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的对策:
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资金开支的界限,不得互相占用。
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明确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提高使用效率。
在资金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正确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建立好专项资金使用台账,加强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及使用监督管理。
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发挥好公众监督的作用。
专项经费的定义: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
专项经费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
❷ 企业如何规范管理和使用财政专项资金
企业收到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时: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项目名称使用时:借:专项应付款-----项目名称 贷:银行存款(现金)如果用于工程项目,先在“在建工程”合算,最后再结转入“专项应付款-----项目名称”。年底如果项目全部完工后还有结余,就要转入“资本公积”这个科目。
❸ 如何不断健全人才优先发展的有效保障机制
1、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将人才发展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区域、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杠杆,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坚持人才发展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调整产业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建设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等人才支持措施。创新人才工作服务发展政策,鼓励和支持地方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探索。围绕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国防事业,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军地人才、技术、成果转化对接机制。
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实施重大建设工程和项目时,统筹安排人才开发培养经费。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创新人才与资本、技术对接合作模式。研究制定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加大人才投入的政策措施。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力度。落实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完善国家有关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
❹ 浅谈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宝泉岭农场现有非公企业3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个,是管局拥有非公企业最多的一个农场,近年来,由于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企业的发展。没有几个非公企业能够真正发展壮大起来的。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活力,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农场非公企业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教育引导,树立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新理念。“国以才兴,企以才兴” 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帮助企业主充分认识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不断增强发展是“硬道理”,人才是“硬家当”的意识,真正树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动力和真正后劲的理念,使会员企业主自觉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科学引进、使用和培养人才,用事业留人,用环境留人,用制度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与“软件” 一是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源”的人才理念。破除企业重物轻人的现象,真正树立人才是竞争之本、发展之源的思想。二是要牢固树立人才重在经营的理念。要学会用与时俱进的标准去鉴赏和识别人才,用与时俱进的理念去培养和开发人才,用与时俱进的方法措施去管理和使用人才,做到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政策引导,构建非公企业人才开发好环境 农场要把非公企业的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构建非公企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非公企业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是建立了非公经济人才数据库。通过调查摸底,建立了非公经济人才数据库,掌握了全区上规模非公企业近几年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和管理与发展情况,为农场分析非公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研究制定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信息库。通过对企业内部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摸底,充分掌握各种人才信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库。该信息库除要求具备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必须明确他们所掌握的技术特点和特长,为企业人才的调配提供便利;同时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在信息库中也一目了然,从而为下阶段的人才引进提供可靠的信息。信息库要注重更新和维护,人才队伍一有改变,信息库资料也将立即修改,力求做到信息库资料最新、最全面。三是制定优惠措施吸引人才,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科技项目和专业岗位公开招标和招聘,把高素质的人才引进来。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四是要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完成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出新工艺和新产品等,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政府应实行重奖,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探索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化分配体制,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五是要搭建人才“柔性’流动的桥梁。根据非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害原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参与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和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到非公企业兼职兼薪,为企业搭建人才“柔性”流动的桥梁。六是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一是要制定科学的培训目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联合办学”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和途径,努力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学习培训的良好条件;三、宣传引导,营造非公企业人才成长好氛围。加大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政策及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级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政策及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科研成果的广泛宣传,全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进行精神激励。尝试在农场范围内设立“技术能手”、“突出贡献优秀技师”等奖项,定期组织评选活动,公开进行表彰。积极推荐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还要给予物质奖励。可以通过设置非公企业突出贡献人才基金奖等形式,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物质奖励,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制度。在非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职称评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可以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要落实必要的保障措施。完善人事代理办法,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帮助解决非公企业就业人员的户口、保险、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等一系列切身利益问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各项规定,解决非公企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四、市场引导,畅通吸引非公企业人才的绿色通道在具体工作中,农场注重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服务周到、运行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引导非公企业自主择人,人才自主择业。不断引导人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人才流动牵好线,架好桥,并依托劳动服务部门为企业招聘人才。并且,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场企合作、企企联合、内外联合的平台,积极鼓励、引导和推荐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下岗工人、农民工等到农场非公企业建功立业。农场的非公企业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招聘和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等措施,广招人才。五、搭建平台,发挥好非公企业人才的作用以创新的政策制度,农场企业共力,构筑起让人才有荣誉、有地位、受尊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尊重人才,从领导做起”!应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优秀人才制度,要求每位领导联系几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1-2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并要求领导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必须要专程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了解他们工作与生活情况。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时,必须要切实帮助解决。 在农场的引导下,企业也开始了“留才运动”。比如开设了福利性食堂,随时解决员工的就餐问题;出台了人才探亲管理办法,省外人才每人每年可享受15天探亲假,省内人才也享受10天;制订了人才退休生活保障制度,引进人才,最终的目的是:加快人才资源转变,发挥人才作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而人才是否有用武之地,关键取决于人才的创新创业平台,它需要制度、物质和服务作保证。 激励,是该市构建人才资源转变的内在动力机制的重要手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创新创业,如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奖的,分别给予物质的奖励。
❺ 事业基金如何使用
朋友,你好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事业基金按当期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如何使用应做到这几点:
①事业单位日常周转所用,即体现非限定用途的本色
②弥补事业超支
③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材料等资产协议评估价高于或小于原值或净值的差额
希望对你有用。
❻ 人才基金申请报告
你要先做一份申请表吧!网上应该有下载的,你要向你领导请示。下面是报告
绍兴县人才基金投入大绩效高
最近,我局在对县人才开发基金审计中了解到,近几年来,县委、县府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十分重视人才兴县、人才强县工作,人才开发基金不仅投入大,而且管理规范,绩效显著,自2004年起财政每年安排人才开发基金600万元,为人才市场培育、人才引进、人才集聚、企业与科研院校牵线搭台奠定了资金保障,为经济强县提供了智力支撑。
一是培育专业人才市场。投资近百万元成立了全国首家轻纺产业人才市场——中国轻纺(城)人才市场,市场自2005年4月17日揭牌成立以来,共举办了大、小型人才交流会46场,当场签约近5000人,网络储才2万余人,已成为支撑绍兴县轻纺产业的三大要素市场之一。
二是举办人才智力盛会。投资近百万元举办了“2005年绍兴县——全国百所院校人才智力博览会”,组织包括清华、北大等42所211工程院校在内的全国202所知名院校与绍兴县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合作交流。双方达成2006年高等院校毕业(实习)生就业(实习)意向6000余名、成果项目合作意向150余个、科技难题联合攻关合作意向100余项,在帮助企业突破当前人才智力要素瓶颈的同时,为绍兴县产业经济发展预先集聚了大量人才。
三是深化国外智力引进。先后出资70余万元,为绍兴县重点骨干企业搭建外智引聚平台,二次组织重点纺织印染企业赴韩国大邱和日本大阪举行纺织印染技术人才洽谈会,至2005末共引进外智项目32项,引进国外专家 53名,大幅提升了绍兴县重点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办。
四是加强基金管理监督。为管好用好人才基金,政府还制定出台了《绍兴县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规定基金由人事部门负责使用管理,财政部门负责专户管理和监督,审计机关实行定期审计监督。
(绍兴县审计局)
❼ 人才引进基金是每个企事业单位自己拟定的么有没有相关政策或规定呢
每个地方、每个单位有各自的政策,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
从目前的形势看,人才的学历、头衔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所以人才引进基金(奖金)、住房等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少、越来越低。
无奈啊,我专门研究过,请教过。
❽ 如何管理和使用好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又叫创业基金,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新型投资机构。它以一定的方式吸收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 风险投资基金无需风险企业的资产抵押担保,手续相对简单。它的经营方针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收益。风险投资基金多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所投资的企业尽快成熟,取得上市资格,从而使资本增值。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后,风险投资基金就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而收回资金,继续投向其它风险企业。
在一些风险投资较为发达的国家,风险投资基金主要有两种发行方法:
一种是私募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通常由风险投资公司发起,出资 1%左右,称为普通合伙人,其余的99%吸收企业或金融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人出资,称为有限合伙人,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一样,只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的责权利,基本上是这样规定的:一是以其人才全权负责基金的使用、经营和管理;二是每年从基金经营收入中提取相当于基金总额2%左右的管理费;三是基本期限一般为15~20年,期满解散而收益倍增时,普通合伙人可以从收益中分得20%,其余出资者分得80%。
另一种是向社会投资人公开募集并上市流通的风险投资基金,目的是吸收社会公众关注和支持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既满足他们高风险投资的渴望,又给予了高收益的回报。这类基金,相当于产业投资基金,是封闭型的,上市时可以自由转让。
目前世界上的风险投资基金大致可分为欧洲型和亚洲型两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投资对象的不同。 风险投资基金是一种"专家理财、集合投资、风险分散"的现代投资机制。对于风险企业而言,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融资不仅没有债务负担,还可以得到专家的建议,扩大广告效应,加速上市进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通过专家管理和组合投资,降低了由于投资周期长而带来的行业风险,使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和高收益得到有效的平衡,从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稳定的资金供给。此外,作为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也可以从基金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与成功的投资运作中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
❾ 如何能确保资金和人才的充足并能够长期为继请提出您的具体措施。
目前发运已受到很大影响,十几个主要合同用户中,70%表示不能再接收煤炭了,现在峰峰的客户库存已经爆满,他们也多次提出再降价要求。”钞玉科告诉记者。以生产焦煤为主的峰峰集团主要销售客户为河北当地的焦化厂和钢铁厂,而现在这些焦化厂和钢铁厂已陷入生存困境。熟知当地焦化行业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邯郸15万吨和30万吨的焦化厂目前生产已无法为继,如果继续维持运营,每天的亏损额将高达50万-100万元。当地最近已倒闭和即将倒闭的30万吨以下焦化厂将会超过十家,“倒闭关停潮正在加速蔓延”。在河北,现在钢铁限产幅度已达30%-40%,直接减少了对焦炭的需求,但这仅是焦化企业倒闭的其中一个因素,焦煤价格“死守”更是加速了焦化企业的死亡。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钢铁、水泥等行业产销量明显下降,煤炭需求量也在下降,部分地区煤炭库存明显增加,煤炭价格下滑。虽然已经进入冬季取暖期,取暖用煤量将有所增加,从一定程度上会遏制煤炭价格下跌的势头,但从目前来看,煤炭市场形势严峻,短期内的需求量下滑已是必然。 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70%左右为煤炭。在市场整体运行不佳的情况下,保护并促进煤炭企业和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 第一,煤炭行业是产业链的上游行业,是价格信号传导的最后一环。当市场非正常运转时,无法预测降价的底线,接连不断的降价将会使煤炭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而且,煤炭企业无法像钢铁、电力等企业那样将价格压力传导至上游。从市场经验看,无论是提价还是降价,都容易形成跟风,容易形成相互压价、抬价。彼此之间的相互压价,容易使煤炭价格无节制的下滑,造成煤炭企业的被动。尽管煤炭市场经历了红火的前两年,煤炭企业的日子好过了不少,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相关行业相比,煤炭企业的实力仍偏弱。无节制的降价会让本来就不强壮的煤炭企业“失血”过多。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布局仍较为分散,企业数量太多,价格和产量的控制均较为困难。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长郑勇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华东煤炭的主要消费地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目前经营状况很不乐观。华东煤炭市场60%以上是外来煤炭,因此本地煤炭企业无法通过限价和控制产量的方式来有效地保护市场。在现有体制下,部分企业限价、限产的效果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行业合力。 第二,从煤炭成本构成来看,降价卖煤并不是合理选择。受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来,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实行制造成本法,成本包括煤炭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电力、人工、维简费、部分税费等,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税等外部成本并未计算在内。 近期公布的调查报告《煤炭的真实成本》显示,我国因煤炭生产造成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外部损失没有反映在低廉的煤炭价格中。如果将这些外部损失加进去,煤炭企业的成本会增加25%。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按现行成本核算,原煤生产成本为300元/吨,商品煤售价446元/吨,重点用户电煤售价291.9元/吨。也就是说,煤炭平均售价369元/吨,接近成本。 如果按现有成本的25%计算外部成本,煤炭的完全成本为375元/吨,企业实际上在亏本卖煤。当然,煤炭成本的完整化尚需时日,有待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并加强政府监管责任等。 第三,煤炭市场不景气对煤矿安全生产不利。与其他行业不同,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小煤矿往往比大煤矿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很多小煤矿的安全投入小、社会负担轻,因此小煤矿单位煤炭的生产成本更低。合法小煤矿的生产无可非议,但在煤市不景气的时候,一些以煤炭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地区经济会受到较大冲击,一些非法小煤矿便“有了市场”,一些已经被关闭的小煤矿甚至可能死灰复燃。 经济发展总有其特定的周期,尽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却有望帮助我国更快地摆脱此次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煤炭行业是经济发展链条中的起点一环,在行业自身没有能力进行行业有效调控的情况下,在我国一段时间内仍需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情况下,煤炭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 参加200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业内人士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加快作为世界煤炭第一大国的我国煤炭行业周期性调整,使前一阶段大幅震荡的煤炭价格回归理性平稳增长。我国最大煤炭企业之一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吴永平日前在200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发言时说,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国际煤炭价格已经下跌25%至30%。国内煤炭价格也从最高点下跌了25%至30%。从整体上看,这仍属合理调整范围。理性的市场价格变动应当平稳渐变,而非上下剧烈激荡。就国内来看,今年初与奥运会期间煤炭价格一度相差两三倍,属于非正常波动,因此理性调整势所难免。“当前煤炭价格下降,既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要看到市场规律作用下行业自我调整。基础性能源要保障经济发展,必须控制在成本与需求平衡的范围内合理增长,而不能大起大落。”煤炭行业专家黄腾认为,国际价格如果再降,进口势必增多,引发国内煤炭价格下调,他认为虽然近期国内煤价已有所现在又到了新一轮淘汰煤炭企业的时候了,产能过剩、销售不畅将使扩张过度、资金链脆弱的企业率先出局。他认为这类似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国内煤炭行业的影响,国内煤炭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危机周期。下调,但因为幅度不大仍不能算真正下降。“煤炭行业的低谷会发生在明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期间。”到2010年底至少再关闭4000余处,小煤矿总数控制在1万处以内。业内专家指出,下一步国家肯定会加快小煤矿的整合淘汰,以减少过剩产能帮助煤炭行业过冬。预期国内煤炭行业不会回到上一轮危机那种困难程度,但从目前情况看,行业整体往下走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