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保险 > 中国保险黄金时段

中国保险黄金时段

发布时间:2021-03-30 15:40:33

① 有关中国经济的问题

《培训与资讯》第7期(总第十四期)
作者:陕西省计划干部培训中心 加入时间:2005-8-15 9:25:26

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忙全

同志们:

未来五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编制好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导向性的“十一五”规划,对于抓住并且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但编制好“十一五”规划,难度也不小,因为要使它成为既是一个发展规划,又是一个改革规划,许多地方要打破常规,有所创新,所以说有难度。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大量调查研究,前一段时间,我委分头对各市“十一五”思路听取了汇报,了解了各市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在“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省上的思路。因此,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规划部门所做的艰苦工作,得到领导认可,省上和各市都已形成了基本思路,对一些重大问题研究多数已经破题,有些问题还需要再深入研究。研究讨论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统一认识、达成共识,进一步熟悉省情、市情、县情的过程,因此,历经这些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围绕进一步做好“十一五”规划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期引起大家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一、深刻认识“十一五”规划的时代背景

认真分析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把握时代背景对规划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是编制好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提。

1.“十一五”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

(一)“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在全国基本实现。(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这一步1987年已提前三年实现。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2000年,全国人均GDP超过800美元,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2003年全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我省2000年,550美元,2003年785美元,2004年800美元(2883.51亿元),预计2005年可达到3200亿元,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2万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00美元,第二步目标也已实现。第三步,在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第三步战略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6个更加)。所以“十一五”规划必须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研究提出未来五年我省、市、县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重点。作为五年的阶段性目标如何细化和具体化;今后五年要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方面要有突破,突破到什么程度等。

(二)“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有一个重大的时代背景,那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体现了我国在发展指导思想上的重大转变,标志我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加快发展、深化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她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我们在发展规划编制中的一些传统思维模式,特别是关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深深地在“十一五”规划工作中打上烙印。“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成败好差,关键在于能否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否在规划理念、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在各级各类规划中贯穿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编制出一个面貌为之一新的发展规划。对此,我们各级规划部门都已做了一些工作,但还要继续深入研究,把这一重要指导方针落实到整个规划纲要当中。

(三)“十一五”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编制的五年规划。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十一五”规划既不同于以物质平衡为中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规划,也不同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或者说两种体制“胶着”时期的规划,当然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善条件下的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又不够完善的体制背景下编制的规划。这是“十一五”规划编制的特殊体制背景。“十一五”规划如何适应和反映这一体制特征,一方面要体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体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导向作用的特点。正确区分市场的作用与政府的作用,明确哪些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克服过去平衡重于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作用。哪些是需要政府来实施的,公共服务等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办,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这也是编制规划需要着重考虑的重点问题,对此,需要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深入分析。

(四)“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期条件下编制的五年规划。到2010年全国人均GDP将达到或可能超过2000美元,处在由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关键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时期,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将加速调整,加快发展的各种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如果处理得当、搞得好,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黄金发展期”。如英国在18世纪的发展,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发展,美国在上世纪的发展,都是抓住了机遇期而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同时在这个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即“矛盾凸现期”。“拉美陷阱”就是前车之鉴:2002年,巴西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城市化达到82%,但贫困人口却占到国民人口总数的34%。一边是现代化,一边却产生了那么多穷人;有增长、无发展,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加剧社会矛盾,这就是人们常提到“拉美陷阱”。面对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既失误不得,机遇是转眼即逝,必须紧紧抓住,很好利用借以加快发展我们。

总之,从宏观上讲,“十一五”规划的起点是“四新”:新的增长态势,新的增长空间,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发展理念。因此,也要求我们必须把“十一五”规划编制成为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切实把握并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强的发展规划。

2.加快发展是我省“十一五”主题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在于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对欠发达的陕西而言,加快发展尤为紧迫和重要。

第一,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战略机遇期内有所作为。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和全国一样,正处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一是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向西部转移。二是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三是国家把提升制造业水平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这对具有装备工业优势的陕西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四是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有利于我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五是中央提出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的要求,为我们加快“一线两带”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六是我国已进入重化工时代,能源需求加剧,必将带动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加快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的发展机遇,还远不止这些,随着形势的发展,新的机遇还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主动,取得历史性发展;错过了机遇,就十分被动,发展前景就可能变得很艰难。这里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些机遇,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不断地创新出发展新思路,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第二,只有加快发展,才能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十一五”时期,我省坚持加快发展,是在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客观分析省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据专家测算,如果美国年增长率为3%,中国年增长率为8%,那么中国需要68年才能实现人均GDP与美国相当;如果美国增长率为4%,中国增长率为7%,那么中国需要118年才能赶上美国。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从国内形势看,尽管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但横向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沿海不少省市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力向“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有九个省市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我省2010年11000元的奋斗目标,在全国遥遥领先。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本来就比我省高,现在又利用国家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步伐,首批就上了一百多个优势产业项目,发展态势咄咄逼人。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我省GDP居第4位,城镇居民收入居西部第8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居西部第10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清醒地认识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要坚持加快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个根本任务,这一点任何时候不能动摇、不能放松。经验和教训一再告诫我们,不发展就不能缩短差距,不发展就难以找到出路,不发展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可以说,加快发展才能凝聚人心、增强信心;加快发展,陕西才有希望。

第三,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陕西的现实问题。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解决陕西所有问题的关键靠发展。只有在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争取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有效解决陕西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如果我们的发展速度上不去,我们就会遇到许多过不去的“坎”。最为紧迫的是两个“过不去”,即财政过不去和就业过不去。各级公共财政如果长期捉襟见肘,就难以担当起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天然提供者的角色,就难以有效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强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难以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城市贫困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扩大就业是当前最根本的发展。全省现有30多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5万人,农村370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将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加之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转变时期,隐性失业显性化,就业压力更是长期存在的突出困难。劳动力是一种不能存储的特殊资源,如果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实际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必须实行积极扩大就业的政策,通过加快发展,每年必须创造3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四,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我们从陕西的省情实际出发,着眼全国发展大局,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三步走”规划。“十一五”规划初步确定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5000亿元。这是全省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也是我们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10%以上的速度就不能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也难以跟上全国的发展步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这里讲的速度,是指实实在在的速度,是讲质量、重效益的速度。要在较长时期内始终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快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着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结构优化升级,降低成本和消耗,走出一条又快又好的发展路子。

二、关于“十一五”期间我省要着力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的重要任务。“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城乡二元结构,是农业的小生产与现代化的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国家在分析“十一五”的环境时,认为有两大难题,一是“三农”,二是西部,我省把两大难题都占了。“三农问题”难就难在众多的不断增加的农村人口和有限的、而且不断减少的水土、资源之间的矛盾,全省6344万亩耕地(2003年),74.5%属于坡耕和旱耕地,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2483万农民(人均2.56亩)。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也无法实现人均3000美元的小康生活。(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5100万亩,人均2.1亩)。过去在解决温饱问题阶段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价格解决农业问题的办法在现阶段已经不行了,因此,中央提出五个统筹中,要统筹城乡发展,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怎么统筹,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说:解决农业问题要两手抓,一手抓扩大分子,一手抓缩小分母。扩大分子就是农业本身,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延长产业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使农业尽可能创造更多的GDP,缩小分母就是要减少农村人口,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十五”计划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但由于配套的制度和政策没有根本调整,导致城市化战略实施中出现偏差,“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出现了大量“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从鼓励“就地转移”、到发展小城镇再到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实施城市化战略,说明城乡分割的体制逐步松动,但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并未解决。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八十年代中期的1.8:1,扩大到2004年的3.2:1。城乡居民公共卫生资源分布差异大,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而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全国总量的30%。农村人口医疗保险覆盖率只有9.58%,城市则为42.09%。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国家的补贴,实际差距约为5至6倍。从我省情况看,2004年,乡村人口2483.23万人,占67.02%;农业从业人员占52%,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7%。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和全国一样,近几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由2000年的3.5倍扩大到2004年的4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93元,农民1867元,(全国农民2936元,我省差1069元,名列全国倒数第6位,上海7337元,差5470元,是我省3.93倍)。全省2483万农村人口中,仍没有解决温饱问题(625元以下)380多万人收入在870—625元。据统计,当前中高收入家庭标准由年收入3万元提高到5.1万元,在占全国人口40%的城镇人口中,5.1万元收入家庭占到27%。考虑到城乡居民享受不同公共产品以及农民生产资料投入的因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还更大一些。城乡面貌的变化程度也有很大差距,城市越来越漂亮、甚至豪华,农村面貌改善较慢。最大的不公是教育,最大的不平是医疗,目前采取的诸多取消农业特产税和逐步取消农业税等减轻农民负担的做法,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的状况,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面对一个财富的中国和一个贫富差距扩大的中国,不仅仅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也不仅仅是扶贫、开发和政策支持。还需要真正实现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化解城乡化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西部经济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没有2483万农村居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省的小康。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但不能仅仅以1222万人城镇居民为本,还要充分考虑2480多万农村居民的发展需要和切身利益。

目前只允许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务工,不允许在城市落户,农民不能变市民的政策,不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也反映出城乡分治的思想并没有根本改变,反映出长期形成的把农民囿于农村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没有根本扭转。表面上看,近几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但这仅仅是统计意义上的城镇人口,是把农民工为主体的“未落常住户口的人”统计在城镇人口的结果。这部分人口,不能在城市自由定居落户;其家属得不到户籍人口可以享有的妇幼保健和义务教育;他们若失业或收入在低保水平之下,得不到失业保险和低保等社会救助;他们若退休了,得不到当地城市政府的养老保险。将农民工及其家属算在城市,将其收入也算在城市,这不仅仅是统计口径的变化,其实质意义是城乡利益格局的调整。不允许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意味着打工地政府对农民工及其家属不负担任何公共服务支出,这些支出仍由其户籍所在地的政府承担。农民工已经向打工地的城市政府缴纳了税收,其公共服务支出理当由打工地政府承担。目前这种做法,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不公和城市人对农村人的“剥夺”,也不符合取之于纳税人、用之于纳税人的税收的本性。总之,在公共服务方面,他们与城市的市民仍有极大的差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了的人口。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对城乡的制度、体制、政策、工作通盘考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去年召开的05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两个反哺的时机已经成熟,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核心是破除城乡分治的制度和政策,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就业机会、享受同等水平公共服务的机会、可以自由地选择居住地的机会。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同时,要转变就“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以农民变市民为核心推进城市化,以农村人口城市化为核心加快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农村人口转化成城市人口的制度和机制。

(二)关于城市化问题,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道路或叫城市化的主流形态到底是什么?过去没有定论,专家学者们在争论,曾确定为小城镇大战略,把城市化改为城镇化。目前城市群、城市化的主流形态,或者叫主体形态正在逐步得到共识。城市是集聚人口、集聚经济的地方,创造GDP主要在城市,主要是在大城市群地区。我们不可能让我们的主要城市人口在小城镇安家落户,当然在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是可以的,城镇群内部的小城镇是可以的。为什么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小城镇就能发展壮大,成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因为它是一个片,它是一个群,互相之间和广州和深圳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和海外有联系,它的产品能进得来、出得去。可是其它地区孤零零的一个小城镇,方圆百里见不到人烟,怎么去建设,怎么去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城市化的目的是农民进城,农民进城的关键是就业问题,而解决就业就必须依托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只是一个空城,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走通过调整行政区扩充城市,急功近利建空壳城市,单纯通过房地产发展城市等外延式的道路,必须立足由政府造市向产业扩市的市场化机制转变,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本,再生资本和延伸资本,发展经济,构建产业体系。总之,一句话,在产业选择上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没有固定模式。

我们知道城镇化的三大功能:一是集聚,能大大提高要素利用率和经济产出率,二是辅射,能产生明显的扩张和融合效应,三是带动,能实现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因而,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承载体和重要推动力,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协调发展,所以说坚持城市化,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将来西安、咸阳作为一个城市版快,与发展城市集群同时进行,西边的宝鸡到东边的渭南,北面还有铜川,东南面的商洛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进去。五年甚至10年内,起码以西安为中心,周围形成内部沟通快捷的城市群和城市带。我们关中城市群的规划更应像珠江三角那样考虑问题,功能错位,有机整合。陕南、陕北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重点对中心城市和有利条件、有优势的县进行扩张,加大城市容量。

(三)关于资源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把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的良好愿望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目前,我省的人与自然关系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大规模建设,关中经济高速发展及城镇群崛起,将对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带来很大压力。

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全省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人均1200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且时空分布不均,关中和陕北占全省国土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占经济总量的90%,但水资源仅为全省的29.2%;全省城镇和工农业缺水量达20多亿立方米,如不较快增加供水能力,预计到2010年将缺水40亿立方米以上;近年来,关中和陕北年超采地下水5亿多立方米,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干旱年份,水供求矛盾极为突出。水资源总量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综合开发利用率低。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持续减少,违法用地现象屡禁不止。土地整理进展缓慢,土地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部分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降低,资源接替问题相当突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降低,资源接替问题相当突出;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开发利用率低,已开发的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还不到40%。

生态系统支撑能力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我省的自然生态系统本来就很脆弱,由于无序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因盲目开发带来的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多,沙尘暴现象频现,沙尘暴现象频现,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仍占国土面积的60%,年输入黄河泥沙量达7.4亿吨,占三门峡以上地区总输沙量的一半;天然草场仍在退化,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因采矿可能诱发的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特别陕北,主要注重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超标,总悬浮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0.86倍,生活垃圾乱扔乱堆现象随处可见,处理方式简单,侵占农田、污染土壤;城市生活污水及其化学需氧量逐年上升,全省90%的污水和相当数量的垃圾排入黄河流域的渭河、无定河、延河和长江流域的丹江、汉江、嘉陵江,使省内6条主要江河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一些主要河流已丧失水域功能。据说延安市水质在变化,石油开采污染了附近河流。农村的生态环境建令人担忧。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落的污染情况,比城市要糟许多倍。过去,我们重视陕北的防风固沙、重视小流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城市新开发的住宅小区有草地、花坛和喷水池,生态化有了明确标准,但是广大农村的环境建设却被我们忽略了。农村人口占60%以上,新生儿的比重超过人口比重,大学生的比重也差不多有1/3 —1/2,所以要重视未来全省的人口素质,就不能忽略农村人口这个大多数。与其他许多省区相比,我省是煤炭、石油采掘省,是水泥、石灰生产比重较大,布点较多的省;是果树比重相当大,农药喷撒量也相当大的省;是气候干旱,空气中的粉尘、异味不能被降雨净化的省;关中农村还是养猪、养牛、养鸡很多,又大多是人畜、禽同处一块地的人口稠密区,疫病极易互相感染……这些因素必然驱使我们把治理三废放在发展规划之中。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趋于紧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基本省情决定、不可抗拒。如,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等。同时,也有一些主观上的问题。没有把自然放在发展的内涵之中。在经济建设中,我们注重了经济规律,强调了经济效益,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自然规律,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的问题。往往把自然单纯当作索取的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树立承载能力的理念。我们习惯于按主观愿望提出发展目标、确定增长速度,但对支撑目标实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不够、重视不够。经过探索,我们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比较讲究因地制宜,但对根据自然条件促进工业发展,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办法。发展工业既要有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也要有水、能源、土地来文撑,排放的污染物也不能超出自然的自净能力。如果工业发展超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调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社会成本将大幅度增加,不仅会带来全社会的经济效率损失,而且会带来生态效率的损失。一些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却要发展高耗水产业,没有水,就要求调水;能源短缺却要发展高耗能产业,缺电,就要求上电厂或跨地区送电;耕地资源不足却要发展占地多的产业,没有土地,就要求将其他行政区并入;污染物已超出环境容量的还在发展高污染产业,致使污染更加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的增多,不仅导致社会财富减少,经济可持续发

② 保险行业的“黄金十年”是什么时间

2006~2015中国保险理财市场进入黄金十年

③ 无现金时代即将到来了吗

来了

④ 我国黄金周旅游的利与弊有哪些

一、“黄金周”的利与弊

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全国实行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也使国民(主要是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

“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谈得很多:

——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

——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

——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

然而,“黄金周”旅游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正确处理旅游供给常年候的刚性与旅游需求时段间的弹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历来是关系旅游经济能否良性增长的关键之一。在未实行“黄金周”制度时,这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自然气候造成的淡旺季问题。而近3年的情况说明,实行“黄金周”制度后,人为造成的旅游供给设施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长此下去将会损伤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

——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

——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

——“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导致游客不满;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势必越来越突出。

——“黄金周”期间旅游、娱乐、餐饮、购物的集中花费,尽管使消费市场火爆一时,但是社会的总消费量在一定时段内基本上是一个恒数。节日期间消费的火速升温总是伴随着节后的急剧降温。从全社会一个较长时段来看,几个短时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费(而且这种消费容易形成低质、高价),并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和扩大消费总量。这种突击性的消费并不能夯实国民长期、稳定、可持续消费的基础。

最近3年统计结果表明,“黄金周”期间的人均旅游消费额几乎均低于全年旅游人均消费额。2000、2001年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和人均花费的绝对增长值与平均年增长率都比1997、1998年低。从表1、2、3、4中可以看出,“黄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对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与民出游率的增长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形之下对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影响不大),但对全国旅游经济整体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黄金周”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出境旅游的条件,但集中在3个时段中的闸涌式出游,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几国的情况下,同样给出境旅游的经营者和接待地带来巨大压力,供求规律的结果必然使旅游价格上扬、服务质量下降,势必影响出境旅游者的利益,不利于正在兴起的出境旅游的健康发展。

——3个“黄金周”前后,全国旅游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全力投入协调、管理、监督、检查。由于是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运动式”色彩,习惯上主要用行政手段,而且一时颇能奏效。这种行业管理模式与加入WTO、培育市场经济的要求大相径庭,从长远看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管理方式的转型,也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与企业的成长。

——全国划一实行3个“黄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年3次的全国性长假对政务、商务、生产、文教活动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今后5~10年及20年内,随着全国进入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国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将出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势。据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发展目标预测,到2009、2010、2015、2020年,国内旅游将分别达到11亿~11.5亿、15亿~17亿、21亿~25亿、29亿~36亿人次,出境旅游将达1600万、2000万、2500万、3700万人次(事实上远不止这些人数)。对一人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1/5左右的国内游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内蜂拥而出,决不是一种正常、健康、可持续的现象,也不是中国旅游业应走的高效益、低耗损、可持续发展之路

⑤ 月收入3000如何理财

40%投资(看你的手段了),30%消费(可能要适当上调),10%存银行(应急,应急),20%弄点保险(防止意外,可以选择理财+保障,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相当于强制存款,最后有可能加复利还给你),可以适当调整,这是生活之法,考虑的是长远或者一辈子的分配法,很理性,如果你纯粹是要“理财”,那么要看你所能掌握的理财工具有多少了?从这个角度看除掉正常消费都能够拿去做投资,可供选择的产品无外乎:股票,基金,贵金属(现在不建议),当然你有一定存储可以做期货,同时跟据你自己的性格,可以选择不同的基金,操作不同的股票(期货的话,纯粹投机,要求较高,不建议)
总而言之,看你是抱着什么态度看现在的收入!

⑥ 中国银行纸黄金星期五几点停盘

中国银行的纸黄金交易的时间主要是为周一早上8:00至周六凌晨3:00这个时间段的。部分地区交易时间会有所不同,你最好是致电银行问下比较保险。

⑦ 黄金换K金是不是很亏啊!换的时候本来是黄金换黄金的,店员老是推荐K金怎么怎么好,一时糊涂就换了K金

⑧ 小孩一岁多给他买什么保险好点

年保费是年收入的10-15%左右是合理的! 孩子最基本(最实用性)的保险组合,简单说下,一岁宝宝例子: 1、如为小孩投资教育金,15年共交8万,那么到孩子高中大学可领取6万元,到婚嫁时可领取2万,账户里这时还有6万,如果到60岁领养老金,每月可领取3000元,20年共计领取 70万!80岁之后账户里还有17万!到100岁时账户里55万,100岁或者身故的情况下另外赔付保额5万元! 每3年返还保额的8%,终身领取! 2、附加一份综合性意外住院医疗险!包含所有意外住院医疗事故的报销!没有报销次数限制,住院等待期仅30天!报销比例为80%! 3、可附加一份重疾险,保障到88岁,缴费20年,保额5万,累计缴费一万六,可获得40种重疾保障,享受四重重疾赔付机制,同时享有周年红利和终了红利,到88岁合同终止时一次性领取5万元满期金!

⑨ 学金融工程的都需要考哪些证书,最好加上每个证书的报名考试时间,谢谢~

1、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此为入门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要证书。共考五科:基础,法律与法规,等。

2、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简称CIIA)考试是由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ACIIA)为金融和投资领域从业人员量身订制的一项高级国际认证资格考试。

3、CFA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也称“特许金融分析师”),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

4、保荐人胜任能力考试2005年后每年考试一次,考试科目为证券知识综合考试、投资银行业务专业考试两科。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每科总分100分,合格线为60分,两科全部合格者视为考试通过。成绩有效期一年。2004年两次考试的实际合格线是两科总分达到90分,考试采取闭卷机考形式,题目均为客观题。

5、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一样,也是入门所需证书。高中学历以上报考即可,共考两站,基础和法规。金融期货即将推出,俱期货人才应该会变的抢手。

6、保险中介人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可分为: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7、黄金分析师、金融英语等方面的证书。

(9)中国保险黄金时段扩展阅读

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金融(工程)专业主要是用计算机来实现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金融相关的问题。所以,金融专业不同于MBA和MSP,它主要是培养金融界的技术工作者,也称作金融专业师——Quant。Quant 的职位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负责的主要工作根据职位也有很大区别。

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pricing、model validation、research、develop and risk management。分别负责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模型验证、模型研究、程序开发和风险管理。总体来说工作相对辛苦,收入比其他行业高很多。

以Quant Developer为例,虽然实际工作和其他行业的程序员没有本质区别,但不仅收入高,而且很容易找到工作。

阅读全文

与中国保险黄金时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