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1亿人“云吸猫”保护生物多样性,现在信息化的时代究竟有多方便
中新网2月9日电 旨在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人人一平米 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活动圆满完成。历时300天的活动累计吸引了超过1亿国人参与,这意味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绿色答卷”,再添一个上亿人参与的中国案例。这项公益活动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筹备工作执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支付宝蚂蚁森林联合发起。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支持下,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支付宝上的“蚂蚁森林”将自己步行、减纸减塑、公交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产生的350g绿色能量用来兑换和守护“1平米”嘉塘公益保护地,之后由蚂蚁科技集团捐资支持,同时结合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管护员机制,由公益机构和称多县珍秦镇共同守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统计显示,这项始于2020年4月13日的公益活动,累计吸引超过1亿中国人在蚂蚁森林参与兑换“嘉塘公益保护地”的保护面积,总保护面积达160平方公里。
信息化时代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自互联网出现之后,我们算是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从用QQ认识了远方的陌生人到现在使用微信、微博知道了更多未曾谋面的人的生活,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让世界的联结更加紧密。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在演化为一场作用广泛、影响深远的颠覆性革命,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使得信息系统可以快速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
㈡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2020年初步建成标准体系吗
据报道,日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该管理局计划于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时发布一批专项标准,初步形成可支持公园建设管理运行的标准体系。
据悉,未来标准体系建设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依法依规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保障,有助于解决“九龙治水”体制下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领域标准体系条块分割的问题,帮助公园实现与国际接轨。
希望标准体系可以早日实施!
㈢ 三江源保护现在具体要做什么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之现状评价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是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的隆起打乱了行星风系的临界尺度,迫使大气环流改变行径,成为一个独立的气候区域,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河流,是欧亚大陆上大江大河发育最多的区域。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起着各江河水文循环的初始作用。据资料,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该青海地区。 水是生命之源,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个缺水大国,黄河近年来的连续断流已经对中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但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安定,也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所以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距,除了经济基础、信息、人才等的差别外,最关键的还是缺少水资源。历史证明,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得到保护、延续和发展,就是有稳定的生命源,有江河源区较为稳定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供应。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了。 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防灾抗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安全体系中独具特色。湿地也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临时栖息地和越冬地。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三江源地区有河流、湖泊、沼泽、雪山、冰川等多种湿地类型,面积达7.33万km2。其中,沼泽分布率大于2.5%,是全国分布率最高的地区;有较大支流180余条;大小湖泊16500余个,其中在仅100余km2的星宿海就有2600多个湖泊;冰川总面积1400km2以上,年消融量10余亿m3。区内许多湿地为世界和中国所知名,仅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就有扎陵胡、鄂陵湖、玛多湖、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依然错、多尔改错,以及著名的约古宗列沼泽、星星海沼泽,著名的有各拉丹冬、阿尼玛卿山、尕恰迪如岗、祖尔肯乌拉山的岗钦等雪山冰川。 3、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 源区最低海拔约3335m,最高海拔6564m,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护区地貌的主要骨架。由于保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三江源严酷的高寒环境,构成了独特的生命繁衍区,许多生物至此已达到边缘分布和极限分布,成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和高原基因库。更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横断山脉、羌塘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我国几个一级地理单元之间,“边缘效应”非常突出,生物的演化、变异等过程在激烈进行,孕育了众多高原独有的生物物种。区内维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属、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8%,其中种子植物种数占全国相应种数的8.5%。,分别约占青海省维管束植物的81%、57%、31%。脊椎动物370种,约占青海省脊椎动物种类的47%、全国的11%;其中哺乳纲84种,占青海省哺乳纲种类的44%。鸟纲237种,占青海省的56%;两栖爬行类15种,占青海省的6%。此外,已鉴定昆虫11目87科378种。因而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种,其中有著名的虫草(冬虫夏草),另有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占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类的26%,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3种。此外,还有三江源地区特有植物种类100余种,青海省分布的植物种类270种,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种类705种以及青海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充分显示了物种的稀有性。 三江源区还有9个植被型、14 个群系纲、50 个群系,以及众多的溪流、湖泊等秀美的水体和雪山、冰川以及沼泽等湿地。区内独特的地貌类型、丰富的野生动物类型、多姿多彩的森林与草原植被类型和秀美的水体类型,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天象景观、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林相及水体大小、形状的变化,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4、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不长,下垫面的物理属性较差,多数土壤、植被尚处于年青的发育阶段,在寒旱生境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受到外界干扰时,其自身的调节机制不够健全,恢复能力较弱,一旦破坏,即发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现象。无论是其中西部和北部的滩地、沼泽,还是东南部的高山峡谷,由于地质发育年代轻,地质不稳定,山高、坡陡、峡谷深,风化壳浅薄,土壤厚度薄、质地粗,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特别是一旦地表植被破坏,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极难自然恢复,而人工恢复则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大量的黑土滩和沙化土地即是最好的例证。 此外,三江源地区的人口密度不到2人/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州县城镇和河谷地带。而保护区人口约7.6万,人口密度则只有约0.5人/ km2,远远低于其它地区的人口密度。因此,虽然三江源地区人口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牧压加大,生态环境的人为影响增大,草原退化加剧。但据调查,因人为影响而产生的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离定居点近、水源、地形条件较好处,而在人、畜难以到达或者说还没有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的更多区域,则处于原始或接近原始状态,保持较好的自然性
求采纳
㈣ 野保专家在三江源发现罕见藏棕熊
是的,近日,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边界地带,正在这里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三名队员,发现了四只罕见的藏棕熊。
“我们傍晚5点左右架设好设备,非常惊喜的是,6:30左右就拍到藏棕熊了,当时非常兴奋!”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介绍。
此前,他们在周边地区开展了一些走访,有用的信息并不多。但队员们发挥野生动物追踪方面的特长,根据粪便、足迹等,在巴塘草原一带划定大型野生动物出没的范围,并设点蹲守,没想到很快就成功了。
据了解,这对于外地进入三江源地区的野调组织来说非常难得,而且可以证明三江源国家公园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种群已经向周边扩散了。
(4)国家三江源基金会扩展阅读
三江源保护区野生动物生机勃勃: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2000年成立于北京的拒马河河畔,20年来开展、参与了众多野保项目。2014年,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协助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开展多项野外工作。
“看到三江源保护区里的野生动物生机勃勃。食物链关系、生物多样性都非常完整。亲眼看到了白唇鹿、雪豹、狼、猞猁,还有各种猛禽如金雕、草原雕等国家一级、二级野生动物,简直太多、太丰富了,野生动物在此繁衍非常健康。”李理表示。“但我们没有看到藏棕熊,所以一直念念不忘。”
今年,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有一个新的想法:到三江源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地带,去看看那里的野生动物生存状况。包括是否健康、种群是否在扩散等,重点是大型野生动物。
9月22日,三名队员从北京出发,来到玉树地区,计划做十来天的快速调查,10月4日结束。“每天开车300公里左右,对生活在周边地区的人做一些走访,了解野生动物的蛛丝马迹,通过这些蛛丝马迹去更多地观测这边的野生动物。”李理说。
他们发现,在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很好的保护,范围越来越大,野生动物种群也开始慢慢往保护区的外围扩散。
㈤ 祁彪的参与/承担科研项目
(1)2002年-2003年,参与“天祝金强河草地生态资源调查与草地退化的研究”项目;
(2)2003年-2004年,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提高作物——家畜系统生产能力的研究”工作;
(3)2003年-2004年,参与中国农科院项目“天祝退化草原生态监测”研究工作;
(4)2004年-2005年,参与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试验与示范”项目研究工作;
(5)2005年-2009年,参与辽宁省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例行抽检环评等项目工作;
(6)2006年-2007年,承担完成辽宁省(省级)、铁岭市(市级)、清原县(县级)、阜新市(县级)等地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基地发展规划等项目;
(7)2006年-2008年,参与财政补助专项“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绿色农业产地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项目工作;
(8)2007年-2009年,参与“北黑土氮素转化过渡特性及转化过程调控研究”、“土壤-农作物体系N2O排放系数的观测与模式研究”、“残落物和根系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氮的贡献”、“稳定同位素质谱法鉴别蜂蜜、果汁真伪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稳定同位素应用技术研究工作;
(9)2008年-2009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环境中豆磺隆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的响应机制”项目研究工作;
(10)2009年-2010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江源区‘黑土滩’次生毒杂草植被形成过程及内部驱动机理研究”项目工作;
(11)2009年-2011年,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天然草地有效利用以及牧草全年均衡供应技术研究”项目工作;
(12)2009年-2012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分异过程及调控机理”研究;
(13)2012年-至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牦牛适应高寒营养胁迫的氮代谢机制研究”;
(14)2012年-至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二次发生的地下过程及其内部驱动机制研究”项目工作;
(15)2012年,参与环保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青海省可鲁克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16)2012年-2014年,承担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科技促进新农村计划“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
(17)2012年-2015年,承担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铟提取过程污染控制与管理方案研究” 之专题“铟提取过程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概率及损失评估”研究;
(18)2013年-2014年,参与青海省科技支撑计划“高原条件下水泥窑SSNCR烟气脱硝关键技术开发”项目。
㈥ 中国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是真的吗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17日对外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
规划称,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九龙治水”体制机制藩篱;有利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处理好当地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模式。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
㈦ 青海首次发现雪豹,最近还发现了哪些野生动物
4月初,在海东市境内发现雕鸮的身影。4月8日,海东市森林公安局接到西宁机场公安局的报警电话,称辖区内发现一只酷似猫头鹰的大鸟伏在地上不动。民警初步确定,这只酷似猫头鹰的飞禽为一只幼年雕鸮。
青海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之一。尤其是广袤的三江源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近年来,珍禽异兽频频现身,反映出青海的生态系统逐步好转,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㈧ 三江源和三江自然保护区是不是同一个地方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与三江自然保护区不是同一个地方。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青海省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发源地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0余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广义的保护区。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江交汇地区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我国最大的湿地——三江湿地,面积约有两万平方千米。
㈨ 三江源生态保护初现成效了吗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实施5年来,国家在这一地区投入的资金累计超过100亿元。目前,当地生态正稳步恢复,保护成效初显。
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累计投入已达104.11亿元。据最新遥感监测结果显示,二期工程实施至今,当地沙化土地植被盖度由33.36%提高到近40%,湿地植被盖度增长超4%,草地植被覆盖度达到74%,产草量达3082千克每公顷,乔木、灌木林的郁闭度及蓄积量均呈增长态势。青海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晓南介绍,目前三江源地区各生态系统正稳步恢复,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明显提升。随着生态环境向好,当地生物多样性也逐年增加,一度踪迹难觅的雪豹、欧亚水獭等珍稀野生动物近年开始在当地频频现身。来源:新华网
㈩ 三江源再认识(急急急~在线等
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K㎡,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K㎡,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K㎡,占10%。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编辑本段]环境保护
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令人惊醒。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