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超的主要贡献
早年就读于北京的西北中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之中,创办学社,编印刊物。“七七”事变后,他参加平津学生救亡宣传团,南下请愿。后被派到抗敌演剧队一队,改名李救亡,文化战士生涯由此开始。先后任演员、编剧、副队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到华北解放区,任华北大学文工团三团团长兼编导,他是戏剧艺术的多面手,从编、导、演到灯光设计、布景制作,无所不能。抗战八年,他写了几十个剧本,只幸存下十几个本子,编成《湘桂线上——李超剧作选》,1994年出版。这些为救亡而写的剧本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生活,将舞台上的戏剧和舞台下的人生融为一体。建国后,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工团团长兼编辑、支化部艺术局戏剧处副处长和办公室主任、中国戏曲学校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创作有《吴老的故事》、《开会忙》等十余部剧目,还发表了数百篇理论研究文章。文革中被诬陷受难,平反后又先后担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文化部教育局副局长等职,为钟情的戏剧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奖掖后学,努力推动儿童剧、民族戏剧的传播和发展,并在1984年创建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他关心回族的文化发展,并和丁峤等人筹建了北京穆斯林文化学会,并尽心尽力地做了大量工作。曾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秘书长、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副会长、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会长、世界语民族文艺学会名誉会长、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1月21日在广州逝世。
⑵ 李廷贵的人物简介
幼时曾进私塾启蒙,读《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和《四书》、《五经》,后到化镰小学和凯里中学就读。1950年10月参加工作。1951年后,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学校毕业;贵州省炉山县(今凯里市)财政科审计员、监察员、科长。1956年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专业本科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进修结业。1962年后,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教师、副系主任。1988年8月后,任贵州民族学院代理院长、学位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报主编。社会兼职有国家民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贵州省社科联常委、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中华民族振兴基金会副会长、贵州省苗学会第一、二届会长,现任执行会长。
毕生从事民族高等教育,在增加和完善专业结构,培养新型实用人才方面多有建树。是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和贵州民族学院外语、民族旅游等新学科的创建者之一。在完成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教学,努力科研,成果突出。主编、专著或合作的著作有《苗族简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纲》、《雷公山上的苗家》、《民族问题学说史略》、《贵州民族教育概论》、《苗族历史与文化》、《哲海漫游——毛泽东哲学宏论》等书。还选编了《苗族研究论丛》、《咨略丛稿》和《民族哲学论文选》等文集,深受读者欢迎。所撰写的论文、散文、诗词和剧本等多篇,反响较大者有《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试论苗族古代社会结构的三根支柱—鼓社、议榔、理老》、《谈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学习辩证法,反对片面性》以及《苗学》等。上述论著中,《苗族简史》获贵州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苗学》获三等奖,《雷公山上的苗家》获四等奖,《三根支柱》获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苗族历史与文化》获全国民族类图书三等奖(该届最高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人权保障》入选“中国世纪英才业绩与论著征集活动”被评为一等奖,《听妈妈的话》获全国文学大奖赛现代诗词组一等奖,获学会奖者多项。他主张学术研究上要走在前沿,同时提倡“异军突起”,在“冷”的领域有所发现,解决难题。
他用业余时间专心从事苗族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著述苗族历史,介绍苗族社区体制,首创贵州省苗学会,影响甚大。是“苗学”学科的创建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终生享受。已入选《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亚洲名人录》和《中国百业领导人才大典》等辞书。
⑶ 王辅仁的介绍
王辅仁(1930—1995) 河北滦南县人。1948年入北平朝阳学院学习,翌年春,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民族组。1952 年毕业后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教。1956年调至历史系。1961年后任历史系研究生导师。 1976年在该院民族研究所任副教授、教授。199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民族学系主任、名誉主任,民族文化交流研究所顾问,中国藏学中心干事、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西南 民族研究会、西藏佛教研究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民族研究评审组成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等职。
⑷ 少数民族促进会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
成立时间:1994年3月
登记证号:社证字第3825号
宗 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各民族美术家,发展民族美术事业,致力于“出作品,出人才”。
业务范围:理论研究;艺术交流;专业展览;国际合作;业务培训;咨询服务。
名誉会长:官布
代理会长:王复祥
常务副会长:崔永生(法定代表人)
副 会 长:雷正民 杨兆三 李东辉
秘 书 长:沈刚纪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88号西罗园写字楼404B 邮编:100068
电 话:010-67577742 传真:010-67577742
重大活动:
举办五次《民族百花奖》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会,展出了2500余幅各民族画家的作品。一些获奖的少数民族画家已开始在首都,甚至在国外崭露头角。还多次为各地会员主办展览,出版画册,并举办各种艺术交流活动;
与日本美术团体合作分别在北京、东京举办了六次书画交流展,把各民族画家的优秀作品推向国际市场。
⑸ 道坚法师的介绍
道坚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大代表、重庆市少数民族促进会副会长、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理事长,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佛学院院长,重庆华岩寺方丈。
⑹ 霍达的个人经历
1945年11月26日出生于珠玉世家。
1961年考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
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
1980年创作了历史剧本《公子扶苏》
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
1987年她创作了平生第一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在《长篇小说》杂志分两期发表。
198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之职。
⑺ <<穆斯林的葬礼>>人物介绍,韩新月
韩新月是《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主人公,玉王韩子奇之女,一个美丽、纯真、善良的姑娘,命运坎坷,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对未名湖仍然充满期望。
抗战期间因其父与其母流落英国,互生情愫而诞新月,战争结束后随父回国,与其姨妈共同生活,少年坎坷,但深得家庭宠爱,为人单纯善良,外表清新淡雅,如初生之月,又如出水之莲。
后在其父支持下进入燕京大学英语系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爱慕班主任楚雁潮,大一时因其父住院而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复发,在临终前说出了对楚雁潮的爱,爱情纯洁而伟大,相爱而不能善终。
(7)少数民族基金会副会长扩展阅读:
韩新月身世:
由于韩新月的父亲对玉器的爱,使得他和师父的大女儿璧儿成就了婚姻,这样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后来,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儿一起去了英国,在患难中产生了感情,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
回国后的他难以面对守候了十年的妻子,最终放弃了爱情,没有和玉儿一起去英国,而是继续留在北京,瞒着女儿的身世。
当韩新月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了。然而和自己的老师产生感情,这又是不被允许的。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
⑻ 张飚是谁啊
我认识张飚,他是中护航(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护博爱(北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中国护理员联盟创始人、华企世界联合商会副会长、中国风口会联合创始人、中国金融服务网创始股东、S&M公司的天使合伙人、蜥蜴时尚眼镜的联合创始人、北京虎鳄农场联合创始人、中国企业家电影联盟的发起人。曾任中国博爱工程委员会外联处处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