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008年到2017年香港实行增长为
答案有些问题
应该是求得 (20%-14.5%)/14.5% 的值,然后开二次方减1.
时隔两年就开二次方,时隔5年就开5次方.
B. 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对香港的影响还大吗特别是保险业。
应该说,08年的危机不仅对香港的保险公司,对于驻港的国际性的保险集团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会不太一样。如:友邦保险被母公司AIG分割出去,其间英国保诚曾有意收购,但后来友邦走了上市的道路融资以解决资金问题。加拿大宏利曾是在香港相当有影响力的一家公司,虽然在国内我们很少听说过这家公司。但在08年金融危机后,直到刚刚最新的财报出来,还处于亏损状态。英国保诚也是一家我们在国内很少听说的一家公司,是英国最大的金融保险集团。它在国内是和中信集团合资叫信诚人寿。戴安娜王妃就是英国保诚的客户。英国保诚去年的财报显示有超过20%的增长,传言英国总部考虑是否将总部搬到香港。而刚刚的最新的财报显示业绩又有20%的增长。
C. 香港的保险保额可以增长吗
保额增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条款本身就规定保额逐年增长,这种内地也有。第二种可能则是分红保险,用保单分红来购买增加的保额。分红险是储蓄类产品,大部分保费被保险公司拿去投资,因此这类产品与互联网的纯消费型产品相比,其实是更贵的。
D. 香港回归20周年,这些年香港保险市场都发生哪些变化
自从进入新世纪之后,香港保险业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各种保单人数和投保金额都大幅增长,那么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发展状况
香港保险业2016年总保费达4,488亿港元,与2015相比上升了22.7%。其中,2016年长期有效业务总保费收入较2015年上升26.1%至4,032亿港元;2016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单保费与2015年相比,上升41.3%至1,855亿港元;2016年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及净保费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跌0.7%至456亿元及2%至315亿港元,整体承保利润由17亿元下降至16亿港元。
保险密度
2016年香港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人均保费)超过6万港元,其中寿险市场保险密度超过54,000港元。根据瑞士再保险2015年的Sigma报告,香港保险密度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而寿险市场保险密度全球排名第一。
保险深度
2016年香港保险市场保险深度(保费占GDP比重)约18.0%,其中寿险市场保险深度约16.2%。2015年保险深度排名亚洲第二(仅次于中国台湾),全球第三,而寿险市场保险深度全球排名第二。
自律规管
香港的保险业监管机构为保险业监理处(OCI),主要职责是授权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并确保保险公司以审慎的态度经营业务。香港目前奉行自律规管,在保险公司厘定保费、订定保单条款及条件等范畴,大多由业内人士自律执行。中介人方面,则由三个自律规管机构(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保险顾问联会及专业保险经纪协会)进行自律规管。
规管变革
香港《保险公司(修订)条例》的第一部分已于2015年12月7日生效,它被称为“保险业在过去30年间的最重要规管改革”。它将确保保险业的规管架构能与时俱进,以促进保险业的稳步发展,并为保单持有人提供更佳保障﹔同时遵循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的核心原则——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在财政和运作上独立于政府及业界。香港政府成立保险业监管局,并于2017年6月26日起取代保险业监理处规管保险公司。
注重保障客户权益
保障投保人利益是香港保险业监管的重要职能。香港对违反诚信、违规经营等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要通过刑事责任来追究。同时,在保险合同以及合同纠纷上也赋予保单持有人更多的选择权。如根据香港保监处于2017年年初正式施行《承保长期保险业务指引》,保险公司被要求在自己的主页上公布分红保单的红利实现率及过往派息记录,同时需要说明分红的计算方法,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避免消费误导。 主体众多,竞争激烈。截至2016年底,香港共有160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94家经营产险业务,47家经营寿险业务,其余19家经营综合业务(产险、寿险兼营)。2010-2016年香港各类获授权保险公司数量整体变化不大。
高度国际化,中资公司市场地位提升
在2016年底47家人寿保险公司之中,有28家的注册地点在海外,而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保险集团都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地区管理总部。 在中资公司方面,截至2016年底在港中资保险公司共有20家,其中11家产险公司,4家寿险公司,3家专属自保公司,2家再保险公司。
销售人员持续较快增加
截至2016年底,在香港保险业联会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登记的保险代理商共有2,482家,个人代理人有63,148名,负责人及业务代表有26,835名。获授权保险经纪共有756名,登记成为获授权保险经纪的行政总裁/业务代表共有9,452人。2010-2016年期间香港保险代理商和业务代表的数量年均增长率不足1%,个人代理人年均增长率则达11%,保持较快增长。——(本文来源于保险小哥:983500117)。
E. 香港保险业如何
香港保险最初两年退保价值为0,合理吗?
香港保险“黑”们百般诟病的“最初两年退保价值为0”,其实正是香港保险的优势所在。
香港保险(尤其是分红险)最初几年的现金价值很低,甚至前两年为0,也就意味着,如果保单持有人选择在最初的两年内退保,是一分钱都拿不回来的。内地的保险则不同,由于中国保监会对寿险保单设定了一个“最低现金价值”,因此投保人在退保时总能拿回一点钱来,目的是为了“弥补”投保人“被误导”而选择在第一年就退保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那么,香港保险所设置的最初两年现金价值为0是否合理呢?
这项设定正是香港作为一个成熟保险市场的体现,是非常合理的,也直接从保费定价上体现了香港保险相较于内地保险的优势。
投保两年内就退保?保险公司亏钱你知道吗?
现在在网络上搜一下“保险是骗人的”,还能看到无数“一无所知”的“受害者”在吐槽自己的“受害经历”:我买了一份保险刚不久去退保就只能退回保费的不到一半!保险都是骗人的!
对于这种客户,我只能替保险公司喊冤了……要知道,如果一张保单投保才两年就退保,保险公司一般是要亏钱的。
听上去很不可思议?我们从保险公司销售一张保单所需要的费用情况理解一下。为了能销售一张保单,保险公司通常会付出两大块费用: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代理人佣金”,这一部分费用通常是保费的一个比例,会随着保单金额的大小而变化;固定费用就是公司日常运营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这一部分费用通常是一个固定的金额,不随保单金额的大小而变化。
那么,为了销售一张保单,保险公司要付出多少费用呢?以一张中等保额的终身重疾险为例,一家公司在承保这张保单时,所需要付出的费用大概是两年的保费(该金额可能会因公司的规模大小、成立时间而有所差异):这其中包括了为你签约代理人的佣金、代理人上司所获的佣金、代理人上司的上司所获的佣金、代理人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所获的佣金、公司高管与CEO的薪酬、核保人员的工资、录单人员的工资、公司搭建IT系统的费用、公司租用办公场所的房租、公司所请的打扫卫生保洁阿姨的工资,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在签约这张保单的那一瞬间,保险公司虽然收了你一年的保费,但却支出了相当于两年保费的费用,净亏一年的保费。
你可能会纳闷儿,保险公司傻吗?这种亏本的买卖也做?实际上,保险公司所希望看到的,是投保人能一直交保费,不退保,这样保险公司才能慢慢实现盈利。因此,“保单续保率”是保险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可以说,“多做一张单,不如留住一张单”。
保险公司亏钱,还要“退现金价值”,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在大家已经可以理解,一旦客户在投保的前两年就选择退保,那么保险公司实际是亏钱的。然而,中国保监会对人寿保单规定了“最低现金价值”(保监发[1999]90号《关于下发有关精算规定的通知》,人寿保险精算规定的第三部分,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第一年就选择退保,保险公司不止要亏钱,还要倒贴给客户“最低现金价值”!
为什么保监会做这样的规定呢?那是因为内地保险市场相对而言并不成熟,而寿险产品又较为复杂,误导销售现象严重,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保监会采用严格的监管方法,来稍稍弥补消费者“被误导”所招致的经济损失。
这样的规定,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保险公司的损失,最终还是消费者自己“买单”
对于那些“被误导销售”的、早早退保拿了退保补偿的、还要在网上骂保险公司骗子的消费者,保险公司已经彻底放弃治疗了。不过,保险公司可不是傻子:难道这些XX所造成的损失要我们自己兜着?
当然不会!我们可以在产品定价时把价格定得高一点,让没退保那部分人继续交保费来分摊这些损失嘛!
而事实上,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保险公司都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对于那些没退保的忠实客户而言,无疑是极其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付出了比原来更多的保费,用来弥补那些因为销售误导而早期退保的客户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
同理,在内地这种“带病投保”严重的保险环境中,对于那些健康的客户,也是极其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付出了比原来更多的保费,用来弥补那些带病投保客户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
最初两年退保价值为0,合理又公平
好了,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香港保险所设置的最初两年现金价值为0是否合理呢?
这项设定很合理,而且这项设定也正是香港作为一个成熟保险市场的体现:销售误导现象少,退保率低,投保人无需为提前退保的部分人“买单”,因此价格更便宜、公平。
尽管如此,全球也没有任何一个保险市场能够完全杜绝“销售误导”现象。因此还是那句老话,保险是一项长达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投资,在购买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考虑,多做功课,咨询专业人士,以防被骗或被误导,尽量避免退保的发生。
F. 香港保险业近年发展
近年来,香港保险在内地走红,
折射出内地居民日益迸发的保险需求,
也让人们看到内地保险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随着内地保险业回归本源、开放升级,
已经建立起紧密联系的内地和香港保险业将会迎来更深层次的合作。
整个香港保险业都在急切期待着内地为香港保险带来新的贡献与活力。
制度的融合,如何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三种制度的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
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有效地把控金融风险,
是一个需要水滴石穿,艰难探索的过程。
G. 2008年保险业保费收入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⑴材料说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商业保险迅速发展。⑵①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把社会上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提高资金积累速度和资金资源的有效分配,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力。②购买人身险、财产险,是居民针对风险本身的一种投资行为,是一种理财手段,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③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人身险、财产险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补偿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解答本题时要透过材料中的数据把握它的经济实质,保费收入增长,说明人们收入增长,收入的增长,说明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保费收入的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稳定。
H. 2008-2019年中国保险市场保费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中国保险业的形成。1、伴随着外国资本输入而传入的。19世纪初,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东方的侵略,外商保险公司作为保险资本输出与经济侵略的工具进入中国。2、最早在我国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是英国商人。于1805年在广州设立的广州保险公司。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美、法、德、日等国纷纷凭借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给予的种种特权,在中国设立保险公司,控制中国保险市场。3、外商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抢占及西方保险思想的形响,引起华商起而仿效。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得到发展。4、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保险业受到沉重打击。5、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正式成立,该公司的基本方针是“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物质交流,增进人民福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开始。6、由于“左”的错误思想,1958年10月国内保险业务被迫停办,中断20年,直到1980年恢复。7、88年以前,中国的保险业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独揽天下,这种垄断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市场模式,必然阻碍我国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因为这种保险垄断模式在实践中显示出“三重三轻”的弊端:一,重计划,轻市场。从是重计划国家总的计划下达到层层分解、落实和考核等,各级保险企业都抓得很紧,而在市场对保险需求的变动方却漠不关心。二,重发展,轻服务。不少基层保险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困难,总希望上级领导出面讲话,上级领导部门发文,忽视经验总结与改进服务质量。三,重眼前,轻长远。即只注意当前展业、续保,轻市场变动、业务发展趋势与规模研究等。8、80年至88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保险市年场唯一的经营者。进入代后期,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保险的需求,我国保险市场逐渐开放,成立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新疆兵团保险公司、上海友邦保险公司、安田火灾保险株式会社等商业保险公司。保险市场独家垄断的格局被打破。9、96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建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重组机构;泰康保险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大众保险公司、天安保险公司、华泰保险公司、永安保险公司、华安保险公司纷纷成立开业。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东京海上保险公司、香港民安保险公司、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先后获准在中国个别城市营业……群雄逐鹿中华保险市场,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一道璀璨的风景线。10、截止2007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07家,其中中资公司62家,外资公司45家。此外,还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2297家。2007年,中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7000亿元。2008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5617.91亿元,其中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299.27亿元,人身险原保费收入4318.64亿元。原保险赔付支出1543.88亿元,保险业资产总额达到30235.89亿元。从经济,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的寿险市场潜力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好,根据保监会统计,中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从1999年的139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92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3.43%,其中寿险业快速增长尤为明显。中寿险业总保费收入从872亿元增加到3,69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7.22%。按目前保监会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1至11月份全国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731.5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66%;而1至10月份保费收入则为3380.12亿元。而根据2006年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保险深度(指保费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将要达到4%,保费收入超过1万亿元。保险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保险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吸引了国外竞争者蜂拥而至,但外资保险所占市场份额依然较小。对民族保险业来说,外国公司的进入,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为争夺保险市场,保险公司间竞争很激烈。中国保险业应抓住这个机会,学习外国保险公司的先进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自身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积极发展我国的保险事业,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