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保险 > 保险的起源故事

保险的起源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26 00:18:08

保险起源时间地点谢谢

据古史文稿的引证和推论,远自奴隶社会起,已有互助救济的群体方法和活动。约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古埃及的石匠曾采取集体扶助办法,帮助石匠及其亲属解决生活困难。古希腊也有由宗教信仰相同的人或同行业的工匠集体采取救济受难者的方法。古罗马的丧葬互助会,以参加者按规定交纳的摊款,支付会死亡后焚尸和坟穴的费用。古马勒斯坦对被盗或被野兽吞噬的牲口,采取由群体的牲口饲养人共同负担损失的办法。公元前20世纪,古马比伦(Babylonia)时代,国王曾命令僧侣、法官及市长等,对其所辖镜内居民征收赋金,以备救济火灾及其他天灾损失之用。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Israel)王所罗门(Solomon)对其国民从事海外贸易者,课征税金,作为补偿遭遇海难者所受损失之用。这类各种为个体和群体利益所采取的救灾和补偿损失方法,已开始孕育了保险的胚胎。

海上保险起源最早,导源于14世纪。当时,意大利的借贷盛行于各都市,因其条件苛刻,利息惊人,双方都负有大的风险,盈利与承担风险责任的比例悬殊,素有冒险借贷之称。逐渐传达至腓尼基(地中海东岸古国今黎巴嫩、叙利亚一带)和古希腊船舶与货物的所有者。凡接受资本主的高利贷,当船舶及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即须偿还本金及利息;若中途船货蒙受损失,则可依其受损程度,免除借贷关系中债务的全部或一部,由于借贷利息极高,约为本金的1/4或1/3,后被教会禁止。以后便逐渐改用交付保险费形式,出现了保险契约或保险单。在地中海一带城市开始有了从事草拟和撰写保险契约的专业人员,意大利热那亚商人在1347年10月23日签发的船舶航运保险契约是迄今发现的一份最古老的保险单。

这一世纪后半期爆发的两次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尤其是1693年史密那商船队(Smytna Fleet)全部覆没,英国及荷兰的商人与保险业者损失巨大,加深了人们对海上保险作用的认识。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反复酝酿成立实力较为雄厚的保险机构,进一步完善保险制度,为发展保险事业进行了组织准备。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The Royal ExChsnge Assurance Corporation)和伦敦保险公司(London Assurance Corporation)先后成立。当时法律规定,禁止再有其他公司经营海上保险。这两家公司曾一度垄断了英国保险市场。

另一方面,个人保险业者,不但未受以上两公司垄断的影响,反而深感有设立保险交易中心的必要。如由私人保险商组成的劳埃德保险社(Lloyd's)(今译"劳合社")组织崛起,它原由爱德华劳埃德(Edward Lloyd)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开设的咖啡馆起家。 以其地处伦敦市中心,吸引海陆贸易商人、船主、航运经纪人,保险商等光顾,逐渐成为交换海运信息,接洽航运和保险业条的活动场所,进而成为伦敦海上保险业集中活动的总会。1871年由议院通过了《劳合社法》。劳合社向政府注册,取得法人资格,并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劳合社会(The Corporation of Lloyd's)已发展成为英国海上保险的中心。1688年2月18日《伦敦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中,第一次披露伦敦塔街的爱德华劳埃德咖啡馆为联系地点。因此劳合社便以这天为创始纪念日。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成为国际保险业历史悠久和最有影响的保险组织。

火灾保险起源于1118年冰岛设立的Hrepps社,该社对火灾及家畜死亡损失负赔偿责任。

17世纪初德国盛行互助性质的火灾救灾协会制度,1676年,第一家公营保险公司--汉堡火灾保险局由几个协会合并宣告成立。但真正意义上的火灾保险是在伦敦大火之后发展起来的。1666年9月2日,伦敦城被大火整整烧了五天,市内448亩的地域中373亩成为瓦砾,占伦敦面积的83.26%,13200户住宅被毁,财产损失1200多万英镑,2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灾后的幸存者非常渴望能有一种可靠的保障,来对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提供补偿,因此火灾保险对人们来说已显得十分重要。在这种状况下,聪明的牙医巴蓬1667年独资设立营业处,办理住宅火险,1680年他同另外三人集资4万英镑;成立火灾保险营业所,1705年更名为菲尼克斯即凤凰火灾保险公司。在巴蓬的主顾中,相当部分是伦敦大火后重建家园的人们。巴蓬的火灾保险公司根据房屋租金计算保险费,并且规定木结构的房屋比砖瓦结构房屋保费增加一倍。这种依房屋危险情况分类保险的方法是现代火险差别费率的起源,火灾保险成为现代保险,在时间上与海上保险差不多。1710年,波凡创立了伦敦保险人公司,后改称太阳保险公司,接受不动产以外的动产保险,营业范围遍及全国。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操作,物质财富大量集中,使人们对火灾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一时期火灾保险发展异常迅速,火灾保险公司的形式以股份公司为主。进入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火灾保险公司大量出现,承保能力有很大提高。1871年芝加哥一场大火造成1.5亿美元的损失,其中保险公司赔付1亿美元,可见当时火灾保险的承保面之广。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单一的火灾扩展到地震、洪水、风暴等非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火灾保险传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在海上保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度包括人身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后来船上的船员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伤害,由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这些应该是人身保险的早期形式。

17世纪中叶,意大利银行家伦佐.佟蒂提出了一项联合养老办法,这个办法后来被称为“佟蒂法”,并于1689年正式实行。佟蒂法规定每人交纳法郎,筹集起总额140万法郎的资金,保险期满后,规定每年支付10%,并按年龄把认购人分成若干群体,对年龄高些的,分息就多些。“佟蒂法”的特点就是把利息付给该群体的生存者,如该群体成员全部死亡,则停止给付。

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在1693年以西里西亚的勃来斯洛市的市民死亡统计为基础,编制了第一张生命表,精确表示了每个年龄的死亡率,提供了寿险计算的依据。18世纪40-50年代,辛普森根据哈雷的生命表,做成依死亡率增加而递增的费率表。之后,陶德森依照年龄差等计算保费,并提出了"均衡保险费"的理论,从而促进了人身保险的发展。1762年成立的伦敦公平保险社才是真正根据保险技术基础而设立的人身保险组织。
中国古代保险雏形
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也在为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不懈地努力着。除了利用已掌握的生产技能进行积极的防御外,还通过建立经济后备的形式来防止各种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损失。当社会生产力有了提高,社会产品有了剩余的时候,保险思想也就随着产生了.

我们都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妇人,她每天煮饭的时候,总是从锅里抓一把米出来,放到一个特备的米缸中。有人讥笑过她这种行为,但她不以为意,依然故我。过了不久,终于发生了灾害,地里粮食严重歉收,很多人家都揭不开锅了。但这位妇人家由于有一个特备的米缸,得以熬过了饥荒。
这种"积谷防饥"其实就是一种保险思想。可见,保险的观念在古代早已有之。
粮食是人类生活的支柱,古代的保险萌芽与粮食联系到一起是不足为怪的。

上面所说的事故只是传说。但在我国,早在夏周时期,确实就已有了粮食储备的制度。夏箴上说:"天有四殃,水旱饥荒,甚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从此时起,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建立国家粮食后备仓储制度,用以对付不时出现的灾害饥荒,朝廷还设置了专门的官职对仓储进行管理,如汉朝的常平仓、义仓、广惠仓等.

公元前54年,汉宣帝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其价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在灾荒之年,"发常平仓所储……越制赈民"。由此可见,常平仓至少有两种功能:平抑米价和赈灾。
"义仓"兴盛于隋唐时期,公元585年,隋文帝劝令民间每年秋天每家出粟一石以下,储之里巷,以备凶年。义仓制度是我国相互保险的雏型,在我国维护了大约1200年。

在宋、明两朝,也出现了类似形式的民间"社仓"和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制度,这些都具有原始保险思想。
此外,在我国古代还存在着一种"船帮组织"。这是一些在江河区域活动的船商,为避免货物载于同一船中而可能招致全部倾覆的危险,而把货物分散装载于不同的船上,以分散危险和减轻损失。还有的把同乡船户组织起来,每户交纳一定的会遇,由同乡船会储存生利,以便在船只遇难时给予适当的救济,这也是现代海上保险的原理与基础。此外,在我国民间,还有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供给的"父母轩"或"孝子会"等也都是原始的保险雏型。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流通领域的逐渐扩大,民间各种形式的特出保险应运而生。

一些富商巨贾为求货物在运输途中免遭匪劫的危险,需要雇用一些武艺高强的人沿途押运,以保障货物的安全,于是镖局这一特殊的组织便应运而生。

"麻乡约"是在清末民初活跃在中国云南、贵州、四川一带的一大民间运输组织。它的全称是"麻乡约大帮信轿行",由四川綦江县人陈洪义(又名陈鸿仁)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在昆明首创,以轿子经营客运。咸丰十年(1860年)又在昆明挂起"麻乡约货运行"的招牌,经营货运业务。同治五年(1866年)在重庆开设"麻乡约民信局",经营邮递信件和汇兑,同时也将货运行迁至重庆。"麻乡约"所经营的上述各项业务,都实行约定的损失赔偿责任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补偿的职能。

⑵ 铤而走险的来历(关于郑、晋两国)在线等

铤而走险 ( tǐng ér zǒu xiǎn )
解 释 铤:快跑。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走险:奔赴险处。整个意思是在危机的时候只能采取冒险的行动,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示 例 峻青《海啸》第四章:“而且大部分都是遭受压迫~逼上梁山的人。”
近义词 见义勇为、孤注一掷
反义词 畏缩不前
歇后语 赤脚踩钢丝;大肚子踩钢丝——铤(挺)而走险 ;叠肚皮过独木桥

⑶ 保险的起源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大约在公元前1792年,正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代,商业繁荣,为了援助商业及保护商队的骡马和货物损失补偿,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了共同分摊补偿损失之条款。

保险客服中心系统解决方案公元前916年,在地中海的罗德岛上,国王为了保证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制定了罗地安海商法,规定某位货主遭受损失,由包括船主、所有该船货物的货主在内的受益人共同分担,这是海上保险的滥觞。

在公元前260年-前146年间,布匿战争期间,古罗马人为了解决军事运输问题,收取商人24-36%的费用作为后备基金,以补偿船货损失,这就是海上保险的起源。

(3)保险的起源故事扩展阅读

保险(Insurance或缩写为insur),本意是稳妥可靠保障;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⑷ 重大疾病保险是谁发明的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重疾险起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伯纳德医生为一位妇女成功实施了手术,没过多久妇女却病情恶化去世了,因为妇女有两个孩子,她要挣钱养活她们。医生很悲伤,说了一句有名的话,这句话是重疾险发明的理论基础:医生只能拯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不能拯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所以,医生和南非的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张重疾险保单。
从这个故事,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重疾险不是医疗险。
医生意识到病人手术后需要必要的经济支持才能活下去,才发明的重疾险。所以,重疾险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医疗花费没有关系。
重疾险是收入损失险。
2.重疾险不是保死不保病的。
医生是希望病人经过治疗后活下去,才发明的重疾险。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重疾险是保死不保病的呢?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听到的大多是某人因为得了重疾去世的消息,像李开复这样,得了病积极治疗的消息很少。
而现状是:中国癌症的五年存活率不到30%,而欧美日本却可以达到60%以上。这是为什么呢?
丁老师总结过五点:
1.病种不同。我们的胃癌、肝癌等发病率高,这样的癌症本身存活率就低,而欧美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发病率高。(癌谱不一样)
2.发现时期不同。我们中晚期居多,欧美日本早期发现较多。
3.治疗规范程度不同。
4.对癌症的认知不同。在中国,不得病时坚信自己不得病,得了病坚信自己一定会死。
5.财务支持不同。欧美日本可以根据病情制定诊疗方案,我们更多时是根据经济条件制定。
这是人们对于重疾险认识有偏差的原因。试想,如果五年存活率提高了,人们还会觉得重疾险是保死不保病的吗?
再回到重疾险的起源,医生发明重疾险的目的是希望人们不管得不得重疾都可以好好活下去。活下去是目的,重疾险赔付是手段。延伸开来,为了更长久更有尊严地活下去,除了购买重疾险,还要早预防、早诊断、规范治疗,这些手段最终要做的就是实现重疾不重。
所以重疾不重是一种理念,是通过早预防、早诊断、规范治疗、财务支持等手段,实现重疾不重,让人更长久的活下去。
重疾险的起源和重疾不重的理念,它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我们这个团队的人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传播重疾不重的理念,让重疾不重的理念落地。对于生命来说,这是有意义的事情。
重疾不重是一种信仰。

⑸ 重大疾病保险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重疾险起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伯纳德医生为一位妇女成功实施了手术,没过多久妇女却病情恶化去世了,因为妇女有两个孩子,她要挣钱养活她们。医生很悲伤,说了一句有名的话,这句话是重疾险发明的理论基础:医生只能拯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不能拯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所以,医生和南非的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张重疾险保单。

从这个故事,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重疾险不是医疗险。

医生意识到病人手术后需要必要的经济支持才能活下去,才发明的重疾险。所以,重疾险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医疗花费没有关系。

重疾险是收入损失险。

2.重疾险不是保死不保病的。

医生是希望病人经过治疗后活下去,才发明的重疾险。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重疾险是保死不保病的呢?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听到的大多是某人因为得了重疾去世的消息,像李开复这样,得了病积极治疗的消息很少。

而现状是:中国癌症的五年存活率不到30%,而欧美日本却可以达到60%以上。这是为什么呢?

丁老师总结过五点:

1.病种不同。我们的胃癌、肝癌等发病率高,这样的癌症本身存活率就低,而欧美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发病率高。(癌谱不一样)

2.发现时期不同。我们中晚期居多,欧美日本早期发现较多。

3.治疗规范程度不同。

4.对癌症的认知不同。在中国,不得病时坚信自己不得病,得了病坚信自己一定会死。

5.财务支持不同。欧美日本可以根据病情制定诊疗方案,我们更多时是根据经济条件制定。

这是人们对于重疾险认识有偏差的原因。试想,如果五年存活率提高了,人们还会觉得重疾险是保死不保病的吗?

再回到重疾险的起源,医生发明重疾险的目的是希望人们不管得不得重疾都可以好好活下去。活下去是目的,重疾险赔付是手段。延伸开来,为了更长久更有尊严地活下去,除了购买重疾险,还要早预防、早诊断、规范治疗,这些手段最终要做的就是实现重疾不重。

所以重疾不重是一种理念,是通过早预防、早诊断、规范治疗、财务支持等手段,实现重疾不重,让人更长久的活下去。

重疾险的起源和重疾不重的理念,它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我们这个团队的人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传播重疾不重的理念,让重疾不重的理念落地。对于生命来说,这是有意义的事情。

重疾不重是一种信仰。

⑹ 保险的来历!谢谢!

据古史文稿的引证和推论,远自奴隶社会起,已有互助救济的群体方法和活动。约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古埃及的石匠曾采取集体扶助办法,帮助石匠及其亲属解决生活困难。古希腊也有由宗教信仰相同的人或同行业的工匠集体采取救济受难者的方法。古罗马的丧葬互助会,以参加者按规定交纳的摊款,支付会死亡后焚尸和坟穴的费用。古马勒斯坦对被盗或被野兽吞噬的牲口,采取由群体的牲口饲养人共同负担损失的办法。公元前20世纪,古马比伦(Babylonia)时代,国王曾命令僧侣、法官及市长等,对其所辖镜内居民征收赋金,以备救济火灾及其他天灾损失之用。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Israel)王所罗门(Solomon)对其国民从事海外贸易者,课征税金,作为补偿遭遇海难者所受损失之用。这类各种为个体和群体利益所采取的救灾和补偿损失方法,已开始孕育了保险的胚胎。

海上保险起源最早,导源于14世纪。当时,意大利的借贷盛行于各都市,因其条件苛刻,利息惊人,双方都负有大的风险,盈利与承担风险责任的比例悬殊,素有冒险借贷之称。逐渐传达至腓尼基(地中海东岸古国今黎巴嫩、叙利亚一带)和古希腊船舶与货物的所有者。凡接受资本主的高利贷,当船舶及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即须偿还本金及利息;若中途船货蒙受损失,则可依其受损程度,免除借贷关系中债务的全部或一部,由于借贷利息极高,约为本金的1/4或1/3,后被教会禁止。以后便逐渐改用交付保险费形式,出现了保险契约或保险单。在地中海一带城市开始有了从事草拟和撰写保险契约的专业人员,意大利热那亚商人在1347年10月23日签发的船舶航运保险契约是迄今发现的一份最古老的保险单。

这一世纪后半期爆发的两次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尤其是1693年史密那商船队(Smytna Fleet)全部覆没,英国及荷兰的商人与保险业者损失巨大,加深了人们对海上保险作用的认识。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反复酝酿成立实力较为雄厚的保险机构,进一步完善保险制度,为发展保险事业进行了组织准备。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The Royal ExChsnge Assurance Corporation)和伦敦保险公司(London Assurance Corporation)先后成立。当时法律规定,禁止再有其他公司经营海上保险。这两家公司曾一度垄断了英国保险市场。

另一方面,个人保险业者,不但未受以上两公司垄断的影响,反而深感有设立保险交易中心的必要。如由私人保险商组成的劳埃德保险社(Lloyd's)(今译"劳合社")组织崛起,它原由爱德华劳埃德(Edward Lloyd)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开设的咖啡馆起家。 以其地处伦敦市中心,吸引海陆贸易商人、船主、航运经纪人,保险商等光顾,逐渐成为交换海运信息,接洽航运和保险业条的活动场所,进而成为伦敦海上保险业集中活动的总会。1871年由议院通过了《劳合社法》。劳合社向政府注册,取得法人资格,并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劳合社会(The Corporation of Lloyd's)已发展成为英国海上保险的中心。1688年2月18日《伦敦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中,第一次披露伦敦塔街的爱德华劳埃德咖啡馆为联系地点。因此劳合社便以这天为创始纪念日。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成为国际保险业历史悠久和最有影响的保险组织。

火灾保险起源于1118年冰岛设立的Hrepps社,该社对火灾及家畜死亡损失负赔偿责任。

17世纪初德国盛行互助性质的火灾救灾协会制度,1676年,第一家公营保险公司--汉堡火灾保险局由几个协会合并宣告成立。但真正意义上的火灾保险是在伦敦大火之后发展起来的。1666年9月2日,伦敦城被大火整整烧了五天,市内448亩的地域中373亩成为瓦砾,占伦敦面积的83.26%,13200户住宅被毁,财产损失1200多万英镑,2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灾后的幸存者非常渴望能有一种可靠的保障,来对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提供补偿,因此火灾保险对人们来说已显得十分重要。在这种状况下,聪明的牙医巴蓬1667年独资设立营业处,办理住宅火险,1680年他同另外三人集资4万英镑;成立火灾保险营业所,1705年更名为菲尼克斯即凤凰火灾保险公司。在巴蓬的主顾中,相当部分是伦敦大火后重建家园的人们。巴蓬的火灾保险公司根据房屋租金计算保险费,并且规定木结构的房屋比砖瓦结构房屋保费增加一倍。这种依房屋危险情况分类保险的方法是现代火险差别费率的起源,火灾保险成为现代保险,在时间上与海上保险差不多。1710年,波凡创立了伦敦保险人公司,后改称太阳保险公司,接受不动产以外的动产保险,营业范围遍及全国。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操作,物质财富大量集中,使人们对火灾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一时期火灾保险发展异常迅速,火灾保险公司的形式以股份公司为主。进入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火灾保险公司大量出现,承保能力有很大提高。1871年芝加哥一场大火造成1.5亿美元的损失,其中保险公司赔付1亿美元,可见当时火灾保险的承保面之广。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单一的火灾扩展到地震、洪水、风暴等非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火灾保险传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在海上保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度包括人身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后来船上的船员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伤害,由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这些应该是人身保险的早期形式。

17世纪中叶,意大利银行家伦佐.佟蒂提出了一项联合养老办法,这个办法后来被称为“佟蒂法”,并于1689年正式实行。佟蒂法规定每人交纳法郎,筹集起总额140万法郎的资金,保险期满后,规定每年支付10%,并按年龄把认购人分成若干群体,对年龄高些的,分息就多些。“佟蒂法”的特点就是把利息付给该群体的生存者,如该群体成员全部死亡,则停止给付。

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在1693年以西里西亚的勃来斯洛市的市民死亡统计为基础,编制了第一张生命表,精确表示了每个年龄的死亡率,提供了寿险计算的依据。18世纪40-50年代,辛普森根据哈雷的生命表,做成依死亡率增加而递增的费率表。之后,陶德森依照年龄差等计算保费,并提出了"均衡保险费"的理论,从而促进了人身保险的发展。1762年成立的伦敦公平保险社才是真正根据保险技术基础而设立的人身保险组织。
中国古代保险雏形
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也在为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不懈地努力着。除了利用已掌握的生产技能进行积极的防御外,还通过建立经济后备的形式来防止各种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损失。当社会生产力有了提高,社会产品有了剩余的时候,保险思想也就随着产生了.

我们都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妇人,她每天煮饭的时候,总是从锅里抓一把米出来,放到一个特备的米缸中。有人讥笑过她这种行为,但她不以为意,依然故我。过了不久,终于发生了灾害,地里粮食严重歉收,很多人家都揭不开锅了。但这位妇人家由于有一个特备的米缸,得以熬过了饥荒。
这种"积谷防饥"其实就是一种保险思想。可见,保险的观念在古代早已有之。
粮食是人类生活的支柱,古代的保险萌芽与粮食联系到一起是不足为怪的。

上面所说的事故只是传说。但在我国,早在夏周时期,确实就已有了粮食储备的制度。夏箴上说:"天有四殃,水旱饥荒,甚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从此时起,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建立国家粮食后备仓储制度,用以对付不时出现的灾害饥荒,朝廷还设置了专门的官职对仓储进行管理,如汉朝的常平仓、义仓、广惠仓等.

公元前54年,汉宣帝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其价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在灾荒之年,"发常平仓所储……越制赈民"。由此可见,常平仓至少有两种功能:平抑米价和赈灾。
"义仓"兴盛于隋唐时期,公元585年,隋文帝劝令民间每年秋天每家出粟一石以下,储之里巷,以备凶年。义仓制度是我国相互保险的雏型,在我国维护了大约1200年。

在宋、明两朝,也出现了类似形式的民间"社仓"和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制度,这些都具有原始保险思想。
此外,在我国古代还存在着一种"船帮组织"。这是一些在江河区域活动的船商,为避免货物载于同一船中而可能招致全部倾覆的危险,而把货物分散装载于不同的船上,以分散危险和减轻损失。还有的把同乡船户组织起来,每户交纳一定的会遇,由同乡船会储存生利,以便在船只遇难时给予适当的救济,这也是现代海上保险的原理与基础。此外,在我国民间,还有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供给的"父母轩"或"孝子会"等也都是原始的保险雏型。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流通领域的逐渐扩大,民间各种形式的特出保险应运而生。

一些富商巨贾为求货物在运输途中免遭匪劫的危险,需要雇用一些武艺高强的人沿途押运,以保障货物的安全,于是镖局这一特殊的组织便应运而生。

"麻乡约"是在清末民初活跃在中国云南、贵州、四川一带的一大民间运输组织。它的全称是"麻乡约大帮信轿行",由四川綦江县人陈洪义(又名陈鸿仁)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在昆明首创,以轿子经营客运。咸丰十年(1860年)又在昆明挂起"麻乡约货运行"的招牌,经营货运业务。同治五年(1866年)在重庆开设"麻乡约民信局",经营邮递信件和汇兑,同时也将货运行迁至重庆。"麻乡约"所经营的上述各项业务,都实行约定的损失赔偿责任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补偿的职能。

阅读全文

与保险的起源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