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水日手抄报资料
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节水日日期:3月22日
世界水日的宗旨:
一、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世界水日由来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愈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大会回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1.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请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出版、散发宣传品、举行会议、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以提高公众意识。
3.请秘书长就联合国秘书处尽目前条件之可能,且在不影响现行活动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与方法帮助各国组织"世界水日"活动,提出建议,集中在一个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特定主题,做出必要的部署,并保证活动的成功。
4.建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执行其任务时把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放在优先地位。
1996年,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世界水日确立背景
“世界水日”的确立,是有背景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世界水日主题
1994年:关心水资源人人有责(caring for our water resources is everyone's business)
1995年: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
2007年:应对水短缺(coping with water scarcity)
2008年:涉水卫生(water sanitation)
中国水周主题
1996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节水
1997年:水与发展
1998年:依法治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999年:江河治理是防洪之本
2000年: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001年: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2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4年:人水和谐
2005年: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2006年: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2007年: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2008年: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世界水日相关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我国国家建设部也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已发出警告:人类在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水,不仅仅是H2O
一、古代和现代人对水的不同定义
人类很早就知道水、利用水,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液体。古代哲学家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所以一直把水、火、气、土当作四个基本元素,由它们构成世界上一切物体。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才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和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气。后来的科学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下所有的水都一样。但在中国人眼中,水和水绝对是不一样的。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将水界定为三个等级,“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相传他曾著《水品》(或《泉品》),品评天下名泉名水,将宜煎茶的水按水质好坏分为二十等。而另一个爱评泉的人,清代乾隆皇帝,甚至曾闹出评出两个天下第一泉的逸闻来。
在中国人眼中:水,不仅仅是H2O,水天生是分三六九等的。
二、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的发现。
在我国古代,有一句俗语深入人心,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相信:水的好坏对人体十分重要。什么样的水养成什么样的人,水好的地方也容易出美女。而现代自然科学为古人的这种朴素结论找到了科学依据。
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与地壳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密切,即人体和地壳物质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状况,所以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能在地球上正常地生活。
而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比例与在人体中的构成比例基本相同,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这些矿物质少到不能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或者多到超过人体所能吸收与排泄的限度时,也就是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食物与空气间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人体就不能适应这种外界环境,就会发生某些疾病。
三、两个流行说法:为什么不需要水中矿物质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大部分的矿物质,而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因此并不需要斤斤计较于水中的那点矿物质。另一种说法是,我们承认原生水中的天然矿物质对人体是好的,但那是因为以前的水无工业污染,比较干净。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喝卫生无污染但没有矿物质的纯净水了。
正因为这种观念,令1994年开始在国内兴起的纯净水(或称超纯水、蒸馏水),在我国饮用水市场上占据了霸主地位。中国内地上万家企业大量使用反渗透法技术生产纯净水。它们大多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在生产过程中清除水中杂质的同时,也过滤掉了水中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
但更多的科学家和权威机构并不认同这些观点。2000年7月,新华社专电报道“专家提醒”:不宜将“纯净水”作为通常饮用水大量地长期饮用,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尤应慎重。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03年3月也发布同样的消费提示:人体大多适宜喝弱碱性水,老人与小孩子不宜长期喝纯净水。
四、被人们忽略了的水作用
要知道水中矿物质的作用,我们先要明白水的真正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营养学研究进展来看,水不但起解渴、载体的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生物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等作用。由此,水中矿物质对生物体不仅是补充必需的营养,而且对维持水正常构架起着主要作用。
水生理学专家明确指出,纯净水在失去矿物元素以后,它的水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异变和退化。水分子过分串联,变成线团化结构,不易通过细胞膜被人体吸收。但更不理想的是,这种超纯水因为不含任何矿物质,就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导致人体细胞内的生命动力元素逆向渗透,向体外流失。
五、水中矿物质和人体pH值的密切关系
水中的矿物质,除了为人体补充营养的作用,同时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水平衡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维持体液中和性,保持酸碱平衡。
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pH值(酸碱度)应在7.35-7.45左右。人的细胞活动必需在这个环境中进行。也就是说,人体内环境的酸碱性受到精确调节,人体液中主要正负离子的当量总浓度相等,从而维持体液中和性,处于偏弱碱状态。反之,用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来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纯净水的技术工艺,是将水中的钙、钠、钾、镁等矿物质阳离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一起聚集至阴极分离析出,而分解的氧、硫酸、硫黄等酸元素则保留在水中,因而增加氢离子(H )的浓度成为酸性水。
同样,以纯净水为基础、在纯净水中人工添加含氯化钾、硫酸镁等人工矿化液的矿物质水,也难以满足维持人体弱碱性的功能。反而可能因为这些偏酸性的人工矿化液在水中分解产生大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使得酸度更低。
六、我们该喝什么水
水专家呼吁:我们应当饮用没有污染的水、没有退化的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
他们强调:一定要分清“饮料水”和“饮用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饮料水偏于商品经济效益,消费者主要满足临时解渴,不是每天的必需品。而饮用水是民用必需品,每天必须喝。作为饮用水,联合国卫生组织有严格的含义,即人从出生到70岁,平均每天饮用1~3kg不会出任何问题。
要满足这样的要求,水源是至关重要的。百万年以来,人体和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淡水水源,形成了和谐的依赖关系。这是经科技加工出来的、纯而又纯、远离自然属性的水无法比拟的。因此,世界上著名的饮用水品牌,从依云到富维克,到国内的知名品牌农夫山泉,都以它的天然水源为自豪,在瓶标上都会标注其水源地。
珍惜每一滴来自天然的好水,因为它与生命和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全球水资源状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
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6000到3.5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其中非洲的形势最严重。
另一方面,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破坏的严重程度。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措施,而且必须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除了在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外,还要开展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第47届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保护淡水资源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综合性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确定了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世界水日”决议。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水危机很可能会比粮食机或石油危机更早到来。
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钱易认为,我国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钱易指出,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现在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
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
中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起,就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28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世界水日:拯救地球生命之液
2005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但进入21世纪,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
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源。粮农组织对9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经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资源短缺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水对保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状况的改善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先决条件。世界银行官员克劳迪娅·萨多夫指出:“水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数据却让人并不乐观:目前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发展中国家中,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成为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今年年初说:“全世界半数的学校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厕所等最基本的卫生条件。”
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由于生命之液枯竭,全球的“环境难民”数量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有3/4的农民和1/5的城市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够的生活淡水,因水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已超过因战乱出逃的难民。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紧张形势。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保护水资源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今年3月14日警告说,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后退,令数以亿计的依靠冰川融水的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人面临水短缺的威胁。
令人欣喜的是,全世界已经就拯救生命之液达成了共识。2005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决定,世界各国应在2015年之前将无法获得洁净饮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增加了一项承诺,争取在2015年之前使无法获得适当卫生服务的人口降低一半。在今年的世界水日来临前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与北京清水同盟等机构在北京发表清水宣言:“珍惜水资源,让她更清涟。”
拯救地球生命之液,时不我待。
世界水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这个日子我们应该抽时间思考:10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每个月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和印度洋海啸的死难者一样多。尽管如此,这些人的不幸几乎没有得到一场自然灾害所能引起的关注。
水对西方人而言是理所应得的寻常之物,而一个苏丹人平均每天要花1/3的时间去取当日定量配给的水。一个欧洲人每天用水约135升,而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通常每天只有10升水可供使用。在亚洲和非洲,传统上由妇女负责为家人汲水。她们平均要走6公里才能到达附近的河流。如果独自没法运足够的水回家,孩子就来帮忙——他们把时间花在打水上,而不是上学读书。尽管如此,水往往不够用,导致腹泻和疟疾频发。在过去10年里,死于腹泻的儿童超过了二战后所有武装冲突中死难者的总数。例如,因为缺水,一家人在同一个盆里洗手。由最年长的男性开始洗,等轮到最小的孩子时,洗过的手比洗前还脏。而孩子就用这双脏手吃饭。
在红十字会启动供水工程之前,赞比亚小镇马查的卫生状况就那样恶劣:疟疾和腹泻在儿童中尤为流行。因为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备,当地的学校不得不关闭。许多村民在灌木丛中便溺,因为厕所不够。尤其在雨季,污水被河水冲刷出来,就会有发生瘟疫的危险。对村中的妇女来说,每天只能给家人搞到10到20升水,生活真是可悲。河流离家很远,她们每天能挑回来的那点水总是不够用。红十字会开展了大规模援助项目:在住房附近打了水井,修缮并新建了厕所,让村民明白卫生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重新开课了。学童现在甚至穿上了干净的校服。赞比亚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为这个项目出了力,明年它将扩大实施范围。
长期缺水和缺乏污水处理设施也是制约穷国发展的一大障碍。健康则是推动经济良好运行的发动机。为减轻人们的痛苦,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水这个课题必须更多地得到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国际红十字会联合会打算利用其在提供清洁水和创建卫生环境方面的经验,于2005年2月24日通过了一项10年计划,旨在到2015年前将无法得到清洁水的人数减半。
『贰』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
在一些国家,资本家或生产单位的经济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任意向自然界排放各种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特别是大气和水源的污染,造成社会公害,引起许多疾病,使广大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对水源的污染有多种,其中“水俣病”就是举世闻名的日本公害之一。“水俣病”于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之为水俣病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渔村中,发现一些猫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自杀猫”。1953年水俣镇发现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近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1956年在这个地区又发现五十多人患有同样症状的病。经过对病的调查和研究,在1962年才确定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常期食用被污染的鱼和贝类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这是从水俣镇的工厂排放的氯化甲基汞污染海域,使鱼和贝类中毒造成的。继水俣镇之后1963年,日本新泻县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1973年在有明海南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又发生了水俣病。据报导这三次发病人数共计900多人,实际上在日本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已有一万人左右。
汞俗称水银,它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汞及其化合物都是有害物质,尤其是汞的烷基化合物的毒性更大。汞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呼吸或消化系统进入人体。无机汞进入人身体后,含汞浓度最高的是肾脏和肝脏。有机汞在人脑中蓄积最为显著,其次是肝和肾。汞中毒后的临床症状即如“水俣病”症状。
造成水污染的工业公害除汞外,还有酚、氰类、铬、砷及某些重金属盐等物质。这些物质从工厂及科研单位排放出来,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因此在发展国民经济,加快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防止污染,使人类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黑风暴: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
18世纪以来,大批移民来到美国西部平原,滥垦滥伐,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3次黑风暴。1934年5月的一次风暴持续了三天三夜,从西海岸一直吹到东海岸,形成了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400千米、高达3400千米的灰黄色尘土带。风暴以每小时100多千米的速度向东推进,横扫北美大陆,尘暴过处,天昏地暗。中亚哈萨克地区,由于50年代大量开垦荒地,引起大面积土壤;风蚀,也发生过类似美国30年代的尘爆。在中国北部116万平方千米的沙漠中,有39%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尘暴而造成沙漠化的。
沙尘暴是一种突发的、高强度的风沙灾害。中国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之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以及陕西和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中国沙尘暴的多发区。1993年5月5日的特大沙尘暴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遭受巨大损失,死亡85人,伤残264人,失踪31人,直接经济损失7.25亿元。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 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大气层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
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
二、酸雨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 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
酸性排放物
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在云内,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在雨滴下降过程中,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这些过程也就是降水对大气中气态物质的颗粒物质的清除过程,酸化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
大气尘埃
最近的发现表明,酸雨是比原来的想象要复杂得多的一种现象。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了大气中存在着的碱化合物出乎意料地起着关键性作用。碱通过中和酸性污染物而对酸雨的作用进行抵消。 们发现,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掩盖了碱排放也已经有所下降这一事实。看来有许多因素正在减少大气中这些碱的含量,从而加剧了酸雨对生态的影响。具有讽喻意味的是,在这些因素中有几个正是各国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大气中的大多数碱都能在称为大气尘埃的空中粒子中找到。这些尘埃粒子富含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溶于水中就起碱的作用。大气尘埃粒子由多种来源共同形成。燃料的燃烧,以及水泥生产、采矿和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都会产生含碱的粒子。建筑工地、农场和在未经铺砌的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会造成尘埃粒子。
三、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发现过程
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 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陆基探测仪和星载探测仪则执行遥测任务。这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例如,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形成机理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此外还有:美国宇航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通过分析 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的主要观点:(1)南极"臭氧洞"是在南极春季特殊的温度和环流状况下由极地平流层云参与和非均相化学反应而引发产生的特殊现象。(2)极地旋涡等其它因素对气体成分输送的影响不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决定因素,而只能影响臭氧洞的强度。(3)太阳周期变化通过光化学反应对南极"臭氧洞"强弱的影响可以忽略。
四、水污染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的定义: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1、海水污染
污水、废渣、废油和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在许多海域,倾倒混有石油的污水是非法的,但这种事仍时有发生,而真正的石油灾难是在巨型油轮泄漏或沉没时发生的。如今 们设法用化学品使水中石油沉淀以达到清除石油的目的。
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作法已持续多年。容器总有一天会腐蚀掉,有害物质便将进入海水中。 们对深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情况还了解不多,其过程或许比 们以前所想的要快。因此有害物质就会扩散到生物活动的水层中去。
2、地表水污染
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而工业化,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使情况愈来愈糟。
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使 们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盐含量日益增多。这种过度营养导致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由于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最后对吃鱼的鸟或人类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坏。
3、地下水污染
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渗,农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着地下水,氮肥中的硝酸盐一旦进入地下,便转变为亚硝酸盐,它在人体中能够转变成致癌物质。地面植被的破坏和湿地的排水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从而降低了潜水面。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过度需要,淡水不断被抽出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然后作为地表污水重新排放,因而还会导致潜水面的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大量频繁的灌溉可以增强渗透作用,使潜水面一直升到地表。而在干旱地区,被水渗透的土地由于异常的蒸发作用,引起地下水中盐类的沉淀,迟早会变成不能耕作的盐碱地。
水资源保护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固体废物的产生途径
维持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物料,处于动态平衡过程,并遵循质量守恒规律,可用社会物料流程来描述这一规律。
1.人类的一切活动,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只不过开发与利用了物料,而最终以废物的形式等量回归于环境。这种对物料的"利用与归还"经常处于交叉的状态。在生产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均产生各种形态的废物,这些废物一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中得到回收和再利用。而另一部分,恰好与在环境中开发的原料等量的部分,以废物形式返回与环境中,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
2.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每一环节均产生各种状态的废物,从环境中原料的开发乃至产品的利用,无一例外。因此寻求减少废物产量的唯一途径,是降低原料的开发量、减少产品原料消耗。
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依据其产生的途径与性质而定。在经济发达国家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 国制定的《固体废物管理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两类。其中含有毒有害物的成分,单独分列出一个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小类。
固体废物的危害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六、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 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
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
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七、生物多样性变化
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十分宽泛,即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适应性、形态、生理生态多样性等广泛的内容。
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扩张,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砍伐森林
对世界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部分生物很难离开它已适应了的环境。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热带雨林区,但是现在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快的破坏。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天然森林都受到严重威胁。程度最轻的是雨林被单一的经济林所代替,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已因侵蚀而被破坏成了贫瘠的灌丛地。
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按照这个速度,5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天然森林了。
开垦草原
北美的许多草原已经或多或少地消失了。在非洲,由于要解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粮食问题,人们正在大量焚毁有丰富动物资源的热带草原。在干旱地区采用传统农业方法既不可靠又危险。为开垦中亚内陆干草原所做的努力,已经遭到了许多不幸的挫折。
排干湿地
沼泽湿地不仅是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调节河流的流速,改善地下水的补给。但是为了发展工业和建筑住房,许多湿地不是被排干就是蓄满了水。试图把湿地转变为耕地,结果常常是土贫产低。
城市化发展
城镇发展于良好的农业区,而都市化常常意味着为建设住宅、街道和停车场而牺牲耕地。这样耕地就变成了不能出产生物的废地。从自然或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土地很难再恢复成农田。
动物灭绝
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威胁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欧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许多濒临动物已难以挽救了,而另外一些若能受到保护尚可幸存。
八、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的成因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九、水土流失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 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危害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水土流失的原因
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
『叁』 谁能给我个有关世界水日手抄报的资料啊,急~~~~~~~~~
;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1.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请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出版、散发宣传品、举行会议、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以提高公众意识。
3.请秘书长就联合国秘书处尽目前条件之可能,且在不影响现行活动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与方法帮助各国组织"世界水日"活动,提出建议,集中在一个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特定主题,做出必要的部署,并保证活动的成功。
4.建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执行其任务时把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放在优先地位。
1996年,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世界水日确立背景
“世界水日”的确立,是有背景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世界水日主题
1994年:关心水资源人人有责(caring for our water resources is everyone's business)
1995年: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
2007年:应对水短缺(coping with water scarcity)
2008年:涉水卫生(water sanitation)
中国水周主题
1996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节水
1997年:水与发展
1998年:依法治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999年:江河治理是防洪之本
2000年: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001年: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2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4年:人水和谐
2005年: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2006年: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2007年: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2008年: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世界水日相关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我国国家建设部也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已发出警告:人类在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水,不仅仅是H2O
一、古代和现代人对水的不同定义
人类很早就知道水、利用水,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液体。古代哲学家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所以一直把水、火、气、土当作四个基本元素,由它们构成世界上一切物体。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才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和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气。后来的科学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下所有的水都一样。但在中国人眼中,水和水绝对是不一样的。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将水界定为三个等级,“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相传他曾著《水品》(或《泉品》),品评天下名泉名水,将宜煎茶的水按水质好坏分为二十等。而另一个爱评泉的人,清代乾隆皇帝,甚至曾闹出评出两个天下第一泉的逸闻来。
在中国人眼中:水,不仅仅是H2O,水天生是分三六九等的。
二、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的发现。
在我国古代,有一句俗语深入人心,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相信:水的好坏对人体十分重要。什么样的水养成什么样的人,水好的地方也容易出美女。而现代自然科学为古人的这种朴素结论找到了科学依据。
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与地壳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密切,即人体和地壳物质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状况,所以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能在地球上正常地生活。
而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比例与在人体中的构成比例基本相同,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这些矿物质少到不能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或者多到超过人体所能吸收与排泄的限度时,也就是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食物与空气间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人体就不能适应这种外界环境,就会发生某些疾病。
三、两个流行说法:为什么不需要水中矿物质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大部分的矿物质,而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因此并不需要斤斤计较于水中的那点矿物质。另一种说法是,我们承认原生水中的天然矿物质对人体是好的,但那是因为以前的水无工业污染,比较干净。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喝卫生无污染但没有矿物质的纯净水了。
正因为这种观念,令1994年开始在国内兴起的纯净水(或称超纯水、蒸馏水),在我国饮用水市场上占据了霸主地位。中国内地上万家企业大量使用反渗透法技术生产纯净水。它们大多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在生产过程中清除水中杂质的同时,也过滤掉了水中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
但更多的科学家和权威机构并不认同这些观点。2000年7月,新华社专电报道“专家提醒”:不宜将“纯净水”作为通常饮用水大量地长期饮用,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尤应慎重。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03年3月也发布同样的消费提示:人体大多适宜喝弱碱性水,老人与小孩子不宜长期喝纯净水。
四、被人们忽略了的水作用
要知道水中矿物质的作用,我们先要明白水的真正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营养学研究进展来看,水不但起解渴、载体的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生物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等作用。由此,水中矿物质对生物体不仅是补充必需的营养,而且对维持水正常构架起着主要作用。
水生理学专家明确指出,纯净水在失去矿物元素以后,它的水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异变和退化。水分子过分串联,变成线团化结构,不易通过细胞膜被人体吸收。但更不理想的是,这种超纯水因为不含任何矿物质,就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导致人体细胞内的生命动力元素逆向渗透,向体外流失。
五、水中矿物质和人体pH值的密切关系
水中的矿物质,除了为人体补充营养的作用,同时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水平衡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维持体液中和性,保持酸碱平衡。
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pH值(酸碱度)应在7.35-7.45左右。人的细胞活动必需在这个环境中进行。也就是说,人体内环境的酸碱性受到精确调节,人体液中主要正负离子的当量总浓度相等,从而维持体液中和性,处于偏弱碱状态。反之,用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来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纯净水的技术工艺,是将水中的钙、钠、钾、镁等矿物质阳离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一起聚集至阴极分离析出,而分解的氧、硫酸、硫黄等酸元素则保留在水中,因而增加氢离子(H )的浓度成为酸性水。
同样,以纯净水为基础、在纯净水中人工添加含氯化钾、硫酸镁等人工矿化液的矿物质水,也难以满足维持人体弱碱性的功能。反而可能因为这些偏酸性的人工矿化液在水中分解产生大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使得酸度更低。
六、我们该喝什么水
水专家呼吁:我们应当饮用没有污染的水、没有退化的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
他们强调:一定要分清“饮料水”和“饮用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饮料水偏于商品经济效益,消费者主要满足临时解渴,不是每天的必需品。而饮用水是民用必需品,每天必须喝。作为饮用水,联合国卫生组织有严格的含义,即人从出生到70岁,平均每天饮用1~3kg不会出任何问题。
要满足这样的要求,水源是至关重要的。百万年以来,人体和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淡水水源,形成了和谐的依赖关系。这是经科技加工出来的、纯而又纯、远离自然属性的水无法比拟的。因此,世界上著名的饮用水品牌,从依云到富维克,到国内的知名品牌农夫山泉,都以它的天然水源为自豪,在瓶标上都会标注其水源地。
珍惜每一滴来自天然的好水,因为它与生命和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全球水资源状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
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6000到3.5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其中非洲的形势最严重。
另一方面,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破坏的严重程度。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措施,而且必须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除了在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外,还要开展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第47届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保护淡水资源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综合性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确定了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世界水日”决议。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水危机很可能会比粮食机或石油危机更早到来。
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钱易认为,我国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钱易指出,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现在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
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
中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起,就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28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世界水日:拯救地球生命之液
2005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但进入21世纪,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
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源。粮农组织对9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经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资源短缺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水对保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状况的改善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先决条件。世界银行官员克劳迪娅·萨多夫指出:“水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数据却让人并不乐观:目前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发展中国家中,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成为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今年年初说:“全世界半数的学校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厕所等最基本的卫生条件。”
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由于生命之液枯竭,全球的“环境难民”数量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有3/4的农民和1/5的城市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够的生活淡水,因水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已超过因战乱出逃的难民。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紧张形势。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保护水资源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今年3月14日警告说,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后退,令数以亿计的依靠冰川融水的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人面临水短缺的威胁。
令人欣喜的是,全世界已经就拯救生命之液达成了共识。2005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决定,世界各国应在2015年之前将无法获得洁净饮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增加了一项承诺,争取在2015年之前使无法获得适当卫生服务的人口降低一半。在今年的世界水日来临前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与北京清水同盟等机构在北京发表清水宣言:“珍惜水资源,让她更清涟。”
拯救地球生命之液,时不我待。
世界水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这个日子我们应该抽时间思考:10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每个月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和印度洋海啸的死难者一样多。尽管如此,这些人的不幸几乎没有得到一场自然灾害所能引起的关注。
水对西方人而言是理所应得的寻常之物,而一个苏丹人平均每天要花1/3的时间去取当日定量配给的水。一个欧洲人每天用水约135升,而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通常每天只有10升水可供使用。在亚洲和非洲,传统上由妇女负责为家人汲水。她们平均要走6公里才能到达附近的河流。如果独自没法运足够的水回家,孩子就来帮忙——他们把时间花在打水上,而不是上学读书。尽管如此,水往往不够用,导致腹泻和疟疾频发。在过去10年里,死于腹泻的儿童超过了二战后所有武装冲突中死难者的总数。例如,因为缺水,一家人在同一个盆里洗手。由最年长的男性开始洗,等轮到最小的孩子时,洗过的手比洗前还脏。而孩子就用这双脏手吃饭。
在红十字会启动供水工程之前,赞比亚小镇马查的卫生状况就那样恶劣:疟疾和腹泻在儿童中尤为流行。因为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备,当地的学校不得不关闭。许多村民在灌木丛中便溺,因为厕所不够。尤其在雨季,污水被河水冲刷出来,就会有发生瘟疫的危险。对村中的妇女来说,每天只能给家人搞到10到20升水,生活真是可悲。河流离家很远,她们每天能挑回来的那点水总是不够用。红十字会开展了大规模援助项目:在住房附近打了水井,修缮并新建了厕所,让村民明白卫生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重新开课了。学童现在甚至穿上了干净的校服。赞比亚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为这个项目出了力,明年它将扩大实施范围。
长期缺水和缺乏污水处理设施也是制约穷国发展的一大障碍。健康则是推动经济良好运行的发动机。为减轻人们的痛苦,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水这个课题必须更多地得到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国际红十字会联合会打算利用其在提供清洁水和创建卫生环境方面的经验,于2005年2月24日通过了一项10年计划,旨在到2015年前将无法得到清洁水的人数减半。
『肆』 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的基金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本基金会”)。英文名称全称:Shanghai Water Resource Foundation。简称“SWRF”。
第二条 本基金会属于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范围是上海市。
第三条 本基金会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上海水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生态的保护事业,广泛联络国内外社会团体、企业组织和个人,争取道义上的资金、物资、实物资产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条 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肆百万元,基金来源于本基金会的部分发起人和社会有关组织。
第五条 本基金会登记管理机关为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业务主管单位为上海市水务局。
第六条 本基金会住所:上海市徐汇区瑞金南路500号6号楼底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基金会业务范围:募集、管理捐赠资金;参与水资源保护的国际间合作交流;资助、参与和开展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及项目;救济和援助缺水或水污染受害者。
(一)开展促进上海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的募捐活动,接受国内外热衷于环保公益事业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二)为缺水或水污染受害者提供救济和援助;
(三)为增加本基金会的资金而进行的基金保值、增值运作和投资活动;
(四)参与和资助上海市水资源保护项目;
(五)资助和支持关系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示范项目;
(六)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运用合法手段对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进行披露和阻止;
(七)参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及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八)资助和开展保护水资源与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宣传活动和项目;
(九)设立水资源保护专项奖金,奖励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章 组织结构和负责人
第八条 本基金会设理事会,由17-25名理事组成,理事可以分为自然人理事和机构理事,理事会由自然人理事和机构理事派遣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为五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九条 理事和机构理事派遣代表的资格:
(一)热爱环保公益事业,认同本基金会的宗旨,关心和支持本基金会的工作,并自愿为基金会服务;
(二)具有在某一领域从事经营、管理或研究工作的经历,在本领域内有较好的业绩,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三)具有较强公共利益责任意识,能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独立客观参与决策;
(四)具有较强地议事、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五)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条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会由主要捐赠人、发起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的一届理事会;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四)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具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理事会任职;
(五)调整理事需经理事会讨论通过,提请理事会确认,增补理事需由现任理事三人以上联名推荐。
第十一条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理事有权参加理事会的所有会议。理事在理事会议上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对需要表决的事项行使表决权;
(二)理事有权对提交理事会讨论的文件草案或其它材料提出质疑,并要求秘书长或受委托起草该文件草案的起草者作出说明;
(三)理事有权调阅本基金会的有关文件,询查本基金会的有关工作情况,并有权向理事长提出召开临时会议或特别会议的建议;
(四)理事应当了解本基金会的宗旨和基金会开展各项活动和项目的运作方式,熟悉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定;
(五)理事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基金会章程,执行理事会的决议,认真履行职责,维护本基金会的利益;
(六)理事应当按时出席理事会会议,并为议题准备意见,积极提出相关建议或意见;
(七)理事应当了解本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动员社会力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基金会及其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八)理事应当支持基金会的工作,与理事会秘书处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第十二条 理事会是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审定;
(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及负责人;
(七)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十一)通过聘任名誉职务的提议。
第十三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 2 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有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十四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四)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第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场形成会议纪要,由出席理事会会议的理事审议、签名通过。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理事会会议记录和纪要,应作为机构档案长期保存。
第十六条 理事会设立监事3-5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十七条 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十八条 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选派;
(二)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
第十九条 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二)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三)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条 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第二十一条 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二十二条 基金会从理事中选举产生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若干名、秘书长1名。
第二十三条 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经验丰富,学识深厚,公正廉洁,作风民主;
(二)秘书长为专职;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五条 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 5 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 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四)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本基金会副理事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理事长可以委托1名副理事长代为行使理事长职权。
第二十八条 本基金会秘书长在理事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基金会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担负并完成理事会赋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制定业务发展计划和重大项目方案,经理事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组织拟订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经理事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促进机构财务目标的实现,保证捐款收入、资助支出和经费结构合理;
(五)根据理事会关于资产运作的原则,努力实现资产安全运作并保值增值;
(六)组织制订并执行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重要规章制度需经报理事会审批;
(七)组织和协调本基金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以及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
(九)倡导环保基金会文化,培育职业精神,合理任用人才,建立优胜劣汰管理机制,使人力资源满足工作需求并得到发展;
(十)接受理事会和监事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年度工作进展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十一)实施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十二)组织实施基金会年度公益活动计划。
第二十九条 基金会设名誉理事长、名誉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若干名。名誉理事长、名誉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备案。
第三十条 基金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及专项基金。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审批。
第三十一条 基金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应当经理事会审议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备案。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二条 本基金会基金来源:
(一)依法募集和接受的国(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二)运作基金的收益;
(三)投资的收益;
(四)开展水资源以及相关环境的保护项目和活动收益;
(五)中国政府的拨款和其它资助;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三条 基金会组织募捐、接受捐赠,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第三十四条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时,应当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重大募捐活动应当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本基金会组织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摊派及变相摊派。
第三十五条 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六条 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接受捐赠的物质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七条 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资助和开展水资源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和有利于促进水资源与相关的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和项目。
第三十八条 基金会重大的募捐活动、投资活动是指:
(一)募捐资金预计在200万元以上的募捐活动;
(二)在上海范围内开展的募捐活动;
(三)重大投资活动是指: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投资活动。
第三十九条 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四十条 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第四十一条 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四十二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四十三条 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四十四条 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四十五条 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六条 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年度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年度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当年度捐赠者名册及有关资料)。
第四十七条 基金会进行年检、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八条 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第四十九条 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检查后,将年度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五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五十条 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
第五十一条 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五十二条 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三条 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予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五十四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章程经2008年7月8日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六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五十七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伍』 世界水日的水的现状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这个日子我们应该抽时间思考:10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每个月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和印度洋海啸的死难者一样多。尽管如此,这些人的不幸几乎没有得到一场自然灾害所能引起的关注。
水对西方人而言是理所应得的寻常之物,而一个苏丹人平均每天要花1/3的时间去取当日定量配给的水。一个欧洲人每天用水约135升,而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通常每天只有10升水可供使用。在亚洲和非洲,传统上由妇女负责为家人汲水。她们平均要走6公里才能到达附近的河流。如果独自没法运足够的水回家,孩子就来帮忙——他们把时间花在打水上,而不是上学读书。
尽管如此,水往往不够用,导致腹泻和疟疾频发。在过去10年里,死于腹泻的儿童超过了二战后所有武装冲突中死难者的总数。例如,因为缺水,一家人在同一个盆里洗手。由最年长的男性开始洗,等轮到最小的孩子时,洗过的手比洗前还脏。而孩子就用这双脏手吃饭。在红十字会启动供水工程之前,赞比亚小镇马查的卫生状况就那样恶劣:疟疾和腹泻在儿童中尤为流行。因为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备,当地的学校不得不关闭。许多村民在灌木丛中便溺,因为厕所不够。尤其在雨季,污水被河水冲刷出来,就会有发生瘟疫的危险。对村中的妇女来说,每天只能给家人搞到10到20升水,生活真是可悲。河流离家很远,她们每天能挑回来的那点水总是不够用。
红十字会开展了大规模援助项目:在住房附近打了水井,修缮并新建了厕所,让村民明白卫生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重新开课了。学童甚至穿上了干净的校服。赞比亚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为这个项目出了力,健康则是推动经济良好运行的发动机。为减轻人们的痛苦,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水这个课题必须更多地得到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国际红十字会联合会打算利用其在提供清洁水和创建卫生环境方面的经验,于2005年2月24日通过了一项10年计划,旨在到2015年前将无法得到清洁水的人数减半。
2005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源”。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但进入21世纪,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源。粮农组织对9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经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资源短缺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水对保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状况的改善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先决条件。
世界银行官员克劳迪娅·萨多夫指出:“水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数据却让人并不乐观: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发展中国家中,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成为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说:“全世界半数的学校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厕所等最基本的卫生条件。”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由于生命之液枯竭,全球的“环境难民”数量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有3/4的农民和1/5的城市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够的生活淡水,因水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已超过因战乱出逃的难民。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紧张形势。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保护水资源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警告说,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后退,令数以亿计的依靠冰川融水的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人面临水短缺的威胁。令人欣喜的是,全世界已经就拯救生命之液达成了共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与北京清水同盟等机构在北京发表清水宣言:“珍惜水资源,让她更清涟。”
拯救地球生命之液,时不我待。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只占0.9%;而对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的淡水仅占淡水总储量的0.02%.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另一方面,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破坏的严重程度。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措施,而且必须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除了在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外,还要开展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第47届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保护淡水资源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综合性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确定了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世界水日”决议。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水危机很可能会比粮食危机或石油危机更早到来。
北美4100万人每天喝“药水”
北美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占全世界淡水资源的大约13%),但有时还是感到有水资源不足的压力。作为加拿大大草原主要水源的冰川和积雪地正在萎缩。某些城市也存在供水紧张、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据一项水调查发现,美国有4100万人的饮用水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包括抗生素、抗痉挛药物、镇静剂等。尽管饮用水中药物含量甚微,不会即刻损害健康,但科学家担心,通过饮水长期摄入这些药物可能会危害健康。
南美拥有全球1/4水资源
南美洲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水资源,而南美大陆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但南美森林面积一直在缩小,水资源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加上南美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用水量,所以,在保护水源方面,南美绝对没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欧洲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日前发表公报说,欧洲仍有一亿多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欧洲及全球其他地区必须对水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非洲1/3人口缺乏饮用水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非洲的河流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这将导致四分之一的非洲大陆会在本世纪末处于严重的缺水状态。该报告发现非洲大陆的河道对降雨量的变化高度敏感。在非洲西部,即使是少量的降水量下降都将致使河流减少80%的流量,这一切会导致科学家们称做的“水难民”情况的发生。
非洲三分之一人口缺乏饮用水,而有近半数的非洲人因饮用不洁净水而染病。而水资源问题也很可能会成为一些非洲国家之间发生纷争或冲突的导火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很多乡下妇女和女孩每天必须走数公里,才能找到水源。因为这种体力劳动,这些妇女和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整日为家庭和生计奔忙。
大洋洲提出响亮口号“环境是合法用水户”
即便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水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澳大利亚2002年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干旱,此后旱情有所缓解,但从2006年开始,干旱再次光顾。受到旱灾影响最严重的是默累-达令盆地。
由顶尖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气候变化的分析表明,降雨减少很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为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采取措施,建立水分配与水权综合管理体系,并明确提出一句响亮口号:“环境是合法用水户”。
亚洲恒河被列入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
水污染、洪灾和旱灾已成为南亚面临的三大与水有关的“灾害”。印度的生活用水质量在全球被评估的122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每天有200多万吨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当地居民饮用和在烹饪时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经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水污染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健康。流经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恒河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
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的滴灌节水技术如今再获突破,实现利用紫外线净化水和利用细菌处理有机污水。以色列60%国土面积被列为干旱地区,境内所有水资源均归国家所有。伊拉克战争爆发五年后的今天,伊拉克有数百万人缺乏干净的饮用水。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钱易认为,我国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钱易指出,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
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 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中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起,就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从1994年开始,把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28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每年未有效利用灌溉用水=数条黄河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缺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据统计,我国每年缺水500多亿立方米,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喊渴”。
据了解,北方地区缺水原因可概括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南方地区缺水主要是季节性干旱,污染加剧;西南地区缺水因为水低田高、用水困难。同时,人为因素不可小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国每年农业灌溉取用水量中,未有效利用的水量相当于几条黄河。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水质恶化尚未根本控制,按现有用水水平粗略推算,到2030年我国将逼近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最大值。
严格管水,刻不容缓。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并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进行全面部署。
陈明忠表示,今后将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监控系统,将“三条红线”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对执行不力的地方追究责任。同时,将对大中型灌区、高用水工业企业、生活服务业用水单位等进行重点监控,开展入河排污口审批等专项检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将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
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的47/193号决议设立了世界水日。在2003年12月23日的58/217号决议中,大会宣布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
2006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
第一声警钟: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球约有1/5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第二声警钟:水质差导致生活贫困
2002年,全球约有310万人死于腹泻和疟疾,其中近90%是不满5岁的儿童。
第三声警钟:大部分地区水质下降
淡水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迅速衰退,退化速度快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声警钟:90%灾害与水有关
许多自然灾害都是土地使用不当造成的恶果。日益严重的东非旱灾就是一个沉痛的实例。
第五声警钟:农业用水供需紧张
这部分用水已经占到全球人类淡水消耗的近70%。
第六声警钟:城市用水紧张
2030年,城镇人口比例会增加到近2/3,从而造成城市用水需求激增。
第七声警钟:水力资源开发不足
发展中国家有20多亿人得不到可靠能源,而水是创造能源重要资源。
第八声警钟:水资源浪费严重
世界许多地方有多达30%到40%甚至更多的水被白白浪费掉了。
第九声警钟:对水资源的投入滞后
用于水务部门的官方发展援助平均每年约为30亿美元,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会提供15亿美元非减让性贷款,但只有12%的资金用在了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用于制定水资源政策、规划和方案的援助资金仅占10%。
『陆』 保护水资源的手抄报(图)
地球在哭泣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许多星球都非常羡慕地球,他们羡慕地球的美丽,羡慕地球上有许多生命,羡慕地球上的一切。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样,地球妈妈的怀抱里,地球妈妈发现小河被人们污染了,小河在哭泣;树木被人们砍伐了,人们还在捕杀大量动物,许多动物都没有了自己温馨的家,树木和动物都在哭泣------
虽然地球过去很美丽,但是过去毕竟是过去,现在地球并不像过去那样美丽了,地球妈妈发现小河和树木等生命都在哭泣,地球妈妈也哭了起来,的确,地球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美丽了。现在,只有我们齐心协力,使我们的地球不再哭泣,这样,才能使地球恢复以前的美丽。
不再破坏绿色
我们怎样保护地球呢?首先要自己不再破坏绿色,我们要做到时时刻刻都注意保护绿色,把每一块绿地都当作自己的家园来对待。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如果看到别人在破坏绿色,也应该及时劝阻,若他(她)[他(她)们]不听从,不改正,应该及时报告当地环保部门。
另外,如果自己破坏了绿色,而这块绿地是属于个人的,那应该向主人赔礼道歉,并进行赔偿;若你暂时找不到这块绿地的主人(或这块绿地没有主人),你应该进行补偿。至于怎样进行补偿,您可以参考另外几个关于绿色的栏目。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这对保护地球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植树造林,能够美化环境。当我们居住的小区周围树木成荫,每到春天,百花齐放,一片绿色,花香鸟鸣,生机勃勃,那该多美。在炎热的夏天,走在树荫下,不仅能挡住火辣辣的太阳光,还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的辐射。植树造林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的漫延。
朋友们,让我们手拉手,来共同创造一个绿色的地球吧!绿色的地球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维持生态平衡
保护地球,维护生态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
1. 水土流失严重。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2.沙漠化迅速发展。近25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的退化速度在扩大。
4.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6.大气污染严重。近年来,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中国大陆,而且也影响港澳和邻近国家。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必须大力倡导全民植树工造林,绿化家园。同时,依法保护野生动物,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环境监测,减少大气污染。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态平衡。
小笑话
学生:老师,地球被污染了。
老师:你胡说什么呀!
学生:地球仪上全是灰。
(地球仪上的灰可以被擦去,可如果地球被污染了就没办法了)
保护地球的名言警句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后悔恨的泪。
保护环境,人人有则
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人人关心环境质量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珍惜资源 永续利用
保护环境光荣 污染环境可耻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环境保护
提高环境意识 保护美好家园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保护环境山河美 持续发展事业兴
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保护蓝天碧水。
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100种保护地球的方法
地球受到破坏,我们为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将来幸福,可以做什麽?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绿色策略,建议您细细思量,逐步尝试实行!
善行由家里开始
打扫清洁家居,减少使用化学清洁剂或杀虫剂
用柠檬及炭等消除异味,代替化学空气清新剂
食具不大油腻时用暖水清洗,减少使用洗洁精
室内外多种植物可使周围阴凉,减少开风扇、冷气
时常留意保养电器 (特别是冷气机),减少耗电
选用效能好的电器用品 (参考消委会的介绍)
非必需的电器 (电动牙刷等)可以少买
若不是太热时,用电风扇代替冷气较省电
冰箱放在阴凉角落可省电,开门取物后尽快关上
冰箱不贮存太多食物,这样省电又减少中毒危险
使用日光灯及省电灯炮较省电,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和冷气机
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时才开暖炉
储积一机的衣物才开洗衣机,既省水、省电又省工夫
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可省下许多水
多用快锅或闷烧锅煮食,既省燃料又省时间,更保存营养
多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可节省燃料
厨房里用餐布一样卫生,不必用大量的纸巾
煮食时份量不必过多,以免浪费
尽量用密封盒或瓶装食物,减少消耗保洁膜
采买用可回收材质包装的商品,少买其他包装
不买象牙筷子或其他稀有动物的产品
药物及残馀食物不要冲入厕所,应包好放垃圾箱
选购白色卫生纸,可以减少颜料污染,用草纸更好
用电胡刀,不用刀片剃,减少浪费金属资源
多用自然物料家俱,少用塑胶及人造纤维
必要时才换家俱,选购耐用又款式不会过时的一类
采用「二手」家俱,减少不必要的购买
采用乳胶漆少用磁漆,因为水溶性油漆污染较少
不要取电话簿,减少消耗纸张
适当饮食多福多寿
多在家里进餐,少上馆子,可减少浪费及污染
多自制饮料食品,有益健康又省钱,更保护环境
食物添加物往往对人及环境都有害,避之则吉
多吃蔬果少吃肉,个人健康有助利,地球更减少破坏
快速及空运来的食品都耗用大量能源,污染环境
高度加工的食品对人无益,更浪费资源兼污染
即溶饮料及即食食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吃燕窝、鱼翅、鲍鱼、穿山甲等野味,残害生灵又破坏自然生态
尽量用散装茶叶,少泡茶包,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尽可能买有机蔬果,减少化肥及农药,害人害地球
试试自己种植蔬果,既有益身心又有满足收获
多选购本地及邻近地区产品,减少运输能源及污染
多光顾传统市场,可以减少过份包装及加工食品
郊游及远足自备水壶,少买包装饮料
高度浪费资源 (例如用发泡胶盒)的餐饮店少光顾
尽可能 母乳,必要时才用婴儿奶粉及婴儿食品
衣着顺应自然
多选自然纤维 (棉、羊毛、麻等)衣物,少买人造纤维
适量地添置衣物,买得太多会浪费资源
建立个人衣着风格,不必为了流行多买时装
多穿不用烫仍然得体的衣服,例如T恤,可以省电
可把旧衣服改装翻新,既省钱又省资源
多穿二手衣服,例如哥哥姊姊传给弟妹
乾洗衣服耗用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可免则免
不买皮草以免危害野生生物,养动物做皮草会浪费资源
行得其法减少污染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时才乘计程车
尽量不买不用私家车,如要使用的话应妥为保养
汽车采用不含铅汽油,用省油的方法开车
可能的话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把工作地点绿化
有毒的文具 (例如麦克笔、修正液)尽量少用
节省用纸,必要时才影印或电脑打印
安排把废纸回收再生,交给回收商
自动贩卖机浪费又污染,尽量自己冲制饮料
自备简便茶杯餐具,减少免洗餐具等的使用
如果大厦「患了病」,快投诉住户委员会要求改善
在学校推行生态教育
多举办绿色展览、讲座、比赛、幻灯欣赏会
在校内及社区举行污染调查,设法控制
争取小食部多售对环境及健康都有益的饮食
必要时才影印笔记,减少耗用纸张
生活习惯拥护地球
多做户外活动,少逛商场,少到空调室内运动场
多做不会污染的运动,例如太极、气功、慢跑、健行
自己设计玩具,既益智、省钱、又有满足感
自制礼物或贺卡,既有心思、省钱、又省资源
实行垃圾分类,送废纸、铝罐、铁罐、塑胶罐等去再生
习惯每张纸写两面才丢掉,把旧信封再用
多用再生纸及其他可循环再生的物质
较稀有品种的宠物不要养,以免令它们加速绝种
宠物罐头及粪便用沙既浪费资源又花钱,可以少买
凡是「用过即丢」的物品都尽量少用,减少浪费污染
尽量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浪费资源
喷雾剂破坏臭氧层,尽量用其他代用品
尽量多用尿布,少用婴儿纸尿片,减少垃圾
尽量用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
旧电池放进垃圾资源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
习惯随身带手帕,少用纸巾,减少树木砍伐
尽量用太阳能的用品,例如太阳能计算机
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胶袋,并把塑胶袋多次使用
用盆栽代替切花作礼物,因为生产切花浪费又污染
不抽烟,劝使他人不在人前吸烟,检举非法吸烟
如果要装饰圣诞树,不买真树,珍惜林木
把垃圾邮件退回,附上字句请以后勿再寄来
一起行动改变社会
多买绿色书刊,多收听收看绿色电台电视节目
要求各类图书馆多收藏绿色书刊及资料
留意本区污染事件,随时投诉揭发
多公开发表支持环境的意见,例如打电话给电台
向污染的机构抗议,用罢买等方法施压
支持及表扬有绿色环境倾向的公司、报刊、机构
游说本区议员及向政府施压,改善地区环境
投票支持有绿色倾向的议员,让他们代表自己办事
及加入绿色组织,多捐款及支持活勤
组织自己本区单位 (学校、社区、教会等)的绿色小组
您已经做到几项了,请持续努力!
〈资料提供: 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
『柒』 世界水日手抄报的主题
标题:
世界水日
内容”(可以节选):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英语:World Day for Water,或World Water Day)。
世界水日简介
“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日的来历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第47届联合国大会于1993年1月18日通过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的认识[1]
世界水日的宗旨:
一、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编辑本段]世界水日由来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愈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大会回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有关条款;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1.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请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出版、散发宣传品、举行会议、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以提高公众意识。
3.请秘书长就联合国秘书处尽目前条件之可能,且在不影响现行活动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与方法帮助各国组织"世界水日"活动,提出建议,集中在一个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特定主题,做出必要的部署,并保证活动的成功。
4.建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执行其任务时把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放在优先地位。
1996年,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世界水日确立背景
“世界水日”的确立,是有背景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世界水日主题
1994年:关心水资源人人有责(caring for our water resources is everyone's business)
1995年: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
2007年:应对水短缺(coping with water scarcity)
2008年:涉水卫生(water sanitation)
2009年: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Transboundary water - the water-sharing, sharing opportunities)
[编辑本段]中国水周主题
1996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节水
1997年:水与发展
1998年:依法治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999年:江河治理是防洪之本
2000年: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001年: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2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4年:人水和谐
2005年: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2006年: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2007年: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2008年: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2009年: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水的性质
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非常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气。水汽温度高于374.2℃时,气态水便不能通过加压转化为液态水。
分子结构: 水分子是V形分子、极性分子。
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006 J/s?cm?K,冰的热导率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为0.1×103 kg/m3时,雪的热导率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温度高于3.98℃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时,水不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热稳定性很强,水蒸气加热到2000K以上,也只有极少量离解为氢和氧,但蒸馏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离解为氢气和氧气。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并能产生较明显的毛细现象和吸附现象。纯水没有导电能力,普通的水含有少量电解质而有导电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剂,大部分无机化合物可溶于水。
在-213.16℃,水分子会表现出现厌水性。
物理性质:
摩尔质量:18.0153g/mol
密度:水0.998g/cm3(20度) 冰0.92g/cm3
熔点:0度273.15k
沸点:100摄氏度373.15k(1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4.184J/(g.K)
世界水日相关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我国国家建设部也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已发出警告:人类在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水,不仅仅是H2O
一、古代和现代人对水的不同定义
人类很早就知道水、利用水,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液体。古代哲学家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所以一直把水、火、气、土当作四个基本元素,由它们构成世界上一切物体。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才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和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气。后来的科学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下所有的水都一样。但在中国人眼中,水和水绝对是不一样的。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将水界定为三个等级,“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相传他曾著《水品》(或《泉品》),品评天下名泉名水,将宜煎茶的水按水质好坏分为二十等。而另一个爱评泉的人,清代乾隆皇帝,甚至曾闹出评出两个天下第一泉的逸闻来。
在中国人眼中:水,不仅仅是H2O,水天生是分三六九等的。
二、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的发现。
在我国古代,有一句俗语深入人心,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相信:水的好坏对人体十分重要。什么样的水养成什么样的人,水好的地方也容易出美女。而现代自然科学为古人的这种朴素结论找到了科学依据。
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与地壳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密切,即人体和地壳物质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状况,所以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能在地球上正常地生活。
而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比例与在人体中的构成比例基本相同,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这些矿物质少到不能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或者多到超过人体所能吸收与排泄的限度时,也就是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食物与空气间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人体就不能适应这种外界环境,就会发生某些疾病。
三、两个流行说法:为什么不需要水中矿物质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大部分的矿物质,而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因此并不需要斤斤计较于水中的那点矿物质。另一种说法是,我们承认原生水中的天然矿物质对人体是好的,但那是因为以前的水无工业污染,比较干净。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喝卫生无污染但没有矿物质的纯净水了。
正因为这种观念,令1994年开始在国内兴起的纯净水(或称超纯水、蒸馏水),在我国饮用水市场上占据了霸主地位。中国内地上万家企业大量使用反渗透法技术生产纯净水。它们大多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在生产过程中清除水中杂质的同时,也过滤掉了水中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
但更多的科学家和权威机构并不认同这些观点。2000年7月,新华社专电报道“专家提醒”:不宜将“纯净水”作为通常饮用水大量地长期饮用,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尤应慎重。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03年3月也发布同样的消费提示:人体大多适宜喝弱碱性水,老人与小孩子不宜长期喝纯净水。
四、被人们忽略了的水作用
要知道水中矿物质的作用,我们先要明白水的真正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营养学研究进展来看,水不但起解渴、载体的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生物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等作用。由此,水中矿物质对生物体不仅是补充必需的营养,而且对维持水正常构架起着主要作用。
水生理学专家明确指出,纯净水在失去矿物元素以后,它的水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异变和退化。水分子过分串联,变成线团化结构,不易通过细胞膜被人体吸收。但更不理想的是,这种超纯水因为不含任何矿物质,就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导致人体细胞内的生命动力元素逆向渗透,向体外流失。
五、水中矿物质和人体pH值的密切关系
水中的矿物质,除了为人体补充营养的作用,同时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水平衡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维持体液中和性,保持酸碱平衡。
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pH值(酸碱度)应在7.35-7.45左右。人的细胞活动必需在这个环境中进行。也就是说,人体内环境的酸碱性受到精确调节,人体液中主要正负离子的当量总浓度相等,从而维持体液中和性,处于偏弱碱状态。反之,用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来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纯净水的技术工艺,是将水中的钙、钠、钾、镁等矿物质阳离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一起聚集至阴极分离析出,而分解的氧、硫酸、硫黄等酸元素则保留在水中,因而增加氢离子(H )的浓度成为酸性水。
同样,以纯净水为基础、在纯净水中人工添加含氯化钾、硫酸镁等人工矿化液的矿物质水,也难以满足维持人体弱碱性的功能。反而可能因为这些偏酸性的人工矿化液在水中分解产生大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使得酸度更低。
六、我们该喝什么水
水专家呼吁:我们应当饮用没有污染的水、没有退化的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
他们强调:一定要分清“饮料水”和“饮用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饮料水偏于商品经济效益,消费者主要满足临时解渴,不是每天的必需品。而饮用水是民用必需品,每天必须喝。作为饮用水,联合国卫生组织有严格的含义,即人从出生到70岁,平均每天饮用1~3kg不会出任何问题。
要满足这样的要求,水源是至关重要的。百万年以来,人体和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淡水水源,形成了和谐的依赖关系。这是经科技加工出来的、纯而又纯、远离自然属性的水无法比拟的。因此,世界上著名的饮用水品牌,从依云到富维克,到国内的知名品牌农夫山泉,都以它的天然水源为自豪,在瓶标上都会标注其水源地。
珍惜每一滴来自天然的好水,因为它与生命和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全球水资源状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
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6000到3.5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其中非洲的形势最严重。
另一方面,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破坏的严重程度。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措施,而且必须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除了在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外,还要开展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第47届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保护淡水资源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综合性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确定了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世界水日”决议。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水危机很可能会比粮食危机或石油危机更早到来。
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钱易认为,我国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钱易指出,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现在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
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
中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起,就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28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捌』 砍伐森林造成水源污染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和世界银行9月1日在日内瓦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保护城市森林覆盖率对满足城市居民饮用水供应至关重要,而且,保护森林的花费远远低于修建污水处理厂。
研究人员经过对世界105座城市调查后发现,1/3大城市的饮用水全部或部分来源于受森林保护的地区。受到良好保护和管理的城市,森林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城市滑坡、泥土流失和地面下沉等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净化水中的农药等污染物质。在一些城市,森林发挥了汲取和保存水源的作用。纽约市选择以植树和保护城市森林的方法保护水源,造价比修建污水处理厂降低7倍。
报告说,全球有一半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化加剧了城市饮用水危机。目前,全球有10多亿城市居民缺乏洁净的饮用水,每年因水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在水源污染严重的城市,死亡率比其他地区平均高10%到20%。报告还指出,在被调查的一些城市及其郊区,由于盲目砍伐森林、开发矿产和增加建筑用地,导致保护水源的森林和绿地逐年减少。如果不采取切实的水源保护措施,到2015年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全球一半城市人口享受洁净饮用水的计划将成为泡影。
『玖』 世界水日是哪一天 世界水日是哪一天 世界水日是哪一天 世界水日是哪一天
“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拾』 蓝色性格适合什么职业
蓝色性格适合的职业:参谋长、心理学家、秘书、哲学家、神学家等。不适合的职业:攻关接待、工会主席、节目主持人等。
蓝色是一种沉稳的颜色,它所代表的性格特点是内敛深沉、谦虚谨慎、善始善终、严格自律、善解人意等。蓝色性格的不足是:刻板、缺乏灵活性、较真、过于追求完美等。这些词汇是一个执卓于取经不畏艰难的唐僧性格的真实写照。
蓝色性格人群在心理健康方面要注意的是:由于过于追求完美而会产生容易自责进而否定自己,产生不自信和自卑。再有做事和为人刻板容易小心眼、钻牛角尖,从而影响睡眠等,容易出现抑郁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