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管理 > 孙运璿学术基金会

孙运璿学术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10-11 01:18:38

1. 古今中外的孙姓名人

1、春秋战国时的孙叔敖

孙叔敖:(公元前630~?年),春秋初期,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著名穿求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

2、孙阳:(生卒年待考),字伯乐,秦国人。著名相马大师。

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孙氏名人中,孙阳可能要算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因以善相马闻名。孙阳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伯乐是他的字,以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善用。

3、战无不胜的孙将军,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军事家,被古今中外奉为“兵家之祖”。

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立过赫赫战功的名将,他受家教熏陶,自小喜研兵法,而当时齐国又有极为丰富的军事学遗产,这些有利条件也促使孙武成为博学的军事人才。

4、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孙武后裔,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指挥家,著有《孙膑兵法》。

5、“药王”孙思邈,又号孙真人,唐朝最杰出的医学家,被后人尊为“药王”,著有《千金方》。

2. 孙运璇的介绍

孙运璇(1913-2006),即孙运璿,台湾地区高层技术官员、知名政治家,山东蓬莱县(现蓬莱市)人。生前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海峡交流基金会名誉董事长1。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台湾光复后被中华民国政府派任至台湾,曾前后担任台湾电力公司总经理、“交通部长”、“经济部长”与“行政院院长”。在台湾地区有“永远的行政院长”之称。在将近20年的部长与行政首长的任内,他推行十大建设,与李国鼎共同促进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成立,规划台湾早期科技政策;被许多人认为不仅是台湾科技产业之主要奠基者,也堪称是“台湾经济的推手”之一,也是台湾经济贡献重要人物之一。根据《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璿”被认为是“璇”的异体字,因此“孙运璿”经常写作“孙运璇”。

3. 台湾徐立德老家是那里

徐立德(1931年8月6日-),湖北省汉口市人,祖籍河南省罗山县。
1996年五月迄今为财团法人孙运璿学术基金会董事长。

4.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几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2018全国大学排名中列于第19名,在2018黑龙江高校排名中列于第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属于理工类大学,在2018理工类大学排名中列于第4名,以上数据仅指在全国所有公办本科院校中的排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H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

(4)孙运璿学术基金会扩展阅读: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5. 潘文渊的人物生平

1974年,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RCA)微波研究室主任的潘文渊受到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等人的邀请回国,对当时台湾提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他对行政院秘书长费驊与经济部长孙运璿等人提出发展积体电路技术做为未来台湾新兴工业发展方向,以技术密集的工业区位取代过去加工出口区式的劳力密集工业区位。他说服了当时台湾的行政元首,而获得上千万美元的经费进行技术移转。
他与孙运璿、李国鼎等人发起以海外华人为主要成员的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Technical Advisory Committee,TAC)成立,由潘文渊担任领导人,提供台湾发展电子工业的技术谘询。
1995年1月,潘文渊病逝。1996年,工研院为纪念「积体电路之父」,於院内成立「潘文渊文物纪念馆」,并由胡定华等人发起成立「潘文渊文教基金会」。

6. 孙运璇的生平

1934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后,由于当时东北在日本人管制之下,日本人尤不愿东北训练出来的人才,回流关内,孙运璇只好改扮商人进入关内。回国后,孙运璇先与母亲前往天津,投靠当律师的父亲,后又经介绍加入江苏省连云港电厂建设。1936年因为发表的论文“配电网新算法”受到赏识,而加入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参与湘潭湘江电厂的筹备与建设。
1937年,抗日军兴,孙运璇一开始从事战时临时电厂的装配工作,后又接受指示,在中央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就地组织了一个骡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徒步越过秦岭与大巴山,将湘江电厂锅炉,从陕西迁移到重庆大后方去。后来他又奉派至青海,盖了当地第一座的电厂,并担任厂长。西宁电厂筹建时,正值抗战紧张,交通不便,物资维艰。为了保证两台机电设备安全无损,孙运璇先生曾亲自到重庆监督运送。
而后由于他在迁厂与建厂方面的表现,1942年,中央决定派遣孙运璇等人,前往美国田纳西水坝管理局参观见习,并获准在美国进修,以便从事战后复员的工作,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为止。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孙运璇奉命抵台担任台湾电力公司的机电处长,负责修复台湾电力系统。当时的台湾电力在盟军轰炸下可谓千疮百孔,发电量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而原服务台湾电力株式会社的三千名日籍技术员,却奉令必须撤退回日本。孙运璇在日籍技术人员纷纷返国,手中缺人又缺料的情况下,与台籍工程师朱江淮等人合作,找来了一群尚在就学的台北工专、台南工专三、四年级学生,四处拼凑零件,一边修理,一边学习,在五个月内复原了台湾80%的供电系统,展现了他于技术专业与工程管理方面的长才。1950年,国共内战失利后,迁台的国民党当局外汇存底将近枯竭,可说是濒临破产。同年,孙运璇升任总工程师。经过多方交涉,孙运璇终于向美国西屋公司借贷了200万美金,陆续完成了乌来水力发电所、台湾东西部配电联络线、立雾发电所、新竹变电所等设施。其中又以台湾第一个自力设计安装的乌来水利发电厂最具重要性。由于这个阶段的成绩,美国也才恢复对台电的信心,加上朝鲜战争爆发后,美政府重新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等重要因素,美国开始大力支援台湾的电力建设。至1957年,台电的发电容量已经跃升了一倍。在此阶段,由于水力发电的不可靠,孙运璇决定了台电未来“火主水从”的电力政策,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结束了台湾轮流停电的岁月。
此后近二十年,孙运璇由处长、总工程师、一路升至台电的总经理,任内争取美国对大甲溪综合开发计划的支援,规划德基水库,并引进“目标管理”的公司制度,执行“乡村电气化”,在乡村不惜成本铺设电力网络,使台湾电力普及率超越当时的日本、韩国,达到99.7%,而由于员工力行所谓的“台电文化”,台风天中辛苦修复电力设备的台电员工形象,也是在这个时期深入台湾民众的心目中。
1964年,因为在台电的成绩受到世界银行的青睐,且考虑到家中人口浩繁,薪水不敷开销,孙运璇同意受聘前往当时受世界银行扶助的尼日利亚国家电力公司,担任执行长的职务。在任职的三年内,孙运璇率领国际团队推动尼日尔河水力发电计划,尼日利亚的发电量因此增加了88%。不过因在台母亲病重,且孙运璇遵守当年对陈诚“回国服务”的诺言,因而于1967年辞职返台。
孙运璇早年任职台电期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在二次大战后,找了数百位专科学生,日以继夜、不眠不休地抢修全省遭到战争破坏的电力设施,结果竟然在五个月内让台湾全省的电力恢复正常供应达到八成,打破了日本人看笑话的“三个月后,台湾将一片黑暗”讥讽预言,也创造了第一个“孙氏奇迹” 。 随后,孙运璇先后出任过台当局“交通部长”与“经济部长”,全力推动各项经建计划,让台湾能在岛内外经济危难中持续发展茁壮,创造了第二个“孙氏奇迹” 。
1967年底,以技术官员身份受台湾当局高层重视孙运璇在严家淦“内阁”中,担任“交通部长”一职。孙上任后,首先推行农村“村村有道路”的政策,此后“交通部”在全台湾岛广建道路,奠立了台湾汽车交通的基础。而此时正值十大建设之规划期,而十大建设之中,与交通有关者共有六项,包括北回铁路、中正机场、台中港、苏澳港、铁路电气化、南北高速公路,均由孙运璇负责规划。
1969年,因“经济部长”陶声洋突罹癌过世,孙运璇转任“经济部长”。1970年,台湾对外贸易第一次出现盈余。不过随后发生国民党当局退出联合国事件与1973年的第一次能源危机,却严重打击了台湾经济。身为内阁中的“经济部长”,孙运璇率团访问沙特阿拉伯,以经济合作计划换取稳定的中东油源。不过国际原油价格飞涨,台湾也陷入物价蠢蠢欲动的窘境。孙运璇基于个人信念,本来对于物价管制十分坚持,不过最后还是接纳经济学者的意见,与李国鼎等人建议政府放手让民生用品价格一次涨足,以消除预期心理,最终化解经济危机。 为挽回各方对台湾经济的信心,1972年开始,蒋经国内阁开始一连串的经济发展计划。1973年,孙运璇力排众议,仿效韩国的“科技研究院”,成立以当局资金为主的半官方机构工业技术研究院,突破当局法规限制,以高薪聘请归国学人,从事产业研发。当时立法院认为工研院乃政府出资,却因财团法人之地位,当局并没有管理权而大力反对,后因孙运璇坚持才得以成立,孙运璇也因此被称为“工研院之父”。
1974年,“经济部长”与相关官员规划甚久的十大建设正式启动。该计划除了创造就业,台湾也借此开始推动产业转型,诸如“中国钢铁”、“中国造船公司”、“中石化”,都在这时候孕育出来,成为台湾重工业的基础。同年,孙运璇经与旅美学人潘文渊深谈之后,决定半导体产业为台湾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的经济发展重点。于一片反对声中,以官位去留做为宣示的他,在坚持成立工研院技术顾问委员会后,终于自美国RCA(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技术移转(后称为RCA计划),取得了集成电路的技术。
1977年,孙运璇极力协调“国防部”,征用新竹所在的科学园区的用地后,并于1980年代初顺利完工。俨然成为台湾科技产业的主要基地与集成电路示范工厂的该园区落成后,台湾成为当时可以生产集成电路的少数地区之一。事实上,孙运璇一手擎划的工研院与半导体也皆成为1980年代-2000年代的台湾产业火车头,今许多科技业名人如联电董事长曹兴诚、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等人,均出自工研院,而21世纪初的台湾首富张忠谋于建立台积电前也担任过工研院院长。 运璿提出“台湾地区许多极具观光价值之天然资源遭受损害,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维护”,随即在1979年4月“行政院”院会通过“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其中指定玉山、垦丁、雪山、大霸尖山、太鲁阁、苏花公路、东部海岸公路等地区为“国家公园”预定区域,并指示内政部应积极办理。于1980年,“国家公园”之规划设立首次被列为政府重要施政计划之一,并首次获得政府正式编列共计345万元之规划建设国家公园经费。主要以原订之垦丁国家公园为规划对象,加上当时内政部长张丰绪,系屏东人,对垦丁一带极为熟悉,本身热爱山林,对自然保育及国家公园之推动积极热心,是尔后垦丁国家公园得以在万难中,优先规划设立之主因。垦丁国家公园最终于1982年9月1日正式成立,台湾地区首座“国家公园”终告诞生。
而当时对于台湾地区经济及国际情势风风雨雨的1970年代,孙运璿任行政院长的第一个挑战是中美断交事件。当时孙运璿除了以爱国捐献活动来化解民间对美国与政府的不满,并宣布开放自由出国观光的政策如期施行,新竹科学园区也依照预定计划,于台美断交十日后开工,吸引许多台湾旅外科技人士回国创业,希望借此挽回国民对国家的信心,孙运璿本人也运用他在美国及国际间所布下的人脉维持住中美关系,并推动美国国会于1979年通过台湾关系法,让台美双方在断交后依然保持实质关系。
1979年,台湾爆发美丽岛事件,国民党政府借由事端大量铲除台湾反对党力量。孙运璿虽是技术官僚出身,却也不免卷入此政治事件。例如在立法院遭到党外立法委员的质询,他就曾说:“高雄暴力事件绝非官民冲突事件,而是少数分裂分子殴打执行公务的宪兵与警察。根据军事审判机关起诉书,其中八名有叛乱罪嫌,依法军事审判;其余无叛乱罪嫌者,全交由司法审判。本案现在已进入司法程序之中,行政部门自当尊重司法独立,由司法单位依法办理。”,此立场成为了他日后被民进党攻击的原因之一。
1982年,针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城乡差距与贫富不均,孙运璿内阁团队推出了“全面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以两百亿的资金,缩短农民与非农民所得的差距,并加强农村福利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孙运璿这时经常轻车简从,四处察看工程进度,也因而累积了不少的民间声望,受到许多基层百姓的支持。
在孙运璿担任“行政院长”期间,台湾在货币稳定与通货膨胀不算严重的情况下,国民所得从1977年的1182元,在六年内将近翻了三翻到1984年的3134元,而此期间超两位数的经济成长率,为世界第一。因此,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更是跃居了亚洲四小龙之首。
1984年2月15日,国民党二中全会提名蒋经国与李登辉为下任正副地区领导人人选,于此之前政坛一度认为孙运璿为副总接班人选,但蒋经国却在二中全会当天下午提名副总统人选为李登辉,孙运璿则是继任“行政院长”。六天后的2月24日凌晨2点多,正在书房内准备明天施政报告的孙运璿,因突发脑溢血(中风)倒在地上,事后紧急送往台北荣民总医院,医疗小组研判须马上开刀取出血块,但是当时有关方面还有孙夫人,都在等待当时的心脏权威、蒋介石的贴身医师余南庚博士从美国赶回来做出诊断。事后虽然余南庚火速从美国返台,最后还是决定开刀,但也因为此举延误了开刀时机,自此孙运璿不但失去部分语言及双手活动能力,且也造成了下半身无法行动。不久之后,即以健康原因辞卸“行政院长”职务,从而淡出政坛。
“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1991年3月9日举行开幕式,正式挂牌运行 。名誉董事长为孙运璇 。 中风后的孙运璇仍偶有露面,但需以轮椅代步,身体虚弱,只有偶尔出席公益活动和国民党活动,他曾拍摄公益广告呼吁大家注意自身健康,按时量血压,他也是董氏基金会的名誉顾问。1996年,孙运璇的旧同事与旧部属如徐立德等人共同成立了孙运璇学术基金会,由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徐立德担任董事长,并由孙运璇在“科技发展方案”时,在半导体等产业培养出来的企业家如当时台电公司董事长张钟潜,中兴工程公司董事长张斯敏,联华电子公司董事长曹兴诚,台积电公司董事长张忠谋等人担任董事的职务。一开始基金会以表扬优秀公务员为主,后来也扩及了公共政策的研究、举办研讨会、发表论文、出版刊物等事业。
因为政绩斐然,即使失去部分行动能力及淡出政坛的孙运璇,仍常被视作国民党的精神领袖之一。也因此,连战四年内的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活动过程中,孙运璇不但曾表示支持,亦也抱病站台助选。2005年之后,因病情不复乐观,孙运璇就相当罕于出现于各种公众场合。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活动,是2005年8月16日出席马英九领取国民党主席当选证书之仪式。
经过漫长复建后,中风后的孙运璇之病情却仍一直不甚理想 。
孙运璇于2006年1月30日因呼吸困难送往台湾大学医院转到台北荣民总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急性心脏衰竭及急性肺水肿;2月2日曾一度发生心跳停止,后经抢救恢复心跳;2月14日晚上出现败血性休克现象;2月15日0时33分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93岁。
孙运璇逝世后,灵堂设于荣总介寿堂,供民众哀悼,并于25日由“总统府”以“国丧”办理治丧事宜,以连战担任主祭,覆以“国旗”、国民党党旗,陈水扁、吕秀莲及“五院院长”也都前往致祭。公祭结束后,安葬基隆七堵的欣欣墓园。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5日致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对孙运璇逝世深表哀悼 。

7. 孙姓家谱的名人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蒍氏。名敖,字叔孙,一字艾猎。辅佐楚庄王称霸,功绩显著。主持修建中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相当作用。
立于公元 16年的孙叔敖碑,记述了孙叔敖之后的十多代孙氏族众的发展繁衍情况,共涉及孙叔敖后人二十多位。孙叔敖碑也可称得上一部石刻的家谱。这部石刻家谱反映了孙氏发展的一个断面,可以确认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孙氏家谱。据《三国会要·职官》载,孙吴政权设立过宗正卿,掌握皇家的家谱——《玉谍》。遗憾的是这部《玉谍》未能留存于今,仅能从当时的史书上见其名而已。
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籍贯、字号均不详。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主张改革以图强,认为当时晋国六卿所进行土地制度之改革,其中亩大而税轻者可以成功(此见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孙子兵法吴问》)。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由此可知,他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形势,如: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之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形势之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他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固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强调战略战术上之“奇正相生”和“机动灵活”之运用。他这一思想有丰富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法的因素。著有《孙子兵法》,是为中国历史最早而又最杰出之兵法。
孙膑,战国时兵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仕魏,仕魏惠王将,忌其才能,将他骗至魏国,处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齐国使者至魏,他阴见齐使,由齐使秘密载回齐,经田忌推荐,齐威王任为军师。先后两次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终使庞涓兵败自杀。著有《孙膑兵法》。
孙炎,三国魏经学家、训诂学家。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郑玄弟子,当时称为“东州大儒”。撰《周易春秋例》,并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等书作注。著有《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反切从此盛行。
孙坚(155-191),东汉将领。三国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字文台。少为郡县吏,中平元年从朱儁镇压黄巾起义军。四年任长沙太守。初平二年率军击刘表,为表将黄祖射死。次子孙权称帝,追尊为武烈皇帝。
孙策(175-200),三国割据者。吴郡富春人。字伯符,孙坚子。兴平二年率军渡江,削平当地割据势力,在江东建立孙氏政权。曹操任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遇刺死。弟孙权称帝,追尊为长沙桓王。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公元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继其兄孙策拥有江东六郡。曾与刘备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后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
孙楚(约218-295),西晋文学家。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字子荆。官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能诗赋,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孙冯翊集》。
孙盛(约306-378),东晋无神论者、史学家。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始任佐著作郎,出补浏阳令。陶侃、庚亮、桓温镇荆州时,皆用为参军。后累迁至秘书监,加给事中,年七十二卒。博学能为文章,善言名理,与殷浩齐名。曾以“形既粉散,知亦如之”命题,驳斥佛教“神不灭”思想(见《广弘明集·与罗君章书》)。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世称良史。又撰诗、赋、论、难等数十篇,有集十卷,今多亡佚。《全晋文》辑其文两卷。
孙绰(314-371),东晋文学家。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家于会稽,官至廷尉卿,领著作。为玄言诗代表作家。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孙廷尉集》。
孙安祖(?-611),隋末山东农民起义领袖。清河漳南(今山东夏津北)人,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南),是高鸡泊起义军的首创者。
孙思邈(581-682),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隋文帝时授国子博士,不拜。太宗初至京师,虽老而视听犹聪,授谏议大夫,固辞,终不仕。通百家说,善言老庄。精于阴阳,推广医药之学,相传卒年百余岁。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录论》、《摄生真箓》、《枕中素书》、《银海精微》等。后人尊为药王。
孙过庭,唐书法家。陈留(今属河南)人,自署为吴郡,或作富阳人。字虔(一作名虔礼,字过庭)。高宗时官率府录事参军。工正、行、草,尤以草书擅名。宋米芾以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今存其垂拱三年(687)撰成的《书谱·卷上》,阐述正草二体书法,见解精辟,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愐,唐代音韵学家。玄宗(李隆基)天宝时为陈州(今河南淮阳)司马。精音韵之学。尝刊正隋陆法言之《切韵》,并增字加注,于天宝十年(751)编成《唐韵》五卷,已佚。现《唐韵》卷首有孙愐《唐韵·序》。
孙樵,唐散文家。关东人,字可之(一作隐之)。大中进士,授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入长安,随僖宗奔岐陇,迁职方郎中。长于古文,所作对当时统治集团的昏愦无能,颇多讽刺。有《孙可之集》。
孙位,唐末画家。一名遇,又号会稽山人。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随唐僖宗自长安入蜀,居成都,任“文成殿下道院将军”。擅画人物、佛像、山水、松竹等,尤善画龙水。在应天、昭觉、福海等处作画甚多。作品有《高逸图》、《四皓围棋图》、《番部博易图》、《草堂图》、《王波利图》、《高士图》、《三教图》等。
孙儒(?-892),唐末将领。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从秦宗权为都将。不久杀宗权弟宗衡,并其众,破扬州,自署淮南节度使。继而与杨行密等多次交战,时有胜负。景福二年,陵阳大战,会大疫,败,为行密部将田頵所执,旋被斩首。
孙方谏(893-954),五代时将领。本名方简。莫州清苑(河北保定)人。初为定州狼山堡主。后晋出帝时,义武军节度使恐其为边患,表为游奕使。有所求,不得,北通契丹。契丹灭后晋,使为义武军节度使。命徙云中,不受,率徒复入狼山。后汉高祖起兵,他入据定州以归,仍为义武军节度使。后周时徙镇国。
孙光宪(约895-968),五代宋初文学家。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宋代陵川贵平(今属山西省)人,藏书家。后唐时,为陵川判官,天成(926-968)初,梁震荐为书记。归宋后,累官检校秘书监。嗜藏书,常手自抄学校雠,老而不废,收藏数千卷。著有《北梦锁言》、《荆台》、《笔佣》、《橘斋》等书。
孙奭(962-1033),北宋经学家。字宗古,博州博平(山东茌平)人。端拱九经及第。历国子监直讲、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宋史》称其“守道自处”,“未尝阿附取悦”。真宗迎天书,祀汾阴,皆直言谏阻。仁宗时,讲论前代乱君亡国,反复规讽。著有《经典微言》、《孟子音义》等。
孙复(992-1057),北宋学者。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隐居泰山,世称泰山先生。后为范仲淹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迁殿中丞。研治《春秋》,著《春秋尊王发微》。其学上祖陆淳,下开胡安国。和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还著有《孙明复小集》。
孙洙(1032-1080),北宋文学家。字巨源,扬州广陵(江苏扬州)人。举进士。迁知太常礼院。治平中上疏言时弊要务十七事,多被采纳。迁同知谏院。王安石变法时自请出知海州。元丰间官至翰林学士。博闻强记,诰熟典故。善诗文,能词,有名于时。
孙威(1183-1240),元初铠甲制造家。浑源(属山西)人。金贞祐时从军,在云中(山西北部)投降蒙古汗国,任千户。他所制铠甲称“蹄筋翎根铠”,经成吉思汗亲自试射,箭不能透。后任顺天路工匠都总管。子孙珙继其职,又造叠盾。
孙隆,生卒年不详。明画家。又名孙笼,一作龙,字廷振,号都痴、都痴道人,毗陵(今江苏省常州)人。宣德中曾为翰林待诏。擅画翎毛、虫草,不作墨线,纯以色彩点染而成,谓之“没骨“,别具一格。亦善山水。画翎毛草虫,全以彩色渲染,生动鲜活,饶有机趣,自成一家,对后代影响很大。
孙克弘(1533-1611),明画家。华亭(今上海松江华亭镇)人。字允执,号雪居。师法沈周、陆治。笔墨简练,颇有生趣。兼工兰竹、山水,亦作佛道像。且能诗,并善书。书学宋克。
孙承宗(1564-1638),明将领。字稚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任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在关四年,练兵屯田,修城堡数十,敌不敢犯。后为魏忠贤党排挤去职。崇祯二年(1629),后金(清)兵入大安口,明廷用他守通州,后移镇山海关,收复永平、迁安、栾州、遵化等地。四年,罢职归里。十一年,清兵绕道入长城,攻高阳,他率家人拒战,城破自杀。著有《高阳集》。
孙慎行(1564-1635),明臣。字闻斯,号淇澳,江苏武进人。授编修。累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天启初召擢礼部尚书。首疏究论三案,因与廷臣意见不合托病归。《明史》言其慎行“操行峻洁,为一时搢绅冠”。廷祯八年(1635)被廷臣推为阁臣,入京即病死。有《玄晏斋集》。
孙奇逢(1584-1675),明清之际学者。字启泰,一字钟元,世称夏峰先生。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与李颙、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传庭(1593-1643),明末将领。字伯雅,字白谷,代州振武卫(山西代县)人。《明史》载其“仪表颀硕,沉毅多筹略”。万历进士。崇祯九年(1636)由顺天府丞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俘杀农民军领袖高迎祥,打败李自成。入卫京师,被扬嗣昌诬陷坐狱三年。十五年起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次年进尚书,总督晋陕川等军务,督师镇压李自成军,屡败,战死。有《白谷集》、《鉴劳录》等。
孙可望(?-1660),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陕西米脂人。张献忠义子。英勇善战,称骁将,号军中“一堵墙”,封平东将军。献忠战死,他与诸将挥师云贵,被推为首领。旋为国主,年号兴朝。联南明抗清。后因妒恨李定国,于长沙降清,尽献云贵军情,且引兵攻杀。清封义王。后狩猎时为清兵射杀。
孙云球,明末清初光学仪器家。字文玉、泗滨,江苏吴江人。中国民间最早独立发明望远镜和首创眼镜者。还利用凹透镜、凸透镜和反射镜制造出察微镜、放光镜、夜明镜等七十余种光学仪器。并总结实践经验,著成《镜史》。还研制计时准确的自然晷。
孙延龄(1647-1677),清将领。汉军正红旗人。孔有德婿。康熙初,任广西将军,镇桂林、统孔有德旧部。康熙十三年(1674)举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自称安远大将军,占据广西。旋称安远王。后降清,被吴三桂从孙世琮执杀。
孙嘉淦(1683-1753),清臣。字锡公,号懿斋,太原府兴县人。康熙进士,授检讨。世宗即位,应陈对三事: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帝谓之翰林狂士。高宗即位,屡陈大政被纳。官刑部尚书,屡雪冤狱,劾论贪劣,抑豪抚民。兴水利课农桑。政绩卓著,官至工、刑二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谥文定。
孙星衍(1753-1818),清经学家。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官山东督粮道。所学较广,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都曾涉及。工篆隶,精校勘,擅诗文。撰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等。刻有《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等。
孙原湘(1760-1829),清诗人。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字子潇,号心青。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官。乞假归未仕。工骈散文,兼善书画。与王昙、舒位齐名。著有《天真阁集》。
孙家鼐(1827-1909),清臣。字燮臣,号蛰生、澹静老人,安徽寿州(寿县)人。咸丰状元。曾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光绪帝师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京师大学堂。后拜体仁阁、东阁、文渊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政务大臣、资政院总裁等职。《清史稿》称其“儒厚廉谨,常以资望领新政,每参大计,独持正不阿”。
孙毓汶(?-1899),清臣。字来衫、莱山,山东济宁人。咸丰进士,授编修。以输饷有功渐迁福建学政、内阁学士、工部左侍郎、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权奇饶智略”(《清史稿》)。甲午战争时,力主议和,遭朝臣反对,称病告休。
孙诒让(1848-1908),清经学家。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同治举人。1886年曾任刑部主事,后去职专心研究学术。1901年撰写《变法平议》,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毕生致力于经学、文字、甲骨、金石、文献、目录、校勘学的研究,《契文举例》是其考释甲骨文的最早著作。另著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古籀拾遗》、《名原》、《札迻》、《温州经籍志》、《籀庼述林》等。
孙中山 (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1]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其他孙姓名人有春秋善相马者孙阳;三国时吴皇帝孙亮、孙休、孙皓,将领孙辅、孙贲、孙翊、孙静;晋文学家孙琼,诗人孙拯;南朝齐文人孙诜;唐文学家孙郃;北宋学者孙锡;金道姑孙不二;明藏书家孙藩,戏曲作家孙钟龄;清文学家孙洙,诗人孙云鹤、孙云鸿,篆刻家孙治清,金石书画鉴藏家孙承泽等。近当代孙姓名人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民主革命者孙武,红军将领孙德清,政治活动家孙起孟,政治家孙志远,国民党官员孙科、孙运璿,国民党将领孙立人、孙楚、孙殿英、孙蔚如,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地质学家孙云铸、孙建初,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资源采矿专家孙越崎,冶金专家孙德和,电子技术专家孙俊人,计算机专家孙仲秀,土木工程专家孙钧,家蚕育种家孙本忠,经济学家孙冶方、孙尚清,社会学家孙本文,哲学家孙叔平,心理学家孙国华,历史学家孙毓棠,作家孙犁,电影剧作家孙师毅、孙瑜,戏剧导演孙维世,电影演员孙道临,京剧演员孙菊仙,口技表演艺术家孙泰,排球运动员孙晋芳、孙玥,跳水运动员孙淑伟,滑冰运动员孙龙将等。

8. 孙氏的辈分字从高到低有哪些…有谁知道…

孙姓起源很多,主要有八个:①出自姬姓,源于春秋卫国国君康叔,乃先秦孙姓来源最主要一支。《元和姓纂》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②出自芈姓,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此乃孙氏第二大来源。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便是这支孙姓的始祖。③出自妫姓,春秋时齐景公赐姓孙。《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后代。田完四世孙桓子的孙子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孙书就成为孙姓始祖。④出自子姓,商汤后裔,比干之后。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⑤出自荀姓,荀况后裔。汉代刘荀称帝,因避讳下令荀姓子孙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荀卿都改为孙卿。⑥出自夏侯。据《汉书·夏侯婴传》载:“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⑦赐姓和改姓。如三国时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被赐姓孙,因称孙河;郓城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明史》本传载,明朝中叶士人孙一元,字太初,乃安化王宗族,姓朱,因安化王犯法被诛,惧怕株连而改姓孙;明初朱元璋禁胡姓,胡姓多为二字复姓,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不得不省字而改孙姓;另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在明初省字改姓过程中亦大都改为“孙”姓。⑧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如孝文帝迁洛后,鲜卑族拔拔氏改姓“孙”;唐代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本为契丹族人;满洲孙佳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木依库氏、木如氏、堵引氏等汉姓为孙;朝鲜、景颇、佤、苗、阿昌、哈尼等民族均有孙姓。始祖:孙书。 迁徙: 孙姓发源地主要有两支,一为河南濮阳,二为山东博兴。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濮阳孙姓后裔孙嘉迁到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使得汲郡也成为孙姓繁衍的一个重要支源。这一时期,山东孙姓播迁频繁,齐国内乱,致使孙武子孙迁至江苏、浙江一带居住。后孙武之孙孙膑在“田氏代齐”之后又返回齐国,在山东鄄城和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间繁衍生息。孙武之子孙明仍居于富春(今浙江富阳一带),后此地发展成孙姓主要郡望。秦汉时期,孙姓族人规模、人口进一步扩展。山东孙武后裔又有移居今山西平遥、清河(今属河北)、南阳(今属河南)、冯翊(今属陕西)、长沙等地者。另外,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且为孙姓历史上最大望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导致孙姓大举南迁,加上富春孙姓建立了孙吴政权,使得孙姓在南方分布渐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江苏、湖南、福建、陕西及东北等地遍布孙姓。隋唐时期,孙姓的迁徙仍以南方为主,唐代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及唐僖宗时王潮、王审知入闽都有孙姓族人参加。另有河南孙姓被封侯于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孙姓由此发展到江西。宋元时期由于金人南侵及蒙古军队的南下,使孙姓族人进一步涌入福建、广东等地居住。明清时期,有福建孙姓迁入广东紫金县者,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为此支后裔,这一时期,孙姓人已是遍布全国,且以东部和江南地区较为集中。今日孙姓以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和吉林等省为多。目前孙姓人口列全国第十二位。 郡望: 汲郡晋置郡,此支孙氏为孙氏世居之地,为晋名隐士孙登之族所在。
陈留郡西汉置郡,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时置,此支孙氏为富春孙氏之分支,开基始祖为孙明的十一世孙福。
乐安郡东汉置郡,此支孙氏为兵圣孙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孙氏为乐安孙氏之分支,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子孙明。
吴郡东汉分会稽郡而置,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
东莞郡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 堂号:平治堂因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而得名。
乐安堂因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赐姓孙,为孙姓始祖。
富春堂孙武带所著兵法见吴王,吴王命其带兵西征,战功赫赫,被封到富春,因号富春堂,与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在院中映雪读书,终成大名。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汲郡、陈留、太原、吴郡、东莞。②自立堂号:惇叙、积善、鹤衍、嘉会、燕翼、万石、垂裕、安庆、永思、平治、映雪、孝友、兵法等。 字辈: 某支孙氏字辈:大永宏茂,元亨利贞,兴隆吉庆,昭远振武,承先启后,世代克昌,平治修齐,子嗣长守。
湖北乐安孙氏字辈:宗敦一本传家法,学从师友邦其昌。光明存心行方正,贤嗣定应万世长。遵札乐道根基固,先哲德泽力弘扬。才华卓著时为用,信义仁廉树纲常。
靖安义门孙氏字辈:必学志方宏,启传责协前。宗功其懋勉,世德自长绵。各睦高同气,光辉粉厚贤。克佳宜有才,萌卜桂兰莲。
益阳腊湖孙氏原派语:应仲玉原景,延松承继立。文崇明国璧,武耀大邦翼。续派语:孝友传家政,诗书启俊良。显扬逢盛世,动业振朝纲。
河北沧州孙氏字辈:书铭华锦,兰茂增馨,嘉祥永荫,世育俊英。
浙江孙氏字辈:会际升平日,修绪衍新编,支图与翰典,光照启后贤。 名人: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蒍氏。名敖,字叔孙,一字艾猎。辅佐楚庄王称霸,功绩显著。主持修建我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相当作用。
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籍贯、字号均不详。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主张改革以图强,认为当时晋国六卿所进行土地制度之改革,其中亩大而税轻者可以成功(此见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孙子兵法吴问》)。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由此可知,他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形势,如: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之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形势之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他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固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强调战略战术上之“奇正相生”和“机动灵活”之运用。他这一思想有丰富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法的因素。著有《孙子兵法》,是为中国历史最早而又最杰出之兵法。
孙膑,战国时兵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仕魏,仕魏惠王将,忌其才能,将他骗至魏国,处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齐国使者至魏,他阴见齐使,由齐使秘密载回齐,经田忌推荐,齐威王任为军师。先后两次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终使庞涓兵败自杀。著有《孙膑兵法》。
孙炎,三国魏经学家、训诂学家。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郑玄弟子,当时称为“东州大儒”。撰《周易春秋例》,并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等书作注。著有《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反切从此盛行。
孙坚(155-191),东汉将领。三国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字文台。少为郡县吏,中平元年从朱儁镇黄巾起义军。四年任长沙太守。初平二年率军击刘表,为表将黄祖射死。次子孙权称帝,追尊为武烈皇帝。
孙策(175-200),三国割据者。吴郡富春人。字伯符,孙坚子。兴平二年率军渡江,削平当地割据势力,在江东建立孙氏政权。曹操任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遇刺死。弟孙权称帝,追尊为长沙桓王。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公元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继其兄孙策拥有江东六郡。曾与刘备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后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
孙楚(约218-295),西晋文学家。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字子荆。官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能诗赋,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孙冯翊集》。
孙盛(约306-378),东晋无神论者、史学家。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始任佐著作郎,出补浏阳令。陶侃、庚亮、桓温镇荆州时,皆用为参军。后累迁至秘书监,加给事中,年七十二卒。博学能为文章,善言名理,与殷浩齐名。曾以“形既粉散,知亦如之”命题,驳斥佛教“神不灭”思想(见《广弘明集·与罗君章书》)。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世称良史。又撰诗、赋、论、难等数十篇,有集十卷,今多亡佚。《全晋文》辑其文两卷。
孙绰(314-371),东晋文学家。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家于会稽,官至廷尉卿,领著作。为玄言诗代表作家。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孙廷尉集》。
孙安祖(?-611),隋末山东农民起义领袖。清河漳南(今山东夏津北)人,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南),是高鸡泊起义军的首创者。
孙思邈(581-682),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隋文帝时授国子博士,不拜。太宗初至京师,虽老而视听犹聪,授谏议大夫,固辞,终不仕。通百家说,善言老庄。精于阴阳,推广医药之学,相传卒年百余岁。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录论》、《摄生真箓》、《枕中素书》、《银海精微》等。后人尊为药王。
孙过庭,唐书法家。陈留(今属河南)人,自署为吴郡,或作富阳人。字虔(一作名虔礼,字过庭)。高宗时官率府录事参军。工正、行、草,尤以草书擅名。宋米芾以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今存其垂拱三年(687)撰成的《书谱·卷上》,阐述正草二体书法,见解精辟,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愐,唐代音韵学家。玄宗(李隆基)天宝时为陈州(今河南淮阳)司马。精音韵之学。尝刊正隋陆法言之《切韵》,并增字加注,于天宝十年(751)编成《唐韵》五卷,已佚。现《唐韵》卷首有孙愐《唐韵·序》。
孙樵,唐散文家。关东人,字可之(一作隐之)。大中进士,授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入长安,随僖宗奔岐陇,迁职方郎中。长于古文,所作对当时统治集团的昏愦无能,颇多讽刺。有《孙可之集》。
孙位,唐末画家。一名遇,又号会稽山人。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随唐僖宗自长安入蜀,居成都,任“文成殿下道院将军”。擅画人物、佛像、山水、松竹等,尤善画龙水。在应天、昭觉、福海等处作画甚多。作品有《高逸图》、《四皓围棋图》、《番部博易图》、《草堂图》、《王波利图》、《高士图》、《三教图》等。
孙儒(?-892),唐末将领。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从秦宗权为都将。不久杀宗权弟宗衡,并其众,破扬州,自署淮南节度使。继而与杨行密等多次交战,时有胜负。景福二年,陵阳大战,会大疫,败,为行密部将田頵所执,旋被斩首。
孙方谏(893-954),五代时将领。本名方简。莫州清苑(河北保定)人。初为定州狼山堡主。后晋出帝时,义武军节度使恐其为边患,表为游奕使。有所求,不得,北通契丹。契丹灭后晋,使为义武军节度使。命徙云中,不受,率徒复入狼山。后汉高祖起兵,他入据定州以归,仍为义武军节度使。后周时徙镇国。
孙光宪(约895-968),五代宋初文学家。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宋代陵川贵平(今属山西省)人,藏书家。后唐时,为陵川判官,天成(926-968)初,梁震荐为书记。归宋后,累官检校秘书监。嗜藏书,常手自抄学校雠,老而不废,收藏数千卷。著有《北梦锁言》、《荆台》、《笔佣》、《橘斋》等书。
孙奭(962-1033),北宋经学家。字宗古,博州博平(山东茌平)人。端拱九经及第。历国子监直讲、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宋史》称其“守道自处”,“未尝阿附取悦”。真宗迎天书,祀汾阴,皆直言谏阻。仁宗时,讲论前代乱君亡国,反复规讽。著有《经典微言》、《孟子音义》等。
孙复(992-1057),北宋学者。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隐居泰山,世称泰山先生。后为范仲淹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迁殿中丞。研治《春秋》,著《春秋尊王发微》。其学上祖陆淳,下开胡安国。和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还著有《孙明复小集》。
孙洙(1032-1080),北宋文学家。字巨源,扬州广陵(江苏扬州)人。举进士。迁知太常礼院。治平中上疏言时弊要务十七事,多被采纳。迁同知谏院。王安石变法时自请出知海州。元丰间官至翰林学士。博闻强记,诰熟典故。善诗文,能词,有名于时。
孙威(1183-1240),元初铠甲制造家。浑源(属山西)人。金贞祐时从军,在云中(山西北部)投降蒙古汗国,任千户。他所制铠甲称“蹄筋翎根铠”,经成吉思汗亲自试射,箭不能透。后任顺天路工匠都总管。子孙珙继其职,又造叠盾。
孙龙,明画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一作隆,字廷振,号都痴。善画禽鱼草虫,全以彩色渲染,得徐熙、赵昌没骨法,饶有生趣。作品有《花鸟草虫册》。
孙克弘(1533-1611),明画家。华亭(今上海松江华亭镇)人。字允执,号雪居。师法沈周、陆治。笔墨简练,颇有生趣。兼工兰竹、山水,亦作佛道像。且能诗,并善书。书学宋克。
孙承宗(1564-1638),明将领。字稚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任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在关四年,练兵屯田,修城堡数十,敌不敢犯。后为魏忠贤党排挤去职。崇祯二年(1629),后金(清)兵入大安口,明廷用他守通州,后移镇山海关,收复永平、迁安、栾州、遵化等地。四年,罢职归里。十一年,清兵绕道入长城,攻高阳,他率家人拒战,城破自杀。著有《高阳集》。
孙慎行(1564-1635),明臣。字闻斯,号淇澳,江苏武进人。授编修。累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天启初召擢礼部尚书。首疏究论三案,因与廷臣意见不合托病归。《明史》言其慎行“操行峻洁,为一时搢绅冠”。廷祯八年(1635)被廷臣推为阁臣,入京即病死。有《玄晏斋集》。
孙奇逢(1584-1675),明清之际学者。字启泰,一字钟元,世称夏峰先生。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与李颙、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传庭(1593-1643),明末将领。字伯雅,字白谷,代州振武卫(山西代县)人。《明史》载其“仪表颀硕,沉毅多筹略”。万历进士。崇祯九年(1636)由顺天府丞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俘杀农民军领袖高迎祥,打败李自成。入卫京师,被扬嗣昌诬陷坐狱三年。十五年起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次年进尚书,总督晋陕川等军务,督师镇李自成军,屡败,战死。有《白谷集》、《鉴劳录》等。
孙可望(?-1660),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陕西米脂人。张献忠义子。英勇善战,称骁将,号军中“一堵墙”,封平东将军。献忠战死,他与诸将挥师云贵,被推为首领。旋为国主,年号兴朝。联南明抗清。后因妒恨李定国,于长沙降清,尽献云贵军情,且引兵攻杀。清封义王。后狩猎时为清兵射杀。
孙云球,明末清初光学仪器家。字文玉、泗滨,江苏吴江人。我国民间最早独立发明望远镜和首创眼镜者。还利用凹透镜、凸透镜和反射镜制造出察微镜、放光镜、夜明镜等七十余种光学仪器。并总结实践经验,著成《镜史》。还研制计时准确的自然晷。
孙延龄(1647-1677),清将领。汉军正红旗人。孔有德婿。康熙初,任广西将军,镇桂林、统孔有德旧部。康熙十三年(1674)举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自称安远大将军,占据广西。旋称安远王。后降清,被吴三桂从孙世琮执杀。
孙嘉淦(1683-1753),清臣。字锡公,号懿斋,山西太原人。康熙进士,授检讨。世宗即位,应陈对三事: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帝谓之翰林狂士。高宗即位,屡陈大政被纳。官刑部尚书,屡雪冤狱,劾论贪劣,抑豪抚民。兴水利课农桑。政绩卓著,官至大学士、太子少保。
孙星衍(1753-1818),清经学家。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官山东督粮道。所学较广,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都曾涉及。工篆隶,精校勘,擅诗文。撰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等。刻有《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等。
孙原湘(1760-1829),清诗人。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字子潇,号心青。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官。乞假归未仕。工骈散文,兼善书画。与王昙、舒位齐名。著有《天真阁集》。
孙家鼐(1827-1909),清臣。字燮臣,号蛰生、澹静老人,安徽寿州(寿县)人。咸丰状元。曾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光绪帝师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京师大学堂。后拜体仁阁、东阁、文渊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政务大臣、资政院总裁等职。《清史稿》称其“儒厚廉谨,常以资望领新政,每参大计,独持正不阿”。
孙毓汶(?-1899),清臣。字来衫、莱山,山东济宁人。咸丰进士,授编修。以输饷有功渐迁福建学政、内阁学士、工部左侍郎、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权奇饶智略”(《清史稿》)。甲午战争时,力主议和,遭朝臣反对,称病告休。
孙诒让(1848-1908),清经学家。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同治举人。1886年曾任刑部主事,后去职专心研究学术。1901年撰写《变法平议》,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毕生致力于经学、文字、甲骨、金石、文献、目录、校勘学的研究,《契文举例》是其考释甲骨文的最早著作。另著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古籀拾遗》、《名原》、《札迻》、《温州经籍志》、《籀庼述林》等。
其他孙姓名人有春秋善相马者孙阳;三国时吴皇帝孙亮、孙休、孙皓,将领孙辅、孙贲、孙翊、孙静;晋文学家孙琼,诗人孙拯;南朝齐文人孙诜;唐文学家孙郃;北宋学者孙锡;金道姑孙不二;明藏书家孙藩,戏曲作家孙钟龄;清文学家孙洙,诗人孙云鹤、孙云鸿,篆刻家孙治清,金石书画鉴藏家孙承泽等。近当代孙姓名人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民主革命者孙武,红军将领孙德清,政治活动家孙起孟,政治家孙志远,国民 党官员孙科、孙运璿,国民 党将领孙立人、孙楚、孙殿英、孙蔚如,北洋直系军 阀孙传芳,地质学家孙云铸、孙建初,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资源采矿专家孙越崎,冶金专家孙德和,电子技术专家孙俊人,计算机专家孙仲秀,土木工程专家孙钧,家蚕育种家孙本忠,经济学家孙冶方、孙尚清,社会学家孙本文,哲学家孙叔平,心理学家孙国华,历史学家孙毓棠,作家孙犁,电影剧作家孙师毅、孙瑜,戏剧导演孙维世,电影演员孙道临,京剧演员孙菊仙,口技表演艺术家孙泰,排球运动员孙晋芳、孙玥,跳水运动员孙淑伟等。

阅读全文

与孙运璿学术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