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管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1、战略性决策(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2、管理者要不断修正方案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定义新的情况,重新拟定可行的方案,并进行评估、选择和实施。
3、决策之中,信息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公司有进行品尝的收集信息的方式,但在决策中“寻求相关或限制因素”方面做得不足,没有注意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❷ 管理学的案例分析,求答案!
供参考。
1、作为一家小企业,伊诺食品公司能够将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1)1980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一次重要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伊诺公司“朗得尔”干酪被引入市场,并且获得了交易会的好评。
(2)在瑞典进行了试销,在l0月内,夺取了瑞典特制干酪市场的20%,成果辉煌。
(3)通过与一家航运公司谈判运费问题,争取到每批运费为3600美元的价格,低于最初的报价。
(4)公司决定对出口欧洲的干酪提供价格补贴。
(5)决定在巴黎建立一个市场经营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公司在欧洲业务的发展,并在世界市场上保证公司形象,同时子公司的责任是保证维持零售的库存,控制欧洲的销售渠道。
(6)指定一家法国公司担任经销商,调整从美国装运来的货物,向全欧洲200多家超级市场和大的零售商店发售产品。
(7)为产品研制了一种新的包装。这种包装有一个不透气但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可以防潮,把产品的储藏期延长3个月。
(8)产品名称“朗得尔”用法语,标签也用法语。干酪形状成圆形,因为“朗得尔”就是圆形的意思。产品有3个品种:洋葱味、大蒜香味和胡椒辣味。其中法国味的洋葱干酪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因为欧洲干酪制造企业没有生产这个品种。
2、伊诺食品公司采取了哪些策略?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伊诺食品公司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产品策略:产品名称“朗得尔”用法语,标签也用法语。干酪形状成圆形,因为“朗得尔”就是圆形的意思。产品有3个品种:洋葱味、大蒜香味和胡椒辣味。其中法国味的洋葱干酪是它的一个拳头产品,因为欧洲干酪制造企业没有生产这个品种。
(2)包装策略:公司为产品研制了一种新的包装。这种包装有一个不透气但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可以防潮,把储藏期延长3个月。
(3)价格策略:通过与一家航运公司谈判运费问题,争取到每批运费为3600美元的价格,低于最初的报价;对出口欧洲的干酪提供价格补贴。
(4)渠道策略:决定在巴黎建立一个市场经营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公司在欧洲业务的发展,并在世界市场上保证公司形象,同时子公司的责任是保证维持零售的库存,控制欧洲的销售渠道;指定一家法国公司担任经销商,调整从美国装运来的货物,向全欧洲200多家超级市场和大的零售商店发售产品。
(5)促销策略:1980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一次重要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伊诺公司“朗得尔”干酪被引入市场,并且获得了交易会的好评;之后,在瑞典进行了试销,在l0月内,夺取了瑞典特制干酪市场的20%,成果辉煌。
启示:产品营销成功靠的是“整体营销策略”,任何单一策略的单打独斗均难以取胜。
❸ 管理学第一章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案例 :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
1。试分析三洋柔性管理模式的内涵。
大连三洋的柔性化的员工管理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突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
柔性的员工管理的精髓是“爱人”。三洋制冷的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为精髓,通过不断提高的员工高素质带来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的高效率、企业的高效益、员工的高收入。这种“五高”模式是以人为本,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最终又以员工的高收入为归宿的价值链。
大连三洋的柔性管理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企业的价值系统是纲,组织系统、员工管理、现场管理、营销管理是目,纲举而目张。从表面上看,这里,一切都是柔性的,从组织结构到现场管理直至营销活动,一切都但是变化着的,实际上,比起企业制度约束和纪律监督来,企业的价值观更富有“刚”性。向用户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是刚性的,以此为手段之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宗旨是刚性的。价值系统的构建为企业发展搭造了创新活动的舞台,为实现的最高目标,企业的各个系统可以尽情发挥,以柔克刚。
以人为本进行“自我改善”是柔性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传统管理是以“管人”为核心来运作的,所谓制度、纪律是企图通过对人的活动的限制达到管物的目的。在这种管理思想下,人是物的附庸。其弊端是:严格执行某项规章制度势必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将员工置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限制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组织的僵化与工作的量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份内的工作。而柔性化管理的“自我改善”,以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为目标,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而且愿意挖掘具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其次是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协作精神,从而有利于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转化,这些对以“管理大脑”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再就是,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能够适应消费者的变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加需要生产柔性化和精细化。像大连三洋实行的“质量三保证”“柔性化营销”都是赢得最终消费者的有力武器。
柔性化管理在企业价值观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改善,并不是抛开企业制度。柔性化管理也是以“刚性管理”的一些内容为前提和基础的,可以想象,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剂”,是刚管性理的“升华”。
夕照柔波
❹ 管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
规模在世界上数得着的埃及阿斯旺水坝竣工于20世纪70年化初。表脸上看,这座水坝给埃及人民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的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该水坝实际上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由于尼罗河的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尼罗河两岸的绿洲失去了肥源---几亿吨淤泥,土壤日益盐渍化: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向内陆收缩,使工厂,港口,国防工事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由于缺乏来自陆地的盐分和有机物,致使沙丁鱼的年获量减少1.8万吨,由于大坝阻隔,使尼罗河下游的活水变成相对静止的‘湖泊’为血吸虫和疟蚊的繁殖提供了条件,致使水库区一带血吸虫流行。埃及造此大坝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人们深深地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问题 1 造成阿斯旺水坝决策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 2 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问题 1 造成阿斯旺水坝决策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答:1.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发展考虑
2.没有从尊重自然的角度出发,违背了自然规律
问题 2 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答:人们往往只记得“人定胜天”,但忘了他后面紧接的一句“天定胜人”!但这并不是阻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而是提醒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不盲目,对于民生大计更要慎重考虑再做抉择!
❺ 管理学十个经典案例分析的答案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案例1 通用电气公司管理制度的变
五十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公司规模大了。权力完全集中于美国纽约总部,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改良组织结构。于是公司总裁卡迪纳先生决定实施分权制度。该分权制度由斯密迪一手策划,斯密迪行伍出生,非常强调纪律的作用,他认为,实施新的制度时,肯定有阻力,所以,必须由他说了算,基层人员要绝对服从,不能有异议。
斯密迪的制度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一个经理自己所能管理的企业规模是有界的。
他认为,一个经理自己所能胜任的经营规模,最大不能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再大就管不了了,按照他的观点,通用电气公司拆成了150个部门,各部门的经营规模不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各部门相对独立,各有各的经营业务,由各部门的经理负责管理,每个部门的经营直接对总裁负责,这样,通用电气公司就等于分成了150个"小公司"。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格局:当某部门的经营业务超过5000万美元时,按照斯密迪的观点,必须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
第二点,以部门经营的好坏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斯密迪在测评一个部门经营好坏时,设计了8项指标,其中,两个较为典型:一个是利润:一个是部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稳。可实际工作中,利润是很容易测定的,是多少就是多少。而长期利益的平衡怎么测定呢?当时无法测定,实际情况也测度不了。
第三点,管理是一种职业,直正懂得管理的人,什么都能管理好。
他认为,能管理好一个钢铁厂的人,也能管理好一个大菜市场。因此,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特别注重流动能力的训练。一个管理人员应有多方面的技能,能做许多方面的工作,要训练他做市场工作、工程工作、制造工作等。这样,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这3年可能在做洗衣机生意,另外3年可能又去做核能的生意;让这些经理们流来流去,以训练他们的流动能力。
后来,斯密迪制度在公司的系统经营方面碰到了困难。1966年通过竞争,通用电气获得了新加坡一发电厂的承建权。该业务要求电厂的设计、基建、设备和安装等所有业务全由承建方一家公司承包下来,搞系统经营。由于通用电气公司已经分成150多个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承包所有这些发电厂的业务,要参与这种国际竞争,公司不得不必须成立一个协调部门--通用电厂公司,来组织各个业务部门共同承接下这种系统业务。但是,由于各业务部门已经有了自己的责权利,互相独立,其开展工作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当通用电厂公司到各部门去购买各种设备时,各部门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本部门的利润,就尽量提高设备的售价。最后,通用电厂公司发现,各部门提供设备的价格,往往比外公司的价格还高。
1970年博希当上了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进,采取有关措施对分权制度进行了完善。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斯密迪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要在通用电气公司建立
A.事业部式结构 B.矩阵式结构
C.直线--职能式结构 D.混合式结构
2、斯密迪把管理看成一种职业,对于这种观点你的看法是:
A. 更适合于高层管理者; B. 更适合于一般管理者;
C. 这种看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管理者必须精通本项领域的具体业务;
D. 是否正确,取决于组织业务的复杂程度。
3、从斯密迪改革的措施中可以看出,他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
A.管理的系统原理 B.管理的权变原理
C.管理的责任原理 D.A+B
4.以下各项,哪一项在实行分权后可能会出现:
A.销售额有可能不断地增加
B.部门经理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C.由于内耗,导致各小公司中是亏损
D.总公司总裁失去权威性
5、以上案例说明:
A. 通用电气公司在分权制度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其实,分权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式,关键是其它方面也要配套进行。
B. 企业管理中有分权制度是正确的,关键在于公司的总裁要用人得当。
C. 分权制度不符合管理的一般原理,对调动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利。
D. 本案例所体现的并不是真正的分权。
参考答案:1.A 2.A 3.D 4.A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