现出一大批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金融产品,著名的对冲基金就是其中的典型。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目前大部分金融产品是以相对收益为目标的,以公募基金产品为例,无论是股票型还是债券型的基金,契约中都规定了股票或债券比例的下限,而基金产品的业绩基准,绝大部分也是各种指数,只有很小一部分产品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由此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投资管理人在做决策时,资产配置层面的决策会受到很大的约束。然而从投资的一般原理我们知道,大类资产配置决策对投资结果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如果在06-07年配置债券、08年配置股票,投资回报将会是非常糟糕的。如果资产配置主要交由投资者自己来决定,那么对于很多不具备专业投资知识的投资者来讲,往往会陷入产品选择上的困境。以前之所以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因为06-09年主要的投资热点相对容易辨别,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前市场上缺乏足够有吸引力的绝对收益型品种,但是,这种情况近两年来出现了明显的改变,自从去年市场转入震荡行情以来,股票和债券等大类资产的热点变换不再那么显著,各类产品每年都有阶段性机会,但这种机会稍纵即逝,因此基金产品的业绩分化非常明显,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赚钱变得更加困难,绝大部分的基金收益不尽如人意。而反观理财产品,今年很多信托理财产品提供的收益率动辄在10%以上,短期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也高达4%以上,正是在这样的反差下,理财产品受到热捧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有些偶然的因素,未来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未必会像今年上半年那么差,而且,未来理财产品也将会受到更多的监管和约束,未必会一味追求简单的高收益,但我认为理财产品的兴起在偶然中蕴涵着很多必然因素,这些因素会使得绝对收益型的投资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是,随着中国人财富的积累和高收入群体的增加,以及人口结构中老年人比重的提高,追求绝对收益的偏好会越来越明显,这个趋势目前只是初见端倪,未来会越来越明显;其次,理财产品的兴起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脱媒的现象,即资金从银行体系分流出来,通过非银行渠道流入实体经济。脱媒的结果是会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为高收益产品和其他金融创新提供空间。未来银行体系继续脱媒是必然的趋势,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将会带来更多高收益的投资品种;第三,近年来的金融创新和市场变化为绝对收益型的产品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例如,股指期货的出现为很多套保策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高收益企业债的大量出现也使得债券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得以大幅提高,去年以来,市场上陆续出现了股指期货套利产品、分级债券基金等很多新的投资品种,这些品种都有望提供与理财产品相竞争的相对稳定的绝对回报,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最后,尽管难以作非常准确的判断,但站在目前看未来1-2年的整体投资环境,在经济的转型期内,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可能仍然是主流,这也意味着对很多投资者来讲,放弃主动的资产配置选择,以绝对收益型的品种作为配置重点,或许是较好的选择。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笔者认为,不管未来股市、债市涨跌如何,绝对收益型投资的春天可能已经来临。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立场,文章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⑻ 小白求问,银行理财产品现在持续走高的背景原因是什么,还有什么是所谓的“去杠杆”
我国各大银行近些年在业务能力的创新上大下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种类繁杂。以下是近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信息如下:
(1)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产品和中长期产品。其中,短期产品一般指期限为六月以上一年内的产品,中长期产品是指期限则是一年以上的产品。
(2)发行规模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来自于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近一万只,而2008年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就为六千多只。
(3)发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则名列前茅。
(4)银行存款一方面面临来自外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内部体系严格的存贷比监管,导致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进行存款竞争。因此,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也遭受侵害。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外汇市场剧烈震荡,商品市场同样未能幸免,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各国为拯救金融体系和刺激经济增长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1、多样化投资;我国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采用信贷理财,虽然流动性比较差,但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深受投资者的喜爱,零八年以来随着股票、基金、债券等收益的减少,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和证券也慢慢进入了低谷。
2、个性化投资;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各个理财产品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投资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产品,收益固定风险小,银行对市场分析又是格外的细心,在产品设计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3、规模化投资;从收益上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众多,这一切都是由于先前的产品基数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业务的成熟,银行将更多地去关注理财产品的质量以及规模的良性发展,而非一味副收益产品数量。
4、结构复杂化投资;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酒与茶)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⑼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发展趋势
我国各大银行近些年在业务能力的创新上大下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种类繁杂。以下是近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信息如下:
(1)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产品和中长期产品。其中,短期产品一般指期限为六月以上一年内的产品,中长期产品是指期限则是一年以上的产品。
(2)发行规模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来自于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近一万只,而2008年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就为六千多只。
(3)发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则名列前茅。
(4)银行存款一方面面临来自外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内部体系严格的存贷比监管,导致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进行存款竞争。因此,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也遭受侵害。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外汇市场剧烈震荡,商品市场同样未能幸免,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各国为拯救金融体系和刺激经济增长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1、多样化投资;我国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采用信贷理财,虽然流动性比较差,但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深受投资者的喜爱,零八年以来随着股票、基金、债券等收益的减少,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和证券也慢慢进入了低谷。
2、个性化投资;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各个理财产品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投资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产品,收益固定风险小,银行对市场分析又是格外的细心,在产品设计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3、规模化投资;从收益上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众多,这一切都是由于先前的产品基数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业务的成熟,银行将更多地去关注理财产品的质量以及规模的良性发展,而非一味副收益产品数量。
4、结构复杂化投资;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酒与茶)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⑽ 经营理财产品通胀2%实际收益是多少
通货变动主要包括通货膨涨和通货紧缩两种情形。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会影响收入和财产的二次分配,提高人们对物价持续上涨的预期,影响到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伴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在物价上涨导致较长时间负利率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工作大力推进,发行规模也显着增长。
现阶段,在通胀预期日益强烈的环境下,不仅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会有所不同,在设计和发行理财产品时,产品发行机构也需要考虑到通胀预期的影响,对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做出相应的调整。CPI 指的是居民消费指数,也就是通货膨胀率。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由发行机构统一制定,根据投资渠道收益历史状况等条件确定的一个预期值。通货膨胀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目的就是想弥补通货膨胀对资产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