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管理 > 基金管理公司员工

基金管理公司员工

发布时间:2021-10-04 09:14:02

A.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员工可以兼职吗

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一职是否可以兼职,一直是讨论热点,主要原因你懂的。由于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岗位好多种,本人认为,问题关键点不是是否可以兼职,而是该高管和私募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安排,是否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该高管和基金管理人之间建立的应该是真实、合法、有效的,满足该岗位职责要求的工作关系。

2.该工作关系不同方式的安排不应当损害基金管理人特别是不应当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3.当投资者或基金管理人利益因该高管原因遭受损失时,投资者或者基金管理人可以有效防控、追责,不应当因为工作关系安排不当导致的追责障碍,或者最后获得的赔偿标准低于正常劳动合同关系赔偿标准。

4.该高管工作关系安排,及发生损害投资者利益或触犯基金业协会监管规则时,协会可以有效监管并处罚。不会因为不当工作关系安排导致监管困难及追责困难。

B. 一家私募一般员工几个人

“医药一哥”姜广策给出的答案是:一个。

2013年初,在业界好友和众多微博“粉丝”的支持下,姜广策成立了德传基金。这位在医药行业浸淫十二年之久的博士后,独立成立公司做医疗行业基金的第一年就“一炮打响”,为用户创造了50%以上的净值收益,完胜所有公私募同类基金。

“我没有花过一分钱营销费用,没做过一场路演,连个PPT也没有,公司网站也没有。”姜广策说,自己是把分散投研精力的所有事情都省去了。因为他深知,“赚取超额收益才是私募基金的灵魂。”仅靠微博的“粉丝”和过硬的业绩,德传基金成立第一年管理规模便增长了三倍。就在众多新公司扎堆地价昂贵的金融中心、80%的私募在为如何做大规模绞尽脑汁的时候,姜广策早已轻装上阵,奔忙在调研“黑马”的路上。

扎根医药园区的医疗基金

驱车赶赴德传基金所在的张江园区路上,会途经很多大大小小的中外资药企。德传基金就扎根在众多医药大楼中的一幢——医药促进中心里。楼道里不时穿梭的白大褂、医学设备发出的嗡嗡声响,让前来采访的记者有种“穿越”到医学院校之感。

“我平时跟金融圈的人交集不多,主要都是跟医药行业的人在一起。”姜广策开门见山,我寻找个股不依赖卖方报告,都是一手调研的结果,和行业的人交流能更好地帮助我挖掘独家品种。

德传医疗基金首战告捷也得益于独家“黑马”——东北制药的挖掘。这是只地地道道的黑马。2009年到2014年,东北制药股价从29块,一路跌到最低只有五六块钱。五年里,没有一篇行业报告,也没有一个行业研究员覆盖。

姜广策从业内观察了解到,这家在K线图底部沉睡多年的“老国企”基本面正在好转: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亏损幅度日渐收窄,而管理层更换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更让他坚信企业“拐点”的到来。一切悄然间转变的迹象让他大胆加仓,至今获利颇丰。

这正是典型的姜广策模式——关注长期无人关注的企业,率先把握企业拐点信号,先人一步重仓。2009年,还服务于券商卖方的姜广策就曾挖掘到“三宝”——昆明制药、星湖科技以及现代制药,他投资昆明制药的逻辑至今还在医药行业广泛流传。

“你需要知道这些企业的状态,正在发生什么,而不是停留在冷冰冰的数字上。”正是基于对精准判断基本面的执着,姜广策一年有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调研。200多家医药企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留下了他的足迹。

姜广策坦言,在全流通时代到来之后,最能掌握企业动向的就是公司大股东,了解他们对资本市场的诉求也是姜广策最重要的调研目的之一。“这些都是私人关系,别人取代不了的。”做过十几年“行内”人的他,与大股东交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德传基金还有一个更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对于股指期货的运用。曾经在2010、2011年短短两年时间里经历过“牛熊”市的姜广策,深知做单一行业基金面临的系统性风险,2011年就开始用自己的钱试水股指期货。

从最初“一天亏损30万的痛苦”,到三四年间积累了2000多张交割单之后的游刃有余,姜广策逐渐获得了的利用期指稳定获利的盘感。在目前的医疗基金中,姜广策十分在意对冲操作,总会保留十分之一左右的仓位在股指期货中。

盘感渐入佳境的他,“期指贡献的利润有时比股票还要多。”“两头”不靠的轻资产模式众所周知,私募基金发展过程中,渠道费用是很大的一块支出,在20%的业绩提成中,接近7%左右是付给渠道的。姜广策的基金,除了不靠卖方研究员,还不靠渠道销售。这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德传基金发行靠什么?

颇令人匪夷所思——姜广策的微博“粉丝”。

“2013年1月,公司注册了以后就在微博上说了一句,德传基金公司成立了。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结果很多客户就冒出来了,几百万几百万的打过来了。”姜广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基金最初的份额竟然来自这些素未谋面的粉丝。

无心插柳柳成荫。姜广策新浪微博有个实名注册的账号,过去几年,每天都会和网友交流一些投资思考、心得。没成想倒成了最有效率的营销平台。他的粉丝中很多都是对股票、医药行业投资有兴趣,看他的微博看了两三年的人。现在想来,“这些人可能是看久了,觉得姜博值得信任,不忽悠。就把钱打过来了。”姜广策没有让这些信任他的粉丝失望。从2013年4月基金成立之间,德传医疗行业基金录得50%以上的净值增长,完胜所有公私募同类基金。

姜广策认为,自己的基金有两个特色:总结起来叫“两不靠”。一不靠卖方分析师提供服务。所有的投资品种,尤其是重仓股都靠自己挖掘。另外就是不靠渠道,不需要券商、银行、基金帮忙找客户。客户都是姜广策自己找的。与机构的合作只停留在提供交易通道、资金结算等后台业务上。

“我这个基金成立没有一分钱营销费用,没有一场路演,连个PPT也没有,公司网站也没有,简介也没有。”姜广策说,自己是把所有这些可能影响集中在投研上的东西省去了。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基本面研究、调研上。

今年,德传基金与中国医药信息中心共同编着了《中国重点医药上市公司及产品线点评》。“你看有哪家私募基金会这么做。这是我们自己对于基本面的独家研究,同时我也愿意和市场分享。”在姜广策看来,这种“两头不靠”的私募基金,才能真正走得更长远。

“公募的医药基金业绩都差不多,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接受的都是同一波卖方的服务。他们没有超额的东西。我们现在一年的业绩远远超过所有的公募基金。凭什么?我们有独家的东西。”二不靠银行、信托帮忙找客户。这些渠道带来的客户很多其实并不成熟,承受不了波动,牵涉很多精力,也是姜广策不欢迎的。

“找过来的这些客户是认同我的,我和客户之间平时交流沟通不多。他们也不来烦我,我也不需要应付他们。他们只要享受净值上涨就行了。帮我节省时间也就是帮他们赚钱了。”产品不靠“吆喝”靠实力,省去了大量营销费用;又是单一行业基金,不需要雇其他行业研究员;资金清算等后台工作也都外包给鹏华基金公司,姜广策的公司大部分时间只有他一个人。就在私募界很多公司还在为生计发愁时,姜广策已经用这种“两头不靠”的轻资产模式创造着行业最高毛利。

不过,姜广策表示,这种“一个人”的轻资产模式只符合创业前期,随着未来管理规模逐步增加,也会适当增加人手,带出一个团队。“但这都是在业绩做上去的前提下,规模增长之后要考虑的问题。”

打造综合医药基金平台

“要么唯一,要么第一。”姜广策的这句博客标语,不仅体现在他现在的管理模式上,也烙在了对公司的未来规划上。

近期PE界与医疗产业合作“风起云涌”。两者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帮助医疗企业进行产业收购、市值管理管理成为时下最“火”的事情。

“中国医药工业分散度太低,前100强占医药总份额不超过三成,市场还是很分散。医药会出现外延式并购的发展模式很正常,医药行业出现大浪淘沙的阶段,机会特别多。”然而,在为上述做法“点赞”的同时,拥有广泛业界资源的姜广策却把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他希望能够介入PE的上游VC(风险投资)行业,在医药行业“两头”赚钱。

“我觉得医药投资这个链条里面,最值得做的就是两端。最早的就是VC,以及二级市场投资。”姜广策认为,投资医疗行业的早期项目,代价很低,但一旦成功收益最丰厚,但只能业界的人来做。二就是二级市场基金,如果做到得好收益会比较稳定,同时因为股票交易,流动性很好。而中间PE并购这一段最难做,因为竞争最激烈,项目都抢得很贵。好的医药企业,很难投进去。而那些现金流不好的企业多数不值得投资。

姜广策谋划的棋局是:在业界发掘有潜力的医药药品、项目、技术,用VC基金投下来,培育数年,再卖个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打通整个产业链条。

“我的目标就是把德传打造成一个国内医药的综合性平台。所有这些根本宗旨,还是要围绕为医药企业服务这个角度。医药行业基金做医药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桥梁。服务于行业,分享成长。”国内基金公司贯穿一二级市场的不少,但想做单一行业产业链基金平台,姜广策还是第一人。

“市场忽略了细分行业基金的能量了。”姜广策说,“现在经常会有公司主动联系到我,让我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赚钱机会会自己主动找上门来。这就是专注行业的力量。”谈及未来的目标,姜广策说,是要做全亚洲最优秀的医药行业基金。他的梦想不是“天马行空”,而有着坚实的现实土壤,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

“在美国、欧洲都有非常优秀的行业基金,作为医药业最大的市场,我们没有理由缺席。”姜广策庆幸,自己此前在这个行业沉淀这么多年,又曾是第一个在国内成立行业基金的人,已经夺人先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服务好一个客户等于赢得十个客户

姜广策的办公室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息:两面墙都是人文、历史、投资等各类书籍,与外表斯文的主人十分搭调。德传基金的名字也来自这位医学博士后读过的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句子。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意思是,一个人光明磊落,美名就能自然流传下去。

与姜广策交谈,“做人”是他经常提及的词汇。“我现在做基金和以前‘卖药’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要让别人接受你这个人。”姜广策坦言,之所有能够在微博“粉丝”中获得如此之大的支持,也是源于自己“爱分享,不忽悠”的为人,“有些人看你微博两三年下来,自然就会对你有所了解,没有人能装两三年这么久。”同样,目前去调研、跟公司大股东、董事长交流,也只能靠自己去。他说,要让别人认同你这个人,觉得你姜博士,我们相信你,觉得你可以给我们带来资源。而不仅仅是因为你这一点点基金。

“我们这点规模跟公募比起来算什么?只是他们的九牛一毛。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做人。”此外,着眼于基金长远发展,德传基金还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设立了“德传奖学金”,每年奖励品学兼优的十名药学博士。“这在私募基金中也是少有的,虽然我们还只是个小私募,但也不忘回馈社会,并为基金发展做长远的人才布局。”与此理念如出一辙,德传基金也不急于扩大产品规模,而是先集中精力把业绩做好,让每一个进来的客户都赚到钱。

“到现在为止,每一次打开申赎,德传医疗基金都是净申购的,没有一个客户赎回。每个客户也都是赚到钱的。”姜广策说,未来三年也不会发新产品,而是专注把这个产品做好,给每个客户都带来绝对回报。

因为,“服务好一个客户就等于是服务好了十个客户。”“让业绩走在规模的前面,而不是相反。”

C.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员工组成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博时基金现有公司员工323名,其中博士26人、硕士182人,学士100人。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全部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时的海外归国人员来自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等海外名校,并有曾在巴克莱全球投资、摩根斯坦利、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任职的员工多人。公司另聘有来自美国和香港的首席投资研究顾问、首席年金顾问等。博时基金所有公司员工时刻以专业素质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

D. 基金公司人员的收入和基金收益的关系

目前我国基金业的一大弊病是基金从业人员的收入与所管理的基金收益关系不大,每只基金都有固定的管理费,只与基金规模挂钩,不论基金是盈利还是亏损,都照提不误,所以造成国内许多基金公司盲目扩大基金规模,而超出自己的管理能力。
目前对于基金倒闭后投资人利益保障的问题,还没有立法关注,只有证券法有一些涉及。

E. 进入基金公司工作需要什么条件

1、对于想进入基金公司工作,首先需要考取“基金从业资格”证书;

2、对于现在,你最好考一些证书或者考研究生,学历高一些好(硕士或更高)。重要证书是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证书。

CFA考试分三级:

(1)第一级(Level1)偏重于投资分析的工具(如经济学、数量及财务报表分析);

(2)第二级(Level2)以资产评价为核心;

(3)第三级(Level3)则集中在投资组合的布局。

3、对于金融行业,从业不难,难的是专业度的提高。 业内无“基金从业资格”者不能从事基金经理工作,只能在基金公司从事一般性工作。先入行、后进步,也是一条路。

(5)基金管理公司员工扩展阅读: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公司),是指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企业法人。公司董事会是基金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基金公司发起人是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就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F. 基金管理公司中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的人数是多少

今年6月份的新规定是,不管是证券公司还是基金公司,不管是兼职还是全职的,都一个要持证上岗!

所以今年来很多人都去报考相关的证~

G. 跟着基金公司员工买基金靠谱吗

近期股票市场持续震荡,很多投资者感慨,找到一只拿得住的基金,着实不容易。其实,“买基金就是挑人”,一只拿得住的基金,背后离不开一位靠谱的基金经理。
有一类人,他们选择的基金或者基金经理常被市场上的投资者作为参考依据,那就是基金公司的员工。毕竟作为从业人员,他们往往能从相对专业的角度对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以及管理团队进行选择。如果跟着基金公司员工买基金,靠谱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基金公司员工持有的基金,表现如何?
近期基金2020年年报悉数出炉,截至2020年底,全市场基金公司员工持有1887只主动权益基金,共计持有26.4亿份;而这1887只基金2020年的平均收益率为54.84%,较同期偏股基金指数51.50%的涨幅,高出3.34个百分点。
从长期角度来看,回顾近10年基金公司员工持有的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表现,可以看到,相较偏股基金指数,基金员工持有的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更高,除了19年略低于指数外,其他年度均成功跑赢偏股基金指数。同时,基金公司员工持有的主动权益基金的近10年平均累计收益高于同期偏股基金指数近6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若跟着基金公司员工买基金,过往的确获得了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超额收益。
如果我们统计近10年基金公司员工增持基金情况,除了2013年之外,其他年份基金公司员工均增持基金,平均增持幅度近24%,尤其是在2018年-2019年市场不断探底时,基金公司员工每年增持幅度仍超过30%。足以看出面对市场波动时,基金公司员工会较少选择追涨杀跌,毕竟“股市”难有算命先生,即便是专业的基金从业人员,也很难精准地做出择时判断,所以对于每一位投资者来说,坚持长期投资,也许是更为简单、高效的投资方式。
所以,问题来了:如何看到基金公司员工的持仓呢?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翻开基金产品的年报或中报,在“期末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情况”一栏中,我们可以找到基金公司员工持有该基金的情况。而在“期末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持有本开放式基金份额总量区间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基金公司高管及基金经理本人持有该基金的份额区间情况。
基金公司员工选择持有自家基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自家基金经理的信任。所以联合智评在这里提醒如果投资者找不到合适的基金经理,不妨关注一下基金员工持有情况,或许能够发掘到真正值得长期持有的投资标的。
好的投资,时间看得见。

阅读全文

与基金管理公司员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