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教能成立基金会吗
做慈善是一件好事
现在佛教的此类机构很多
不赞成楼下的说法,出家在家都可以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是每个人的义务,出家人也是佛弟子,除了自己的修行以外,也要去帮助更多的众生,正所谓: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
关于此类结果,审批会比较麻烦,现在这类机构比较混杂
建议先到当地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去详细咨询下,他们会告诉你审批流程和需要的材料
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这点的话尽量多采用在家信众吧,出家人毕竟在社会上办事有诸多的不变哦
有问题请追问
祝成功
望采纳
㈡ 请问如何向佛陀教育基金会请书啊
如前面网友介绍,联系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吧,那里可以请得到!
㈢ 香港灵峰佛陀教育基金会地址
香港九龙尖沙咀汉口道39-41号麦仕维中心7-9字楼(尖沙咀地铁A1出口)
电话:852-2314 7099
㈣ 师兄您好,我们这边有居士向给佛陀教育基金会捐款,可是不知道账号,按照你上面说的就可以了吗
你好,还是去基金会的官方网站去核实帐号!再经电话等方式确认!
不可轻易听信未经核实身份的陌生人之言论!
通过网络供养三宝,一定要恭敬谨慎,反复确认!因为网络的特殊形式,很多人在网络上以三宝名义骗取钱财,造下无量罪业!万不可让钱款落在这些行骗恶人之手!
一经发现,马上举报!
㈤ 佛陀的孩子基金会是什么样的组织
这是以佛的名义在骗钱的组织,我们都是佛的孩子,还需要加入什么组织吗,就好比习总说的,我们本来就是母亲的孩子,还要证明孩子是母亲的孩子吗
㈥ 香港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的《认识佛教》
这本书能让一切认真看完它的人,对于佛法、对于人生有至善圆满的全新认识。
阿弥陀佛
㈦ 奔仓活佛基金会
本仓活佛目前正筹建“本仓文化慈善基金会”,拟通过基金会平台让佛陀的大爱普照友情众生。
㈧ 请问怎样获得香港佛陀教育基金会账号
《佛陀教育基金会》在台湾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在香港
两家会都是净空法师创办
你的《香港佛陀教育基金会》是否有误?
仅供参考
㈨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基金会概况
1966年,台湾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高雄成立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注大量关怀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的贫穷线下,等待援助。
在最进步富裕的社会,也有暗角苦难的众生,何况在那匮乏年代里的偏僻贫穷「后山」━━花莲。时值二十九岁的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结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每日节省五毛钱买菜金,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
上人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暗角、关怀贫病,走过无数的风霜雨露━━
「在慈善工作上救济的方式有长期济助与急难救助;善款的运用则秉持『诚正信实』;且要一元当作两元用的去『亲手遍布施』。」「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而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就必须借助访视。进行访视可说是福慧双修━━走入案家,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尽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
━━直至今日慈济人仍然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一日也不曾停歇,为普天下苦难众生作怙恃。
从最初一年救济十三位贫困个案,到70年代台风赈灾进行数千人份的发放,在一次又一次的赈灾、济贫活动当中,归纳出了「勘灾、造册、发放」的准则,也确立了对受助者长期关怀、定期访视的作法,也成为慈济日后对应灾变的根本程序,于急难时从容运作。
慈济的每一项救助活动,从访查、发放到追踪,都是由委员们亲自进行。在受济者最迫切需要的当下,施予援手,给予物质上的救助及心灵上的温慰;在政府及其他团体济助之后,寻找真正需要救助的漏网之鱼;该救助的绝不吝惜,不该花的,则一毛钱也不浪费,使善款能涓滴不漏地到达受济者手中。在济贫的同时,也会善用智慧,鼓励贫户尽快摆脱贫穷的阴影,自力更生;并且在情况改善后,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也捐款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的。
慈济的慈善志业由花莲一地逐步扩展到台湾各地,进而泽被海外。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随着经验累积,建立的「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等五大基本模式,至今依旧是最主要的慈善工作型态。
※
慈善工作的型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而更形丰富。许多富有者在从事济贫工作的同时,心底潜藏的悲悯之爱、助人之忱也跟着被启发出来,使他们的爱心得到落实的力量;参与慈济的人数与日俱增,所从事的慈善工作也已由早期的物质救助,提升必须辅以深入的精神疏导和关怀。
除了长期关心照顾户,带给他们物质和精神的肤慰外;一些隐藏于社会一角的仁爱之家、狱政机关、身心障碍收容机构也受到慈济人的关怀眷顾。定期的探访,以活泼生动的手语教唱、亲切温柔的按摩喂食、感人热泪的现身说法或带动资源回收,温暖了他们凄苦的心田,化落寞的暗角为一方清净的福田。
尽管时代脉动与社会情势不断转变,慈济志业也走向更多元的风貌,然而慈善基本精神,从教富济贫到济贫教富的内涵不曾改变。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的人,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教富济贫,是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
「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济的慈善事业,在上人以宗教家的实践精神带领下,以佛教精神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清净大爱为基础,将「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使佛教的教义,具体落实到人间、社会、生活中,将古代佛教教义中「慈悲喜舍」的精神,透过力行实践的过程,济世利他,重新发扬光大。
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联系单位(The Committee on NGO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的一员。同年,台湾有一群企业家志工为能让慈济急难救援,更掌握时效、及时配合供应灾区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资需求,他们以慈济大爱的精神和环保理念,成立「慈济国际人道援助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是一个有系统的后勤行政与研发团队,以提升赈灾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