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银行理财业务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迅速成为国内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中流砥柱,也充当着商业银行转型的急先锋。但是,随着社会融资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大资管时代的到来,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商业银行将如何进一步激发银行理财的活力,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方向又在哪里?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承担稳定存款、腾挪信贷额度的角色,再加上分业经营格局和刚性兑付的约束,各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难有差异化的动力,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从产品类型看,银行理财主流模式还主要是类存款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期限、风险特征描述都高度相同;在类基金产品和结构化产品方面,国内各家银行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从资产配置看,投资品种主要集中在债券、信贷资产等,甚至连规避监管的路径也都高度一致。
理财业务高度同质化,必然引发激烈的价格战,目前国内银行理财市场上的硝烟四起便是明证。造成理财模式高度雷同的本质原因是,国内理财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技术含量不高,理财产品主要集中于类存款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运作模式容易复制。
从2012年央行非对称降息,以及央行多次的政策表态来看,利率市场化已是离弦之箭,存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已渐行渐近。一旦存贷利率彻底市场化,银行理财业务反过来就面临存贷款的更直接冲击,不得不改弦易辙,向结构化、基金会和证券化方向转型。
此外,自2012年5月份以来,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权益类和另类投资领域处于优势地位,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成熟和依托其上的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在收益方面较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更强,势必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形成巨大冲击。
所谓“核心”,就是指银行要紧紧围绕“固定收益”核心业务领域,开展理财业务。在固定收益领域,国内市场有两个大的发展方向,一是债券市场扩容,二是资产证券化。在债券市场,银行具有传统优势,无论是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债券,还是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债券,银行都是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参与主体。对于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在贷款提供、资产支持债券发行、会计清算、资产支持债券交易等方面都是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同时,银行还具有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这一切均为银行发展固定收益类的理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复杂、涉及面广、风险点多等特点,易于监管、可紧可松、具有“试验田”性质的银行理财产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载体。目前商业银行推出了一些“类证券化”的理财产品,其主要体现为银信、银证等通道类业务,未来将逐步向真正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转变,体现为风险的结构分层、现金流的结构重组等多种形式。
『贰』 我行理财产品的转型趋势不包括哪个特点
人理财业务包括基金、理财、保险、贵金属等业务,理应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立足市场、明确定位、转型发展的重要业务之一,
『叁』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发展趋势
我国各大银行近些年在业务能力的创新上大下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种类繁杂。以下是近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信息如下:
(1)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产品和中长期产品。其中,短期产品一般指期限为六月以上一年内的产品,中长期产品是指期限则是一年以上的产品。
(2)发行规模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来自于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近一万只,而2008年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就为六千多只。
(3)发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则名列前茅。
(4)银行存款一方面面临来自外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内部体系严格的存贷比监管,导致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进行存款竞争。因此,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也遭受侵害。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外汇市场剧烈震荡,商品市场同样未能幸免,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各国为拯救金融体系和刺激经济增长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1、多样化投资;我国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采用信贷理财,虽然流动性比较差,但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深受投资者的喜爱,零八年以来随着股票、基金、债券等收益的减少,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和证券也慢慢进入了低谷。
2、个性化投资;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各个理财产品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投资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产品,收益固定风险小,银行对市场分析又是格外的细心,在产品设计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3、规模化投资;从收益上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众多,这一切都是由于先前的产品基数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业务的成熟,银行将更多地去关注理财产品的质量以及规模的良性发展,而非一味副收益产品数量。
4、结构复杂化投资;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酒与茶)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肆』 银行理财如何走好转型之路
未来银行理财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转型,:
一是投研转型。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宏观经济、各类政策的研究优势,提升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研能力,构建以研究为基础、多个专业投资团队并行的“宏观+中观+微观”全方位投研联动体系,加强对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
二是风控转型。坚持前中后台分离,优化调整部门的组织架构,重塑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中台,强化独立风控中台的机制作用,筑牢理财投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投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道防线。
三是产品转型。要打造净值型产品体系,使之顺应监管、业内领先、客户满意、收益稳定、具备工行特色。要把“类基金”产品作为长期转型目标,部署固收类、混合类和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四大产品线,树立行业转型标杆。
四是销售转型。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为导向,重塑理财产品销售体系以适应净值化转型要求。同时加快合格投资者培育,夯实客户基础,坚持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多层次做好市场与投资者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伍』 对金融理财发展趋势的几点探讨
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
今年4月末,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为百万亿元体量的资管行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在资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银行理财市场也拉开了商业模式转换和行业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刚性兑付、转型净值化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正发生不小的变化:一方面,保本理财和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占比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速度加快,促进了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短期理财产品占比明显下降
资管新规落地一个月后,银行理财已经出现了发行数量持续下降、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预期收益率上升的显著变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5月份460家银行共发行了9861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26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49款减少1329款。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5月份新发行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1002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2549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7914款,占比较4月份增长1.62%。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增长72.15%,占比为1.12%。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来看,在资管新规影响下,5月份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明显下降。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内(含)理财产品占比为24.44%,环比下降4.87个百分点。同时,3至6个月、6至12个月(含12个月)理财产品分别较4月份环比上升3.28和1.96个百分点;大于1年期的理财产品占比较4月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
资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鉴于监管要求,未来3个月以内期限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将逐步减少,但银行也会考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因此3至12个月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将上升。2018年,在资管新规的限制下,预计未来的银行理财平均期限仍不会低于半年。
现阶段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低、对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刚性兑付,将导致客户大量赎回理财产品,造成理财资产无产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触发流动性风险。
此次发布的新规中,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意味着银行“冲时点”压力将得到缓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集中于月末、收益率翘尾现象或将改善。
整体来看,新规对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考核要求较之前有所放松,特别是删除了禁止高息揽储的规定,可能是为后期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做铺垫。中长期来看,‘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工具’代替保本理财和具有‘刚兑’性质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将促进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问题凸显
控制资管产品杠杆水平是资管新规的一大要点。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市场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狂飙近3年的银行委外业务几近停摆。
本轮监管打击的是乱加杠杆和资金空转,但规范化、高质量的委外是有助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双赢”的。管理层针对的并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当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这类委外模式。未来,高质量、规范化的委外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作为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委外模式将在监管高压下逐渐销声匿迹。
对于主动管理能力过弱,或无主动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而言,未来对于委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预测称,但由于业务规模及专业能力等因素,中小银行对接委外机构时话语权偏弱,对于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的问题或将进一步凸显。
尤其是在刚性兑付打破的大环境中,对于资产过弱的掌控可能增大产品亏损的可能,进而增大银行的声誉风险。因此,在开展委外业务的同时,中小银行应考虑通过委外系统的建立,增大对于委外资产的监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陆』 近几年理财趋势是什么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净值化转型加速
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
今年4月末,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为百万亿元体量的资管行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在资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银行理财市场也拉开了商业模式转换和行业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刚性兑付、转型净值化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正发生不小的变化:一方面,保本理财和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占比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速度加快,促进了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短期理财产品占比明显下降
资管新规落地一个月后,银行理财已经出现了发行数量持续下降、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预期收益率上升的显著变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5月份460家银行共发行了9861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26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49款减少1329款。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5月份新发行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1002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2549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7914款,占比较4月份增长1.62%。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增长72.15%,占比为1.12%。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来看,在资管新规影响下,5月份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明显下降。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内(含)理财产品占比为24.44%,环比下降4.87个百分点。同时,3至6个月、6至12个月(含12个月)理财产品分别较4月份环比上升3.28和1.96个百分点;大于1年期的理财产品占比较4月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
资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鉴于监管要求,未来3个月以内期限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将逐步减少,但银行也会考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因此3至12个月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将上升。2018年,在资管新规的限制下,预计未来的银行理财平均期限仍不会低于半年。
现阶段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低、对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刚性兑付,将导致客户大量赎回理财产品,造成理财资产无产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触发流动性风险。
此次发布的新规中,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意味着银行“冲时点”压力将得到缓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集中于月末、收益率翘尾现象或将改善。
整体来看,新规对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考核要求较之前有所放松,特别是删除了禁止高息揽储的规定,可能是为后期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做铺垫。中长期来看,‘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工具’代替保本理财和具有‘刚兑’性质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将促进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问题凸显
控制资管产品杠杆水平是资管新规的一大要点。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市场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狂飙近3年的银行委外业务几近停摆。
本轮监管打击的是乱加杠杆和资金空转,但规范化、高质量的委外是有助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双赢”的。管理层针对的并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当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这类委外模式。未来,高质量、规范化的委外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作为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委外模式将在监管高压下逐渐销声匿迹。
对于主动管理能力过弱,或无主动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而言,未来对于委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预测称,但由于业务规模及专业能力等因素,中小银行对接委外机构时话语权偏弱,对于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的问题或将进一步凸显。
尤其是在刚性兑付打破的大环境中,对于资产过弱的掌控可能增大产品亏损的可能,进而增大银行的声誉风险。因此,在开展委外业务的同时,中小银行应考虑通过委外系统的建立,增大对于委外资产的监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柒』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怎么样
在互联网理财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首先,过高的门槛,难以满足中低收入客户的理财需求;其次,创新性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客户市场细分方面不够;最后,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失衡严重,刚性兑付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突出。
为了解决目前理财产品业务的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提出如下对策:
提高服务质量,分层次细化服务。银行的工作人员是直接和客户接触的,能够面对面地进行相关咨询服务,比起手机app来说,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客户也能享受到贵宾级的待遇,在舒适的环境中解决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户不知道理财产品的投资细节,这就需要银行工作人员耐心和专业的指导,购买不同产品的客户服务应该分层化。
拓展产品种类,创新用户模式。银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财产品和别的银行不同,就应该从产品自身入手,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私募机构、投资咨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细化,开发新的用户模式。
改变销售思路,大力开发业务。传统的销售方式是电话、短信营销和现场推销,以及网络的宣传,其实从用户的角度讲,应该更加个性化和系统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户服务体系,根据收集到的用户资料和使用数据,定制属于客户自己的理财产品。
营造正确的监管引导。监管机构流于形式的东西太多,应该加强监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真正地监督理财产品的去向和收益情况,这也是为了服务未来潜在用户做铺垫。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加广泛,存贷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径,其次,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的合作,开发出新的业务模式,能够依靠其网点规模的优势来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与保险公司等的协同效应也非常明显,如果对理财产品能够更进一步地完善,那么理财产品市场未来将会呈现欣欣向荣的一番景象。
在互联网理财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首先,过高的门槛,难以满足中低收入客户的理财需求;其次,创新性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客户市场细分方面不够;最后,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失衡严重,刚性兑付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突出。
为了解决目前理财产品业务的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提出如下对策:
提高服务质量,分层次细化服务。银行的工作人员是直接和客户接触的,能够面对面地进行相关咨询服务,比起手机app来说,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客户也能享受到贵宾级的待遇,在舒适的环境中解决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户不知道理财产品的投资细节,这就需要银行工作人员耐心和专业的指导,购买不同产品的客户服务应该分层化。
拓展产品种类,创新用户模式。银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财产品和别的银行不同,就应该从产品自身入手,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私募机构、投资咨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细化,开发新的用户模式。
改变销售思路,大力开发业务。传统的销售方式是电话、短信营销和现场推销,以及网络的宣传,其实从用户的角度讲,应该更加个性化和系统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户服务体系,根据收集到的用户资料和使用数据,定制属于客户自己的理财产品。
营造正确的监管引导。监管机构流于形式的东西太多,应该加强监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真正地监督理财产品的去向和收益情况,这也是为了服务未来潜在用户做铺垫。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加广泛,存贷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径,其次,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的合作,开发出新的业务模式,能够依靠其网点规模的优势来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与保险公司等的协同效应也非常明显,如果对理财产品能够更进一步地完善,那么理财产品市场未来将会呈现欣欣向荣的一番景象。
『捌』 理财产品发展趋势是不是越来越好
您好,欢迎您关注招行理财产品,目前我行的理财产品在主页上面有公布出来,打开个人理财页面,通过“搜索”可以分类您需要的理财产品(如您需要相应的理财规划建议,还要请您到我行网点或直接联系您的客户经理尝试了解一下。)温馨提示:购买之前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