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口老龄化与商业养老保险
现如今,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大多数人都面临着养老保障不足的情况,有些人会问:有了退休金,还需要买养老险吗?答案是肯定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很有必要。但是在缴纳保费时,大家可以选择一次性将保费交齐,也可以选择10年的期缴,到底哪个会更加划算一些呢?
趸缴:一次性缴费事实上,大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如果大家在配置商业养老保险时,直接选择了一次性缴纳所有的保费,不仅可以避免了每年定期缴纳保费的麻烦,尤其是不会出现忘交保费的情况,也提前规避了日后遭遇变故中途没钱缴纳保费的情况。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商业养老保险都会有一定的收益,一次性缴纳保费的话,最终的收益会更多一些。然而,大家不能忽略的是,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都会相对比较高一些,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太多的资金,或者是选择一次性缴纳会造成一定的压力,这时候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期缴的方式。
期缴:10年缴费根据现实情况来分析,大家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人在投保商业养老保险时,都不可避免地选择了期缴的方式,因为这样操作不会给自身带来太大的压力,而且选择10年期缴费看似比一次性缴纳保费花的钱要多,但考虑到目前国每年近6%的通胀率,最终的缴费可能并不比一次性缴费要多。
哪种缴费方式更好呢?大家需要搞清楚一点的是,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出发点是什么,是用来养老的。也就是大家追求的是稳定,不要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的激进产品,这样就可以抛开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根据个人的资金情况来进行选择。
那么,如果目前大家手上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保障,而且个人收入来源不稳定,那就可以一次性将保障做足,采取趸缴的方式,将保费一次性缴纳;如果是刚工作不久,收入有限,可以选择压力小的期缴方式来缴纳保费,需要明白,保险是一种商品,提供的是保障,不要将之变成了负担。
综上所述,如果大家有意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建议大家尽量能早一点投保,毕竟越年轻保费越便宜,最终得到的收益会越多;且选择缴费方式时,也要考虑具体的收入,选择最合适的缴费方式。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贰』 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人身保险的挑战
法国经济与统计研究所16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月1日,法国全国人口为6339.21万,其中首都巴黎人口215万,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有1149万。
统计显示,2006年法国新生人口83万,是最近20多年来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同年死亡53万多人,比上年有所减少,加上新增移民,全年实际新增人口39万多。分析表明,法国人均寿命有所延长,男子平均寿命超过77岁,女子平均寿命达到84岁。法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继续,截至2006年底,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近1030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6%,比往年有所增加,20岁以下人口近1580万人,约占人口总数25%,比往年有所减少。
大体有以下社会因素:
①人的老龄化。因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人的寿命日益延长,使到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人口学通常认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0%或7%以上,就称为人口的老龄化。这种状况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不存在的,当时人的寿命普遍较短。19世纪70年代,法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②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引起了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使得赡养老年人的义务部分地从家庭转向社会;工业化社会发达的生产力使得老年人和社法国经济与统计研究所16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月1日,法国全国人口为6339.21万,其中首都巴黎人口215万,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有1149万。
统计显示,2006年法国新生人口83万,是最近20多年来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同年死亡53万多人,比上年有所减少,加上新增移民,全年实际新增人口39万多。分析表明,法国人均寿命有所延长,男子平均寿命超过77岁,女子平均寿命达到84岁。法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继续,截至2006年底,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近1030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6%,比往年有所增加,20岁以下人口近1580万人,约占人口总数25%,比往年有所减少。
大体有以下社会因素:
①人的老龄化。因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人的寿命日益延长,使到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人口学通常认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0%或7%以上,就称为人口的老龄化。这种状况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不存在的,当时人的寿命普遍较短。19世纪70年代,法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②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引起了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使得赡养老年人的义务部分地从家庭转向社会;工业化社会发达的生产力使得老年人和社会都有能力蓄积和提供老年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金、退休年金等。③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为老年人寿命的延长提供了科学保证。④都市化和现代化社会的发达,使老年人的社会可见度日益显著,成为社会上引人关注的群体。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1、人均寿命的延长,2、出生率下降带来的人口老化,3、人口迁移造成的地区性人口老化郑晓瑛教授把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全球的其他国家相比,阐述了它的现状和特点: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
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当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个已进入“老年型”。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各国都把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了极其重要的工作来对待。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1、人口日益老龄化,欧盟国家面临挑战。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在布鲁塞尔对工会人士的一次讲话中说,到2025年,欧盟国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增加3700万人。2、据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研究报告称,到207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值90亿,世纪末老龄化问题严重。
一些网友的回答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不仅因为人们越来越长寿!还因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毛泽东时期,那时候的人几乎每家都生6、7个!而现在呢?缺又要求一家只要1个好?这不开玩笑吗?前一段人口剧增,现在想起了压缩。将来老龄人口比年轻多的,还得了?这应该就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源!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全文)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只是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
二、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四是城乡倒置显著。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五是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1900万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
六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根据此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总的来看,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
经过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到21世纪下半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以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老年人口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8000-9000万,高龄化水平为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
(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总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人口总规模仍然高达13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最大人口规模14.65亿,总人口过多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国情。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问题和建议
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与消费、劳动力市场、养老金、税收等产生冲击。在社会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社会福利、医疗制度、家庭构成以及生活安排、住房和迁移。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人口老龄化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水平属于中等偏下国家的行列,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相对落后,实现现代化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在这种基本国情下,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以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2020年,2.48亿老年人能否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目前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2050年,中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能否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各种需求的巨大压力,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总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鉴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全方位的深刻影响,自1982年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老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的战略和对策。2002年,联合国召开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敦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战略和对策,否则,将会丧失战略机遇,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愈来愈严峻,并将很快进入2030年到2050年的最严峻时期。从时间表上看,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25年。正如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的: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在未来的25年时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的建议是:
1、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
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社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
2、要充分利用25年战略机遇期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
从现在开始的未来25年,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有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重要。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老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把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要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中长远战略规划。要立足当前,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同时,健全和完善适应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这一国情的老龄工作机制。
3、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医疗问题的制度安排。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努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3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制定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年服务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年服务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在2030年以前,使老年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大力研制开发老年消费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场。
5、加强对老龄社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
老龄社会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何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老龄社会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加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老龄事业的研究。创造条件,建立综合性国家级研究机构,组织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把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作为国家的重大宏观战略课题,立项进行攻关研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供科学依据。
三、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分析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寻找积极有效的途径。目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必须在正确认识我国人口发展态势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人们正确地认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为解决各种老年人口问题及迎接老年化高峰浪潮的到来做好思想准备。
(2)必须制定保护老年人正当权益的法律、法规,使老年人的民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地位得到保护,受到尊重,做好立法和伦理道德准备。
(3)建立健全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机构,积极地组织开展老年人科学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老龄化社会对策大纲”,为有效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4)必须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老年人生活保障体系。从物质保障和精神生活方面做好迎接老年型年龄结构社会到来的准备。
(5)组织老年人自养,充分利用中老年劳动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那些退休后仍可从事劳动的60~65岁的低龄老年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农村来说,老年人继续从事劳动生产是很自然的事情。对于城镇职工来说,保障老年人再就业,有利于减轻赡养老年人的负担,也可以使老年人感到“老有所为”,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
(6)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现实的人口状态出发,选择优化的人口目标,使人口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制定并采取科学的控制生育率方案,选择最有利的时机适当地调整生育水平,调整人口结构,逐步达到稳定化的人口目标。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过程,这就说明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客观存在,那么人口老龄化本身就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谈“老”色变,任何悲观和盲目乐观的态度都是不对的。应当正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口老龄化,以科学的对策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从政策制定到社会认同到个人努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冲击。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叁』 人口老龄化作为保险行业有什么承担
人活的长,养老部分付出的多
『肆』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险的影响有哪些
加大了社保基金的承受压力,国家要承担更大的社保费用!
增加参保人的社保费用,间接增加负担!
『伍』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探讨
随着社会人口中老年人比例的上升,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负担将会加重,不仅需要支付更多的养老金,而且需要更多的医疗费用支出。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国家统计,65岁以后每人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费用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倍增加(见表1)。因此,社会保障收入难以承受老龄化必然带来的不断增高的支出需求,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出现了支付危机。
老龄化造成了养老保险缴费与支出之间的不平衡。据有关专家对OECD20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分析和预测,除英国和爱尔兰以外,其他18个国家的养老保险的缴费和支出之间将长期存在较大的差额,特别是在2005—2035年期间,差额将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有15个国家预计在2035年养老保险支出占GDP比例将比养老保险缴费占GDP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
对于亚欧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和福利主义政策指导下,已经实行了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而老龄化的到来大大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政府不得不以高赤字来支撑这样一个成本高昂的体系。
以德国为例,为了支付养老金,德国政府每年要拿出700多亿欧元来补贴。1965年,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9.8%用于福利支出,而今是17%。德国政府开支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福利和补贴。在2001年,德国政府的全部开支中,福利支出占51%,其中给老年人的福利补贴占全部开支的32.9%。高额的社会保障支出是德国赤字和国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970年德国国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6%,2002年超过61%。仅支付利息一项就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2002年此项开支占德国政府全部开支的11%,致使对教育和基础建设的投资不断缩减,1970年时德国这方面开支的比例还占16%,而如今联邦、州和市镇三级的投资却仅为6.2%。
在美国,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也是影响美长期预算赤字的结构性因素。美国社会保险和医疗福利支出在2002年占美国GDP的7%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提高到12%,这些开支将在今后10年使联邦政府赤字达到1.5万亿美元。
『陆』 人口老龄化大暴发的时侯,保险公司拿什么来支撑赔付疾病与养老
保费保险公司都拿去国家规定的投资方式盈利了,你觉得,保险公司拿不出钱赔付?
『柒』 人口老龄化对保险行业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
两方面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死亡率下降,很多寿险赔偿压力降低了,是利好
二:很多以生存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如终身年金,给付的次数增加导致公司支出成本变高了,是利空
两方面的综合影响难以确定,要看保险公司如何应对,能否即使调整公司产品设计思路,应对市场需求。
满意请采纳,有问题可追问或私信,谢谢。
『捌』 人口老龄化与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是人身保险的发展快于非寿险业的发展,非寿险增长是有限制的,而寿险增长是无限的;
二是人身保险供给总量呈现扩展趋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表现为:人寿保险公司数量增加、险种增多、保险责任范围拓展、保险费率下降,人寿保险供给品种不断增多;
三是以市场营销体制为特征的人寿保险销售制度形成;
四是人身保险经营管理现代化进程加快,表现在监管法制化,经营专业化和科学化。
人身保险的供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科学技术水平,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风险因素,要求增加新的保险险种,扩大保险供给;宏观保险政策,保险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巨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保险事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保险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变,包括保险宏观管理体制经由财政型转为财政金融型进而转变为金融型,保险经营体制则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为扩大保险供给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商业保险供给量的大小;此外,保险费率、保险赔偿责任、赔付率、承保能力等也影响着保险供给。
1982年我国恢复人身保险业务以来,人身保险的供给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险种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险种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了以人寿保险为中心,长期险种和短期险种、团体险种和个人业务齐头并进的格局;二是人身保险市场供给主体逐渐增加,三是寿险营销员扩大了人身保险的供给。
人身保险的需求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文化与传统观念,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家的观念、互助、抚养、赡养等被推崇;社会经济环境与经济机制,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大锅饭”体制形成了高依赖性、低风险承受能力的心理特征,抑制了保险供给与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推动了保险需求的增长,体现为经济越发达,保险市场越发达;保险市场价格,即保险费率和手续费影响到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保险人的服务质量,主要表现在承保和理赔上,也影响到保险需求。
人身保险需求的主要发展趋势:
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不同年龄或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要求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就为养老做好准备,家庭结构小型化削弱了家庭的保障功能,都对人身保险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既使财产增加,人的价值提升,又放大各种风险,都增加了对人身保险的需求,经济转轨使企业保险转向社会保险,需要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为商业人身保险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人寿保险保险金额增大与险种增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的提高,年金保险和健康保险将加速发展,超过死亡保险和两全保险;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人身保险业的发展前景远大。
大家踊跃上传资料,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玖』 人口老龄化下养老保险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2005年底,中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达到3.95万个,总床位149.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占有10张床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大约是50-70张。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约5%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这样算下来,也要700多万张床位,差距较大,亟须加快发展速度。
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