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强的研究概况
2010—2012年,全国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欧洲气候政治的政治过程和外溢”
2009—2010年,博源基金会项目:“东南亚的抗争民主,1898—2010”
奖励与荣誉:2008年以博士论文“中国新社会组织的结构政治学解释”获杜伊斯堡大学最优博士成绩
2. 博源基金会的方法论
学术方法的基本要义是遵循规范、注重实证。
规范性研究方法可以表述为一个分析框架,它包括:确定研究的问题和目标、界定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设定假设条件、寻找影响研究对象的相关因素及其互 动关系、选择最优结果并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规范性研究方法也是一个内在逻辑一致性的演绎过程。
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在现实中的变化,归纳出它的规律性(如回归分析或数理统计)。与规范研究不同,实证研究不预设假设条件,由此可能因 资讯噪音而失真,也可能发现了规范研究中假设条件或结论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它看成是对规范研究的补充和修正。如因影响因素太多,难以界定和取 舍,不能建立规范的分析框架,则要借助实证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它看成是对规范性研究的替代。无论是补充、修正还是替代,实证研究作为学术研究重要 的、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在近年来受到更多的认同和重视。
在方法论上,我们还应摒弃一些错误的习惯性思维。
一是“决定论”和“主要矛盾论”。矛盾的双方是一种状态依存的关系,在互动中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的状态变化势必影响到另一方。一方主导或 决定另一方只是特定条件下的暂时现象,条件变了就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经济决定论”、“技术决定论”即是“决定论”的典型,其影响不只表现在学术研究 上,也反映在理念和政策上。如用现代化代替现代性、重科学轻人文、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概缘于此。
“主要矛盾论”也是一种“决定论”。在常态下,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都受到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构成了一个多元互动的系统。“主 要矛盾论”则把事物之间的关系简单看作为一环决定一环的“因果链”。在这种思想方法指导下,必然是顾此失彼,为改善一个因素而付出了恶化诸多因素的代价。 只有通过建立分析框架,把握各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才能找到最优的或代价最小的解决方案。
二是“崇尚理想模式”。研究的目标不是通过“宏大叙事”构建理想模式,因为它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也不是简单地移植别人的模式,因为离开了人和文化的 因素, 任何制度都难以建立和运行, 弄桔成枳就是这个道理。研究的目标应是寻求比现实中的制度安排更优、更好的替代方案,在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优、好不是没有缺陷、没有代价而是没有替代的选 择。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失衡和过热是一个需要调整和改善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大背景是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消费需求和中国城镇化提供的就业供给的接合;这 一格局和趋势会长期存在。离开这个背景,试图通过提高国内消费来解决失衡是脱离现实的,理性的选择应是减少失衡的代价而不是寻求理想状态的平衡。
社会变迁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约束下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创新的过程。要想知道中国向何处去必须搞清楚中国从哪里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研究只有立足于“此 岸”,揭示社会形态下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利益结构,才能确立“彼岸”并找到连接传统与未来的路径。
3. 博源基金会的结构
总干事:何迪
理事会成员:
中国:秦晓、何迪、吴晓灵、高西庆、汪建熙、李剑阁、曹远征
中国香港:史美伦
美国:Brent Scowcroft
欧盟:Rory Tapner、Leon Brittan
执行委员会成员:
秦晓、何迪、汪建熙
顾问委员会成员:
衣锡群、陈小鲁、王波明、袁明、许善达、梁爱诗、纪文凤、Rodney Ward、易纲、金耀基、沈联涛、任志刚、吴敬琏、章百家
学术委员会成员:
周其仁、Jonathan Anderson、许小年、史正富、王缉思、金观涛、曹远征、高全喜、丁学良、马骏、何东
法律顾问:
张毅
资金管理顾问:
田溯宁、蒋小明
博源基金会财务主管:
赵洁
博源基金会投资委员会:
汪建熙、蒋小明、朱俊伟、周舸、姜建
4. 2016年中国经济论坛
“2016年中国经济论坛”于1月7日上午在纽约举办,出席论坛的多位中国著名经济学者认为虽然2016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但依然有能力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博源基金会理事长秦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教授、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黄海洲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博士、中国光大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博士分别围绕中国改革前景与发展模式、经济长期走势与投资机会等话题发表看法,并与出席该论坛的300多名当地经济学界、商界和新闻界人士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5. 易中天文集的相关评论
我跟易中天在武大,我们本来属于一个圈子,武大研究生和周围像华中师范大学几个学校的研究生经常在一起讨论美学问题,那个时候叫湖北省青年文学协会,开会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讨论。在理论上讨论最多的就是跟易中天。我对美学关心是在70年代进入武大以前,我曾经有过一个探索,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美学史的东西,就是学了哲学,自己看了哲学书,就想是不是用哲学把什么是美这个问题表述一番,我觉得应该可以,于是写了3万来字的小册子。
认识易中天以后,首先拿给他看,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对双方都是很大的促进,我学哲学的,他学文学的,我们互相验证。我讲的美学的哲学方面的道理,他用中国美学和他所了解的审美现实来讲,互相之间非常地投机。可以说湖北省新闻界美术协会以及武大研究生楼造就了我们这段学术的姻缘。今天看到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回过头再看那段历史,经常感到惊叹,易中天在美学方面的意识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我觉得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用一种系统的、逻辑的、哲学的方式把他的美学经验、审美经验做一个非常有条理的整理。在国内美学界也是很少见的。 看他电视节目,看他的书,我觉得他的书的特点非常鲜明,就在表达方式。很复杂的事情可以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他跟我讲,我写书是给老百姓,我写的书一定老百姓看得懂。所以刚刚他提及我们“博源基金会”在编一套博源文库,就讲到大家争论的问题,老说西学中学,有一个中西之争,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古今之辩,因为中国进入到现代的社会,我们还有很多现代社会制度的构建,经济制度的构建没有完成,这对于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面临这样的课题,我们想到怎么能够由易中天老师这样的有影响的学者或者公众的人物,把中国的历史,能够做个脉络和思想的梳理,到底看看我们中国的传统和历史中间,有没有现代化的因素。我们需要不需要在思想上也进行新的启蒙,进行转型。我想思想上的启蒙和转型是和我们的社会现代经济制度建立和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息息相关的。跟易中天老师后来还有李泽厚老师都提到一个问题,怎么能够以他独特的或者受到广大老百姓欢迎的方式,能够给我们梳理,能够给我们讲一讲,在中西之争中看到古今之变。而且我们需要变,这个变不是隔断历史的变,而是在历史的传承上,怎么能够创造新的文化和我们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国家管理制度。
有幸跟易中天老师有多次的探讨,而且今天参加这个会给了我新的启示,我们不但要有让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理念。表明了易老师对读者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我们写书,不管是公众知识分子也好,公众人物也好,你的责任就是怎么能够跟我们最广大的公民进行有效的沟通。 易中天老师,祝贺您的文集要出版,非常地吃惊,因为我以为您老早就出版过文集,没想到现在才出版,所以见得您一定对它质量的要求非常地高。
一直以来很喜欢您的文字。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在厦门见面,我们没有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我俩在一起对话的任何内容。但是无论如何,我对那次厦门之旅记忆深刻,希望您来上海,我们可以再一起吃饭。一定要祝贺您文集可以卖得好,当然这是技术问题,最关键的是希望您一切都好。
6. 秦晓是秦桧的后代吗博源基金的创始人。
根据宋史大家王曾瑜先生的考证,秦桧虽有一子林一飞,但后人已不可考,而养子秦熹非其所出,考虑到古代改宗的难度,现在姓秦的是秦桧后人的可能性不高,即便是秦熹的后人,也和秦桧没有血缘关系。
7. 博源基金会的使命
“博源基金”致力于研究“当代中国问题”。其使命是在实证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学术方法对中国近三十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制度结构和国际环 境变迁做出理论解释和评价,并探讨未来三十年中国发展的走向和路径选择。
我们认为“当代中国问题”可以表述为:中国的社会转型,即从一个前现代性(传统)社会转变到一个现代性社会。这一转型自晚清始已经历了一百 多年的历程,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未完成的计划”(哈贝马斯)。重新提出这一目标,并有序地推进这一进程关乎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对政治家、社会精 英和民众的社会历史责任感的呼唤。
在关于“当代中国问题”的研究中,“现代化”是一个更为普遍使用的主题词。在这一叙事版本中“当代中国问题”被视为一个以经济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进 程,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成为这一进程的主线,而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发展则被看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派生的、最终由经济决定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用“现代性”而不是“现代化”来表述中国发展的目标,是因为尽管两者之间有同一性,但又有着不同的含义。“现代性”是指欧洲启蒙运动所倡 导的自由、理性、个人权利等核心价值观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市场经济、民主政体和民族国家等一整套制度,即现代文明秩序;而“现代化”在中国的语境中主要是 指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改善,亦被理解为“民富国强”。“现代性”和“现代化”构成了中国一百多年来社会转型的两个不同主调的“双重变奏曲”(李泽 厚),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前者总是被后者所淹没。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提出是理念上和政策上的重大突破。作为理念,需要更深入的解读和阐述,使之提升成为广大民众所认同的价值观。“以人 为本”不应理解为“民生”的同义词,首先要以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为本,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秩序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作为基本的政策,要有制度的支撑,否则要 么沦为空泛的口号,要么变成利益集团获取“正当性”(韦伯) 的工具。
8. 博源基金会的简介
博源基金会,得到香港政府正式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
博源基金会以推动学术及政策研究为目标,着眼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领域内的中长期问题。博源基金会倡导多学科交流,通过疏理问题、建立框架和寻求共识来促进国内外学界,政府部门及商界志士仁人之间的对话。 博源基金会提倡研究的创新模式,愿为国内外各领域有识之士探索、研究重大课题搭建平台,提供资金支援和相关服务。
基金会的活动包括:组织、支援研究课题,召集年度论坛,组织年度专题讲座及出版专著及论文集等。基金会以自己组织参与研究课题为主,同时也向外部研究机构及个人提供经费,资助符合基金会研究方向的课题。
博源基金会理事会由国际知名人士组成,其中包括中国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瑞银投资银行副主席何迪,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西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美国斯考克罗夫特集团主席、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瑞银副主席、前欧盟副主席列昂.布列坦(Leon Brittan), 前瑞银亚太地区主席谭信乐(Rory Tapner),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委员会成员、?丰投资亚洲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主席史美伦(Laura Cha)。
顾问委员会成员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标准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陈小鲁,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衣锡群,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王波明,前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贺利华(Rodney Ward),银监会首席顾问、前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袁明,新世界中国实业专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纪文凤。
学术委员会成员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任周其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金观涛,复旦大学新经济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中欧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瑞银全球新兴市场研究部主管乔纳森·安德逊(Jonathan Anderson),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