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深圳,不知道哦,给你复制个文章,你看看
沙牛家书 “世界第八奇迹”与奇妙的“72法则”
——写给中信银行理财产品
曾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他相信的“世界第八奇迹”?他答道:复合式增长。将复合式增长运用到投资理财中,简言之,就是利用利息、利润的再投资。
奇妙的“72法则”是衡量“资本复合式增长速度”的一个投资公式,即:
资本增加一倍所需年数=72÷预期投资报酬率
或:投资报酬率=72÷资本增加一倍所需年数
如你准备投资10万元买某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7.2%,且将每年收益所得全部用于追加投资,则资金增加一倍所需年数为72÷7.2%=10年,也就是说,10年后你的资金将达20万元。同样,你若想在5年内实现资金翻番,则资金的预期利润率应达:72÷5=14.4%。
现以10万元本金、年收益率14.4%为例:
第一年:本、利合计为11.440万元;
第二年:本、利合计为13.087万元;
第三年:本、利合计为14.972万元;
第四年:本、利合计为17.128万元;
第五年:本、利合计为19.600万元;
这要比五年期定期储蓄的收益要高多了!当然也比买股票有可能套牢、割肉要稳妥不知多少倍了!
不擅长“投机”的人、不具备良好的心态的人、没做好抗风险思想准备的人,或者是已经在股市里赚了很多钱的人,还是买一些比较稳健、风险较小、收益较稳定的投资理财产品为好!
老沙之所以把这篇短文写给中信银行,那是因为据我所知,在去年的各家银行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财产品中,中信银行理财产品广受好评、被公认为最佳,其年收益率都突破其预期、都远远高于14.4%以上!
摘选自《老沙博克》http://shaminnong.blog.sohu.com/79006268.html
2. 哪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高风险小
都有一定的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可分为保本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也就是说,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是风险最高的,顾名思义,就是说既不保证收益,更不保证本金,这类产品风险较高,建议在银行专业理财经理指导下购买,适合风险喜好型客户,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远高于银行定期收益的投资计划。
3. 哪间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比较高,风险较低
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引发了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调。2014年银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步入下滑通道,与此同时,高收益品种(最高预期收益率大于等于6%)的数量也逐月递减,从1月份的1857款到8月份的142款,足足相差13倍。
2014年以来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高收益产品缩水严重,其中6月份例外,主要由于半年度银行考核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导致。银率网分析师认为,从整体水平来看,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数量逐月锐减已经被数据证实,今年以来,高收益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以每月平均不低于30%的速度大幅缩减。
尽管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大幅下降,但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三部委于9月12日下发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让本已式微的银行理财产品雪上加霜。《通知》除了设置月末存款偏离度指标,还明确提出“八不得”约束银行违规吸存和虚假增加存,其中包括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和通过同业业务倒存。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呈现高增长,一个较大的因素就是在于缓解揽储压力。不少理财产品将募集期横跨月末、季度末或者年末等关键时间点,这期间可以将理财资金计入存款,这几乎是业界公开的操作方法。
《通知》在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中要求银行不能够将理财产品期限结构设计不合理,发行期和到期时间集中到每月下旬,于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将理财资金转为存款。分析人士认为,各家银行此前热衷发行的月末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文章来源:星期二投资网
4. 现在有什么干的理财产品 收益高,风险低,有没有5%以上的那种 是哪个银行
有的,保底收益10%,只是要100万以上的
5. 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最好相对来说收益高风险低
收益高的风险大。收益和风险是相对的。各大银行的都差不多
6. 哪些理财产品收益高风险低
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一般情况下,高收益都伴随着高风险。不过随着理财产品的更新换代,一些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也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高收益。7. 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吗
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在收益方面都是有风险的,任何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具体风险大小是根据理财产品确定的。
(7)哪个银行理财产品高风险低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同类产品过往业绩和风险水平等因素,对拟销售的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结果应当以风险等级体现,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级至五级,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
第二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当对非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确定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级至五级,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商业银行不得在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过程中误导投资者或者代为操作,确保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