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管理 > 洛克菲勒基金会计生

洛克菲勒基金会计生

发布时间:2021-09-06 03:50:46

『壹』 洛克菲勒基金会私募股权是真是假

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1913 年在纽约注册。 2000 年资产33亿美元。目洛克菲勒基金会,1913年由约翰·D·洛克菲勒创立,是美国最早的私人基金会,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少数基金会之一。它通过资助各种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对美国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进行广泛的研究,予政府决策以重大影响。
(来源网络http://ke..com/view/163284.htm)

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基金会是公益基金,而且根本不是什么集团的子公司,赚钱理财不是主业。

一楼写的看起来像国际忽悠。再看还有什么会员制,又是博彩业。玄呀玄呀!各位小心呀。

『贰』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人文社科

洛克菲勒基金会前期一直以医学和农业为重点,兼及其他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不重视。对这一现象不满的工作人员称基金会“被一群医生所俘虏”,这是与弗雷德里克· 盖茨的主导思想分不开的。不过早在1918年,在执行秘书格林的坚持下,还是出资成立了政府研究所,后来并入著名的布鲁金斯学会,这是基金会资助的最早的社会科学项目。当时格林提出的项目是劳资关系研究。由于正好发生与基金会的公司有关的工潮,导致流血冲突,引起社会舆论对基金会本身的批判和怀疑,这项研究遂告流产。
基金会把人文和社会科学正式列入重点是从1936年福斯迪克任会长开始的。他本人是律师出身,担任会长12年,对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工作方向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大萧条之后,二战前夕,整个西方社会都有一种危机感。人们见证了在生产力突飞猛进中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危机,以及与巨大财富并存的广大群众的极端贫困;意识到物质财富和科学发展不但不一定造福人类,而且可以成为灾祸,所以二三十年代是社会科学长足发展的时期。福斯迪克就属于有这种强烈意识的人。他不断强调,如果不能找出解决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日益严重化的问题之道,在这个世界上医学和科学将失去意义。他大声疾呼,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超过人类控制自己的能力的危险性。因此他主张公益事业的范围应该扩大到关注社 会问题和人的关系问题,并在其12年的任期中竭力贯彻到基金会的工作中。 在此之前,1922年洛克菲勒为纪念亡妻劳拉,斥资7400万美元设立的劳拉·斯贝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已经为赞助社会科学打下基础。那是其主任拉默尔的主导思想。拉默尔是学心理学专业的,他一上任就确定以社会科学为中心任务,并以极大的热忱进行。该基金存在仅7年,用于发展社会科学的拨款达4100万美元,其中最重要的建树是在1923年赞助成立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至今该组织仍是美国促进社会科学各专业的发展、交流和合作最重要、最权威的机构。其资助从事社科研究的对象有布鲁金斯学会、太平洋国际学会、全国经济研究局、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的专题项目以及耶鲁大学人际关系研究所等,此外还有欧洲许多国家的高等院校和个人的单项研究。192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接管劳拉纪念基金之后,关于社会科学方面的工作连同其资助模式都一并继承下来,成立了社会科学部。这一部门首先遇到的就是 1929年的股市崩溃和继之而来的大萧条。30年代初,基金会拨款150万美元用以缓解由经济萧条造成的苦难,并由董事会指定一个专门小组负责此款项的用途,其中包括资助布鲁金斯学会、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美国城市协会等组织对当时的经济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还资助政府全国经济研究局500万美元。
福斯迪克上任以后,基金会取得共识,一致决策以社会科学为新的突破口。确定的重点有三:经济稳定、公共行政管理和国际关系。
第一项的提法是“经济稳定”而不是一般的经济学,这是有针对性的。其主导思想是认为过去的经济学家提出各种假设和理论,想像力有余而证据和归纳法的研究不足,现在有了先进的研究手段,应该提倡以经过科学验证的事实 和知识来代替猜想。提出的研究方向有二:改进对经济周期的统计记录以便更加准确地找出其各种成因;探索减轻经济不稳定所造成的危害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基金会在将近20年中为此项研究拨款数百万美元,资助对象在继承前述劳拉纪念基金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包括国内外大学有关科系、项目和个人等,难以列举。其中突出的有国际联盟的金融经济情报中心,英国牛津大学的统计学所关于经验与量化的研究,剑桥大学的应用经济学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政府财政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斯坦福大学的粮食研究所,哈佛大学关于在美国经济结构变化过程中国家资源配置的长远问题等等。中国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于1928年成立后不久就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亚洲资助的重点,因此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与实际相联系的研究课题上作出成绩。另一方面,基金会尽管强调联系实际,但并非急功近利,例如1940年起,基金会拨款通过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开展美国经济史的研究,以便“真正理解”美国经济变化的原因、路径和意义。此项捐助连续十多年,大大提高了美国经济史的水平,使之成为一门得到承认的学科(关于经济史的研究也是卡耐基最早开始的项目,1902年卡耐基研究所刚一成立就遴选一批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写美国经济史,不过后来没有持续下去)。
在行政管理方面,基金会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提供合格的工作人员,以配合40年代罗斯福“新政”之后政府迅速扩大的需要。基金会为此捐资给一系列大学培养此类人才,特别具有开创性的是在哈佛大学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生院和在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设立在职公务员进修的计划。从20年代到50年代的30年间此项捐助达1100万美元,还不包括其他单项捐助。另一项特殊的工作是在芝加哥建立公共行政交流所,为政府各部门的公务人员提供跨行业的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成果的机会,对提高公务员素质、开阔眼界和促进“团队精神和建立某种职业道德标准”都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基金会在资助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时从长期着眼。基金会有关负责人意识到,这种研究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与自然科学不同,很多问题不可能有公认的定见,要长期争论下去,但是他们深信,对人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加深理解是人类进步和幸福的关键所在,因此不惜对这类项目拨巨款。在美国国内,基金会发起的一个重要项目是1952年开始的法律和政治哲学的研究,目的是帮助战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者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其内容从重新认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伯克等的古典政治哲学理论到质疑当代的宗教和经济势力以及自由、公正的观念。有一大批五六十年代崛起的杰出政治思想学者和著作在这一项目资助下涌现出来,在十年中出版了40部重要的著作。基金会甚至在60年代就已开始资助一 些前沿的课题如:外空的国际法、世界政治中的外空等。
文学艺术也是基金会资助的对象,早期集中在古典方面。例如普林斯顿、哈佛、耶鲁、芝加哥、密歇根等一些名牌大学的艺术、考古、古代史、古典文学、艺术博物馆专业,以及希腊、罗马和埃及的考古发掘都接受过大量资助。3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这种厚古薄今的方向,资助重点改为鼓励艺术创新和在这方面的杰出人才,以及艺术团体、学校和其他机构。三四十年代基金会对美国戏剧发展的贡献为众人所公认。它资助了当时在各大学蓬勃兴起的戏剧专业的活动,并通过全国戏剧会议和美国作家联盟下属的戏剧公会资助年轻的剧作家、导演和舞台设计等人员,17年中受惠者超过百人。另有一项资助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和艺术家的计划,其中不少后来成为名家。有些交流活动也在其中,例如1934年著名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访美就是基金会资助的。最引人瞩目的是向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捐助1500余万美元,将其建设成为现在美国最大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设施之一。另外比较成功的还有:向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捐款成立电影图书馆(几年中共捐200万美元),与卡耐基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一道资助美国电视台教育频道等。
二战以后,对胡佛研究所和耶鲁、加州、华盛顿、芝加哥等许多大学的图书馆建设和档案保存工作率先进行资助。1956年危地马拉蒂卡尔地方的玛雅古城恢复工作的初期也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宾州大学博物馆进行的。
198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纪念时,基金会资助录制了7000套美国音乐选集,有选择地送给各图书馆、音乐学校和其他非营利机构,称之为“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
在1963年成立50周年时,基金会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累积支出已相当于同期对医学和自然科学的一半。
90年代基金会设立了一项奖金资助美国独立的电影、音像和影视艺术家,1992年这项奖金扩大到拉美国家。

『叁』 洛克菲勒基金会是什么意思

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1913 年在纽约注册,由约翰·D·洛克菲勒创立,是美国最早的私人基金会,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少数基金会之一,2000 年资产33亿美元。它通过资助各种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对美国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进行广泛的研究,予政府决策以重大影响。

『肆』 洛克菲勒基金会私募股权是不是在中国圈钱结束,中国人上当者多吗

这就是传销,骗术高。。。。

『伍』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介绍

洛克菲勒基金会最初设立于1904年,当时叫作公共教育基金。表面看来是对公共教育基金作为补充的叫作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组织,成立于1910年,通过长期的经营和洛克菲勒大量钱财的投入,它终于使得纽约立法机关于1913年5月14日对其颁发了特许令。后来,于1928年与劳拉·培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合并,再加上老洛克菲勒新的捐赠,到1951年资金达到3亿多美元,2000年超过33亿美元。创办资金是一亿美元,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担任第一代会长,现在由家族第五代成员主持。仍坚持最初的捐赠传统,关注点始终是教育、健康、民权、城市和农村的扶贫。其捐赠时间跨度之长、规模之大和成就之广泛和显著,可以当之无愧地执美国及至全世界慈善事业之牛耳。

『陆』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中国合作

对中国来说,最早接触到的基金会是洛克菲勒,对洛克菲勒来说,中国也是其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对象。它1913年组建会议刚一开过,第一批行动之一就是派医疗小组来华考察。
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可分为两部份。20 世纪前半期的一大创举就是建立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自1916年至1947年的32年间,该基金会用于创建、维持和发展协和的拨款总额为4465万美元。其他方面的资助包括:帮助创建自然科学的诸学科,如生物、化学、物理、地质、考古、遗传学、农业科学和植物学;推动乡村建设,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帮助创建社会学(包括人类学),帮助中国学者与西方的交流,其持续资助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是1949年前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所。
在中国局势动荡的很多时间里,基金会对中国的帮助依然锲而不舍,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它根据当时的条件和需要,以最可行的方式,对迁往内地的学术机构进行帮助。如由基金会拨款给有关大学,由大学出面邀请一批中国著名学者到美国讲学一年,在此项目下应邀的学者包括罗常培、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等十几位教授。
改革开放后,洛克菲勒是最早恢复与中国合作的基金会。它的工作不是以国别分,而是按领域分,而它所一贯关注的重点——农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无一不是中国急需的领域,现在,它在中国的合作单位相当广泛:农科院、中科院的农业政策研究所、在杭州的中国全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中国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中国科技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及一些地方研究所和机构等等。

『柒』 洛克菲勒 其人其事

从一无所有,到富可敌国,从被金钱所控制,到成为金钱的主人。约翰·D·洛克菲勒的一生,是不息战斗的一生,是激情燃放的一生,是长寿而丰富的一生,是充满张力的一生,更是自我实现的一生。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洛克菲勒的人生历程,无关乎是非黑白的评价,他的诸多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兴趣引导的自发行为而已。相较于时代而言,他已经走过太远,而世人对其的评价,又太过于简单。

据著名杂志《福布斯》的测算,约翰·D·洛克菲勒的身价折合成现在的美元约有2000亿——而根据2009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仅为400亿美元。洛克菲勒的影响力极其深远,以至于其所领导的商业帝国所留下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迹象。

与很多抓住了上帝或其他类似于上帝的大人物给予的机会而成功的美国超级富豪不同的是,洛克菲勒的成功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后人发掘了无数条洛克菲勒的成功秘诀,但事实上,他成功的根本在于:天生就对钱这种东西始终保持着狂热的兴趣。种种历史资料表明,洛克菲勒对钱的执着只是出于一种兴趣,而非贪图享受什么。他的一生都在疯狂敛财,这个基督徒甚至将此看作是上帝赋予的使命;而他自己也毫不掩饰对金钱的狂热喜爱——金钱能令他神经高度兴奋。与此同时,他也一直都在琢磨,如何能让每分钱物尽其用。

大多数时候,洛克菲勒将自己隐藏在百老汇26号的标准石油公司办公室中,通过庞大的情报网,指挥着整个帝国。他自年少时便异常注意自我控制,每天仔细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稍有不妥言行或思想杂念便自行纠正;他能熟练地控制自己的脸部肌肉,使之不表现出任何喜怒哀乐。在商场上,这个奇瘦无比的老头一直扮演着冷酷无情的角色,不过其私生活却像清教徒般节俭:他上班时常常四处巡视,亲自关小煤气、拧紧水龙头;他将生活中的一切开支数字,都记在了账本上,并仔细研究;在1864年9月8日的婚礼上,其所购戒指也仅花15.75美元。

英雄不问出处

洛克菲勒曾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此言绝非吹嘘。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洛克菲勒的传奇在理论上似乎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1855年,由于家庭贫困,约翰·D·洛克菲勒被迫辍学外出打工,时离7月16日高中毕业典礼只差两个月,当时他才16岁。他的双亲也颇为一般,父亲是一个假药贩子,严重缺乏责任心,长年在外流浪,而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教徒。洛克菲勒小时候给人的印象是目光有些呆滞,郁郁寡欢,没人能看出他日后会有多大出息。

但问题的关键是,洛克菲勒从来没有这样认为过。很早,洛克菲勒就表现出了对商业和金钱的热情,以及对远大未来的坚定信念。幼年时,他曾将别人送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他积蓄了50美元,把这些钱借给了邻居,然后收取本息;14岁时,他放学后常到码头上闲逛,看商人做买卖。曾有一天,有个同学问他:“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年轻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

但是16岁那年,雄心万丈的洛克菲勒为了寻找工作,受尽了打击。他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他一无学历,二不会技术,但眼界却颇高。他后来回忆道:“我上铁路公司、上银行、上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不去。我可是要干大事的。”他按照城里最大的企业名录一家家上门求职,并且提出要见企业最高管理者——显然,他碰了很多壁。不过难能可贵的是,他找完了第一轮全被涮下来后,又毫不气馁地按部就班执行自己的求职战略,开始找第二轮。半年后的9月26日,他终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从此,这个日子就成了他个人日历中的喜庆纪念日,他把它作为第二个生日来庆祝,尽管过了三个月他才收到第一笔补发的微薄报酬。

很显然洛克菲勒的工作是极其努力的:工作中他替老板要债,在欠债者门前一等数小时,神情完全像是如果要不到这笔钱,他马上就得死去一样。尽管他感到,与其工作中所做贡献相比,自己待遇严重偏低,但在真正强大之前,他选择了忍耐。不过他始终无法掩饰自己对金钱的狂热——他曾将老板一张4000美元的期票从保险柜中偷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激动无比,如此反复数次。

帝国时代

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炒了原老板的鱿鱼。他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比他大10岁的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由于经营顺利,第一年就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年底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

这时候人们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涌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但洛克菲勒经过实地考察后,冷静地选择了按兵不动。

事实也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决定在石油上大举投资。但在不久后,他与合作者克拉克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当时两人都不愿意失去对已有的石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在股权拍卖会上,彼此喊价的情景十分激烈。拍卖底价从500美元开始,一路快速上扬。洛克菲勒已下定决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标价。当标价达到5万美元时,他们都意识到此价格已大大超出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标价仍在上升,6万美元,7万美元……当克拉克无力地喊出7.2万美元时,洛克菲勒面不改色的喊价“7.25万美元”。克拉克愿赌服输,扬长而去。26岁的洛克菲勒终于取得了胜利,他后来在回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时说过:“这是我平生所作的最大决定。”

1870年1月10日,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成立了,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约翰·D·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1/4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是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1/10,但整个行业的经营条件在持续恶化,到1871年,炼油业完全处于恐慌之中——利润额完全消失,多数炼油商在赔钱。在这个令人焦虑的时刻,洛克菲勒产生了大胆想法:将所有炼油业合并成一个巨大的联合体。很快,他凭借毫不手软地挤压、吞并对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国。1865年洛克菲勒初进石油业时,克利夫兰有55家炼油厂,到187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时只有26家生存下来,1872年底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这26家中的21家。到他38岁时的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

伴随着公司规模的超级膨胀,其树敌也越来越多。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美孚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及其继承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连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并称“石油7姐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国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并,2001年雪佛龙同德士古合并,此前海湾在1980、1990年代将其资产售予雪佛龙和英国石油公司。今天,这些公司依然位列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的前几名。

前所未有的慈善家

出于对金钱的热爱,洛克菲勒发了大财,并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帝国。但是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又让其患得患失:他虽有亿万家财,却总是为一些小钱花得是否合适而控制不住情绪;他一直勤奋工作,而不舍得“浪费”时间去放松。终于,因为忧虑、惊恐、压力及紧张,他把自己逼近坟墓的边缘——在53岁时,洛克菲勒看起来就像个僵硬的木乃伊。医生们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条”。为了活命,1897年,他终于退休了。他开始专注于慈善事业,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学会用一种系统、科学而又同他的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钱。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青霉素和其它数十种使用其捐赠经费完成的发明,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和健康;以前儿童患脑膜炎的死亡率曾高达五分之四,现在儿童的生命已不再受脑膜炎的威胁;在中国,北京协和医院及医学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他还创立了芝加哥大学,但却不愿把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

1895年,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不露声色地逐步隐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他仅留下了2600万美元的遗产,交税后仅剩1600万。

『捌』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种族问题

洛克菲勒家族有关注黑人问题的传统。老洛克菲勒的父亲和岳父斯贝尔曼在内战前就是废奴主义者,后者曾帮助黑奴逃亡到加拿大,所以劳拉纪念基金一开始就把种族关系问题列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洛克菲勒先于基金会建立的“教育总会”原打算命名为黑人教育总会,后因顾虑白人的反感遂改名,实际上仍以黑人教育为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是最大的、有系统地资助黑人教育的组织。其方针也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目的是把黑人教育成适应在工业社会中能自立谋生的人。当时在南方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整个基础教育很薄弱。洛克菲勒先从培养合格的初等教育学监着手,并聘用热心教育的专家进入地方政府的教育机构,取得在南方各州普遍加强公共教育的成果。“教育总会”又于1912年拨专款通过各种渠道全力改善黑人学校和鼓励建立黑人中学,主要是职业中学,取得一定效果。一战之后南方种族主义回潮,3K党等活动猖獗,此项工作有所退却,不过并未完全放弃。有鉴于直接解决黑人学校问题阻力太大,“教育总会”于20年代建立了一个项目,培养南方教育专家,黑人白人都有,以备将来需要。被选中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大学是纳什维尔的费斯克大学。1924年洛克菲勒的教育总会联合卡耐基与其他基金会共同向该大学许诺捐款总计100万美元。这一项目持续了30年,结果几乎所有南方黑人高等院校的校长都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它不但为黑人教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人才,而且使黑人增加了自信,向白人显示出黑人的才干和潜力,这一效应的意义是无可估量的。
早期的黑人教育工作都是在承认种族隔离的现实下进行的,没有向种族隔离挑战,而且基金会内部多数人实际上也是赞成隔离的。这种情况到60年代民权运动高涨时开始有所改变,并开始与一些黑人民权组织合作。196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总结了过去几十年在这方面的工作之后,确定将关注重点转移到贫民区的医疗保健和培养底层黑人的领袖人物上,改变过去培养中产阶层的黑人子弟的做法,其资助的中介机构也由白人上层机构改为一些有影响的黑人组织。不过主要与黑人组织关系密切的还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它成立之时黑人运动已进入新阶段,许多黑人民权组织纷纷成立,其有关黑人教育、福利和争取平权的工作成为该基金会的经常项目的资助对象。此外,还有许多计划外的临时对民权运动领导人的特别援助,如诉讼案件等,以及在特殊需要时对马丁·路德·金等民权运动领袖的直接资助。
在黑人高等教育方面,基金会的工作包括:
资助南方一些大学首次招收黑人学生;改进原来的黑人高校的教学质量;在普林斯顿、达特茅斯、奥伯林等一些大学设立暑期班,以扩大达到入学标准的黑人队伍。到1963年基金会成立50周年时,用于此项计划的款项累积达8500万美元。
基金会的博物馆项目还曾于1940年资助考克兰画廊组织“面对历史:黑人在美国艺术中的形象(1710—1940)”的展览。这是第一次对美国主流画家如何表现黑人的历史的系统审视。

『玖』 洛克菲勒基金会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这样节俭成性的资本家,竟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止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他赞助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献了5.3亿美元,他的整个家族的慈善机构的赞助超过了10亿美元。中国受益尤多,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现代知识的医学人才。
洛克菲勒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奉献行为,使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参差不一,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名声。他集虔诚和贪婪、同情心和凶残狡诈于一身;他是美国清教徒先祖们毁誉参半的传统之化身,鼓励节俭和勤劳,同时又激发贪婪的本性。
由于担心有人会破坏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药无法炸开的墓穴中,上面还铺着厚厚的石板。而各家报纸登载讣告纷纷把他说成是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只字不提那个残忍的托拉斯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无论是持什么立场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过过节的人,无不对他大加赞扬,一位检察官是这样称赞这位他曾经问讯过的、搪塞敷衍的证人的:“除了我们敬爱的总统,他堪称我国最伟大的公民。是他用财富创造了知识,舍此更无第二人。世界因为有了他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位世界首席公民将永垂青史。”
丘吉尔则这样评价他:“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贡献将被公认为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拾』 绿色革命和洛克菲勒基金会--耶鲁开放课程观后感(2)

[绿色革命和洛克菲勒基金会--耶鲁开放课程观后感(2)]
继续谈谈耶鲁开放课程的观后感

最近连看了几级食品心理和政治的课程,或许我对吃非常有兴趣的缘故吧,绿色革命和洛克菲勒基金会--耶鲁开放课程观后感(2)。

这次收获比较大的是搞清楚绿色革命的来源和含义,也对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之前的观点,以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就是一个专门颠覆别国的宗教组织,现在才知道,其实它做了一些很有益的事情,包括我们今天收益匪浅的绿色革命。

如果不知道绿色革命,是可以理解的,以为这里很少提及。不过,当谈起袁隆平的时候,当谈起水稻杂交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知道,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粮食安全非常非常重要。否则袁隆平就不会获得国家的大奖了。

可是杂交水稻是如何来的呢?恐怕很少人知道了,这就是绿色革命引发的,而绿色革命的主要推手,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当初的主要意图就是解决全球人的粮食问题,利用最新的技术,提高粮食的单产。而绿色革命的后续,就是转基因的粮食了,这个被认为可能灭绝整个地球生物的技术。

在耶鲁大学的讲课中,中国在2009年就已经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大国了,排在第5位,而农业部至今也不承认这个现实,让人真的很不理解。

而绿色革命推崇的许多东西都在我们这里生根开花,甚至超过了原来其他地区,例如最先开始绿色革命的墨西哥,印度等,最显著的就是灌溉系统。有些年纪的人一
定能够记得一句口号,就是大搞农村水利建设,这就是绿色革命提倡的,所以,大规模修建水坝也是这个革命引发的。不过,修建水坝现在已被看成破坏生态的一个
愚蠢的行为了。但是,当时人们对于这个东西的认识仅限于提高粮食的产量。

还有一个就是施肥,这也是我们大搞农业建设时一直提的口号,而其中一想就是多施化肥,许多人化学学的不一定好,但一定记得氮磷钾这些化肥的名字,这也是绿色革命的一个成果。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故意作恶,因为当时所有的目的都是帮助贫穷国家,至于借机把化工厂引入穷国家是不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计划,我真的不知道,至少表面上不是这样的。

虽然当时的许多改进粮食作物的措施今天看来都不见得是好的方案,有些甚至是破坏生态系统的方案,但是,在当初,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就像当年DDT一样,都不是恶意的,都是非常善意的东西。

不过,在知道转基因的危害,以及可以利用转基因来控制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还继续拼命推广,这个意图就让人非常怀疑了。而且,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人员也都全
部换掉了,当初基金会的初衷,现在是否还是这样,我们也不知道。所以,就像很多人怀疑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真实目的一样,我也对此心存疑虑,因为我们知道,世
界上没有白食可以吃,一定要付代价的,有的是无意而为,有的却是处心积虑之作了。

现在农业部和其研究所一直对转基因食品,尤其是粮食遮遮掩掩让人非常的担心。在美国,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公开的,所以,我们知道孟山都的邪恶,知道一些大食品公司的无耻,我们也知道美国农业部的官员有可能被大公司操纵,观后感《绿色革命和洛克菲勒基金会--耶鲁开放课程观后感(2)》。

在大学里,学生就可以知道如今的食品行业已经变成一个和政治密切相关的行业了。农民中有的关心长远利益,也有的只关心眼前利益,而更多的还是随大流,因为
他们也无从选择,因为他们要生存下去,如果他们不按照效率比较高的方法去做,他们就会破产。所以,很多时候已经不是良心问题可以解释的了,生存问题更加直
接。

垄断企业的做法其实对于整个食品行业的危害非常大,因为大家都追求高效率,所以,都开始使用极端的方法。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关于小牛的饲养。因为,曾
经听到一个关于邓小平访问美国时的故事:有人问邓小平,对美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邓小平说,每顿都有小牛肉。这个回答绝对超出所有人的意料,也被视为外交
经典。这也足以说明美国小牛肉在美国餐饮界的地位。

不过,课堂上播放的美国小牛肉的饲养方法让人有些震惊,为了让小牛肉鲜美,必须让小牛肉不动,所以,使用一个和小牛一样大小的围栏把小牛夹在当中,动弹不得。小牛除了可以吃食意外,其他都不能动。看上去够残忍的吧。

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不一样,厨师就说,这种小牛肉是最棒的,味道鲜美,肉汁多,肉也嫩。而饲养者说,这种方式养出的牛肉销路好。动物保护组织就严厉谴责这个做法。有些农民也反对这样。因为他们和动物比较和谐。

这个例子其实不是很极端的,那些在暗无天日里养大的鸡,在拥挤不堪的围栏里养大的猪和牛,无一不是追求高产低价的产物。规模化效应,(我们这里现在常提的),其结果就是这个样子。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作物的单一化趋势,人类在漫长的生活中知道作物不能太单一,因为一旦发生灾害。例如虫灾,那么这个作物可能大面积歉收,这样就可能发生大
饥荒,所以,古代先民的智慧都是种多种作物,我们俗称的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是,当大公司考虑事情的时候,更看重的是效率,所以,单一品种无论从管理还是成
本,都比多种作物要低很多。但是,这种做法对当地的生态,对当地的农民都是巨大威胁,而且,一个地方只种一种东西,其他都是别的地方运来,一旦发生问题,
所有的地方都要倒霉的,这也是世界如今的现状和危机。

西方已经开始提出食物里程的概念,也就是说,你吃的东西是从离你居住地多远的地方过来的,越远越不好!这和中医的理论倒有些相近,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是这个意思。而耶鲁的学生从进学校就有机会接受这样的概念,真的很让人羡慕啊。

不过,最让我敬佩的就是耶鲁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灌输,无时无刻不提到这些事情可能对社会,对人类造成的各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上课时经常播放
不同观点人的看法。有非常偏激的看法。(真的很偏激,不是食堂涨两毛钱的问题,而是不要吃肉的问题,全部人类都不要吃肉!)不过,即使这种偏激的观点,也
还是有它合理的一方面的。当然也有反方的观点,同样听上去很有道理。教授并不给出答案,只是提醒学生注意某些容易被忽视的观点和看法。

另外,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讨论,真的很精彩彩,如果把它写出来,又是一片大论文。有兴趣的还是自己看吧。不过,说到底,转基因最初还是为了追求粮食单产,不过,但孟山都把它变成一种超级谋利手段后,一切都变味了。这可是我个人的看法,不是耶鲁教授的观点。
〔绿色革命和洛克菲勒基金会--耶鲁开放课程观后感(2)〕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阅读全文

与洛克菲勒基金会计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