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信证券的理财产品为什么每一天都减少
因为理财产品在消耗。
而且像现在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上面是比较受欢迎的。
所以每一天都减少的话,也相当于他们的一种,对他们来说是好有好处的。
『贰』 之前买的手机银行定期理财,现在利率下降了,理财的收益该怎么计算
收益究竟怎么算?主要看是净值型产品还是非净值型产品。对净值型产品来说,投资者可以每天看到产品的实际市值,随投资标的价格变动而上下波动,所以这类产品一般以产品到期日挂钩标的的收盘价为准,进行最后收益盈亏核算;而非净值型产品,则一般以募集期结束后,银行将该笔资金进行投资时,投资标的成本为准,计算收益率,所以尽管利率下行,但影响不大。因此,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而言,由于近期全球降息潮的来临,以及股市低迷不振,如果挂钩的标的为股票、黄金、外汇和金融衍生品的高风险(R3及以上)理财产品,可能收益率会受到较大影响。而中低风险R1-R2级,由于大部分(超过80%)投资于存款和债券,所以收益率比较稳定。
『叁』 为什么现在的理财产品的利率越来越低了
无风险收益率越来越低了,钱越来越难赚了,所以理财产品的利率越来越低了
『肆』 请问:现在央行又降息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又下降了,现在不知道该买什么理财产品呢
天天万利宝第26期A款 2012-7-10 2012-7-16 人民币 35 非保本 5万 4.40% 30万(含)以上4.50% 购买
天天万利宝第26期B款 2012-7-10 2012-7-16 人民币 94 非保本 5万 4.70% 30万(含)以上4.80% 购买
天天万利宝第26期C款 2012-7-10 2012-7-16 人民币 181 非保本 5万 4.85% 30万(含)以上4.90%,100万(含)以上4.95% 购买
天天万利宝第26期D款 2012-7-10 2012-7-16 人民币 269 非保本 5万 5.00% 30万(含)以上5.05%,100万(含)以上5.10% 购买
在北京买理财找兴业小江,点我用户名有联系方式,还有年收益率10%~13%的信托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财,有兴趣记得联系我。
『伍』 一般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多少啊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除了“存款”以外的理财产品均不能承诺保本保息,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当然不承诺保本保息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就有很大的“风险”了,主要还是看产品背后所投资的资产标的,例如一些“低风险”的投资于国债、金融债、货币市场工具的产品还是比较安全的。
可以关注一下中小银行的“银行智能存款”产品,按照存款保险保障制度,50W以内100%赔付,“利率”在4%-5%左右。现阶段,度小满理财APP(原网络理财)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银行存款产品,如活期产品“三湘银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随时存取,当日起息,节假日无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当日实时到账,无交易日限制,无限额限制;如定期银行存款产品“振兴智慧存”,满期支取收益率在4.8%左右。
具体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下载链接”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
『陆』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为什么会下降
一些银行今后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有所降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产品的收益或将走低,收益率可能一直在4%左右徘徊。除了宝宝之外,银行理财也不能幸免,对于固定收益类的银行理财产品来说,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收益的降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进入下降通道。此外多位P2P人士表示,P2P平台失去赖以立身的高息优势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
『柒』 保险理财产品是保本的,是不是以后都要买这种
同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保险的口碑和公信力与银行比起来可以说差了十万八千里,说到银行,人们第一反应都是高大上,靠谱。
但不少储户反馈,自己明明是想去存个定期,结果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莫名其妙就领回家一份保险。存款变保险的情况令人困惑不已,特别是很多去银行办事的老人家,稀里糊涂地带回几份分红险、两全险,退保又损失很大,难免令家人十分愤怒:银行这是怎么回事啊?
其实银行是保险公司重要的代理销售渠道之一,它们卖的部分产品也确实有可取之处。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保险中的银保代理渠道,和银保产品,都包括哪些内容:
1.银行为什么要卖保险?
2.常见的银保产品有哪些?
3.银保渠道常见销售误导和投保注意事项
三、银保产品常见问题绝大多数老百姓对银行都是充满信任的,因此一旦银行的工作人员开口进行宣传,大家很容易轻信,这就导致银保销售误导比传统代理人的销售误导还要普遍和严重。
所以大家在了解银保渠道的产品时要注意这些情况:
1、产品类型混淆
银行保险不是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更不是存款,而是一款由保险公司承保的保险产品,而银行只是代理机构,负责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因此产品的售后问题、理赔问题还是需找承保公司。有不少消费者没有在银行购买这类产品时,并没有弄清产品类型,可能买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2、夸大产品收益
在银行买保险可能会遇到销售人员夸大销售等情况,甚至可能有的销售人群自己对销售的产品都不太了解,为大达到成单的目的虚假宣传或夸大余期收益宣传等,客户买回去后才发现产品实际的收益和销售人群宣传的收益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