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北京仁爱基金会秘书长林启泰出家了吗法名叫什么又住在哪个庙有没有联系电话
出家了,在西双版纳法住禅林。有联系方式。在精进禅修。
❷ 日常法师:善人王凤仪如何讲病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主角是北方一个姓王的人,人人尊称他为“王大善人”。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如果现在是七十岁以上,且当时又是住在北方的人(即现在河北、热河、辽宁一带),几乎无人不知道这个人。虽然他是个务农的乡下人,而且目不识丁,但是,他死的时候,几十万人都因此而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小民;上至富豪之家,下至贫无立锥之人,无不为了王大善人的逝世而难过掉泪。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波动呢?因为他的一生救人无数。他的种种感人事迹,今天只讲其中的两个,这两个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发人深省! 第一个要讲的是王大善人救人的故事。 一般生病的人都是去找医生看病,王大善人虽然不是医生,但是病人都请他看病,他看病的方法不是替病人“医”病,而是“讲”病:讲道理给病人听。妙的是别人医不好的病,经过善人一讲道理,不但没有医不好的,而且好得之快令人称奇。据说有一个人患了手伸不直的毛病,拖了几十年,后来遇到王大善人,善人一替他“讲”病,手就可以伸直了。另外有很多人腿伸不直,拄了一根拐杖,去找王大善人看病,王大善人讲完病以后,叫他站起来走路,他果真一站起来就走起路来,不但拐杖丢弃了,病也立刻好了。因为如此神奇,王大善人就把他讲病的方法传给其他人,于是很多人跟随着他学习。善人讲病最主要的重心就是儒家所讲的“诚”和“仁”。其实这只是佛法中最基础、最浅近的一部份,真正最高明的还是佛法,但王大善人把浅近部份,用得非常真切就产生了这么大的效果。 王大善人如何替病人“讲”病呢?他是先看这个病人心里面的“邪气”,如果能够把心里的那个邪气逼出来,病就会痊愈,所谓“邪气”,就是相对于为人应该做到的“孝、悌、忠、信”,换句话说邪气就是为人不孝、不悌、不忠、不信。就如现代很多人一样,不但不晓得别人对我们的好处,而且只看见别人的坏处,就更谈不上感恩别人了。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处,感受不到别人的恩惠呢?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代的教育不再重视传统的良好教育,不再研读古书了。记得我小的时候多多少少还念一点古书,像念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自然会想起农人的辛苦。种田的时候,太阳高挂在上头,烈日直晒下来,农人们一面辛勤种田,一面汗流浃背,汗水都滴到土里去了,读到这样的描述才知所吃的无一不是农人辛苦栽种培育的。因此这些古诗在无形中就教导我们知恩图报,不仅是父母的养育,即使是农人的辛勤都是值得感谢的!所以透过读古书的薰习,自然而然会感恩,否则会觉得他是他、我是我,亳无关系可言。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彼此互助产生很大的功和恩。认识这一点以后,更会从心底觉得人与人之间是要相互依赖的,而“孝”和“悌”都是从这基本意义引伸出来的做人准则。 这些基本道理,假如从小父母就教子弟,子弟也好好的学,个人和社会都充满了正气,相反的,不好好教、不好好学的话,就会出毛病。心里如果是正气的话,邪不能来侵扰,如果是邪气的话,邪自会来侵扰。王大善人讲病的时候,就是告诉病人正邪的道理,若心里存着什么怨气,这个怨气会导致什么病等,他这个方法非常灵验,多少人都因为这个方法而治好多年的痼疾。除非善人认为这个病没救了,否则只要善人肯讲,病人也能够听王善人的话而改邪归正,全部灵验有效。 因为王大善人救了很多人,因此感动了很多人,很多人跟随着他学习,其中有一位赵先生学会了讲病的方法以后,跑到山东地带“讲”病,结果讲到那里,病就好到那里。有一次,地方遭到蝗虫侵袭,蝗虫满天一片像乌云一样,只要它们一飞到那里,一在那里停下来,不到一、二天,那儿种植的谷物全部被吃光,不管种的是什么,它们都吃。种菜,菜吃光,种稻,稻吃光,种甘蔗,甘蔗吃光。没得吃时就吃树叶,蝗虫过境就是这么可怕,只要它们一来,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呢?只好眼巴巴的等着饿死。 但大家怎么甘心因此而饿死呢?于是纷纷想办法,结果想到了这位“讲”病的赵先生。大伙儿一起去找到赵先生,他以为他们是来看病的,就问:你们是什么病呢?他们回答:“我们没有病,但是蝗虫一批一批的来侵袭我们,眼看着我们就快没命了,请你救救我们吧!”他回答:“我只会‘讲’病,驱除蝗虫我可不会。”但那些人不死心,仍然请求:“你一定要救救我们啊!你不救我们,谁救我们呢?”经他们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哀求,他心里想:只好试试看了。就告诉他们:“我愿意尽力,成不成我可不知道!” 于是他随着这一群人去看被蝗虫侵扰的地方。蝗虫吃谷物的时候,他听见“松、松、松”的声音,那声音实在不好听,再仔细看那一群蝗虫,赵先生忽然想起这些人男不忠、女不孝,换句话说,这些人心中没有真正的正气,依着正气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以诚相待,每个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相反的依着邪气就互相猜忌,你争我夺。赵先生看出这些人的问题后就告诉他们:“你们彼此之间不能以诚相待,男不忠、女不孝,当然上天要降下这些灾祸。如果你们愿意改过,大家就一起祈求消除灾祸。”大家正面临这大灾祸,当然都表示愿意改、愿意求。赵先生又说:“在之前,要先立誓,而且立了誓后要大喊:‘我要尽忠、要尽孝,我绝不再犯’。”说也奇怪,当大家喊三声之后,蝗虫也一起飞掉了。这整个过程,我们听起来像笑话一样,但确实是事实。另外一个故事是王大善人自身的经历。 他从小意志很坚强,而且很孝顺父母。当他眼见周围的环境很恶劣,人心很险恶时就常在心里想:这个时代怎么这样糟呢?这些人怎么都不讲道理呢?每次一想起,心里就愤恨不已,看见别人不忠、不孝、不信、不悌,心中起了很大的瞋心,这种瞋心不是那种想和别人打架的心,而是看见别人不学好,就抱怨、就愤恨的心,有句话叫“愤世嫉俗”就是这种心态。受瞋心之害,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善人的肚子上长了一个疮。 佛法告诉我们,最伤害自己的就是起了瞋心。近代的医学也发现发脾气的时候,生理上会分泌一种毒素,西方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母亲发大脾气时所分泌的奶汁含有毒,孩子吸吮以后,有时甚至有毒死孩子的危险,所以最近几年,西方的医学渐渐注意到如何用爱心来治病,如何拿掉瞋心,以治愈病疾。 王大善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瞋心为害之大,依着自己的习性,愤世嫉俗,心中充满了怨和恨,不断累积的结果,肚子上生了一个疮。刚开始,只是红红的、肿肿的,因为他是个乡下人,家里既没钱,农事又忙碌,也就没有去理它。一天又一天,这个疮越长越大,而且化了脓,他用手把脓挤干净,并用一块布包扎起来,这样一拖拖了六年,越来越痛,没办法可想了,只得去找医生治疗。这个医生也长过同样的疮,后来到北京找医生治疗,最后不但把疮治愈,而且学会治疗的方法。当王大善人一到,这位医生解开布一看,吓了一跳,他说:“拖太久,已经无药可救了,你就好好地吃、好好地玩,准备等死吧!”王大善人说:“我不会死的。”医生奇怪的问:“为什么你不会死呢?”他说:“我上有父亲、祖父,我没有福可受,难道我父亲、祖父也没有福可享吗?我还要养他们呢!”医生一听,不禁赞叹的说:“原来你还是个孝子啊!老天应该不会降祸给你,再说,听你讲话的声音,毒素可能还没伤到中气,可能还有救,我就试着帮你治病吧。”说着就帮他治疗疮疾,使伤口溃烂部份不再扩大。最后医生还是对善人说:“现在,你的命是保住了,可是你的腿不能完全康复。”也就是说王大善人这一生就因此残废了。 从此,王大善人很吃力的工作,到后来,田里粗重的工作他无法胜任,只好在家里做些简单的事情,就这样过了好多年,终于出现了转机。善人去听人讲善书,善书都是劝人为善以及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去听中国民间的戏剧“三娘教子”,剧中提到有一类人喜欢和人家讲道理,这类人与人发生冲突时,就一味地责备对方、派对方的不是;另外一类人正好相反,与人发生冲突时,不是责备别人,而是反躬自省。后者如《射艺中之禅》所说的,射中靶的,第一个要学会用心灵来拉弓,要射中不是看外面的箭靶,而是看自己的内心。这是儒家如佛法的精神,任何事最重要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反省、去忏悔,以净化自己。 王大善人听完了这个道理以后,内心大为感动。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责备自己:我以前一天到晚责怪别人,讲的是那一门子道理呢?真正讲道理的人,是看自己的错啊!一路不停的责备自己,回到家后,到了晚上还是这样的责备着自己,终于糊里糊涂的睡着了。第二天一起床,肚子上长了十二年的疮居然好了。起初他并未察觉,只觉得肚子痒痒的,于是用手抓一抓,咦!怎么平平的?原来疮不见了,一夜之间多年的疮疾痊愈了!亲自经历这件事后,他深刻体会到病原来是这样得来的!病的根本源自自己的内心,因此,如果懂得善巧利用内心,可以解决世间所有的事情;然后当自己解决后,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别人。王凤仪善人简介: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 日常法师(1929-2004年)简介:日常法师俗名黄静生,江苏省崇明县人,1947年因避战乱随叔父至台湾。乃是当代在大中华地区及美国弘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著名高僧。曾于台湾住持新竹县福智寺、凤山寺,创办福智佛学院,在各地宣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成立“广论研讨班”,深受信众敬仰。并创设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成立里仁公司,并在台湾云林县古坑乡,筹设从幼稚园到大学、体系一贯的“福智教育园区”。
❸ 清代瓷器装饰纹样的特征
.明清瓷器的特点:
1·洪武(1368—1402年)
(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土、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
(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纹饰布局同官窑。绘画多实笔。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3)胎釉、造型及工艺。胎质粗,见气孔,色灰白。釉发青,肥润。碗不撇口,墩式。圈足根为两面斜削、平切。多砂底,少釉底,见跳刀痕现象。盘有圆口、花口瓜棱腹两种。大罐有胎接痕,常因烧结不好而掉底。露胎处见窑红,盘、碗常见芝麻酱釉,俗称檀香口。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
(1)典型器。由于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时局不安定,民窑生产受到影响而减势,但没有象官窑那样大起大落。这段时间民窑生产可以分为两期,前期继承宣德风格,后期开成化先河,是承上启下的一期。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建县正统二年朱盘烒墓出土的青花缠枝莲纹盖罐,高20、口径8.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南京牛首山弘觉寺正统七年塔基出土青花缠枝花卉纹瓜棱盖罐,青花开光杂宝纹瓜棱盖罐。景德镇市郊景泰四年严处土墓和景泰七年袁氏墓出土的一批青花瓷器。山西省博物馆藏“天顺三年大同马氏造”款青花回纹炉。这是民窑中第一件写帝王年号款的器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阿拉伯纹三足炉,底有“天顺年”楷款。香港艺术馆藏天顺五年许愿文铭青花缠枝牡丹纹盘螭龙纹瓶。另外,南京玉带河出土的瓷片、景德镇窑里、湖田等窑址中发现的这一期瓷片,都证明了此期生产的持续。景德镇昌江沿岸的十八渡为烧制此期青花的主要窑址。
(2)青料。多数为国产料。前期青料呈色兰中偏黑,后期发色淡雅的较多,铁锈斑晕散较少。青花品种有白地青花,外豆青里青花,外祭蓝内青花等。
(3)纹饰。前期布局繁密,两面都绘有繁密的花纹,后期布局疏朗,笔法以一笔点划为主,也有渲染。动物图案有犀牛、麒麟、香草龙、狮子绣球、写生蝴蝶、池塘鸳鸯、鱼藻图、松竹梅(松针为球形针叶)等,其中以前三者最为常见。人物题材纹样较多,采用简笔写意,并配以云朵,前期为大片云,后期是小片云,皆似神仙幻景。内容有陶渊明爱、苏东坡夜游赤壁、庭园婴戏、张骞乘槎、携琴访友等。婴戏纹的特点是:小孩肖额大,有刘海。寿星是冬瓜头,时代早头长,时代早头长,时代晚头短。文字图案有梵文、汉文的吉祥字,福字多,寿字少,一盘为楷书。边饰,龟背锦纹较多,莲瓣常呈螺丝形,有双重莲瓣。
(4)胎釉、造型、工艺。胎较粗。釉色前期白中兴青,后期白釉洁润。造型墩厚;生活器皿与祭器多,有碗、盘、盖罐、香炉、铃台、净水杯等。罐盖纽顶鼓起,呈荸荠形;瓶多带双耳,有月形、戟形、兽耳。炉有的带座。瓶、罐均为砂底。碗,圈足深,圈径大,底部常有乳点、缩釉点、芝麻点。盘有圆,口、花口瓜棱腹折沿式,足根内斜,而且较浅,口、花口瓜棱腹折沿式,足根内斜,而且较浅,食指和姆指难以提起。釉底、砂底均有。瓶罐不讲究修胎,接口明显。
(5)款识。此三朝共29年。正统见楷、草楷、隶书“福”字款。景泰,款字开始从器心移向器底,除“福”字款外,见“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款。天顺,偶见纪年款,有将梵文作款识书于外底者。
4·成化(1465—1487年)
(1)典型器。江西清江博物馆花人物炉,底墨书一周:“成化二十年七月吉日江桓壁因过景德镇买回。”
(2)青料。用平等青,呈色淡雅,由于釉厚润泽,而使得青花十分含蓄,个别有因青花浓重而黑色斑点。品种有黄地青花,青花釉里红(此种明代使用不多),孔雀绿青花,淡描青花填色等。
(3)饰纹。布局疏朗。技法为渲染色勒,增加层次感。题材为百戏图、松鼠葡萄、秋色图、水藻浮莲、花卉、花鸟等,以后二者为多。纹饰特点,水藻似黄豆芽、细长。牡丹叶呈锯齿状,外廓留一圈白边、叶脉清晰,叶子画成鸡爪形,花果带藤须。口沿常见边饰有龟背锦纹、梵文。梵文过去单一作辅助纹饰,成化时组成立体图案,影响到弘治。圈足一盘不用装饰带,仅画两条蓝边线。
(4)胎釉。胎体单薄,质地细腻。讲究用釉,色白釉厚,有滋润玉质感,光泽细润,个别是差的釉发灰。釉的特点是内壁、外壁、圈足底三者一致,有的有细细的桔皮纹。
(5)造型、工艺。造型精巧规整,大件少,小件多,形式简单,单,罐、碗给人发浑圆之感。香炉多见筒形炉和鼓形三乳足炉,底边支撑三小乳足,亦见兽足香炉。碗的底足“挖足过肩”。器物底足整齐,碗的足根细圆,足径变小,足根有一圈淡的枇杷黄窑红,多釉底。罐等琢器,讲究合适胎,接口不明显,皆砂底,少釉底。
(6)款识。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常见“大明成化年造”六字二行款、“大明年造”四字二行款、“甲辰年造”款,方胜、银锭一类图记款。
5·弘治(1488—1505年)
(1)典型器。过去将弘治瓷中好的归入成化,差的放到正德,随着纪年器物的不继发现,此朝器物逐渐被认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弘治九年铭青花缠枝莲纹象耳瓶,高61.1厘米,外口沿铭文:“江西饶州府浮梁县里仁都程家巷信士弟子程彪喜舍香炉花瓶叁件共壹付,送到北京顺天府关王庙,永远供养,专保合家清吉买卖享通。弘治九年五月初十吉日信士弟子程存二造。”此瓶仿元至正十一年象耻瓶,属弘治民窑中粗犷类型典型器。南京博物院化松鹤纹碗,底有“壬子年制”款,无锡弘治九年墓出土,碗高7,口公式15.2厘米,弘治壬子罗得弘治五年(1439年)。景德镇落马桥、陈家街窑址,为此期青花瓷窑址。
(2)青料、纹饰。多用平等青,发色青淡,但无成化那种典雅感,有晕散现象。纹饰绘画以勾勒渲染为多。成化瓷画单调浑,弘治纤细,但也有粗犷风格一类的,如典型器中的象耳瓶。纹饰特点是缠枝花叶密而小,人物潇洒,龙纤柔和,梵文图案增多。缠枝花卉托八吉祥纹、包袱锦、树石栏杆、松鹿纹(松针针叶由空白期的圆形变为此期的椭圆形)为典型纹饰。
(4)胎釉、造型及工艺。总的风格是胎质厚重,小件也有细巧的。釉有卵白釉与釉色发青两种,肥厚,但不及成化的讲究。造型敦厚,但不及成化的精巧。祭品很多,有香、净水杯、暖碗等,暖碗又称诸葛(孔明)碗,浅盘,三层夹胎,底有一小洞。暖碗于此朝最常见。有一部分器物带座。工艺不及成化讲究,瓶、罐、炉多为砂底,盖罐器身较矮,肩由溜肩转为丰肩。
6·正德(1506—1521年)
(1)典型器。此期上承明中期,下戾明晚期,为明青花风格由细巧转为粗犷的转化期。典型器有上海博物馆花回纹砚,底有“大明正德十年十月方孟置用”款。景德镇湖田、四图里、韦陀桥等窑都有此期民窑青花瓷出土。
(2)青料、纹饰。前期有平等青,后期逐渐出现回青,发色不正常。青花特点发灰,鲜艳的不多,有晕散现象,品种有青花加雕地黄地青花(正德开始黄釉成蕉黄,俗称虎皮黄,色较深,黄地青花的地色亦如此)、青花红绿彩、青花斗彩等,有及成化的秀气。纹饰风格繁密,花叶细琐,不豪放。题材常见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院婴戏、树石栏杆、莲花托八吉祥纹、回纹,后三者最常见。纹饰弘治细,正德粗。
(3)胎釉、造型、工艺及款识。胎质厚薄不匀,较粗。清亮釉为多。稀薄,透明度强,底釉亦薄。碗造型有墩式碗、宫碗、高足碗。香炉形式多样,有四方、象耳、龠口三足式。大件器增多,有葫芦瓶、出戟贯耳瓶、军持瓶、花插、奁盒等。工艺上不讲究做工,碗底心往往下塌,又出现鸡心底、跳刀痕、粘沙、窑红等现象,瓶、罐接痕十分明显。在碗上,偶见底心书楷款“正德年造”。
底”。塑像有三种方尖:手主、压印模子次之,两者结合少见。
7.嘉靖(1522—1566年)
(1)典型器。此期器物明显反应出入晚明时,青花瓷发生了又一次显著变化。典型器有景德镇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墓出土的七件青花器。江西省南城县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土的青花正面龙纹盘。上海博物馆藏“嘉靖辛酉年制”款青花花鸟纹碗。辛酉年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窑址有景德镇湖田、观音阁、四图里。
(2)青料。主要用回青料,呈色紫艳,不同于其他朝。常见色晕散,纹饰模糊的,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过的缘故。青花品种多,有白地青花、黄地青花、蓝地白花、外祭蓝内青花、外红釉内青花、青花五彩等。
(3)纹饰。画法多为单线平涂,好的讲究填色,不流向线外,工细,差的流向勾线之外,题材有缠枝花卉、龙凤、花鸟、鱼藻等。纹饰特点:花组字。用花枝、松枝组成福、寿,还有的花枝中空白写字,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永保长寿、国泰平字等。八仙人物较多,有吕纯阳、老君炼丹、龙纹开始有正面龙、庭园婴戏图,小孩子后脑勺开始变大,着长袍。龙纹开始有正面龙、螭虎龙,到隆庆、万历时大量使用。牡丹花叶似鸡爪,八卦、八吉祥、灵芝纹饰也多用。
(4)胎釉。胎不及宣德以来的细腻,白中闪达,釉虽较细腻,但亮度强,不如中期肥厚、闪青。个别厚釉混浊。多数为青亮釉,釉面不够平整,有隐的波纹。
(5)造型。总的风格是凝重。大件器增多。葫芦形瓶始于正德,此时流行,还有天圆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带盖梅瓶等,瓶始带活环。果盒有方胜形的。壶祯则以钵式炉为多。个别酒杯,玲珑剔透,细薄。有八仙、文昌、寿星、真武等塑像。
(6)款识。式样多,吉祥款有:长命佳器、福寿康宁、万福攸同。颂语款的: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食禄佳器、富贵长春。专用款有“酒”、“汤”、“茶”等。还有东书堂、东萝馆一类堂名款。
(7)工艺。不注意修胎,瓶、罐接口明显,有的二、三、四节相接,盘碗粗糙不工整,盘有塌底现象,碗有种底心凸起,俗称“馒头底”。塑像有三种方尖:手主、压印模子次之,两者结合少见。
8·隆庆(1567—1572年)
(1)典型器。嘉靖开始“官搭民烧”,民窑中精品与官窑不相上下。此期青花产量少,但质量不错。典型器有南京博物院藏“隆庆二年”款青花攀枝娃娃砚。安微省歙隆庆铭青花牌位。
(2)青料。主要用回青,部分发色纯蓝稳定,另一部分灰淡。品种有折地青花、黄地青花、外豆青内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绿彩、淡描青花等。
(3)纹饰。布局烦琐、疏朗皆有。技法为单线平涂,填色工细的不向外扩散。纹饰题材,攀枝娃娃、马上封侯、封侯爵禄为此期流行图案;较常见的政治家串枝龙凤,团龙,团凤,爬形螭龙、团形螭龙,青花和暗花结合的录芝,莲塘游禽,文字组成的图案等。
(4)胎釉、造型。胎体细腻,精致轻薄。釉面腻润光亮,白中闪青。造型上敦厚的大件不多,除常见造型外,典型造型有多角形、银锭式、四角、六角、八角等。文具用品有笔盒、笔架、砚台等。名贵产品有菱花形洗、带把提梁壶、高把子高壶等。
(5) 款识。多“隆庆年制”、“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书款,“隆”字中的“生”字常写成“正”字,款外用单圈或无框。吉祥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永保长春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长春佳器、大明年造佳器等。
9·万历(1573—1620年)
(1)典型器。此期有明确纪年墓葬和窖藏出土的器物相多。青花瓷以多取胜。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干县万历二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兽纽盖双耳三足炉和青花攀枝娃娃瓶。吉林辉发城遗址出土的万历青花瓷。郑州古荥窖藏出土的万历晚期青花瓷162件。
(2)青料。早期用回青料,呈色好的色泽蓝中泛紫。后期主要用土青、石子青,发色灰暗。绝大多数青花为双勾线分水,达2个色价以上。品种有白地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彩,后期淡描青花、哥釉青花广泛使用,延续到天启,色泽淡雅有致。
(3)纹饰。布局繁密凌乱,主题不显,画笔无力。题材除常见纹饰外,多见花鸟、云龙、寿山福海、云鹤、天马、螭虎龙、鱼藻纹等。人物故事纹饰多见八仙庆寿、老子讲经、东方朔偷桃、东波夜游亦壁、高士图、婴戏图。婴戏图中常见攀枝娃娃。肩部边饰多用锦地开光花卉纹。外销瓷纹饰有异国风味。
(4)胎釉。胎土较细腻,瓷化程度好,胎薄。釉细腻,白净,白中闪青。
(5) 造型。基本特征是厚薄兼备,大小皆有。大的有鱼缸、绣墩;小的如蟋蟀罐、小方碟。笔、砚、盒等文具多见。各种套盒、镂孔三足、双耳有盖三足炉为此期特殊造型。墓志铭亦常见。
(6)工艺。前期较工细,后期较粗糙。圈足一般不够规正。
(7)款识。多写“大明万历年造”,少数写“大明万历年制”;多六字二行楷书款,少数六字三行;也有“万历年造”四字二行的。见有八字二行款“万历年制、棒日楼用”,“万历九年、李衙置用”。多伪托款,有书宣德、成化、嘉靖的。南京博物院件青花攀枝娃娃纹碗,内底心书“大明靖年制”,外圈足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字体不规正,两款均为假款。多吉祥款、颂语款,如金玉满堂、德化长春、永保长春、富贵佳器、玉堂佳器、沈府佳器、长春佳器、五岳山人佳器等,有的写在纹饰开,有的写在底部圈足内。个别的盘、碗上,沾书“万历年造,德化长春”篆体款,以及“京兆郡寿房记”楷书款。
10·泰昌(1620—1621年)
泰昌朝仅几个月。在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江西陶瓷史展中,有泰昌元年墓出土的青花开光花卉纹盘,应为万历产品。见有青花缠枝莲花纹炉,有“泰昌元年造”款,实为抗日战争时北京生主的鹰品。
11·天启(1621—1627年)
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但小碗还较精细。
(1)典型器。江西天启四年墓出土哥釉青花鹿松纹梅瓶。上海博物馆启元年青花团龙烛台一对。器座铭:“大明国直隶微州府歙县滚绣乡孝行里潭滨礼堂大社管居信士弟黄舜耕,室中孙氏,前妻程式朱式,男黄伯正,媳妇关氏,女时娥时凤,孙女接弟招弟,喜御香案前香炉花瓶烛台一会供奉,祈保早赐男孙,合家清吉,人眷平安,寿命延长,万事如意,福有攸归。皇明天启元年仲夏月谷旦立”。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一批天启纪年题款的器物。
(2)青料。石子青为主,少量回青。石子青呈色好的细腻淡雅,大部分青中闪灰,个别青花呈色开始分深浅浓淡。青花品种多见哥釉青花、淡描青花、青花五彩。
(3)纹饰,布局疏简,改变了嘉靖、隆庆、万历时繁琐杂乱的局面。画风草率飘逸,有生活气息。用笔自然生动,简笔写意,几笔勾勒,非常传神,为民窑青花瓷画佳作。纹塑除常用缠枝花卉外,多图画性。常见荷花鹭鸶、狮子戏球、博古图、糜鹿、卧马、花卉、莱菔菜、鱼、龟、蟹、螺、天官赐禄、罗汉、达摩一苇渡江、吹箫引凤、婴戏等,婴戏图人物为漫画式,极生动。吉祥图案也多见,如连升三级、连中三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灵芝托寿、状元及第、“喜”字、“佛”字、赤壁赋等。
(4)胎釉、造型。胎薄,淡灰色胎。多数施薄釉,个别厚釉,光洁度强。造型小件器多,实用器多。碗、盘口沿薄,底心薄而下塌。碗有玉壁形底,线条柔和。盘有折沿式,多角形。琢器中觚较历朝多见,特殊器形有青花盘龙钟,细巧供玩赏。安微歙县博物馆收藏一副天启元年板瓦形墓志,很少见。
(5)工艺。粗糙,不讲究修胎。碗的足根多为尖状。琢器接口明显。器底有粘沙,有放射性跳刀痕。
(6)款识。此朝历7年,款的式样比较多。干支纪年题款流行,特别是供器的香炉、净水碗、花觚上常见,如见“皇明天启丙寅岁吉旦立”碗,“天启五年吴各冬”炉,“天启元年米石隐造”花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只见天启有。吉祥款有天下太平、长命富贵、万福攸同、永保长春。颂语款有玉堂佳器、富贵佳器、长春佳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天上佳器等。堂名款有:于斯堂、白玉堂、竹石居等。插殊款有“宣窑”、“美”、单圈“福“字。图记款有兔子、盘肠、方胜、银锭、窗棂式等。
12·崇祯(1628—1644年)
(1)典型器。此朝既保持明朝味道,也孕育着清初风格。典型器为一批有崇祯纪年款的供器。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大明崇祯年制青花罗汉图钵式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崇十二年青花山石人物净水碗。上海博物馆祯二年青花云龙纹三足炉,吕铭:“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客人冯运喜奉香炉一个,祈保买卖享通,万事大吉。崇祯二年孟夏月吉旦造关圣这君供奉。”
(2)青料。用石子青,颜色鲜艳的少见。一般呈色清淡,发青灰色。明崇祯至清初,有一批花觚、笔筒上的青花,混水浓淡层次分明,色泽向青翠欲滴方向发展。品种有青花五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紫。
(3)纹饰。画法为单线平涂。青花颜色向外流散,画笔无力、草率。题材有花卉、花鸟、龙、凤、鱼藻等。寓意纹饰渐多,如喜鹊登梅、凤穿牡丹、折枝葡萄等。高士图有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西汉演义、三国演义故事等。有的碗心以细小的四字语为纹饰,如状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三元及第等。青花瓷罐上有写“积善之家、天理存心”的。纹饰特点是:正面龙披头散发,影响清初。纹小孩比例失调,后脑勺大,腿短。小山江边多有简笔小人。人物画中的地皮景、括号云为继代典型纹饰。
(4)胎釉、造型。胎色发灰,粗糙,疏松。釉色白中闪青,有的发灰,个别浆白釉,釉面不平整,胎体厚薄兼有,以厚为多。器型品种较单调,以供器为多。碗,口外撇,深腹,砂底,大圈足,底心厚香炉常见钵式,筒式炉的兽足短,几乎与台面接触,砂底。净水碗,龠口,深腹,小圈足。缸底有:平底、砂底,时间早;凹圈足,釉底,时间迟。
(5)工艺。做工粗糙。器口上饰酱釉开始增多。新出现上下暗花装饰带,中间青料绘花的新工艺。器物露胎部分多见窑红。器底多有小砂现象,多见旋坯痕、跳刀痕。釉义施釉薄,釉不平整。砂底尖底心,足根尖,足深。有壁形底碗。
(6)款识。许多供器于器身题铭,落干支年号款。少数盘、碗、杯底心书“大明崇祯年制”、“崇祯年制”楷款。南京曾多次发现科举考试用瓷,器底书款:“已卯科置”(为崇祯十一年,公元1639年)、“庚午科置”(为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丙子科置”((为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壬午科置”(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应天癸酉科置”(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堂名款有“白玉斋”、“雨香斋”、“博古斋”,为景德镇董家坞民窑出品,可能为雅工良匠之自署。书于碗心的款有翔凤堂、喜、贡、春、玉等,书于碗底的有信古斋、丛菊斋、清雅、长春、片玉、松石居、聚贤堂、正、雅等。花押款,大明年制款,伪托宣德、成化年号款,崇祯最多见。
❹ 里仁镇的基本情况
里仁镇全镇公共服务机构及其设施较为完备,建有学校8间(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小2所,村小4所,教学点1个),幼儿园8所,卫生院1所,医疗点15个,有线电视站、电信所、邮政所、农电所、农信社、工商分局、公安派出所和交警中队等服务机构,配置齐全,并建有移动、联通、小灵通基站各1个,移动营业网点2个,发电站1座,自来水厂1家。
全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3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由2005年的3160元增加到2010年的4690元,年均增长超过1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4:35.6:40.4调整到2010年的17:49.2:32.8,工业经济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坚持把工业小区建设作为重点,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业小区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目前共有大中型外资企业21家,形成以五金塑胶、制衣、包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以润滑脂为主的高科技产业。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有力的带动了我镇区域经济发展。筹资220余万元实施了农民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中兴村村部、昌明文化书屋、雷锋渠灌渠加固改造、西河排洪渠改造和龙潭水库灌渠维修等项目建设;投资400多万元启动了正桂路、正桂大桥建设,争取资金400多万元在全县率先启动了小农水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筹资120万元实施了圩镇沿街立面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排水沟工程、亮化工程和农民文化广场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圩镇硬件建设和服务设施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全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资金37万元,新建了里仁中心小学教学楼,并成功争取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金及上级配套资金,即将启动中心小学搬迁扩建工程及公立幼儿园新建工程;筹资90万元完成了龙关公路至中心村叶兴片8公里村组道路水泥硬化工程,全镇最后一个不通水泥公路村成为历史;建成了覆盖里仁新圩的电子监控网络,使里仁社会治安管控手段有了全面提高;强力推进了“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建设,以圩镇为龙头,以境内高速、国道、县道、乡村干道、大型水渠和村庄为载体,投入资金50多万元,种植绿化树苗2.8万株,绿化主干道12.7公里、山场3700余亩,为生态里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按照建设“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镇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来,全镇共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9个,组建农民合作组织11个,全面完成了20户以上村庄建设规划。2007年,创造性地将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村旅游产业新经济组织——栗园旅游开发合作社,吸收村民入股,以经济效益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成功的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意识不强的问题。栗园围被评为全市“十佳和谐魅力乡村”、“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新园村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村庄”,2008年1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反映我镇栗园围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开全县新闻报道之先河。2008年,将古村新韵型新农村建设点渔仔潭打造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酒堡”和“艺术家村”,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认为“藏酒最多的围屋”,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旅游。2009-2010年,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建设为龙头,按照“旅游休闲区、生态居住区、城乡混居区、产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启动了鸳鸯厅社区建设,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基础设施、土地流转、城乡党建、文化建设等八大重点领域进行综合改革。目前,农村房产确权及抵押贷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改革措施已组织实施,土地承包权流转、新型社区管理、农村产业发展等机制已全面切入,在鸳鸯厅规划的登山基地、垂钓区、诚信文化教育基地已完成建设,产业示范区已落实火龙果种植基地200亩、花卉苗木基地400余亩;完成农村房产确权登记14户。五年来,我镇先后被市委评为“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赣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五新一好”整体推进重点乡镇”,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各单项工作及综合工作先进单位。
现代农业初具雏形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依靠科技和区位优势,大力调优农业结构,全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现代农业,走农业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的道路。五年来,我们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进农业产业大户,先后打造了龙港千亩菜场、千亩西瓜基地、千亩甜玉米种植基地、千亩加工甜橙基地、正邦集团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千亩桂花基地等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成立了各类农业种养合作经济组织7个,建立了产业培训基地和孵化基地,实现了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效应。2010年里仁瓜菜总产量16000吨,肉鸡出栏27.6万羽,生猪出栏19200头,果业种植面积1019亩,大棚西瓜种植面积500亩。
面积:140.1k㎡人口:20132人邮编:341711代码:360727106
下辖:新里村、冯湾村、上游村、中兴村、新园村、正桂村。
❺ 天字罐,罐里底带寿字
图
❻ 台湾里仁牌产品的有机认证如何理解
1.有机不代表健康产品
2.在台湾,健康食品有另外的官方健康食品认证
3.有机农业之定义因各国法律之规定而不同,台湾目前的规定是:「有机农业是遵守自然资源循环永续利用原则,不允许使用合成化学物质,强调水土资源保育与生态平衡之管理系统,并达到生产自然安全农产品目标之农业。」
4.里仁是贩售有机商店的品牌之一,它不是认证机构。慈心原本是里仁旗下专门推广有机农业生产的基金会,後来有机认证业务蓬勃发展,於是将验证业务独立出来成立公司。所以你说里仁的有机认证,是错误的,商品上的标签应该是慈心所验证的才对。
❼ 善人王凤仪如何讲病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主角是北方一个姓王的人,人人尊称他为“王大善人”。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如果现在是七十岁以上,且当时又是住在北方的人(即现在河北、热河、辽宁一带),几乎无人不知道这个人。虽然他是个务农的乡下人,而且目不识丁,但是,他死的时候,几十万人都因此而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小民;上至富豪之家,下至贫无立锥之人,无不为了王大善人的逝世而难过掉泪。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波动呢?因为他的一生救人无数。他的种种感人事迹,今天只讲其中的两个,这两个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发人深省!第一个要讲的是王大善人救人的故事。 一般生病的人都是去找医生看病,王大善人虽然不是医生,但是病人都请他看病,他看病的方法不是替病人“医”病,而是“讲”病:讲道理给病人听。妙的是别人医不好的病,经过善人一讲道理,不但没有医不好的,而且好得之快令人称奇。据说有一个人患了手伸不直的毛病,拖了几十年,后来遇到王大善人,善人一替他“讲”病,手就可以伸直了。另外有很多人腿伸不直,拄了一根拐杖,去找王大善人看病,王大善人讲完病以后,叫他站起来走路,他果真一站起来就走起路来,不但拐杖丢弃了,病也立刻好了。因为如此神奇,王大善人就把他讲病的方法传给其他人,于是很多人跟随着他学习。善人讲病最主要的重心就是儒家所讲的“诚”和“仁”。其实这只是佛法中最基础、最浅近的一部份,真正最高明的还是佛法,但王大善人把浅近部份,用得非常真切就产生了这么大的效果。 王大善人如何替病人“讲”病呢?他是先看这个病人心里面的“邪气”,如果能够把心里的那个邪气逼出来,病就会痊愈,所谓“邪气”,就是相对于为人应该做到的“孝、悌、忠、信”,换句话说邪气就是为人不孝、不悌、不忠、不信。就如现代很多人一样,不但不晓得别人对我们的好处,而且只看见别人的坏处,就更谈不上感恩别人了。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处,感受不到别人的恩惠呢?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代的教育不再重视传统的良好教育,不再研读古书了。记得我小的时候多多少少还念一点古书,像念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自然会想起农人的辛苦。种田的时候,太阳高挂在上头,烈日直晒下来,农人们一面辛勤种田,一面汗流浃背,汗水都滴到土里去了,读到这样的描述才知所吃的无一不是农人辛苦栽种培育的。因此这些古诗在无形中就教导我们知恩图报,不仅是父母的养育,即使是农人的辛勤都是值得感谢的!所以透过读古书的薰习,自然而然会感恩,否则会觉得他是他、我是我,亳无关系可言。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彼此互助产生很大的功和恩。认识这一点以后,更会从心底觉得人与人之间是要相互依赖的,而“孝”和“悌”都是从这基本意义引伸出来的做人准则。 图:可人提供 这些基本道理,假如从小父母就教子弟,子弟也好好的学,个人和社会都充满了正气,相反的,不好好教、不好好学的话,就会出毛病。心里如果是正气的话,邪不能来侵扰,如果是邪气的话,邪自会来侵扰。王大善人讲病的时候,就是告诉病人正邪的道理,若心里存着什么怨气,这个怨气会导致什么病等,他这个方法非常灵验,多少人都因为这个方法而治好多年的痼疾。除非善人认为这个病没救了,否则只要善人肯讲,病人也能够听王善人的话而改邪归正,全部灵验有效。因为王大善人救了很多人,因此感动了很多人,很多人跟随着他学习,其中有一位赵先生学会了讲病的方法以后,跑到山东地带“讲”病,结果讲到那里,病就好到那里。有一次,地方遭到蝗虫侵袭,蝗虫满天一片像乌云一样,只要它们一飞到那里,一在那里停下来,不到一、二天,那儿种植的谷物全部被吃光,不管种的是什么,它们都吃。种菜,菜吃光,种稻,稻吃光,种甘蔗,甘蔗吃光。没得吃时就吃树叶,蝗虫过境就是这么可怕,只要它们一来,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呢?只好眼巴巴的等着饿死。 但大家怎么甘心因此而饿死呢?于是纷纷想办法,结果想到了这位“讲”病的赵先生。大伙儿一起去找到赵先生,他以为他们是来看病的,就问:你们是什么病呢?他们回答:“我们没有病,但是蝗虫一批一批的来侵袭我们,眼看着我们就快没命了,请你救救我们吧!”他回答:“我只会‘讲’病,驱除蝗虫我可不会。”但那些人不死心,仍然请求:“你一定要救救我们啊!你不救我们,谁救我们呢?”经他们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哀求,他心里想:只好试试看了。就告诉他们:“我愿意尽力,成不成我可不知道!” 于是他随着这一群人去看被蝗虫侵扰的地方。蝗虫吃谷物的时候,他听见“松、松、松”的声音,那声音实在不好听,再仔细看那一群蝗虫,赵先生忽然想起这些人男不忠、女不孝,换句话说,这些人心中没有真正的正气,依着正气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以诚相待,每个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相反的依着邪气就互相猜忌,你争我夺。赵先生看出这些人的问题后就告诉他们:“你们彼此之间不能以诚相待,男不忠、女不孝,当然上天要降下这些灾祸。如果你们愿意改过,大家就一起祈求消除灾祸。”大家正面临这大灾祸,当然都表示愿意改、愿意求。赵先生又说:“在之前,要先立誓,而且立了誓后要大喊:‘我要尽忠、要尽孝,我绝不再犯’。”说也奇怪,当大家喊三声之后,蝗虫也一起飞掉了。这整个过程,我们听起来像笑话一样,但确实是事实。另外一个故事是王大善人自身的经历。 他从小意志很坚强,而且很孝顺父母。当他眼见周围的环境很恶劣,人心很险恶时就常在心里想:这个时代怎么这样糟呢?这些人怎么都不讲道理呢?每次一想起,心里就愤恨不已,看见别人不忠、不孝、不信、不悌,心中起了很大的瞋心,这种瞋心不是那种想和别人打架的心,而是看见别人不学好,就抱怨、就愤恨的心,有句话叫“愤世嫉俗”就是这种心态。受瞋心之害,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善人的肚子上长了一个疮。 佛法告诉我们,最伤害自己的就是起了瞋心。近代的医学也发现发脾气的时候,生理上会分泌一种毒素,西方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母亲发大脾气时所分泌的奶汁含有毒,孩子吸吮以后,有时甚至有毒死孩子的危险,所以最近几年,西方的医学渐渐注意到如何用爱心来治病,如何拿掉瞋心,以治愈病疾。 王大善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瞋心为害之大,依着自己的习性,愤世嫉俗,心中充满了怨和恨,不断累积的结果,肚子上生了一个疮。刚开始,只是红红的、肿肿的,因为他是个乡下人,家里既没钱,农事又忙碌,也就没有去理它。一天又一天,这个疮越长越大,而且化了脓,他用手把脓挤干净,并用一块布包扎起来,这样一拖拖了六年,越来越痛,没办法可想了,只得去找医生治疗。这个医生也长过同样的疮,后来到北京找医生治疗,最后不但把疮治愈,而且学会治疗的方法。当王大善人一到,这位医生解开布一看,吓了一跳,他说:“拖太久,已经无药可救了,你就好好地吃、好好地玩,准备等死吧!”王大善人说:“我不会死的。”医生奇怪的问:“为什么你不会死呢?”他说:“我上有父亲、祖父,我没有福可受,难道我父亲、祖父也没有福可享吗?我还要养他们呢!”医生一听,不禁赞叹的说:“原来你还是个孝子啊!老天应该不会降祸给你,再说,听你讲话的声音,毒素可能还没伤到中气,可能还有救,我就试着帮你治病吧。”说着就帮他治疗疮疾,使伤口溃烂部份不再扩大。最后医生还是对善人说:“现在,你的命是保住了,可是你的腿不能完全康复。”也就是说王大善人这一生就因此残废了。 从此,王大善人很吃力的工作,到后来,田里粗重的工作他无法胜任,只好在家里做些简单的事情,就这样过了好多年,终于出现了转机。善人去听人讲善书,善书都是劝人为善以及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去听中国民间的戏剧“三娘教子”,剧中提到有一类人喜欢和人家讲道理,这类人与人发生冲突时,就一味地责备对方、派对方的不是;另外一类人正好相反,与人发生冲突时,不是责备别人,而是反躬自省。后者如《射艺中之禅》所说的,射中靶的,第一个要学会用心灵来拉弓,要射中不是看外面的箭靶,而是看自己的内心。这是儒家如佛法的精神,任何事最重要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反省、去忏悔,以净化自己。 王大善人听完了这个道理以后,内心大为感动。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责备自己:我以前一天到晚责怪别人,讲的是那一门子道理呢?真正讲道理的人,是看自己的错啊!一路不停的责备自己,回到家后,到了晚上还是这样的责备着自己,终于糊里糊涂的睡着了。第二天一起床,肚子上长了十二年的疮居然好了。起初他并未察觉,只觉得肚子痒痒的,于是用手抓一抓,咦!怎么平平的?原来疮不见了,一夜之间多年的疮疾痊愈了!亲自经历这件事后,他深刻体会到病原来是这样得来的!病的根本源自自己的内心,因此,如果懂得善巧利用内心,可以解决世间所有的事情;然后当自己解决后,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别人。 王凤仪善人简介: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日常法师(1929-2004年)简介:日常法师俗名黄静生,江苏省崇明县人,1947年因避战乱随叔父至台湾。乃是当代在大中华地区及美国弘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著名高僧。曾于台湾住持新竹县福智寺、凤山寺,创办福智佛学院,在各地宣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成立“广论研讨班”,深受信众敬仰。并创设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成立里仁公司,并在台湾云林县古坑乡,筹设从幼稚园到大学、体系一贯的“福智教育园区”。
❽ 日常法师的介绍
日常法师(1929~2004年),俗名黄静生,江苏省崇明县人,1947年因避战乱随叔父至台湾。乃是当代在大中华地区及美国弘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著名高僧。曾于台湾住持新竹县福智寺、凤山寺,创办福智佛学院,在各地宣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成立“广论研讨班”,遍布大中华地区、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深受信众敬仰。并创设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成立里仁公司,并在台湾云林县古坑乡,筹设从幼稚园到大学、体系一贯的“福智教育园区”。
❾ 谁知道台湾的里仁食品
台湾的里仁食品是一家有机食品公司 它很重视推广有机理念里仁的产品在有机商品界 还蛮有知名度的 很多人都喜欢它的食品!里仁的理念:现代农业太过依赖农药、化学肥料,导致地力衰退、农产品遭污染、水质恶化及生态不平衡等问题,威胁人类健康与生活环境。
占日常生活食物70%的加工食品,随著我们追求好吃、好看的饮食习惯,食品加工制造中滥用过多的化学添加物,长期食用的结果,增加危害健康的隐忧。
有鉴於此,一群跟随上日下常老法师学佛的有心人,因为老法师提出「光复大地、光复人心」的理念,打从内心认同并以行动响应,在民国八十六年三月正式向农委会申请,成立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推动慈心事业,推广有机农耕及安全加工食品,藉此为人类健康及留给子孙一片净土而努力,并期望互助互信的善良社会能在世间重现。
里仁是要把快乐带给别人和自己,有机是「有生机」,农业代表「自然、朴实、勤劳」,透过从事有机农业及慈心食品的推广,我们因为「关心健康、关爱世界」而找到了快乐的活水源头,您是否也愿意一试!