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这次养老金并轨对个人理财有什么影响
近日,中央通过了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舆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备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终于要被破除了。
什么叫“双轨制”。所谓“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制度有所不同。
具体表现有三点。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
并轨后的制度是什么样的?简单点说,就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问题1:企业员工养老水准会大幅提升吗?
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认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大前提,说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必将逐步拉近;但二者目前差别过大,立即趋同并不可能,逐步并轨才能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问题2: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后,薪水会下跌吗?
答:并轨后,职工和公务员全部纳入到了一个养老保险体制当中。业内专家分析,本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虽然也需要缴纳费用,但是薪资可能会涨。
问题3:即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入职人员、在职人员,会否区别对待?
答: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表示,采取新老有别的政策,是改革顺利推行的重要措施。“老人”和“中人”都有社保视同缴纳的阶段,继续认可这一缴费工龄很重要。而新人则需要全程自己交费。至于缴费工龄在并轨后如何折算退休待遇,还需要有关部门后续出台相关细则加以明确。
B. 养老保险中储蓄积累制部分积累制的优点和缺点急
储蓄积累制:
优点:政府强制性要求参保认为养老储蓄,从而可以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养老保险基金;可以提高社会储蓄率;储蓄积累制比现收现付制对工作人员有更好的激励作用;在总供给不足的条件下,储蓄积累制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可能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缺点:储蓄积累制的管理成本通常要高于现收现付制的管理成本。
部分积累制:也称“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在部分积累制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自于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部分来自于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
优点:1、保险费率低于完全基金制,而保险费率的增长又比现收现付制缓慢、平衡。2、不需考虑长期费用,下一代人的负担相对少于现收现付制,有利于扩大储蓄和促进投资。
3、受人口结构、通货膨胀和经济状况的影响也相对少些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C. 养老保险对家庭的意义
养老保险对家庭的意义当然很重要,一个普通家庭有一份养老保险就有一份生活的保障,能减轻一些经济压力。相对来说,对。普通家庭有很重要的意义能缓解经济压力啊。
D.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储蓄率会下降这个表述准确吗
第
4
期
胡
翠
、
许召元
: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1
3
4
7
关系在有些时间段内不显著
,
有些时间段内呈负相关
(
如
K
e
l
l
e
y
a
n
d
S
c
h
m
i
d
,
1
9
9
6
)
。
另有研究认为儿童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不同
,
并单独
对老人抚养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如
Y
a
s
i
n
(
2
0
0
7
)
利用
1
4
个新兴市场经济
国家
1
9
6
0
—
2
0
0
1
年的年度数据构建了
6
5
岁以上人口占工作人口比重的指标
,
并发现该指标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
有些研究利用微观的家庭调
查
数
据
直
接
考
察
年
龄
(
用
户
主
年
龄
代
表
)
与
储蓄率的关系
,
由于一般而言户主年龄越大
,
家庭中老龄人口比重越大
,
因
此这些研究间接反映了老龄化
程
度
对
家
庭储蓄
率
的
影响
。
由于不同年份调研
的家庭对象并不完全
相同
,
难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面板数据
,
这些研究一般
都是通过构建虚拟面板数据来进行分析
。
虚拟面板数据的方法最早被
D
e
a
t
o
n
a
n
d
P
a
x
s
o
n
(
1
9
9
4
)
用来研究家
庭
储
蓄
率
的
问
题
。
在
他
们
的
研
究
中
,
年
龄
与
储蓄率的关系被分成时期效应
(
p
e
r
i
o
d
e
f
f
e
c
t
)
、
年
龄
效
应
(
a
g
e
e
f
f
e
c
t
)
和
群
组效应
(
c
o
h
o
r
t
e
f
f
e
c
t
)
。
其中
,
时期效应是指家庭储蓄率在不同年份的变化
,
年龄效应是指户主年龄和家庭
储
蓄
率
之
间的关
系
,
群
组
效
应考察的
则
是
不同
年份出生的户主年龄相同时家
庭
储
蓄
率
的差别
。
利
用
中
国
台湾地区
的
调
研数
据
,
估计结果发现了显著的群组效应
,
但年龄效应却不是很显著
;
B
u
t
e
l
m
a
n
n
a
n
d
G
a
l
l
e
g
o
(
2
0
0
0
)
用
智
利
的
家
庭
调
研
数
据
得
到
了
与
D
e
a
t
o
n
a
n
d
P
a
x
s
o
n
(
1
9
9
4
)
相同的结果
。
同样的分析方法也曾被
B
a
l
d
i
n
i
a
n
d
M
a
z
z
a
f
e
r
r
o
(
2
0
0
0
)
用来分析意大利家庭储蓄率的问题
。
但由于一个家庭是由不同出生年份
、
不
同年龄的成员构成
,
上述研究
都
忽
略
了
其他成
员
的
影响
,
因而并不能完全反
映年龄结构和储蓄率之间的关系
(
B
a
l
d
i
n
i
a
n
d
M
a
z
z
a
f
e
r
r
o
,
2
0
0
0
)
。
4
施建淮
、
朱海婷
,
“
中国城市居
民
预
防
性
储
蓄
及
预
防
性
动
机
强
度
:
1
9
9
9
—
2
0
0
3
”
,
《
经
济
研
究
》
,
2
0
0
4
年
第
1
0
期
,
第
6
6
—
7
4
页
;
易行健
、
王俊海
、
易
君
健
,
“
预
防
性
储
蓄
动
机
强
度
的
时
序
变
化
与
地
区
差
异
”
,
《
经
济
研
究
》
,
2
0
0
8
年第
2
期
,
第
1
1
9
—
1
3
0
页
;
何立新
、
封进
、
佐藤宏
,
“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
中国的
经验证据
”
,
《
经济研究
》
,
2
0
0
8
年第
1
0
期
,
第
1
1
7
—
1
3
0
页
;
杨
汝
岱
、
陈
斌
开
,
“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
预
防
性
储
蓄
与居民消费行为
”
,
《
经济研究
》
,
2
0
0
9
年第
8
期
,
第
1
1
3
—
1
2
4
页
。
5
周建
、
杨秀祯
,
“
我国农村
消
费
行
为
变
迁
及
城
乡
联
动
机
制
研
究
”
,
《
经
济
研
究
》
,
2
0
0
9
年
第
1
期
,
第
8
3
—
9
5
页
。
6
汪伟
,
“
经济增长
、
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
”
,
《
经济学
》
(
季刊
)
,
2
0
0
9
年第
9
卷第
1
期
,
第
2
9
—
5
2
页
。
改革开放以
来
,
中
国
持
续
上
升
的
储
蓄
率
引
起
了
国
内
外
学
者
极
大
的
兴
趣
,
大量研究对其形
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
很多学者结合中国教育
、
医疗
、
住房制
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的
国
情
,
从预防性动机的角度来解释
中国高储
蓄率的现象
(
如施建淮和朱海婷
,
2
0
0
4
;
易行健等
,
2
0
0
8
;
何立新等
,
2
0
0
8
;
杨汝岱和陈斌开
,
2
0
0
8
)
4
。
也有学者认为
城
乡
联
动
机
制
,
即
城
镇
居
民
消
费
的
示范效应是中国出现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
(
如
周
建
和
杨
秀
祯
,
2
0
0
9
)
5
;
还
有
学者认为
中
国
高
储
第4期胡 翠、许召元: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134
7 关系在有些时间段内不显著,有些时间段内呈负相关(如Kelley and Schmid,1996)。另有研究认为儿童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不同,并单独对老人抚养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如Yasin(2007)利用14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1960—2001年的年度数据构建了65岁以上人口占工作人口比重的指标,并发现该指标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有些研究利用微观的家庭调查数据直接考察年龄(用户主年龄代表)与储蓄率的关系,由于一般而言户主年龄越大,家庭中老龄人口比重越大,因此这些研究间接反映了老龄化程度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由于不同年份调研的家庭对象并不完全相同,难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面板数据,这些研究一般都是通过构建虚拟面板数据来进行分析。虚拟面板数据的方法最早被Deatonand Paxson(1994)用来研究家庭储蓄率的问题。在他们的研究中,年龄与储蓄率的关系被分成时期效应(period effect)、年龄效应(age effect)和群组效应(cohort effect)。其中,时期效应是指家庭储蓄率在不同年份的变化,年龄效应是指户主年龄和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群组效应考察的则是不同年份出生的户主年龄相同时家庭储蓄率的差别。利用中国台湾地区的调研数据,估计结果发现了显著的群组效应,但年龄效应却不是很显著;Butelmannand Gallego(2000)用智利的家庭调研数据得到了与Deaton and Paxson(1994)相同的结果。同样的分析方法也曾被Baldini and Mazzaferro(2000)用来分析意大利家庭储蓄率的问题。但由于一个家庭是由不同出生年份、不同年龄的成员构成,上述研究都忽略了其他成员的影响,因而并不能完全反映年龄结构和储蓄率之间的关系(Baldini and Mazzaferro,200
0)。4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经济研究》,2004年第 10期,第66—74页;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第119—130页; 何立新、封进、佐藤宏,“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第117—130页;杨汝岱、陈斌开,“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 与居民消费行为”,《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第113—124页。 5周建、杨秀祯,“我国农村消费行为变迁及城乡联动机制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第83—95页。6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9卷第1期,第29—5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上升的储蓄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兴趣,大量研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很多学者结合中国教育、医疗、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国情,从预防性动机的角度来解释中国高储蓄率的现象(如施建淮和朱海婷,2004;易行健等,2008;何立新等,2008; 杨汝岱和陈斌开,2008)4 。也有学者认为城乡联动机制,即城镇居民消费的示范效应是中国出现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如周建和杨秀祯,2009)5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高储蓄率是由经济增长造成的(如汪伟,2009)6 。Wei andZhang( 2011)根据中国男女比例上升的事实提出了竞争性储蓄理论,并得到了实际数据的支撑
。
E.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经济改革有何关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功不可没,基本解决了10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承包经营,使原有的“集体保障”趋于瓦解,农村中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保障成为农民养老保障的重要手段。但发展到今天,农村经济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进一步对农村经济进行改革,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农村产业结构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加上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大批农民离开土地,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全国农村大约有上亿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这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在失去土地后,就失去了土地保障,在遭受经济风险时,如年老体弱、疾病伤残、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经营不善等等,都会对他们构成重大威胁。单纯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不足以抵御经济风险,需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保障体制,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改革。
F.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据说要延迟退休,所以变化就是,已经工作的中年人要多干5年才能退休,而年轻人就业更困难。
G. 养老保险中储蓄积累制、部分积累制的优点和缺点 急!!
储蓄积累制:
优点:政府强制性要求参保认为养老储蓄,从而可以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养老保险基金;可以提高社会储蓄率;储蓄积累制比现收现付制对工作人员有更好的激励作用;在总供给不足的条件下,储蓄积累制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可能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缺点:储蓄积累制的管理成本通常要高于现收现付制的管理成本。
部分积累制:也称“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在部分积累制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自于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部分来自于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
优点: 1、保险费率低于完全基金制,而保险费率的增长又比现收现付制缓慢、平衡。 2、不需考虑长期费用,下一代人的负担相对少于现收现付制,有利于扩大储蓄和促进投资。
3、受人口结构、通货膨胀和经济状况的影响也相对少些
H. 封进的发表论文
Feng, Jin, Lixin, He, Hiroshi Sato, 2011, “Public Pension and Household Saving: 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 39, 470-485.
封进郭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支持能力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11.7
Feng, Jin, “Macro determinants of health expenditure in China”, 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2011,3.
封进刘芳陈沁,20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县村两级医疗价格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1期127-140。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封进张馨月张涛2010 ,”经济全球化会导致社会保险水平下降吗?基于中国省际差异的分析”, 《世界经济》第11期, 37-53。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全文转载。
Feng Jin, 2010, Health Insurance and Its Reimbursement Arrangements: Policy Evaluation on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Rural China. 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3 (3), 1-21.
Feng J., B. Qin and Y. Yu (2010), ‘Wealth, ecation, and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in Gordon Liu and Shufang Zhang (eds), Investing in Human Capita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封进 李珍珍,2009,“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模式研究”,《经济研究》第4期103-115。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7.全文转载
封进,余央央,2009,“医疗领域所有制和产权的研究评述”,《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第9期。
封进,2009,“统一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紧迫性“,《改革》第5期。
封进,张涛,2009,“医疗服务市场所有制模式比较及中国的选择”,《江海学刊》,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10,《公共行政》全文转载。
Feng, Jin, Song Zheng, 2009, “Health care system in rural China: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based on heterogeneous indivial”,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Volume4, No.2, Springer.
袁志刚,李珍珍,封进,2009,《城市化进程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第4期。
何立新,封进,佐藤宏,2008,“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第10期。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9年2期全文转载。
封进,胡岩,2008,“中国城镇劳动力提前退休行为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
封进,余央央,“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激励制和政府的作用” 《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第5期全文转载。
封进,余央央,“补贴需方还是补贴供方:医疗改革中的政府作用”,《中国改革》,2008年第3期。
叶春辉,封进,“收入、教育水平和健康投资:基于农户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12期全文转载。
封进,余央央,2007,“中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经济研究》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全文转载。
封进,宋铮,2007“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一项基于异质性个体决策行为的理论研究”,《经济学季刊》,第六卷,第三期。
封进 宋铮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南方经济》,2006年11期。
余央央,封进《收入差距与健康的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7期。
封 进,秦 蓓,《中国农村医疗消费行为变化及其政策含义》,《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第1期。
李珍珍,封进 《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对上海家庭调查数据的研究》,《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3
Yuan Zhigang and Feng Jin, 2005. 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Chinaand World Economy, Volume 13, No.2, March-April
Yuan Zhigang and Feng Jin, 2005. Social security Option in China: Parametric or Paradigmatic? 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袁志刚、封进、张红,《城市劳动力供求及外来劳动力管理研究——上海的例证和启示》,《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全文转载。
封进,许庆 《上海外来劳动力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经济学》,2005年第3期。
许庆,封进,“外来劳动力,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开放导报》,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专辑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封进,人口结构变化的福利效应——一个包含社会保险的模型及其解释,《经济科学》,2004年第1期
封进,效率与公平的交替: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再分配效应,《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第1期
I. 影响储蓄率的因素有哪些急!!!
1导致储蓄率持续居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人口负担轻,因此经济剩余比例大;
其二,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内需不足,导致居民具有高储蓄倾向;
其三,社会保障不充分和预期不稳定,诱导居民通过储蓄来实现自我保险。
2看病贵、买房贵、上学贵3国家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低水平、多层次、广覆盖,保障对象不能只局限于公务员、国企职工、城市居民,非国企职工和农村居民也应该享受同样的保障,这可以从根本上减轻我国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国家还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使消费信贷真正能够刺激消费,分流储蓄。
J. 养老保险新政策对当时的影响
1.2015年公务员社保退休政策最新规定如下: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可以退休。符合下述情况的也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一、公务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
二、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2.延迟退休对公务员的影响:
延迟退休作为改革目标已经是毫无疑问了,渐进式只是操作性的考虑,减缓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当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采用不同制度,其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然沿用公共财政大包大揽的制度,而且养老保险替代率大大高于同期的企业职工。由于两者待遇的巨大差别,被称为养老“双轨制”。
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养老金平均替代率高达80%以上;而企业职工不但需要缴纳养老金,且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不足50%,这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不仅有损公平与效率,也无法适应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人口流动、身份变换的现实需要。
虽然有退休待遇上的优势,公务员尤其是掌握一定行政权力的官员仍然是愿意延迟退休的主力人群。“因为在职公务员可以获得更多的津贴和各种福利,而且相对于企业职工而言他们的工作并不繁重。”“一旦施行了弹性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也就意味着拥有高技能和公务员等岗位人员将延迟退休,而这些公共部门的岗位正是对大学生就业最具吸引力的岗位,这就难免加大就业压力。”
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有行政职能的纳入公务员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将参照企业职工保障制度进行改革。而对占绝大多数的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最终将实行与目前企业职工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