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招商银行壹心尊享的净值
您好!请您进入招行主页www.cmbchina.com 点击右侧“个人银行大众版”,输入一卡通卡号、查询密码登录,点击横排菜单“投资管理”-“基金(银基通)”-“开放式基金”-“基金查询”-“基金产品”,点开对应的基金名称即可查看历史净值。
产品名称:
外贸信托-安进13期*壹心1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XTE325)
外贸信托-安进13期*壹心1号尊享A期-AD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XTE326-XTE355)
若您仍有疑问,建议您咨询招行“客服在线”https://forum.cmbchina.com/cmu/icslogin.aspx?from=B&logincmu=0,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❷ 杨群的人物简介
B.S.-北京大学(1981), Ph.D.-UT-Dallas (1988)
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1982-198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1985-1989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UT-Dallas)攻读博士学位,兼研究助理、助教。1989-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1996 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分子生物学。1996年和1999年分别两次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学者赴日本名古屋大学和新泻大学进行合作与交流。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生导师。现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Palaeowold》(Elsevier出版)杂志共同主编,微体古生物分会荣誉理事(前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任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2006)执行委员会主席。199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8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获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王玉净、杨群,1991. 西藏日土县晚侏罗世放射虫。《西藏日土地区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及古生物》(孙东立、徐均涛等),88-100,南京大学出版社。
杨 群、王玉净、刘荣芝,1992.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中的 T/J 界线地层. 科学通报, 1992(6): 547-549.
杨 群、李荣玉, 1992. 古生物分类数据的管理策略. 《江苏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分册), 304-308 页.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杨 群, 1993. Biostratigraphy of the Nadanhada terrane, NE China. 中国博士后首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1985-1988.
杨 群, 1993. 微体古生态学. 地球科学进展, 8 卷 3 期, 84-85 页.
杨 群, 1993. 放射虫化石的化学分离方法. Palaeoworld, 2, 18-24.
杨 群、尚庆华,1995. 分子古生物学进展: 化石DNA的研究。Palaeowold,6,78-81。
杨 群,1995,古生物学领域的新辟园地 - 分子古生物研究。古生物学报,34卷3期,265-276。
杨 群,1995. 那丹哈达地体的放射虫研究。《中国东北地体与东北亚大陆边缘演化》(邵济安等),115-133页,地震出版社。
程延年,杨 群,王玉净,叶贵玉,1995. 亚洲东部放射虫地层的对比研究 (课题报告). Palaeoworld, 6: 84-86.
周祖仁、杨 群、盛金章、李星学、徐永昌,1995:地质时期生物与自然协调演化及化石燃料资源的分布规律。地球科学进展,10(4):378-382。
杨群、周建平、杨洪,1997. 分子系统学在微体古生物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微体古生物学报,14(4):489-499。
杨晓松、薛重生、张克信、曾志平、樊光明、李昌年、尹磊明、杨 群,1997. 赣东北浅变质岩系中的微体古生物化石。科学通报,42(4):409-412.
周祖仁、杨 群、盛金章,1997. 假希瓦格蜓属(Pseudoschwagerina)和球希瓦格 蜓属(Sphaeroschwagerina)。微体古生物学报,14(2): 111-128。
吴平、周开亚、杨 群,1998. 用12S rRNA基因序列研究潮龟科(Bataguridae)闭壳龟类的进化。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4(4):374-378。
杨洪、程安进、杨 群,1998. 地质体中的主要生物分子:研究范畴与方法。地质论评, 44(1):44-51。
李春香、杨 群、周建平、范深厚、杨洪,1999. 水杉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38(1):59-63.
刘德明,周建平,杨 群,1999. 浙江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中的氨基酸. 古生物学报,38(1):86-93.
吴平,周开亚,杨 群. 1999. 亚洲产龟类12S rRNA 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和系统发生研究。动物学报,45(3): 260-267。
吴平, 程安进, 杨 群, 周开亚, 1999. 线粒体DNA在龟鳖目中的进化速度与古生物分化事件。自然科学进展,9(12): 1119-1125.
吴平,张克云,杨 群,2000. 18S rRNA基因在节肢动物系统进化研究中的意义。现代地质,14(3):355-362。
吴平,张克云,杨 群,2000. 后生动物起源时间的分子钟研究。古生物学报,39(3):449-453。
王玉净、方宗杰、杨 群、周志澄、程延年、段彦学、肖荫文云,2000. 南西部中—晚泥盆世硅质岩相地层及其放射虫动物群。微体古生物学报,17(3): 235-254.
周建平,张遴信,王玉净,杨 群. 2000. 中国二叠纪类生物地理分区.地层学杂志, 24(增刊):378~381
郝家胜,夏凤生,杨 群,2001. 苔藓动物的起源与系统发生。微体古生物学报,18(4): 385-391.
郝家胜,杨 群,李春香,张克云,孙晓燕,2002。苔藓动物18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育初探。微体古生物学报,19(2):199-205。
郝家胜 杨 群. (2002). 拟迷误裂孔苔虫18SrDNA的序列测定及系统学分析(262) (THE 18S rDNA SEQUENC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CHIZOPORELLA ERRATOIDEA).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2 Vol.25 No.3: 262-265
李春香、杨 群,2002. 杉科、柏科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进展。生命科学研究,6(1):56-60。
李春香、杨 群,2002. PCR 产物直接测序还是克隆测序?-- 密叶杉属rDNA ITS 序列的测定方法。植物学通报,19(6):698~704
李春香,杨 群,2003. 杉科、柏科的系统发生分析—来自28S rDNA序列分析的证据。遗传,25(2): 177~180
王玉净、杨 群,2003. 广东韶关仁化地区中二叠世孤峰组的放射虫动物群。微体古生物学报,20(4):333~341
王玥、杨 群,2003. 化石记录的再评估。古生物学报,42(2):297~302
张克云、孙晓艳、杨 群, 2003. 介形纲丽足目和速足目及相关类群18S rDNA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 古生物学报, 42 (3): 452~459
张克云, 郝家胜,杨 群, 2003. 介形类系统分类与起源演化的形态、分子和化石证据.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 (3):吕宝忠、杨 群,2003. 血蓝蛋白分子的结构、分类及其在进化上的演变。自然杂志,25(3):180~183。
李春香,陆树刚,杨 群,2004. 蕨类植物起源与系统发生关系研究进展。植物学通报,21(4):478-485
李春香,陆树刚,杨 群,2004. 耳蕨属(鳞毛蕨科)的亚洲起源: 来自rbcL序列的证据. 科学通报,49(9):874-878
吴新华, 楼法生, 王玉净, 宋志瑞, 杨群, 邓国辉, 黄志忠, 凌联海, 2004. 赣东北地区不同时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高校地质学报. 10(2): 209-216
杨群 王玉净 尹磊明 舒良树 楼法生 王博 2005. 论赣东北蛇绿混杂岩的时代——来自微体古生物学的证据. 地质学报,79卷 3期,316
郝家胜,李春香,孙晓燕,杨 群,2005. 唇口目苔藓动物分子系统演化及其主要类群分歧时间的推测。科学通报,50(12): 1205-1212
王玉净、杨群、郭通珍,2005.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放射虫Spongoserrula rauana动物群。微体古生物学报,22(1): 1-9
王玉净、杨群、尹磊明、舒良树、楼法生、王博,2006. 赣东北蛇绿岩带和变质岩系中“放射虫硅质岩”的再研究。高校地质学报,12(1):98-105。
杨群, 2007. 微体领域的大家二叠系研究的旗帜--纪念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盛金章院士(1921-2007). 微体古生物学报, 24(4): 333-337马俊业, 杨群, 2007. 网角海绵目(Dictyoceratida)谱系发育与形态发生分析. 古生物学报, 46(4): 473-480张克云, 徐明旭, 杨寿运, 孙捷, 杨群, 2007. 速足目主要类群系统发育的分子证据. 古生物学报,46(4): 464-472
王玉净, 杨群, 2007. 中国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带及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4(4): 338-346
丛培允, 杨群, 2007. 多足动物亚门主要类群的系统关系与谱系年代分析---基于形态、化石和分子综合数据, 微体古生物学报, 24(4): 407-421 杨 群(主编),2003. 分子古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50 p
杨 群、宋力生,1993. 构造地层地体中的古生物研究. 《当代地质科学前沿--我国今后值得重视的前沿研究领域》, 肖庆辉等编著, 242-247 页.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杨 群,1995. 那丹哈达地体的放射虫研究。《中国东北地体与东北亚大陆边缘演化》(邵济安等),115-133页,地震出版社。
杨 群、钟扬、施苏华,2003.DNA与分子古生物学.见:杨群(主编),分子古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1-22
赖旭龙、杨 群、杨洪,2003. 古DNA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见:杨群(主编),分子古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40—61
夏旭华、李春香、杨 群,2003. 分子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以DAMBE分析软件为例. 见:杨群(主编),分子古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149-167
钟扬、唐先华、黄德世、张晓艳、施苏华、杨 群,2003. 分子谱系树的构建与检验. 见:杨群(主编),分子古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168-188
庚镇城、杨 群,2003. 中性理论、分子钟及支系分歧时间估算. 见:杨群(主编),分子古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189-203
吕宝忠、杨 群, 2003. 非线性分子进化与古生物重大事件. 见:杨群(主编),分子古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4-216
杨 群,2006. 部分后生动物的谱系年代学分析--分子数据与化石记录的结合。见:戎嘉余、方宗杰、周忠和、詹仁斌、王向东、袁训来(主编),《生物的起源、辐射与多样性演变—华夏化石记录的启示》。北京:科学出版社。157-177,851-854。 杨 群、许汉奎,2003。生物起源与灭绝新探。大自然,2003(1):5~7
孙晓燕、杨 群,2003。古老生命的故事。大自然,2003(1):15~17
孙晓燕、杨 群,2000. 瞬间的生命——恐龙的绝灭与复活。《进化长河》(徐均淘 主编),134—140。江苏科技出版社。
张克云、杨 群,2000. 生物的特异记时器——分子钟。《进化长河》(徐均淘 主编),148—152。江苏科技出版社。
❸ 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具体涵盖哪100只股票
1、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公司-阿斯麦控股ASML Holding NV (US)
2、游戏开发龙头-动视暴雪(暴雪娱乐)Activision Blizzard Inc
3、跨国电脑软件公司-奥多比软件公司Adobe Systems Inc
4、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超微半导体设备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高级微设备公司)
5、生物制药公司-亚历克森制药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6、牙科医疗设备-艾利科技Align Technology Inc
7、美国科技龙头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A)公司Alphabet Inc - A
8、美国科技龙头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C)公司Alphabet Inc - C
9、全球电子商务及科技巨头-亚马逊Amazon.com Inc 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公司+美国科技龙头
10、美国航空集团(美航)American Airlines Group Inc
11、美国生物科技龙头股-安进公司Amgen Inc
12、全球最大音频放大器公司-亚德诺半导体技术Analog Devices Inc
13、美国科技龙头、消费电子产品-苹果公司:Apple Inc(AAPL)118
14、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商-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
15、软件龙头-欧特克Autodesk Inc
16、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
17、中概股:中国搜索龙头-网络Bai Inc - ADR
18、拜玛林制药[BMRN]BioMarin Pharmaceutical Inc
19、生物技术公司-百健艾迪Biogen Idec Inc
20、全球最大在线旅游服务商-缤客网Booking Holdings Inc
21、半导体设备的供应商-博通公司Broadcom Inc
22、铁路运输服务-CSX运输公司CSX Corp
23、全球最大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公司-卡得斯设计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24、生物制药龙头-新基医药/赛尔基因 Celgene Corp
25、医疗信息技术供货商-塞纳公司Cerner Corp
26、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宽带提供商-特许通信公司Charter Communications Inc
27、网络安全公司-捷邦软件技术Check 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 Ltd
28、全球知名服装租赁商-辛塔斯Cintas Corp
29、互联网解决方案龙头、电子--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 Inc(CSCO)
30、软件及解决方案公司-思杰系统Citrix Systems Inc
31、世界级的IT服务供应商-高知特信息技术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Corp
32、全美最大有线电视&第二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康卡斯特电信Comcast Corp - Class A
33、美国最大会员制仓储式量贩店-好市多量贩Costco Wholesale Corp
34、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携程国际Ctrip.com International Ltd – ADR
35、美国折扣零售巨头-美元树公司Dollar Tree Inc
36、全球第二大游戏开发商-艺电有限公司Electronic Arts Inc
37、全球知名在线旅游网-亿客行Expedia Group Inc
38、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脸书Facebook Inc
39、螺纹紧固件公司-法思诺贸易Fastenal Co
40、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公司-费哲金融服务公司Fiserv Inc
41、美国生物科技龙头-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
42、世界第二大玩具公司-孩之宝公司Hasbro Inc
43、美国最大牙医器材商-亨利香恩服务/汉瑞祥Henry Schein Inc
44、动物健康&水和牛奶质量检测-爱德士生物科技IDEXX Laboratories Inc
45、世界第二的分子诊断公司-亿明达Illumina Inc
46、艾滋病&抗癌药公司-因塞特医疗Incyte Corp Ltd
47、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微处理器-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
48、美国最大理财软件公司-财捷/直觉软件公司Intuit Inc
49、财捷/直觉软件公司-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Intuitive Surgical Inc
50、汽车运输公司-JB亨
❹ 安凯客车重组后会怎样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股市最常见的事情就包括了公司重组,对于重组的股票,不少投资者都喜欢买,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说一下重组的含义和对股价的影响。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重组是什么
重组说的是企业制定和控制的,能够将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有明显的改变。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就这样然后再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
二、重组的分类
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企业重组有下列几种:
1、合并:指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公司。
2、兼并:意思就是将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不过还是保留住其中一个企业的名称。
3、收购:指一个企业将另一企业的所有权以购买股票或资产的方式获取了。
4、接管:其实就是公司原控股股东股权持有量被超过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情况。
5、破产:指的是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的一种状态,并且不能扭亏为盈,最终没有偿还债务的实力,故而企业失败。不管那种重组形式,对股价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重组消息一定要及时获取,推荐给你这个股市播报系统,及时获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
公司重组通常都是好事,重组通常来说是一个公司发展得不好甚至赔本,能力更强的公司把优质资产注入该公司,从而置换掉不良资产,或者让资本注入从而让公司的资产结构得以改善,使公司能够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如果公司能够顺利进行重组的话,那么公司一般都会脱胎换骨,能够把亏损或经营不善的公司拯救回来,成为成一家优质公司。
在中国股市,对于重组题材股的一系列炒作也都是炒预期,赌它有没有成功的机会,一旦公司重组的消息传出,通常市场上都会炒的特别厉害。如果有新的生命活力注入原股票重组资产,炒作的新股票板块题材又可以借题发挥了,如果重组之后,这个股票就会不断出现涨停的情况。反之,要是在重组以后缺失新的大量的资金注入,又或许没有让公司经营改善,说的简单点,就是股票利空,股价就会有所下落。不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❺ 世界医药产业发展有哪些阶段和特点
世界医药发展史
引
制药工业开始于19世纪中叶,从医疗事业的边缘进入了医疗事业的核心,并成为全球的工业行业。制药工业获得了现今显著的地位,政府一方面支持药品的研究开发,以提高人类寿命,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同时,也强化了监管,包括其安全性和药效。政府还要采取措施平息民众对于制药企业通过新药产品和促销得到高额回报的怨言。医疗体制改革在全球都在展开。
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是科学家、工业界、政府相关部门、医生、病人在新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为政府批准部门也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批准,很多人的心血将白费,如果批准,可能在上市后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诉讼。最近发生的COX-2抑制剂事件、抗抑郁药物自杀倾向不良反应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而对于FDA的职员审查近5万页的注册资料又谈何容易。
制药界面临同样的困难,投资者需要及早的投资回报,高的投资回报率,希望制药企业研制和上市所谓“重磅炸弹”药品,但是,实际上,药品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新药往往后继无产品,随着FDA等药品监管部门的谨慎态度和病人对于不良反应的自觉认识提高,对于制药企业开发HIV/爱滋病、疟疾等预防药物,病人反应是不能治根,价格昂贵。Harris
Poll咨询公司最近的民意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制药企业的满意度从1997那的79%降到2004年的44%,下降幅度之大达到35%。其实中国的病人和消费者对于制药企业和保健品行业,包括卫生部门的支持率可能也在下降。只是缺乏统计数据。这可能是公众的道德标准和制药企业作为企业要最大化盈利之间的矛盾。
1870-1930
在这个阶段,早期的药剂师在实验室开始成批生产当时常用的药品,如吗啡、奎宁、马钱子碱等;同时在1880年,当时的染料企业和化工厂开始建立实验室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例如,默克制药公司开始时就是1668年在德国Darmstadt建立的一个小药房,它开始批发药品始于1840年代。在1830年代到1890年代从药房成长为药品批量生产商的类似的企业还有德国先令制药公司、瑞士的霍夫曼-拉-罗氏制药公司、英国的威康制药公司(Burroughs
Wellcome)、法国的Etienne
Poulene制药公司、美国的亚培制药公司、史克制药公司、礼来制药公司、普强制药公司和派德药厂(Parke-Davis)等。有的现今的制药企业过去是化工厂和染料厂,如德国的阿克发公司、拜尔公司、赫斯特公司;瑞士的汽巴制药公司、嘉基制药公司和山道士制药公司;英国的卜内门公司,以及美国的辉瑞制药公司。19世纪末,这些企业开始兼并成真正的制药企业,其科学基础是药物化学和药理学。合成化学和药理学的应用,特别是对化合物适应症的研究,使得制药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制药行业应该说始于德国,但是,现在领先的是美国和英国。在19世纪末,有的染料工业和化学工业合并成为制药工业,并有科学家开始研究药物的构效理论,新生的制药企业研究方向是鉴别和制备合成药物,研究其在治疗方面的作用。制药企业在德国开始和学术界合作,如同现在在欧美一样。当时的研究用染料、免疫抗体、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以了解它们对于致病菌的作用,1906年Paul
Ehrlich发现有的合成化合物可以选择性的杀死寄生虫、病菌和其他致病菌,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工业研究,延续至今。19世纪初,化学家已经能够从植物中提取和浓缩有效成分,用于治疗目的。如吗啡和奎宁,20世纪初则可以用类似的方法,从动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如肾上腺素,应该说,这是第一个用于治疗目的的激素。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从焦炭中提取染料,并且通过染色,杀死细菌,这已经可以从显微镜的观察得到证实。化学家很快地对于这些染料进行了结构改进,包括其副产物,使新的化合物更有效果。合成化学在这时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产品至今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泰诺、百服宁、白加黑等药品中使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它是N-乙酰苯胺和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谢产物。另一个例子是拜尔公司化学家Felix
Hoffmann从柳酸合成了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仍然是产量最大的药物之一。19世纪后期,疫苗也得到了应用,包括卡介苗疫苗和白喉疫苗。
构效理论开始研究时就使用了动物和人做疫苗、抗毒素、抗体试验,试验中利用了当时在染料方面的化学知识和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构效理论使Ehrlich合成了梅毒治疗药物Salvarsan(洒尔弗散),它被认为是第一个通过系统方法合成的药物。
1909年美国化学学会成立了制药化学分会,反应了当时对于在制药行业化学家和化学科学的重视。1906年公布的美国食品药品法也促使制药企业雇佣更多的化学家以精确的分析药品。当时,美国的化学家没有自由合成新的化合物,药厂也仅仅生产简单的化合物药品。德国的化学家处于垄断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的技术没有办法到达美国,促使美国开始重视自己开发生产阿司匹林、洒尔弗散、弗罗那(Veronal)等药物,弗罗那可以在战争中用于治疗受伤人员的伤痛。1920年该分会更名为药物分会,1927年又更名为制药分会,该名沿用至今。
过去,处方可以申请专利,但是实际上,处方没有办法保护,因为在法规中要求说明书和标签中要有处方组份说明。根据法规,药品管理部门有权要求产品退出市场和广告限制。
在1930年代前,大部分药品销售不需要处方,一半的药品是由药剂师配制的,有时医生自己也为病人配药,制药企业也提供医生常用的一些处方药物,处方由医生提供。这和中国长期以来的情况一样。由于当时在欧美医生的力量很强,药厂仅生产一些通用的药品,如治疗疼痛、感染、心脏病等的药物。虽然,用化学合成研究得到的药物治疗疾病已经很令人鼓舞,但是,当时可以使用的仅仅是维生素和胰岛素等少量化合物。药物化学的发展是随着医药科学、药品市场的发展而壮大的。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制药行业的黄金时代
之所以说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制药行业的黄金时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发明了大量的药物,包括合成维生素,磺胺类药物,抗生素,激素(甲状腺素,催产素可的松类药物等),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新的疫苗等。其中,有很多是全新的药物种类。在这期间,婴儿的死亡率下降了50%以
上,儿童因为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下降了90%。很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如肺结核、白喉、肺炎都可以得到治愈,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当然,在另一方面,战争也加速了药物的研究开发,有的与战争相关的项目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如抗疟疾药物治疗,可的松(可以使飞机上的人员在高空时没有暂时性眩晕现象),特别是青霉素。有11家美国药厂参与了青霉素的开发工作,这项工作由战时生产部直接领导。二次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制药工业的领导,到1940年代末,美国生产世界几乎一半的药品,在药品国际贸易中占1/3强。
由于在药品研发、市场的投资增加,美国、欧洲、日本的制药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壮大。研究开发和学术界的合作也加强了。药物发明的方法也有很大的改变,如在抗生素开发中,制药厂等筛选了成千上万的土壤样本,寻找抗菌剂。这个时期典型的化合物有:默克制药公司的链霉素,力达制药公司的金霉素,培达公司的氯霉素,亚培制药公司和礼来制药公司的红霉素,辉瑞制药公司的四环素等,从这些药品市场的利润回报,促使制药企业更重视科研工作,并开始建立专门的科研园区。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制药企业从研究天然物质发现新药,转向天然物质修饰,到合成化学合成全新化合物,从筛选化合物中得到新药。顺应这个历程,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为要测定化合物、甾体激素、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其中包:X-衍射技术,紫外光谱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从使用烧瓶、试管的湿法化学时代逐步向使用微量样本和分子模型的干法化学时代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化学家可以更科学的解释构效理论,了解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这导致了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抗组胺药物的产生。
在这个时期,药物安全性受到重视。1937年发生的磺胺药导致100多人,多数是儿童死亡事件使美国药品管理部门意识到药品安全性在法规上的缺失。当时,S.E.Massengill公司的科学家使用带一点甜味的二乙醇制备磺胺药糖浆,尽管标准中有外观、味道、气味等指标,但是没有经过动物试验,也没有对照已经发表的关于溶剂的文献资料,结果导致惨剧发生。这也很快使得1938年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得到通过。其中主要的修改是药品管理部门批准新药的责任。要求官员审查临床前试验数据和临床试验数据,有权要求申请者增加试验项目,有权拒绝批准上市。
美国当时在药物安全性方面属于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因为德国作为战败国,在1950年代仍然适用新药战时禁令,英国到1956年才有药品法(TSA),政府才比较重视药品管理,如测试和生产的标准。类似的OTC法规出台,使得病人比较容易得到一般性的治疗药物,即自我治疗药物,但是,也使得处方药物的利润增加。逐步出现所谓“研究开发型制药企业”。
在临床试验中,开始要求双方对照试验,由于需要临床试验数据,药物的使用范围得到控制,防止了药物的滥用,尽管药物滥用问题至今在西方国家也没有得到解决,美国每年的药物滥用数量达到数千万次。
尽管政府部门加强了药物安全性监管,但是事实上,药物的临床试验责任仍然由制药企业负责,而不是政府或第三方。临床试验数据使得制药企业了解市场的目标受众,有利于药品的销售。由于制药企业的目标受众不是病人,而是医生,医生开处方,药房发药,所以病人仍然在盲目地吃药。世界
各国都有这种情况。最近的华盛顿邮报称美国有1510万人滥用药物,医生中有4%没有受到药物方面的培训。
二次大战以后的一段时间,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理念使欧洲的福利国家理念深入人心,医疗也成为一种福利,美国则实施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使民众对于药品价格持莫不关心的态度,包括医生和病人。
对制药行业的重新评估,法规修正和制药行业增长(1960-1980)
这个时期其实最重要的是药品生产GMP的公布和将验证放入GMP法规的要求中,使得药品生产更加规范。
这个时期制药工业受到科学、医学、政治、市场等多方面的撞击,新化合物的发现和早期试验使得一批新产品问世,而且,在科学上已经有可能选择性的阻滞生理过程,治疗疾病。特别在心血管药物方面出现了60年代以普奈洛尔为代表的倍他阻滞剂,70年代-80年代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ACE抑制剂和以硝苯吡啶为代表的钙拮抗剂,以及一些降脂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少的新安眠药、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物;以布洛芬为代表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口服避孕药;抗癌药物;以多巴胺为代表的治疗帕金森氏症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等。美国FDA强化了对于临床试验的管理,而相对美国,欧洲政府对于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比较松,要求医生监督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所以,欧洲的新药上市速度比美国快,但是,欧洲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比美国严重。如由于美国FDA没有批准反应停,在美国就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美国的制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多种经营,如涉足香料、化妆品及其他消费品行业。
这个时期,在科学上理论设计(rational
design)比较有所发展,因为和一些疾病相关的酶、激素、神经传递物质的受体和底物的知识已经成为研究人体生物化学过程和生理过程的基础知识;同时期的科学发现还涉及阻滞目标分子的功能。天然资源的研究方面包括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生物化学作用的物质。分子结构改变,即所谓me-too化合物的合成成为这个时期的特点。分子结构修饰的典型是卡托普利,代谢产物的典型是抗组胺药特非那定。
1960-1970时代在仪器分析方面的突破有核磁共振谱,高效液相色谱,它们对于药物发明也有很大的贡献。计算机的发明也使复杂计算变得简单。例如,傅立叶变换的计算。数据库的建立也使得生产、临床试验、分析等对照品数据贮存,并可以进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因为使用了新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药品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在这个时期,药品价格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因为原料价格和成品药品价格差距很大。这个提案是由参议员Estes
Kefauver提出的。几乎在同时,1961年欧洲传出了反应停(沙利度胺)事件,全球,包括欧洲、南美洲、亚洲有约10000儿童畸胎,原因是临床试验不适当及药品审查不严。该产品是德国Gruenenthal制药厂生产的。尽管1964年修改了1961年联邦新药审批办法,最后的德国法规到1976年才实施,对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加强了控制。英国为了应对类似危机,卫生部在1963年成立了药物安全委员会(CSD)。它和政府密切配合,但是,不是一个立法机关,在临床试验前和临床试验中也不管理医生和制药界的行为。在1968年制定的药品法中,规定了由药品安全委员会控制
药品新产品进入市场。
尽管沙利度胺没有对美国造成伤害,但是,Kefauver等仍然提出提案,要求国会研究通过新法规,交叉批准药品专利、药品价格限制、药品促销等,以降低药品价格;法规还应该涉及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标准。1962年国会通过了FDA食品药品化妆品法的Kefauver-Harris补充法规。要求用定量的方法评价药品的使用,FDA可以用新法规延期或不批准NDA新药申请。制药企业则因此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试验病例数从原来的10例-100例增加到上千例以上。大型制药企业在此时,抱怨新药上市数量快速减少。有的制药企业改变业务领域,转行到诸如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光学仪器、化妆品、食品,甚至家用日常用品领域。美国制药企业开始强化海外药品销售以及国际间科研合作,如与欧洲、南美和亚洲的合作。
市场竞争和企业兼并及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时期,1980-现在
过去20年,制药工业又有一系列新产品带给市场,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病毒和逆转录病毒感染的药物(特别是治疗HIV和爱滋病的药物),治疗癌症的药物等,在这个时期,生物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干扰素、白间素、促红细胞生长素、单克隆抗体药物等,可以模拟或支持人体免疫系统,过去从动物身体提取的胰岛素已经可以用基因修饰的微生物中获得高纯度产品。
在科研方面有很多新方法产生,如计算机化学,组合化学,用生物技术高速化合物筛选方法等,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药物研究,很多制药企业都有自己的化合物数据库。由于新药物预测很困难,政府也通过法规控制进入制药行业,所以新的制药企业很少,而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已经成为制药行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致力于结合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等新技术,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近年上市的新药中超过30%是生物技术产品,在开发中的新药项目有50%是生物技术产品,而且,经过1999-2002年的新经济浪潮低谷后,生物技术企业已经进行了重新洗牌,有的生物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新的巨人,如安进公司,Genentech公司等。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欧洲正在计划增加研究开发投资。一些欧洲企业和美国制药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或者在北美成立研究开发机构。新药的开发尽管有很多手段,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运气,所以可以说,新产品的产生是理论研究和运气的结合,现今仍然没有改变。
很多化合物的发现是先合成一系列可能有用的化合物,然后进行快速筛选,如物理分析,生物分析方法等,快速分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否和标的物结合和反应,毒性反应等。在这方面,制药企业已经投资了很多钱,但是其功效仍然众说纷纭。
另一个很大的发现是遗传工程师已经可以用DNA重组的方法制备目标微生物,可以产生所需要的化合物分子。这个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今后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用工程细胞进行基因修复。
在政策面上,1980年美国高等法院裁定遗传技术得到的微生物可以申请专利;国会通过了Bayh-Dole法案,允许联邦资金资助的受益人也可以得到专利保护;同时,允许生物技术企业融资,典型的例子是第一家上市的生物技术企业Genentech公司在上市2分钟,股票就从35美元彪升到89元,可见当时市场对于生物技术企业的期望。
在这期间,有数以千计的生物技术企业获得融资,包括上市、风险基金,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现象包括终生科学家进入董事会,投资者深信生物技术企业承诺的将来的销售和利润,一些没有经过测试的化合物都申请了专利。生物技术企业声称其产品可以治疗现在的技术无法治疗的诸如癌症、糖尿病、爱滋病等疾病。生物技术企业不断有关闭,又有新企业诞生,2005年的今天,美国仍然有生物技术企业1500家。
欧洲在这方面仍然比较保守,生物技术企业诞生主要在1990年代中叶,至今欧洲仍然落后于美国,但是,在努力之中。
这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2000年起,很多所谓重磅炸弹式的产品专利到期,仿制药制药企业开始乘机发展,其中包括跨国制药企业,如诺华制药公司,它在大规模收购仿制药企业;包括印度的制药企业,已经走向世界,虽然道路并不平坦。2005-2008年还有350亿美元商品名市场将换手,因为专利到期。美国2004年版桔皮书中收载的医药产品有10375个,其中7602个有仿制药。
这个时期也是企业兼并的时代,1994年美国家用产品公司加入惠氏制药公司;1995年葛兰素制药公司收购威康制药公司,法玛西亚制药公司和普强制药公司合并;1996年诺华制药公司成立,原来是汽巴制药公司和山道士制药公司;1999年成立安万特制药公司,由赫斯特制药公司和罗纳普朗制药公司组成;2000年,辉瑞制药公司收购瓦纳兰百特制药公司,2003年又收购法玛西亚制药公司;2004年安万特制药公司和赛诺菲制药公司合并。世界前10位制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7%,而辉瑞制药公司接近10%。说明制药行业的垄断性。但是,大企业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可能,传统制药企业的黄金时代已经不会再来了。
制药行业的将来
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将加强合作和并购。
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仍然会有冲突,政府将协调这些问题。包括药价控制,鼓励使用仿制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管,防止药品滥用等。医疗体制改革仍然将继续进行。
生物技术企业逐渐成熟,有的生物技术企业已经具备自我融资能力,以后部分生物技术企业将和跨国制药企业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竞争。
制药企业将更加专业化,致力于专门的治疗领域或适应症。
研究开发的难度增加,临床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将显得尤为重要,不然将遭遇诉讼。GMP和财务管理的法规符合性将受到企业的重视,管理部门如FDA、EMEA及SEC(美国证券委员会)将强化监管和管理,处罚力度也会加强。
❻ 财富的主要排名
500强排名
1954年,美国《财富》杂志开始以严谨的评估推出全球最大500家企业的名单,即“世界500强排行榜”从此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超越了国家、民族、文化而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标准。迄今为止,就影响力而言,没有任何一种媒体的“排行榜”能望其项背。这一排名已成世界知名企业用来判断自身实力、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经济状况极具权威性的晴雨表。列入世界500强,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一夜之间得到了数以亿计的增长。中国银行在1992年首次进入财富排行榜
《财富》杂志利用其影响力举办了一系列的财经论坛,如“《财富》500强论坛(首席执行官)”、“《财富》首席金融官论坛”等。《财富》杂志于1995年开始主办世界500强年会即“《财富》全球论坛”,每年在世界上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热门”地点举行一次,邀请全球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及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和学者参加,共同探讨事关世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全球人熟知的这两个杂志运营品牌“财富论坛”和“500强”仍然在继续维持着它们在财经领域的话语霸权。《财富》杂志每年的500强排行榜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企业排名之一,而“《财富》全球论坛”则被视为世界经济界巨头“脑力激荡”、“激发新思维”的良机。杂志本体操作得仍然让人看不出其有任何老态,即便是在前些年那些锐意改变一切的新经济杂志面前,《财富》仍然保持着可贵的新鲜。2013年,新一届《财富》全球论坛即将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
11年中国500强
2011年7月13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与上一年相比,入围营业收入门槛提高了12亿元。其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一,中国移动排名第三,也是前十中唯一一家科技类公司。另外两家电信基础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列第14位和第19位。
前100家企业中,总共有五家电信企业,分别是中国移动排名第3,中国电信排名第14,中国联通排名第19,中兴通讯排名第47,中国通信服务公司排名第79。
此外还有天音通信控股、TCL通讯、烽火通信三家电信企业进入500强名单。
在最赚钱的40家公司中,中国移动以净利润1196亿的成绩排名第四,中国电信157亿排名第17名。而利润率最高的40家公司和亏损公司中都没有电信企业。
据悉,2011年,中国500强总收入达18.9万亿,比上一年增长了38%,占中国GDP的47%;总利润达1.9万亿,比上一年增长了47%。虽然净利润的增幅与2010年115%的增幅相比下降了很多,但这个增长率仍然非常高,而2010年的高增长是建立在2008年利润大幅下滑的基础之上的。有45家公司首次进入排行榜,所有上榜公司中只有9家出现亏损。
2011 公司名称收入净利润行业排名(中文) 2011公司名称收入净利润行业排名(中文)(百万元)(百万元)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13,18270,713石油、天然气、化工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465,415139,871石油、天然气、化工3中国移动有限公司485,231119,640通讯和通讯设备4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473,6637,488基建、建筑5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470,1594,246基建、建筑6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388,79133,626金融7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80,821165,156金融8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370,4189,237基建、建筑9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23,489134,844金融10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13,37613,698汽车未来15年可能影响中国商业进程的5位人士
1.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47岁
2.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 48岁
3.陈东升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54岁
4.刘强东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 37岁
5.程京 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总裁兼技术总监 48岁 2012年
《财富》2012年度商界人物榜单正式揭晓,两位华人企业家榜上有名:鸿海精密的郭台铭和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以敢于冒险的勇气和颠覆行业的表现荣登榜首。
这一年,《财富》年度商界人物榜见证了企业高管的东山再起和上佳表现。零售业中,家得宝(Home Depot)首席执行官弗兰克·布雷克和Gap首席执行官格伦·墨菲均成功践行了扭亏的承诺。而布莱恩·罗伯茨和史蒂夫·伯克两人则推动了康卡斯特(Comcast)和NBC环球(NBCUniversal)成功合,彰显了他们的战略智慧。苹果公司(Apple)的蒂姆·库克和TJX Cos.公司的卡罗尔·梅罗维茨继续引领他们的公司高歌猛进。亚马逊(Amazon)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也再度创下辉煌的业绩,推动公司收入在过去一年同比增长31%。但是,贝佐斯赢得我们榜单头把交椅的原因是他痴迷地执着于冒险以及颠覆行业。
1. 杰夫·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2. 蒂姆·库克,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3.布莱恩·罗伯茨,康卡斯特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伯克,NBCUniversal首席执行官
4. 约翰·多纳霍,eBay首席执行官
5. 权五铉,三星首席执行官
6.拉里·佩奇,谷歌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7. 卡洛斯·布里托,百威英博首席执行官
8. 阿贾伊·班加,万事达公司首席执行官
9. 雷克斯·蒂勒森,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0. 比尔·麦克纳布,先锋基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3年
《财富》2013年度“商界风云人物排行榜”是《财富》杂志对全球的商界领袖做出的年度评价。在排列榜单时,《财富》权衡了大量因素,包括利润和收入增长、企业股价表现和市值等财务业绩占有突出地位。此外,战略头脑、从容驾驭大型组织的能力、风险承担和文化意义也是这份榜单考量的因素。 《财富》评价称,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有望颠覆航空业,特斯拉汽车公司震动了汽车业,SolarCity公司则改变了能源行业。
2013年共有四位中国企业家榜上有名,其他三位上榜的中国企业家分别是:网络CEO李彦宏(第24位)、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第34位)、SOHO中国CEO张欣(第46位)。
此外,谷歌(微博)CEO拉里·佩奇(第8位)、雅虎CEO玛丽莎·梅耶尔(第10位)、Twitter执行董事长杰克·多西(第14位)、苹果CEO库克(第47位)等科技公司高管也悉数上榜。
1、埃隆·马斯克,Tesla、SpaceX、SolarCity公司创始人
2、维权投资者,包括卡尔·伊坎、杰弗里·乌本、大卫·艾因霍恩、丹尼尔·勒布等
3、马化腾,腾讯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4、Angela Ahrendts,Burberry首席执行官
5、Reed Hastings和Jeff Bewkes,分别为Netflix和时代华纳的CEO
6、贝索斯,亚马逊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7、丰田章男,丰田汽车CEO
8、拉里·佩奇,谷歌联合创始人兼CEO
9、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CEO
10、玛丽莎·梅耶尔,雅虎CEO
11、Richard Anderson,达美航空CEO
12、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13、Mark Parker,耐克公司CEO
14、杰克·多西,Twitter董事长、Square首席执行官
15、Ajay Banga,MasterCard公司CEO
16、Howard Schultz,星巴克董事长兼CEO
17、Carol Meyrowitz,TJX公司CEO
18、John Martin,吉利德科技董事长兼CEO
19、孙正义,软银董事长兼CEO
20、柳井正/Amancio Ortega,分别为日本迅销有限公司CEO、Inditex联合创始人
21、Jeff Sprecher,洲际交易所CEO
22、Avi Reichental,3D Systems公司CEO
23、Harriet Green,Thomas Cook集团CEO
24、李彦宏,网络联合创始人兼CEO
25、Jim Koch,波士顿啤酒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26、森下一喜,GungHo总裁
27、Marc Benioff,Salesforce CEO
28、Stephen Carley,Red Robin公司CEO
29、Jeremy Stoppelman,Yelp联合创始人兼CEO
30、Carolyn Mccall,易捷航空CEO
31.詹姆斯·休斯,太阳能公司首席执行官
32.托马斯·迈金纳尼,盖恩沃斯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
33.狄克·科斯特洛,Twitter公司首席执行官
34.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
35.艾伦·穆拉利,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
36.迈克·库柏,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
37.戴夫·达菲尔;安尼尔·布斯里,独立软件公司Workday联合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
38.理查德·费尔班克,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39.罗伯特·布莱德温,安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40.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打车应用公司Ube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41.卡洛斯·斯利姆,卡尔索集团,墨西哥SAB电信公司董事长
42.詹姆斯·戈尔曼,摩根士丹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43.柯爱伦,美国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44.马克·安德森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联合创始人兼主要合伙人
45.肯尼思·陈纳德,美国运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46.张欣,SOHO中国联合首席执行官
47.蒂姆·库克,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48.塞维林-施万,瑞士罗氏公司首席执行官
49.帕特里克·道尔,达美乐公司首席执行官
50.杰米·戴蒙,摩根大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❼ 独家丨蔚来落户合肥:一个现实的选择
[亿欧导读]?如果李斌能带蔚来走出困境,或许又将是一个新故事。
NI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蔚来官方
他是创业者,他聪慧、有野心。但经他手的企业,在上市后的股价都如出一辙。在将共享单车摩拜包装成一个情怀与商业兼具的生意后,李斌选择在最后的高点——以估值37亿美金的价格卖身美团,相较ofo后来的境遇,可谓全身而退。有人说:李斌穷过,所以会害怕,所以“知进退”。
对于蔚来,李斌已经倾注了不少心血。如今,与多地捆绑的蔚来,没有退路。如果李斌能带它走出困境,或许又将是一个新故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❽ 科学论文出版也有“傲慢与偏见”
假定100个人各掷了一次硬币,其中48个人发现硬币正面朝上, 52人发现硬币反面朝上。但是,这群人有个奇怪的偏好:他们只喜欢报告正面朝上的结果,对于反面朝上的结果,他们就直接忽视不报。于是乎,你听到的结果是:48人各投掷了一次硬币,全部都是正面朝上!!
毫不奇怪,你会觉得这个结果是一场骗局,因为你知道掷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大约是50%。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位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收集了100个数据点,但只报告50个数据点,那么我们肯定认为他人品有问题。如果是多个研究者各自独立完成实验,却只有那些有显著结果的研究者以论文的形式将结果报告出来,我们似乎就难以辨别出这里的谬误了。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忽视了这个谬误,一些研究者犀利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可能是长期非常苦逼,做不出有统计显著的结果,因此去找寻找原因 ;-)),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就是科学论文的出版偏见(Publication bias)。
科学论文出版有偏见?
出版偏见指的是部分的研究者、审稿人和杂志编辑倾向于尝试出版或接受那些报告了统计上有显著差异结果的论文。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实验或者调查没有发现统计上的显著效应,那么该研究能够出版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这些研究的结果就只能放在研究人员的抽屉里,见不了阳光,正是如此,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文件抽屉问题(file drawer problem)(Rosenthal, 1979)。
出版偏见遍地开花
出版偏见并不是某个研究领域所特有的,而是波及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这里仅以作者本人比较熟悉的社会科学和生物医学两个领域为例(计算机图形学研究领域的例子见这里)。早在1959年,心理学家Sterling就指出,在心理学论文的出版中,出版的标准可能会存在偏差(Sterling, 1959)。到1979年,哈佛大学的心理统计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thal)提出了统计方法来估计那些被放在抽屉里的研究结果(Rosenthal, 1979)。到80年代,医学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出版偏见的问题。例如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Easterbrook等(1991)分析了牛津研究伦理中心委员会在1984年到1987年间批准的487项研究,截止1990年,有285项研究结果已经进行了分析,其中52%结果得以出版。在出版文章中,那些在统计上达到显著的结果比那些没有达到显著的结果出版的过程更容易,也更多地出版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
虽然研究者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出版偏见并未因此而得到解决,位于加州的安进血液与肿瘤研究中心(Hematology and Oncology Research at Amgen)前负责人C·格伦·贝格利(C. Glenn Begley) 与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李·M·埃利斯(Lee M. Ellis)2012年在Nature 上联合发文指出,在一项重复53个药物实验的研究中,只有6项研究得到证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约翰·P·A·埃尼迪斯(John P.A. Ioannidis)于2014年的分析也表明,在新兴的神经成像领域,出版偏见也是非常严重。
出版偏见,费钱耗物
可能有人会觉得,出版偏见不就是少让一些论文出版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实在是低估了出版偏见对科研领域甚至是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2014年1月,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发表了一篇讨论医药研究如何减少浪费和提高价值文章,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陈安文(An-Wen Chan)等(2014)讨论了出版偏见的严重后果之一:浪费科研资源和民众的健康!这里的科研包括科研资金、科学家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该文援引了哌苯醋胺(lorcainide)的著名案例: 1980年,有研究者测试了哌苯醋胺(lorcainide)这种抗心律不齐的药物,采用了100多人的小样本进行试验,发现使用哌苯醋胺的实验组的死亡率是19%,而使用糖丸的安慰剂组的死亡率则只有2%。但是,当时研究者担心结果未发现哌苯醋胺的积极效果而未报告其结果。于是该药物继续广泛地为心律不齐患者所使用,直到1989和1992年的临床试验才发现这类药物的危害。但在这近10年间,由于哌苯醋胺以及类似的药物广泛使用,可能引发了20 000到70 000不必要的死亡。
出版偏见的另一个危害是让出版的研究中显得过分地积极,一些效应量特别小的研究被发表出来,继而引发其他研究者继续投入该方向,误导科研走向。2011年,社会心理学领域最顶级杂志《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个神奇的研究: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的达里尔 ·J · 本(Daryl J. Bem)发现大学生竞然可以预知未来!这个明显不太符合事实的结果很快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从科学角度来讲,能够预知未来是极小概率的事件。所幸的是该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而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掀起了关于出版偏见、重复实验等研究方法上问题讨论的热潮。
出版偏见从何时产生?
出版偏见是如何产生的?一般认为,统计结果不显著的研究是被杂志的审稿人和编辑cut掉的。但实际上,由于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也需要研究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者们已经实行了自我审查:碰到阴性结果时,直接抛弃研究结果,转向新实验,而不是想办法把阴性结果出版。
最近,斯坦福大学政治科学系的研究者安妮· 佛朗科等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证实这一推断。他们分析了2002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社会科学时间共享研究项目 (Time-sharing Experiment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ESS) 中包括的研究项目,因为这些研究项目都登记在案、研究者的水平相当、研究设计质量高。他们的结果表明,大约有65%的阴性研究结果直接被研究者放到抽屉,没有写成论文,从而让大多数的阴性结果胎死腹中。至于为什么研究者会选择不把这些阴性结果写成文章,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杂志不会接受这些阴性结果的文章。
路在何方?
对于出版偏见的问题,大部分研究者首推的解决方案是提前登记研究,即所有研究在开始之前都登记在案,随后按照登记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公布于众,从而让学术界和公众知道这些阴性结果的存在,减少后续的科研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及在医药领域,减少无效药物的使用。
目前医学方面已经有一些相应的措施,例如,一个称为临床试验的网站(http://clinicaltrials.gov/) 就致力于让临床研究都提前登记在案。心理学领域最近也正有类似的努力:有研究者发起建立心理学文件抽屉的档案(http://psychfiledrawer.org/)。不过问题在于,虽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提前登记是一件好事,但真正参与这个事儿的人却不多,原因很简单:目前的科研环境并不鼓励研究者进行登记。研究者所在的机构(大学、研究所)并不会因为研究者登记并完成一个研究而对他进行奖励,而是根据其发表的论文来进行评估!
此外,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提前登记系统很难生效,因为研究者可能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对实验进行细节的调整,这些调整是难以预期的。巴黎狄德罗大学医学院的Mathieu于2009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的一个分析表明,提前登记系统对出版偏见的减少程度有限,这可能反映了当前科研环境仍然可能促进了出版偏见的产生。
结束的话:
所幸的是,科学研究往往并非像掷硬币那些随机,即使有出版偏见的存在,科学总体而言还是在提供可靠的知识和发现。对出版偏见的纠正,是为了让科研更加完美,要记住,研究出版偏见的,也是科学家。
相关链接:
TED med: Ben Goldacre: What doctors don't know about the drugs they prescribe
参考文献:
Begley, C.G., and Ellis, L.M. (2012). Drug development: Raise standards for pre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Nature 483, 531-533. doi: 10.1038/483531a
Bem, D.J. (2011). Feeling the futur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anomalous retroactive influences on cognition and a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0, 407-425. doi: 10.1037/a0021524
Chan, A.-W., Song, F., Vickers, A., Jefferson, T., Dickersin, K., G?tzsche, P.C., Krumholz, H.M., Ghersi, D., and Van Der Worp, H.B. (2014). Increasing value and recing waste: addressing inaccessible research. The Lancet 383, 257-266. doi: 10.1016/S0140-6736(13)62296-5
Easterbrook, P.J., Gopalan, R., Berlin, J.A., and Matthews, D.R. (1991). Publication bias in clinical research. The Lancet 337, 867-872. doi: 10.1016/0140-6736(91)90201-Y
Franco, A., Malhotra, N., and Simonovits, G. (2014). Publication bia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Unlocking the file drawer.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55484
Ioannidis, J.P.A., Munafò, M.R., Fusar-Poli, P., Nosek, B.A., and David, S.P. (2014). Publication and other reporting biases in cognitive sciences: detection,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8, 235-241. doi: 10.1016/j.tics.2014.02.010
Rosenthal, R. (1979). The file drawer problem and tolerance for null result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 638-641. doi: 10.1037/0033-2909.86.3.638
Sterling, T.D. (1959). Publication Decisions and their Possible Effects on Inferences Drawn from Tests of Significance—or Vice Vers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54, 30-34. doi: 10.1080/01621459.1959.10501497
❾ 蔚来和江淮有什么关系
长安、广汽、江淮、蔚来这四家车企2年时间里成立了2家合资新能源汽车公司及合作代工,分别简称:长安蔚来,广汽蔚来,江淮蔚来。
2016年4月,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签署了《制造合作框架协议》,确认江淮代工一期产能5万台的计划。那一年,李斌在现场慷慨激昂地畅谈自己的造车理想,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也对蔚来充满期待。
2017年4月9日,长安汽车与蔚来汽车在长北京签约了战略合作协议。李斌当时就表示,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研发新产品,但不是代工模式。从合资公司业务范围来看,双方将主要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售后、零部件共同采购等层面展开合作,而不涉及整车制造领域。
2017年12月27日晚,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经董事会会议决议,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与上海蔚来汽车及湖北长江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将共同出资设立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