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成立为老百姓免费服务的平台
因为老百姓是弱势群体,是需要国家关怀的群体了
『贰』 动物与人的生命平等的事例
谁的命更重要?珍稀动物与人较量生命价值
2002-05-1408:06:36
--------------------------------------------------------------------------------
伤害两条人命的羚牛被击毙
南方网讯含泪追问动物和人谁的命更重要
野生动物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人的生命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然而,当野生动物和人的生命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抉择呢?
陕西省洋县人民法院近期审理了一起羚牛伤害人命引发的纠纷案。4月中旬,记者赴洋县采访时此案原告、被告以及法院都大吐苦水。
死者的儿子刘建林含悲说道:“难道说人的生命还没有动物的宝贵吗?我们不是为了钱,而是要讨个公道!”
洋县法院民庭庭长、此案审判长刘文伟说:“我们也很无奈呀!这件案子发生在谁的身上,谁都想不通。但是,此案不适用《民法通则》,同时它暴露了立法上的漏洞。法律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两个人被动物弄死了,赔偿时却无法可依。”
洋县林业局副局长马双桥告诉记者:近年野生动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2000年发生3起羚牛伤人事件,造成4人死亡,9人严重受伤,2001年发生两起,重伤3人。对这类事件的补偿没有法规可依。《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但是陕西省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补偿办法。所以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采访中,记者听到群众最多的议论是,刘永昌夫妇的死本来是可以挽救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片面要求人保护野生动物,当野生动物侵害人的生命时,还是要把保护人放在第一位。而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也不能一律要求报请国家林业局批准,否则会延误时机。应当授予基层林业部门在特殊情况下有“先斩后奏”的紧急处置权。无论如何,人的生命最宝贵,这是朴素的道理。当人危及他人生命时,尚可采取正当防卫紧急措施,何况是对动物呢?!
生死时速两条人命悬于羚牛角上
陕西省洋县位于秦岭山脉的南麓,山林茂密,气候适宜,多种野生动物都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在这里安居乐业。其中,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洋县也因野生动物保护得好而远近闻名。
2000年5月20日8时30分,一只体壮如牛的怪兽窜到陕西省洋县四郎乡田岭村六组。村民刘永昌正要出门干活,突然看见怪兽,吓得赶紧关大门。可惜,晚了一步,大门还未来得及关上,怪兽就猛冲了进来,刘永昌被顶翻,大叫一声翻倒在地。他努力地坐起来,试图逃避,可怪兽一头顶了过来,他倒在血泊中……
怪兽并未就此罢休,在屋子里惊慌地跑来跑去,又发疯似地把电视机、桌子、橱柜等物品撞得支离破碎。
当时刘永昌的妻子周存风正在灶台前做饭。这突如其来的横祸惊吓得她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高呼“救命”。怪兽循声冲过来,用尖角将她挑翻在地。
邻居刘念明目睹了这一切,大声向周围的村民呼救,人们都纷纷赶过来,围在刘家窗外观看。经过辨认,有人认出肇事者是一头野生的羚牛。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五六月份是羚牛的发情期,这时它最易下山伤人。当天闯进刘永昌家的这只羚牛体态庞大,估计有300公斤重,羚牛性情暴烈,屋外的人谁也不敢进屋救人。人们焦急万分,却无可奈何。
刘念明骑摩托车风急火燎地赶到乡政府说明情况,乡有关领导立即打电话与县林业局联系,林业局负责人称将报告有关领导,并尽快派人赶到现场。
时隔不久,刘永昌在县城工作的二女婿刘建林闻讯后赶了过来。他从房顶上揭开瓦片,看到躺在地上的刘永昌浑身是血,伤势严重,周存风躲在一个碗柜底下,不时发出呼救声。羚牛继续在屋里来回地走动。
听到呼救声,刘永昌的亲属泪流满面,心如刀绞。上百人围在屋前屋后,就是拿不出救人的良策。
过了一阵子,县、乡政府领导以及县林业局副局长赶到现场。他们立即成立了临时指挥部,研究救人方案。
这时有人大胆提议:“来不及了!赶紧设法将羚牛打死,否则两条人命就保不住!”
这一提议立即遭到有关领导的反对。当时在场的县林业局副局长马双桥解释说:“因为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特殊情况,需要捕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家林业部申请特许猎捕证。紧急情况下,也得经省林业厅批准。”
在焦急的等待中,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屋内周存风还在喊“救命”,那凄惨的呼救声,如利刃般剜割着刘家亲属的心。刘建林一直趴在屋顶注视情况变化,实在受不了这种煎熬,他含泪质问:“人的命重要,还是野生动物重要?”见没人响应,他从屋顶下来,要冲进屋救人。人们一把拉住了他,劝告说:“这时候进去,不光救不了人,肯定还得搭上一条命!”
下午1时20分,终于从省林业厅传来消息——可以击毙羚牛!
1时30分,或许是折腾累了,羚牛走进一间小屋,躺下休息!刘建林的心宽慰了许多。他实在是等不及了,不顾众人的劝阻,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从侧门爬进去,将受伤的岳母周存风抱了出来。
当时周存风身上没有明伤,还能说话,向大家讲屋里的情况。人们的心情稍稍轻松一些,因为她看上去伤势不太重。半个小时后,她被送进洋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凶手”被毙亲属索赔遭遇法律空白
下午4时,30名武警战士荷枪实弹赶到现场,他们包围了刘家,并要求群众退到500米以外。4时20分,羚牛被武警击毙。此时,人们冲进屋内,可惜刘永昌因为失血过多,已气绝身亡。
当天傍晚6时多,周存风脑部伤情恶化,深夜在转院的途中死亡。
刘永昌当年63岁,周存风只有48岁。他们共育有四女一男,女儿都成家立业,还有一个儿子刘建民没有成家。
两天后,亲属与有关方面达成了“羚牛致死刘永昌周存风有关问题协议”:由县林业局、四郎乡政府共同支付两死者的丧葬费每人1500元,财产损失1300元,周存风住院的医疗费也由县林业局、四郎乡政府承担。随后,刘永昌、周存风被安葬。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刘家白白丢了两条人命。一切安排妥当后,刘建民、刘建林等死者的亲属找到县林业局、县政府以及省有关部门要求赔偿。他们绝对没想到的是,对野生动物惹下的人命纠纷居然没有具体的赔偿标准。两条人命的索赔遭遇法律空白,刘家亲属一筹莫展。
2000年7月31日,在县政府的主持下,有关各方达成“关于羚牛致死刘永昌、周存风有关补偿及家庭困难救济问题的协议”,协议规定:除上次的补偿外,由林业局、乡政府分别给付刘家8800元、1200元,作为损失补偿及困难救济。
至此,刘家共得到14300元补偿。父母双亡的刘建民认为,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县里的补偿数额太低,两条人命才值万余元,实在不能接受!
2001年5月20日,刘建民来到洋县人民法院起诉洋县林业局和四郎乡政府,要求赔偿父母死亡补偿费43778.4元。
2001年8月7日,洋县法院公开审理此案。
被告林业局辩称,事发当天,局领导和乡干部均在现场排险,维护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原告父母被羚牛伤害后,在省里没有具体补偿办法的情况下,去年7月下旬,洋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了有关死亡补偿及困难补助办法和标准,付给受害者死亡补偿费1万多元。原告父母受害的事故完全是意外事故,洋县林业局没有任何过错和过失,且已对死者亲属进行了应有的补偿,不同意再进行其他补偿。
被告四郎乡乡长梁中华委屈地说:“我们为保护野生动物,一直宣传让百姓不要伤害动物,现在动物把人弄死了。我们已对死者亲属做了补偿,如今他又告我们,我们太冤了。”
近日,洋县法院作出裁定:“国家野生保护动物致人损害,依法应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洋县林业局和四郎乡政府因履行职责已于原告亲属达成了行政补偿协议。原告在两被告已按协议履行完毕再行诉讼,其实质是对行政补偿协议的内容产生异议,不是民法调整的对象。依法驳回原告起诉。”
判决书下达时,刘建民在广东打工,其委托代理人刘建林接到败诉的判决书,悲愤异常地说:“人命就这么不值钱吗?两个人就不如一头野羚牛吗?我们不服,还要上诉!”
不久,刘建林将民事上诉状递交汉中市中级法院。上诉状提出:一、本案应属民法调整的范围。《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那么公民无论被何种动物致伤致死,都应按《民法通则》的立法本意进行处理。根据民法立法原则,人的生命健康权与动物的生命发生对抗时,人应优于动物。从事发到击毙羚牛的漫长过程中,如能对伤者及时相救,不会导致其死亡。二、县林业局和四郎乡政府有明显过错责任。早在1994年,陕西省就下发“关于采取措施防止羚牛危害人畜安全的通知”,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宣传防范措施,防止羚牛伤人,但是林业局没有广泛宣传防范措施,事发后也未采取及时抢救措施。所以县林业局和四郎乡政府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不是补偿的问题。
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编辑:念青)
『叁』 上海中曼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刘建民什么职称
学习科学发展观参考资料(相关数据)
(一)GDP能耗基本情况
1、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发布
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从主要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看,煤炭上升5.5%,石油石化上升8.7%,钢铁下降1.2%,有色上升0.4%,建材下降4.5%,化工下降5.0%,纺织下降5.5%,电力上升0.8%。
总的来看,当前各地区、各主要行业节能降耗形势仍不容乐观,完成今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为此,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要求,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及十大节能工程,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完善节能保障机制等各项措施,努力实现全年节能降耗目标。
(来源: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
2、单位GDP能耗为何不降反升
尽管国家首次明确提出今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约束性发展指标、节能降耗措施今年以来密集出台,半年内就安排5.4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了98个重点节能项目,可1日公布的最新能耗统计数据让人颇感意外。
上半年,全国能耗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0.8%,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电力等行业能耗水平均有所上升。
事实上,合计占全国能源比重80%的原煤产量、发电量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12.8%和12%,增速分别比上半年经济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总体看,今年实现节能降耗目标难度较大,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
在现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能耗的高速增长。这是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根本原因。
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比近年平均增幅高出6个百分点。我国工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70%,而上半年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13.2%,超出经济增速2.3个百分点。进入二季度,工业生产更是逐月提速,6月份增速高达19.5%,几乎是经济增速的一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能耗较低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上半年仅分别增长5.1%和9.4%。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山东。近年来,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一直保持较高增长,从去年一季度开始,山东规模以上工业总量跃居全国第一。与此相伴的是,这个能源大省一举变成能源净输入省。山东省有关部门分析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能耗的急剧增加”。
“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说。
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解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又开始盲目追求GDP增长,高能耗行业和企业再度抬头,成为推动能耗上升的主力军。
分析一下国家统计局等此前发布的我国第一份能耗公报,不难看出,从东部到西部,单位GDP能耗整体上呈现出逐步递增并拉大差距的趋势。专家分析,这与西部省份发展较多依赖能源、原材料消耗较大的重工业不无关系。
宏观统计结果是这样的:上半年,高耗能的重工业增长18.5%,比经济增速高出7.6个百分点;在能耗较高的制造业中,近三分之二的行业投资增速超过40%;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采选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成为上半年投资高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钢铁行业的GDP权重仅为3.14%,可在全国能耗总量中的份额却高达15%。这个能耗大户上半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钢材产量增长25.78%。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警告说,这种增长过快的状况应当引起注意,控制产能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除上述两个结构性原因外,节能降耗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性、制度性等问题也是分析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时值得注意的因素。朱宏任认为,我国能源技术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能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核心装备仍不能自主设计制造,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
我国目前火电平均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0%以上。如果每度电的供电煤耗下降10克标准煤,全国一年可少消耗2000万吨标准煤。国电集团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建民说,国产同类型发电机组的煤耗比发达国家高出不少,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国产发电机组节能降耗还有较大潜力。
据钢铁行业的专家介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总体上看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水平存在20%左右的差距。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总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左右,中小型钢铁企业能耗水平差距大约在50%左右。
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严峻形势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并提出着力抓好的六项节能工作;发改委与30个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能耗标准将成为政府核准项目的强制性门槛,中央财政将理顺能源产品价格,抑制能源低成本消费,建设部门将在北京评选“十大不节能建筑”,只要真正把这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落到实处,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标就不会太遥远。(来源:新华网)
3、广东上半年能耗再降 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
广东省统计局负责人透露,去年能耗创全国最低水平的广东今年上半年再传捷报——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3项指标继续下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7%、2.2%和2.7%,预计今年全年单位GDP能耗可下降3%。
广东单位能耗呈下降趋势,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年来,广东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广东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业表现十分出色,同比增长31.7%,提高了13.7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陶瓷、印染、造纸、火电等高耗能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降低。
今年以来,广东在全社会强化节能管理,大力抓好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对超过行业耗能限额标准的企业强制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并根据产业政策,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生产能力,关停并转一批小化肥、小冶炼及小水泥。
广东实施一批节能重点工程,推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能源利用监测能力建设等重大节能工程建设。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汕头等6个城市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试点工作。
广东省决定,从今年起建立和实施单位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通过定期公布各市能耗水平,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体系,推动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再上新台阶。全省第一份能耗公报已于7月公布。同时,广东正加紧编制《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节能、节水、节地、环保产业等专项规划,开展《广东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前期调研,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8月8日第1版)
(二)能源供给、能耗消费与节能状况
1、我国能源资源的状况
中国自然资源总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但精查可采储量只有893亿吨,石油的资源量为930亿吨,天然气的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现己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资源量的约20%和约6%,仅够开采几十年;煤层气资源量为35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因此,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应建立正确的“资源意识”,并具有相应的“忧患意识”。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1998年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4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量为13.6亿吨标准煤(不包括农村非商品生活能源消费二亿吨标准煤),约为世界能源消费量的10%;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165吨标准煤,居世界第89位,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准煤的一半,是发达国家的1/5~1/10(欧洲及独联体人均能源消费量为5吨标准煤,北美人均能源消费量超过10吨标准煤)。目前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仅0.222KW,人均发电量为927kwh,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发达国家的1/6~1/1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逐年增加,专家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2.38吨标准煤左右,相当于目前世界平均值,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人均常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是平衡的,但从1993年开始成为能源净进口国。据预测,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缺口将越来越大,在采用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依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下,2010年约缺能8%,到2040年将短缺24%左右,其中石油缺额可能多达4.4亿吨标准煤。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与消费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0年的20%。预计2010年将上升为23%。天然气进口依存度2000年为6%,2010年为20%。能源安全性的问题也将提到议事日程。
2、能源消费量的分析
199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28.9亿吨标准煤,其中美国消费32.3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的25.1%,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不含香港、台湾、澳门地区)能源消费量为13.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0.9%,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1981年至1998年节能取得了巨大成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50%,节能率达4.5%(是全世界最高的,约为OECD国家的2.5倍),按产值能耗计算十八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共8.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粉尘1200万吨,减排灰渣2.1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2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亿吨(以碳基计算)。因此,节能也是环保和减排温室气体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4.62%。
从近年情况来看,今后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将有所下降,如果按4%来推算,年能源消费量情况如下:
年份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40年
单位:亿吨标准煤
13.6
14.7
17.9
21.8
26.5
70.6
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接近翻了一番,是现在全世界能源消费量的五分之一;照此发展到204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将超过70亿吨标准煤,超过现在全世界能源消费量的一半!这样大的能源消费量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实现的。
如果按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降低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2.8%(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的方案计算:
年份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40年
单位:亿吨标准煤
13.6
14.4
16.5
18.9
21.7
43.4
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将达到21.7亿吨,是现在能源消费量的1.6倍;即使按此低增长速度发展,到204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总消费量比2015年又翻了一番,将达到43.4亿吨标准煤,是现在能源消费量的3.2倍,人均能源消费量2.71吨标准煤,超过了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和专家的预测。中国工程院的专家预测,到204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应在30亿吨标准煤左右。因此,我国今后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必须大幅度降低!而且应越来越低,到2040降到零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只能走高效利用能源的节能型之路。
3、我国节能潜力的分析
我国节能潜力巨大。
一是产品能耗高。中国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加权平均高40%左右。例如,我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404克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高出27.4%;我国吨钢可比能耗平均为966公斤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是656公斤 标准煤,高出47.3%;我国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为170公斤标准煤,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公斤标准煤,高出58.1%。我国国内企业主要耗能产品的单耗,落后的与先进的相差1~4倍。经对15个行业节能潜力的分析,近期技术措施节能 潜力约为1亿吨标准煤。
二是产值能耗高。中国的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产值能耗高即单位能耗创产值低,我国每公斤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0.36美元,日本为5.58美元;法国为3.24美元;韩国为1.56美元;印度为0.72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日本是中国的15.5倍,法国是中国的9倍;世界平均值是中国的5.2倍;韩国是中国的4.3倍;连印度也是中国的2倍(注:这里有汇率、能源结构、气候条件等不可比因素)。经测算,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降低高能耗行业的比重、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以及居民生活用能优质化等措施,近期国民经济产值能耗节能潜力达3亿吨标准煤左右。因此我国“十五”期间总的节能潜力约为4亿吨标准煤。
另外,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其产品能耗和产值能耗仍在下降,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并未全面减小;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 的增加,节能潜力还将逐年增加。据专家测算,2015年我国节能潜力约为9亿吨标准煤。(来源:中国环保网)
(三)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按照2004年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以北)面积占全国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资源仅占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需水量,尤其是工业和生活用水量,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增加。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工业用水从1980年的45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1229亿立方米,增加了1.7倍。城镇生活用水从1980年的68亿立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361亿立方米,增加了4倍多。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缺水比较严重的有110座。2004年下半年,广东、广西、海南出现大面积干旱,许多城市用水紧张,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与此同时,为了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要求,一部分城市和地区不惜牺牲生态和环境用水,大量挤占生态和环境用水,引起地面下沉、水质变硬、海水倒灌等严重生态问题。一些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 我国淮河流域、西北部分内陆河流、辽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经超过100%,远远超过流域允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
我国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农业用水效率方面,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而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以色列的灌溉面积全部采用微灌和喷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7~0.8之间。 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较低。我国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先进国家的8倍。我国200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国外发达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一般在5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80%~85%以上。如美国200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到15立方米,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约为94.5%,日本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也仅为1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总体来看,我国现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相当于先进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节约用水还存在较大潜力。生活用水方面,公众节水意识有待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此外,我国海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较低。
(来源:汪恕诚在中宣部等六部委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谈中国走节水型社会之路》,2006年5月16日)
(四)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2005年,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煤电油运绷得很紧的情况下,全国各类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0.7%和7.1%。工矿商贸和道路、水上、铁路交通等事故都有较大幅度下降。煤矿事故起数减少9.2%, 亡人数减少1.5%, 百万吨煤亡率下降到2.81, 减少0.27。全国31个统计单位(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有29个单位事故亡人数低于控制指标。今年1-5月份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2.1%。但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煤矿等重特大事故多发。从2004年10月中旬到2005年12月上旬,相继发生了6起涉难百人以上的煤矿事故。2005年全国发生一次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134起,比上年增加了3起,亡人数增加17%,其中煤矿58起,增加15起,亡人数增加66.6%。今年1-5月份发生30人以上事故2起,多起一次亡接近30人的事故,有的事故只是由于侥幸而没有造成更为惨重的伤亡。
二是事故总量仍然过大。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亡127089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98738人,占77.7%;铁路路外事故7380人,占5.8%;煤矿事故5938人,占4.7%;建筑施工事故2607人,占2.0%。
三是我国工矿企业事故伤亡的风险仍然很高。目前工矿企业10万人亡率为10左右,其中煤炭行业从业人员10万人亡率高达109.1,非煤采矿业为80.2,化学工业和建筑业分别为10.26和9.95。
(来源:李毅中在中宣部等六部委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谈谈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2006年6月29日)
(五)人口、就业与城乡差距情况
1、我国人口状况
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65岁以上的老人为96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6%。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地区不平衡,社会负担重,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已经达到了14%,西部贫困地区还不到9%。(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中国当前的就业情况
中国目前和未来存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城镇失业严重和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难题。从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看,据经济普查,2004年乡镇企业缩水后的中国劳动力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为59:21:20,此就业结构为日本1915年时的水平、韩国1965年左右水平、中国台湾地区1955年水平。按照2004年人均GDP水平和GDP的三次产业结构衡量,就业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偏差:农业劳动力高15%-20%,工业低6%-9%,服务业低8%-12%。不包括在城镇务工的1.1亿农民工,农业产业中还剩余1.5亿劳动力。从城镇就业形势看,如果按照1990年的城镇人口从业水平推算,2005年城镇人口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17.74%。由于人口动态规模巨大,今后5年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新增劳动力、企业改革和产业调整劳动力、消化往年失业等四大就业压力,需要每年平均提供24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不进行大的政策调整,每年劳动力就业缺口将达900-1100万,2010年将在城镇积累1亿左右的失业劳动力。(来源:周天勇《打破中国的就业幻觉》,《中国改革》)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下半年中国农民现金收入增速可能继续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发改委表示,中国将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
据悉,今年上半年中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1.9%,但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已经引起官方关注。
根据这份发布在发改委网站上的报告,下半年粮食价格走低、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可能继续上涨,这些都是对农民增收不利的因素。
发改委援引有关部门的预测,仅粮价下降和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就将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减少30到50元。
发改委表示,下半年中国将积极研究建立农民种粮收益综合补贴制度,加大对粮食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调节力度。
此外,发改委还将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引导和扶持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在社会保障方面,发改委表示,着手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切实解决包括外出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农民的保障问题。(来源:新华网)
『肆』 无间道Ⅲ两个问题
怎么感觉有点像高中的语文阅读题目啊
1,刘建明调查黎明是确有其事,但是盗取黎明获得录音带的那部分貌似有点像幻想的,刘建明在之前对着镜子笑时,就暗示了他人格分裂的开始,结局在最后刘建明对着大家放录音带的时候,录音带本该是黎明与韩琛的谈话播放的却是他与韩琛的谈话,很明显在他盗取黎明的那一段就是人格分裂的后期幻想了。
2,被遗忘的时光 一直都是整部无间道系列电影的主旋律,最初出现在刘建明刚认识韩琛的老婆时候,韩琛死后刘建明买下了一部音响给自己的老婆,里面也有被遗忘的时光这首曲子,刘建明之所以会喜欢MARY因为韩琛的老婆也叫MARY。 黎明死后警察调查刘的房间,响起了“被遗忘的时光” 很明显韩琛的老婆一直都是刘心中的梦中亲人, 再看看这首歌的歌词 ,暗示着这部电影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就是活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环境而痛苦的挣扎,想回到过去却是无能为力。
一个个字纯手工编辑 很辛苦~~
又加了啊。。
3,刘建明被调到庶务部后,在刘建明接到MARY电话的前一个镜头是回忆刘建明跟上司的谈话,上司建议刘累了去跟MARY散散心,然后镜头就切到刘接到MARY的电话,很明显是谈些离婚的事,如果注意观察,杯子碎了之后,镜头马上切到刘坐在椅子上发呆的那一幕,接到电话那段是确有其事,不过刘推开桌上东西砸碎杯子是一种宣泄愤怒的幻想,只是个心理描写的镜头,在后面几十秒又出现同样的杯子就给了暗示。这段镜头就预示着刘在警务部身不由己的生活的前奏,
为之后刘人格分裂埋下伏笔。
唉 又多看了几遍无间道,说实话 这部电影确实是黑帮电影的一剂强心剂啊。
然后再说说问题吧
4。刘建明在调查杨锦荣的那段时间,在保安科设置了些摄像头偷看,刘偷看到杨从保险箱里面拿出一盒带子并放到信封里面,刘担心那是他自己跟韩琛报信的带子,于是就跟踪杨并在其车下装了跟踪器,最后发现杨是在一个邮箱那里停住了 然后才走的。刘害怕事情被暴漏,于是烧毁了邮箱里所有的东西,然后就看到沈澄出现在邮箱那里,于是刘就跟踪沈澄,沈澄就是那个收信人。回忆一下刘第一次见到沈澄的时候就是警局,那时候韩琛跟沈澄都被带到了警局。刘这时就恍然大悟,确信杨跟韩琛有关系,于是就跟踪沈澄,结果还是被沈澄逃了。
5.那是电影的最后的部分了,那时候杨锦荣已经殉职,刘建明也是脑部严重受损,沈澄回到警局,他有自己在警局的办公室,他也是警察,电脑里有警局各个地方的监控。回忆下韩琛叫陈永仁跟沈澄去交军火的那部分,货没有交易好,倒是沈澄,杨锦荣,陈永仁三个认识了,肯定这时候三个交换了各自所知。陈死后,沈澄跟杨锦荣在天台的聊天,决心揪出那个内鬼,这时候就开始怀疑刘建明是内鬼。沈澄播放了段杨的录影“兄弟,你是对的”,杨对着镜头的说话。这段录影估计也只有沈澄才看得到,显然是对沈澄说的。非要说有什么意义嘛,那就是揭开这部电影的所有谜团了,无间道3叫终极无间嘛,就是结束无间,故事的大结局~
另外这部电影的名字也有讲究的 叫【无间道】 应该拆开来看 【无间 - 道】
无间就是所谓的无间地狱
道就是说的意思。
合起来看就是将那些堕入无间地狱的人发生的故事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