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庐山东林寺的大佛篇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与一切诸法不一不异。报身有相,诸佛福业所感,相好殊胜。应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的佛身,有始有终,不能恒住世间,由此后世众生造佛形象以恭敬礼拜,修行证果。诚如《观经》云:“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吾人睹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便可领略到阿弥陀佛平等救度我等众生之愿心,引发吾人信愿持名,求生安养的善根。证知成佛正因,造像第一。
东林祖庭,乃慧远大师肇立的天下净宗第一道场。持戒念佛,誓动中外。自古迄今,熔铸出一代代高僧大德,输送着不可胜数的念佛行人往生到极乐莲邦。今于此匡庐圣境第一道场的庐山东林寺启建阿弥陀佛接引圣像,法运隆兴,人天欢喜,因缘殊胜,四海踊跃。
庐山东林大佛由果公上人最初发愿,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在继任住持传印大和尚的领导下,大安法师带领东林寺二序大众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完成了佛像的设计,新址审批,周边景观规划,铸造厂家和基座工程的竞标。时值二零零七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迎来了庐山东林大佛正式开工的序幕。
建设理念
庐山东林大佛工程以纯佛教的清静理念进行建设而摒弃商业化运作,完全依靠四众弟子的力量捐资建设,为建造真正的人间净土,培植朴素清静的宗教氛围提供坚实保证,建成后的东林大佛净土苑将不收门票。是一方集修行、信仰、弘法、教育、慈善、安养、交流为一体的人间净土;是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中转站。
整体规划
占地3300亩的东林大佛净土苑,分为大佛朝礼区,弘法修学区,莲友修行区,慈善关怀区,隐逸文化区五个区域,集朝圣、弘法、教育、修行、慈善安养、佛教交流于一体。大佛朝礼区为苑区中轴线,由上到下依次是:48米阿弥陀佛像、接引桥、拜佛台、三圣殿、畅怀殿、山门。
佛像铸造
在大安法师和知名佛像雕刻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年二十余次的修改,佛像塑造更为趋近完美,力求体现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大悲愿力。佛像铸造方南昌桐青金属工艺集团要求参加铸造的员工在铸造期间素食念佛,把佛教造像的清静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目前已进入到放大铸造阶段。
建筑施工
东林大佛净土苑由同济大学作整体规划,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作修建性规划,中扶公司南京分公司为施工建筑单位。已经完成了山顶基础土方工程、方圆五公里围墙、工程指挥部的建造,目前正在进行大佛圣台、三圣殿、释迦殿、山门等中轴线主要工程的建造,其中释迦殿已于2008年底封顶。
东林大佛工程建设进程大事记
1993年,东林寺前任方丈果公上人发愿启建48米阿弥陀佛接引像,此乃法界一大事因缘。
1999年,经历六年酝酿筹备,庐山东林大佛筹建委员会成立。
2001年,大安法师住持东林寺任代方丈,大佛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06年3月,由孙纪元教授设计的东林大佛像样稿基本完成。
2006年9月,通过广泛地征询诸山长老及社会贤达的意见,东林寺两序大众多次开会论证,对东林大佛的建设理念终于锤下定音:大佛建设摈弃商业化运作,依靠四众弟子的力量进行建设;彰显净宗精神,不收朝礼门票。
2007年5月24日(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日),东林大佛工程开工洒净法会在庐山星子县举行,数千名信众参加了法会。
2007年8月25日,佛像铸造招标经过严格的程序展开,南昌桐青金属工艺集团中标,并于8月25日举行签字仪式。
2007年10月,大佛基础工程通过招标程序,中扶公司南京分公司获得承建权。
2007年10月,东林大佛4.8米中稿铸造圆满完成,为大佛放样提供了翻制数据,这标志着东林大佛已由中稿铸造阶段推进到48米大铜像的铸造工作中。
2007年11月21日,中扶公司南京分公司工程队驻进大佛工地,基础工程破土动工,东林大佛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2007年12月27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诞辰日)4.8米中稿铜像开光暨省庵大师牙舍利供奉法会圆满举行。
2008年3月,东林大佛4.8米中稿铜像贴金工作圆满完成,真实表达出“阿弥陀佛身金色”的寓意。
2008年3月,东林大佛验收小组与知名雕刻师对东林大佛样稿进行一次全新的修改。力求将阿弥陀佛慈、悲、威的宗教品格,通过雕塑语言作最大程度的展示。中稿确定后,开始放大铸造。
2008年5月,东林大佛净土苑山门、释迦殿、三圣殿、大佛圣台相继施工建造。
2008年6月,通过征集广大信众的意愿,为表达对佛像的至诚恭敬,大佛筹委会决定为佛像加盖穹顶。
2009年1月,释迦殿顺利封顶。
2009年4月,大佛头部放大验收完成,佛像具足慈、悲、威,四众弟子无不欢喜踊跃,此后将进入最后铸造阶段。
2. 江西省内最大建筑面积的寺庙有几个
江西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历史上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的说法。佛教净土宗始于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对唐代以后佛教影响很大的南禅,主要根据地在江西。禅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于江西。庐山东林寺,即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
3. 庐山的历史文化
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白鹿体壮养于书院 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
公元1180年,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他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继往开来,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自此,“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 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有一种传说,早在商初,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从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联义看,其名为裕,是较为合理的,俗字是误传,俗、续二字罔音,也是传闻之悦。但普遍流传的名字是称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为了方便,这里依照人们熟悉的称呼。此外,还有称匡俗为庐俗,这种传说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为氏,以氏为姓,倒还符合古代的惯例。至于他确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无从着手。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庐山’。
另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
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时间较晚,情节也有些不同。说是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王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王的儿子匡俗于邬阳(邬,音xiao,邬阳为今都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有兄弟七人,爱好道术,都到都阳湖边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兄弟们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从20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体现。
1895年起,庐山有英、俄、美、法等二十余国建造的别墅群,庐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胜地。同时,庐山出现了大量的外国教堂、银行、商店、学校、医院,以及市政议会等,庐山成为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腹地的独特代表。
1937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谈话。
1959年7至8月,1961年8至9月,1970年8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影响的三次会议。
1959~1961年,毛泽东写了《登庐山》等两首专为赞颂庐山的雄伟秀丽和历史文化的壮丽诗篇。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庐山的山水画也在庐山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宗教文化则引人入胜。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尤为重要。
庐山“道释同尊”。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公元1886年,基督教传入庐山;公元1914年,天主教开始在庐山传播;公元1925年,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宗教活动圣所。“庐山到处是浮图”的题咏正是对庐山千余年来宗教形象的概括,至今,庐山仍存有: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诺娜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清真寺、文殊塔等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宗教建筑。 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由黄祖模所导演的1980年所拍摄上映的以该山为背景主题的电影《庐山恋》,是一部以庐山为背景的爱情,时尚,风光片,也是“文革”结束后我国首部以爱情为主的电影。影片很好的展示了庐山的风光,而且造就了男女主角张瑜和郭凯敏的蹿红以及著名的被誉为“中国银幕第一吻”的经典一吻,而其中女主角张瑜在该片当中所换的43套服装更为经典,为此在庐山上还专门修了一座电影院,名为庐山恋电影院,从80年代至今,该电影院迄今为止35年来一直坚持全年365天,天天24小时常年不断重复放映该片,迄今为止从未间断,为此还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其为在世界上“在同一个影院常年坚持重复放映次数最多的影片”。《庐山恋》和庐山恋电影院也成为了庐山的一个新的象征和庐山的新地标性景观。
4. 东林寺安养院入住要捐赠一百万
慈善安养院位于东林寺净土苑中轴线东北侧2.5公里处,占地144亩。主要项目有安养院、念佛堂、讲堂、斋堂、佛教图书馆、医务室、园林绿化等。是一个集安养、念佛、尽孝、临终关怀、和谐于一体的人生终老处。
整个院区占地面积144亩。规划中的建设项目有安养院、念佛堂、义工楼、佛教图书馆、医务室、公共绿化等。慈善安养院将由庐山东林寺常住参与管理,秉承宗教慈善之理念,奉持大乘佛教慈悲济世之精神,开展安养与临终关怀,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美德与社会风尚,注重净土法门的熏修,引导信愿求生净土。
应答时间:2021-01-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庐山东林寺的道风篇
净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托着一切众生终极的生命关怀,使众生于一切恐怖中,获致大安乐。净宗文明在无量劫的历史长河中,以种种形式向法界无数刹土播扬,或极乐世界佛菩萨分身他方刹土以种种身份宣说;或净业行人透过信愿持名的践履,接纳并显彰净宗精神;或仰信净宗的文人哲士撰述诗文词赋荷载净宗文明因子。如是种种方式,使得净土文化在社会各阶层渗透传扬。可以说,一切众生的内心,都有着净宗文化的原型。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在吾人介尔一念中全体具足。时轮推移到21世纪初叶,净宗这一古老的佛教法门,在以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为主干的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东林寺自远公大师以来开创持戒念佛,求生安养之家风,专修专弘净土法门,度化众生无量。
今日东林寺僧众秉承祖师遗志,发扬大乘佛教菩萨道精神,弘传净宗圣言量与中国净宗祖师思想,引导四众弟子专修念佛法门,培养净宗弘法人才,帮助弱势苦难群体,构建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作弥陀使者,归极乐故乡。
远公大师创建东林寺,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净土法门在震旦的发展,而且最先造就了中国佛教寺院特有的山林佛教模式,成为日后十方丛林制度之雏形,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转型,使大乘佛教内在精神获得了有效彰显的载体。所谓十方丛林制度,是指寺院的管理层人选由十方民主选举产生,方丈在任期内不能自己收徒弟,寺院经济属公有制,寺院对外开放,十方信众都可来修行、参学。这与“子孙庙”不一样。“子孙庙”是将寺院私有化,寺院人员都是同门关系,原则上不接纳外人。可惜现在的中国佛教寺院真正意义上的十方丛林已经寥寥无几了。
东林寺在历史上一直是十方丛林制的寺院,曾于清末民国时由于衰败一度沦为子孙庙,自从果公上人复兴东林后便恢复了十方丛林制度。大安法师入主东林以来,十分重视十方丛林制度的完善,整顿道风,任人唯贤,精严戒律,贯彻清规,短短三年内使东林寺的面貌大为改观。
传印法师现任庐山东林寺住持,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55年依虚云老和尚受具足戒。1981年往日本京都净土寺佛教大学进修,1983年回国。著有《俱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表,《大乘义章》净土义表记,《天台四教颂略释》等多部著作。
大安法师现任庐山东林寺代住持,《净土》杂志主编。原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佛学院客座教授、主讲净宗经论。曾著有《净土宗教程》、《净宗法语大观》等多种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法师在继承净土宗圣言量的基础上,以述而不作的态度,针对信息时代众生根机,以本土化、现代化的善巧方便,传播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弘扬契理契机的净土法门,劝引有缘大众同生极乐世界。
东林祖庭以持戒念佛为家风,以弘扬净宗文化为使命,以培养僧伽为要务,以引导四众弟子如法修行净业为职守。净土一法是注重实证实修的法门,行人惟有身体力行的去实践佛陀的教诲,才能获得真实受用。这里二时殿堂,朔望诵戒,结夏安居,每日四支香(六小时)进堂念佛。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十九,两次传在家菩萨戒。许多虔诚的信众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在这里清净修行,精勤持念。近几年,东林常住还利用尚且简陋的条件大力开展各种念佛修行活动,如:佛七、百万佛号闭关、一昼夜精进念佛等,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生命是一个百思难解的奇迹。吾人受业力牵引,投生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经历着这一期或悲或喜的人生。在人生的际遇中,虽不无亲情的甜美与事业的荣耀,然内心深处,每每有一种黄昏荒野踽踽独行的落寞孤寂感。夜深人静时,不期然泛起诸种对生命的拷问:人是怎么来的?我是谁?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安心立命之处何在?这种对生命终极的拷问,体现出人类理性的高贵与尊严。
然而,受五蕴(色受想行识)羁束的人类毕竟难以回答这些生命的终极问题,加上生存压力驱迫吾人不得不去营务世间资生事业,所以大多数人便将这类问题压抑到潜意识中封存起来,溺于声色货利,过着庸常人的日子,迷惑于虚幻的功名利禄而忘却了人生一大事。只有少数人仍然保持着这种生命拷问而孜孜力行。
大觉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一音说法,千机并育。开显宇宙人生真相,指陈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怜悯我等众生轮回三界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欲令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涅盘乐,遂以无尽大悲宣说净宗出世大法,俾令上智下愚一切人等,信愿持名,仰赖阿弥陀佛弘愿慈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速疾成佛。至简易至圆顿的念佛法门乃一代时教归宗结顶之法,诚如印光大师所赞:“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印祖称性赞誉净宗念佛法门的殊胜,深契诸佛度生之本怀,乃千古不易之确论。
净土念佛法门的原理方法肇起于佛地果觉,其奥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就众生接受层面,净土法门的内涵可概述为信愿行三门。信愿行三者具有内在钩锁、相辅相成的关系。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信愿行成,必得往生净土,证不退转,直至无上菩提。从性质上分,信愿属般若智慧之行,称念佛名为行持之门。信愿慧行如眼目,导引行持直趋宝所;称名行持如践履,精进不懈感生净土,证知信愿行乃净业修持之宗要,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带着几多憧憬、几许不安,我们跨入了新纪元。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强竞争、快节奏,在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同时,也令吾人的贪瞋烦恼展露无遗。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社会生活仿佛现代人心行共业的外现。吾辈现代人舔尝高科技、高消费的些许甜头,却开始步入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内心迷乱、道德滑坡等无尽的苦难历程。当我们在这个浊染的世间,试图寻觅一方洁净的精神家园时,我们最终将会走近佛教,尽管险阻重重。因为诸佛如来以同体大慈悲心,恒常关顾着我们这些漂泊异乡的伶仃浪子,如母忆子;只要我们一念回光,忆念慈母,诸佛如来的悲智愿力便会摄持吾人归投极乐故乡。净宗念佛法门直接传达阿弥陀佛摄受吾辈凡夫的大慈大悲,“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阿弥陀佛悲愿的载体,能予众生多层面需要的满足,为现代人的心灵提供究竟圆满的安顿。
精进佛七
《佛说阿弥陀经》云:是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七日,一心不乱,临寿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故东林寺广纳佛门四众前来在每年“五一”、“十一”两个假期各打一个念佛七,冬季佛七从农历十一月初七开始连续打四十九天(有时打二十一天,按具体情况而定)。为成办净业往生大事提供践履。
百万佛号闭关
经云: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遍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百万佛号行法于隋唐时颇为盛行,利益甚深。东林祖庭为实施净化人心,提升道德,信愿持名,同登极乐之宗旨,成就净业行人的法身慧命,故本寺在正常念佛修行的基础上,增加百万佛号闭关的实修活动。为念佛同仁提供尅期取证的机会。
一昼夜经行念佛
《佛说无量寿经》云:若人斋戒清净,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间断念佛,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令广大净业行人握持往生净土之左券,东林寺常住定于每月的12号组织进行一日一夜精进经行念佛共修。经行期间(二十四小时内)日中一食,严持八关斋戒,止语,不睡、不坐、不卧,只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念其他名号、经咒。
往生助念
生死,乃人生一大事。对净业行人来说,临命终时,得莲友如法助念,关系最大。行人临终,若三昧未成,则须助念。此时正是人鬼圣凡立判之刻,是以朗念佛号,如法助念,使行人正念现前,实赖于净业友人之协助。如怯弱夫登于高山,自己气力不足,须前拉后推左右扶持,而得以登峰造极。有介于此,东林寺常住,仰禀阿弥陀佛之悲愿,俯应四众弟子之期望,成立东林助念团,继踵祖师之芳踪,诚为普济众生之胜举。
慈善护生
东林寺慈善护生会,是由东林寺代方丈大安法师提议成立的一个集尊重生命、关爱众生、促进戒杀、放生、素食、环保、慈善事业的教内外人士所组成的公益组织。护生会的宗旨:秉承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实践净业三福之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外解众生于倒悬,内消虚妄之贪瞋,团结一切志同道合的教内外人士,凝聚集体的智慧和财力,推动慈善护生事业的发展,为稳定社会、净化人心作出佛子应有的贡献;在福慧双修的基础上,引导众生往生西方,同证菩提。
6. 赣文化的赣派宗教
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山可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张道陵是中国道教创始人,他是道教祖天师,又称第一代天师。
天师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道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手段,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
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宗坛江西龙虎山。符箓三山为江西龙虎山、茅山、江西阁皂山。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 江西则是佛教禅宗的隆盛之地,禅宗在江西一花开五叶成为了佛教第一大宗。
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是为禅宗五宗,其中临济宗又分化出黄龙派与杨歧派两家,是为五宗七家。
青原行思禅宗七祖青原行思(671-740),俗姓刘,唐佛教禅宗高僧,庐陵(吉安)人,惠能大师门下首座,后弘法于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云门、曹洞、法眼三大宗支,是为青原法系,吉安青原山净居寺则成为了云门、曹洞、法眼三宗祖庭。
临济宗
祖庭黄蘖山黄蘖寺在江西省宜丰县境内,始于希迁禅师得奉新百丈山怀海禅师(720-814)正传,于唐开成年间(836-840)到宜丰黄檗山驻锡, 宣讲自己所悟得的禅宗新法,四方僧侣趋往问法者甚众;其僧徒义玄(?-867)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广为弘扬希运所倡启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檗禅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
临济宗传至石霜楚圆(986年-1039年)门下,又分出杨岐派、黄龙派。
杨岐派开宗者为方会,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北)而得名。
黄龙派开宗者为慧南(1002年-1069年),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而得名。
曹洞宗
祖庭洞山位于江西省宜丰县东北方向,公元857年,高僧良价禅师(右侧)于此创建普利寺,开堂宣讲他的禅学新义,四方僧侣纷达学阖,日本瓦室能光和尚也来此拜师,良价弟子本寂最得真传,后于曹山阐发良价旨义,于是创立了曹洞宗。
沩仰宗
祖庭江西仰山栖隐禅寺,该寺古称仰山寺、栖隐寺、太平兴国寺、兴国古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风景区洪江乡东南村殿上组,它作为禅林五家七宗第一家的沩仰宗祖庭。 净土宗,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发源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林寺。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日、韩、越等地,至今不衰,其“净土崇拜”的观念对民间宗教白莲教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禅宗一样,净土宗的历史渊源传自古印度佛教,不过,在古印度净土信仰和念佛法门并未成为一个专门宗派。在中国的佛经翻译事业中,来自古印度的佛教经典中有近百种佛经专门或者兼带谈到净土念佛法门。净土法门在中国起步于汉晋时代的东林寺之慧远大师,始于北魏昙鸾,经唐代善导法师(613年-681年)发扬光大。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 道教教派之一。又称净明忠孝道。始创于中国南宋初。相传东晋时江西南昌西山道士许逊修道有灵验,举家拔宅飞升。隋唐时当地 出现神化许 逊的信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加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许逊信仰在南昌西山一带更为盛行。元初 ,西山隐士刘玉(1257~1308)又自称数遇许逊等仙真,降授净明道要,遂开创净明道派,以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一时从学者甚众。刘玉所创新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自称为第二代祖师。
净明道教义以融合儒释道为特点。该教自称净明忠孝道,“盖其说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而已”。所谓净明,即正心诚意,教人清心寡欲,使本心不为物欲所动,不染物、不触物,清静虚明而达于无上清虚之境,此之谓净明。其说盖有取于佛家常言心性本净本明之义。倡言净明 ,旨在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封建伦理规范,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做忠臣孝子良民。净明道极力强调忠孝大道,维护封建纲常,因而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后该教逐渐归入正一道。
7. 庐山东林寺需要义工吗
可以和东林寺的护法团或者客堂联系,一般来说,您要是发心去做义工,一定是可以的,先去护法团报到,然后就会给安排宿舍,您申请作义工也会安排的。随喜赞叹您的发心!
8. 庐山东林寺没有皈依证能否入住
庐山东林寺没有皈依证能入住。
以庐山东林寺的义工为例:
根据东林寺净土苑做义工的招聘事项,义工每月可申请义工补贴,工作人员按出勤发放工资,义工和工作人员均由寺院免费提供食宿,均可优先参加寺院共修活动。
庐山东林寺义工的工作内容:
法会护持,道场清洁,会务接待,秩序维安,斋堂帮厨,文宣设计,编辑校对,网站维护,园艺美工,水电维修,寮房管理,行政协助,寺院导游,医疗护理,老人看顾等。
基本要求:18--60岁,身体健康。
(8)江西省芦山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扩展阅读
义工符合专业技的岗位的可聘为专业工作人员,长期入住:
1、司机:有5年以上驾驶经验,具有大客 A1驾照,或小车 C1驾照。
2、物业维修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及物业规章制度;按计划检修殿堂、寮房、客房等,检修工作区域和公共区域。 要求一年以上物业维护检修或相关经验,具备一技多能,特别需要电工,水暖工。
3、文字编辑:文字能力强,有一定的净土宗教理知识,熟悉电脑操作及办公软件
4、医疗服务人员:受过专业医疗训练,具有相关的资格证书
5、财务会计:受过专业财务培训,具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原则上需要发心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