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艳霞的个人履历
2007年荣获““2007北京创意·设计年度青年人物”。2008年奥运会期间创作作品——百年奥运百福还家。构想采用最能代表独具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的楷书形式,用红蝠象征鸿福代墨,选择楷书中最高成就的颜体“家”的字形。用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获得奖牌数目对应构成家字的蝙蝠数,用兼工带写的国画手法设计创作 “鸿福还家”挂幅。用民族传统艺术手法表现中国健儿的拼搏成绩,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这个创意本身就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把一百只蝙蝠归入一个家字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生宣上工笔绘画没骨红蝠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件创意、设计、艺术创作,了不起的三步曲。在节庆文化领域中,“百福还家”既开启了文化与民间风俗、民间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学院艺术相结合的道路,同时作品本身也是“物以载道和随俗雅化”的里程碑。
刘艳霞致力于“物以载道,随俗雅化。”的设计理念,以图案形式在景泰蓝瓶上表现中国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灿烂的文化,使传统的工艺品成为文化的载体。
B. 刘艳霞的个人作品
创作《中华文化传承图谱》
2010年1月,一举推出了《中华文化传承图谱〈百美图〉〈百馗图〉〈雅风集〉〈古今风流〉》四部力作。其中《百馗图》和《雅风集》为绘著;《百美图》《古今风流》为编著。为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新的贡献。这是刘艳霞在《雅风集》一书中晌拓的吴伟《东方朔偷桃图》,在《百美图》一书编著的吴友如的《西施和郑旦》,在《百馗图》一书中,晌拓的赵之谦《菖蒲钟馗像》。
2012年1月新推出《百寿图》(绘著)。这本书依历代人物,用晌拓法绘录了一百位寿星,大多数是真人真事,也免不了带有传说的色彩,尽可能简洁地叙述了他们的生平。他们长寿的经历,在某些方面会给我们以裨益。书中难免有疏漏,敬请各位读者指正。希望大家能“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坚持运动,劳累适度”,加入到寿星的行列中来。本书后附录养生导引十二法。导引是古代一种强身除病的养生方法,被晋代葛洪总结后广为流传,对健康长寿颇有益处。
首都出版发行联盟在2012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营造文明、祥和、愉悦的节日氛围,在全国率先推出“贺岁书”评选活动。通过联盟成员出版单位推荐、专家评选等程序,从189种备选图书中遴选出了60种2012年“贺岁书”。其中《百寿图》排名第九名。
编辑《甲骨文字典》
2010年12月刘艳霞编辑的王本兴先生《甲骨文字典》,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刘艳霞为该书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重新修订了笔画索引,特别是汉语拼音索引的增加,开创了古文字索引的先河。自此甲骨文与现代汉语文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轨。《甲骨文字典》也成为甲骨文工具书的里程碑。
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系统,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也是唯一与活文字有传承关系的文字。众多甲骨文学者历尽毕生精力,已辩识出甲骨文近两千个,辩识很难,经辩识后再认知则很容易。每一个小学生利用汉语拼音的索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认识这些甲骨文字。从而对自己一生的文字修养都有好处。汉字的基础要从甲骨文打起,而这本《甲骨文字典》则是打好汉字基础的有力工具。
《甲骨文字典》,在2011年第二十届美术图书评比中获得“金牛杯”金奖。
设计《宫墙内外的老北京文化》封面
本书从吃、住、用等多方面,对宫廷内外分别叙述,阐述了相同的载体,在老北京文化上的差别、联系和相互影响。本书侧重讲解了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的相互影响,渗透。
《宫墙内外的老北京文化》封面设计荣获首届华文出版物设计铜奖。
设计《西清古鉴疏》封面
孟繁放先生对《西清古鉴》进行了全面的疏注,由刘艳霞女士对原图进行了细致的修整,编著出版了《西清古鉴疏》使这一瑰宝得以重新面世。青铜器已成为无可替代的文化载体,青铜器器型和纹饰已成为无可替代的文化现象。
在设计《西清古鉴疏》的封面时,刘艳霞在每册书上设计了一只完整的鼎,而每只鼎都递进错出一个书脊位置,这样在整套书的书脊整好合成一只完整的鼎。她把整套书设计为九册,就有九只鼎以合中华九州之数。相邻的两册书书脊相靠可以也合成一只完整的鼎。
《西清古鉴疏》封面及函套荣获首届华文出版物设计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