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富国基金怎么样
富国基金于1999年在北京成立,目前总部设于上海,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2003年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参股,富国基金成为业内首家实现外资参股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富国基金的主要业务包括共同基金管理业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社保基金管理业务资格。
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富国基金共管理运作21只共同基金产品、多个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及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专户,管理资产规模超过700亿元,为遍布全国的400多万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公司成立至今,仅共同基金产品,已累计向投资者分红逾300亿元。
旗下基金有指数基金5只,股票型基金5只,混合型基金5只,债券型基金5只和货币型基金.其中混合型基金富国天惠三年期业绩处于同类型基金中的前10%的区间.
总的来看,这是一家很不错的基金公司.
㈡ 北京工业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好
在下是18级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聊聊北工的一些较好专业,希望给同学一些帮助哈。
教学评估优秀。emmm, 就先从18年第四论教学评估来看吧,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入选A,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A-,此外还有统计学,机械工程等7个学科入选B+,这个成绩在211中也算是名列前茅了吧。毕竟是工业大学吧,北工入选学科多数也是工科专业,竞争很激烈呢,北京工业大学能脱颖而出,也说明了学校学科实力还算好吧,这些学科都可以考虑。
就讲讲这些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希望对同学有帮助就好了呢。祝度过有趣又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㈢ 我刚开始买基金,请问如何选基金
怎样选择基金
(1)选择基金公司∶把辛苦积累的血汗钱交给基金公司代你投资理财,当然首先要认真选择信得过的基金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规范与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金持有人委托管理的资产能否保值增值。因此,选择合适的基金管理公司是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国内已成立的基金公司有67家,究竟哪家最值得信赖?
“首先,规范的管理和运作是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基金资产安全的基本保证。判断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运作是否规范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合理,包括股权结构的分散程度、独立董事的设立及其地位等。二是基金管理公司对旗下基金的管理、运作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是否全面、准确、及时。三是基金管理公司有无明显的违法违规现象。
其次,基金管理公司历年来的经营业绩是投资者重要的参考因素。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其旗下基金净值增长和历年分红情况体现出来。由于各基金的设立时间不同,其累计净值增长难免会有所差异,投资者可以以特定时段内基金的净值增长情况作为评判依据。
第三,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形象、对投资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管理公司时参考的因素。还要考虑到相关费用、申购与赎回的方便程度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等诸多因素。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考察。
1. 公司股东实力与重视程度,是基金公司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拥有深厚金融背景、雄厚实力的股东,可以让基金公司获得一个比较好的运营与发展平台。
2.出色而稳定的投研团队是基金公司获得良好投资业绩的保障。看基金公司的产品线是否丰富;看投研团队是否经历过熊牛市的完整考验。
3.关注基金业绩表现的持续性。不能只看某家公司某一只产品的短期表现,还要全面考察公司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一只基金的“独秀”并不能证明公司的实力,旗下基金整体业绩出色的公司才更值得信赖。
但是,我们买的毕竟是基金,而不是基金公司的名声,选择公司是为了所买的基金能够盈利,比买其它公司的基金赚得多些。因此选择基金公司实际上是为了选择业绩优秀的基金。所以对基金公司的选择也
4.04
不宜过分强调,耗费过多精力而来回反复犹豫不决。
按多数基民的看法,目前受到青睐的基金公司有华夏、易方达、嘉实、博时、银华、南方、国泰等等。不过也要动态观察基金公司。不能说成立早、管理资产规模大的公司就一定比后成立的金公司要好。例如华商金公司成立于2005-12-20,管理资产规模不算大,但在2010年其“华商盛世成长”基金一举夺得全部基金的第一名。而宝盈基金公司成立于2001-05-18,旗下基金在2010年整体业绩表现较差。
(2)选择基金产品
联合证券研究所基金行业研究员、基金买卖网首席基金分析师、基金专家任瞳说“虽然说历史不会简单重复,虽然说过往业绩不一定反映未来,但历史业绩始终是我们甄别基金的出发点。如同屡屡被人诟病的考试成绩,虽然具有一定不合理性,但仍然是区分的主要标准之一。基金的过往业绩就是基金的成绩单,我们首先从这里入手来判定基金的投资价值。
基金的业绩可以区分为绝对业绩与相对业绩。所谓绝对业绩,是看基金有没有带给投资者大于零的回报,也就是基金有没有给投资者赚到真金白银。所谓相对业绩,是指与某个特定标准相比基金的回报是否超越了该标准。用来比较的标准可以是基础市场的表现,也可以是所有可比同类型的基金整体用绝对业绩来衡量基金或是用相对业绩来衡量基金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如果我们把所有投资者分为保守型、防御型、稳健型、成长型和积极型等五个类型,那么保守型和防御型投资者将非常在意基金投资能否给他们带来正回报,因为对他们来讲负收益是难以容忍的。由于后三类投资者在我国国内占据了主要地位,可采用相对业绩作为基金评判的主要依据。
对基金业绩的考察,多数专家和基民认为主要应看其长期业绩。例如二年、三年、五年和自成立以来等。这个观点受到另一些投资者的质疑和反对。因为基金业绩优劣是在不断变化之中,“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某些一年排名前10的基金,到了下年往往业绩位于全部基金尾部。近年来,这样的事一再发生。资深基民王先生表示,可先从全部基金中选择近3月排名前50名,再从中删除近半年在50名以外的基金,然后按今年以来、1年和3年依次删除50名以外的基金,最后剩下的就作为考虑买进的对象。他认为在实战中这是一个可靠的选择方法。
在选择基金前,要清楚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其相匹配的基金。理财师表示,每位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投资期限、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投资收益的期盼都有所差别,确定合适的基金类型是选择基金的第一步。想获得高收益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长期投资于高风险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当然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对于短期、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则建议考虑货币型、债券型基金。 一般来说,高风险投资的回报潜力也较高。然而,如果您对市场的短期波动较为敏感,便应该考虑投资一些风险较低及价格较为稳定的基金。假使您的投资取向较为进取,并不介意市场的短期波动,同时希望赚取较高回报,那么一些较高风险的基金或许符合您的需要。如果没有任何风险承受能力,只能买货币基金和少量的债券基金。
选择基金产品应该结合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行情形势, 宏观经济增长前景长期向好,同时又处于低通胀背景下,股市估值拥有坚实基础,在这个阶段偏股型基金应是基金投资者的较佳选择。
“基金由谁来管理?基金经理手握基金的投资大权,决定买卖什么和什么时候买卖,从而直接影响基金的业绩表现。作为明智的投资人,在购买基金之前应当了解谁是基金经理以及其在任职的年限。基金的管理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单个经理型,即基金的投资决策由基金经理独自决定。第二种是管理小组型,即两个及其以上的投资经理共同决策。第三种是多个经理型,每个经理单独负责管理基金资产中的一部分。
除了“谁是基金经理”之外,了解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时间的长短也同样重要。如果投资者面对一支以往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在决定购买之前需要确认,创造该基金以往业绩的基金经理是否还在其位。如果在两个同样好的基金之间举棋不定,不妨挑选其基金经理在位期间比较长的那只基金。
为了选好基金,当然首先要了解基金,而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是最好的途径。但是招募说明书篇幅长,阅读费时费力。对此,银河证券高级分析师、著名基金专家王群航告诉我们∶“了解某只基金要看其招募说明书,”“你买一只基金,你要了解一个产品,你怎么办?你看招募说明书是它的法定文件,是它的原文,你看其它东西,特别我看到很多研究报告,它里面一些主观性的成分,或者是他对这个产品,或者他对市场的理解有偏差。这时它的报告出来可能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看原文,原文并不是什么天书,并不是那么难,我觉得大家应该能看得懂,除非里面是有些比方说它的选股方面、数学模型,大家可以去忽略。但是它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叙述、方法的描述,这一块大家可以去好好地看一看。”
为了分散风险,在基金选择上必须做到合理组合配置,力争“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温州商报》2011-07-05发表的题为“五步实现基金资产配置”的文章值得作为有价值的参考:
“产配置是一种投资理念,是一种投资技巧,也是一种投资艺术。一般而言,资产配置的简要投资方法是,投资人先决定其各项财务目标、投资报酬率与风险属性。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或时段上,将资产依比例投资在主要的三大类金融性资产:货币、股票、债券。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用货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替代上述三大金融资产,以达成目标投资报酬率,降低投资风险,并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可以通过以下5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确认理财目标。
第二步:确定大类资产配置比例。根据自身特征、财务现状和收入预期进行配置,并依上述因素的变化调整资产配置。综合考虑以下五方面因素,形成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如果年龄偏大,不妨多投资一些风险比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如果资产规模较大以及有良好的收入预期,可以多进行一些积极投资。如果投资期限比较长,不妨多进行一些权益类投资;如果比较短,则需进行稳健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简单而言,就是可以承受多少风险。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除比较科学的测试问卷外,有一简单方式可供参考:做出投资决策后,如果晚上难以入睡,那就超出了其风险承受度了。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而且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如果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向好,可以适当做积极一点的投资;反之,则需要稳健的投资。
第三步:根据理财目标,运用合适的投资方法。恒等比例投资法:定期审视并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维持原来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定期定额投资法:在固定时期投入固定的金额,旨在在长期过程中降低整体投资成本,获得稳健回报,适合积累养老金或教育类资金。金字塔投资法:逐步建仓的投资方法,价格越高投资金额越小,旨在控制投资风险,避免高位投资。核心卫星投资法:核心部分投资比重大,稳健第一;卫星部分投资比重小,灵活性第一。
第四步:选择金融产品。有3个要点:期限搭配;风格互补;不同类型金融产品选择重点不一。
第五步:定期审视并调整方案。市场环境是否发生重大改变?投资收益是否达到预期?当初投资的产品有无新的变化?是否有新的替代产品值得选择?理财目标是否发生变化?这些都需定期检查、动态调整。”
《财经网》发表的易方达基金“关注资产配置 分散基金投资风险”一文,对投资者的际操作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如果选择风险较低的债券基金或者货币基金,收益相对较低;如果选择收益相对较高的股票基金,则可能面临股市低迷阶段的亏损。针对这类投资问题,易方达基金近期在全国推出’重申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投资者教育活动,强调风险收益的匹配以及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分散投资风险、获取更稳健的收益。所谓“资产配置”,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中,如何选择资产的类别并确定其比例的过程。通常,追求高收益就意味着要承担高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首先需要从风险和收益关系出发,综合衡量自身的风险收益需求和不同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相应的资产配置方案。易方达基金推荐投资者使用两种比较常见的资产配置方法:一是“生命周期配置法”。生命周期是按投资者年龄阶段划分的,其逻辑是:年龄越大、投资期限越短、越应该少冒风险,追求稳健配置,风险资产的比例要趋于下降;反之,则可以更进取、更多配置风险资产。二是“核心、卫星配置法”。投资者依据投资目标,寻找可能帮助其实现目标的投资工具,给予较高比例配置,这就是“核心资产”;在决定核心资产之后,从投资品种“互补”或“增强”等角度出发,再以相对低的比例配置“卫星资产”,形成组合。易方达基金提示投资者,不管是“生命周期配置法”还是“核心、卫星配置法”,都揭示了同样的道理,即投资基金必须要有“整体”和“主次”的概念,资产配置是一个规划,而不是随便买一堆,有规划配置资产,才能分散投资风险、获得投资收益。”
如何对绩差基金?民族证券基金分析师李媛表示“基金公司将长期持有作为投资者教育的核心内容,力图降低投资者的换手频率,但长期投资绝不等于简单持有。持有这类股票的基金产品有可能受到拖累,投资者可考虑将其赎回后等待调整结束再申购优质基金。”
新基金频发,买刚发行的新基金好吗?
1. 新基金成立后有约三个月的封闭期,此期间不能申购赎回。在股市上涨的情况下,不能获得收益。
股市上涨期间,老基金的单位净值会比新基金涨得快
2.新基金没有过往业绩可供考察,难说将来表现如何。一位基金业人士警告,投资者带着无限憧憬或者无知的心态去追捧新基金是十分危险的。基金不是暴富的工具,在对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冲动入市,忽略了背后潜伏着亏损的风险,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我应该购买新基金吗?如何进行选择?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基金经理是否有长期证券投资或基金管理的经验
2)基金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的业绩如何
3)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及其是否与投资组合吻合
4)基金公司是否注重投资人利益
买几只基金比较合适?买少了难以组合配置,过多则不便管理。一般说来以5-6只为好。例如股票型和混合型3—4只,债券型和货币型各1只。
㈣ 北京澳洲珺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北京市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冯长路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登记状态:在营登记机关:朝阳分局注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仰山路万科星园甲3号C2
法定代表人:冯长路
成立时间:2013-04-16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501579377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95号1层101
㈤ 华夏兴科基金什么时候上市
华夏兴科基金封转开正式启动 持有人大会于4月2日在京召开
2007年03月02日 15:18
年后第三只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工作即将启动,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于今日发布公告,将于4月2日下午2:30在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召开华夏兴科基金持有人大会现场会议,就华夏兴科基金封转开相关事项进行表决。
华夏兴科基金是由原陕信基金、长安基金、通信基金、常信基金、南京基金五只基金经规范重组而成的契约型封闭式基金,目前规模5亿份,将于2007年5月30日到期。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拟于该基金到期前将基金转型为开放式基金,并将基金名称变更为“华夏篮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该基金拟依托深交所的LOF平台,在进行申购、赎回的同时继续进行上市交易。
根据华夏兴科基金转型方案说明,转型后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及投资策略均做相应调整。基金的投资策略将调整为:“追求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稳健、持续增值。”基金的投资范围为:“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范围为20%~95%,债券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范围为0~80%,资产支持证券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范围为0~20%,权证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范围为0~3%,现金以及到期日在1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基金的投资策略将采取“核心-卫星策略”,即将基金股票资产分成两部分,其中核心部分在投资组合中占较大比重(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主要采取买入持有策略,投资于大盘蓝筹股,以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卫星部分在投资组合中占权重较小,采取多种策略,积极投资于新股、中小盘股、资产重组板块、衍生工具等,追求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超额收益。”
以创新著称的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是国内封闭式基金改革的先行者,该公司于2006年8月9日成功完成首只封闭式基金华夏兴业基金的转型工作,该基金转型后不仅份额显著增加,基金业绩也有大幅提升。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07年2月16日,由华夏兴业基金转型而来的华夏平稳增长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高达79.53%。该基金的成功转型,为后续到期的封闭式基金转型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㈥ 请问:奥运会 旅游效益 虹吸效应和挤出效应
虹吸效应:是指奥运主办城市强大的吸引力会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从而减缓这些地区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致力于西部大开发,投资刚开始向西部倾斜,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一下投巨资2800亿元,等于又来了一个东部大开发
源自: 2008北京奥运效应及其旅游影响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梁留科,孙淑英,刘英
来源文章摘要:自第一届奥运会以来,每届奥运会的举办都为举办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奥运会的影响作用,我们提出了"奥运效应"的概念,以此来分析奥运效应对举办国旅游业的作用,特别是对2008'北京奥运所带来的效应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旅游最大化的开发战略。
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或者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的多就把企业挤出去了,这就是挤出效应。
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一定的,政府这边占用的资金过多,又会使私人部门可占用资金减少,经济学将这种情况称为财政的“挤出效应”: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支出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部分或全部被抵消。民间支出的减少主要是民间投资的减少,但也有消费支出和净出口的减少(F·S·米什金,1998,P544)。
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根据IS-LM模型的理论,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在这四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较稳定,因而,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1.支出乘数的大小
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上升,乘数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的大小,h越小,货币需求稍有所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挤占效应越多;反之,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
这四个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它一般被认为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取决于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认为也较稳定,因而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为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因而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在流动性陷阱中运行。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为0,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大,因而财政政策毫无效果。
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
对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财政支出扩张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间支出,特别是抑制民间投资。另一种解释是:政府向公众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间部门在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减少了对民间部门的资金供应。
挤出效应两种不同的意见
对于挤出效应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反对国家干预的经济学家认为,挤出效应是无可否认的。因为公共支出的钱不论来自私人纳税或是私人借贷,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变或增加很少,则由于公共支出的增加,会造成货币需求压力,迫使利率上升,从而会减少私人投资。因此,挤出效应不会使总需求发生变化。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1)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只有达到充分就业后才会存在挤出效应。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不存在萧条时期公共支出排挤私人投资的问题。(2)影响私人投资的,除了利息率水平,还有预期利润率因素。如果增加公共支出能提高预期利润率,那么公共支出对私人投资不是“挤出”而是“挤入”。另外,即使公共支出影响利润率水平,但由于私人投资者对预期利润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大于对利息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所以公共支出也不可能“挤出”相等的私人投资。因此,增加公共支出仍然能使总需求增加。
国债的挤出效应
简单的说,国债的挤出效应也就是说国债的信用风险很小,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很多投资者喜好这种投资工具,因而大量购买,导致资金用于非生产而导致企业用于非生产的资金减少,造成企业与政府争资金的情况。如果政府将用国债所凑集的资金用于弥补财政赤字,那么这种国债的挤出效应就非常明显,是有有害于生产的,所以,基于这个原因,很多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国债有害论。当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完全是游余资金,即处于游离状态的资金,并且用于国家项目投资而不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即用于社会生产的话),这种挤出效应的不利之出便被减到最小。
挤出效应的理论模型
宏观经济学认为:短期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是社会总需求。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社会总需求由三部分组成,即: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在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需求与社会生产能力之间出现缺口,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膨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在货币供给量保持稳定的情形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利率水平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政府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效应下降。这就是挤出效应的一般理论模型。为了克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应当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以便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弱化或者完全避免政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理论模型表明,政府在对经济增长进行调控时,一定要注意政策的一致性,避免政策上的矛盾,也就是减少政策的成本支出,增加政策的收益。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决定于市场经济中的多种因素,如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分析,它决定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斜率主要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中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程度。由于投资是利率水平的减函数,投资对利率的变动十分敏感,通常所讲的投资利率的弹性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大;投资利率的弹性小,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小。如利率不变,即在凯恩斯陷阱区域,挤出效应为零。如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利率上升的非常高,即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将无限大,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等于零。在一个完全由政府配置资源的市场,挤出效应问题不存在,因为政府支出的变化,不受利率水平的影响。
挤出效应也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考察。从总需求的角度看,政府扩大投资需求,一定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反而使私人投资下降,这就减弱了政府支出的扩张效应。我们可以把这种挤出效应界定为需求型挤出效应。从总供给的角度看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有挤出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为应对社会总需求的不足,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如果产出效率很低,必会引起社会物价总水平上升,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形下,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个人投资需求减少,积极的财政效应减弱。如果社会产出率高,供给型的挤出效应可能不存在。
挤出效应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转型
在第一部分讨论的挤出效应仅仅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的。实际上挤出效应在我国目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出现了转型。宏观经济学上讲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但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挤出私人投资需求、政府与民争利、弱化积极政策效应的倾向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长期观察供给型的挤出效应在我国表现的将会更为明显,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挤出效应的转型问题。
第一,由于我国目前的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政府支出的增长并没有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民间投资的成本没有增加。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挤出效应不会出现。事实上,从1995年起,在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实行了扩张的货币政策,市场的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利率水平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第二,由于在我国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个体和私人经济投资占的比重仍比较小,即使利率水平上升了,对总体的投资规模影响也不大。实际上从1996年起,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体上保持稳定。
第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又确实存在着挤出效应。从1995年开始,政府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实行了积极的货币政策,连续地降低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不断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但个体经济的投资比重并没有增加,说明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又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第四,由于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占绝大比重,因此国有经济投资的效率、国有经济投资的产出率是决定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型挤出效应是否出现的关键。
政府投资重点是公共基础设施和部分国有企业新建和改建项目。这些投资项目逐渐到位以后,一定会拉动社会需求的增长。但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还没有到位,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这就制约了政府投资效率的提高,限制了社会总供给量的扩大。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不断实施,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供给不能乘数地增加,通货紧缩就会转化成通货膨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这就是目前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的一个令人忧虑的、独特的“挤出效应”。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额度及外汇储备数量,近期内即使出现了私人投资热潮,市场利率也不会波动太大。宏观经济学上的挤出效应也不会太明显。因此防范由于投资效率太低而出现的供给型挤出效应是我们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特别应当注意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需要长期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表现
虽然近几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普遍出现萧条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保持了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虽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却又是存在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1995年以来,我国个体经济的投资增长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了政府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投资的过程中,引起了私人投资增长率的下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明显的。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1995年个体经济的固定投资增长率为上年的19.2%,1996年下降为11.3%,1997年为5.5%,1998年为8.9%,1999年下降为3.5%.80年代以来,一直到1995年,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高于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但从1995年以后,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低于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这说明了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着挤出效应。
第二,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国内的许多学者认为:由于我国目前利率尚未市场化,政府增发国债,扩大投资的举措,不会影响利率水平,不会增加私人投资成本,因而没有挤出效应。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充分的资金供给能力,增发国债不会导致资金供应紧张,从而也不会存在与民争夺投资资金的问题。笔者认为仅凭上面几点就断定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目前无挤出效应的论断是不全面的。从市场利率来看,虽然我国利率仍未市场化,但从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目前在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其他有价证券市场的利率已经市场化,国债招标发行方法中利率的确定也已市场化。这样随着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国债发行的规模及国债利率水平的高低肯定会影响到同业拆借市场和其他有价证券市场的利率水平,影响到私人的投资成本,影响个体经济的投资规模。以上的分析说明,以大量增发国债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肯定引起了挤出效应。实际上1995年以来个体经济投资增长率的下降就是例证。
第三,扩张性财政政策方向的不一致,即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中,有些政策属于扩张性的,但同时有些政策又是紧缩性的;或者存在政府的扩张财政政策与民争利的情况,是目前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又一独特表现。
如1998年,政府在增发1000亿国债的同时,当年税收却增加了约1000亿元。可能从加强税收征管的角度是合理的,但增发国债的扩张性政策应在很大程度上被紧缩性的增加税收政策所抵消了。对于非国有企业,紧缩性的政策效应甚至大于扩张性的政策效应。又比如,政府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不断鼓励居民增加消费需求,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又出台了许多增加居民负担的改革措施,或者是降低居民收入的措施,使居民想扩大消费而又不敢消费。特别是城市下岗人员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的减缓,都弱化了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再比如2001年,政府又在证券市场上,盲目地推出了高价减持国有股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的方案,导致深沪股市全面下跌(该方案目前虽已停止执行,但受到重创的深沪股市仍处于低迷状态),筹集到的社保基金不足百亿元,股价市值却蒸发了好几千亿元,90%多的股民亏本,居民收入下降。在此情况下,居民怎么能扩大消费需求呢?
第四,至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供给型挤出效应,它的表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出现的原因就是国有投资的低效率,如果国有投资的效率提高了,这种挤出效应就不会出现。在此不再赘述。
弱化挤出效应的对策
宏观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可以克服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为了财政政策效应的最大化,拟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要一致,避免政策本身的内耗和效应的抵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要求扩大政府支出(目前表现为发行国债),同时要求政府减税,并且努力增加居民的收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要求减少政府支出,同时增加政府的税收。这个基本的政策组合不能颠倒。
第二,政府应努力避免与民争利、与民争投资。应通过经济的持续增长,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来增加政府收入。
第三,增强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期,要增强居民的收入预期。保证政府在扩大支出的同时,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要有灵活性,在经济紧缩时期,增加居民负担的改革项目要暂缓,使他们不断地扩大消费需求。
第四,长期看,解决供给型挤出效应的最有利措施,同时也是目前刺激需求的最好措施,就是大力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和范围。这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过产权改革使民间投资渗透到国有企业中去,增加民间投资在国有企业中的比例,使国有投资效率得以提高。民间投资能不能扩大,社会投资效率能否提高,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成功的关键,也是政府新的宏观经济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目前关于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是继续加强还是淡出的讨论(虽然不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但和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多少有关),一定要和财政政策的效应联系起来分析。如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没有引起过高的通货膨胀,并且挤出效应不明显,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不应淡出,恐怕还要加强。如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且挤出效应十分明显,不管出于何种考虑,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必须淡出,或者改变政策组合的方向和力度。
基金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基金对股市的挤出效应这一概念是对西方经济学“挤出”概念的仿效,即:一种投资主体的增加投入导致其它投资主体投资风格的转变直至逐步退出。笔者试图以此来解释当前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着的机构博弈状况以及结局。
自1998年首家新基金成立以来,基金队伍蓬勃发展,其在证券市场中的地位也日渐增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资产规模。至2002年8月,59家基金净值总值已经超过1029亿,占二级市场流通总市值的8%。
投资理念演变。其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9年至《基金黑幕》文章发表前,在牛市背景下,采取集中投资、长线运作、连续拉升的投资策略;第二阶段,自2001年初至2002年中,从集中投资转向分散投资、组合投资,小量持有的个股品种明显增多。逐渐强调流动性风险、资产比例配置,同时强调“积小胜为大胜”、增强型主动投资。各基金的投资风格日渐趋同。
对行情与个股的主导性影响。通过对基金上半年交易行为研究发现,机构博弈已成为市场上常见的现象,甚至成为决定阶段行情、个股价格的主导因素。
主要博弈对象。在众多的“好股票”中一般都有基金身影,但对于价格定位却存在根本上的观点分歧,反映在一段时期内某家基金对某一只股票大举减仓,而另一家基金则对该只股票默默吸纳。一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尚且如此,其它数不清的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就更复杂,分歧的种类、差异程度也更广了。
在这一背景下,基金逐渐产生了对其它投资主体的挤出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同样以投资组合为主要投资特征的投资主体的挤出,二是对投机性资金主体的挤出。
2000年,以《基金黑幕》文章发表为标志,特别是银广夏事件暴露出的基金流动性风险以来,基金的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开始着力强调安全性与资产的流动性。通过对2002年基金半年报的统计,52家基金期末的平均持股数量是123只。按照这个数量来推算,目前60家基金一共持有7380“人次”股票,平均每“人次”持有金额为1500万元。考虑到基金实际操作中的原则,我们把市场中亏损股、微利股、问题股、强庄股、大涨幅股剔除掉以后,也就剩700多只“好股票”。这些被基金看得上眼的股票,平均每只股票被10家基金持有,平均被基金持有金额1.5亿元。这样一来,只要是基本面尚可的股票,就平均埋伏着10家基金,埋伏着1.5亿的坐轿子资金。这是什么概念呢?现在股票的平均流通市值9.4亿元,等于这些股票16%的流通股握在坐轿子的基金手里。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基金是分散组合投资,一般来说,当前基金很少会按照1999年的做法或仿效“庄家”过度控制股价。而由于基金本身并没有资金利息成本,股价的正常波动与周期的延长也不会把基金“洗”出去,也就是说,基金在资金运作上由于成本低也就顾虑不多。
说多不多,一只基金买一百到两百只股票,每只股票仅仅几十万股,说少不少,市场上近一半的股票都有基金染指,六十只基金买下来,基金的持股组合亦非小量。以2002年6·24行情为例,由于行情爆发的突然性,基金选择介入的品种有雷同现象,像次新股、大盘股这些易于建仓、历史套牢盘少的个股成为首选。在井喷之后,这些个股的操作成为基金经理“头疼”的问题。因为在机构博弈模型中,机构在互相知道了底牌后,任何人都不愿意再度增仓,为别人接盘或者抬轿。而如果一部分机构先减仓,后减仓的机构则要受到损失,如果大家争先恐后地减仓,那么要一起承受重仓股大幅下跌的损失。这就是机构博弈所带来的“囚徒”困境。
以上持股困境在弱市中直接导致了“三毛钱现象”的产生。2001年的大跌,引起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基金对流动性风险的极大关注。无论是“价值型”、“成长型”、“平衡型”、“优化指数型”,还是其它类型的基金,2002年普遍开始在回避流动性风险的基础上,追求与指数持平或者比指数稍强的分散型投资。相应的操作手法也转换为以高抛低吸为特点的波段操作。有人戏称之为“三毛现象”,即股票上涨两、三毛,抛单即急剧增大。当市场上最大胆的散户也习惯了小涨即抛,大涨不碰的手法以后,实际宣告了通过控制股价涨跌的盈利模式(做庄)的消亡。以前散户的资金相对比例比较大,机构可以用“主导性投资”来诱导中小散户跟风,再乘机抛出手中的股票。现在非主力性资金在市场中的比例减小了,也习惯了“三、两毛”行情,不大那么容易为机构所利用,而主力要想诱导其它机构就更难了。
根据对业绩较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和华夏2002年上半年交易量换手情况,可以发现两家基金公司管理的11只基金的平均股票换手率是203%,而上半年沪深A股平均换手率是126%,前者远高于后者。再用市场上半年整体交易量1404亿股和总流通股本期初期末平均值1315亿股的比值,计算出市场整体换手率为107%,这要比126%还要低。基金的这种高换手率反映了基金经理长期持有股票的意愿不强,换言之,每隔3个月基金手上的股票就进出了一遍。
结果市场上的“黑马”日渐趋少,多数股票来回摇摆,投机价值缩减。长此以往,一些“愿意承担一定风险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活跃资金必然要被基金从股票市场上挤出去,另外寻找其它的投资、投机机会,这部分资金绝不是少数。挤出效应显示,市场的参与资金减少,总市值缩水,股票价格向投资价值靠拢。
基金对于其它投资主体,特别是投机性投资主体的挤出效应还表现在:基金所运用的资金没有本息增值硬性要求,业绩评价与收费脱节,导致其在投资行为上可以承担比其它投资主体更大的资金成本和时间周期。根据有关统计,目前证券市场中70%以上的投资者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和指数同样的收益,也不是以比大盘指数少亏多少为目的,因此,正如其它投资领域中,当一方的投资成本明显低于另一方时,后者多半的选择是撤离。
于是,在当前市场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根链条:
前一个时期,基金一个接一个发行,市场却仍然持续低迷不振,这似乎比较矛盾。其中一种解释即是:基金的大扩容替代了中小投资者入市,即集散户之力为“大散户”。但是他们的这种投资战略,同时还起到了一种“挤出效应”,就是把其它愿意承担一定风险来获取一定利润,不愿意跟随指数收益的资金从二级市场挤出去了。
以此看,基金在加快股市投资主组格局变化的同时,本身也要承受这种变化所带来的资金“挤出”的结果。
财政政策的“挤进效应”和“挤出效应”
当前,财政政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杠之一。由于现行经济学教材对IS-LM模型理论的大规模普及,人们对财政政策的副作用“挤出效应”似乎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而相比之下,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的正面效应———“挤进效应”则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本文对财政政策的两大效应理论的含义及其形成机理重新作出分析和甄别,并结合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将是十分必要的。
㈦ 我是歌手第四季第一个踢馆的选手是谁
我是歌手第四季第一个踢馆的选手是苏运莹,1991年4月8日出生于海南省三亚市,中国内地女歌手,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2014年,创作出个人第一首原创歌曲《心事》 。2015年,获得CCTV-3《中国好歌曲第二季》全国总决赛亚军;同年,凭借原创歌曲《野子》获得“第十六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年度最受瞩目歌曲 ;同年12月26日,推出个人原创单曲《2-0+1》 。2016年,作为首位踢馆歌手参加《我是歌手第四季》第三期踢馆赛,最终踢馆失败 。
㈧ 杭州珺星金属有限公司怎么样
杭州珺星金属有限公司是2017-07-19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石祥路342号(杭州运河钢材市场北区3幢302号营业房)。
杭州珺星金属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105MA28W5N29D,企业法人谢永才,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杭州珺星金属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杭州珺星金属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