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田家炳的基金会
设立
田家炳基金会是田家炳先生于 1982年创办,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机构,专事捐办慈善公益事业。基金会资金来源主要是田家炳先生个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献,从不向外筹募。
宗旨
以“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教,造福人群,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创会宗旨,致力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捐资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文娱、康乐、交通等社会公益事业,实践“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的理念;倡导并创造条件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建立一个理想和谐、充满爱心的社会,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推广道德教育;协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主要工作简报
(捐资项目统计至2006年2月止)
香港
积极支持各大慈善机构如东华三院、保良局、博爱医院、仁爱堂、公益金、救世军、钟声慈善社等兴办社会福利活动,以「田家炳」命名的受捐单位有图书馆、疗养院、老人宿舍、老人日间护理中心、综合医疗中心各1所,家务助理服务中心、老人中心各2所,青少年中心3所,幼儿园、幼儿园5所,小学4所、中学1所及本会主办的中学1所。在大专院校方面计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资助项目包括教学楼、游泳池、学术研究基金、大学基金、奖学金和贷学金等。
中国大陆
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项目数百宗。在全国60余所高校捐资兴建教育书院、教学楼、师资培训中心和体育中心,另捐办专业学校9所、中学110余所、小学35所及幼儿园5所、医院29所。其他项目包括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北京市自然博物馆「田家炳生物标本馆」、南京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科学交流中心」及全国乡村学校图书室1150间。在田家炳先生祖籍梅州市辖属各市、县、区之医疗、教育、交通及其他有关民生公益二百余宗,受捐单位逾百。2009年5月,田家炳向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捐助三百万,校名更名为“四平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其捐助学校包括湖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吉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田家炳书院(原杭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河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田家炳教学楼(第九教学楼)、西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七号教学楼)、西南大学田家炳教学楼、重庆工商大学田家炳书院、重庆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河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新疆师范大学田家炳教学楼、四川省西充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日照田家炳实验中学等。田家炳先生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荣誉院长。
台湾/澳门
1984年在台湾捐出新台币五千万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会》,支持文化教育活动,并每年为全省大专院校品学兼优、家境清寒的学子颁发奖学金。2004年捐助台湾交通大学兴建田家炳光电中心。2005年捐助澳门大学成立田家炳教育研究所。
其他
资助各院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和赞助教育机构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多所大学设立中国学者访问基金;赞助各地田家炳中学举办各类交流考察活动。在内地,于全国各地田家炳教育书院/学院、田家炳中学设立奖生金,培育更多优秀学生。
推动中国德育
田家炳先生生平修身立品,推己及人,对德育尤为重视。先生认为中国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必首重德育,以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格。为此先后资助在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三届「廿一世纪学校德育发展路向」研讨会;2005年又捐资100万元,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推行「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发展及研究计划」,更具规划、更有针对德育实效的推动中国的德育工作。
另又定期举行“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汇集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田家炳系列中学校长,分享及交流管理经验,提升田家炳系列学校的管治效能和提高办学素质。
未来展望
多年来,基金会的捐资项目已遍布全中国,且深得各省市区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人士的鼓励、支持和肯定。田家炳先生除了出资捐助,更坚持到访基金会资助的每所大学及中学,与师生交流处世为人的道理,亲自实践人格教育的理想。
在跨向廿一世纪的新时代,基金会仍将竭绵薄之力,继续不分畛域地推动更广泛的社会慈善工作,以造福民生,并以资助和发展国家的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为首重工作。深盼各界贤达,鼎力协助,时赐良箴,不胜感盼之至。
纵观历史,田氏家族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作出了足以彪炳千秋的贡献。从战国时期齐国田氏历代国君创立‘稷下学宫’,进而倡导对中华民族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百家争鸣’之风,到田家炳先生辛勤创业到无私助学,都深深反映了其体恤民族之苦,关切民族之生,关爱民族文明教化的千古忧思、绵绵大爱。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真正引领中华正气,并对民族产生巨大正面影响的,即常被提起的‘正能量’的,必有田家。
田家炳先生,堪与田齐君主相提并论。
齐田创立的稷下学宫正是‘百家争鸣’的发源之地,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就连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孟子、荀子其实都只是该‘大学’中的一员。
齐威王初年,为聚集人才创建稷下学宫,将学者封为“大夫”。学宫绵延数代,一直延续至末代齐王田建时期。稷下学宫规模宏大,“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稷下先生们备受尊宠,到齐宣王时,“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徙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以致稷下先生多达千有余人,而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由于集中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便出现了《管子》等大批著述论作。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 ,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各个学派并存。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儒、道、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世称“百家争鸣”。对此,司马光在《稷下赋》中赞曰:“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历史证明,推动中华民族前行的动力,正是这种‘百家争鸣’的强大精神动力,而非任何一堂之言,一人之说。
行星
1993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决定将该台1965年12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偏心率为0.156,轨道倾角(即小行星轨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几乎是在黄道面上运行;它的轨道半径长为2.366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为日地间的平均距离,约等于一亿五千万公里),这就是说田家炳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三亿五千多万公里;绕太阳运行一周需3.6年。
㈡ 山东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2020年73000名能录取吗
山东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2020年73000名能录取的。
山东师范大学现有21个学院(部),89个本科专业,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
建校以来,培养50余万名合格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及许多严谨求实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
师资力量:
现有14名双聘院士。49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工程);2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9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以上内容参考:山东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㈢ 山东师范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哪些
山东师范大学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学原理。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2个)化学、生物学。山东师范大学(SNU,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山师”,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院校;山东省省属重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22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化学、植物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2012年)中,18个学科参评,11个学科进入前50%,是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美术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学原理。化学、生物学。化学、植物与动物学。生物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
㈣ 山东师范大学属于什么性质的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㈤ 山东师范大学是国家"985工程"或"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吗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有校本部、长清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约占地30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
建校55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 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尤其是科
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122个。64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5个,师范非师范性质兼有的专业8个,非师范专业41个),是国务院、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 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 1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 20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 6000种,电子图书 21万册,电子期刊6600种。学校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学校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附设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等14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设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有6个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进入山东省“十五” 重点强化建设工程。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253名,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教授、研究员2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70多人。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20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48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7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7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获奖总数及层次位居省属高校首位。自2003年以来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重要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项目 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400多万元。2004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08篇,居全国高校第67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3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 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高水平的山东省重点大学而奋斗。
不是!!!!!
㈥ 山东师范大学出了哪些名人
1、刘维民
刘维民长期从事润滑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空间润滑研究平台,揭示了空间润滑材料的作用机制,通过结构设计和组分调控发展了多个系列空间润滑材料,应用于中国的航天工程。
研究提出了滑动和关节轴承润滑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突破了高性能润滑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研制的系列化固体润滑材料在多个航空型号工程获得应用。
系统阐述了润滑剂作用的摩擦化学和摩擦物理机理,设计制备了低摩擦、抗磨损、高承载的多个种类的合成润滑油脂及添加剂,用于装备制造工业。
㈦ 潘庆玉的介绍
潘庆玉,生于1971年,教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师从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首席教育科学家基兰˙伊根教授学习教育哲学与课程理论。研究方向涉及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学理论与作品研究、高考制度与命题改革等领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硕)导,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导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奖获得者,加拿大西门·菲沙(SFU)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际富有想象力的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国培计划”初中语文“三人行”工作坊主持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曾任山东省新课程高考方案研制课题组主持人、全国统一高考(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科目研制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