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联网理财如何防骗
随着互联网理财兴起,越来越多人投入资金进行理财。然而理财市场风云变幻,很多投机者打着互联网理财的幌子招摇撞骗。相信有不少网络理财投资者被互联网理财产品所坑害过。
在这个看似诱人,实则水很深的互联网金融投资领域,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那么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怎么防骗?在此阿融总结出一些互联网理财防骗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互联网理财产品防骗技巧之“问”
这个“问”不是问网友,而是问官方的客服。有人会说,官方嘴里哪有真话?所以我们把这一步放在第三步,而不是让你上来第一步就去问。如果通过了“望”和“闻”这两步,其实大致的问题不会很大了;如果前两部就有问题,那么根本不用进行第三步,直接就可以Pass了。
那么问什么呢?这时候就把你所有的通过“望”和“闻”两部没有得到答案的疑虑向官方提出来,看看它是如何作答的。在对方回答的同时,你也要注意观察它的反应,比如是否对答如流,是否有模棱两可的地方,对方客服的素质如何等等,问题尽量刁钻。
其实“闻”和“问”就是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去了解这个金融投资产品,然后再形成一套自己的判断,毕竟不能通过自己空想去判断,这样是很危险的。
互联网理财产品防骗技巧之“切”
所谓“切”就是小规模尝试。这一步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个产品有一定可信度,可以投;另一个是为防万一先小金额尝试。一般来说第一次购买先买最低允许的量,在5万以内可以尝试。试水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半年到一年,如果这段时间内收益表现良好,可以考虑增加购买的量。
简单来说,我们的防骗技巧分为“望、闻、问、切”四个部分,把握住这四个部分,就能将被骗的几率降到很低。投资者在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时,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操作,不要流于表面,只有调查得越详细,风险才能控制得越小。
2. 理财产品市场存在什么潜在风险,投资者投资时应该采取怎样的规避措施
理财产品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时时要关注,不懂不做,不贪高收益,正常理财收益是负数,国内理财大部分是自己开立证券账户理财,像这几天原油宝一事,投6万元,亏完6万以后还倒欠银行十几万,所以在理财之前一定要搞清楚,搞懂,不清楚,不懂的就不参与,还要告诉自己正常理财大部分是亏损的,理财之前先给自己泼冷水,不要老想着赚,理财大部分是亏损!
3. 我们常见理财产品可分为几大类
理财产品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
1、债券型
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投资的产品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2、信托型
投资于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
3、挂钩型
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与道·琼斯指数及与港股挂钩等。
4、QDII型
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QDII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合格商业银行,由合格商业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4. 资管新规发布以后理财产品市场还会好吗
资管新规发布后,理财产品市场依旧会好,这是我的见解,理财产品不再是保本状态,而是可以微盈利,在这个物价上涨的时代保本就已经很占优势了
5.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怎么样
在互联网理财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首先,过高的门槛,难以满足中低收入客户的理财需求;其次,创新性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客户市场细分方面不够;最后,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失衡严重,刚性兑付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突出。
为了解决目前理财产品业务的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提出如下对策:
提高服务质量,分层次细化服务。银行的工作人员是直接和客户接触的,能够面对面地进行相关咨询服务,比起手机app来说,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客户也能享受到贵宾级的待遇,在舒适的环境中解决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户不知道理财产品的投资细节,这就需要银行工作人员耐心和专业的指导,购买不同产品的客户服务应该分层化。
拓展产品种类,创新用户模式。银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财产品和别的银行不同,就应该从产品自身入手,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私募机构、投资咨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细化,开发新的用户模式。
改变销售思路,大力开发业务。传统的销售方式是电话、短信营销和现场推销,以及网络的宣传,其实从用户的角度讲,应该更加个性化和系统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户服务体系,根据收集到的用户资料和使用数据,定制属于客户自己的理财产品。
营造正确的监管引导。监管机构流于形式的东西太多,应该加强监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真正地监督理财产品的去向和收益情况,这也是为了服务未来潜在用户做铺垫。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加广泛,存贷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径,其次,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的合作,开发出新的业务模式,能够依靠其网点规模的优势来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与保险公司等的协同效应也非常明显,如果对理财产品能够更进一步地完善,那么理财产品市场未来将会呈现欣欣向荣的一番景象。
在互联网理财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首先,过高的门槛,难以满足中低收入客户的理财需求;其次,创新性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客户市场细分方面不够;最后,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失衡严重,刚性兑付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突出。
为了解决目前理财产品业务的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提出如下对策:
提高服务质量,分层次细化服务。银行的工作人员是直接和客户接触的,能够面对面地进行相关咨询服务,比起手机app来说,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客户也能享受到贵宾级的待遇,在舒适的环境中解决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户不知道理财产品的投资细节,这就需要银行工作人员耐心和专业的指导,购买不同产品的客户服务应该分层化。
拓展产品种类,创新用户模式。银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财产品和别的银行不同,就应该从产品自身入手,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私募机构、投资咨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细化,开发新的用户模式。
改变销售思路,大力开发业务。传统的销售方式是电话、短信营销和现场推销,以及网络的宣传,其实从用户的角度讲,应该更加个性化和系统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户服务体系,根据收集到的用户资料和使用数据,定制属于客户自己的理财产品。
营造正确的监管引导。监管机构流于形式的东西太多,应该加强监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真正地监督理财产品的去向和收益情况,这也是为了服务未来潜在用户做铺垫。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加广泛,存贷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径,其次,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的合作,开发出新的业务模式,能够依靠其网点规模的优势来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与保险公司等的协同效应也非常明显,如果对理财产品能够更进一步地完善,那么理财产品市场未来将会呈现欣欣向荣的一番景象。
6. 理财产品如何扭曲市场的
据报道,银行理财产品因为更稳健成为很多人的投资首选。不过,它背后的门道你知道吗?理财产品都投向哪?保本不保本产品怎么选?在昨天(19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年北京年会上,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说,银行销售的不保本又保预期收益的产品是对市场的扭曲,不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全部收益都应归客户所有。
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时,除了收益率,保本不保本也是最关心的问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说,银行存款的特征是由银行承担盈亏风险,存款人享受固定收益,所以目前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由监管部门认定为结构性存款,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占用资本金。此外,银行发行的不保本、不保收益的理财产品,符合集合投资的所有特性,发行超出200份以上的产品应按公募基金管理。而不保本却保预期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对市场的扭曲。
央行副行长殷勇认为,“刚性兑付”并不能消除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它只是问题的转移,而且“刚性兑付”还会助长人们的不理性行为。他说,“‘刚性兑付’问题应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认为还是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的作用,要让价格波动去提示我们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投资有风险。如果我们不能打破‘刚性兑付’,那我们在金融监管上就应该更加严格。”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出台的统一资管新规最大的亮点将是打破“刚性兑付”。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彭向东说,银行理财产品将由预期收益型转向净值型产品,银行只收取管理费或者有固定的分成,客户逐渐适应自担风险,“刚性兑付”的问题会慢慢随之解决。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认为,过去由于隐形的刚性兑付,银行理财资金的配置90%集中在债券、非标等资产上,监管背景下,银行在投资端的收益压力更大,因此具备客户获取能力的银行未来将深耕资产管理产业链的下游,与小而精、专注投资的私募,在客户端和投资端各自发挥优势,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投资收益。在未来混业监管标准逐步统一之后,监管套利空间消除,依据自身禀赋寻找自身产业链定位是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必经之路。
7.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9-2005),银行理财产品的萌芽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对外开放的交流使得国外先进金融理念渗透到国内。
2、第二阶段为(2005年11月-2008年中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阶段。发行规模较萌芽阶段有显著的增加。这阶段,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民间资本需求大增,投资机会增多,金融市场整体表现良好。
3、第三阶段(2008年中期至今),银行理财产品成熟、规范阶段。2008年末,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降低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证券市场市值纷纷跳水,投资者选择抛售离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也趋于理性。
(7)理财产品市场风云变幻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在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个银行理财是谁发行的,就是银行自营的还是其代销的,一定要弄好这一点。现在对于银行理财销售要求比较高,要做双录,要做信息披露,还要签一些电子的合同,所以说这个问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在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尤其是第1次开通理财功能的时候,要做双录,然后要做这个投资者的风险等级测试,来确定属于什么风险承受能力的人,然后能购买什么风险等级的产品。
8.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发展趋势
我国各大银行近些年在业务能力的创新上大下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种类繁杂。以下是近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信息如下:
(1)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产品和中长期产品。其中,短期产品一般指期限为六月以上一年内的产品,中长期产品是指期限则是一年以上的产品。
(2)发行规模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来自于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近一万只,而2008年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就为六千多只。
(3)发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则名列前茅。
(4)银行存款一方面面临来自外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内部体系严格的存贷比监管,导致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进行存款竞争。因此,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也遭受侵害。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外汇市场剧烈震荡,商品市场同样未能幸免,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各国为拯救金融体系和刺激经济增长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1、多样化投资;我国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采用信贷理财,虽然流动性比较差,但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深受投资者的喜爱,零八年以来随着股票、基金、债券等收益的减少,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和证券也慢慢进入了低谷。
2、个性化投资;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各个理财产品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投资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产品,收益固定风险小,银行对市场分析又是格外的细心,在产品设计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3、规模化投资;从收益上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众多,这一切都是由于先前的产品基数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业务的成熟,银行将更多地去关注理财产品的质量以及规模的良性发展,而非一味副收益产品数量。
4、结构复杂化投资;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酒与茶)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