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对待这个保险公司的套路,你知道多少
别说保险公司套路深,只要是销售公司,它都有自己的经营办法和策略,我们来看看保险公司在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世界500强最少有50家保险公司,中国有7家,他们的背景都是国企,每年为中国的金融做出了多少的贡献,每年国家的多少基建投资,债券等都是保险公司投资购买。世界保险公司百年以上者多得数不胜数,作为民生稳定和幸福生活助推器的保险在欧美国家是收到如何的重视和民众的平等对待。
保险公司的套路无所谓很深,是国家体制让他们钻的空子。相比移动收月租钻空子的套路,终究不如保险公司老姜辣,藏得深。在我的感觉当中,保险公司无孔不入,之所以历来顺水顺风,默默无闻,低调生存,与世无争,深藏不露,采取的套路无非就是拉大放小,看位置看贡献放水养鱼罢了,更可靠的还有强制险了,这可是垄断性质的,好处不必多说。
㈡ 业务员推销保险,竟然被这样套路,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你好,可以具体把你遇到的问题和我说一下。
㈢ 买保险被业务员套路了现在业务员不做的我有什么办法
保险被业务员套路了,现在的业务员不做了,也应该把保险接着交下去,这样防止前功尽弃,防止现钱交的钱白瞎
㈣ 保险销售人员会在哪些方面放套路
一、炒停售,产品升级
“限时限量”、“特价甩卖”、“亏本清仓”是常见的销售套路,保险也不例外。虽然是烂大街的套路,但架不住有人信,且百试百灵。
相信大家都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话术:
言外之意,这是一款好产品,马上要下架,过了这村没这店,不买绝对后悔。在这种话术的诱惑下,很多小伙伴怕日后再买不到,便乖乖地下单了。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代理人配合保险公司“演戏”,搞产品停售倒计时,营造出“产品太好了,保险公司亏本售卖”的假象,鼓励客户抢购。尴尬的是,没过几个月,这款停售的产品又复活了。
实际上,监管机构是明确禁止保险公司、保险从业人员以“保险产品停售”进行宣传误导,怂恿消费者仓促投保的。因此当你在朋友圈再看到有人传播保险产品停售,一定要擦亮双眼,这很可能是个炒作。
二、产品升级
除了炒停售,产品升级也是常见的营销手段。产品升级的背后有很多因素,但总结下来不外乎两点:竞争需要和刺激销售。
竞争需要:目前国内有近200家保险公司,再加上互联网保险的强势介入,竞争尤为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很多保险产品不得不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挑战。以重疾险为例,A公司推出款保50种疾病的重疾险,B公司马上推出保60种疾病的,C公司紧随其后...
刺激销售:产品升级,还能更好地增加曝光量,维持代理人在客户面前的活跃度,从而刺激客户重复购买。
但实际上,升级的可能是不痛不痒的保障,一点小小的改进,就大肆宣传产品升级。
不管怎么说,不断的产品升级是好事,会让保险市场得到充分竞争,但大家也要谨慎对待,毕竟保险公司的便宜没那么好占。
三、偷换概念,保障不全
保险其实是一种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最核心的的保障其实都一样,纯保费也差不多,有些产品贵就贵在品牌、销售渠道或附加保障上面。但有些产品,定价过低,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在这几方面做文章:
1、按天收费。有些代理人在宣传产品时,将保费日化;比如200元/年的百万医疗险,平均每天保费只有几毛钱,却能换取几百万的保障。对数字不敏感的朋友,有可能就上当了。
2、保障缺失。再比如说,有的重疾险虽然保障轻症,但是高发的轻症却不在保障范围内。还有一些意外险,将意外公共交通身故的保额做到百万,普通意外身故的保额却没有那么高,这就极大地降低了理赔。
3、薄利多销。还有一些新兴保险公司为了开拓市场,会推出爆款产品,让利消费者,如果碰到这种产品,是可以购买的。
总的来说,价格惊艳的产品,保障不一定真的惊艳。所以判断一款产品的好坏不能只看价格,还要结合保障。
四、贵的产品不一定真的好
一般来说,大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较高,保险代理人会跟你说“贵自然有贵的道理”。象菌也不反对这一点,毕竟客户体验更好,有一定的品牌溢价,但是,有些产品价格虚高。一般来说,贵的产品有如下特点:
1、看似保障多,实则共享保额:比如有些重疾险,增加身故、疾病终末期等保障责任,实际上这些保障是和重疾共用保额的,如果先患重疾,其他的保障就没有了。
2、增加保障。比如有些百万医疗险增加海外就医、质子重离子保障;重疾险在疾病数量和赔付方式上做文章等等。实际上,这些保障基本用不上,白白增加了保费。
3、理赔更轻松?有些人认为保费贵,理赔自然就轻松,实际上根据2019上半年的保险理赔数据显示,无论大小公司,获赔率都超过95%,有些公司甚至接近100%。从理赔时效上来看,从保险公司收齐理赔资料起,到实际支付赔款的时间,平均下来大概在2天左右。也就是说,理赔与保费、公司规模、品牌几乎没有关系,能否顺利理赔取决于合同本身。
写在最后:
买错保险,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对保险一知半解,又容易被代理人所干扰,最后买不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象菌最后再说一下,买保险一定要多做功课,多找专业人士交流,要独立思考、认真看条款,不贪便宜,不被诱惑。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