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月11日出了什么事
2月11日是阳历年的第4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23天 (闰年是324天)。 大事记 1855年——石达开率太平军在江西湖口大败曾国藩的湘军。 1895年——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向日本军队投降,全军覆灭。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 1900年——清廷令挖康梁祖墓,购“二犯”人头。 1908年——爱迪生获得发明电影放映机专利权 。 1908年2月俄克拉荷马成为美国第46个州。 1936年——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在伦敦上演 。 1937年——国共两党就合作问题在西安谈判。 1940年——苏联进攻芬兰曼纳欣防线。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 1963年——毛泽东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1963年——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四清”运动。 1964年——国家体委公布第一批43名围棋手段位称号。 1967年——“怀仁堂碰头会”被定性为“二月逆流”。 1971年——63国签订《禁止在海底试验核武器条约》。 1975年——毛泽东支持电影《创业》公映。 1975年——撒切尔当选保守党领袖。 1979年——霍梅尼的追随者在伊朗建立新的临时政府。 1982年——中共中央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 1983年——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关于改革农村商业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并发出通知。 1986年——苏联释放人权活动积极分子萨哈罗夫。 1989年——匈党中央重新评价1956年事件,决定发展政治多元化。 1990年——道格拉斯在世界重量级拳王争霸战上击倒泰森获拳王称号。 1990年——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巴金任会长。 1990年——台湾国民党公开分成两大派别--“主流派”和“非主流派”。 1990年——中国选手首次在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1500米赛中夺冠。 1991年——加拿大公民投票决定仍留在大英帝国内。 1997年——"发现”号升空,修复哈勃望远镜。 2008年——韩国国宝崇礼门的整座木制城楼被大火烧毁 出生 1847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出生。 逝世 1800年——亨利·塔尔伯(Henry Fox Talbot)逝世,英国植物学家,物理学家及摄影先驱 。 1948年——苏联著名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逝世。 1949年——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自杀。 1999年——蒙古族作家、翻译家萧乾在北京逝世。 2003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先生在天津逝世。 其他 适合做知心朋友的生日 1月12日,2月18日,2月19日,3月5日,3月27日,4月16日,5月23日,6月7日,7月17日,8月11日,8月28日,9月10日,10月13日,11月8日,11月23日,12月1日,12月23日 2月11日 改善生活 宫位:水瓶座21º-23º 水瓶座三 固定的风象 许多在2月11日出生的人,会致力于改善他们周遭环境的生活品质。像这种改善的本质可能只是富有创意的概念,或是典型多彩多姿的享乐主义。不管是在那一种情况中,他们不仅是照顾到周遭亲朋密友的物质需要,还会进一步地加以改善他们状况。这天出生的人主要理念是改善一切,因为他们相信可被享用的事物永远无法达到真正地舒适或是完全充足的地步。 虽然舒适的物品与奢侈品可能是他们以努力所换取的,但是大部分在这天出生的人,自己本身都不是享乐主义者。只有涵养不是那么高的那些人,才会让自己会心投入永无休止的逸乐追求之中。实际上,这种逸乐狂欢只有在短时间内行得通,而失望、嫉妒、占有与痛苦却是无可避免的后遗症。对于涵养较为深厚的人而言,改善他人的福祉,是一项他们以火烈的热诚所投注的创意大事。 在致力于改善他人的生活品质时,例如生活标准、饮食与娱乐等,今天出生的人包希望的不只是让生活更轻松、更怜悯而忆,更重要的是要让生活更有意义。而在实际物质层面上的改善,只是其中一个手段而已。这是为了要能够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可以从事更多知识、创意或灵性上的活动。事实上,他们最令人惊汉的一点,是他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却不会让自己陷于生活的困境,或是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给抛在脑后。 对于在这一天出生的人,自由是生命中的主题重心,特别是在突破极限方面。超越他们肉体的极限,不管是克服先天或后天的残疾,或只是补足缺陷,对他们而言都具有绝大的挑战性,同时也是很有收获的。事实上,这天出生的人最厌恶看到自己或别人被任何一种弱点击溃,不管是肉体上、精神上或是财务方面。不过,很遗憾的是,在他们想要改善家人与亲威朋友的宿命时,虽然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从好意出发,结果却是受到大家的唾弃。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大部分的人都喜欢不受干涉地以自己的方式过活,即使犯下很多的错误或是做得很差劲。当然了,要看着愚蠢或顽固的人继续犯着同样的错误,或是未能把握善的机会,还真是令人感到痛苦;但是,这正是2月11日出生的人所必须要面对的一点。 在这天出生而置身社会高位的人,多半会被视为无党无,他们也会因为提倡改变与进步而威胁到极欲维持现状的保守派,而产生对他们的敌意。因此,为了要维持成功的局面,今天出生的人必须要培养机智与外交手腕,并且要能够了解有些情况的最佳的处理方式就是维持现状。 幸运数字和守护星 2月11日出生的人,受到数字2(1+1=2)与月亮的影响。受到数字2影响的人通常可以作为比领导人更优秀的合伙人与合作者。这样的特质让在这一天出生的人可以适应团队的生活。数字11也赋予了他们对肉体方面的感觉,以及可能会对双胞胎、偶然的巧合、对称或其他相同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月亮与水瓶座的主宰行星天王星之间的结合,赋予2月11日出生的人特立与古怪的特质,同时也具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倾向。 健康 在这天出生的人会遭遇比一人更多的情绪困扰。通常他们想要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希望事事都能顺他们的意,在满足他们需求的过程可能会很幼稚,有时候甚至是牺牲别人来满足自己。为了要帮助这天出生的人了解为什么自己经常陷入沸腾的情绪波涛之中,心理咨商或是心理治疗可能会有所助益。一些在这天出生的人可能会有饮食过度与纵欲过度的问题,不过一般精神上的沉溺问题是比较少的。他们在饮食上必须要有所控制,但是不需要受制于太多的健康养生疗法。至于在身体的运动方面,许多四体不勤的人不会将运动放在心上,不过还是应该要尽量努力地在日常生活中,结合一些较轻缓而没有压力的户外活动。 建议 试着多花点心思去看看别人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只看他们需要什么。留给别人更多的隐私空间。观察你的理想与原则,但是不要强钭自己的想法加在家人或朋友的身上。 名人 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家,发明了电灯、留声机、腊柱记录器、活动电影放映机、活动电影的前身,创立爱迪生瓦斯与电力公司。 台湾古文物专家秦孝仪,现任故宫博物馆馆长。 台湾散文家小民,以亲情作品著称,代表作《多儿的世界》。 维吉尼亚詹森(Virglinia E.Johnson)性学研究者,著有《大师与詹森》。 法国烹饪大师兼餐厅业者保罗鲍居斯(Paul Bocuse),他是新式烹调的先驱,因首创并推行清淡烹调而闻名,著有《保罗博居斯》。 英国植物学家,物理学家及摄影先驱亨利塔尔伯(Henry F.Talbot)。 塔罗牌 大秘仪塔罗牌的第11张是“正义”。牌面坐着一位安详的女性,一手拿天平、天手拿宝剑。她提醒我们遵循整个宇宙的规律,只要我们坚持正道,生活就能维持平衡与和谐。牌面正立时,代表正直、公平、诚实和纪律、牌面倒立则是消极、疏远、惧怕创新以及满。 静思语 追求享乐最终会与痛苦挂勾。 优点 乐于助人、有创意、具鉴赏力。 缺点 过于极端、过度沉溺、不敏感。
Ⅱ 1990年6月1日发生的大事件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1917年,吴虞呼吁男女平权
·1929年,孙中山灵柩奉安紫金山
·1968年,美国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逝世
·1987年,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
·2003年,三峡工程二期竣工,开始蓄水
Ⅲ 撒切尔夫人还在世吗好多岁了哪年下的台
辞任首相以后
在1992年,戴卓尔夫人被册封为终身贵族,成为了林肯郡克斯蒂文的女爵(Life barony of Thatcher, of Kesteven in the County of Lincolnshire)。戴卓尔夫人没有为自己争取成为世袭贵族,虽然她在1984年曾建议在前保守党首相麦克米伦90岁生日册封他为世袭贵族(最终他成为斯多克东伯爵)。戴卓尔夫人后来解释,她不争取的原因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理由去「支持」她成为世袭贵族。受封终身贵族后,戴卓尔夫人加入了上议院,并在上院发表不少演讲批评《马斯特裏赫特条约》,又投票反对通过该条约,这也是她在1961年以来,首次对保守党的议案投反对票。及后她更於1993年6月在上议院形容该条约「太不合理」,说到:「若果是我,我永不会在条约签字。」[4]由於三大政党都赞成通过条约,戴卓尔夫人唯有引用A·V·戴雪(A. V. Dicey)的理论,要求将条约交与全民投票表决。
在1992年8月,为了遏止种族清洗,保障波斯尼亚人的地位,戴卓尔夫人呼吁北约制止塞尔维亚军队攻击格拉日代(Gorazde)和塞拉耶佛。她更声明波斯尼亚的情况「令她回想起纳粹德国的恶行,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2]同年12月,她更警告波斯尼亚将出现大屠杀。结果在1993年4月,斯雷布列尼察(Srebrenica)真的发生大屠杀后,戴卓尔夫人便叹道,「那里成为了一片杀戮场,一片我意想不到会在欧洲重现的杀戮场。」此外,她又多次对当时的外相韩达德讽刺到:「达德、达德,你将使内维尔·张伯伦活像一个好战者。」[3]
戴卓尔夫人在1990年辞任首相后不久,即被女皇颁赠地位崇高的功绩勋章(Order of Merit)。她的丈夫戴卓尔,则在1991年获册封为从男爵,以确保儿子马克·撒切尔有头衔可以继承。而这也是自1965年以来,唯一册立的从男爵爵位。在1995年,戴卓尔夫人获颁赠嘉德勋章,此荣誉一向赠予前任首相,也是英国骑士勋章中最高的一种殊荣。
在1992年7月,戴卓尔夫人获大型烟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hilip Morris Companies,即高特利集团 Altria Group的前身)聘用,出任地缘政治学的顾问一职,年薪除了高达25万美元外,该公司更每年向她的基金注入25万美元。至於戴卓尔夫人则协助该公司的烟草打入中欧、前苏联、中国和越南的市场,并对抗欧洲共同体限制香烟广告的法律。
自1993年自2000年,戴卓尔夫人出任美国维吉尼亚州威廉斯堡威廉与玛丽学院的名誉校长。该校在1693年取得皇家特许状而成立,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大学。
戴卓尔夫人写有两部回忆录,名为《通向权力之路》和《唐宁街岁月》,此外她亦有几本关於政治和外交事务的著作。虽然她在公开场合仍对保守党的政策表示支持,但她私底下却对梅杰非常不满,这种不满更透过传媒而被广泛报导。梅杰后来则回忆到,戴卓尔夫人这样的态度令他一直「难以容忍」。在1997年保守党下台后,戴卓尔夫人公开支持夏伟林(William Hague)出任党魁,而夏伟林胜出成为党魁后,梅杰在一次演讲中狡诈地对戴卓尔夫人在他任内的举动作出批评:「……夏伟林作为前任所钦点的接班人,我将全力支持他成为党魁。」
在1998年,戴卓尔夫人在极富争议的情况下,探访她的好朋友,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当时他正在萨里被软禁,又面临被起诉刑讯逼供罪、策划刑讯逼供和策划谋杀。但戴卓尔夫人仍表示两人是朋友[4]。戴卓尔夫人和皮诺切特两人都是扶轮社成员,其中皮诺切特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是戴卓尔夫人的盟友。同样在1998年,她又向剑桥大学损赠200万英镑,为一个以她为主席的企业家研究学科成立基金。此外,她又把自己保留的档案赠予该大学的邱吉尔学院。
戴卓尔夫人辞任首相后仍十分活跃於政坛,除了到世界各地发表演说外,又在2001年支持保守党的选举竞选活动。可是,在2002年3月22日,戴卓尔夫人遭受几次轻微的中风困扰,身体变得非常虚弱。经医生劝告后,她宣布不再发表任何公开演说。
戴卓尔夫人在2004年抵达美国,出席罗纳德·里根的丧礼。
罗纳德·里根的丧礼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举行。席间,戴卓尔夫人热情地与加拿大前总理马丁·布赖恩·马尔罗尼和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打招呼。在2003年,戴卓尔夫人访问纽约市市长彭博,并把彭博的办公室与邱吉尔的战时办公室作比较。后来,虽然她在2004年6月出席了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国葬仪式,但为免过度劳累,她事先录制了悼文,在丧礼上播放。
戴卓尔夫人仍然参与不少支持她的团体活动,例如,她是英国保守党前进派(Conservative Way Forward)的主席,该派在她当选首相的25周年纪念日,为她在索威酒店(Savoy Hotel)举行了晚宴。此外,她是布鲁日团体(Bruges Group)的荣誉主席,而该会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她在1988年於布鲁日首次公开反对成立欧盟。戴卓尔夫人亦是欧洲基金会的赞助者,该会由保守党议员比尔·凯许(Bill Cash)创立,是一个主张欧洲怀疑论的组织。
2003年6月26日,戴卓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从男爵去世。
2005年10月13日,戴卓尔夫人庆祝了她的80大寿,并在海德公园的东方文华酒店举行酒会,伊丽莎白女王、首相布莱尔、前首相梅杰等贵宾均应邀出席。曾在其执政末期背叛她的亚伯拉昂的杰弗里·豪勋爵也获得了她的宽恕,并在席间发表演讲高度赞美了戴卓尔夫人的政治事业:「她真正的成功不只在於改革了一个党派,而是两个。现在工党虽然执政,但绝大部份『戴卓尔夫人主义』的理论已经为工党所接受,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在2005年12月7日,戴卓尔夫人因感到晕眩而被送到伦敦的切尔西及西敏医院(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她住了一晚之后出院。但是不久之后,她在一所理发店内再次感到晕眩而被保镳送到医院[5]。她的女儿卡洛儿对传媒说,戴卓尔夫人的短期记忆力正严重衰退:「她现在已很少阅读,因为她的记忆力衰退了。这是没有意思的,她读完了一句句子,却已忘记了句子的开首。」[6]
在2006年9月,戴卓尔夫人到华盛顿出席「九一一」恐怖袭击五周年的悼念活动。她以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宾客的身份出席是次仪式,期间并与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会面。这是自她在2006年4月,出席前美国国防部长卡斯珀·威拉德·温伯格的丧礼以来,首次前往美国[7]。
在2007年2月21日,一尊戴卓尔夫人的铜像在下议院大堂举行了揭幕仪式,铜像高7呎4吋(2.24米),由雕塑家安东尼·杜福特所雕成。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这种荣誉。同时摆放在大堂的首相铜像还包括在1919年代表英国签署《凡尔赛和约》的劳莱·乔治、在二战领导英国人获胜的邱吉尔及战后奠定英国福利体系的工党首相艾德礼。同时,这位「铁娘子」在仪式中作了简短的发言,并开玩笑道「原希望雕像以铁制成……但铜也一样好……不会生锈。还有,我希望今次它的头会被保留(意指在2002年时,另一座以白云石制成的戴卓尔夫人石像在移送到下议院前,被示威者砍去头部一事)。」这是她在2002年中风以来,首次在公众场合发言。[8][9]
[编辑] 评价与影响
近况是:已中风,现已85岁,夫人在1990年辞任首相
希望是你需要的答案(*^__^*)
Ⅳ 撒切尔夫人是如何从卸任后的悲伤中走出来的
尽管撒切尔夫人已不是首相了,但政治就是她的生命,除此之外,她几乎没有别的爱好。虽然失去了权力,但她的影响却未消失,她仍然可以有一番作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她开始撰写回忆录《唐宁街岁月》,应邀到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她的回忆录发表后极为畅销,她的演讲报酬是全世界名人中最高的。
更主要的是,她仍然积极参与政治。她仍然发表政见,评议时政,像以往一样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她的见解仍然很受重视,甚至对当时的首相梅杰有很大的约束力。尽管遭到某些人的非议,但她并不在乎,她就是要捍卫自己的信念和主张。
她甚至想用演讲挣来的钱成立一个“撒切尔夫人基金会”,并通过这一组织充当国际问题顾问的角色,以便能更多地影响国际政治。
Ⅳ 卸任后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这个世界的
撒切尔夫人撰写回忆录《唐宁街岁月》,应邀到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她的回忆录发表后极为畅销,她的演讲报酬是全世界名人中最高的。
更主要的是,她仍然积极参与政治。她仍然发表政见,评议时政,像以往一样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她的见解仍然很受重视,甚至对当时的首相梅杰有很大的约束力。尽管遭到某些人的非议,但她并不在乎,她就是要捍卫自己的信念和主张。
她甚至想用演讲挣来的钱成立一个“撒切尔夫人基金会”,并通过这一组织充当国际问题顾问的角色,以便能更多地影响国际政治。她继续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Ⅵ 1995年美国费雅蒙特饭店会议
1995年9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费尔蒙特饭店会议”,应该是非典的源头,更是今日潜入农业部的内奸宣布玉米、水稻这两种中国人的主食“转基因”的幕后总导演! 中国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族群,政治上无分左中右,团结起来,行动起来:揪出内奸、铲除毒瘤! 费尔蒙特饭店会议1995年9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曾召开“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该会议认为:由于世界人口的过剩,世界将出现分化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采用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贫穷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二是设法逐步用“高技术”手段消灭他们。这个会议的参加者有当今的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和新保守主义大师布热津斯基等。美英等国的现实政策与这次会议究竟有多大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英等国的政策效果似乎正在印证这次会议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出资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召集世界500名最重要的政治家、经济领袖和科学家,在美国旧金山费尔蒙特饭店举行“全球精英”高层圆桌会议。史称“费尔蒙特会议”。这个会议讨论2000年-2100年内“全球精英”要处理的重大事务。 500个“全球精英”中有当时还不是总统的小布什、英国撒切尔夫人、布莱尔、布热津斯基以及索罗斯、比尔·盖茨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等人。 与会的“精英”认为,在21世纪,仅启用全球人口的20%就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其余80%的地球人口,都是不能创造新价值的“人类废物”。“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被弃置不用”,精英们说,地球上“只有20%的人有权积极地参与生活、挣钱和消费”。所以,人类中多余的80%人口属于“垃圾人口”。怎样处理这80%不再有用的“垃圾人口”呢? “精英”们提出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方案,“喂奶主义”。美国“印地安人保留地”翻版。 “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穷困的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 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给他们苟延残喘”,布热津斯基说,“未来人类社会是1/5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必须让其余4/5的废料人口被排挤出局并依靠喂奶过日子”。 第二个方案,“种族清洗”。纳粹德国“焚尸炉”的升级版。 “精英”们不再愿意“喂奶”了,于是就用战争和瘟疫(生物武器)消灭80%的垃圾人口(约48亿世界人口)。 这是10年前“发达国家”召开的“极其重要”的旧金山会议的决议。以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年来美国的所作所为。 会议上,“精英”们宣布,“欧洲模式的福利资本主义已经过时。”会议认为。“工业时代与它的大规模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已成为经济史的短暂瞬间即将不复存在”。
Ⅶ 卸任后的撒切尔夫人又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1990年卸任后的撒切尔夫人一开始感到很不习惯,一度曾沉沦于消极、抑郁的情绪之中。她感到委屈,觉得党内的同事们背叛了她;又感到极大的失落和空虚,从决定最重要的国家大事到回到家里无所事事,实在是很难适应。
但是没过多久,撒切尔夫人就从这种消极的状态中自拔出来。她要行动,要继续影响这个世界。尽管她已不是首相了,但政治就是她的生命,除此之外,她几乎没有别的爱好。虽然失去了权力,但她的影响却未消失,她仍然可以有一番作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她开始撰写回忆录《唐宁街岁月》,应邀到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她的回忆录发表后极为畅销,她的演讲报酬是全世界名人中最高的。
更主要的是,她仍然积极参与政治。她仍然发表政见,评议时政,像以往一样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她的见解仍然很受重视,甚至对当时的首相梅杰有很大的约束力。尽管遭到某些人的非议,但她并不在乎,她就是要捍卫自己的信念和主张。
她甚至想用演讲挣来的钱成立一个“撒切尔夫人基金会”,并通过这一组织充当国际问题顾问的角色,以便能更多地影响国际政治。她继续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Ⅷ 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怎么完结的
2001年12月撒切尔与丈夫丹尼斯爵士赴马得拉群岛度假,但在庆祝50年金婚纪念日时曾出现轻度中风。
2002年3月,在医生的建议下,撒切尔夫人因为健康原因退出了社交圈。中风后,撒切尔夫人的记忆力大大受损。2002年,她几乎从不读书看报,这对于她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她几乎是看了下句忘了上句,有时候甚至是一句话没有读完就忘了开头。
与丘吉尔的战时办公室作比较。后来,虽然她在2004年6月出席了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国葬仪式,但为免过度劳累,她事先录制了悼文,在丧礼上播放。
撒切尔夫人仍然参与不少支持她的团体活动,例如,她是英国保守党前进派(Conservative Way Forward)的主席,2004年,该派在她当选首相的25周年纪念日,为她在索威酒店(Savoy Hotel)举行了晚宴。此外,她是布鲁日团体(Bruges Group)的荣誉主席。撒切尔夫人亦是欧洲基金会的赞助者,该会由保守党议员比尔·凯许(Bill Cash)创立,是一个主张欧洲怀疑论的组织
2003年6月26日,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男爵去世,撒切尔夫人十分悲伤。
此后,疾病缠身的撒切尔几乎停止了在公开场合露面。从2003年开始,不少有机会接触她的人纷纷宣称:如今撒切尔已经全无昔日叱咤风云“铁娘子”的风采。与撒切尔夫人有30年交情的老朋友琳达·麦克道佳尔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写到,
1979年,撒切尔夫人和丹尼斯在首相官邸
她被撒切尔夫人的变化“震惊”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羡慕她的那股自信,但是现在,我从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惧和不安。她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些变化,她感到恐惧,因为她想要阻止这些变化却又无能为力。”
2005年10月13日,撒切尔夫人80大寿时,她在伦敦海德公园附近的文华东方酒店大摆宴席为自己力挽颓势,靠铁风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但这样的辉煌毕竟是昙花一现。宴席上,很多政要和各界名人在内的650多人前来捧场,英国女王、王子,时任首相布莱尔及其夫人都位列其中。当然,最让她高兴的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到来,因为伊丽莎白二世继位后只参加过1996年前首相爱德华·希思举行的80岁寿宴。
2005年12月7日,撒切尔夫人因感到晕眩而被送到伦敦的切尔西及西敏医院(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一晚后出院。但不久之后,她在一所理发店内再次感到晕眩而被保镖送到医院。
2006年9月,撒切尔夫人到华盛顿出席“9·11”恐怖袭击五周年的悼念活动。她以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宾客的身份出席仪式,期间并与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会面。这是自她在2006年4月,出席前美国国防部长卡斯珀·威拉德·温伯格的丧礼以来,首次前往美国。
2007年2月21日,一尊撒切尔夫人的铜像在下议院大堂举行了揭幕仪式,铜像高2.24米,由雕塑家安东尼·杜福特所雕成。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这种荣誉。同时,这位“铁娘子”在仪式中作了简短的发言,这是她在2002年中风以来,首次在公众场合发言。
葬礼
2013年4月8日早晨,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离世时“很平静”。
Ⅸ 撒切尔上台前与卸任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撒切尔夫人结婚一年后,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她不仅改行当了律师,在保守党内也由于工作勤奋,才干突出而受到赏识。她的职位不断高升,在保守党当政,希思当上首相后,她于1970年被任命为教育部的部长。那年她45岁,在英国的政府里,女部长历来是罕见的,因而她的知名度也大大增加。
官运亨通使撒切尔夫人的工作热情更高了,她似乎看到美好的前程在向她招手,没想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场暴风骤雨。
作为教育部长的撒切尔夫人,经过反复的考察和研究,决定取消政府向小学生提供的1天3次的免费牛奶。她觉得牛奶没多少钱,家长自己也能承担得起。而政府取消这个政策,却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而且也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可以说,撒切尔夫人是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的,她虽然明知道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还是觉得应该这样做。
这个政策一出台,就引起了许多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他们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而这个政策是教育部长制订的,于是他们把矛头都对准了撒切尔夫人。
更严重的是,保守党的竞争对手——工党,时刻在紧盯着保守党的行动,他们抓住一切机会攻击对手,以便把它赶下台,好让自己执政。这就是英国的政治现实。
撒切尔夫人虽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由于她是个有主见的人,只要认为自己做得对,不管有多少人反对她,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因而她仍旧我行我素。
有一次,她到一所大学演讲,遭到了学生们的抗义示威。学生们喊道:“学校的牛奶呢?”“保守党人滚出去!”学生们激愤的声音压过了她的演讲声。会场里乱哄哄的,有人还向她扔纸镖。
面对这种场面,撒切尔夫人有点难堪,但她心里想:不管怎么样,也得把演讲坚持到底。要是因为他们的捣乱就停下来,岂不是正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她知道,有许多工党成员在现场煽动群众,巴不得她讲不下去,从而降低她的威信呢。所以,一想到这些,撒切尔夫人就仿佛对那些人的捣乱视而不见似的,镇定自若地向着某些仍然支持她的人演讲。
她正讲着,突然眼前黑影一晃,一个拳头大的东西向她飞来,快得根本来不及躲避,她感到胸口一阵剧痛。接着,“咚”的一声,一块石头掉在地上。她的身子不由得微微一晃,但又赶忙站稳了。
这个野蛮的行为令她感到极度的震惊和愤怒,一股冲动涌上心头:她真想停下演讲,向那个朝她投石块的人厉声质问,并谴责这种野蛮的人身攻击。但清醒的理智又告诉她不能这样做,因为当时会场混乱,人们未必能听清她的声音,而且“牛奶风波”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释清楚的,何况那些工党的成员根本不想和她讲道理,只想让她出丑而已。和他们争辩,就正好让他们得逞了。
想到这里,在停顿了一两秒钟后,她强忍着剧痛和愤怒,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继续演讲下去,直到结束。
要求她辞职的呼声虽然挺高,却没能左右当时的首相希思。因为撒切尔夫人勤恳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希思要求她继续留任教育部长的职位。
后来,玛格丽特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向世人证明了她在政治方面的卓越才能,并于1975年当选为保守党的领袖。
英国每4年要举行一次大选,这也是英国的两大政党——保守党与工党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时刻。获胜的政党成为英国的执政党,它的领袖也就成为英国政府的最高首脑——首相。
1979年,就是一个大选的年份。
为了迎接5月3日的大选,撒切尔夫人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争取选民的活动中去。她要巡游全国各地,发表成百次演讲,出席几百次集会,同成千上万的人握手;她还要在电视上“表演”,在收音机里讲话;她还要举行无数次记者招待会,同时还得允许一大批记者跟着她,随时把她的活动,甚至生活细节报道给选民。
她走的路、说的话比谁都多,工作持续的时间比谁都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大选不仅是两党领袖之间智慧的较量,而且也是意志与体力的较量。
撒切尔夫人作为一个女性,却显示出了比男人还要充沛得多的精力。她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凌晨两三点钟睡觉。竞选活动这样紧张,她在生活上却不需人伺候,而且把一切都搞得井井有条。她自己装点衣箱和提包,每件衣服都用薄纸包好以防折皱。她每天早上自己梳洗打扮,只是要在电视上露面时她才请人帮忙。同时她还时时关照随行人员的衣食住行。在相同的时间里,她做的事,她完成的工作要比其他人多好几倍。当周围的人都已精疲力尽支持不住的时候,她却依然精神振奋、光彩照人。
作为一个女性政治家,撒切尔夫人不仅要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刚强性格,还要表现出女性温柔贤淑的一面。这是男性政治家所没有的麻烦。因为在英国,领袖在竞选中的个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任凭你再有能力,如果不符合老百姓心中所能接受的形象标准,也可能无法赢得竞选。因而,撒切尔夫人不得不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包装”。
她让自己手提购物篮,从家里出来,像别的家庭主妇一样去选购食品,她让记者拍下来。在一个牛场,她抱起一只小牛,让随行记者拍下这富于温柔和人情味的镜头。
5月3日,星期四,大选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撒切尔一家一早投了票之后,便返回住处。在点票结果出来之前的这段难熬的时间里,撒切尔夫人的心里像15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她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因那样她会陷入对结果的焦虑之中。于是,她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房间打扫了一遍。这也难怪,因为如果她不能赢得大选,党内的抱怨和攻击会把她赶下领袖的位置,她的政治生涯也就毁于一旦了。
这一天午夜,大选的结果出来了,保守党胜利了。撒切尔夫人听到这一消息,激动得执泪盈眶。
5月4日,也就是大选的第2天,撒切尔夫人将前往英国的王宫——白金汉宫,正式接受女王的任命。中午,他们一家人和撒切尔夫人的两个随从来到保守党总部,等待着女王召见的电话。
其他人都已疲惫不堪,丹尼斯已经打起盹来,只有撒切尔夫人仍毫无倦意。当电话铃响时,她先推醒了丹尼斯,才去接电话。据她自己回忆说,尽管有许多朋友和她一起等来了大选获胜的消息,但当她去接王室的电话时,却有一种奇怪的孤独之感。每个在场的人都希望听到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通话,不料她却伸脚一钩门,把门关上了。或许,她要独享这历史性的一刻吧。
接完电话,丹尼斯陪夫人去白金汉宫。她们坐在汽车上,忽然,丹尼斯想起汽车的油不多了,就对夫人说:“汽车或许会抛锚。”撒切尔夫人不假思索、斩钉截铁地回答:“那我就走着去。”
从这一天起,撒切尔夫人开始了连续11年的首相生涯。英国进入了“撒切尔时代”。
卸任后的撒切尔夫人一开始感到很不习惯,一度曾沉沦于消极、抑郁的情绪之中。她感到委屈,觉得党内的同事们背叛了她;又感到极大的失落和空虚,从决定最重要的国家大事到回到家里无所事事,实在是很难适应。
但是没过多久,撒切尔夫人就从这种消极的状态中自拔出来。她要行动,要继续影响这个世界。尽管她已不是首相了,但政治就是她的生命,除此之外,她几乎没有别的爱好。虽然失去了权力,但她的影响却未消失,她仍然可以有一番作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她开始撰写回忆录《唐宁街岁月》,应邀到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她的回忆录发表后极为畅销,她的演讲报酬是全世界名人中最高的。
更主要的是,她仍然积极参与政治。她仍然发表政见,评议时政,像以往一样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她的见解仍然很受重视,甚至对当时的首相梅杰有很大的约束力。尽管遭到某些人的非议,但她并不在乎,她就是要捍卫自己的信念和主张。
她甚至想用演讲挣来的钱成立一个“撒切尔夫人基金会”,并通过这一组织充当国际问题顾问的角色,以便能更多地影响国际政治。她继续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