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行理财收益率超5%已成常态,甚至超7%的产品再现“江湖”。这种理财产品收益的节节攀升,不但吸引了个人投资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钱味”。据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资629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不过今年以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经开始不淡定了,年初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将募集资金投向理财等财务投资领域。对于广大股民和实体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资者还要留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比例情况,留意相关公告信息。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上市公司应该及时披露。
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相信监管层后续会继续完善相关规定内容,更有效的发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用投资者的钱或者自有闲置资金用于财务投资。
❷ 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利好还是利空
你好,中性偏空吧。能买理财说明该公司不缺流动资金,但把钱拿去理财也不用于公司主业, 也说明该公司对于下一步的业务扩展没有信心或者没有动力,
❸ 上市公司都被骗,理财产品的那些坑,该怎样完美绕过
地雷一 “安全产品”并不安全
银行理财产品简单分类可以分为保本类和非保本类。保本类理财产品亏损本金的风险是由银行承担,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则是由客户承担。而非保本类理财产品也分风险等级,风险越低,安全性越高,收益也能达到。
在实践中,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宣称的安全产品其实都是非保本类的,虽然非保本类理财并非意味着风险,但是如果要追求本金绝对安全的话,那还是保本类更好。当然这也意味着可能需要牺牲一定的收益。
确认保本类理财又一个要点就是产品说明书上明确注明“保本”二字。
地雷二 预期收益达不到
银行中大多数理财产品几乎都承诺的是预期收益,所谓的预期收益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至于真正到期后的收益怎样那就不得而知了。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看看购买理财的产品说明书,预期收益率是不会写上去的,这样银行是不保证完全达到预期收益的。
实践中,一般情况下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产品涉及固定收益类与金融衍生品)达不到最高预期收益的情况较多,非结构性的理财产品(投资产品一般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则出现情况较少。
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认真浏览“基础资产的管理和构成”部分,如果出现金融衍生品则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或者直接询问银行工作人员是否为结构性理财,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一般不会撒谎。
地雷三 飞单骗你没商量
所谓的飞单销售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销售外部的理财产品以获得高额提成,简单来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你以为买的是银行保险产品,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不知道什么野鸡公司的高风险产品。
这种销售在银行中是严令禁止的,但是因为高额的回报,有些银行内部员工铤而走险。飞单类的理财年化收益率比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要高不少。一般来说,房地产信托、私募股权等领域是银行飞单的聚集地,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在10%以上。但是相对而言风险也格外大。
鉴别是否为飞单产品有三种方式:一是看说明说上的产品管理人,如果产品管理人不是银行自身,而是什么投资公司,则需要警惕了,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飞单;二是通过银行网银或者银行客服电话查询,如果这笔理财在以上渠道查不到信息,则需要警惕;三是看产品说明书的回执单是否有银行的公章,如果回执单上没有银行的公章,一般情况下是有问题的。
地雷四 代销产品银行不兜底
银行代销产品和飞单最大的区别就是,银行代销产品是经银行批准的外部产品。这类产品大多是保险、基金等产品,风险根据产品不同也不一样。
所以切记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询问所销售的是否为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盖的是否为银行的公章、理财的管理人是否为银行本身。如果不是,那就需要多留心,银行工作人员有时候会迫于业绩压力,诱导客户购买保险等其他代销产品,小伙伴们需要仔细甄别。
一般来说,小伙伴们只要看清上面四个陷阱就能减少掉进去的风险了。
分割线
那么,如果你的资产在千万以上,遭遇到了骗子团队怎么办?别急,金妹儿也有大招:
1、查看理财产品的“身份证”。
2014年,银监会发文明确表示,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
这个登记编码便类似理财产品的“身份证”,客户在购买银行自营理财产品时,均可通过产品“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查询。你买的产品是不是“黑户”一查便知。
2、是否录音录像。
按照规定,购买银行理财签订合同时必须在银行营业网点的监控下进行,得有录音和录像。
客户可以详细了解所买产品的产品类型、风险属性、预期收益等信息。而银行理财经理也应该明确向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并需要客户对了解到的相关产品信息予以确认。这既是防止客户购买到假理财产品,也是对银行员工的一种保护。
3、资金流向要明确。
目前绝大多数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及代销产品,客户的购买资金都不需要转账到别的账号,购买后可以通过网银查询购买是否成功及后续收益等动态情况,或到银行网点打印账户情况进行查看。如遇销售人员提示将资金划转至其它机构,必须反复确认,以防上当受骗。
4、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有。在目前一些已知案例中,有相当部分土豪客户对自己的专属理财经理非常信任,甚至把银行卡的密码都会告诉对方。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在告知密码这件事情上还是得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
❹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好吗
可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收益,只是一个预期的非主营的收入增加的希望,投资也有风险,浮动收益的话,也可能导致公司投资的亏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❺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应该比照委托理财吗
民间借贷“资金黑洞”危机显现,上市公司恐怕也难幸免于难。沪深交易所日前就“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事宜向上市公司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上市公司填报今年以来所进行的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情况。
数家上市公司证券部负责人表示,在此之前两市交易所并没有就上述两项目专门发出过调查通知。“因为在例行的半年报中,上市公司都需要对这两个项目进行披露。”一位资深董秘称,这次的情况调查具有“摸底”的意味。
银行理财产品
成为摸底重点
2011年的秋天,对于国内企业老板来说,身边刮起的“银根秋风”比三九严寒更具杀伤力。面对银行借贷无门,手握着从资本市场上融来的大量现金,上市公司成了“民间借贷”的重要水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热衷于将闲置资金大量投入理财和贷款行为。针对这种愈演愈烈之势,来自交易所和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均证实,两市交易所在上周向上市公司发出了两份关于“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的在线调查问卷,分别是《关于填报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问卷调查表》和《委托贷款问卷调查表的通知》。
其中,关于委托理财的问卷情况说明,要求上市公司填报从今年1月1日到8月底之间进行的所有委托理财事项。并注明,填报委托理财事项应包括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
“委托理财资金用途”分为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金融衍生品、其他投资品种。这比在半年度业绩报告和年报中需披露的委托理财情况更为详实。另外,委托理财“报酬确定方式”分为“固定收益”、“浮动收益”和“其他”类别。一券商业资深人士认为,“从这种分类可见,监管层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是否安全。”
而在“委托贷款”调查表中,交易所要求需“逐笔填列”。在填写“期末委托贷款余额”项时,该数据的计算公式需列明“期初委托贷款余额+期间发生的委托贷款金额-期间收回(偿还)的委托贷款金额”。
同时需要在线填报的还包括上市公司是否接受过交易所的处罚。
其实在今年8月底,深交所已经向上市公司发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30号,要求上市公司参与各类风险投资时,严格做好风险控制并完成信息披露义务。依据该备忘录,风险投资包括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矿业权投资、信托产品投资以及深交所认定的其他投资行为,其中,证券投资包括上市公司投资境内外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以及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以股票、利率、汇率及其衍生品种为主要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基本涵盖了目前上市公司理财的各种途径。
调查或针对
“曲线信贷”
一分析人士表示,区别于上市公司直接购买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委托理财”就是委托第三方投资机构,进行资本市场的投资。虽然同样属于财务性投资,但从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情况来看,由于“委托理财”有第三方机构参与,“因此很多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会投资于具有大额担保的信托产品。”他说道,这就相当于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有担保的放贷。
上述董秘说,其实这两类信息在半年报中是必须披露的,“这次再进行一次情况汇总,个人认为一是为防范已出现的小企业倒闭潮、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等情况向上市公司传递的可能性;还有就是受相关监管部门委托进行的行业摸底,同时健全上市公司的征信档案数据库。”
相比半年报披露要求,这次调查问卷要求上市公司在“委托贷款资金投向”中列明资金投入的行业类型,比如“房地产业”。同时还要写明委托贷款逾期和展期的情况。
“而目前来看,银监会已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向房地产投放的贷款不得展期。那么不排除一些房地产公司通过向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获得展期贷款。”一大型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士说道。
值得关注的是,在2001年至2004年,由于大量证券公司以及投资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使得一大批做委托理财受托人的上市公司血本无归。现在虽然有了第三方存托管业务,但是新的危机隐患也从证券公司受托机构,转向了其他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的受托机构。
比如不少上市公司大金额的委托理财都投资于“单一信托”。因为区别于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单一资金信托业务的信息无需公开,具有完全的私密性。在单一资金信托中,委托人一般占据主导地位,一些项目甚至指定投资对象,当然也有完全委托信托公司操作的。
如陕鼓动力(8.98,0.00,0.00%)在8月23日公告以自有资金13亿元购买四款单一信托理财计划。海螺水泥(19.74,0.00,0.00%)也与国元信托设立25亿元信托理财计划,以及与四川信托设立7.5亿元信托理财计划,从“公司为该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和受益人”来分析,均是采用单一资金信托模式,均不披露具体的投资项目。
但根据现有规定,除非上市公司主动披露,投资者无法知悉具体投资项目,投资资金基本处于体外循环状态。而一旦发生重大损失,最后来买单的一定还是股东。
查阅上市公司半年报就可以看到,TCL集团(3.84,-0.08,-2.04%)上半年就有4.3亿元的资金,以单一资金信托的方式委托专业信托机构进行低风险的投资理财,但公司没有进一步披露投资的具体项目。
委托贷款年利率
已高达24.5%
而拿闲置资金进行“委托贷款”、坐收高收益的上市公司更是不在少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70家公司发布了近130份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的公告,总金额近170亿元,其中35家上市公司提出的贷款利率高居不下,总金额近100亿元。
其中,时代出版(17.12,-0.34,-1.95%)8月30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该上市公司在今年8月23日与交通银行(6.34,0.02,0.32%)安徽省分行签署委托贷款总协议,将自有资金6000万元委托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贷款,委托贷款期1年,委托贷款年利率高达24.5%,按季付息;本次委托贷款以土地为抵押物,股权为质押物。
今年8月,香溢融通(10.88,-0.27,-2.42%)子公司通过宁波银行(15.09,-0.26,-1.69%)贷给浙江长兴众望物贸公司和长兴县振宇物贸公司的贷款利率均为18%,而今年上半年,其给杭州地产公司东方巨龙和南通麦之香的委托贷款年利率更是高达21.6%,为当时银行贷款利率6.31%的3.42倍。反观两年前,香溢融通委托贷款给杭州现代联合投资公司时,年利率还仅仅为12%。
除此以外,香溢融通、武汉健民(26.59,-0.37,-1.37%)等公司贷款年利率也超过20%。尽管上市公司通过银行委托贷款有着合法、公开的平台,但香溢融通、粤水电(7.74,-0.03,-0.39%)、莱茵置业(5.97,0.00,0.00%)等公司相继出现贷款合同到期,而还款出现问题,导致合同延期6个月至1年不等,让人不得不对上市公司放贷产生担忧。
2010年4月30日,ST波导通过交通银行宁波分行奉化支行向青海中金提供委托贷款9000万元,月利率千分之13,期限自2010年5月5日至2011年5月4日,结果时至5月20日逾期未还。2011年5月23日,香溢融通委托宁波银行分别贷款给宏业建设集团、台州宏业混凝土、临海市宏业混凝土5000万元、3000万元、3000万元3笔委托贷款,均未能如期收回,结果均展期6个月。还有很多上市公司财报披露巨额其他应收款均是由于委托贷款所致。
而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面对还未见曙光的宏观环境,很难支撑起20%的高借贷成本。一旦生产企业支撑不住,那些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存货都难以变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委托贷款的风险均由委托方承担,也就是说,贷款企业逾期不还款的风险由委托公司自身承担,银行没有义务返还贷款。
但是,上海证券分析师蔡钧毅表示,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要分两面看。虽然发生了借贷关系,必然有违约风险存在。“但是在宏观经济不好的环境下,非要拿现金去投入主业,在宏观需求低迷的时候再扩张产能,这也是很畸形的做法。”他提出,如果能够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比如抵押品的评估性资产占贷款比例较高)进行贷款,是上市公司在经济低迷时期,不失时机地做出的正确选择。“当市场环境明朗后,用利息收入再进行行业的兼并收购,也不失为真正的好企业。”
❻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在炒股软件上怎么看啊,我看了资产负债表怎么看不到啊
财务报表里是不会体现出来的,只能自己去查公司公告整理
❼ 上市公司有钱买理财产品,为什么不买自己公司的
买什么?自己公司的股票吗?我想是因为全资产配置的原因,白话讲就是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投资4个以上不相关的资产,可以在保证收益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除了上市公司这么投资,理财达人也是这么投资的。我同时投了P2P、股票、债券、美股和房地产相关的基金,用贝多多全资产记账管理。收益年化有15%左右,风险经过分散投资后降低了很多。
❽ 中国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大量购买理财产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淀资金,随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发布公告,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多喜爱公告,增加闲置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资金中包含闲置募集资金。
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大多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这样一算,一个亿买一年理财利息是:1亿元*3%=300万元,这可是净利润,基本没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划算。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说法偏听偏信,需要审视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众多案例的总结,可以看出,其实上市公司热衷于银行理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收益高,获利快;二是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企业发展的动能不足。这其中透露出的风险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流向了“理财市场”,这违背了我们投资者的初衷。投资者买股票,是希望企业通过经营,获得长期的获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价上涨获利。但有的公司在主业不振的情况下,不做业务创新改进,而是去买了理财产品,用钱生钱,实际是存在一定的资金浪费。
其次,所有的投资均有风险,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买了“理财产品”,无非是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转嫁给了“买股票的人”。趋利避害!
另外,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财专业户”,是一种“懒惰”的投资行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进取精神。
再补充一句,入市有风险,投资一定要谨慎!
❾ 上市公司都被骗理财产品的那些坑该怎样完美绕过
地雷一 “安全产品”并不安全
银行理财产品简单分类可以分为保本类和非保本类。保本类理财产品亏损本金的风险是由银行承担,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则是由客户承担。而非保本类理财产品也分风险等级,风险越低,安全性越高,收益也能达到。
在实践中,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宣称的安全产品其实都是非保本类的,虽然非保本类理财并非意味着风险,但是如果要追求本金绝对安全的话,那还是保本类更好。当然这也意味着可能需要牺牲一定的收益。
确认保本类理财又一个要点就是产品说明书上明确注明“保本”二字。
地雷二 预期收益达不到
银行中大多数理财产品几乎都承诺的是预期收益,所谓的预期收益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至于真正到期后的收益怎样那就不得而知了。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看看购买理财的产品说明书,预期收益率是不会写上去的,这样银行是不保证完全达到预期收益的。
实践中,一般情况下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产品涉及固定收益类与金融衍生品)达不到最高预期收益的情况较多,非结构性的理财产品(投资产品一般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则出现情况较少。
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认真浏览“基础资产的管理和构成”部分,如果出现金融衍生品则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或者直接询问银行工作人员是否为结构性理财,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一般不会撒谎。
地雷三 飞单骗你没商量
所谓的飞单销售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销售外部的理财产品以获得高额提成,简单来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你以为买的是银行保险产品,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不知道什么野鸡公司的高风险产品。
这种销售在银行中是严令禁止的,但是因为高额的回报,有些银行内部员工铤而走险。飞单类的理财年化收益率比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要高不少。一般来说,房地产信托、私募股权等领域是银行飞单的聚集地,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在10%以上。但是相对而言风险也格外大。
鉴别是否为飞单产品有三种方式:一是看说明说上的产品管理人,如果产品管理人不是银行自身,而是什么投资公司,则需要警惕了,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飞单;二是通过银行网银或者银行客服电话查询,如果这笔理财在以上渠道查不到信息,则需要警惕;三是看产品说明书的回执单是否有银行的公章,如果回执单上没有银行的公章,一般情况下是有问题的。
地雷四 代销产品银行不兜底
银行代销产品和飞单最大的区别就是,银行代销产品是经银行批准的外部产品。这类产品大多是保险、基金等产品,风险根据产品不同也不一样。
所以切记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询问所销售的是否为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盖的是否为银行的公章、理财的管理人是否为银行本身。如果不是,那就需要多留心,银行工作人员有时候会迫于业绩压力,诱导客户购买保险等其他代销产品,小伙伴们需要仔细甄别。
一般来说,小伙伴们只要看清上面四个陷阱就能减少掉进去的风险了。
分割线
那么,如果你的资产在千万以上,遭遇到了骗子团队怎么办?别急,金妹儿也有大招:
1、查看理财产品的“身份证”。
2014年,银监会发文明确表示,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
这个登记编码便类似理财产品的“身份证”,客户在购买银行自营理财产品时,均可通过产品“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查询。你买的产品是不是“黑户”一查便知。
2、是否录音录像。
按照规定,购买银行理财签订合同时必须在银行营业网点的监控下进行,得有录音和录像。
客户可以详细了解所买产品的产品类型、风险属性、预期收益等信息。而银行理财经理也应该明确向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并需要客户对了解到的相关产品信息予以确认。这既是防止客户购买到假理财产品,也是对银行员工的一种保护。
3、资金流向要明确。
目前绝大多数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及代销产品,客户的购买资金都不需要转账到别的账号,购买后可以通过网银查询购买是否成功及后续收益等动态情况,或到银行网点打印账户情况进行查看。如遇销售人员提示将资金划转至其它机构,必须反复确认,以防上当受骗。
4、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有。在目前一些已知案例中,有相当部分土豪客户对自己的专属理财经理非常信任,甚至把银行卡的密码都会告诉对方。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在告知密码这件事情上还是得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