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怎么体现可持续发展
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提前实现了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目标,对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意义重大。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特征:
一、制度发展超前,整合度高:
从制度发展进程上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均是在国务院出台“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之前就已经在探索实施“新农保”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务院“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对正在实施的政策进行调整,最终出台了与国家指导方针相一致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从制度体系上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区制度整合程度较高,体现出城乡统筹的特色,既避免了部分群体在城乡间的转移问题,又有部分省(市)在政策中提出了解决不同群体转移接续问题的方案。
二、应保尽保,坚持广覆盖原则:
公平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理念,要求所有国民的养老保障权益都能得以实现,以维护起点公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于参保对象的规定体现了公平性理念,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制度的覆盖面。各地制度仅以参保对象的户籍、年龄和未参加其他形式的基本养老保险为限制条件,适应了人口“城—乡”、“乡—城”大规模流动和部分群体就业状态难以明确界定的局面,从而真正覆盖到农村居民、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城镇退休但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等许多被忽视的群体。
三、普惠性和保险性相结合: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部分主要由基础养老金支付,基础养老金体现了政府对公民养老保障权益的承担,完全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参保对象在年龄达到 60 周岁以后,即使不缴费,也可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个人账户部分主要强调个人的缴费义务,同时政府也进行缴费补贴,在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条件后,与基础养老金一同发放给参保对象,体现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险性质。由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普惠性与保险性结合的制度设计内涵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2. 二.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未来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与中国经济转型、经济全球化相适应,与城镇化、老龄化、社会结构多元化及养老需求多层次化相契合,具备普惠化、公平化、法制化以及可持续化特征。具体来看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国民的制度,即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保证居民具有平等参与养老保险的机会,以实现制度的准入公平,让每个国民都能获得一份基本养老保障,形成基本养老保险的全民覆盖。
第二,不同国民的养老保险负担水平公平合理,享有均等的公共财政支持或资助,同时也能体现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倾斜与照顾。
第三,不同国民所享受的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均等。这里说的均等并不是所有人绝对待遇的相等,而是一种相对均等。完全或绝对相等是不可能的,差距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同人群之间的差距应该在社会可容忍范围之内。
第四,基本养老保障水平是适度的,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基本养老需求相适应;同时需要建立养老保险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中,消费支出的增长情况、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市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等因素来进行动态调整。
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最终建立起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这就必须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体系进行系统改革和调整,改变目前各种养老保险制度地区分割、城乡分割和群体分割的状况,把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孤立存在和运行的状态改造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或体系,建立起制度相对统一、责任明确、分担合理、互助共济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缩小保障水平差异,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制度框架,以实现全体国民“老有所养”。一个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应该是提供主体多元化与制度多层化的混合型保障体系,以适应老龄化的需要并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按照责任承担主体与承担方式,养老保障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家庭养老或自我保障;
二是普惠式国民养老保险制度,即社会统筹部分,其资金来源是税收;
三是差别性职业养老保险制度,既个人账户部分,其资金来源是缴费;
四是作为职业福利重要组成部分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或非企业单位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等);
五是商业性人寿保险以及其他通过市场获得的老年保障。
其中普惠式国民养老保险与差别性职业养老保险可以组合成中国未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如何理解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
一、强调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
是基于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而作为再分配重要手段的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意公平。当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之后,就注意妥善处理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人民群众的公平性诉求越来越强烈。在社会保障领域,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当初要求享有基本保障转向要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关系均衡、平等、公正和透明。这种诉求应当看作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二、强调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保障领域深化改革的方向。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有许多不足,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参保,比如养老保险还有将近2亿符合条件的人员没有纳入到覆盖范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全面改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矛盾比较突出。
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也还不够顺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进而影响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加公平”,所谓“更加”,既是对前一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平性取向的一种肯定,又是在此基础上针对突出矛盾提出的改革的更高要求。
(3)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扩展阅读:
如何推进社会保障建设事业:
一、 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必须妥善处理改革之后各类人员养老保障权益问题。从实质上来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改革前后待遇平稳衔接,确保改革之后有关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水平不受到显著影响。
其中,对于改革后的原有在职人员(即“中人”),在参保缴费之后,可考虑采取必要的过渡办法,维护这类人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权益,以实现改革之后新旧制度的平稳衔接。、
二、 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
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方面,应当加快推进其中的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这将有利于在全国各地区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统一,并根本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及其权益保障问题,提高基金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三、 积极推动城乡医保制度与管理的整合
为解决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分设、管理分割的问题,国务院已明确要求整合城乡医保,实行统一的制度与管理。在我国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整合与统一,也符合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主流趋势。
四、 适时适度降低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率
应当首先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在“十二五”期末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之后,可以适当降低单位养老保险费率。
此外,针对多年来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过多的问题,除通过修订《失业保险条例》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支出范围之外,还应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4. 养老保险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社保制度建设还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有:
一是尚有部分人群没有参保,其中私营企业、小微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各项保险的比率偏低;
二是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还不够顺畅,适应流动性不够;
三是待遇差距较大,公平性有待提高;
四是基金难以保值增值;
五是经办管理体制仍然存在部门分割的状况。
未来社保制度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参保和政府投入带来影响;
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
三是城镇化加快,对制度适应流动性提出更高要求;
四是人民群众对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诉求日益增强。
完善社保体系的对策建议有: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有社会保障。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参保激励机制和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尽快出台遗属待遇和病残津贴政策。深化支付制度改革,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
二是继续深化改革,促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包括整合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实现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增强基金统筹调剂功能。
三是建立健全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包括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支撑和保障。
四是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落实和完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发挥补充性作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 如何确保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据报道,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强调,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开展基金的投资运营,使基金保值增值,并且启动了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做强做大全国社保战略储备资金,各级财政也加大了对社会保险的投入。未来将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16年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的5.72%,比上一年增加了1.3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房连泉表示,前段时间(相关部门)讨论过,财政对社会保险支出的规模、比例等不会变化太大,要视财政增长情况来定。发达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支出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占比达到20%多,有些国家也不高。这跟该国社会保险有哪些项目,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等相关,不能统一口径比较,也不能简单和发达国家比,要视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而定。
6. 什么是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其中重要的一环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目前个人账户空账年增1000亿元
从1997年起,中国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原则是:社会统筹基金现收现付,用于互助共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积累,用于职工个人未来养老。
但实际上,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过去没有资金积累,现有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发放,必须动用现在正在工作的职工所缴纳的个人账户基金。到今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3亿人,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4350万人,抚养比例为4∶1。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透露,社保个人账户的空账2004年达到740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1000多亿元的规模扩大。
为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5年来,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金额达2093亿元。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如果仅靠当期征缴的养老保险金和财政补助将难以为继。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人心的安定,已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做实个人账户,积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2001年起,国务院开始在辽宁省进行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此后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试点。国务院在《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称《决定》)中要求,继续抓好东北三省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抓紧研究制订其他地区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具体方案。
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明年起个人账户规模由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
《决定》规定,为与做实个人账户相衔接,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这次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对不同时间参保的职工,有不同的规定,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本次《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
“新人”是指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新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中人”是指1997年国务院上述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本次《决定》实施后退休的职工。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本次《决定》实施后到达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表示,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是为了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计发办法改革后,参保人员工作时每多缴1年的养老保险金,退休后就能多得1%的养老金,上不封顶,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这对于做实个人账户有重要意义。
多项措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国务院《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继续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不得发生新的基本养老金拖欠。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
《决定》还要求,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凡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各地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