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保险 > 5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下降

5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下降

发布时间:2021-03-30 03:11:15

①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在年底出现翘尾吗

据报道,相关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9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1%,比上个月上升0.05个百分点,平均期限为5.2个月,专家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年底或再现翘尾现象。

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去杠杆仍在进行中,央行还是会把流动性维持在‘紧平衡’状态,资金利率也没有太多下行的空间。预计10月至11月的市场利率仍会保持相对平稳,银行理财产品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但12月流动性收紧是大概率事件,届时银行理财收益率很有可能会再现‘收益翘尾’现象。

网友纷纷表示,理财有风险,还是要慎重啊!

② 2011年8月份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减少了

主要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银监会对近期“炒疯”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出风险警示,要求商业银行禁止通过理财产品或其他任何方式变相高息揽储和违规揽储,及时否决掉了一大批不符合“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原则的产品。
由此可看,虽然理财产品少了,可能大家的选择余地小了,不过可以看出剩下的产品应该全是符合要求的“正品”,总之,国家是在打击银行的违规揽储行为,对大家还是有好处的。

③ 银行理财5万降1万有什么影响

资管新规细则中,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一点,便是银行理财的投资门槛从此前的5万元降到了1万元。这一变动,会对银行、老百姓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如下:
1、对银行来讲,是利好,但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资管新规发布后的两个月,很明显能够感受到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萎缩,银行在资金引流方面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而随着投资门槛的降低,有利于扩大银行理财客户范围、吸引资金流入理财资金池,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的资金压力,这是利好的方面。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随着投资门槛的降低,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力度将重新加大,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会越来越挑剔,银行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可以说银行也将面临双重挑战。

2、对老百姓来讲,是一大利好。之前,对于理财资金较小的老百姓来讲,更多的把理财资金放入货币基金等门槛较低的理财产品中,基本与银行理财无缘。而随着银行理财降低投资门槛,老百姓的选择又多了一个,且银行的安全性相对来讲更加受到老百姓的认可,对于老百姓来讲,是一个大利好。

④ 各大银行正在有序消化理财存量吗

资管新规出台两个月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减少,多家银行逐步推出净值型理财新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产品向净值型转变,银行理财市场正在构建新格局。

据普益标准统计,2018年4月银行发行理财产品9612款,环比减少1329款;5月发行9861款,环比仅增加249款,发行量低于3月。

根据资管新规,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向净值型转型。

中国建设银行4月推出“乾元-建行龙宝”的(按日)开放式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金日添利1号”固定收益类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被称为行业内首只全面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

董希淼表示,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投研能力和系统支撑,难以推出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产品,对中小银行而言,净值化转型难度相对较大。“现在一些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不具备发行理财产品的能力,以后将更多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理财咨询和产品代销可能是未来中小银行理财的主要方向。”

截至目前,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增长较快。普益标准数据显示,5月,各类银行新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191只,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111%。

对此,一位大型国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随着银行保本理财的逐步退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会越来越多。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背后,净值波动风险值得关注。温彬表示,银行理财产品隐形刚兑时代,对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期限和预期收益率,而净值型产品采用的是公允价值,每天的价值是波动的,从而增加了产品风险,促使投资者关注产品本身而不是预期收益率。

部分银行已对存量产品进行“限额发售”,缩减理财产品的整体发行规模。

平安银行在官网称,受资管新规影响,平安银行明星产品——智慧滚滚系列产品限额发售,每个工作日0点释放额度,20万元起购。此外,平安银行的和盈滚滚系列产品也已采取限额发售,每日数量有限。两者都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

根据资管新规,过渡期内,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存量产品消化压力减小。”温彬表示,部分产品过去可能存在期限错配、资金池等问题,那么这些产品特别是一些非标,后续需要进行非标转标,或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来解决,如回到银行表内、发行债券、进行资产证券化等,以解决存量特别是非标问题。

对于存量规模的消化,一位大型国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银行正按照时间进度表有序消化存量理财,同时已逐步推出一些净值型理财产品。但资管新规落地后,相关细则尚未出台,具体操作还处于摸索期。

⑤ 最近各期限利率均值全面上升,大额存单为何“涨声”一片

通常情况下,银行的存款利率跟市场资金的宽松是成反比的,市场资金越宽松,银行的利率会越低,相反,市场资金越紧张银行的利率会越高。比如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因为市场资金高度紧张,所以不论是银行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都一直在涨,当时各大银行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都纷纷上浮了更高的利率。


自从理财新规出来之后,新的理财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要求更高,购买流程要求更严,所以很多银行都开始减少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客户自担风险,所以导致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积极性降低。

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之下银行的理财规模缩小,理财收益降低,为此各大银行都在注入重资设立理财公司,将理财和银行表内业务隔离,未来银行理财公司将变成专业的理财机构。但是目前这些理财公司都是处于筹备阶段,并没有正式运营,更没有形成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银行理财产品销量减少带来的损失,各大银行都主动回归表内业务,重点发力银行存款。

但是目前银行存款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各大银行都在争抢存款,此外银行还要面临来自货币基金,互联网理财,基金,信托等各种理财渠道的竞争,所以即便在市场资金相对宽裕的情况下,银行的存款利率仍然在上涨,尤其是长期存款的利率上涨幅度更大。

⑥ 二季度银行理财火力全开 走高收益能持续多久

数据显示,上周(6月16日-6月22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579款,较上周减少了119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1%,较上周上升了0.02个百分点,再创年内新高。回顾整个二季度理财市场,不难发现,银行理财收益一直呈直线上涨趋势。

伴随银行流动性趋紧,各大银行在二季度纷纷上调银行理财收益率。以民生银行为例,从去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只有3.8%左右,到目前已高达5%左右,理财收益涨幅达30%以上。以10万元一年期理财为例,去年仅能拿到3800元的预期收益,而现在可拿到5000元的收益。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理财收益也在4%-5%之间。从各家银行官网发布的理财产品收益来看,目前理财产品的主流收益仍在4%-5%之间,不过5%以上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在逐渐增加,目前很多城商行和股份行的非保本理财收益超过5%,能达到5.2%-5.3%。不过收益率超过5.5%的情况还比较少,一般这类产品的附加条件比较多,普通投资者要么买不起,要么买不了。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结束了三年持续下跌以后,银行理财收益从2016年12月开始逐渐回升,且上涨势头越来越强劲,从6月份前三周的发行情况来看,理财收益涨幅要超过之前的六个月。今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力度加大,银行迎来MPA考核以及行业监管加码,表外业务进入表内,同业业务收缩,委外业务部分赎回,都会不同程度强化这种波动。理财市场收益较一季度略有提升,主要原因有货币政策的微调、楼市上扬对资金面造成紧张导致资金成本的提高等。产品特点主要是利用各种噱头丰富的产品及优惠利率。

展望下半年,美国是否继续加息目前没有定论,中国经济将继续筑底,理财产品收益率预计会随着银行流动性的缓解而有所降低。第三季度理财收益或将小幅下降,稳定是核心。第四季度可能会继续回到高点,在政策无大变化的情况下,收益率的上限应维持在5.5%以下。

对于下半年理财配置,应以多产品综合为主,根据未来需求安排投资期限,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安排投资组合的偏好,如无特殊要求可选择收益率在5.1%以上的较长期限产品配置;另外配置3-6个月产品,根据政策面变化及时捕捉更佳的投资时机,如股市、基金、黄金等。

⑦ 近几年理财趋势是什么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净值化转型加速
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
今年4月末,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为百万亿元体量的资管行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在资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银行理财市场也拉开了商业模式转换和行业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刚性兑付、转型净值化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正发生不小的变化:一方面,保本理财和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占比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速度加快,促进了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短期理财产品占比明显下降
资管新规落地一个月后,银行理财已经出现了发行数量持续下降、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预期收益率上升的显著变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5月份460家银行共发行了9861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26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49款减少1329款。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5月份新发行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1002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2549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7914款,占比较4月份增长1.62%。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增长72.15%,占比为1.12%。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来看,在资管新规影响下,5月份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明显下降。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内(含)理财产品占比为24.44%,环比下降4.87个百分点。同时,3至6个月、6至12个月(含12个月)理财产品分别较4月份环比上升3.28和1.96个百分点;大于1年期的理财产品占比较4月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
资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鉴于监管要求,未来3个月以内期限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将逐步减少,但银行也会考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因此3至12个月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将上升。2018年,在资管新规的限制下,预计未来的银行理财平均期限仍不会低于半年。
现阶段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低、对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刚性兑付,将导致客户大量赎回理财产品,造成理财资产无产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触发流动性风险。
此次发布的新规中,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意味着银行“冲时点”压力将得到缓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集中于月末、收益率翘尾现象或将改善。
整体来看,新规对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考核要求较之前有所放松,特别是删除了禁止高息揽储的规定,可能是为后期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做铺垫。中长期来看,‘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工具’代替保本理财和具有‘刚兑’性质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将促进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问题凸显
控制资管产品杠杆水平是资管新规的一大要点。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市场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狂飙近3年的银行委外业务几近停摆。
本轮监管打击的是乱加杠杆和资金空转,但规范化、高质量的委外是有助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双赢”的。管理层针对的并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当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这类委外模式。未来,高质量、规范化的委外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作为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委外模式将在监管高压下逐渐销声匿迹。
对于主动管理能力过弱,或无主动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而言,未来对于委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预测称,但由于业务规模及专业能力等因素,中小银行对接委外机构时话语权偏弱,对于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的问题或将进一步凸显。
尤其是在刚性兑付打破的大环境中,对于资产过弱的掌控可能增大产品亏损的可能,进而增大银行的声誉风险。因此,在开展委外业务的同时,中小银行应考虑通过委外系统的建立,增大对于委外资产的监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⑧ 过去一年银行理财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6年5月-2017年2月之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比较稳定,大多在8000-10000款之间,但是2017年3月和4月的发行量明显增加,尤其是3月份发行量高达12452款,虽然4月份发行量下降了12.8%,但是与3月份之前的几个月相比,发行量仍然比较高。

⑨ 理财通收益为何大幅下降

当前在同类的理财方式中已经算是比较高的收益,货币基金和定期理财的万元收益在0.8元到1.2元之间,每天都有变化。货币基金随时可以提取和购买,定期理财产品只能工作日购买和赎回。保险产品国寿嘉年保险理财的万元收益是1.02元;可以随买随取

⑩ 对金融理财发展趋势的几点探讨

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
今年4月末,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为百万亿元体量的资管行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在资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银行理财市场也拉开了商业模式转换和行业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刚性兑付、转型净值化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正发生不小的变化:一方面,保本理财和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占比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速度加快,促进了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短期理财产品占比明显下降
资管新规落地一个月后,银行理财已经出现了发行数量持续下降、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预期收益率上升的显著变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5月份460家银行共发行了9861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26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49款减少1329款。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5月份新发行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1002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2549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7914款,占比较4月份增长1.62%。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增长72.15%,占比为1.12%。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来看,在资管新规影响下,5月份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明显下降。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内(含)理财产品占比为24.44%,环比下降4.87个百分点。同时,3至6个月、6至12个月(含12个月)理财产品分别较4月份环比上升3.28和1.96个百分点;大于1年期的理财产品占比较4月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
资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鉴于监管要求,未来3个月以内期限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将逐步减少,但银行也会考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因此3至12个月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将上升。2018年,在资管新规的限制下,预计未来的银行理财平均期限仍不会低于半年。
现阶段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低、对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刚性兑付,将导致客户大量赎回理财产品,造成理财资产无产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触发流动性风险。
此次发布的新规中,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意味着银行“冲时点”压力将得到缓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集中于月末、收益率翘尾现象或将改善。
整体来看,新规对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考核要求较之前有所放松,特别是删除了禁止高息揽储的规定,可能是为后期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做铺垫。中长期来看,‘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工具’代替保本理财和具有‘刚兑’性质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将促进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问题凸显
控制资管产品杠杆水平是资管新规的一大要点。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市场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狂飙近3年的银行委外业务几近停摆。
本轮监管打击的是乱加杠杆和资金空转,但规范化、高质量的委外是有助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双赢”的。管理层针对的并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当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这类委外模式。未来,高质量、规范化的委外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作为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委外模式将在监管高压下逐渐销声匿迹。
对于主动管理能力过弱,或无主动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而言,未来对于委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预测称,但由于业务规模及专业能力等因素,中小银行对接委外机构时话语权偏弱,对于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的问题或将进一步凸显。
尤其是在刚性兑付打破的大环境中,对于资产过弱的掌控可能增大产品亏损的可能,进而增大银行的声誉风险。因此,在开展委外业务的同时,中小银行应考虑通过委外系统的建立,增大对于委外资产的监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阅读全文

与5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下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