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管理 > 殷氏基金会

殷氏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10-23 09:38:12

A. 中国戏曲作家有哪些

罗怀臻著名戏曲作家罗怀臻曾经创作过昆剧《班昭》、淮剧《金龙与蜉蝣》、京剧《宝莲灯》越剧《李清照》、黄梅戏《长恨歌》等众多佳作.

约生于金亡(1234)前后,死在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年)。元代最杰出的作家。号已斋叟。传世的作品有悲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喜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中秋切脍旦》、历史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十八本,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在戏曲史上有过深远的影响。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施振眉(1932- )评弹、戏曲作家。浙江长兴人。自50年代起从事曲艺工作,并于1959年组织成立浙江曲艺队(今浙江曲艺团),同年开始评弹创作。所编写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弹词《李双双》(1965年《说新书》第二集刊载),中篇弹词《东海女英雄》,短篇弹词《英雄父子》,短篇评话《壮志雄心》、《闯海》,开篇《幸福井》、《红柳》等,还与他人合作,编写了中篇弹词《新琵琶行》、《叱咤风云》、《战斗的堡垒》,短篇弹词《飞雪迎春》等。此外,还与人合作,整理汪雄飞《三国》中的《五关斩六将》、《诸葛亮出山》、《血战长坂坡》等(1989 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井帮助汪雄飞、金声伯、胡天如等整理出版了《古城会》、《赠马》、《草岗收将》、《猫困鼠穴》、《花神庙》等传统长篇书目选回。在戏曲创作方面,曾编写过十余个睦剧和木偶戏、皮影戏剧本。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有关评弹和戏曲的文章。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江浙沪两省一市评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中国曲艺志·浙江卷》主编。

白朴,作杂剧16种:《绝缨会》、《赶江江》、《东墙记》、《梁山伯》、 《赚兰亭》、 《银筝怨》、《斩白蛇》、《梧桐雨》、《幸月宫》、《崔护谒浆》、《钱塘梦》、《高祖归庄》、《凤皇船》、《墙头马上》、《流红叶》、《箭射双雕》。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 3种及《流红叶》、《箭射双雕》二剧残曲。此外还有《天簌集》词 2卷。清人杨友敬辑其散曲附于集后,名《摭遗》。他的散曲作品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37首,套曲4首。

郑光祖,元代戏曲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所作杂剧共18种,今存8种:《伊尹耕莘》、《三战吕布》、《无盐破环》、《王粲登楼》、《周公摄政》、《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其中《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

陈西汀.《屈原》,《花木兰》,《淝水之战》和《三元里》、《郑成功》,《汉武帝与拳夫人》(后改为同名京剧),黄梅戏《红楼梦》、昆剧《新蝴蝶梦》、京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王熙凤与刘姥姥》,元妃省亲》、《鸳鸯断发》、《桃花宴》、《神剑》、《何知县拉纤》,《全部武松》、《一箭仇》、《劈山救母》,《鸿门宴》、《妙玉》,《汉宫双燕》等.

清代戏曲女作家--王筠.《繁华梦》《全福记》.

B. 我国有哪些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经伏波神祠诗》,行书墨迹,纸本,46行,每行字数不一,共477字。《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原迹现在日本。此诗帖,洋洋数十行,挥洒自如,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范成大评“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调合,笔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境况下的经意之作,具有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特点,是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之作。
吴自然,男,汉族,山东蓬莱人,1934年9月生。早岁酷爱电影艺术,后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字幕美术研究和创作。学书师法黄山谷兼取苏轼、米芾、蔡京诸家之长,又追溯魏晋遗韵,所作行书结体宽博,觉着劲健,险逸流畅。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和1983年在日本举办的"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作品被博物馆、纪念馆、名胜地收藏或被碑刻,在《书法》杂志等发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

林中阳的书法源于传统,功力深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秉塞北之雄浑,取江南之婉约,潇洒中见沉稳,畅达中具雄强。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并获奖。代表作十米长卷等作品分别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行政学院、总参等党政军机关悬挂和收藏,成名作"龙"曾被中央领导以国礼送给外国高级领导人。曾应邀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福建清源山、陕西白云山、略阳灵岩寺、北京地坛公园、咸阳国际机场等题字并刻石。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林中阳书法选集》,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等单位在中国理事博物馆举办了《林中阳书法展》,并于2002年开始举行林中阳书法展全国巡展。曾为中华慈善总会捐赠价值30万元的书法作品,为宁夏希望工程捐赠人民币10万元,为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央电视台关注环保现场拍卖节目捐赠巨幅作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综艺频道》、《国际频道》、《军事频道》、《美术星空》、《西部新闻》、《艺术品投资》等均作过专题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艺报》、《风云人物》、《中华热土》、《中外名牌》、《收藏界》、《东方书法》、香港《大公报》等新闻媒体也作过专题报道。

谭以文,别署颖闻,号稼穑草堂、心耕簃主人,1956年生于山东省滕州市。幼承庭训,随父学书,后师从费新我先生。1982年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86年当选为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1995年当选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苏州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博物院特聘画师。

C. 迷情的分集剧情

注:《迷情》原版共33集,如今流通的版本为经重新剪辑后的版本,共17集。
第一集殷若岚(施思饰),为大亨董事长殷天祥(梁修身饰)的掌上明珠。若岚的母亲萧依凤(马之秦饰)为知名的妇女节目爱之旅的主持人黛黛夫人,也是感情问题和婚姻谘询专家,一个极爱面子,有著追求完美倾向的人,若岚从小便视母亲为模仿对象,既敬又畏。沈从安(姜厚任饰),是殷天祥的工作夥伴沈志高的独子。殷沈两家为世交,殷若岚与沈从安二人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由於一次意外,沈从安为了替若岚排解一场纷争而受了伤,从此不能生育。虽然若岚表示不在意沈从安能否生男育女,但沈从安对自己不能生育的事情却始终耿耿於怀。因缘际会之中,沈从安认识了歌星冯晓倩(于枫饰),两人并发产出不伦之恋。霍平(周邵栋饰)多次假装偶遇,刻意接近若岚。晓倩发现自己怀孕,告知从安,并以此逼婚,从安完全否认。若岚逼问从安,从安承认晓倩孕事,但否认自己是孩子的父亲。晓倩怀的是谁的孩子?若岚怎麼面对这件事?霍平刻意接近若岚到底所为何事?
第二集若岚向好友乃文倾诉心中的困扰,乃文提醒若岚,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先想好,避免日后的反悔。殷天祥为妻子黛黛夫人举办生日宴会,若岚对从安提出结婚的要求并提议解决生育问题的办法,希望从安不要领养晓倩的孩子。从安拒绝,坚持一定要留下晓倩的孩子,并对若岚的动机和感情产生质疑,二人相谈不欢而散。霍平屡次制造巧遇机会,终於向若岚表白,表明追求之意。若岚以自己已订婚为由拒绝。晓倩发现自己并非真的怀孕,而是检验报告错误,心中忐忑不安。从安对若岚提出结婚要求,但两人对於要不要领养晓倩孩子的意见依然分歧。若岚拒绝从安的求婚,从安再度质疑若岚对他的感情,若岚承认自己应该要再多想一想,请求从安再多等一段时间。从安与晓倩在餐厅巧遇乃文,尴尬离去。晓倩试探从安是否真心想要孩子,从安为了安抚晓倩安心生下孩子,对晓倩承诺恢复旧关系,同时又对若岚展开更积极的追求。霍平赴大亨公司面谈,沈志高对霍平的才华赞赏不已,决定录用。霍平进入大亨公司有何目的?晓倩如何解决那美丽的错误?
第三集霍平顺利进入大亨公司,成为大亨公司的企划人员。霍平接到电话,获知住在疗养院的母亲发生意外,急忙赶赴疗养院处理,导致霍平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从安在茶馆为晓倩与人发生冲突,霍平出手帮忙。冲突之事闹上警局,若岚前往警局,发现从安和晓倩在一起。从安承诺会处理好一切事情,若岚气愤假意离开,没想到从安眼看若岚离开之后又坐上晓倩的车,让绕了回来的若岚见状更加生气伤心。从安在茶馆为晓倩打架的事情被登上了报纸,在殷、沈两家掀起轩然大波。记者蜂拥至大亨公司追问若岚,霍平机智的问答,为若岚解除了尴尬,也留给若岚深刻的印象。从安无故旷职,若岚上呈,坚持秉公处理,从安於是被记了一个大过。为让从安将功赎罪,若岚将重要企划案交给从安,希望从安有所表现。从安要霍平替他代拟企划案,没想到却被殷天祥发现,殷天祥大发雷霆。不过,因为企划案写得极好,殷天祥对霍平留下极佳的印象。冯晓倩约若岚见面,冯晓倩想要对若岚说什麼?后续会发生什麼事情?
第四集冯晓倩约若岚见面,提出生下孩子之前若岚不得干涉从安行为的条件,若岚坚决不同意,起身离开。晓倩拉住若岚坚持要若岚答应,拉扯之间,晓倩跌跤。从安至晓倩住处探访,阿雄告知从安晓倩流产的消息,并把责任归咎若岚。从安气愤的找不明所以的若岚理论,并指责若岚为杀人凶手,害死晓倩腹中的胎儿。若岚无法接受,伤心的将订婚戒指退还给从安。从安追问晓倩流产详情,晓倩语焉不详,从安心情更加不好。退婚之事在殷、沈两家更是掀起滔天巨浪,从安和若岚两人备受压力。双方父母安排若岚与从安两人见面,希望两人和好,从安却醉醺醺的出现,和若岚大吵一架。从安和若岚分手,两人都承受极大的压力。母亲的不谅解,给若岚带来莫大的压力。从安则悔恨不已,日日用酒精麻醉自己。晓倩见从安自暴自弃,心中不忍,想对从安说出真相,真相是什麼?从安有没有办法再挽回若岚的心?霍平对若岚会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第五集从安旷职数天,若岚得知从安意志消沉,到沈家探访,发现从安数日未归。晓倩见从安意志消沉,终於说出真相,从安大怒。若岚至晓倩处找从安,将得知真相悔恨不已的从安送回沈家。从安回家之后,备受责难。霍平在工作上,带给若岚很大的帮助,也因他的机智,让他深受志高的信任。晓倩也因从安的离去,茶饭不思。阿雄努力的开导晓倩,希望晓倩能够振作起来。晓倩决定离开台北,到高雄演出。若岚说服殷天祥,再给从安一次机会,从安再次回到大亨上班。从安自请外调至高雄,并积极表现,希望能够挽回若岚的心。霍平加班,离开的时候发现有人潜入大亨公司。殷天祥成立慈善基金会,若岚代表大亨拜访疗养院,遇见一个和乃文妈妈长得很像的病人,没想到,那病人原来就是霍平的妈妈。从安到高雄分公司力求表现,不意竟在歌厅与晓倩重逢。晓倩和从安在高雄重逢,会发生什麼事情?霍平与若岚有没有后续的发展?
第六集若岚接受霍平的追求,开始约会。大亨公司为国际天马公司做的服装设计遭盗用,殷天祥大为震怒。霍平因此受到怀疑,但天祥认为不是霍平所为,并将调查工作交给霍平。霍平因遭受误会,对若岚冷言冷语。若岚前往霍平住处,向霍平解释,两人误会冰释。霍平留若岚吃晚饭,若岚意外发现一张年轻时的父亲和一位神似乃文妈妈的年轻女子的合照,心中疑惑,又发现霍平收集了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心中更加惊疑不定,决意找出照片中女子的身份及该女子与父亲的关系,并对霍平起了戒心。X先生力捧晓倩。从安在高雄的歌厅又为了晓倩和人打架。晓倩对从安依然无法忘情,忍不住去找从安,再度遭到从安的拒绝。若岚寻著照片上的线索,探访白河,想要找出过去的蛛丝马迹。到底若岚会找到什麼?从安和晓倩,真的只是朋友?X先生到底是谁?
第七集若岚到了白河,找到霍平的养父霍老爹,终於确认照片中女人的身分,同时也得知霍平的身世,心中大受冲击。若岚带殷天祥去见李梅,也把霍平的身世告诉天祥,天祥心中愧疚,急於补偿霍平,破格让霍平升职。从安申请扩厂,殷天祥本不同意,但因霍平与李梅的事,让殷天祥无心处理,将最终决定权交给沈志高。於是,从安决定扩展高雄的工厂。X先生极力栽培冯晓倩,鼓励晓倩将重心放在事业上。晓倩决定接受X先生的条件,回台北发展。若岚和殷天祥再度到仁爱聊养院探望李梅。霍平来到,严词拒绝天祥。殷天祥不知该不该将霍平和李梅的事情告知妻子黛黛夫人萧依凤,试探性的询问,得到否定的答案,让他更为苦恼。霍平的身世真的能够隐瞒吗?若岚和霍平成了兄妹,两人之间的感情该如何发展?沈从安是否能够顺利回到大亨总公司?
第八集从安带著扩厂计画回到台北总公司,却被殷天祥泼了一盆冷水。李梅为了找阿祥而离开疗养院在街头游荡,霍平以为李梅被殷天祥藏起来,跑去殷家兴师问罪,对殷天祥极为不敬。若岚到霍平住处,请求霍平不要再伤害殷天祥,两人不欢而散。黛黛夫人到警局查询一些资料,恰好遇到被员警带回的迷路的李梅。霍平决定替李梅办理出院,离开疗养院,回到白河。但李梅的精神状况更加不稳定,最终还是送回疗养院。殷天祥还是否决了从安的买厂企划案,但肯定从安的付出和成长,决定自己替从安解决购厂签约违约金的问题,但从安决心要自己处理。李梅回到疗养院,殷天祥天天去疗养院探望她,没想到,竟在疗养院遇见妻子黛黛夫人萧依凤。黛黛夫人对殷天祥起了怀疑之心,询问若岚,意外发现若岚皮包中殷天祥和李梅的旧照片。黛黛夫人逼问若岚,李梅、霍平和殷天祥之间的关系,若岚不知该如何回答,殷天祥坦承霍平是自己的儿子。黛黛夫人大受打击,割腕自杀。黛黛夫人自杀的消息不知为何竟然走漏风声,记者们蜂拥至医院想要追问原因,被医生驱离。到底是谁泄漏了消息?殷天祥和李梅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霍平的心结要怎麼解开?
第九集黛黛夫人决定坦然面对自己的问题,主动到电视台录影,宣告辞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从安知道了霍平的身分,气得找霍平理论,两人大打出手。霍平脱口说出若岚不是自己的妹妹,若岚追问,霍平不愿正面回答。X先生再度出现,派人注意著大亨和殷天祥的一举一动。然后,X先生又找阿雄,希望阿雄能够为他工作。齐民力劝霍平放下复仇的念头,霍平断然拒绝。若岚因霍平的话忐忑不安,想询问殷天祥,却又难以启齿。不明人士寄了卷录音带到公司给若岚,若岚听了之后,惊疑不定,按照录音带中的指示,想要找出真相。从安深觉自己的不足,要求调职,得到的殷天祥的赞赏,欣然同意。霍平坚持辞职,沈志高得殷天祥的授权,去找霍平回公司上班。殷天祥请假照顾妻子萧依凤,将公司托付给沈志高。殷天祥发现不明人士寄给若岚的录音带,若岚追问录音带的内容是否为真,殷天祥承认,若岚大受打击,离家出走。从安在天桥遇到崩溃的若岚,若岚坚持不肯回家,於是从安将若岚带回家,希望让她平静心情。霍平回到大亨公司上班,霍平鼓动志高利用从安的新职务,趁殷天祥请假的时候有一番作为。若岚又收到另一卷录音带,告诉若岚如何探究亲生父亲的死因,若岚於是拜托齐民帮忙。X先生持续暗中注意著殷家的一切动静,他到底有什麼目的?若岚拜托齐民找的资讯,会带给若岚什麼消息?霍平鼓动志高,又有何目的?
第十集若岚拿到齐民收集的简报,终於明白自己的身世。殷氏夫妻也终於和好,两人决定外出度假,将公司事务都交给若岚、志高、从安及霍平。大亨公司接获大笔订单,签约之后发生下游厂商货源不足无法供货的状况,若岚、志高、从安和霍平四人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次的订单,是从安负责的业务,但后来却因货平挺身而出暂时平息这次的违约事件,从安因此信心大受打击,之后离家出走一蹶不振。霍平和X先生密商,如何弄垮大亨。霍平因若岚的请求,心中充满矛盾。霍平建议X先生,还需要再想其他的办法,才有办法一次击垮大亨公司。从安离家出走之后便失去踪影,究竟从安会去哪里?X先生为什麼对大亨有这麼强的敌意?霍平还会有什麼报复行动?
第十一集从安流落街头,勉强找粗工糊口,受尽冷嘲热讽。所有的人都指责若岚,认为是若岚逼走从安,若岚心中也自责不已,担忧著从安的安危,於是请霍平帮忙找从安。殷天祥终於度假回来,著手处理公事。对於大通公司,天祥怀疑有幕后主使者,但多方查探都没有结果。晓倩找到从安,心疼从安的落魄,坚持陪伴从安。霍平带著若岚寻线找到从安住的区域,但依然没有找到从安。从安会接受晓倩的照顾吗?若岚能否找回从安并劝回从安?大通公司的幕后主事者到底是谁?对大亨有什麼企图?
第十二集晓倩找到从安,为从安张罗一切。从安像只迷途的小狗,完全失去方向,被动的接受著晓倩的照顾。X先生鼓励晓倩照顾从安,也提醒晓倩不要因为爱情而忘了工作。若岚终於找到从安住的地方,却扑了个空慢了一步,从安已经搬走了。失去方向的从安,无所适从,变得畏缩,完全听从晓倩的指令,变成替晓倩提化妆箱的小弟,跟著晓倩到处作秀,到处应酬。若岚见到替晓倩提化妆箱的从安,心痛不已。霍平招待厂商到餐厅吃饭,遇见和晓倩出外用餐的从安,从安要求霍平不要告诉若岚。之后从安变得更畏缩,更不愿外出,更沉默。厂商替晓倩安排到国外作秀,却因为从安不愿出门而犹豫不决。晓倩因从安依然心心念念著若岚而找X先生诉苦,X先生鼓励晓倩继续留在从安身边,鼓励晓倩说动从安离开台湾和晓倩一起出国。霍平持续和X先生保持著密切的联系,继续暗中计画著破坏大亨。若岚和乃文在街头看见从安和晓倩在一起,若岚百思不得其解,更加伤心,更加自责。霍平查出从安的地址,若岚和乃文依照地址去找从安,却因从安的避不见面失望而回。
第十三集从安真的听进若岚的话,打了电话回家向父母报平安。美珍生日,沈志高请殷家三人到餐厅吃饭,没想到,竟然选在晓倩作秀的餐厅。若岚发现暗处的从安,追了过去,在后台找到了焦躁不安的从安。从安依然不肯回家,也不肯和父母见面,让若岚十分失望。国际福斯公司找大亨谈合作计画,霍平一直推拖,让殷天祥觉得奇怪。李梅病情恶化,霍平通知殷天祥到疗养院探望。依凤陪同天祥去探望李梅,遭到霍平的冷嘲热讽。晓倩要带从安出国,但从安不想去。阿雄求助X先生,希望X先生能够劝晓倩多关心自己的事业。阿雄到沈家,告诉沈母从安的下落,沈母到从安住处找从安,要将从安带回家,遭到晓倩的阻止,三人拉扯之间,阿雄赶到,将晓倩拉开,沈母即拉著从安匆忙离开。依凤建议天祥把李梅接到家中照顾,但霍平坚决不同意,但李梅却答应殷天祥要搬到殷家住。霍平无奈,只好应允。晓倩因从安的离去,完全无心工作,X先生劝慰晓倩,从安还是会回来找她。从安再度留书离家出走,回到晓倩身边。若岚再度去找从安,想劝从安振作,但从安依然没有自信,不愿重新开始。李梅半夜跑进天祥和依凤的房间,吓得依凤尖叫,没想到李梅也受到惊吓,因而跌倒受伤。霍平极不谅解,想要带走李梅,李梅却不肯离开,霍平无奈,只好让李梅留下。沈母再度去找从安,从安却始终不肯回家。到底从安会不会再度振作?李梅住在殷家还会不会有更多状况出现?
第十四集从安外出,反覆回想著若岚的话。晓倩以为从安再度不告而别,伤心无法工作。晓倩请X先生替她找从安,并希望X先生替从安安排工作。从安意外听见X先生和晓倩的对话,发现X先生对大亨的强烈敌意,开始起了疑心,觉得事情有些不单纯,想要暗中调查清楚。X先生提出新计画,打算一举击倒大亨,霍平心中无比挣扎,在报复殷天祥与保护若岚之间摇摆不定。从安偷偷潜入若岚的办公室,找出大亨公司的合作厂商名单,发现可能的关联,认为自己可能因此背了黑锅,决心找出真相,为自己洗刷冤屈。从安约若岚见面,却没有现身。志高去银行办理贷款,却被银行拒绝,大亨再现财务危机。从安请晓倩找X先生替他安插工作,X先生为从安安排在唱片公司工作。若岚想要从档案中找到问题,却徒劳无功。但若岚相信从安的判断,相信从安不会无的放矢。霍平邀请若岚和他一起离开大亨另创局面,若岚拒绝。霍平到殷家探望母亲,误会殷氏夫妻对李梅的用心,强势将李梅带走。霍平将母亲带回住处,想要亲自照顾。李梅误会乃文是霍平的妻子,硬将乃文留下。霍平找若岚求救,回到住处,李梅告诉霍平乃文怀孕了,众人一头雾水,霍平否认,让李梅想起过去所受的苦,气得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只留下乃文。从安开始到X先生的唱片公司上班,大摆威风。从安为什麼突然愿意去上班?李梅又会在霍平家发生什麼事?若岚能不能找出错误的地方?
第十五集从安到唱片公司上班,暗中调查X先生的背景及与唱片公司的关系,却完全没有线索。从安约若岚在公司单独见面,告诉若岚大亨公司先前的连续违约事件是被设计的,让他背了黑锅。若岚希望从安回大亨公司上班,从安拒绝并交给若岚一袋文件,希望若岚按照文件中的指示去做,且要求若岚,不可让任何人知道两人碰面的事情,免得打草惊蛇。若岚在家中研究从安给她的资料,发现大亨公司有内奸。X先生大量收购大亨公司流通在市面上的股票。李梅发现乃文假怀孕的事情,大受刺激,情绪过於激动晕了过去。殷天祥与若岚去医院探望李梅,却遭到霍平的拒绝。从安潜入X先生的办公室,想找出蛛丝马迹,发现冰河这个代号。殷天祥在家中设计了一个房间摆设如同当年李梅在白河住的房子给李梅住。X先生收购大亨股票作什麼?李梅再度回到殷家又会发生什麼事?冰河到底是谁的代号?
第十六集大亨公司新系列的服装甫上市便造成抢购,X先生在背后操纵。大亨因为产品的热销而收到国外的大量订单,霍平建议接下订单化解之前的财务危机。从安带若岚去大通公司的仓库,若岚发现里面堆满了大亨公司刚上市的衣服,让若岚怀疑起大通公司到底有什麼目的。殷天祥希望能够唤起李梅的记忆,但李梅的精神状况时好时坏。霍平也在希望母亲痊愈与维持现状之间挣扎著,也一直矛盾该不该继续和X先生合作整跨大亨。从安约若岚在外碰面,将自己所查到的资料交给若岚。若岚决定接下国外的订单,希望藉机能够找出大亨公司的内奸是谁。晓倩撞见从安与若岚见面,大发雷霆,一气之下找X先生诉苦,要求出国工作,让X先生开始对从安起疑。殷天祥想要唤醒李梅对过去的记忆,穿上旧衣服回复过去的样子,果然让李梅相信,但李梅却因情绪过度激动再度晕倒。李梅短暂的清醒之后,看见依凤和若岚,神智又再度混乱起来,情绪激动之下,竟从楼梯上摔下,头部重创而死。霍平恰好赶到,目睹母亲坠楼死亡,完全无法接受,并将所有的错都怪罪到殷天祥身上,扬言要殷天祥付出代价。霍平主导签下国外的大量订单,打算藉此给大亨公司致命一击。殷天祥因李梅的死,大受打击并极度自责。若岚接到律师电话,赶回公司,发现霍平已递出辞呈离开大亨。霍平因母亲的死亡,更加无法谅解殷天祥,也更加深报复之心。霍平当著若岚和殷天祥的面,承认主导一切大亨的危机,并正式跳槽,为大通公司工作。从安知道太多大通的秘密遭人袭击,晓倩巧遇,救了从安。晓倩逼问从安感情上的选择,还是没有得到从安正面的回应,伤心之余,决定离开台湾,出国工作。大亨公司再度面临违约危机,从安回到大亨,提出预防与解决的办法,并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全盘说出。霍平来到大亨公司,正式对殷天祥撂下战帖。霍平到底要如何报复殷天祥?大亨公司又会面临什麼样的危机?若岚在从安与霍平之间,将会如何选择?X先生到底为了什麼一再针对大亨公司?霍平是否能够放下仇恨?
第十七集有人在市场上高价收购大亨股票,沈母受骗,将手上持股都卖了出去。X先生要从安拿名片给殷天祥,从安将名片交给依凤,请依凤转交。依凤循著名片上的地址找去,想知道X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没想到,X先生竟然是当年失踪的未婚夫郭吉发。X先生满怀怨恨,坚持要报复过去依凤失约,报复殷天祥背叛兄弟之义。若岚与从安在李梅的墓园遇到霍平,遭受霍平的冷嘲热讽。银行因外传的流言,派人去大亨了解财务状况。最后决定冻结大亨公司的信用贷款。若岚单独去大通公司找霍平,希望霍平放下复仇之心,和父亲和解,霍平却始终无法打开心结。依凤找X先生,希望X先生放过大亨、放过殷天祥。X先生反而提出要求,要依凤离开殷天祥。X先生到大亨公司找殷天祥,要殷天祥在大亨与依凤之间作选择。若岚直闯大通公司,当著霍平的面揭发X先生的阴谋,希望让霍平放下仇恨,但霍平依然不为所动,若岚失望而去。霍平在墓园遇到依凤,依凤交给霍平一卷录音带,要霍平好好听一听。原来,录音带里,是李梅恢复神智当天,对殷天祥说的话。霍平心中悔恨不已,来到殷天祥为李梅所建的小屋,向殷天祥忏悔,殷天祥欣慰不已,父子二人终於在李梅的遗照前尽弃前嫌。X先生闯入殷家,要求依凤和他一起离开,遭到依凤的严词拒绝,又发现霍平已和殷天祥和解且父子相认,X先生失去理智之下,拿出手枪误伤了霍平,又想杀害殷天祥,依凤以死相逼,X先生终於放弃,踉跄离开。晓倩、从安、霍平和乃文分别收到若岚的信,众人赶往机场送行。若岚与众人一一道别,踏上一个人的旅程........《剧终》

D. 什么是殷氏奖

殷氏奖是殷有为先生偕夫人于1990年捐资设立的九江市“殷氏奖励基金”,根据基金会的章程,每年高考全市应届总分前十名才有资格享受殷氏奖。

E. 文学戏剧有哪些,作者是谁

1.昆曲

张继青

张继青,原名张忆青,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39年1月生,上海市人,汉族。1960年毕业于江苏苏州昆曲继字辈科班。现任江苏艺术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她1952年从艺,工闺门旦、初习苏剧,曾得到昆曲前辈全福班老艺人尤彩云、曾长生教授,在传统技艺上打下良好基础。1958年以后开始专工昆曲,又得到昆曲名家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的传授。历任江苏省苏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主要演员、名誉院长。她的戏路较宽,正旦、五旦、六旦演来均得心应手,表演风格含蓄蕴藉,唱腔刚柔相济、韵味隽永,吐字归音圆润可赏。在四十余年的舞台演艺生涯中,曾塑造多个舞台艺术形象,广获好评,有《朱买臣休妻》中崔氏、《牡丹亭》中杜丽娘、《渔家区》中邬飞霞、《长生殿》中杨玉环、《白蛇传》中白娘子、《窦娥冤》中窦娥、《关汉卿》中珠廉秀、《蝴蝶梦》中田氏以及《跃鲤记·芦林》中庞氏、《西游记·认子》中殷氏等,尤以“三梦”而著称,即《痴梦》、《惊梦》、《寻梦》。1984年以全票而名列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1993年获江苏戏剧紫金奖荣誉奖,同年获日本安之纪念基金首届基金奖,1994年获第十届全国戏曲电视剧加加杯评比演员特别奖,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授予长期潜心昆剧事业成绩显著的艺术家。曾多次应邀赴意大利、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韩国、芬兰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演出,在国际文化界享有较高名望与盛誉。

2.汪世瑜

汪世瑜,浙江京昆艺术剧院院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之殊荣者。他十四岁人剧团学艺,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工小生。他巾生、冠生、鞋皮生兼能,尤以巾生见长,经四十余年舞台磨炼,蜚声海内外,获“昆曲巾生魁首”之盛誉。汪世瑜是浙江戏剧界的代表人物,对浙江京昆艺术的保存、继承传播和发展倾往了无数心血。同时还为浙江各戏曲剧种培养了一批著名演员。他著有《汪世瑜谈艺录》一书,还曾多次赴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泰国等地演出、讲学,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现为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文联委员、文化部昆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昆曲研究会常务理事。

3.京剧:
张火丁

程派青衣张火丁,1971年生于吉林白城,自幼酷爱京剧。15岁时弃评改京,独闯京城求艺,启蒙老师王兰香。1986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京剧科,工青衣。1989年毕业后考人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师李文敏学习程派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年,张火丁正式拜师程派传人赵荣深,成为关门弟子;得其真传,她先后向赵荣琛学习了程派名剧《荒山泪》、《锁麟囊》、《文姬归汉》、《红鬃烈马》和《春闺梦》等戏,又系统学习了程腔的咬字、发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领,受益匪浅。
张火丁天赋极佳,学戏扎实,悟性好,深得程派艺术的精髓,艺术功力大长,台上颇有光彩,她主演的《锁麟囊》,行腔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鲜明,独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丰富多彩,处处传神。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赏。
1995年,张火丁调人中国京剧院,先后塑造了《北国红菇娘》之杨贵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绝路问苍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评。1996年被中国京剧基金会评为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
1999年底,她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全面展现其艺术才能,获得成功。年轻的张火丁唱、念、做、舞颇具大家凤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张火丁是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

4.梅派:
李胜素

梅派再传弟子当中,河北籍演员李胜素的扮相秀丽动人、音色圆润优美、行腔舒展自然,颇得梅派神韵,擅演剧目有《廉锦枫》、《白蛇传》、《孟丽君》、《贵妃醉酒》、《凤还巢》等。不仅在内地菊坛叫响,在香港、台湾等地区也受到欢迎。李胜素13岁开始学戏,在河北省艺校教师齐兰秋的教导下,悉心学习青衣、花旦,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由于她唱腔优美,擅长表现个性色彩,懂得用“心”演戏,赢得家乡观众的好评。1987年,李胜素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为师,在表演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学戏就崇拜梅派戏大方和深厚内涵的李胜素,于1988年正式入梅派,随梅葆玖老师学戏,《醉酒》、《宇宙锋》、《凤还巢》都是梅老师一遍一遍亲自教,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李胜素渐渐把握了梅派内在的神韵与内涵,经常随老师参加国内外梅派大汇演更奠定了李胜素扎实的表演功力。1991年李胜素调到山西省京剧院成为主演,任山西省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曾在全国中青年京剧电视大奖赛获得最佳表演奖,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继承传统戏的同时,李胜素和老师一起大胆进行创新,将旦角的各种表演技艺融为一体,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给老戏注入新的活力。除了在艺术上严格要求,李胜素还不倦求学,在中国戏曲学院“首届全国京剧优秀演员研究生班”的三年学习,她系统掌握了戏曲表演的专业理论。除了在新戏《弹剑记》、《满江红》中任主角,李胜素还在火爆京城的京剧版《宰相刘罗锅》中扮演三格格。刚刚正式调入中国京剧院二团的李胜素演出很多,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戏迷很喜欢梅派艺术,《红线盗盒》、《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都是很叫好的戏。

5.评剧:
筱白玉霜

京剧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13、马派。代表人物马连良,三十年代同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合称“四大须生”。

主要地方剧种及其代表人物

京剧:全国流行最广的剧种,有近二百年历史。

昆剧:也叫昆山腔、昆曲、昆腔。编演《十五贯》、《墙头马上》、《李慧娘》等剧目,得到新生。著名演员有俞振飞、华文漪、李淑君、张继青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约有五、六十年历史。《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剧目流传很广。著名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金采凤等。

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省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清代乾隆年间由山西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著名演员有韩俊卿、银达子、金宝环、张淑敏、裴艳玲、张惠云、赵鸣岐、周春山、齐花坦等。

评剧:流行于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华北、东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魏荣元、席宝昆、李忆兰、马泰等。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牛得草等。

秦腔:流行于西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刘毓中、刘箴俗。

晋剧:也叫中路梆子,流行于山西中部。主要演员有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张德成、贾培之、周慕莲、阳友鹤、陈书航等。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区。历代著名演员有李文茂、邝新华、马师曾、红线女等。

汉剧:也称汉调,流行于湖北及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福建等省。著名演员有陈伯华、吴天保等。

黄梅戏: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著名女演员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上有新的创造。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

F. 书法家资料

太多太多啦!!!!!!!
秦汉魏晋南北朝著名书画家
李 斯 顾恺之 陆探微 张僧繇 曹仲达 杨子华 张 芝 王献之 钟 繇 皇 象
王羲之 曹不兴 卫 协 戴 逵 仇 靖 萧 绎 谢 赫 宗 炳 蔡 邕 王僧虔
程 邈 陆 机 韦 诞 卫 恒 索 靖 王 微 姚 最 卫 铄 王 珣 羊 欣

新增汉晋书画家:
王徽之 卫 瓘 安弘嵩 郑道昭

隋唐五代时期著名书画家
边 鸾 褚遂良 曹 霸 董 源 丁道护 戴 嵩 刁光胤 关 仝 高文进 贯 休
董伯仁 顾闳中 顾德谦 韩 干 黄 筌 黄居寀 胡 镶 怀 素 巨 然 荆 浩
韩 滉 李隆基 李世民 李 煜 李思训 李昭道 李阳冰 戴 峄 梁令瓒 杜 牧
卢稜伽 陆柬之 柳公权 李 邕 李 白 孙 位 孙过庭 滕昌佑 王 维 王齐翰
欧阳询 王知敬 卫 贤 韦 偃 吴道子 阎立本 杨 广 薛 稷 徐 熙 颜真卿
虞世南 郑法士 周文矩 智 永 周 昉 赵 干 杨凝式 张 萱 张 璪 张 旭
展子虔 钟绍京 徐 浩

新增隋唐五代书画家:
冯承素 贺知章 怀 仁 阮 郜 石 恪 赵 岩 李赞华

南北宋辽金元时期著名书画家
陈 琳 鲜于枢 崔 白 蔡 京 蔡 襄 范 宽 顾 安 范成大 龚 开 郭 熙
范仲淹 郭忠恕 郭 畀 勾龙爽 高克恭 何 澄 惠 崇 黄庭坚 黄公望 姜 夔
高克明 柯九思 李 衎 李公麟 李 嵩 李 成 李 唐 李建中 李安忠 梁师闵
李 迪 梁 楷 刘松年 刘贯道 陆 游 米 芾 米友仁 欧阳修 祁 序 钱 选
马 远 倪 瓒 任仁发 司马光 苏汉臣 孙知微 苏 轼 王庭筠 王 诜 王 冕
王 瓘 王 渊 王振鹏 王希孟 王 绎 王 蒙 吴元瑜 吴 镇 吴 琚 武宗元
徐崇嗣 文 同 武洞清 徐 铉 徐禹功 夏 圭 薛绍彭 许道宁 燕文贵 岳 飞
易元吉 扬补之 颜 辉 赵 佶 赵 构 赵 昌 赵孟坚 赵令穰 张择端 张 渥
赵孟頫 张 中 张即之 朱 锐 朱 熹 郑思肖

新增宋元书画家:
陈居中 陈 容 陈汝言 崔 嗀 曹知白 邓文原 冯大有 法 常 方从义 宫素然
管道升 贾师古 林 椿 马 琬 马和之 马 麟 马兴祖 马君详 屈 鼎 乔仲常
盛 懋 孙君泽 卫九鼎 文天祥 吴 说 王居正 阎次平 萧 照 姚月华 邹复雷
朱德润 翟院深 赵 麟 赵 雍 赵伯驹 朱敦儒 周 朗

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
边文进(景昭) 陈淳(白阳) 陈录(宪章) 陈栝(白阳子) 陈洪绶(老莲) 陈继儒(眉公) 仇 英(十洲)
崔子忠(青蚓) 戴进(静庵) 杜堇(柽居) 丁云鹏(南羽) 董其昌(玄宰) 杜 琼(东原) 归昌世(文休)
八 大(朱耷) 郑燮(板桥) 唐寅(伯虎) 吴昌硕(俊卿) 陈洪绶(老莲) 郎世宁 陈师曾(衡恪)

近、现代与当代
李叔同 毛泽东 郭沫若 于右任 沈尹默 舒同 林散之 赵朴初 沙孟海 启功 吴玉茹 华世奎 余明善 张志和 胡小石 王之鏻 康殷 康雍 康庄 康默如 胡公石 傅凯 傅伯庚 刘炳森 张海 沈鸿根 沈鹏 欧阳中石 邢飞 聂成文 李公涛 陈墨石 崔国伟 龚自强 陈国祥 石开孙伯翔 陈锦城 张永金 荆戈 田荫亭 田蕴章 田英章 李荣海 赵半知 侯德昌 钟致帅 张兴彦 张荣庆 宁兰智 邹德忠 郭永琰 张铜彦 丁永康 魏恒斌 李振凯 徐文达 姚奠中 朱焰 赵望进 李才旺 田树苌 陈笳咏 邓明阁 王镛丁立 丁义贤 卫天亮 卫牢娃 马良忠 王 陆 王治国 王兴国 王来和 王建魁 王永祥 王海鹏 王朝瑞 王秀生 王卯全 王志刚 朱世杰 刘洪生 王岳青 文景明 亢金马 仇官有 邓心泉 冯建东 冯磊 石喜琴 刘锁祥 韩嘉祥 魏启后 吕伟涛 山翁 张四平 范强 吴轼夫 钟小平 马兰生 陈启元 马华林 朱关田 陈无垢 刘孟伉 苏园 侯开嘉 刘东父 陈沫吾 刘雅楼 吕金光 谢季筠 何应辉 戴跃 张景岳 田旭中 吴颐人 窦中亮 张重宪 阎秉会 敖永才 周俊杰 聂成华 黄学江 周宏兴 孙晓云华人德 段成桂 李春 李刚田 储云 曹宝麟 李百忍 薛夫彬 张良勋 朱绍俭 周军 郭峰 赵奇 李杰 张宇 韦斯琴 李士杰 陈振濂 黄敦刘正成 尉天池 赵雁君 薛龙春 薛明辉 刘颜涛 林邦德 张强 杨秀文 谢智民 黄东雷 李斌权 江友樵 金占龙

钟繇——正书之祖,天然第一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东汉未,钟繇被举为孝 廉而走上仕途,汉灵帝时任黄门侍郎,三国时,在魏官至太傅,史称钟太傅。他在中国书法 史上的地位很高,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四贤”,后来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羊 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钟繇善铭石书、章程书和行狎书(即隶书、楷书和行书)。钟繇 在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是小楷, 被尊为“正书之祖”。 现存传世作品主要是小楷, 代表作有 《贺 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等。 王羲之——雄秀之气,出于天然 王羲之(303—361,一作 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 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他 的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 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 “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 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 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献之——情驰神纵,超逸优游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 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 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的小楷 书以《洛神赋十三行》(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 雍容。 智永——妙传家法,体开隋唐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代书法家。僧人,名法极,号永禅师。王羲之七代孙, 山阴会嵇(今浙江绍兴)人。幼承家学,工正、草书,闭门习书三十余年,刻苦不辍。所退 笔头装满五簏,作铭以埋之,号“退笔冢”。智永写《千字文》八百本,分送江南诸寺,为僧 徒习作范本。时书名极高,求字索书者踏破门限,因以铁裹之,人称“铁门限”。智永在中国 书法史上有一定地位, 对唐楷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 褚遂良、张旭、怀素,以及后来的宋、元、明书家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欧阳询——融会南北,百代稭则 欧阳询(557 一 641 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 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 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 《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 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 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 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 雅之致。” 九成宫 虞世南——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 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 唐时历任秘书监、 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 遒劲,与欧阳询、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褚遂良——唐之广大教化主 褚遂良,隋文帝开皇卜六年(公元 596 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终年 64 岁。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 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 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 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 伪的能力。 孙过庭——文书俱佳,震烁干古 孙过庭 (约在 645 年-703 年) ,唐代大书法家, 杰出的书法理论家,陈留人 (今河南开封), 自署为吴郡人, 又说富阳人。 官历率府录事参军等。 少年开始习练书法, 而且远溯汉魏晋代, 高古旷达,长于正、行、草书,尤以草书擅名。《书谱》草书,历史给予很高评价,笔姿酣 畅,使转纵横,莫不敛入规矩;体态俊逸,潇洒淋漓,无不节拍合度。既然承接汉魏精髓, 非止深入晋王之堂奥,每字独立而气势贯穿,笔迹行间又体现智永的神采。具有典型规矩小 草的书艺特色。 张旭——颠狂草圣,不可端倪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 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 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 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 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 颜真卿——独辟蹊径,人书俱传 颜真卿(709-785 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 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 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柳公权——骨鲠气刚,集真书之大成 柳公权( 778-865 年 ),是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 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 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 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 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 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怀素——以狂继颠,草之冠冕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 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 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蔡襄——庄严简重,容德兼备 蔡襄(1012-1067),汉族,字君谟,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 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宋四家”中,前 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 法风格的典型代表。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 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赵佶——能书善画,意度天成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北宋后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 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擅长花鸟画,受吴元瑜 影响,书法师从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 瘦金体 米芾——英资高识,超逸绝尘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 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 达到乱真程度。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 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 宋代四大书法家。 赵孟頫——名贯一代,冠绝古今 赵孟頫(zhào mèng fǔ)(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 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 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文徵明——小楷精绝,名高一代 文征明(1470~1559 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 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 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 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何绍基——入神化境,碑派宗师 何绍基(1799~1873) 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 叟。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 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 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 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 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启功——当代王羲之 启功(1912~2005 年)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 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 元白,也作元伯。

G. 文学戏剧故事有哪些!

1.昆曲

张继青

张继青,原名张忆青,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39年1月生,上海市人,汉族。1960年毕业于江苏苏州昆曲继字辈科班。现任江苏艺术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她1952年从艺,工闺门旦、初习苏剧,曾得到昆曲前辈全福班老艺人尤彩云、曾长生教授,在传统技艺上打下良好基础。1958年以后开始专工昆曲,又得到昆曲名家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的传授。历任江苏省苏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主要演员、名誉院长。她的戏路较宽,正旦、五旦、六旦演来均得心应手,表演风格含蓄蕴藉,唱腔刚柔相济、韵味隽永,吐字归音圆润可赏。在四十余年的舞台演艺生涯中,曾塑造多个舞台艺术形象,广获好评,有《朱买臣休妻》中崔氏、《牡丹亭》中杜丽娘、《渔家区》中邬飞霞、《长生殿》中杨玉环、《白蛇传》中白娘子、《窦娥冤》中窦娥、《关汉卿》中珠廉秀、《蝴蝶梦》中田氏以及《跃鲤记·芦林》中庞氏、《西游记·认子》中殷氏等,尤以“三梦”而著称,即《痴梦》、《惊梦》、《寻梦》。1984年以全票而名列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1993年获江苏戏剧紫金奖荣誉奖,同年获日本安之纪念基金首届基金奖,1994年获第十届全国戏曲电视剧加加杯评比演员特别奖,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授予长期潜心昆剧事业成绩显著的艺术家。曾多次应邀赴意大利、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韩国、芬兰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演出,在国际文化界享有较高名望与盛誉。

2.汪世瑜

汪世瑜,浙江京昆艺术剧院院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之殊荣者。他十四岁人剧团学艺,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工小生。他巾生、冠生、鞋皮生兼能,尤以巾生见长,经四十余年舞台磨炼,蜚声海内外,获“昆曲巾生魁首”之盛誉。汪世瑜是浙江戏剧界的代表人物,对浙江京昆艺术的保存、继承传播和发展倾往了无数心血。同时还为浙江各戏曲剧种培养了一批著名演员。他著有《汪世瑜谈艺录》一书,还曾多次赴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泰国等地演出、讲学,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现为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文联委员、文化部昆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昆曲研究会常务理事。

3.京剧:
张火丁

程派青衣张火丁,1971年生于吉林白城,自幼酷爱京剧。15岁时弃评改京,独闯京城求艺,启蒙老师王兰香。1986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京剧科,工青衣。1989年毕业后考人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师李文敏学习程派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年,张火丁正式拜师程派传人赵荣深,成为关门弟子;得其真传,她先后向赵荣琛学习了程派名剧《荒山泪》、《锁麟囊》、《文姬归汉》、《红鬃烈马》和《春闺梦》等戏,又系统学习了程腔的咬字、发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领,受益匪浅。
张火丁天赋极佳,学戏扎实,悟性好,深得程派艺术的精髓,艺术功力大长,台上颇有光彩,她主演的《锁麟囊》,行腔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鲜明,独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丰富多彩,处处传神。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赏。
1995年,张火丁调人中国京剧院,先后塑造了《北国红菇娘》之杨贵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绝路问苍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评。1996年被中国京剧基金会评为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
1999年底,她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全面展现其艺术才能,获得成功。年轻的张火丁唱、念、做、舞颇具大家凤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张火丁是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

4.梅派:
李胜素

梅派再传弟子当中,河北籍演员李胜素的扮相秀丽动人、音色圆润优美、行腔舒展自然,颇得梅派神韵,擅演剧目有《廉锦枫》、《白蛇传》、《孟丽君》、《贵妃醉酒》、《凤还巢》等。不仅在内地菊坛叫响,在香港、台湾等地区也受到欢迎。李胜素13岁开始学戏,在河北省艺校教师齐兰秋的教导下,悉心学习青衣、花旦,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由于她唱腔优美,擅长表现个性色彩,懂得用“心”演戏,赢得家乡观众的好评。1987年,李胜素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为师,在表演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学戏就崇拜梅派戏大方和深厚内涵的李胜素,于1988年正式入梅派,随梅葆玖老师学戏,《醉酒》、《宇宙锋》、《凤还巢》都是梅老师一遍一遍亲自教,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李胜素渐渐把握了梅派内在的神韵与内涵,经常随老师参加国内外梅派大汇演更奠定了李胜素扎实的表演功力。1991年李胜素调到山西省京剧院成为主演,任山西省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曾在全国中青年京剧电视大奖赛获得最佳表演奖,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继承传统戏的同时,李胜素和老师一起大胆进行创新,将旦角的各种表演技艺融为一体,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给老戏注入新的活力。除了在艺术上严格要求,李胜素还不倦求学,在中国戏曲学院“首届全国京剧优秀演员研究生班”的三年学习,她系统掌握了戏曲表演的专业理论。除了在新戏《弹剑记》、《满江红》中任主角,李胜素还在火爆京城的京剧版《宰相刘罗锅》中扮演三格格。刚刚正式调入中国京剧院二团的李胜素演出很多,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戏迷很喜欢梅派艺术,《红线盗盒》、《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都是很叫好的戏。

5.评剧:
筱白玉霜

京剧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13、马派。代表人物马连良,三十年代同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合称“四大须生”。

主要地方剧种及其代表人物

京剧:全国流行最广的剧种,有近二百年历史。

昆剧:也叫昆山腔、昆曲、昆腔。编演《十五贯》、《墙头马上》、《李慧娘》等剧目,得到新生。著名演员有俞振飞、华文漪、李淑君、张继青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约有五、六十年历史。《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剧目流传很广。著名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金采凤等。

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省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清代乾隆年间由山西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著名演员有韩俊卿、银达子、金宝环、张淑敏、裴艳玲、张惠云、赵鸣岐、周春山、齐花坦等。

评剧:流行于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华北、东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魏荣元、席宝昆、李忆兰、马泰等。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牛得草等。

秦腔:流行于西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刘毓中、刘箴俗。

晋剧:也叫中路梆子,流行于山西中部。主要演员有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张德成、贾培之、周慕莲、阳友鹤、陈书航等。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区。历代著名演员有李文茂、邝新华、马师曾、红线女等。

汉剧:也称汉调,流行于湖北及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福建等省。著名演员有陈伯华、吴天保等。

黄梅戏: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著名女演员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上有新的创造。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

H. 谁吃过唐僧肉

江流儿“唐僧”

出生以后,殷夫人怕刘洪害了小唐僧的性命,便把他放进竹篮之中扔进了江流之上,盼着能有好心人救他的命。亲们可以想到:殷氏在扔小唐唐时,内心里肯定是非常纠结的,毕竟十月怀胎、亲情骨肉,只怕自此以后母子二人再难相见。于是她写了一封关于小唐僧身世的书信放于竹篮中,并且据《西游》原著中交代,为了方便以后母子相认,殷氏曾一口咬下了小唐僧的一根脚趾头,作为记号。唐僧也因此落了个残疾,而至于咬下以后咽没咽下去,书里没有交代,,但起码唐僧肉的味道唐僧他妈是尝到了,营养应该也吸收了不少。不能寿与天齐、长生不老,也能百毒不侵、长命百岁了。

I. 古今的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 代表作:《兰亭集序》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5、张旭 代表作:《古诗四贴》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是中国唐朝中期的知名书法家。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在书法界,他有“草圣”的称呼。在唐朝开元年间官至常熟尉,后又为金吾长史,世称他为“张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J. 中国戏曲家有谁

1.昆曲

张继青

张继青,原名张忆青,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39年1月生,上海市人,汉族。1960年毕业于江苏苏州昆曲继字辈科班。现任江苏艺术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她1952年从艺,工闺门旦、初习苏剧,曾得到昆曲前辈全福班老艺人尤彩云、曾长生教授,在传统技艺上打下良好基础。1958年以后开始专工昆曲,又得到昆曲名家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的传授。历任江苏省苏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主要演员、名誉院长。她的戏路较宽,正旦、五旦、六旦演来均得心应手,表演风格含蓄蕴藉,唱腔刚柔相济、韵味隽永,吐字归音圆润可赏。在四十余年的舞台演艺生涯中,曾塑造多个舞台艺术形象,广获好评,有《朱买臣休妻》中崔氏、《牡丹亭》中杜丽娘、《渔家区》中邬飞霞、《长生殿》中杨玉环、《白蛇传》中白娘子、《窦娥冤》中窦娥、《关汉卿》中珠廉秀、《蝴蝶梦》中田氏以及《跃鲤记·芦林》中庞氏、《西游记·认子》中殷氏等,尤以“三梦”而著称,即《痴梦》、《惊梦》、《寻梦》。1984年以全票而名列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1993年获江苏戏剧紫金奖荣誉奖,同年获日本安之纪念基金首届基金奖,1994年获第十届全国戏曲电视剧加加杯评比演员特别奖,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授予长期潜心昆剧事业成绩显著的艺术家。曾多次应邀赴意大利、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韩国、芬兰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演出,在国际文化界享有较高名望与盛誉。

2.汪世瑜

汪世瑜,浙江京昆艺术剧院院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之殊荣者。他十四岁人剧团学艺,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工小生。他巾生、冠生、鞋皮生兼能,尤以巾生见长,经四十余年舞台磨炼,蜚声海内外,获“昆曲巾生魁首”之盛誉。汪世瑜是浙江戏剧界的代表人物,对浙江京昆艺术的保存、继承传播和发展倾往了无数心血。同时还为浙江各戏曲剧种培养了一批著名演员。他著有《汪世瑜谈艺录》一书,还曾多次赴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泰国等地演出、讲学,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现为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文联委员、文化部昆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昆曲研究会常务理事。

3.京剧:
张火丁

程派青衣张火丁,1971年生于吉林白城,自幼酷爱京剧。15岁时弃评改京,独闯京城求艺,启蒙老师王兰香。1986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京剧科,工青衣。1989年毕业后考人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师李文敏学习程派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年,张火丁正式拜师程派传人赵荣深,成为关门弟子;得其真传,她先后向赵荣琛学习了程派名剧《荒山泪》、《锁麟囊》、《文姬归汉》、《红鬃烈马》和《春闺梦》等戏,又系统学习了程腔的咬字、发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领,受益匪浅。
张火丁天赋极佳,学戏扎实,悟性好,深得程派艺术的精髓,艺术功力大长,台上颇有光彩,她主演的《锁麟囊》,行腔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鲜明,独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丰富多彩,处处传神。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赏。
1995年,张火丁调人中国京剧院,先后塑造了《北国红菇娘》之杨贵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绝路问苍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评。1996年被中国京剧基金会评为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
1999年底,她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全面展现其艺术才能,获得成功。年轻的张火丁唱、念、做、舞颇具大家凤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张火丁是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

4.梅派:
李胜素

梅派再传弟子当中,河北籍演员李胜素的扮相秀丽动人、音色圆润优美、行腔舒展自然,颇得梅派神韵,擅演剧目有《廉锦枫》、《白蛇传》、《孟丽君》、《贵妃醉酒》、《凤还巢》等。不仅在内地菊坛叫响,在香港、台湾等地区也受到欢迎。李胜素13岁开始学戏,在河北省艺校教师齐兰秋的教导下,悉心学习青衣、花旦,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由于她唱腔优美,擅长表现个性色彩,懂得用“心”演戏,赢得家乡观众的好评。1987年,李胜素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为师,在表演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学戏就崇拜梅派戏大方和深厚内涵的李胜素,于1988年正式入梅派,随梅葆玖老师学戏,《醉酒》、《宇宙锋》、《凤还巢》都是梅老师一遍一遍亲自教,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李胜素渐渐把握了梅派内在的神韵与内涵,经常随老师参加国内外梅派大汇演更奠定了李胜素扎实的表演功力。1991年李胜素调到山西省京剧院成为主演,任山西省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曾在全国中青年京剧电视大奖赛获得最佳表演奖,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继承传统戏的同时,李胜素和老师一起大胆进行创新,将旦角的各种表演技艺融为一体,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给老戏注入新的活力。除了在艺术上严格要求,李胜素还不倦求学,在中国戏曲学院“首届全国京剧优秀演员研究生班”的三年学习,她系统掌握了戏曲表演的专业理论。除了在新戏《弹剑记》、《满江红》中任主角,李胜素还在火爆京城的京剧版《宰相刘罗锅》中扮演三格格。刚刚正式调入中国京剧院二团的李胜素演出很多,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戏迷很喜欢梅派艺术,《红线盗盒》、《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都是很叫好的戏。

5.评剧:
筱白玉霜

阅读全文

与殷氏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